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4348U - 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4348U
CN216934348U CN202121277743.5U CN202121277743U CN216934348U CN 216934348 U CN216934348 U CN 216934348U CN 202121277743 U CN202121277743 U CN 202121277743U CN 216934348 U CN216934348 U CN 216934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ging
base
tube
tracheal cannula
swi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777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得斌
郑恺虹
赵元立
张海宾
宋占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12777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4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4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43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管套管需自制软木塞或莫菲氏滴管型封堵物,封堵及气量调节不便且存在较高误吸风险的技术问题。该封堵装置包括设置为环状结构的封堵组件,封堵组件的外侧与气管套管的外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极大减少了封堵组件被误吸的风险,封堵组件的内侧伸入至气管套管的内腔且封堵组件的内侧口径能逐级递减以对气管套管的开口进行逐级递封,从而使患者能够进行安全有效的拔管前准备,并更好地适应拔管过程,减少二次插管及拔管失败的风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管套管,设置有该封堵装置,用以提高气管套管的封堵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指经皮肤切开颈部气管,放入气管套管,以辅助呼吸,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手术。当患者需要长期戴管呼吸直至呼吸情况好转,一般使用不带气囊的金属套管,以减少对气管的刺激及损伤。
在气管切开患者通气功能改善时,临床上常常需要试堵管,以评估患者拔除气管套管后的气道功能满足机体氧合需要。而现有钛合金气管套管未提供封堵配件,随着患者意识恢复,咳嗽反射的增强,气道分泌物不足以堵塞气管,需要拔除气管套管来降低肺部感染率,目前气管套管堵管无封堵套件,需要自制封堵物,现临床上常采用软木塞、塑料塞子或莫菲氏滴管等,此类封堵物基本都是一次性完全堵管,无法调节通气量,容易使患者出现缺氧憋闷的感觉,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只有拔掉这些堵管用具。而且软木塞等在制作上比较麻烦,消毒不到位,并且有被患者误吸入的安全隐患。而莫菲氏滴管虽然材料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但其与气管套管不完全匹配,而且延长的滴管管径过小,调节力度其实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兼备实用性、科学性、安全性的堵管用具来替代传统的堵管用具。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气管套管需自制软木塞或莫菲氏滴管型封堵物,封堵及气量调节不便且存在较高误吸风险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管套管需自制软木塞或莫菲氏滴管型封堵物,封堵及气量调节不便且存在较高误吸风险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堵装置,设置在气管套管的管体的开口处,包括设置为环状结构的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的外侧与所述管体的外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封堵组件的内侧伸入至所述管体的内腔且所述封堵组件的内侧口径能逐级递减以对所述管体的开口进行逐级递封。
优选地,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管和盖体,多个所述连接管由外至内依次进行套设,所述盖体伸入遮挡最内侧的所述连接管。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盖体的位于所述管体的外侧的第一端均设置有延伸连接部,所述延伸连接部沿所述连接管或所述盖体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盖体两者的所述延伸连接部均能分别与所述管体的外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盖体的位于所述管体的外侧的第一端均设置有延伸连接部,所述延伸连接部沿所述连接管或所述盖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相邻所述连接管之间、最内侧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盖体之间通过所述延伸连接部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设置有三个,多个所述连接管的内径与所述管体的内径的比值由外至内依次为0.75、0.5和0.25。
优选地,所述封堵组件为光圈式结构,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设置有容纳腔的底座、转环、多个叶片和操作部,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环均为环型结构,所述转环的内侧与所述底座相扣合设置且所述转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多个所述叶片夹设在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环之间,并且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底座的周向拼接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以遮盖所述底座的孔口,多个所述叶片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管体的外侧壁进行转动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转环连接,所述操作部转动能带动所述转环转动,以带动多个所述叶片的内侧逐步相互靠近,形成不同口径的气流通道以对所述管体的开口进行逐级递封。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沿自身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槽,所述转环上沿自身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和所述叶片均一一对应设置,并且任一所述第一导向槽和任一所述第二导向槽均为一端靠近所述转环或所述底座的边缘且另一端远离所述转环或所述底座的边缘的倾斜槽状结构,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为环型管状结构,所述操作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管体的外侧壁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操作部的第二端的内侧与所述转环进行滑动连接,且两者的相对移动方向沿所述操作部的轴向。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的第一端的外侧和所述管体的外侧壁,其中一者设置有刻度线,另一者设置有朝向所述刻度线指示的固定指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管套管,包括管体和设置于其开口处的上述的封堵装置。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堵装置,通过设置环状结构的封堵组件,且将其安装在气管套管的外侧开口位置处,封堵组件与气管套管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阻隔,极大减少了封堵组件被误吸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而且在气管切开患者通气功能改善时,医护人员能够依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封堵组件的内侧口径使其逐级递减,以实现气体流量的递减封堵效果,从而使患者能够进行安全有效的拔管前准备,并更好地适应拔管过程,减少二次插管及拔管失败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管套管,管体的开口处设置封堵装置,能够实现对气管套管的气体流量的递减封堵效果,从而使患者能够进行安全有效的拔管前准备,并更好地适应拔管过程,减少二次插管及拔管失败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按75%比例封堵时,管体与连接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按75%比例封堵时,管体与连接管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按50%比例封堵时,管体与连接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按50%比例封堵时,管体与连接管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按25%比例封堵时,管体与连接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按25%比例封堵时,管体与连接管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完全封堵时,盖体与管体的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多个连接管及盖体共同叠加使用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光圈式封堵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完全封堵时,叶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按75%比例封堵时,叶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按50%比例封堵时,叶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按25%比例封堵时,叶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导向槽在底座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第二导向槽在转环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封堵组件;2-管体;3-连接管;4-盖体;5-延伸连接部;6-底座;7-转环;8-叶片;9-操作部;10-容纳腔;11-第一导向槽;12-第二导向槽;13-固定指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管套管需自制软木塞或莫菲氏滴管型封堵物,封堵及气量调节不便且存在较高误吸风险的技术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堵装置,包括设置为环状结构的封堵组件1,封堵组件1设置在气管套管的管体2的开口处,封堵组件1的外侧与管体2的外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极大减少了误吸风险,并且能更便于封堵组件1与气管套管进行安装和拆卸,可供医护人员依据患者情况进行选用。封堵组件1的内侧伸入至管体2的内腔,并且封堵组件1的内侧口径能逐级递减以对管体2的开口进行逐级递封,即封堵组件1的内侧为伸缩式结构,其内侧能够由医护人员操作逐步向内伸展缩紧,如此设置,封堵组件1安装在管体2的外侧开口位置处,封堵组件1与气管套管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阻隔,极大减少了封堵组件1被误吸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而且在气管切开患者通气功能改善时,医护人员能够依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封堵组件1的内侧口径使其逐级递减,以实现气体流量的递减封堵效果,从而使患者能够进行安全有效的拔管前准备,并更好地适应拔管过程,减少二次插管及拔管失败的风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管套管需自制软木塞或莫菲氏滴管型封堵物,封堵及气量调节不便且存在较高误吸风险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8,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装置,包括设置为环状结构的封堵组件1,封堵组件1的外侧与管体2的外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封堵组件1的内侧伸入至管体2的内腔且封堵组件1的内侧口径能逐级递减以对管体2的开口进行逐级递封,其中,封堵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管3和盖体4,多个连接管3由外至内依次进行套设,即连接管3的管径逐级递减,盖体4伸入遮挡最内侧的连接管3,以对气管套管进行完全封堵,如此设置,医护人员能够装入对应口径的连接管3,即可形成对应口径的气流通道,最后由盖体4对气管套管进行完全封堵,多级套管叠加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连接管3和盖体4两者的第一端均设置有延伸连接部5,连接管3和盖体4两者的第一端均为位于管体2的外侧的端部,延伸连接部5沿对应的连接管3或盖体4的径向向外延伸,以与气管套管的端部形成阻隔,避免误吸风险。
参照图1-7,可选地,多个连接管3和盖体4两者的延伸连接部5均能分别与管体2的外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其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螺纹连接或卡接,即各个连接管3和盖体4可分别独立进行使用,替换安装不同口径的单个连接管3即可形成对应程度的封堵,使用方便,且减少了佩戴物重量。
或者,参照图8,可选地,相邻连接管3之间、最内侧的连接管3与盖体4之间通过延伸连接部5进行可拆卸连接,其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螺纹连接、卡接、粘接、磁吸连接或魔术贴粘扣连接,即多个连接管3可由大到小逐级叠加共同套设使用,减少了上一级连接管3的拆卸,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连接管3设置有三个,多个连接管3的内径与管体2的内径的比值由外至内依次为0.75、0.5和0.25,即多个连接管3可对管体2的开口呈三级等比例递封,最后由盖体4进行完全封堵,能够使患者更好地适应封堵过程,更加安全。
进一步地,各个连接管3的第二端均可设置有过滤件,多个连接管3共同套设时,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多级过滤。
实施例2:
参照图9-15,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装置,包括设置为环状结构的封堵组件1,封堵组件1的外侧与管体2的外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封堵组件1的内侧伸入至管体2的内腔且封堵组件1的内侧口径能逐级递减以对气管套管的开口进行逐级递封,其中,封堵组件1为光圈式结构,封堵组件1包括设置有容纳腔10的底座6、转环7、多个叶片8和操作部9,底座6和转环7均为环型结构,转环7的内侧与底座6相扣合设置且转环7可转动连接在容纳腔10的开口处,即转环7能相对于底座6进行周向转动。多个叶片8夹设在底座6和转环7之间,并且多个叶片8沿底座6的周向拼接设置在容纳腔10内以遮盖底座6的孔口,即多个叶片8能够对管体2进行全部封堵。多个叶片8的第一端均与底座6和转环7进行滑动连接,底座6与管体2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进行固定且便于安装拆卸,以使转环7转动可带动各个叶片8相对移动,底座6与管体2之间的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螺栓连接、螺纹连接、卡接或粘接。操作部9的第一端与管体2的外侧壁进行转动连接,其第二端与转环7连接,即操作部9转动能够带动转环7转动,如此设置,封堵组件1安装在管体2的外侧,能够与气管套管形成阻隔,避免误吸,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封堵组件1设计为光圈型结构,医护人员可手持操作部9进行转动,操作部9即可带动转环7转动,从而能够带动多个叶片8的内侧逐步相互靠近,多个叶片8的内侧围设为不同口径的气流通道,从而能够对气管套管的开口进行逐级递封,直至最后多个叶片8的内侧均相互贴合,对管体2的开口进行全部封堵,且对气流通道的封堵能够实行无级变径调节,调节和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底座6上沿自身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槽11,转环7上沿自身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向槽12,第一导向槽11、第二导向槽12和叶片8均一一对应设置,即任一叶片8均与对应的第一导向槽11和第二导向槽12相连接,并沿其轨道进行滑动,并且任一第一导向槽11和任一第二导向槽12均为一端靠近转环7或底座6的边缘且另一端远离转环7或底座6的边缘的倾斜槽状结构,能够使对应叶片8沿对应槽滑动时可进行相互靠近或远离。第一导向槽11和第二导向槽12均可但不限于为弧型槽,以使叶片8运动更加平稳。第一导向槽11和第二导向槽12的倾斜方向相反,能够对叶片8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其运动更加稳定,且能够使叶片8在正向和反向均可进行稳定滑动。
其中,叶片8可为三角型结构,叶片8的大端贯穿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的两端分别滑动伸入至第一导向槽11和第二导向槽12,即支撑轴在第一导向槽11和第二导向槽12内滑动,以带动对应的叶片8进行对应的移位运动。
进一步地,参照图9,操作部9为环型管状结构,操作部9的第一端与管体2的外侧壁进行螺纹连接,转动调节更加平稳,不易脱落,操作部9的第二端的内侧与转环7进行滑动连接,且两者的相对移动方向沿操作部9的轴向,如此设置,操作部9与转环7之间滑动能够平衡操作部9与管体2之间的螺纹径转动,而且操作部9转动带动转环7转动,从而能够带动叶片8进行转动,操作使用方便。
其中,操作部9的第二端的内侧与转环7的外侧,其中一者设置有凸块,另一者设置有供凸块伸入的滑槽,操作部9沿螺纹转动能够带动凸块在滑槽内滑动并带动转环7转动。
进一步地,操作部9的第一端的外侧和管体2的外侧壁,其中一者设置有刻度线,另一者设置有朝向刻度线指示的固定指针13,如此设置,固定指针13与刻度线之间的相对位置与叶片8内侧形成的气流通道的口径大小相对应,医护人员直接将操作部9转动至固定指针13与刻度线的对应位置,即可调节至相应口径,调节更加精准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管套管,包括管体2和设置于其开口处的封堵装置,封堵组件1与管体2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阻隔,极大减少了封堵组件1被误吸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而且在气管切开患者通气功能改善时,医护人员能够依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封堵组件1的内侧口径使其逐级递减,以实现气体流量的递减封堵效果,从而使患者能够进行安全有效的拔管前准备,并更好地适应拔管过程,减少二次插管及拔管失败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封堵装置,设置在气管套管的管体(2)的开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为环状结构的封堵组件(1),所述封堵组件(1)的外侧与所述管体(2)的外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封堵组件(1)的内侧伸入至所述管体(2)的内腔且所述封堵组件(1)的内侧口径能逐级递减以对所述管体(2)的开口进行逐级递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管(3)和盖体(4),多个所述连接管(3)由外至内依次进行套设,所述盖体(4)伸入遮挡最内侧的所述连接管(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和所述盖体(4)的位于所述管体(2)的外侧的第一端均设置有延伸连接部(5),所述延伸连接部(5)沿所述连接管(3)或所述盖体(4)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连接管(3)和所述盖体(4)两者的所述延伸连接部(5)均能分别与所述管体(2)的外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和所述盖体(4)的位于所述管体(2)的外侧的第一端均设置有延伸连接部(5),所述延伸连接部(5)沿所述连接管(3)或所述盖体(4)的径向向外延伸,相邻所述连接管(3)之间、最内侧的所述连接管(3)与所述盖体(4)之间通过所述延伸连接部(5)进行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设置有三个,多个所述连接管(3)的内径与所述管体(2)的内径的比值由外至内依次为0.75、0.5和0.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1)为光圈式结构,所述封堵组件(1)包括设置有容纳腔(10)的底座(6)、转环(7)、多个叶片(8)和操作部(9),所述底座(6)和所述转环(7)均为环型结构,所述转环(7)的内侧与所述底座(6)相扣合设置且所述转环(7)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容纳腔(10)的开口处,多个所述叶片(8)夹设在所述底座(6)和所述转环(7)之间,并且多个所述叶片(8)沿所述底座(6)的周向拼接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0)内以遮盖所述底座(6)的孔口,多个所述叶片(8)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底座(6)和所述转环(7)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底座(6)与所述管体(2)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部(9)的第一端与所述管体(2)的外侧壁进行转动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转环(7)连接,所述操作部(9)转动能带动所述转环(7)转动,以带动多个所述叶片(8)的内侧逐步相互靠近,形成不同口径的气流通道以对所述管体(2)的开口进行逐级递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上沿自身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槽(11),所述转环(7)上沿自身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向槽(12),所述第一导向槽(11)、所述第二导向槽(12)和所述叶片(8)均一一对应设置,并且任一所述第一导向槽(11)和任一所述第二导向槽(12)均为一端靠近所述转环(7)或所述底座(6)的边缘且另一端远离所述转环(7)或所述底座(6)的边缘的倾斜槽状结构,所述第一导向槽(1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12)的倾斜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9)为环型管状结构,所述操作部(9)的第一端与所述管体(2)的外侧壁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操作部(9)的第二端的内侧与所述转环(7)进行滑动连接,且两者的相对移动方向沿所述操作部(9)的轴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9)的第一端的外侧和所述管体(2)的外侧壁,其中一者设置有刻度线,另一者设置有朝向所述刻度线指示的固定指针(13)。
10.一种气管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2)和设置于其开口处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封堵装置。
CN202121277743.5U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934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7743.5U CN216934348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7743.5U CN216934348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4348U true CN216934348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88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7774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934348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4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30264A1 (en) Luer Lock Adapter for MDI
CN216934348U (zh) 一种封堵装置及气管套管
CN109498945B (zh) 可雾化吸入用多功能机械通气面罩
CN214912167U (zh) 一种封堵辅助装置及气管插管
CN213724219U (zh) 一种气切套管
CN107583165A (zh) 一种简易呼吸机及其呼吸面罩
CN210612651U (zh) 一种多功能气管切开导管
CN215194714U (zh) 气管切开旋转堵管器
CN209332953U (zh) 一种气道湿化给药装置
CN217526026U (zh) 一种可调试气切套管堵塞阀
CN205181955U (zh) 一种改良型的气管插管接口装置
CN219271855U (zh) 一种气管切开插管
CN214970668U (zh) 两用型金属气管套管转接头
CN213698413U (zh) 一种气管切开套管封堵管
CN219440335U (zh) 一种氧气管固定装置
CN211658988U (zh) 一种可以调节气流量的双腔支气管插管
CN218774166U (zh) 一种便于与呼吸机管路连接的气管插管
CN213555233U (zh) 一种可调节呼气末正压及氧浓度的自主呼吸锻炼器械
CN220046758U (zh) 一种带有堵塞盖的气管切开套管
CN211301612U (zh) 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
CN209865028U (zh) 一种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
CN216934361U (zh) 一种可调式气管套管堵管器
CN210933285U (zh) 一种多功能套管
CN213760054U (zh) 一种新型气管内套管
CN217286801U (zh) 多功能气管插管套管连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