CN216949765U - 可收折帐篷 - Google Patents

可收折帐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9765U
CN216949765U CN202220726356.3U CN202220726356U CN216949765U CN 216949765 U CN216949765 U CN 216949765U CN 202220726356 U CN202220726356 U CN 202220726356U CN 216949765 U CN216949765 U CN 216949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ornice
tent
le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63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春亮
杨胜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zi eCommerc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zi eCommerc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zi eCommerc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zi eCommerc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263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9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9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97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收折帐篷,包括帐篷架主体、挑檐杆及围布,帐篷架主体包括:多个腿杆;屋檐架,其连接于两个相邻的腿杆之间;可收折帐篷在展开后,挑檐杆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挑檐杆在打开状态时,挑檐杆的内端部连接于帐篷架主体,挑檐杆的外端部偏离腿杆一段距离,挑檐杆横向于腿杆,以能够将围布撑起;挑檐杆在折叠状态时,围布垂于帐篷架主体的旁侧;可收折帐篷还包括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屋檐架及挑檐杆连接,使得可收折帐篷在挑檐杆处于打开状态时挑檐杆的强度被加强。本实用新型的帐篷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打开或折叠挑檐杆,同时挑檐杆打开后强度较好。

Description

可收折帐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户外用品领域,涉及一种可收折帐篷,具体是一种具有挑檐杆的可收折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广泛应用于户外活动,例如户外宿营等,其既能防风、防雨、防蚊虫,又有保暖功效。传统的可收折帐篷遮阳面积较小,为了增大帐篷张开后的遮阳面积,出现了带挑檐结构的挑檐式帐篷,帐篷的顶角处设有伸出的挑檐杆,通过设在挑檐杆上的围边达到增大这样面积的目的。这种帐篷主要通过在蓬顶支架的顶杆上枢接挑檐杆或插接挑檐杆,在帐篷主体展开后,可以选择性地将挑檐丝杆伸出,以增大遮阳面积。然而,现有的帐篷可能存在挑檐杆在打开后强度不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可收折帐篷,其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打开或折叠挑檐杆,同时挑檐杆打开后强度较好。
一种可收折帐篷,包括帐篷架主体、挑檐杆及围布,所述帐篷架主体包括:
多个腿杆;
屋檐架,其连接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腿杆之间;
所述可收折帐篷在展开后,所述挑檐杆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挑檐杆在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连接于所述帐篷架主体,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偏离所述腿杆一段距离,所述挑檐杆横向于所述腿杆,以能够将所述围布撑起;所述挑檐杆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围布垂于所述帐篷架主体的旁侧;
所述可收折帐篷还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屋檐架及所述挑檐杆连接,使得所述可收折帐篷在所述挑檐杆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挑檐杆的强度被加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杆具有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挑檐杆的第一端部及用于与所述屋檐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挑檐杆具有折叠状态和打开状态,所述挑檐杆在折叠状态时所述横杆的第二端部和所述屋檐架脱离,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和所述腿杆相靠拢;所述挑檐杆在打开状态时所述横杆的第二端部和所述屋檐架连接,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偏离所述腿杆一段距离;所述可收折帐篷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收折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横杆的第二端部和所述屋檐架脱离,所述挑檐杆由打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打开或收合挑檐杆,同时避免因挑檐杆忘记收合而导致帐篷折叠过程中损坏帐篷结构。在展开后,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打开或收合挑檐杆,且打开和收合快速且方便;特别是,在收折帐篷时,若忘记将挑檐杆收合,则随着屋檐架折叠,横杆的第二端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和屋檐架脱离,不会因为忘记收合挑檐杆而造成挑檐杆意外折断或帐篷架主体的结构被破坏。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腿杆,所述帐篷还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支撑杆,所述第一端部可转动地且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腿杆,所述第二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挑檐杆。
更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腿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和所述腿杆之间设有挑檐锁定机构,所述挑檐杆在打开状态时所述挑檐锁定机构将所述支撑座和所述腿杆锁定。
更优选地,所述挑檐杆的所述内端部和所述外端部之间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横杆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部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挑檐杆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枢轴和/或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构成的夹角小于10度。挑檐杆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枢轴的轴心线、第二枢轴的轴心线优选为平行于水平面或仅倾斜一较小的角度,从而挑檐杆、横杆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落且垂在腿杆的旁侧,能够对腿杆进行加强。
可选地,所述挑檐杆的所述内端部和所述外端部之间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一旋转座相转动连接,所述横杆的第一端部和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部中的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而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座。
可选地,所述挑檐杆的所述内端部和所述外端部之间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横杆的第一端部和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部中的一个枢轴连接于所述固定座而另一个通过万向旋转接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
进一步地,挑檐杆在折叠状态时,支撑杆靠拢在挑檐杆的前侧或后侧,从前侧或后侧看,支撑杆完全被挑檐杆遮挡。
更优选地,所述挑檐杆在折叠状态时,所述挑檐杆的所述外端部、所述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腿杆的下端部相靠拢。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屋檐架包括能够在所述帐篷架主体折叠时向下转动的连杆,所述横杆的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有能够卡于所述连杆上的卡槽部。
更优选地,所述卡槽部具有面向下方的槽口。
更优选地,卡槽部所形成的卡槽自卡槽部的下表面向上延伸。进一步地,卡槽部的垂直于连杆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卡槽的轮廓大体为倒置的U形。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上形成有定位凸起,所述卡槽部具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槽。更进一步地,定位槽具有相对的两个限位壁,限位壁整体与连杆的长度方向不相平行,定位凸起位于该两个限位壁之间,以阻止卡槽部在连杆上前后移动。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和所述围布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挑檐杆可脱离地插接于所述腿杆,所述挑檐杆在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插接于所述腿杆;所述挑檐杆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脱离所述腿杆。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挑檐杆在所述打开状态时沿其中一个所述屋檐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收折帐篷折叠时所述挑檐杆向所述横杆施力而使所述横杆自动脱离所述屋檐架。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帐篷架主体还包括多个可折叠的顶杆单元,各所述顶杆单元分别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内顶杆和外顶杆,所述外顶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腿杆的上端部,各所述顶杆单元的所述内顶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一中心锁定机构;所述帐篷架主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屋檐架和所述顶杆单元之间或所述屋檐架和所述中心锁定机构之间的加强机构。抵消或减小横杆对于屋檐架的推力,避免因为布套的预张力造成屋檐架向内凹进变形的问题。
更优选地,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内顶杆而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屋檐架。
更优选地,所述加强机构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外加强杆和内加强杆,所述外加强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屋檐架,所述外加强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心锁定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屋檐架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腿杆之间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两个能够相对展开和靠拢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三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外加强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枢轴。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锁定机构包括能够相互锁合或脱离的顶帽和底帽,所述内顶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顶帽,各所述顶杆单元还分别包括辅顶杆,所述辅顶杆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内顶杆而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帽,所述加强机构还包括辅加强杆,所述辅加强杆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内加强杆而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帽。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可收折帐篷,在展开后,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打开或折叠挑檐杆,且打开和收合快速且方便;特别是,在挑檐杆打开后,通过设置横杆并使其连接在挑檐杆和屋檐架之间,使得挑檐杆在打开后具有较好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帐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挑檐杆均未伸出。
图2a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b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帐篷在左侧两个挑檐杆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帐篷的全部挑檐杆均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帐篷的前视图。
图6为图1所述帐篷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帐篷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挑檐杆未伸出。
图8为图7所示部位的示意图,其中挑檐杆伸出。
图9为图1所示帐篷的另一局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10a为图1所示帐篷的又一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图10所示部位在未示出横杆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横杆的第二端部和连杆的连接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横杆的第二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帐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挑檐杆均未伸出。
图14为图13所示帐篷在左侧两个挑檐杆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帐篷的全部挑檐杆均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帐篷的前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帐篷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3的挑檐杆在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3的挑檐杆脱离腿杆的示意图。
图2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帐篷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4的挑檐杆脱离腿杆的示意图。
图2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帐篷局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5在挑檐杆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帐篷局部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5在挑檐杆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帐篷局部的示意图。
图2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帐篷局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26为实施例6在挑檐杆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帐篷局部的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6在挑檐杆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帐篷局部的示意图。
其中,
1、腿杆;10、腿杆主体;101、滑套;101a、插槽;102、锁孔;11、固定节;11a、插槽;12、脚垫;13、滚轮;
2、帐篷架主体;21、屋檐架;210、连杆组件;211、连杆;211a、定位凸起;212、第三枢轴;22、顶杆单元;221、外顶杆;222、内顶杆;223、辅顶杆;224、斜杆;23、中心锁定机构;231、顶帽;232、底帽;
3、挑檐杆;30、固定座;301、第一枢轴;302、第二枢轴;31、旋转座;32、万向旋转接头;
4、横杆;41、卡槽部;410、槽口;411、定位槽;
5、支撑杆;51、支撑座;52、解锁按钮;
6、加强机构;610、加强杆;611、连接头;621、外加强杆;621a、第四枢轴;622、内加强杆;623、辅加强杆;624、连接件;
7、围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收折帐篷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折状态,其包括可收折的帐篷架主体2;帐篷架主体2能够独立地支撑于地面上,帐篷架主体2上覆有布套(图中未示出),用以遮阳、挡风避雨等;其中布套的一部分(例如边缘部分)能够垂于帐篷架主体2的旁侧,这部分布套称之为围布。结合图1及图3至图5所示,该帐篷架主体2包括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腿杆1及连接于腿杆1上部的顶架,通过腿杆1支撑在地面上,布套主要覆于顶架上。该帐篷还包括具有内端部和外端部的挑檐杆3,挑檐杆3的内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腿杆1,具体通过枢轴连接。挑檐杆3为多个,且数量及位置与腿杆1一一对应,即,各挑檐杆3的内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腿杆1,上述的围布连接于挑檐杆3的外端部,而能够被挑檐杆3撑开以作为屋檐来增大遮阳面积,还能够随挑檐杆3的折叠而垂在帐篷的旁侧,用作侧围布。每个挑檐杆3分别具有折叠状态和打开状态,挑檐杆3的外端部在折叠状态时和腿杆1相靠拢而在打开状态时偏离腿杆1一段距离。也就是说,挑檐杆3具有和腿杆1相靠拢的折叠状态、以及相对腿杆1展开的打开状态。挑檐杆3展开后,使围布向外伸展,能够增大帐篷的遮阳面积。进一步地,左侧的挑檐杆3在其打开状态时向左延伸,也就是说挑檐杆3的外端部位于腿杆1的左侧;右侧的挑檐杆3在其打开状态时向右延伸,也就是说挑檐杆3的外端部位于腿杆1的右侧;从而能够将左侧和右侧的围布撑开,增大帐篷左侧和右侧的屋檐面积,增大左右两侧的遮阳面积。挑檐杆3在折叠状态时,围布下垂,位于帐篷的侧边。
顶架包括多个可折叠的屋檐架21,屋檐架21连接于相邻的腿杆1之间。该帐篷还包括横杆4,横杆4为多个,横杆4的数量和位置与挑檐杆3一一对应。结合图7至图12所示,各横杆4具有可转动地连接于挑檐杆3的第一端部及用于与屋檐架2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端部。挑檐杆3在折叠状态时横杆4的第二端部和屋檐架21脱离,挑檐杆3在打开状态时横杆4的第二端部和屋檐架21连接。帐篷架主体2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收折状态的过程中,横杆4的第二端部和屋檐架21脱离,挑檐杆3由打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横杆4的第二端部和屋檐架21的杆件采用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并配置为在屋檐架21折叠时受到来自挑檐杆3的力而能够自动脱离屋檐架21,下文将详细描述其中的一种实现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挑檐杆3通过枢轴直接转动连接于腿杆1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挑檐杆3可通过其他部件间接地转动连接于腿杆1上,例如通过腿杆1上的滑套、连接帽等转动连接。
屋檐架21包括能够在帐篷架主体2折叠时向下转动的连杆211;横杆4的第二端部上形成有能够卡于连杆211上的卡槽部41,卡槽部41具有面向下方的槽口410,如图12所示。卡槽部41所形成的卡槽优选为自卡槽部41的下表面向上延伸,且卡槽部41的垂直于连杆21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卡槽的轮廓大体为倒置的U形。帐篷架主体2在折叠时,连杆211会向下转动,从而自卡槽部41的卡槽中脱离,横杆4和屋檐架21解除连接,避免因为忘记收折挑檐杆3而导致帐篷架主体2不可折叠、或挑檐杆3及帐篷架主体2的杆件损坏。本实施例中,挑檐杆3不是沿帐篷的对角方向打开;如图3和图4所示,各挑檐杆3沿第一个屋檐架21(例如位于前侧的屋檐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在俯视时,挑檐杆3与该第一个屋檐架21的延伸方向大体相同。与该挑檐杆3相接的横杆4和第二个屋檐架21可拆卸连接,该第二个屋檐架21与上述第一个屋檐架21相交,例如位于左侧的屋檐架。
结合图10b至图12所示,与横杆4配合的连杆211上形成有定位凸起211a,卡槽部41具有与定位凸起211a相配合的定位槽411,用以限制卡槽部41沿连杆211的长度方向上的滑动。上述定位槽411和卡槽部41所形成的卡槽相互连通且自卡槽部41的下表面向上延伸,在卡槽部41卡到连杆211上的过程中,定位凸起211a进入定位槽411中;定位槽411具有相对的两个限位壁,限位壁整体与连杆211的长度方向不相平行;定位凸起211a位于该两个限位壁之间,阻止卡槽部41在连杆211上前后移动。定位凸起211a具体包括固定于连杆211上的销钉、拉钉或铆钉。本实施例中,每个横杆4由单根杆组成;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横杆4可以由多个杆件组成。
该帐篷还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支撑杆5,支撑杆5为多个,支撑杆5的数量和位置与挑檐杆3一一对应。结合图2b、图7至图12所示,各支撑杆5的第一端部可转动地且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连接于腿杆1,而第二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挑檐杆3。具体地,支撑杆5的第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座51,支撑座51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连接于腿杆1。支撑座51优选为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地套设于腿杆1上的滑动套,支撑杆5的下端部枢轴连接于该滑套而上端部枢轴连接于挑檐杆3。支撑座51和腿杆1之间设有挑檐锁定机构,挑檐杆3在打开状态时挑檐锁定机构将支撑座51和腿杆1锁定。该挑檐锁定机构可采用已知的结构,例如支撑座51上设有可活动的锁定件(图中未示出),腿杆1上设有与锁定件相配合的锁孔102,锁定件可脱离地插于该锁孔102内。在打开状态时,支撑座51上的锁定件插入锁孔102中,将挑檐杆3锁定在打开状态,使其稳定地展开;需要转换为折叠状态时,按压支撑座51上的解锁按钮52,使锁定件脱离锁孔102,支撑座51下滑至腿杆1的下部,带动挑檐杆3收折,至其外端部和腿杆1相靠拢,同时支撑杆5的第一端部(下端部)也和腿杆1的下端部相互靠拢。
进一步地,挑檐杆3的内端部和外端部之间设置有固定座30,固定座30大约位于挑檐杆3的中部位置。横杆4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枢轴301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30,支撑杆5的第二端部(上端部)通过第二枢轴302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30。挑檐杆3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枢轴301和/或第二枢轴302的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构成的夹角小于10度。具体而言,挑檐杆3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枢轴301的轴心线、第二枢轴302的轴心线优选为平行于水平面或仅倾斜一较小的角度,且挑檐杆3与腿杆1相连的枢轴的轴心线也优选为平行于水平面或仅倾斜一较小的角度,从而挑檐杆3、横杆4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落且垂在腿杆1的旁侧。进一步地,挑檐杆3在折叠状态时,支撑杆5靠拢在挑檐杆3的前侧后后侧;而且,从前侧或后侧看,支撑杆5完全被挑檐杆3遮挡。
结合图2b、图7至图9所示,腿杆1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腿杆主体10、固定于腿杆主体10的上端部的固定节11、及固定于腿杆主体10的下端部的脚垫12;挑檐杆3的内端部枢轴连接于固定节11,支撑座51滑动地套设腿杆主体10上,锁孔102开设于腿杆主体10上。脚垫12提供较大的与地面接触的接触面积,部分腿杆1(例如右侧的两个腿杆1)的脚垫12上设有滚轮13,便于帐篷的运输。若无特殊说明,下文所述的“腿杆1的上端部”、“腿杆1的下端部”分别是指固定节11和脚垫12。
结合图1、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顶架包括多个可折叠的屋檐架21及多个可折叠的顶杆单元22。屋檐架21连接于相邻的腿杆1之间;腿杆1的数量为四个,则帐篷的前后左右四侧均设有一个屋檐架21。每个屋檐架21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相邻的腿杆1之间的连杆组件210,每个连杆组件210包括两个能够相对展开和靠拢的连杆211,两个连杆211的中部通过第三枢轴212相转动连接,而构成十字交叉的类似剪刀的结构。腿杆1的上端部(具体为固定节11)和与其相接的连杆组件210中的一个连杆211的一端部枢轴连接;腿杆1(具体为腿杆主体10)上还设有滑套101,该滑套101能够沿上下方向地套设于腿杆1上,该滑套101和该连杆组件210中的另一个连杆211的一端部枢轴连接。在折叠时,滑套101向下滑动,连杆组件210的两个连杆211在横向上相互靠拢,使腿杆1相互靠拢,从而减小帐篷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如图6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每个屋檐架21由三个依次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210构成。上述的卡槽部41优选为与腿杆1的上端部相连接的那个连杆211的上端部可拆卸连接,上述的定位凸起211a也形成于该连杆211的上端部。
各顶杆单元22分别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内顶杆222和外顶杆221,外顶杆221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腿杆1的上端部,各顶杆单元22的内顶杆222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一中心锁定机构23。中心锁定机构23包括能够相互锁合或脱离的顶帽231和底帽232,内顶杆222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顶帽231;各顶杆单元22还分别包括辅顶杆223,辅顶杆223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内顶杆222而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帽232。各顶杆单元22还分别包括斜杆224,斜杆224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外顶杆221,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腿杆1上的滑套101。当顶帽231和底帽232锁合后,帐篷架主体2通过中心锁定机构23锁定在展开状态;当顶帽231和底帽232解除锁合后,斜杆224随着滑套101向下移动,而拉动顶杆单元22折叠,即外顶杆221和内顶杆222向下转动,使得外顶杆221的内端部、内顶杆222的外端部向腿杆1的下端部靠拢,顶帽231和腿杆1的上端部相互靠拢,辅顶杆223的下端部及底帽232和内顶杆222的外端部相互靠拢。
帐篷架主体2还包括连接于屋檐架21和中心锁定机构23之间的加强机构6。具体地,该加强机构6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外加强杆621和内加强杆622,外加强杆621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屋檐架,外加强杆621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中心锁定机构23,具体为顶帽231。该加强机构6还包括辅加强杆623,辅加强杆623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内加强杆622而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帽232。本实施例中,外加强杆621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中间的连杆组件210的交叉连接处。具体地,外加强杆621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枢轴621a可转动地连接于一连接件624,连接件624固定连接于第三枢轴212,第四枢轴621a的轴心线和第三枢轴212的轴心线之间构成大于零且小于180度的夹角,优选为相互垂直。本实施例的帐篷具有两个加强机构6,分别设于顶架的左侧和右侧。
该帐篷的使用方法如下:将帐篷架主体2展开,展开后将顶帽231和底帽232相互锁合,使帐篷稳定展开,如图1所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将一侧的挑檐杆3打开,如图3所示;或选择将两侧的挑檐杆3打开,如图4和5所示。挑檐杆3打开的具体过程为:将挑檐杆3抬起,支撑座51随之向上移动,将横杆4的第二端部卡到连杆211上的定位凸起211a处,挑檐锁定机构锁定使挑檐杆3稳定处于其打开状态。挑檐杆3折叠的具体过程为:使挑檐锁定机构解锁,使横杆4的第二端部脱离连杆21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支撑座51下滑,挑檐杆3和横杆4自动下垂至腿杆主体10的旁侧。需要将帐篷收折时,可预先将挑檐杆3收起;若忘记收起,则在帐篷架主体2折叠的过程中,在外力的挤压作用下横杆4能够自动脱离连杆211而被释放,具体为:将顶帽231和底帽232解锁,腿杆主体10上的滑套101下移,屋檐架21的连杆211相互转动靠拢,尤其是与横杆4相连的那个连杆211向下转动,从卡槽部41上的槽口410脱离,帐篷架主体2正常收折。
该帐篷在展开后,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打开或收合挑檐杆3,且打开和收合快速且方便;横杆4能够在挑檐杆3打开后对其进行加强,具有较好的强度;特别是,在收折帐篷时,若忘记将挑檐杆3收合,则随着屋檐架21折叠,横杆4的第二端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自动和屋檐架21的连杆211脱离,不会因为忘记收合挑檐杆3而造成挑檐杆3意外折断或帐篷架主体2的结构被破坏。此外,在屋檐架21和中心锁定机构23之间设置可折叠的加强机构6,能够随帐篷架主体2展开和收折的同时,能够抵消或减小横杆4对于屋檐架21的推力,避免因横杆4的推力导致的屋檐架21内凹变形的问题。帐篷架主体2由中心锁定机构23锁定,能够快速打开和收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加强机构6不同。参照图14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强机构6连接于屋檐架21和顶杆单元22之间。加强机构6包括加强杆610,加强杆610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内顶杆222,而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屋檐架21(具体为两个相邻连杆组件210的处于上方的转动连接处)。具体地,加强杆610的一端部枢轴连接于内顶杆222,且二者的连接处与内顶杆222的内端部的间距小于内顶杆222长度的三分之一;加强杆610的另一端部枢轴连接于一连接头611,上述两个相邻连杆组件210的连杆211通过该连接头61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的帐篷具有八个加强杆610,每个屋檐架21分别通过两个加强杆610转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顶杆单元22的内顶杆222上,将四组屋檐架21和顶杆单元22都分别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加强结构,从而减小对于屋檐架21因为横杆4的推力所造成的屋檐架21内凹变形的问题。加强杆610能够对着帐篷架主体2的展开和收折而相应转动,不影响帐篷架主体2的展开和收折。
图14示出了带有围布70的帐篷。左侧的两个挑檐杆3打开,因而左侧的围布70被撑起,用于增大遮蔽面积;而右侧的两个挑檐杆3未打开,右侧的围布70垂于帐篷右侧,具体位于右侧两个腿杆1的右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挑檐杆3与帐篷架主体的连接方式不同;结合图17至图19所示,挑檐杆3可脱离地插接于腿杆1,而非和腿杆1转动连接。具体而言,挑檐杆3的内端部通过腿杆1上的滑套101而和腿杆1可脱离地插接。滑套101上设有插槽101a,插槽101a大体倾斜延伸。挑檐杆3在打开状态时,挑檐杆3的内端部插入插槽101a中而和腿杆1连接;挑檐杆3在折叠状态时,挑檐杆3的内端部自插槽101a中拔出而和腿杆1脱离。尽管未示出横杆,在帐篷架主体折叠时,横杆同样能够和屋檐架21自动脱离。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挑檐杆3与帐篷架主体的连接方式不同;结合图20和图21所示,挑檐杆3可脱离地插接于腿杆1,而非和腿杆1转动连接。具体而言,挑檐杆3的内端部和腿杆1的固定节11可脱离地插接。固定节11上设有插槽11a,插槽11a大体倾斜延伸。挑檐杆3在打开状态时,挑檐杆3的内端部插入插槽11a中而和腿杆1连接;挑檐杆3在折叠状态时,挑檐杆3的内端部自插槽11a中拔出而和腿杆1脱离。尽管未示出横杆,在帐篷架主体折叠时,横杆同样能够和屋檐架21自动脱离。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挑檐杆3、横杆4及支撑杆5三者的连接方式不同。具体而言,结合图22至图24所示,挑檐杆3上的固定座30与一旋转座31相转动连接,横杆4的第一端部和旋转座31通过枢轴a1可转动地连接,支撑杆5的第二端部和固定座30通过枢轴a2可转动地连接。进一步地,通过枢轴a2将旋转座31、固定座30及支撑杆5的第二端部三者转动连接。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挑檐杆3、横杆4及支撑杆5三者的连接方式不同。具体而言,结合图25至图27所示,横杆4的第一端部通过一个万向旋转接头32可转动地连接于挑檐杆3上的固定座30,支撑杆5的第二端部通过枢轴a3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30。
无论是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5还是实施例6三种连接方式中的哪种,挑檐杆3在折叠状态时,挑檐杆3的下端部、横杆4的第二端部及支撑杆5的第一端部和腿杆1相互靠拢。
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可收折帐篷,包括帐篷架主体、挑檐杆及围布,所述帐篷架主体包括:
多个腿杆;
屋檐架,其连接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腿杆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收折帐篷在展开后,所述挑檐杆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挑檐杆在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连接于所述帐篷架主体,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偏离所述腿杆一段距离,所述挑檐杆横向于所述腿杆,以能够将所述围布撑起;所述挑檐杆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围布垂于所述帐篷架主体的旁侧;
所述可收折帐篷还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屋檐架及所述挑檐杆连接,使得所述可收折帐篷在所述挑檐杆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挑檐杆的强度被加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具有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挑檐杆的第一端部及用于与所述屋檐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挑檐杆在折叠状态时所述横杆的第二端部和所述屋檐架脱离,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和所述腿杆相靠拢;所述挑檐杆在打开状态时所述横杆的第二端部和所述屋檐架连接,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偏离所述腿杆一段距离;所述可收折帐篷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收折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横杆的第二端部和所述屋檐架脱离,所述挑檐杆由打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腿杆,所述帐篷还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支撑杆,所述第一端部可转动地且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腿杆,所述第二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挑檐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腿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檐杆的所述内端部和所述外端部之间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横杆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部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挑檐杆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枢轴和/或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心线与水平面之间构成的夹角小于10度;或,所述挑檐杆的所述内端部和所述外端部之间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一旋转座相转动连接,所述横杆的第一端部和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部中的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而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座;或,所述挑檐杆的所述内端部和所述外端部之间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横杆的第一端部和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部中的一个枢轴连接于所述固定座而另一个通过万向旋转接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檐杆在折叠状态时,所述挑檐杆的所述外端部、所述支撑杆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腿杆的下端部相靠拢;和/或,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和所述围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檐杆可脱离地插接于所述腿杆,所述挑檐杆在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插接于所述腿杆;所述挑檐杆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脱离所述腿杆;和/或,各所述挑檐杆在所述打开状态时沿其中一个所述屋檐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折帐篷折叠时所述挑檐杆向所述横杆施力而使所述横杆自动脱离所述屋檐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屋檐架包括能够在所述帐篷架主体折叠时向下转动的连杆,所述横杆的第二端部上形成有能够卡于所述连杆上的卡槽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部具有面向下方的槽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形成有定位凸起,所述卡槽部具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架主体还包括多个可折叠的顶杆单元,各所述顶杆单元分别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内顶杆和外顶杆,所述外顶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腿杆的上端部,各所述顶杆单元的所述内顶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一中心锁定机构;所述帐篷架主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屋檐架和所述顶杆单元之间或所述屋檐架和所述中心锁定机构之间的加强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内顶杆而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屋檐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包括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的外加强杆和内加强杆,所述外加强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屋檐架,所述外加强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心锁定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收折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屋檐架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腿杆之间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两个能够相对展开和靠拢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三枢轴相转动连接,所述外加强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枢轴;和/或,所述中心锁定机构包括能够相互锁合或脱离的顶帽和底帽,所述内顶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顶帽,各所述顶杆单元还分别包括辅顶杆,所述辅顶杆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内顶杆而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帽,所述加强机构还包括辅加强杆,所述辅加强杆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内加强杆而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帽。
CN202220726356.3U 2022-03-28 2022-03-28 可收折帐篷 Active CN216949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6356.3U CN216949765U (zh) 2022-03-28 2022-03-28 可收折帐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6356.3U CN216949765U (zh) 2022-03-28 2022-03-28 可收折帐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9765U true CN216949765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9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6356.3U Active CN216949765U (zh) 2022-03-28 2022-03-28 可收折帐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97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730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蔚孜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 可收折帐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730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蔚孜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 可收折帐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6647B (zh) 一种可折叠帐篷
EP3322629B1 (en) Foldable wagon
US7240686B2 (en) Collapsible canopy having reduced length
CN216949765U (zh) 可收折帐篷
US20220228397A1 (en) Collapsible canopy with reinforcement bars
CN114809796A (zh) 可收折帐篷
CN201474365U (zh) 一种折叠帐篷结构
CN217129136U (zh) 具有加强机构的帐篷
CN110192743A (zh) 游戏床
CN106037333A (zh) 旅行床
CN110949483A (zh) 一种儿童推车
WO2023236695A1 (zh) 捆式折叠推车
CN218479639U (zh) 户外遮蔽产品
CN215936902U (zh) 一种围栏骨架的侧部结构、围栏骨架、围栏
CN107048833B (zh) 旅行床
CN214424187U (zh) 一种可折叠帐篷
CN211995806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5554280U (zh) 一种三折叠童车
US20130068269A1 (en) Folding Canopy
CN112324238A (zh) 一种可折叠帐篷
CN218375687U (zh) 一种带屋檐机构凉棚架
KR101836105B1 (ko) 화물트럭의 덮개 장치
CN214028813U (zh) 婴儿车座椅及婴儿车
CN217439669U (zh) 一种烧烤棚
CN215369046U (zh) 一种折叠式帐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