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0165U - 混砂系统 - Google Patents

混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0165U
CN216940165U CN202220693082.2U CN202220693082U CN216940165U CN 216940165 U CN216940165 U CN 216940165U CN 202220693082 U CN202220693082 U CN 202220693082U CN 216940165 U CN216940165 U CN 216940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liquid supply
pipeline
liqui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30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永涛
王体躲
刘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30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0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0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0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砂系统,其包括:混砂罐;筛砂箱,筛砂箱的内部腔体用于容纳磨料并与混砂罐的内部腔体连通,以向混砂罐内提供磨料;混合室,混砂罐的内部腔体与混合室的混合腔连通,以使混砂罐内的磨料浆液流入混合腔;第一供液管路和第二供液管路,第一供液管路和第二供液管路分别与混砂罐的内部腔体的顶部和侧部连通。第二供液管路可以对混砂罐底部的磨料浆液起到搅拌的作用,提高混砂罐底部的磨料浆液的流动性,解决了混砂罐的底部容易堵塞的问题。

Description

混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砂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海上油气设施需要进行废弃处理,拆除时不仅要考虑安全、可靠、廉价的技术方案,还要考虑环境保护问题。
现有的海上平台拆解技术包括金刚石绳锯切割技术、液压旋转式内割刀技术、聚能爆破切割技术和磨料射流切割技术等。根据相关要求,海上平台桩腿或者套管切割的深度要在泥线以下四米处,磨料射流切割可以将切割工具从套管或桩腿内下放至切割位置,因此磨料射流切割技术是一种比较符合要求的拆除方式。
根据磨料混合方式的差异,磨料射流切割分为前混合磨料射流和后混合磨料射流;其中前混合磨料射流具有水和磨料混合的更均匀、能量利用率更高、切割能力更强的特点,故其在海上平台拆解领域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磨料射流切割技术主要由动力单元、混砂系统、脐带缆系统和切割工具组成;其中,混砂系统包括混砂罐和混合腔,其功能是将高压水和磨料颗粒进行充分的混合,形成混合液;磨料颗粒与水混合均匀的混合液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切割能力,减少磨料和水的损耗,还能够降低对管路、弯头和阀门的磨损冲蚀。
现有技术是利用磨料的自身重力、以及压力差来提供磨料向混合腔运动的动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磨料颗粒堵塞在混砂罐底部和/或堵塞在混砂罐至混合腔之间的管道、出砂量不足的情况,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砂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砂系统的混砂罐底部容易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砂系统,其包括:混砂罐;筛砂箱,筛砂箱的内部腔体用于容纳磨料并与混砂罐的内部腔体连通,以向混砂罐内提供磨料;混合室,混砂罐的内部腔体与混合室的混合腔连通,以使混砂罐内的磨料浆液流入混合腔;第一供液管路和第二供液管路,第一供液管路和第二供液管路分别与混砂罐的内部腔体的顶部和侧部连通。
进一步地,混砂系统还包括:总供液管路,第一供液管路和第二供液管路并联设置并均与总供液管路连通;蓄能器,蓄能器设置在总供液管路上。
进一步地,混砂系统还包括:储液箱;供液泵,供液泵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储液箱的内部腔体和总供液管路的进液口连通;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供液泵连接,以驱动供液泵将液压增加至设定压力;溢流阀,溢流阀所处的溢流管路与总供液管路并联设置,溢流管路与供液泵的出液口处的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混砂系统还包括:第三供液管路,第三供液管路与第一供液管路并联设置,第三供液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总供液管路和混合腔连通;和/或分支管路,分支管路的第一管口与总供液管路的出口连通,第一供液管路的进口和第二供液管路的进口均与分支管路的第二管口连通。
进一步地,第三供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和/或第三供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计;和/或第三供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和/或分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或分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计;和/或分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
进一步地,混合腔为条形腔体,混合腔的两端贯穿混合室的本体以分别形成混合室的进液口和混合液出口;混合腔的内壁凸设有凸出部,以将混合腔分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段和第二腔段,第二腔段位于第一腔段的靠近混合液出口的一侧;混合室具有与第二腔段连通的浆液进口。
进一步地,混砂罐的底部设置有浆液出口,混砂系统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分别与浆液出口和浆液进口连通;和/或砂漏,砂漏设置在混砂罐的内部腔体内,砂漏具有流通通道和连通孔,流通通道的一端延伸至砂漏的外壁面,以形成砂漏的出料口,砂漏的出料口与浆液出口连通;连通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位于砂漏的外壁面上,以形成砂漏的进料口;第二端口与流通通道连通;连通孔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分布方向与流通通道的延伸方向呈预设夹角设置,预设夹角为锐角,预设夹角朝向背离砂漏的出料口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连通孔为条形孔,连通孔的延伸方向与连通孔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分布方向相同;和/或连通孔为多个,多个连通孔分成一个或多个连通孔组,多个连通孔组沿流通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连通孔组包括一个或多个连通孔,连通孔组的多个连通孔绕流通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混砂系统还包括: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的两个管口分别与筛砂箱的内部腔体和混砂罐的内部腔体连通,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抽液泵,以将混砂罐内的液体抽向筛砂箱内;第四管道,第四管道的两个管口分别与筛砂箱的内部腔体和混砂罐的内部腔体连通,以使筛砂箱内的磨料通过第四管道进入混砂罐内。
进一步地,混合室具有与混合腔连通的混合液出口,混砂系统还包括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第一管口与混合液出口连通,第二管道的第二管口用于与切割工具的进液口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混砂系统包括混砂罐、筛砂箱、混合室、第一供液管路和第二供液管路,筛砂箱的内部腔体用于容纳磨料并与混砂罐的内部腔体连通,以向混砂罐内提供磨料;混砂罐的内部腔体与混合室的混合腔连通,以使混砂罐内的磨料浆液流入混合腔;第一供液管路和第二供液管路分别与混砂罐的内部腔体的顶部和侧部连通,以使第一供液管路和第二供液管路内的液体进入混砂罐的内部腔体内,进而与混砂罐的内部腔体内的磨料初步混合形成磨料浆液。
通过设置第一供液管路和第二供液管路,第一供液管路的主要作用是为混砂罐补液,平衡混砂罐内的压力;而第二供液管路除了可以向混砂罐内补液外,还可以对混砂罐底部的磨料浆液起到搅拌的作用,提高混砂罐底部的磨料浆液的流动性,不仅解决了混砂罐的底部容易堵塞的问题,还使得混砂罐内的磨料浆液的混合比较均匀。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混砂系统的混合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混砂系统的砂漏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混砂系统的砂漏的A-A处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的混砂系统的砂漏的B-B处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混砂罐;20、筛砂箱;30、混合室;31、混合腔;311、第一腔段;312、第二腔段;32、混合液出口;33、凸出部;34、浆液进口;41、第一供液管路;411、第一针阀;412、第一截流阀;42、第二供液管路;421、第二针阀;422、第二截流阀;43、总供液管路;431、蓄能器;44、第三供液管路;441、第二单向阀;442、第二压力计;443、第二流量计;45、分支管路;451、第一单向阀;452、第一压力计;453、第一流量计;51、储液箱;52、供液泵;53、过滤件;54、动力装置;55、溢流阀;551、溢流管路;60、第一管道;61、第三截流阀;70、砂漏;71、流通通道;72、连通孔;80、第二管道;81、质量流量计;82、第四截流阀;91、第三管道;911、抽液泵;912、第五截流阀;92、第四管道;921、第六截流阀;200、切割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砂系统,请参考图1至图5,混砂系统包括混砂罐10、筛砂箱20、混合室30、第一供液管路41和第二供液管路42,筛砂箱20的内部腔体用于容纳磨料并与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连通,以向混砂罐10内提供磨料;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与混合室30的混合腔31连通,以使混砂罐10内的磨料浆液(磨料和液体的混合物)流入混合腔31;第一供液管路41和第二供液管路42分别与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的顶部和侧部连通,以使第一供液管路41和第二供液管路42内的液体进入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内,进而与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内的磨料初步混合形成磨料浆液。
由于磨料的密度比较大,混砂罐10的磨料浆液中的磨料会沉积在混砂罐10的底部,导致混砂罐10底部的磨料浆液中液体的体积分数很少,流动性较差,容易造成堵塞。通过设置第一供液管路41和第二供液管路42,第一供液管路41的主要作用是为混砂罐10补液,平衡混砂罐10内的压力;而第二供液管路42除了可以向混砂罐10内补液外,还可以对混砂罐10底部的磨料浆液起到搅拌的作用,提高混砂罐10底部的磨料浆液的流动性,不仅解决了混砂罐10的底部容易堵塞的问题,还使得混砂罐10内的磨料浆液的混合比较均匀。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用于与磨料混合的液体为水。
具体地,第一供液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一截流阀412,以通过第一截流阀412来控制第一供液管路41的通断;第一供液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一针阀411,以通过第一针阀411来控制第一供液管路41的流量。可选地,第一针阀411位于第一截流阀412的上游。
具体地,第二供液管路42上设置有第二截流阀422,以通过第二截流阀422来控制第二供液管路42的通断;第二供液管路42上设置有第二针阀421,以通过第二针阀421来控制第二供液管路42的流量。可选地,第二针阀421位于第二截流阀422的上游。
在本实施例中,混砂系统还包括总供液管路43,第一供液管路41和第二供液管路42并联设置并均与总供液管路43连通。
具体地,混砂系统还包括蓄能器431,蓄能器431设置在总供液管路43上;通常情况下,流入总供液管路43内的液体为高压液体且高压液体的压力呈周期性变化,设置蓄能器431能够消除脉冲,稳定液压;蓄能器431是一种能量存储装置,当高压液体压力过大时,可以吸收多余的能量,以将高压液体的能量储存起来,进而当高压液体的能量不足时,将储存的能量补给系统,从而保证输出的高压液体的压力是稳定的。
在本实施例中,混砂系统还包括储液箱51和供液泵52,供液泵5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储液箱51的内部腔体和总供液管路43的进液口连通,以使供液泵52从储液箱51内向总供液管路43内供液。
具体地,储液箱51为储水箱;外部水需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才能进入储水箱,以防止杂质进入混砂系统。
具体地,供液泵52的出液口和蓄能器431的进液口连通,即从供液泵52流出的液体进入蓄能器431内。
具体地,混砂系统还包括过滤件53,过滤件53设置在储液箱51和供液泵52之间的管路上,以使从储液箱51内流出的液体经过过滤件53过滤后再进入供液泵52内。
具体地,混砂系统还包括动力装置54,动力装置54与供液泵52连接,以向供液泵52提供动力,进而使动力装置54驱动供液泵52将液压增加至设定压力。
可选地,动力装置54为发动机、或电机、或其它动力设备;供液泵52为柱塞泵。
在本实施例中,混砂系统还包括溢流阀55,溢流阀55所处的溢流管路551与总供液管路43并联设置,溢流管路551与供液泵52的出液口处的管路连通,溢流阀55在整个系统中起定压溢流作用,当整个系统出现故障,系统压力增大到极限承受压力时,溢流阀55开启,进行过载保护,使系统压力不再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混砂系统还包括第三供液管路44,第三供液管路44与第一供液管路41并联设置,即第三供液管路44也与第二供液管路42并联设置,也就是从总供液管路43流出的液体分三路分别进入第一供液管路41、第二供液管路42和第三供液管路44;第三供液管路44的两端分别与总供液管路43和混合腔31连通,以使第三供液管路44内的液体进入混合腔31内,进而与混合腔31内的磨料浆液混合形成混合液。
具体地,混砂系统还包括分支管路45,分支管路45的第一管口与总供液管路43的出口连通,第一供液管路41的进口和第二供液管路42的进口均与分支管路45的第二管口连通,即第一供液管路41和第二供液管路42均通过分支管路45与总供液管路43连通,分支管路45与第三供液管路44并联设置。
具体地,分支管路45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51、第一压力计452和第一流量计453,通过第一单向阀451以限制分支管路45内的液体回流;其中,第一单向阀451、第一压力计452和第一流量计453沿分支管路45内的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具体地,第三供液管路44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41、第二压力计442和第二流量计443,通过第二单向阀441以限制第三供液管路44内的液体回流;其中,第二单向阀441、第二压力计442和第二流量计443沿第三供液管路44内的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混合腔31为条形腔体,混合腔31的两端贯穿混合室30的本体以分别形成混合室30的进液口和混合液出口32;混合腔31的内壁凸设有凸出部33,以将混合腔31分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段311和第二腔段312,第二腔段312位于第一腔段311的靠近混合液出口32的一侧;混合室30具有与第二腔段312连通的浆液进口34。图2中的D处为混合室30的进液口。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凸出部33的设置,故凸出部33处的腔体的垂直于混合腔31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小于第一腔段311的垂直于混合腔31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并小于第二腔段312的垂直于混合腔31的延伸方向的截面,以使凸出部33处起到节流效果;根据文丘里效应,当高压液体流经凸出部33处的腔体后,速度会增大;再根据伯努利原理,流速越大,压力越小;这样,第二腔段312内的压力小于第三供液管路44内的压力和混砂罐10内的压力,从而产生吸力,以便将混砂罐10内的磨料浆液吸入第二腔段312内,避免磨料浆液堵塞。高压液体进入第二腔段312内后会膨胀扩散,形成湍流,湍流会将吸入的磨料浆液卷入液体中,有利于加速磨料颗粒溶入液体中,从而达到混合的目的,且有利于使磨料混合的更加均匀。当混合液出口32处的混合液中的磨料颗粒在混合液出口32处的截面上的分布越均匀,说明混合的效果越好。
具体地,混合室30的进液口与第三供液管路44的出液口连通。
具体地,凸出部33为沿混合腔31的周向设置的环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混砂罐10的底部设置有浆液出口,混砂系统还包括第一管道60,第一管道60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分别与浆液出口和浆液进口34连通,以使混砂罐10内的磨料浆液通过第一管道60流入第二腔段312内,即通过设置凸出部33,以便将第一管道60内的磨料浆液吸入第二腔段312内,避免磨料浆液堵塞在第一管道60内。
具体地,第一管道60上设置有第三截流阀61,以控制第一管道60的通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5所示,混砂系统还包括砂漏70,砂漏70设置在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内,砂漏70具有流通通道71和连通孔72,流通通道71的一端延伸至砂漏70的外壁面,以形成砂漏70的出料口,砂漏70的出料口与浆液出口连通;连通孔7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孔72的第一端口位于砂漏70的外壁面上,即连通孔72的第一端延伸至砂漏70的外壁面上,连通孔72的第一端口形成砂漏70的进料口;由于砂漏70设置在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内,故连通孔72的第一端口与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连通;连通孔72的第二端口与流通通道71连通,即连通孔72的第二端延伸至流通通道71处,以与流通通道71连通。连通孔7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分布方向与流通通道7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夹角设置,预设夹角为锐角,预设夹角朝向背离砂漏70的出料口的方向设置。
具体实施过程中,流通通道71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砂漏70的出料口位于砂漏70的底部;此时预设夹角朝上设置,连通孔72的孔壁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倾斜角度,则通过连通孔72的第一端口进入砂漏70内部的磨料和液体的混合物可以在其重力作用沿连通孔72的孔壁流动至流通通道71内,进入流通通道71内的磨料和液体的混合物流动至砂漏70底部的出料口处,以通过砂漏70的出料口流出。由于磨料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故沉积在混砂罐10底部的磨料浆液中磨料的体积分数较高,磨料浆液的流动性很低,这就容易导致浆液出口堵塞;通过设置砂漏70,由于沉积在混砂罐10底部的液体的流动性大于磨料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流动性,故通过连通孔72的第一端口进入砂漏70内部的磨料和液体的混合物中液体的体积分数增多,使得砂漏70内部的磨料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流动性提高,从而避免或减少了浆液出口的堵塞现象。
具体地,流通通道71的一端延伸至砂漏70的外壁面,以形成砂漏70的出料口;流通通道71的另一端不延伸至砂漏70的外壁面。
具体地,砂漏70为柱状结构,砂漏70的延伸方向与流通通道71的延伸方向相同或平行;流通通道71的一端延伸至砂漏70的一个端面,以在砂漏70的端面上形成砂漏70的出料口;连通孔72的第一端延伸至砂漏70的外周壁,即第一端口位于砂漏70的外周壁上。
具体地,连通孔72为条形孔,连通孔72的延伸方向与连通孔7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分布方向相同;即连通孔72的延伸方向与流通通道7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夹角设置。
可选地,连通孔72为多个,多个连通孔72分成一个或多个连通孔组,多个连通孔组沿流通通道7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连通孔组包括一个或多个连通孔72,连通孔组的多个连通孔72绕流通通道71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对连通孔72的数量、各个连通孔72的直径以及多个连通孔72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可以控制从砂漏70的出料口流出的磨料浆液的量,避免过多的磨料浆液流出。
可选地,砂漏70的出料口与浆液出口对接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混合室30具有与混合腔31连通的混合液出口32,混砂系统还包括第二管道80,第二管道80的第一管口与混合液出口32连通,第二管道80的第二管口用于与切割工具200的进液口连通。
具体地,第二管道80上设置有第四截流阀82,以控制第二管道80的通断;第二管道80上还设置有质量流量计81,质量流量计81位于第四截流阀82的上游。
在本实施例中,混砂系统还包括第三管道91和第四管道92,第三管道91的两个管口分别与筛砂箱20的内部腔体和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连通,第三管道91上设置有抽液泵911,以将混砂罐10内的液体抽向筛砂箱20内,以使混砂罐10内形成负压;第四管道92的两个管口分别与筛砂箱20的内部腔体和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连通,以使筛砂箱20内的磨料通过第四管道92进入混砂罐10内,即当混砂罐10内形成负压后,筛砂箱20内的磨料可以通过第四管道92进入混砂罐10内。
需要说明的是,进入筛砂箱20内的液体可以与筛砂箱20内的磨料进行预混合,以便筛砂箱20内的磨料被吸入混砂罐10内。
具体地,第三管道91上设置有第五截流阀912,以控制第三管道91的通断。
具体地,第四管道92上设置有第六截流阀921,以控制第四管道92的通断。
具体地,抽液泵911为隔膜泵。
具体地,筛砂箱20内设置有筛砂盘,以将筛砂箱20的内部腔体分成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进而将颗粒较大的磨料筛除在第一腔部内,而颗粒较小(即颗粒大小符合要求)的磨料通过筛砂盘从第一腔部进入第二腔部内;第二腔部与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连通,以向混砂罐10内提供磨料。
具体地,第四管道92伸入第二腔部内,第三管道91伸入第二腔部内。
具体地,筛砂盘的朝向第一腔部的盘面具有滤网,可以通过震动机构或者压缩空气吹动第一腔部内的磨料,来对磨料颗粒进行过滤。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各个截流阀可以采用电磁阀门或者气动阀门。
具体地,混砂系统还包括控制部件,控制部件可以采集各个流量计和压力计的数据,并控制第一针阀411的开度大小和第二针阀421的开度大小。
具体地,本申请的混砂系统为磨料射流切割装置中的混砂系统,切割工具200为磨料射流切割装置中的切割工具。
具体实施过程中,本申请的混砂系统的工作步骤如下:
S1、打开第一截流阀412和第六截流阀921,并将第一针阀411的开度调到最大,其余阀门保持关闭;启动动力装置54和供液泵52,以使液体经过供液泵52被注入混砂罐10,将混砂罐10注满液体,然后关闭供液泵52,关闭第一截流阀412和第六截流阀921,再将第一针阀411的开度调到最小;其中,判断混砂罐10内是否注满液体的方法是:若有液流持续不断从第四管道92流出,则说明混砂罐10已注满液体。
S2、打开第六截流阀921和第五截流阀912,向筛砂箱20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启动筛砂箱20,颗粒较小的磨料通过筛砂盘从第一腔部进入第二腔部内;启动抽液泵911,抽液泵911将混砂罐10内的液体抽出,混砂罐10内的压力降低,第二腔部内的磨料通过第四管道92被吸入混砂罐10内,以此将混砂罐10内装满磨料;然后关闭抽液泵911,关闭第六截流阀921和第五截流阀912,打开第一截流阀412和第二截流阀422;其中,判断混砂罐10内是否装满磨料的方法是:当被抽液泵911抽吸出来的液体中含有大量的磨料颗粒时,则证明混砂罐10内已装满磨料。
S3、打开第四截流阀82,将第一针阀411和第二针阀421的开度均调到最小,启动供液泵52,增大动力装置54的输出功率,开始打压,此时第二压力计442的示数会不断增加;打开第三截流阀61,待第二压力计442的示数达到预期作业压力后,保持动力装置54的输出功率不变。
S4、根据所需要进行作业的目标来确定混砂系统流出的混合液所需达到的预期质量流量值,稍微调大第一针阀411和第二针阀421的开度,高压液体进入混砂罐10内,磨料浆液开始从混砂罐10的罐底流出,并在混合腔31内与从第三供液管路44流入混合腔31内的高压液体混合;当质量流量计81检测到有混合液流出时,继续调整第一针阀411和第二针阀421的开度,以使质量流量计81的示数保持在预期质量流量值。
具体地,调整方法包括:若质量流量计81的示数高于预期质量流量值,则使第一针阀411和第二针阀421的开度均减小;若质量流量计81的示数低于预期质量流量值,则使第一针阀411和第二针阀421的开度均增大;在作业的过程中,因混砂罐10内的磨料浆液不断减少,需要不断调整第一针阀411和第二针阀421的开度,进而调整进入混砂罐10内的液体量,从而使质量流量计81的示数保持稳定。
S5、当质量流量计81的示数下降到一定值时,判定混砂罐10内的磨料浆液已经耗尽,需要向混砂罐10内加磨料。先关闭动力装置54和供液泵52,此时蓄能器431内还有一定的高压液体,等到第一压力计452和第二压力计442的示数均降至常压后,说明蓄能器431内的高压液体已完全排出,然后关闭所有阀门,将第一针阀411和第二针阀421的开度调到最小,重复步骤S1至S4,直到作业完成。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砂系统中,混砂系统包括混砂罐10、筛砂箱20、混合室30、第一供液管路41和第二供液管路42,筛砂箱20的内部腔体用于容纳磨料并与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连通,以向混砂罐10内提供磨料;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与混合室30的混合腔31连通,以使混砂罐10内的磨料浆液流入混合腔31;第一供液管路41和第二供液管路42分别与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的顶部和侧部连通,以使第一供液管路41和第二供液管路42内的液体进入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内,进而与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内的磨料初步混合形成磨料浆液。
通过设置第一供液管路41和第二供液管路42,第一供液管路41的主要作用是为混砂罐10补液,平衡混砂罐10内的压力;而第二供液管路42除了可以向混砂罐10内补液外,还可以对混砂罐10底部的磨料浆液起到搅拌的作用,提高混砂罐10底部的磨料浆液的流动性,不仅解决了混砂罐10的底部容易堵塞的问题,还使得混砂罐10内的磨料浆液的混合比较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砂罐(10);
筛砂箱(20),所述筛砂箱(20)的内部腔体用于容纳磨料并与所述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连通,以向所述混砂罐(10)内提供磨料;
混合室(30),所述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与所述混合室(30)的混合腔(31)连通,以使所述混砂罐(10)内的磨料浆液流入所述混合腔(31);
第一供液管路(41)和第二供液管路(42),所述第一供液管路(41)和所述第二供液管路(42)分别与所述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的顶部和侧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砂系统还包括:
总供液管路(43),所述第一供液管路(41)和所述第二供液管路(42)并联设置并均与所述总供液管路(43)连通;
蓄能器(431),所述蓄能器(431)设置在所述总供液管路(4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砂系统还包括:
储液箱(51);
供液泵(52),所述供液泵(5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储液箱(51)的内部腔体和所述总供液管路(43)的进液口连通;
动力装置(54),所述动力装置(54)与所述供液泵(52)连接,以驱动所述供液泵(52)将液压增加至设定压力;
溢流阀(55),所述溢流阀(55)所处的溢流管路(551)与所述总供液管路(43)并联设置,所述溢流管路(551)与所述供液泵(52)的出液口处的管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砂系统还包括:
第三供液管路(44),所述第三供液管路(44)与所述第一供液管路(41)并联设置,所述第三供液管路(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总供液管路(43)和所述混合腔(31)连通;和/或
分支管路(45),所述分支管路(45)的第一管口与所述总供液管路(43)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供液管路(41)的进口和所述第二供液管路(42)的进口均与所述分支管路(45)的第二管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供液管路(44)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41);和/或
所述第三供液管路(44)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计(442);和/或
所述第三供液管路(44)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443);和/或
所述分支管路(45)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51);和/或
所述分支管路(45)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计(452);和/或
所述分支管路(45)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45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31)为条形腔体,所述混合腔(31)的两端贯穿所述混合室(30)的本体以分别形成所述混合室(30)的进液口和混合液出口(32);
所述混合腔(31)的内壁凸设有凸出部(33),以将所述混合腔(31)分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段(311)和第二腔段(312),所述第二腔段(312)位于所述第一腔段(311)的靠近所述混合液出口(32)的一侧;所述混合室(30)具有与所述第二腔段(312)连通的浆液进口(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砂罐(10)的底部设置有浆液出口,所述混砂系统还包括:
第一管道(60),所述第一管道(60)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分别与所述浆液出口和所述浆液进口(34)连通;和/或
砂漏(70),所述砂漏(70)设置在所述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内,所述砂漏(70)具有流通通道(71)和连通孔(72),所述流通通道(7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砂漏(70)的外壁面,以形成所述砂漏(70)的出料口,所述砂漏(70)的出料口与所述浆液出口连通;所述连通孔(7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砂漏(70)的外壁面上,以形成所述砂漏(70)的进料口;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流通通道(71)连通;所述连通孔(7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分布方向与所述流通通道(7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夹角设置,所述预设夹角为锐角,所述预设夹角朝向背离所述砂漏(70)的出料口的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72)为条形孔,所述连通孔(7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通孔(7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分布方向相同;和/或
所述连通孔(72)为多个,多个所述连通孔(72)分成一个或多个连通孔组,所述多个连通孔组沿所述流通通道(7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连通孔组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连通孔(72),所述连通孔组的多个所述连通孔(72)绕所述流通通道(71)的周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砂系统还包括:
第三管道(91),所述第三管道(91)的两个管口分别与所述筛砂箱(20)的内部腔体和所述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91)上设置有抽液泵(911),以将所述混砂罐(10)内的液体抽向所述筛砂箱(20)内;
第四管道(92),所述第四管道(92)的两个管口分别与所述筛砂箱(20)的内部腔体和所述混砂罐(10)的内部腔体连通,以使所述筛砂箱(20)内的磨料通过所述第四管道(92)进入所述混砂罐(1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30)具有与所述混合腔(31)连通的混合液出口(32),所述混砂系统还包括第二管道(80),所述第二管道(80)的第一管口与所述混合液出口(32)连通,所述第二管道(80)的第二管口用于与切割工具(200)的进液口连通。
CN202220693082.2U 2022-03-25 2022-03-25 混砂系统 Active CN216940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3082.2U CN216940165U (zh) 2022-03-25 2022-03-25 混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3082.2U CN216940165U (zh) 2022-03-25 2022-03-25 混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0165U true CN216940165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8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3082.2U Active CN216940165U (zh) 2022-03-25 2022-03-25 混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0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76026U (zh) 一种高效固井作业的混合系统
CN103100984B (zh) 一种磨料自动供给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8687954A (zh) 一种高效固井作业的混合系统
EP174584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ixing a liquid material and a flowable powdery material to obtain a slurry
CN105715211B (zh) 钢粒射流冲击破岩综合实验装置
US20210154799A1 (en) Abrasive suspension jet cutting system having reduced system wear and process materials reclamation
TW201347856A (zh) 液體材料吐出機構及液體材料吐出裝置
CN107953270B (zh) 一种双罐双泵式前混合磨料射流连续工作系统
CN107813229B (zh) 可循环磨料射流冲蚀测试系统与方法
CN216940165U (zh) 混砂系统
CN201568057U (zh) 盾构用泡沫发生装置
CN107847985A (zh) 具有固定罐压的水汽喷砂系统
CN109441353B (zh) 一种后混合磨料气体射流破煤装置及其破煤方法
CN107511768A (zh) 一种正压供料磨料射流系统
CN208342596U (zh) 一种配置变量泵前混式高压水刀切割机
CN102371547A (zh) 混浆浓度可调的磨料水射流清洗和除锈设备
CN109379962A (zh) 一种水肥一体化泵前施肥装置
CN108857915B (zh) 湿式喷砂系统
CN206578711U (zh) 前混合式脉冲磨料气体射流装置
CN214725226U (zh) 一种新型浆液气动搅拌装置
CN210099766U (zh) 高压砂浆泵实现前混合磨料水射流连续加砂系统
CN208854450U (zh) 湿式喷砂系统
CN208557175U (zh) 板材下料水切割装置
RU214472U1 (ru) Узел подачи абразива для аппарата абразивоструй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CN217703012U (zh) 一种喷砂砂浆分流器及喷砂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