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4016U - 悬灸筒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悬灸筒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4016U
CN216934016U CN202123390340.4U CN202123390340U CN216934016U CN 216934016 U CN216934016 U CN 216934016U CN 202123390340 U CN202123390340 U CN 202123390340U CN 216934016 U CN216934016 U CN 216934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frame body
fixing device
upper limiting
moxibust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903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子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North Kuanr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North Kuanr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North Kuanr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North Kuanr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33903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4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4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4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悬灸筒固定装置,包括框体、魔术贴带、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和竖直限位机构;两根魔术贴带分别设于框体的两侧;第一卡板固定设置在框体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卡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框体内,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相连接;竖直限位机构在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顶部各设置一个,竖直限位机构包括上限位板、螺柱和调节螺母,两块上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始终小于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的距离。将悬灸筒的卡圈一侧紧贴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将在第一弹性件的拉力作用下拉向第一卡板,从而将卡圈固定牢固,且当中途拿下悬灸筒进行换药后重新安装悬灸筒时,只需再将卡圈紧贴第一卡板即可将悬灸筒安装于换药前的治疗位置上。

Description

悬灸筒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装置领域,具体涉及悬灸筒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使用悬灸筒进行治疗是艾灸疗法的一种,现目前常规的悬灸筒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悬灸筒7,悬灸筒7的底部设有呈环形向外凸出的卡圈71,卡圈71底部通常设有粘胶用以在使用时将悬灸筒7粘贴于患者身体各指定部位上进行治疗,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往往在患者身体上固定不牢固,尤其是遇到部分患者身体易出汗或治疗位置处于头部有头发遮挡的情况下,悬灸筒7极易脱落,且悬灸筒在使用时中途需要从患者身体上取下进行换药,悬灸筒取下后将难以重新固定在初始固定位置上,影响治疗效果。现需要提出一种悬灸筒固定装置,用以将悬灸筒稳定地固定于患者的身体上,防止悬灸筒脱落,同时便于悬灸筒换药后重新安装时能够使悬灸筒安装在初始固定位置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悬灸筒固定装置,以解决现目前常规的悬灸筒固定方式在患者身体上固定不牢固,悬灸筒极易脱落,且悬灸筒取下换药后重新安装时难以重新固定在初始固定位置上,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灸筒固定装置,包括框体、魔术贴带、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和竖直限位机构;
两根所述魔术贴带分别设于框体的两侧;
所述第一卡板固定设置在框体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卡板沿靠近或远离第一卡板的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框体内,所述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能提供将第二卡板拉向第一卡板的拉力;
所述竖直限位机构在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顶部各设置一个,所述竖直限位机构包括上限位板、螺柱和调节螺母,每块所述上限位板分别位于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顶部,每根所述螺柱分别垂直贯穿对应的上限位板中部且底端分别与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母在每根螺柱上各设置一个且均位于上限位板上方,两块所述上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始终小于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的距离。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灸筒固定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先将第二卡板向远离第一卡板的方向拉动,将悬灸筒的卡圈置于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之间并使卡圈的一侧紧贴第一卡板,随即松开第二卡板,第二卡板将在第一弹性件的拉力作用下拉向第一卡板,从而将卡圈固定牢固,且当中途拿下悬灸筒进行换药后重新安装悬灸筒时,只需再将卡圈紧贴第一卡板即可将悬灸筒安装于换药前的治疗位置上;在具体使用时,当卡圈被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卡置后,分别旋转两个调节螺母以将两块上限位板与卡圈上侧抵接,从而给悬灸筒施加贴向患者皮肤的压力,使悬灸筒底部与患者皮肤充分贴合,提高艾灸的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朝向彼此的一侧为凹陷的圆弧面,两块所述上限位板朝向彼此的一侧也为凹陷的圆弧面。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悬灸筒和卡圈的形状。
进一步的,每块所述上限位板与第一卡板或第二卡板之间均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提供将每块上限位板顶起直至与对应的调节螺母抵接的弹性力。有利于防止上限位板下落对卡圈的安装卡置造成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远离第一卡板的一侧设有通口,所述第二卡板远离第一卡板的一侧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端部经通口穿出框体外,该端部设有拉环。方便拉动第二卡板朝远离第一卡板的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通口的延伸路径上设有拦截槽,所述拦截槽内设有可滑动的拦截块,所述牵引绳经拦截槽的侧壁与拦截块之间穿出,所述框体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拦截块配合拦截槽侧壁夹持牵引绳的驱动结构。有利于拉动牵引绳后对牵引绳在任意位置进行定位,防止牵引绳受第一弹性件的拉力作用回弹。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杆和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安装于拦截槽内以提供将拦截块移动到挡置于通口处的弹性力,所述驱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框体上以驱动拦截块朝远离或靠近通口处的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每根所述魔术贴带上均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豁口。以当治疗位置被魔术贴带遮挡时,拉开豁口即可将另外的框体置于治疗位置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悬灸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悬灸筒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灸筒固定装置隐藏魔术贴带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的局部视图;
附图标记:
框体1,通口11,拦截槽13;
魔术贴带2,豁口21;
第一卡板3,第一弹性件31;
第二卡板4,牵引绳41,拉环42;
拦截块5,驱动杆51,第三弹性件52;
竖直限位机构6,上限位板61,螺柱62,调节螺母63,第二弹性件64;
悬灸筒7,卡圈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悬灸筒固定装置,包括框体1、魔术贴带2、第一卡板3、第二卡板4和竖直限位机构6。
请参见图2,魔术贴带2具有弹性,两根魔术贴带2分别设于框体1的两侧。在具体使用时,框体1通过两根魔术贴带2在患者身体上缠绕粘接以固定在患者身体上。并且,每根魔术贴带2上均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豁口21,以当治疗位置被魔术贴带2遮挡时,拉开豁口21即可将另外的框体1置于治疗位置内。
请参见图2和图3,第一卡板3固定设置在框体1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卡板4沿靠近或远离第一卡板3的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框体1内,第一卡板3与第二卡板4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31相连接,第一弹性件31能提供将第二卡板4拉向第一卡板3的拉力。在具体使用时,先将第二卡板4向远离第一卡板3的方向拉动,将悬灸筒7的卡圈71置于第一卡板3与第二卡板4之间并使卡圈71的一侧紧贴第一卡板3,随即松开第二卡板4,第二卡板4将在第一弹性件31的拉力作用下拉向第一卡板3,从而将卡圈71固定牢固,且当中途拿下悬灸筒7进行换药后重新安装悬灸筒7时,只需再将卡圈71紧贴第一卡板3即可将悬灸筒7安装于换药前的治疗位置上。具体的,第一卡板3与第二卡板4朝向彼此的一侧为凹陷的圆弧面,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卡圈71的形状。
请参见图2和图3,框体1远离第一卡板3的一侧设有通口11,第二卡板4远离第一卡板3的一侧设有牵引绳41,牵引绳41的端部经通口11穿出框体1外,方便拉动第二卡板4朝远离第一卡板3的方向滑动,该端部设有拉环42,方便拉动牵引绳41。
请参见图2-图4,在一实施例中,通口11的延伸路径上设有拦截槽13,拦截槽13内设有可滑动的拦截块5,牵引绳41经拦截槽13的侧壁与拦截块5之间穿出,框体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拦截块5配合拦截槽13侧壁夹持牵引绳41的驱动结构。有利于拉动牵引绳41后对牵引绳41在任意位置进行定位,防止牵引绳41受第一弹性件31的拉力作用回弹。具体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杆51和第三弹性件52,第三弹性件52安装于拦截槽13内以提供将拦截块5移动到挡置于通口11处的弹性力,驱动杆51可滑动地设置在框体1上以驱动拦截块5朝远离或靠近通口11处的方向滑动。具体的,第三弹性件52设于拦截槽13侧壁与拦截块5远离通口11的一侧之间以提供将拦截块5推向通口11方向的推力,驱动杆51一端与拦截块5朝向通口11的一侧连接且另一端穿出框体1,初始状态时拦截块5拦截与通口11位置处,按动驱动杆51以将拦截块5朝远离通口11的方向推动。
请参见图2和图3,竖直限位机构6在第一卡板3和第二卡板4的顶部各设置一个,竖直限位机构6包括上限位板61、螺柱62和调节螺母63,每块上限位板61分别位于第一卡板3和第二卡板4的顶部,每根螺柱62分别垂直贯穿对应的上限位板61中部且底端分别与第一卡板3和第二卡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调节螺母63在每根螺柱62上各设置一个且均位于上限位板61上方,两块上限位板61之间的距离始终小于第一卡板3与第二卡板4之间的距离。在具体使用时,当卡圈71被第一卡板3和第二卡板4卡置后,分别旋转两个调节螺母63以将两块上限位板61与卡圈71上侧抵接,从而给悬灸筒7施加贴向患者皮肤的压力,使悬灸筒7底部与患者皮肤充分贴合,提高艾灸的治疗效果。具体的,两块上限位板61朝向彼此的一侧为凹陷的圆弧面,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悬灸筒7的形状。
如图3所示,更进一步的,每块上限位板61与第一卡板3或第二卡板4之间均通过第二弹性件64连接,第二弹性件64能够提供将每块上限位板61顶起直至与对应的调节螺母63抵接的弹性力,有利于防止上限位板61下落对卡圈71的安装卡置造成干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7)

1.悬灸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魔术贴带(2)、第一卡板(3)、第二卡板(4)和竖直限位机构(6);
两根所述魔术贴带(2)分别设于框体(1)的两侧;
所述第一卡板(3)固定设置在框体(1)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卡板(4)沿靠近或远离第一卡板(3)的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框体(1)内,所述第一卡板(3)与第二卡板(4)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31)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31)能提供将第二卡板(4)拉向第一卡板(3)的拉力;
所述竖直限位机构(6)在第一卡板(3)和第二卡板(4)的顶部各设置一个,所述竖直限位机构(6)包括上限位板(61)、螺柱(62)和调节螺母(63),每块所述上限位板(61)分别位于第一卡板(3)和第二卡板(4)的顶部,每根所述螺柱(62)分别垂直贯穿对应的上限位板(61)中部且底端分别与第一卡板(3)和第二卡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母(63)在每根螺柱(62)上各设置一个且均位于上限位板(61)上方,两块所述上限位板(61)之间的距离始终小于第一卡板(3)与第二卡板(4)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灸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板(3)与第二卡板(4)朝向彼此的一侧为凹陷的圆弧面,两块所述上限位板(61)朝向彼此的一侧也为凹陷的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灸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上限位板(61)与第一卡板(3)或第二卡板(4)之间均通过第二弹性件(64)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64)能够提供将每块上限位板(61)顶起直至与对应的调节螺母(63)抵接的弹性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灸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远离第一卡板(3)的一侧设有通口(11),所述第二卡板(4)远离第一卡板(3)的一侧设有牵引绳(41),所述牵引绳(41)的端部经通口(11)穿出框体(1)外,该端部设有拉环(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灸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口(11)的延伸路径上设有拦截槽(13),所述拦截槽(13)内设有可滑动的拦截块(5),所述牵引绳(41)经拦截槽(13)的侧壁与拦截块(5)之间穿出,所述框体(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拦截块(5)配合拦截槽(13)侧壁夹持牵引绳(41)的驱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灸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杆(51)和第三弹性件(52),所述第三弹性件(52)安装于拦截槽(13)内以提供将拦截块(5)移动到挡置于通口(11)处的弹性力,所述驱动杆(51)可滑动地设置在框体(1)上以驱动拦截块(5)朝远离或靠近通口(11)处的方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灸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魔术贴带(2)上均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豁口(21)。
CN202123390340.4U 2021-12-30 2021-12-30 悬灸筒固定装置 Active CN216934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0340.4U CN216934016U (zh) 2021-12-30 2021-12-30 悬灸筒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0340.4U CN216934016U (zh) 2021-12-30 2021-12-30 悬灸筒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4016U true CN216934016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3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90340.4U Active CN216934016U (zh) 2021-12-30 2021-12-30 悬灸筒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40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34016U (zh) 悬灸筒固定装置
CN205307525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手臂固定装置
CN201518730U (zh) 一种穴位针灸理疗保健内衣
US20050222608A1 (en) Acupressure device for treating insomnia
CN215022232U (zh) 一种中医科艾灸治疗用诊疗床
CN213099398U (zh) 一种中医临床针灸用定位器
CN209751196U (zh) 桡骨桡侧柱针板
CN208770397U (zh) 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及针灸用针
CN201701452U (zh) 腰部止痛装置
CN213047564U (zh) 一种胫腓骨复位固定器
CN219307741U (zh) 一种中医用的头部刺疗仪
CN211634337U (zh) 一种新型中医针灸进针辅助器
CN217886330U (zh) 一种医用桡动脉穿刺体位约束装置
CN2784013Y (zh) 帽式头痛治疗仪
CN217525787U (zh) 一种方便佩戴的耳灸罐
CN215537310U (zh) 一种儿科急诊头部留置针防护装置
CN213667303U (zh) 一种精神科临床输液用固定板
CN215025428U (zh) 一种疼痛科用超声波治疗仪
CN215024179U (zh) 儿科临床输液保护器
CN210843289U (zh) 一种压脉带
CN210812502U (zh) 穴位按压器
CN213048194U (zh) 一种针灸留针固定装置
CN210472577U (zh) 内置式骨块微动刺激装置
CN218529464U (zh) 一种腕带式甘露醇外渗预防装置
CN201127596Y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