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6436U - 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6436U
CN216946436U CN202220824673.9U CN202220824673U CN216946436U CN 216946436 U CN216946436 U CN 216946436U CN 202220824673 U CN202220824673 U CN 202220824673U CN 216946436 U CN216946436 U CN 216946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treatment tank
algae
system suitable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246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洁琳
马田力
车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8246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6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6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6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包括处理槽,所述处理槽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处理槽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处理槽的那一端弯曲向上设置;所述处理槽的上部设置阶梯槽,通过阶梯槽覆盖有多块菌种培育装置,还通过阶梯槽配合有轻质盖板,所述轻质盖板和所述菌种培育装置配合后覆盖住所述处理槽;在所述处理槽的内部悬空设置有一藻类生存网箱;所述藻类生存网箱的上沿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的高度,所述进水管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的高度;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实施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之间的生理功能协同作用来净化污水的淡水生态系统。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水中的CO2和NH4、PO4等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细胞物质并释放出O2;好氧细菌则利用水中O2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产生CO2和上述营养物质,以维持藻类的生长繁殖, 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菌藻共生系统体积结构较为庞大,适合城市污水处理,针对农村污水,由于农村具有聚集的特点,单个聚集点的住户数量不多,因此这种庞大体积的菌藻共生系统的实施成本过高。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包括处理槽,所述处理槽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处理槽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处理槽的那一端弯曲向上设置;所述处理槽的上部设置阶梯槽,通过阶梯槽覆盖有多块菌种培育装置,还通过阶梯槽配合有轻质盖板,所述轻质盖板和所述菌种培育装置配合后覆盖住所述处理槽;在所述处理槽的内部悬空设置有一藻类生存网箱;所述藻类生存网箱的上沿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的高度,所述进水管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处理槽具有一个V形的槽底面,在所述处理槽的前后侧面处焊接有多个直角连接件。
处理槽还有沉淀的作用,通过上述的槽底面便于沉淀污物的集中,方便清理处理。
优选地,在所述处理槽的内部,对应所述进水管的位置处焊接有一粗过滤网箱。
粗过滤网箱可以对进入的生活污水进行粗过滤,便于后期对这些拦截下来的垃圾进行统一处理。方便对处理槽的日常维护。
优选地,所述菌种培育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上凸的透光罩,所述透光罩的中部位置处下凹形成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外槽壁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凹槽的内顶部位置处设置有挡圈,通过挡圈支撑有一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的板面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活动盖板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注水孔,注水孔内螺纹连接有盖子,所述本体的四角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透气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透气孔可以给处理槽透气,增加换气能力,确保内部的菌种有足够的氧气,当需要培育厌氧菌种时,可以对第一透气孔以及透气孔进行选择性的封堵。
通过凹槽可以填充营养液用于培育菌种,且凹槽内的温度与处理槽内的温度一致,在培育完成后,通过填充水的方式将菌种溢出至处理槽内。
优选地,所述透光罩为亚克力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实施成本较低,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处进入至处理槽内,然后从出水管处排出;污水会在处理槽内累积,累积至将藻类生存网箱的局部浸泡于污水中,通过藻类接触污水实现有害物质的吸收,通过菌种培育装置完成菌种的初步培育,培育后的菌种落入至处理槽内,配合藻类完成污水处理,本装置的实施成本较低,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处理槽的俯视图;
图3为菌种培育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3在A-A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包括处理槽1,所述处理槽1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2,所述处理槽1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远离所述处理槽1的那一端弯曲向上设置;所述处理槽1的上部设置阶梯槽,通过阶梯槽覆盖有多块菌种培育装置4,还通过阶梯槽配合有轻质盖板5,所述轻质盖板5和所述菌种培育装置4配合后覆盖住所述处理槽1;在所述处理槽1的内部悬空设置有一藻类生存网箱6;藻类生存网箱6与处理槽1内壁之间焊接有连杆61;所述藻类生存网箱6的上沿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2的高度,所述进水管3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2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处理槽1具有一个V形的槽底面11,在所述处理槽1的前后侧面处焊接有多个直角连接件12。
处理槽还有沉淀的作用,通过上述的槽底面便于沉淀污物的集中,方便清理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处理槽1的内部,对应所述进水管的位置处焊接有一粗过滤网箱13。
粗过滤网箱可以对进入的生活污水进行粗过滤,便于后期对这些拦截下来的垃圾进行统一处理。方便对处理槽的日常维护。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菌种培育装置4包括本体41,所述本体41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上凸的透光罩42,所述透光罩42的中部位置处下凹形成一个凹槽43,所述凹槽43的外槽壁上设置有出水孔44,所述凹槽43的内顶部位置处设置有挡圈,通过挡圈支撑有一活动盖板45,所述活动盖板45的板面上设置有透气孔46;所述活动盖板45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注水孔,注水孔内螺纹连接有盖子47,所述本体41的四角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透气孔48。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透气孔可以给处理槽透气,增加换气能力,确保内部的菌种有足够的氧气,当需要培育厌氧菌种时,可以对第一透气孔以及透气孔进行选择性的封堵。
通过凹槽可以填充营养液用于培育菌种,且凹槽内的温度与处理槽内的温度一致,在培育完成后,通过填充水的方式将菌种溢出至处理槽内。
所述透光罩为亚克力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实施成本较低,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处进入至处理槽内,然后从出水管处排出;污水会在处理槽内累积,累积至将藻类生存网箱的局部浸泡于污水中,通过藻类接触污水实现有害物质的吸收,通过菌种培育装置完成菌种的初步培育,培育后的菌种落入至处理槽内,配合藻类完成污水处理,本装置的实施成本较低,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包括处理槽,所述处理槽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处理槽的另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处理槽的那一端弯曲向上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槽的上部设置阶梯槽,通过阶梯槽覆盖有多块菌种培育装置,还通过阶梯槽配合有轻质盖板,所述轻质盖板和所述菌种培育装置配合后覆盖住所述处理槽;在所述处理槽的内部悬空设置有一藻类生存网箱;所述藻类生存网箱的上沿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的高度,所述进水管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管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槽具有一个V形的槽底面,在所述处理槽的前后侧面处焊接有多个直角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槽的内部,对应所述进水管的位置处焊接有一粗过滤网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培育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上凸的透光罩,所述透光罩的中部位置处下凹形成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外槽壁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凹槽的内顶部位置处设置有挡圈,通过挡圈支撑有一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的板面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活动盖板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注水孔,注水孔内螺纹连接有盖子,所述本体的四角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为亚克力材质。
CN202220824673.9U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 Active CN216946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4673.9U CN216946436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4673.9U CN216946436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6436U true CN216946436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0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24673.9U Active CN216946436U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64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7646B (zh) 一种利用藻菌共生体同步净化沼液和原沼气的系统
CN211241202U (zh) 一种耐海水蔬菜与水产动物的立体共养装置
CN103789195A (zh) 一种实现原位固液分离的膜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培养方法
CN104206331B (zh) 生态化养鱼设施及其工艺
CN206507072U (zh) 一种循环式水产养殖系统
CN111763604B (zh) 耦合微藻高效培养的猪场发酵尾液连续式处理系统及其运行工艺
CN206101318U (zh) 一种生态养鱼系统
CN201595081U (zh) 虾蟹单个体养殖系统
CN102845367B (zh) 一种大型溞自动化流水式养殖装置
CN207201770U (zh) 家庭生态循环养殖鱼系统
CN216946436U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
CN200941788Y (zh) 生态水族箱
CN204157472U (zh) 一种生态化养鱼设施
CN208821508U (zh) 观赏鱼养殖与空气净化器
CN217826396U (zh) 一种陆基圆池多层次罗氏沼虾养殖系统
CN109479807A (zh) 一种利用集装箱养鱼水的内外循环系统
CN210537741U (zh) 光伏温室鱼菜共生系统
CN204981863U (zh) 一种光生物反应器导流筒
WO2012050220A1 (ja) 光合成微生物の培養方法及び装置
CN209950127U (zh) 一种漂浮式水产养殖池
CN212488004U (zh) 一种水体养殖与种植的循环生态系统
CN204499005U (zh) 水生药用植物育养水池
CN104521727B (zh) 一种利用沼液养殖的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CN209740919U (zh) 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粪便循环利用装置
CN206612044U (zh) 一种生态环保的生物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