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4513U - 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 - Google Patents

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4513U
CN216924513U CN202220225890.6U CN202220225890U CN216924513U CN 216924513 U CN216924513 U CN 216924513U CN 202220225890 U CN202220225890 U CN 202220225890U CN 216924513 U CN216924513 U CN 216924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door
temperature sensor
compressor
in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58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荣轶
郭怀远
段会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Kaixue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Kaixue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Kaixue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Kaixue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258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4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4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4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包括控制系统、室外风机、室内风机以及通过连接管路串联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的回风口处设置有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压缩机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排气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室内换热器与节流装置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压缩机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室内风机的启停。该冷暖机组在制冷模式下直接吹出冷风,在制热模式下直接吹出热风,避免开机启动室内环境温度波动,同时起到节能的作用。

Description

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暖机组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和加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提供室内舒适性的空调,运输果蔬等货物的冷藏机组以及对温度环境有严格要求的加工生产车间等。而无论应用于何种领域,提高人体感受舒适性亦或是提高环境所需的温度控制精度,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传统的机组控制在启动制冷或加热功能时,为了防止压缩机液击,内风机的启动优先于压缩机;此控制方法在夏季制冷时,压缩机启动前内风机工作,吹出气体对货物无降温效果,还会由于吹出的气体温度高于货物温度,导致货物温度上升;或是在冬季制热时,压缩机启动前内风机工作,吹出冷空气使货物温度下降。
以上不管是机组制冷或者加热时蒸发风扇提前工作的控制方案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同时还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对于目前新能源纯电动冷藏车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包括控制系统以及通过连接管路串联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设置有室外风机,所述室内换热器上设置有室内风机;
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回风口处设置有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
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排气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气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停。
基于上述,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换热器出口管路壁面的温度,所述室内回风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所述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处温度。
基于上述,在制热模式下,所述所述室内回风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换热器出口管路壁面的温度,所述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处温度,所述排气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通过在冷暖机组中设置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和排气压力传感器。可以利用室内回风出口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的温度、利用第一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换热器出口管路壁面的温度、利用第一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压缩机吸气口的温度、利用排气压力传感器检测压缩机排气压力。
在制冷运行模式下时,当室内环境温度T1小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T2时,室内风机不启动,防止吹出气体温度高于室内环境温度,直至室内环境温度T1大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T2时,室内风机启动。同时,为避免优先启动压缩机而可能产生的液击现象,当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T3检测到的压缩机吸气口温度小于10℃时,室内风机立即启动。
而在制热运行模式下,当室内环境温度T1大于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T4时,室内风机不启动,防止吹出气体温度低于室内环境温度,直至室内环境温度T1小于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T4时,室内风机启动。同时,为避免内风机延时启动而造成排气压力过高,当排气压力传感器检测压缩机排气压力检测到排气压力大于28bar时,室内风机立即启动。
因此,该机组在制冷模式下直接吹出冷风,在制热模式下直接吹出热风,避免开机启动室内环境温度波动,同时起到节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制冷模式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制热模式工作流程图。
图中:1、压缩机;2、室外换热器;3、室外风机;4、节流装置;5、室内换热器;6、室内风机;7、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8、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9、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10、排气压力传感器;11、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12、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控制系统以及通过连接管路串联的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5、节流装置4、室外换热器2。
所述室外换热器2上设置有室外风机3,所述室内换热器5上设置有室内风机6。
所述室内换热器5的回风口处设置有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7。
所述压缩机1与所述室内换热器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9、排气压力传感器10和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11。
所述室内换热器5与所述节流装置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12。
所述压缩机1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8。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气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可采用80C51系列的单片机。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换热器出口管路壁面的温度,所述室内回风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所述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处温度。
当室内环境温度T1小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T2时,室内风机不启动,防止吹出气体温度高于室内环境温度,直至室内环境温度T1大于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T2时,室内风机启动。同时,为避免优先启动压缩机而可能产生的液击现象,当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T3检测到的压缩机吸气口温度小于10℃时,室内风机立即启动。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室内回风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换热器出口管路壁面的温度,所述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处温度。
而在制热运行模式下,当室内环境温度T1大于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T4时,室内风机不启动,防止吹出气体温度低于室内环境温度,直至室内环境温度T1小于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T4时,室内风机启动。同时,为避免内风机延时启动而造成排气压力过高,当排气压力传感器检测压缩机排气压力检测到排气压力大于28bar时,室内风机立即启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3)

1.一种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以及通过连接管路串联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设置有室外风机,所述室内换热器上设置有室内风机;
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回风口处设置有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
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排气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室内回风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气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启停。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其特征在于: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换热器出口管路壁面的温度,所述室内回风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所述第一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其特征在于: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室内回风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换热器出口管路壁面的温度,所述第二压缩机回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处温度,所述排气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
CN202220225890.6U 2022-01-27 2022-01-27 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 Active CN216924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5890.6U CN216924513U (zh) 2022-01-27 2022-01-27 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5890.6U CN216924513U (zh) 2022-01-27 2022-01-27 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4513U true CN216924513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65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5890.6U Active CN216924513U (zh) 2022-01-27 2022-01-27 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45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1177B (zh) 三过热度调节电子膨胀阀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3533802U (zh) 空调系统
WO2012016402A1 (zh) 冰箱全天候节能方法、装置和全天候节能冰箱
KR100933515B1 (ko) 쿨링 타워 냉각수를 이용한 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항습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5066377A (zh)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208412184U (zh) 快速稳定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制冷出风温度的节能控制装置
CN101975440A (zh) 一种缓解空调机室外冷凝器结霜的控制方法
CN111102678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N103542459A (zh) 冷暖型变频空调器及制热运行时的除霜方法
CN210374155U (zh) 一种再热除湿一体化制冷系统
CN111023613A (zh) 一种精确控温制冷系统
CN106766366A (zh) 变频风冷热泵冷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07143917A (zh)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6847111U (zh) 一种空调
CN110822635B (zh) 毛细管辐射空调制冷时电子膨胀阀的动态控制方法
CN216924513U (zh) 内风机滞后启动的冷暖机组
CN110578695B (zh) 一种户式水机水流量控制方法
CN205783477U (zh) 一种基于变流量控制技术的精密空调节能系统
CN205373184U (zh) 空调系统
WO2023207222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37632B (zh) 高效节能型厨房卫浴一体式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7674639U (zh) 一种温控节流的空调热泵系统
CN201488138U (zh) 一种适于低温环境制冷的空调器
CN108731205A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0663084U (zh) 一种具有节能高效的制冷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