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0297U - 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0297U
CN216930297U CN202122416768.5U CN202122416768U CN216930297U CN 216930297 U CN216930297 U CN 216930297U CN 202122416768 U CN202122416768 U CN 202122416768U CN 216930297 U CN216930297 U CN 216930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ou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audio
sound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67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锐
舒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Jinglu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Jinglu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Jinglu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Jinglu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67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0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0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0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包括供电电路、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第一信号继电器、第二信号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和声音播放器;供电电路分别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第一音频输入电路和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和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均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第一音频输入电路与外部的4G模块电连接;第一信号继电器分别与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和声音播放器电连接,第二信号继电器分别与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和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只通过一个声音播放器即可实现双音源的自由切换,有效减小了成本,降低了设计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通话需求的通信领域,通常需要用到工控主板。对于一般工控主板的处理器,如瑞芯微、全志等处理器,处理器本身不包括4G功能,需要外扩4G模块,处理器与4G模块通过USB通信。但外扩的4G模块的音频无法通过USB传输给处理器,只实现4G流量上网功能,不能实现通话功能。为满足通话需求,就需要在4G模块外围配麦克风和扬声器。然而,工控主板的处理器本身配置有一套麦克风和扬声器,即在通话过程中,有两个声音音源,一个来自工控主板的处理器,另一个来自4G模块。为实现工控主板与外扩4G模块之间的通话,为两个音源分别设置两个声音播放器(如扬声器或喇叭)进行播放声音,成本较高,也增加了设计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解决了现有工控主板与外扩4G模块相结合的通话技术中双音源需要配置两个声音播放器而造成的成本高和设计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包括供电电路、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第一信号继电器、第二信号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和声音播放器;
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均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与外部的4G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供电电路分别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第一音频输入电路和第二音频输入电路供电,第一音频输入电路与外部的4G模块电连接,可以获取该4G模块对应的音源(简称第一音源),第二音频输入电路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则可以获取该工控主板的处理器所对应的音源 (简称第二音源),而继电器控制电路还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可以接收其处理器的GPIO口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按照事先设置好的逻辑电平控制规则,根据该控制信号的高低电平来向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发送控制信号,实现对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控制;而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电连接,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也分别与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电连接;因此通过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可以从第一音源和第二音源中选择目标音源并输出至声音播放器,由声音播放器对目标音源进行播放,实现双音源输出的自由切换;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基于继电器控制电路对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控制,可以在一个时间节点下只选择一个音源进行播放,而无需在工控主板与外扩4G模块相结合的通话技术中为双音源配置两个声音播放器,只通过一个声音播放器即可实现双音源的自由切换,有效减小了成本,也降低了因两个声音播放器而造成的设计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有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包括二极管D3、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第一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两端的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
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左声道负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
所述左声道负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左声道正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
所述左声道正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包括第三信号功率触点组、第四信号功率触点组、第二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两端的第二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第二负极线圈控制触点;
所述第二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二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四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右声道负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
所述右声道负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四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右声道正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
所述右声道正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3、电容C62、第一电阻 R99、第二电阻R100和三极管Q1;
所述驱动芯片U3的供电引脚VDD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供电引脚VDD还通过所述电容C62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3的接地引脚GND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一输入引脚INA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二输入引脚INB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100 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二输入引脚INB还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99与外部的所述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 U3的第一输出引脚OUTA分别与所述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二正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二输出引脚OUTB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二负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均具体为D类音频功放电路。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中,所述D类音频功放电路包括第一功放芯片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功放芯片上的第一供电端、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和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一供电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与外部的 4G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触点电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中,所述D类音频功放电路包括第二功放芯片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功放芯片上的第二供电端、第二信号输入端、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和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二供电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触点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包括供电电路、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第一信号继电器、第二信号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和声音播放器;
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均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与外部的4G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
本实施例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供电电路分别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第一音频输入电路和第二音频输入电路供电,第一音频输入电路与外部的4G模块电连接,可以获取该4G模块对应的音源(简称第一音源),第二音频输入电路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则可以获取该工控主板的处理器所对应的音源(简称第二音源),而继电器控制电路还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可以接收其处理器的GPIO口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按照事先设置好的逻辑控制规则,根据该控制信号的高低电平来向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发送控制信号,实现对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控制;而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电连接,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也分别与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电连接;因此通过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可以从第一音源和第二音源中选择目标音源并输出至声音播放器,由声音播放器对目标音源进行播放,实现双音源输出的自由切换。
本实施例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基于继电器控制电路对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控制,可以在一个时间节点下只选择一个音源进行播放,而无需在工控主板与外扩4G模块相结合的通话技术中为双音源配置两个声音播放器,只通过一个声音播放器即可实现双音源的自由切换,有效减小了成本,也降低了因两个声音播放器而造成的设计难度。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包括二极管D3、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第一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两端的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
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
通过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可以接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进而控制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和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中各触点的导通与断开,由于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和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均与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声音播放器电连接,因此通过实现设置的逻辑电平控制规则,结合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和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均与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声音播放器的连接关系,保证能在双音源中选择目标音源并输出至声音播放器。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左声道负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
所述左声道负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左声道正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
所述左声道正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在图2中,第一信号继电器即为图2中的K1,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分别为图2中K1上的触点1和触点10,这两个触点对应的网络编号分别为OUTA和OUTB;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中的左声道负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分别为图2中K1上的触点3、触点4和触点2,这三个触点对应的网络编号分别为OUTNL、L_OUTNL和M_OUTNL;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中的左声道正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分别为图2中K1上的触点8、触点7和触点9,这三个触点对应的网络编号分别为OUTPL、L_OUTPL和M_OUTPL。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后续各电子元件的连接关系可通过网络标号来查看,若两个电子元件上存在相同的网络编号,则代表该两个电子元件在对应的网络编号处存在连接关系。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包括第三信号功率触点组、第四信号功率触点组、第二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两端的第二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第二负极线圈控制触点;
所述第二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二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四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
与第一信号继电器同理,通过上述结构的第二信号继电器,能控制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和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中各触点的导通与断开,进而通过实现设置的逻辑电平控制规则,结合第三信号功率触点组和第四信号功率触点组均与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声音播放器的连接关系,保证能在双音源中选择目标音源并输出至声音播放器。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右声道负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
所述右声道负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四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右声道正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
所述右声道正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同理,在图3中,第一信号继电器即为图3中的K2,第二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第二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分别为图3中K2上的触点1和触点10,这两个触点对应的网络编号也分别为OUTA和OUTB;第三信号功率触点组中的右声道负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分别为图3中K2上的触点3、触点4和触点2,这三个触点对应的网络编号分别为OUTNR、L_OUTNR和M_OUTNR;第四信号功率触点组中的右声道正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分别为图3中K2上的触点8、触点7和触点9,这三个触点对应的网络编号分别为OUTPR、L_OUTPR和M_OUTPR。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继电器主芯片K1和第二信号继电器主芯片K2的型号均选用HFD31型号的继电器。在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信号继电器和第二信号继电器中,当触点1与触点10间施加正电压(即触点1为正,触点10为负),触点2和触点3导通,同时触点8和触点9导通。当触点19与触点1间施加正电压(即触点10为正,触点1为负),触点3和触点4导通,同时触点7和触点8导通。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3、电容C62、第一电阻R99、第二电阻R100和三极管Q1;
所述驱动芯片U3的供电引脚VDD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供电引脚VDD还通过所述电容C62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3的接地引脚GND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一输入引脚INA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二输入引脚INB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100 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二输入引脚INB还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99与外部的所述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 U3的第一输出引脚OUTA分别与所述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二正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二输出引脚OUTB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二负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
驱动芯片U3的第一输入引脚INA接入工控主板,可以将工控主板中处理器的GPIO口所发送的控制信号,作为输入电平信号,进而来控制其输出引脚中输出的电平,而驱动芯片U3的第一输出引脚OUTA分别与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第二正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驱动芯片U3的第二输出引脚OUTB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二负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可以通过驱动戏芯片U3的两个输出引脚输出的电平信号来实现控制第一信号继电器的两个正负极线圈控制触点的电压方向,以及控制第二信号继电器的两个正负极线圈控制触点的电压方向,进而控制两个信号继电器中各功率触点的导通与断开,实现两个音源输出的自由切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U3的型号为RY8023。图4中网络编号 AUDIOPA_SD#代表RY8023接收到工控主板的处理器发出的电平信号,该 RY8023芯片的逻辑控制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1”代表高电平,“0”代表低电平。
表1本实施例RY8023芯片的逻辑控制关系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40345720000111
优选地,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均具体为D类音频功放电路。
通过两个D类音频功放电路,可以分别将第一音源(即4G模块对应的音源)和第二音源模拟放大后输出,并按照不同声道的正负极信号传输给后级电路,一方面提高了音频信号的质量,另一方面便于后续对两个音源输出的切换控制。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中,所述D类音频功放电路包括第一功放芯片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功放芯片上的第一供电端、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和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一供电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与外部的 4G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触点电连接。
本实施例第一功放芯片即图5中的U2,其型号为U-TPA3110D2,在图 5中,第一功放芯片U2的管脚14、15、16、19、24、27、28和29代表供电端,管脚3、4、11和12代表第一信号输入端,管脚5和6代表放大倍数选择端。管脚17、18、20、21、22、23、25和26代表4G模块通话输出模拟音源放大后的音源输出端,其中管脚17和18对应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管脚19和20代表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管脚21和22代表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管脚23、25和26代表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的网络标号为L_OUTPL,表示4G模块通话输出模拟音源放大后的音源左声道正极;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的网络标号为L_OUTNL,表示4G模块通话输出模拟音源放大后的音源左声道负极;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的网络标号为L_OUTPR,表示4G模块通话输出模拟音源放大后的音源右声道正极;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的网络标号为L_OUTNR,表示4G模块通话输出模拟音源放大后的音源右声道负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中,所述D类音频功放电路包括第二功放芯片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功放芯片上的第二供电端、第二信号输入端、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和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二供电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触点电连接。
同理,本实施例中第二功放芯片跟第一功放芯片相同,型号均为 U-TPA3110D2,第二音频输入电路与图5中的电路结构类似,只需要将其管脚3、4、11和12所代表第二信号输入端与工控主板相连,接入工控主板的通话音源,将管脚17、18、20、21、22、23、25和26所代表的音源输出端分别进行替换为工控主板的处理器通话输出模拟音源放大后的音源输出端即可,具体电路图不再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第二功放芯片U-TPA3110D2 各管脚的定义及其对应的网络编号设定如下:
管脚17和18对应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管脚19和20代表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管脚21和22代表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管脚23、25和26代表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的网络标号为M_OUTPL,表示工控主板的处理器通话输出模拟音源放大后的音源左声道正极;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的网络标号为M_OUTNL,表示4工控主板的处理器通话输出模拟音源放大后的音源左声道负极;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的网络标号为M_OUTPR,表示工控主板的处理器通话输出模拟音源放大后的音源右声道正极;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的网络标号为M_OUTNR,表示工控主板的处理器通话输出模拟音源放大后的音源右声道负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声音播放器为双声道8Ω/1W的喇叭,则图2和图3中网络标号OUTPL、OUTPR、OUTNL和OUTNR分别接该双声道8Ω /1W喇叭,这四个网络标号分别代表喇叭的左声道正极、右声道正极、左声道负极和右声道负极。
根据图1至图5所示的结构图,以及表1中所列举的逻辑控制关系,本实施例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的输出情况如下:
(1)当继电器控制电路中AUDIOPA_SD#电平状态=1时,U3的INA 和INB的电平状态分别为1和0。U3的OUTA和OUTB的电平状态分别为 1和0,即为DC12V和GND。此时网络标号OUTPL、OUTPR、OUTNL、 OUTNR与网络标号M_OUTPL、M_OUTPR、M_OUTNL、M_OUTNR连接,此时喇叭输出工控主板处理器的通话声音。
(2)当继电器控制电路AUDIOPA_SD#电平状态=0时,U3的INA和 INB的电平状态分别为0和1。U3的OUTA和OUTB的电平状态分别为0 和1,即为GND和DC12V。此时网络标号OUTPL、OUTPR、OUTNL、OUTNR 与网络标号L_OUTPL、L_OUTPR、L_OUTNL、L_OUTNR连接,此时喇叭输出4G模块的通话声音。
本实施例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可以在一个时间节点下只选择一个音源进行播放,实现双音源输出的自由切换,成本低,设计难度低,且未引入新的干扰,对音源的波形无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只针对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的硬件结构及其连接关系进行改进,不涉及计算机程序的改进,能为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的发展提供硬件基础;其他未尽细节均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第一信号继电器、第二信号继电器、继电器控制电路和声音播放器;
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均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与外部的4G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包括二极管D3、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第一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两端的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
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左声道负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
所述左声道负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左声道正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
所述左声道正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包括第三信号功率触点组、第四信号功率触点组、第二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两端的第二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第二负极线圈控制触点;
所述第二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二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四信号功率触点组分别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右声道负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
所述右声道负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四信号功率触点组包括右声道正极输出触点、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和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
所述右声道正极输出触点与所述声音播放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3、电容C62、第一电阻R99、第二电阻R100和三极管Q1;
所述驱动芯片U3的供电引脚VDD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供电引脚VDD还通过所述电容C62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3的接地引脚GND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一输入引脚INA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二输入引脚INB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100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二输入引脚INB还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99与外部的所述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一输出引脚OUTA分别与所述第一正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二正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3的第二输出引脚OUTB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线圈控制触点和所述第二负极线圈控制触点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和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均具体为D类音频功放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音频输入电路中,所述D类音频功放电路包括第一功放芯片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功放芯片上的第一供电端、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和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一供电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与外部的4G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音源右声道负极触点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音频输入电路中,所述D类音频功放电路包括第二功放芯片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功放芯片上的第二供电端、第二信号输入端、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和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二供电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与外部的工控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左声道负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正极输入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继电器的所述第二音源右声道负极触点电连接。
CN202122416768.5U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 Active CN216930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6768.5U CN216930297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6768.5U CN216930297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0297U true CN216930297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2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6768.5U Active CN216930297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0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3473B1 (en) Stabilizing high performance audio amplifiers
CN102299687A (zh) 维持usb兼容性和掉电保护的同时提高音频放大器性能
US7589590B2 (en) Circuit architecture having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for use in half bridges and full bridges and methods therefore
US10524041B1 (en) Headphone drive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216930297U (zh) 一种双音源输出切换装置
TW201513564A (zh) 具音頻控制電路的電子裝置
CN214481233U (zh) 音频电路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4228452U (zh) 音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4071322A (zh) 一种无线兼有线输入耳机差分转换共地装置及其共地方法
CN210518803U (zh) 功放多串口控制板
CN218240722U (zh) 一种音频传输电路
CN113783532A (zh) 一种功率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车载音频系统
CN215420721U (zh) 一种音箱静音电路
CN219394837U (zh) 一种对讲机数据输入电路
CN217470274U (zh) 扬声器系统
CN205040008U (zh) 一种耳机音频输入切换电路
CN212519402U (zh) 一种用于耳机和喇叭工作状态切换的电视板
CN109254753B (zh) 音频信号接口电路及其装置、控制方法、播放设备
US10965264B2 (en) Bias circuit for supplying a bias current to an RF power amplifier
CN210781355U (zh) 一种耳机检测控制电路
CN204993809U (zh) 一种双声道音频放大电路
US20120140958A1 (en) Driving circuit for a sound outputting apparatus
CN220023045U (zh) 一种高功率的双声道语音模块
CN21108959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KR20030083579A (ko) 스피커 배열 및 이를 위한 스위칭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