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3148U - 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3148U
CN216923148U CN202121846018.5U CN202121846018U CN216923148U CN 216923148 U CN216923148 U CN 216923148U CN 202121846018 U CN202121846018 U CN 202121846018U CN 216923148 U CN216923148 U CN 216923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transmission
power
fric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460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诗涵
朱禹川
王昆
马民龙
韩长宇
程中强
付博
林海
王家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USTL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UST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USTL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USTL
Priority to CN2021218460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3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3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3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4Data processing systems or methods,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减速装置、输入装置、离合器控制机构和变速装置,减速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第三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倒车挡惰轮齿轮轴,输入装置包括: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总动力输入轴,总动力输入齿轮,第一离合器,离合器壳体齿轮;离合器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螺旋按压器,第二螺旋按压器,第三螺旋按压器,第一总离合器拉杆,第二总离合器拉杆,第三总离合器拉杆,换档齿轮,换档环,换档环动作接受套;变速装置包括:拨叉凸轮,设拨叉凸轮安装于拨叉连接轴,拨叉,设拨叉置于拨叉导轨,以及滚动钢珠,本实用新型传动效率高、变速速度快且平顺、换挡无冲击,用料简单、维护成本低。

Description

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汽车变速器的先进程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变速的平顺性、传动的效率高低、变速动作的简便性等,会直接影响车辆驾乘感受并对车辆的综合油耗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可以通过更简单巧妙的结构完成传动和变速的功能,则能够更有利于提升驾乘感受并降低油耗,且更利于降低车辆养护成本和节能减排,所以我们提出一种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变速速度快且平顺、换挡无冲击,用料简单、维护成本低。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减速装置、输入装置、离合器控制机构和变速装置4,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第三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倒车挡惰轮齿轮轴,设在第一动力输入轴上的1挡传动齿轮、 1和4挡同步结合装置和4挡传动齿轮,设在第二动力输入轴上的2挡传动齿轮、2和5挡同步结合装置和5挡传动齿轮,设在第三动力输入轴上的3挡传动齿轮和6挡同步结合装置、6挡传动齿轮、倒车挡同步结合装置和倒车挡传动齿轮,设在动力输出轴上的1、2和3挡动力输出齿轮、4、5和6挡动力输出齿轮和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设在倒车挡惰轮齿轮轴上的倒车挡惰轮齿轮。
所述输入装置包括: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总动力输入轴,总动力输入齿轮,第一离合器,离合器壳体齿轮,设在离合器壳体齿轮上的离合器壳体,设在动力输入轴上的离合器转子下端盖,设在离合器转子下端盖上的离合器转子滑块、摩擦片支架摆杆、摩擦片支架和离合器转子上端盖,设在离合器转子滑块上的压力轴承座,设在压力轴承座上的压力轴承。
所述离合器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螺旋按压器,第二螺旋按压器,第三螺旋按压器,第一总离合器拉杆,第二总离合器拉杆,第三总离合器拉杆,换档齿轮,换档环,换档环动作接受套,设在换档环动作接受套上的离合器按压塞,设在离合器按压塞上的总离合器摆臂。
所述变速装置包括:拨叉凸轮,设拨叉凸轮安装于拨叉连接轴,拨叉,设拨叉置于拨叉导轨,以及滚动钢珠,拨叉与同步结合装置的结合套相交叉,二者非硬性连接,且当拨叉轴向移动时可带动结合套轴向移动,使得结合套与其相邻的齿轮分别结合,从而产生动力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1、2和3挡动力传动齿轮与1、2和3挡动力输出相啮合,且1、2和3挡传动齿轮围绕在1、2和3挡动力输出齿轮周围避免传动齿轮之间的相互干涉与啮合;4、5和6挡动力传动齿轮与4、5和6挡动力输出相啮合,且4、5和6挡传动齿轮围绕在4、5和6挡动力输出齿轮周围避免传动齿轮之间的相互干涉与啮合;倒车挡传动齿轮通过与和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的倒车挡惰轮齿轮相啮合,使得动力从倒车挡传动齿轮传递给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器壳体齿轮和离合器壳体通过螺栓进行同轴线连接,且二者均通过滚动轴承套在动力输入轴上并可也在其轴线上自由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器转子下端盖与动力输入轴进行有效连接,二者可以进行动力的传递,离合器转子下端盖与离合器转子上端盖依靠螺栓连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且摩擦片支架依靠销轴镶嵌在该框架中并可绕销轴中心自由旋转,摩擦片支架摆杆依靠销轴镶嵌在该框架中并可绕销轴中心自由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片支架与摩擦片支架摆杆通过销轴的作用下形成滑轨机构,摩擦片支架的旋转角度受摩擦片支架摆杆所限制,即摩擦片支架摆杆可控制摩擦片支架的摆动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器转子滑块通过花键与离合器转子下端盖做轴向滑动,离合器转子滑块周向排布一定的螺旋齿,摩擦片支架销轴周向也存在一定的螺旋齿,二者可进行啮合,可将离合器转子滑块的轴向直线运动转化为摩擦片支架摆杆绕其销轴轴线旋转的运动,从而控制摩擦片支架的旋转角度,离合器转子滑块与离合器转子下端盖之间有弹簧使其始终保持分离,压力轴承座与离合器转子滑块相连接,压力轴承座与压力轴承外圈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档环动作接受套、离合器按压塞和总离合器摆臂之间利用由多组滚珠所组成的导轨所连接,换档环动作接受套、离合器按压塞和总离合器摆臂之间利用多组滚珠组成的导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拨叉存在挖槽为存放滚动钢珠,而滚动钢珠也处于拨叉凸轮的滑槽中,滑槽轨迹绕拨叉凸轮周向一周,且该轨迹在凸轮轴向上有一定范围的移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传动过程中没有向其他方向转化的能量,做到能量损失最低,传动效率最高。
2.换挡动作简单且平顺,换挡无冲击,换档迅速。
3.用料简单,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离合器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变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螺旋按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1-减速装置;1.1-第一动力输入轴;1.2-第二动力输入轴;1.3-第三动力输入轴;1.4-3挡传动齿轮;1.5-3和6挡同步结合装置;1.6-6挡传动齿轮; 1.7-倒车挡同步结合装置;1.8-倒车挡惰轮齿轮;1.9-倒车挡传动齿轮;1.10- 倒车挡惰轮轴;1.11-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1.12-动力输出轴;1.13-4、5和6 挡动力输出齿轮;1.14-4挡传动齿轮;1.15-1和4挡同步结合装置;1.16-5挡传动齿轮;1.17-2和5挡同步结合装置;1.18-1挡传动齿轮;1.19-1、2和3 挡动力输出齿轮;1.20-2挡传动齿轮;2-输入装置;2.1-第二离合器;2.1.1-离合器壳体齿轮;2.1.2-离合器壳体;2.1.3-离合器转子上端盖;2.1.4-离合器压力轴承座;2.1.5-离合器压力轴承;2.1.6-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7-离合器转子滑块;2.1.8-摩擦片支架摆杆;2.1.9-摩擦片支架;2.2.-第三离合器; 2.3-总动力输入轴;2.4-总动力输入齿轮;2.5-第一离合器;3-离合器控制机构;3.1-第一螺旋按压器;3.1.1-换挡环动作接受套;3.1.2-离合器按压塞; 3.1.3-总离合器摆臂;3.2-换挡齿轮;3.3-换档环;3.4-第三总离合器拉杆; 3.5-第三螺旋按压器;3.6-第二总离合器拉杆;3.7-第二螺旋按压器;3.8-第一螺旋按压器;4-变速装置;4.1-拨叉凸轮;4.2-拨叉凸轮连接轴;4.3-拨叉; 4.4-拨叉导轨;4.5-结合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的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包括减速装置1、输入装置2、离合器控制机构3和变速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装置1包括:第一动力输入轴1.1,第二动力输入轴1.2,第三动力输入轴1.3和动力输出轴1.12,倒车挡惰轮齿轮轴1.10,设在第一动力输入轴1.1上的1挡传动齿轮1.18、14挡同步结合装置1.15和4挡传动齿轮 1.14,设在第二动力输入轴1.2上的2挡传动齿轮1.20、25挡同步结合装置1.17和5挡传动齿轮1.16,设在第三动力输入轴1.3上的3挡传动齿轮1.4、36挡同步结合装置1.5、6挡传动齿轮1.6、倒车挡同步结合装置1.7 和倒车挡传动齿轮1.9,设在动力输出轴1.12上的123挡动力输出齿轮 1.19、456挡动力输出齿轮1.13和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1.11,设在倒车挡惰轮齿轮轴1.10上的倒车挡惰轮齿轮1.8;所述输入装置2包括:第二离合器 2.1,第三离合器2.2,总动力输入轴2.3,总动力输入齿轮2.4,第一离合器2.5,离合器壳体齿轮2.1.1,设在离合器壳体齿轮2.1.1上的离合器壳体 2.1.2,设在动力输入轴上的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设在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上的离合器转子滑块2.1.7、摩擦片支架摆杆2.1.8、摩擦片支架 2.1.9和离合器转子上端盖2.1.3,设在离合器转子滑块2.1.7上的压力轴承座2.1.4,设在压力轴承座2.1.4上的压力轴承2.1.5;所述离合器控制机构3 包括:第一螺旋按压器3.1,第二螺旋按压器3.7,第三螺旋按压器3.5,第一总离合器拉杆3.8,第二总离合器拉杆3.6,第三总离合器拉杆3.4,换档齿轮3.2,换档环3.3,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设在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 上的离合器按压塞3.1.2,设在离合器按压塞3.1.2上的总离合器摆臂 3.1.3;所述变速装置4包括:拨叉凸轮4.1,设拨叉凸轮4.1安装于拨叉连接轴4.2,拨叉4.3,设拨叉4.3置于拨叉导轨4.4,以及滚动钢珠4.5,拨叉4.3与同步结合装置1.14的结合套相交叉,二者非硬性连接,且当拨叉轴向移动时可带动结合套轴向移动,使得结合套与其相邻的齿轮分别结合,从而产生动力传递。
其中,所述1、2和3挡动力传动齿轮与1、2和3挡动力输出相啮合,且 1、2和3挡传动齿轮围绕在1、2和3挡动力输出齿轮周围避免传动齿轮之间的相互干涉与啮合;4、5和6挡动力传动齿轮与4、5和6挡动力输出相啮合,且4、5和6挡传动齿轮围绕在4、5和6挡动力输出齿轮周围避免传动齿轮之间的相互干涉与啮合;倒车挡传动齿轮1.9通过与和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1.11 相啮合的倒车挡惰轮齿轮1.8相啮合,使得动力从倒车挡传动齿轮1.9传递给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1.11;所述离合器壳体齿轮2.1.1和离合器壳体2.1.2 通过螺栓进行同轴线连接,且二者均通过滚动轴承套在动力输入轴上并可也在其轴线上自由转动;所述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与动力输入轴进行有效连接,二者可以进行动力的传递,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与离合器转子上端盖 2.1.3依靠螺栓连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且摩擦片支架2.1.10依靠销轴镶嵌在该框架中并可绕销轴中心自由旋转,摩擦片支架摆杆2.1.8依靠销轴镶嵌在该框架中并可绕销轴中心自由旋转;所述摩擦片支架2.1.10与摩擦片支架摆杆2.1.8通过销轴的作用下形成滑轨机构,摩擦片支架2.1.10的旋转角度受摩擦片支架摆杆2.1.8所限制,即摩擦片支架摆杆2.1.8可控制摩擦片支架2.1.10的摆动角度;所述离合器转子滑块2.1.7通过花键与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做轴向滑动,离合器转子滑块2.1.7周向排布一定的螺旋齿,摩擦片支架2.1.10销轴周向也存在一定的螺旋齿,二者可进行啮合,可将离合器转子滑块2.1.7的轴向直线运动转化为摩擦片支架摆杆2.1.8绕其销轴轴线旋转的运动,从而控制摩擦片支架2.1.10的旋转角度,离合器转子滑块 2.1.7与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之间有弹簧使其始终保持分离,压力轴承座 2.1.4与离合器转子滑块2.1.7相连接,压力轴承座2.1.4与压力轴承 2.1.5外圈相连接;所述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离合器按压塞3.1.2和总离合器摆臂3.1.3之间利用由多组滚珠3.1.4所组成的导轨所连接,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离合器按压塞3.1.2和总离合器摆臂3.1.3之间利用多组滚珠3.1.4组成的导轨连接;所述拨叉4.3存在挖槽为存放滚动钢珠 4.5,而滚动钢珠也处于拨叉凸轮4.1的滑槽中,滑槽轨迹绕拨叉凸轮周向一周,且该轨迹在凸轮轴向上有一定范围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其在具体使用时,每根轴轴颈或轴中相应位置均有滚动轴承限制其径向和轴向运动,且每个轴承被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使得每根轴可在壳体内部相应位置绕其轴线自由转动,每根轴轴颈或轴中相应位置均有滚动轴承限制其径向和轴向运动,且每个轴承被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使得每根轴可在壳体内部相应位置绕其轴线自由转动,每根轴的位置和齿轮的模数以及齿轮的齿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布,使得指定的齿轮可按照指定规律进行啮合且满足一定的传动比,具体排布规律如下,1、2和3挡动力传动齿轮与1、2和3挡动力输出相啮合,且1、2和3挡传动齿轮围绕在1、 2和3挡动力输出齿轮周围避免传动齿轮之间的相互干涉与啮合;4、5和6挡动力传动齿轮与4、5和6挡动力输出相啮合,且4、5和6挡传动齿轮围绕在4、5和6挡动力输出齿轮周围避免传动齿轮之间的相互干涉与啮合;倒车挡传动齿轮1.9通过与和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1.11相啮合的倒车挡惰轮齿轮1.8相啮合,使得动力从倒车挡传动齿轮1.9传递给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1.11,动力从动力输入轴输入,通过传动齿轮和动力输出齿轮的一级减速,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并输出,倒车挡则增加一个惰轮齿轮使得输入和输出的动力保持通向综合其他部件起到倒车挡作用。
离合器壳体齿轮2.1.1和离合器壳体2.1.2通过螺栓进行同轴线连接,且二者均通过滚动轴承套在动力输入轴上并可也在其轴线上自由转动,离合器壳体齿轮2.1.1和离合器壳体2.1.2通过螺栓进行同轴线连接,且二者均通过滚动轴承套在动力输入轴上并可也在其轴线上自由转动,离合器转子下端盖 2.1.6与离合器转子上端盖2.1.3依靠螺栓连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且摩擦片支架2.1.10依靠销轴镶嵌在该框架中并可绕销轴中心自由旋转,摩擦片支架摆杆2.1.8依靠销轴镶嵌在该框架中并可绕销轴中心自由旋转,摩擦片支架 2.1.10与摩擦片支架摆杆2.1.8通过销轴的作用下形成滑轨机构,摩擦片支架2.1.10的旋转角度受摩擦片支架摆杆2.1.8所限制,即摩擦片支架摆杆 2.1.8可控制摩擦片支架2.1.10的摆动角度,离合器转子滑块2.1.7通过花键与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做轴向滑动,离合器转子滑块2.1.7周向排布一定的螺旋齿,摩擦片支架2.1.10销轴周向也存在一定的螺旋齿,二者可进行啮合,可将离合器转子滑块2.1.7的轴向直线运动转化为摩擦片支架摆杆 2.1.8绕其销轴轴线旋转的运动,从而控制摩擦片支架2.1.10的旋转角度,离合器转子滑块2.1.7与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之间有弹簧使其始终保持分离。压力轴承座2.1.4与离合器转子滑块2.1.7相连接,压力轴承座2.1.4 与压力轴承2.1.5外圈相连接,离合器转子滑块2.1.7与离合器转子下端盖 2.1.6之间有弹簧使其始终保持分离。压力轴承座2.1.4与离合器转子滑块 2.1.7相连接,压力轴承座2.1.4与压力轴承2.1.5外圈相连接,离合器转子滑块2.1.7与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之间有弹簧使其始终保持分离。压力轴承座2.1.4与离合器转子滑块2.1.7相连接,压力轴承座2.1.4与压力轴承2.1.5外圈相连接总动力输入齿轮2.4与三个离合器壳体齿轮均啮合,且保证四个齿轮的模数和齿数均相等。其中总动力输入齿轮2.4与总动力输入轴2.3为有效连接,可进行动力传递,总动力输入轴2.3轴心位置被四个啮合的齿轮所决定,且变速器壳体安装有轴承完成对总动力输入轴2.3的轴向和径向固定,是其可按照轴线自由转动,动力由总动力输入轴2.3输入,经总动力输入齿轮2.4与离合器壳体齿轮啮合分流给三个离合器,再通过离合器的结合将动力传递给后方的动力输入轴。
动力由总动力输入轴2.3输入,经总动力输入齿轮2.4与离合器壳体齿轮啮合分流给三个离合器,再通过离合器的结合将动力传递给后方的动力输入轴,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离合器按压塞3.1.2和总离合器摆臂3.1.3之间利用由多组滚珠3.1.4所组成的导轨所连接,总离合器摆臂3.1.3的预留滚珠滑槽轨迹为螺旋线,则离合器按压塞3.1.2沿其轴线旋转过程中可获得轴向运动,利用该运动来进行对离合器压力轴承内圈的按压动作,从而控制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内表面预留滚珠滑槽轨迹沿其轴线分布,则其自身的旋转便可带动离合器按压塞3.1.2进行旋转,且在离合器按压塞3.1.2进行轴向移动时其自身可避免产生轴向运动,当换档环动作接受套 3.1.1固定时,总离合器摆臂3.1.3自身旋转时也会使得离合器按压塞3.1.2 产生轴向移动,进而按压压力轴承内圈,从而控制离合器分离与结合,当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固定时,总离合器摆臂3.1.3自身旋转时也会使得离合器按压塞3.1.2产生轴向移动,进而按压压力轴承内圈,从而控制离合器分离与结合,当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固定时,总离合器摆臂3.1.3自身旋转时也会使得离合器按压塞3.1.2产生轴向移动,进而按压压力轴承内圈,从而控制离合器分离与结合,当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固定时,总离合器摆臂3.1.3 自身旋转时也会使得离合器按压塞3.1.2产生轴向移动,进而按压压力轴承内圈,从而控制离合器分离与结合,当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固定时,总离合器摆臂3.1.3自身旋转时也会使得离合器按压塞3.1.2产生轴向移动,进而按压压力轴承内圈,从而控制离合器分离与结合,只有当换档环凸起作用到总离合器摆臂且总离合器拉杆被拉起时,相应的离合器才会进行结合,是动力从总动力输入轴传递到动力输入轴上。
拨叉4.3与同步结合装置1.14的结合套相交叉,二者非硬性连接,且当拨叉轴向移动时可带动结合套轴向移动,使得结合套与其相邻的齿轮分别结合,从而产生动力传递,拨叉4.3存在挖槽为存放滚动钢珠4.5,而滚动钢珠也处于拨叉凸轮4.1的滑槽中,滑槽轨迹绕拨叉凸轮周向一周,且该轨迹在凸轮轴向上有一定范围的移动,当拨叉凸轮转动时,其将会带动滚动钢珠沿其轴向移动,从而使得拨叉进行轴向移动,从而改变介入的档位齿轮。拨叉凸轮所处的旋转位置可由换档环进行控制,也可由电机控制机构控制,总离合器拉杆控制整个系统的动力传输与切断,换档环的位置控制具体结合的离合器和换挡拨叉应该介入的传动齿轮。
该变速器工作时,同时介入三个档位齿轮,除最低挡、最高挡和倒车挡介入的档位均为工作档位的相邻档位,且相关档位齿轮的介入可由换档环直接进行控制,在工作过程中避免了随着工作状态进行预选档位,在变速时直接对离合器的结合状态进行控制,即在换档环的控制作用下,直接转动换档环即可完成换档。且该动作不仅可由电子控制机构自动进行,也可由机械结构手动进行,在传动过程中没有向其他方向转化的能量,做到能量损失最低,传动效率最高。由于换挡动作简单,换档迅速,则通过电脑控制发动机转速,在变速瞬间进行匹配,则可以进行档位的无缝切换,减小换档顿挫。结构简单且尽量模块化设计,极大降低制造与养护成本,降低故障率。离合器结合需两方面同时进行,避免因自动控制机构发生故障导致动力不能切断,安全可靠,在传动过程中没有向其他方向转化的能量,做到能量损失最低,传动效率最高。由于换挡动作简单,换档迅速,则通过电脑控制发动机转速,在变速瞬间进行匹配,则可以进行档位的无缝切换,减小换档顿挫。结构简单且尽量模块化设计,极大降低制造与养护成本,降低故障率。离合器结合需两方面同时进行,避免因自动控制机构发生故障导致动力不能切断,安全可靠。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8)

1.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包括减速装置(1)、输入装置(2)、离合器控制机构(3)和变速装置(4),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装置(1)包括:第一动力输入轴(1.1),第二动力输入轴(1.2),第三动力输入轴(1.3)和动力输出轴(1.12),倒车挡惰轮齿轮轴(1.10),设在第一动力输入轴(1.1)上的1挡传动齿轮(1.18)、1和4挡同步结合装置(1.15)和4挡传动齿轮(1.14),设在第二动力输入轴(1.2)上的2挡传动齿轮(1.20)、2和5挡同步结合装置(1.17)和5挡传动齿轮(1.16),设在第三动力输入轴(1.3)上的3挡传动齿轮(1.4)、3和6挡同步结合装置(1.5)、6挡传动齿轮(1.6)、倒车挡同步结合装置(1.7)和倒车挡传动齿轮(1.9),设在动力输出轴(1.12)上的1、2和3挡动力输出齿轮(1.19)、4、5和6挡动力输出齿轮(1.13)和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1.11),设在倒车挡惰轮齿轮轴(1.10)上的倒车挡惰轮齿轮(1.8);
所述输入装置(2)包括:第二离合器(2.1),第三离合器(2.2),总动力输入轴(2.3),总动力输入齿轮(2.4),第一离合器(2.5),离合器壳体齿轮(2.1.1),设在离合器壳体齿轮(2.1.1)上的离合器壳体(2.1.2),设在动力输入轴上的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设在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上的离合器转子滑块(2.1.7)、摩擦片支架摆杆(2.1.8)、摩擦片支架(2.1.9)和离合器转子上端盖(2.1.3),设在离合器转子滑块(2.1.7)上的压力轴承座(2.1.4),设在压力轴承座(2.1.4)上的压力轴承(2.1.5);
所述离合器控制机构(3)包括:第一螺旋按压器(3.1),第二螺旋按压器(3.7),第三螺旋按压器(3.5),第一总离合器拉杆(3.8),第二总离合器拉杆(3.6),第三总离合器拉杆(3.4),换档齿轮(3.2),换档环(3.3),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设在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上的离合器按压塞(3.1.2),设在离合器按压塞(3.1.2)上的总离合器摆(3.1.3);
所述变速装置(4)包括:拨叉凸轮(4.1),设拨叉凸轮(4.1)安装于拨叉连接轴(4.2),拨叉(4.3),设拨叉(4.3)置于拨叉导轨(4.4),以及滚动钢珠(4.5),拨叉(4.3)与同步结合装置(1.14)的结合套相交叉,二者非硬性连接,且当拨叉轴向移动时可带动结合套轴向移动,使得结合套与其相邻的齿轮分别结合,从而产生动力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1、2和3挡动力传动齿轮与1、2和3挡动力输出相啮合,且1、2和3挡传动齿轮围绕在1、2和3挡动力输出齿轮周围避免传动齿轮之间的相互干涉与啮合;4、5和6挡动力传动齿轮与4、5和6挡动力输出相啮合,且4、5和6挡传动齿轮围绕在4、5和6挡动力输出齿轮周围避免传动齿轮之间的相互干涉与啮合;倒车挡传动齿轮(1.9)通过与和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1.11)相啮合的倒车挡惰轮齿轮(1.8)相啮合,使得动力从倒车挡传动齿轮(1.9)传递给倒车挡动力输出齿轮(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壳体齿轮(2.1.1)和离合器壳体(2.1.2)通过螺栓进行同轴线连接,且二者均通过滚动轴承套在动力输入轴上并可也在其轴线上自由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与动力输入轴进行有效连接,二者可以进行动力的传递,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与离合器转子上端盖(2.1.3)依靠螺栓连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且摩擦片支架(2.1.10)依靠销轴镶嵌在该框架中并可绕销轴中心自由旋转,摩擦片支架摆杆(2.1.8)依靠销轴镶嵌在该框架中并可绕销轴中心自由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支架(2.1.10)与摩擦片支架摆杆(2.1.8)通过销轴的作用下形成滑轨机构,摩擦片支架(2.1.10)的旋转角度受摩擦片支架摆杆(2.1.8)所限制,即摩擦片支架摆杆(2.1.8)可控制摩擦片支架(2.1.10)的摆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转子滑块(2.1.7)通过花键与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做轴向滑动,离合器转子滑块(2.1.7)周向排布一定的螺旋齿,摩擦片支架(2.1.10)销轴周向也存在一定的螺旋齿,二者可进行啮合,可将离合器转子滑块(2.1.7)的轴向直线运动转化为摩擦片支架摆杆(2.1.8)绕其销轴轴线旋转的运动,从而控制摩擦片支架(2.1.10)的旋转角度,离合器转子滑块(2.1.7)与离合器转子下端盖(2.1.6)之间有弹簧使其始终保持分离,压力轴承座(2.1.4)与离合器转子滑块(2.1.7)相连接,压力轴承座(2.1.4)与压力轴承(2.1.5)外圈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离合器按压塞(3.1.2)和总离合器摆臂(3.1.3)之间利用由多组滚珠(3.1.4)所组成的导轨所连接,换档环动作接受套(3.1.1)、离合器按压塞(3.1.2)和总离合器摆臂(3.1.3)之间利用多组滚珠(3.1.4)组成的导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4.3)存在挖槽为存放滚动钢珠(4.5),而滚动钢珠也处于拨叉凸轮(4.1)的滑槽中,滑槽轨迹绕拨叉凸轮周向一周,且该轨迹在凸轮轴向上有一定范围的移动。
CN202121846018.5U 2021-08-09 2021-08-09 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Active CN216923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6018.5U CN216923148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6018.5U CN216923148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3148U true CN216923148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3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46018.5U Active CN216923148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3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6321B2 (en)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2062181B (zh) 自动变速器
CN216923148U (zh) 三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N203902777U (zh) 行星齿轮机构及使用该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器和自行车
CN104315140A (zh) 电机驱动换挡机构的变速箱
CN207864607U (zh) 一种具有两速比三挡位的齿轮箱
CN215861568U (zh) 一种新型自动换挡变速总成
CN1474075A (zh) 准无级变速器
CN105114621A (zh) 一种二档自动变速器
CN204253831U (zh) 混合动力变速系统
CN212959712U (zh) 一种机械式自动变档装置
CN100451400C (zh) 不间断动力的齿轮变速器
CN207106164U (zh) 一种纯电动车辆两挡动力总成
CN209818711U (zh) 一种电机驱动的副箱结构
CN219623173U (zh) 一种带负荷变速的紧凑型多档位自行车中轴变速箱
CN219492960U (zh) 一种带负荷变速的紧凑型自行车中轴变速箱
CN103388656A (zh) 一种新型10档双中间轴同步器变速箱
CN109340325A (zh) 一种新型蜗轮式变速器及其变速方法
CN202274076U (zh) 旋转中心换挡的啮合套操纵机构
CN214743273U (zh) 一种换挡齿轮箱
CN217029826U (zh) 一种用于三轮车发动机的变速箱
CN219493023U (zh) 一种紧凑型变速箱控制器
CN21398186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变速箱
CN203384308U (zh) 一种新型10挡双中间轴锁环式同步器变速箱
CN220147515U (zh) 一种带负荷变速的自行车变速箱传动装置及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