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2432U - 放气装置及打气筒 - Google Patents

放气装置及打气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2432U
CN216922432U CN202123442226.1U CN202123442226U CN216922432U CN 216922432 U CN216922432 U CN 216922432U CN 202123442226 U CN202123442226 U CN 202123442226U CN 216922432 U CN216922432 U CN 216922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body
valve rod
valve
ai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22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长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engyi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engyi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engyi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engyi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22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2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2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2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气装置及打气筒,放气装置包括:阀体,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一气道;阀杆,其部分区域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气道,阀杆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二气道,第二气道与第一气道相连通,阀体和阀杆之间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放气通道;封堵结构,设置于阀杆和阀体之间,阀杆相对阀体轴向移动以使得封堵结构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放气通道。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阀体套设于阀杆的直线滑动的安装方式,通过阀体和阀杆相对轴向移动以使得封堵结构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放气通道,操作便捷,稳定性较好,组装方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放气装置的密封性能较好。

Description

放气装置及打气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气筒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放气装置及打气筒。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打气筒包括打气筒主体和与打气筒主体出气端连通的连接管组件,连接管组件设置有用于与充气对象(例如:轮胎)连通的放气装置,这种放气装置即可充气又可放气,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组装工序较为繁琐,制造成本较高,且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放气装置,所述放气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放气装置的打气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放气装置,包括:阀体,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一气道;阀杆,其部分区域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气道,所述阀杆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第一气道相连通,所述阀体和所述阀杆之间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放气通道,所述放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相连通;封堵结构,设置于所述阀杆和所述阀体之间,所述阀杆相对所述阀体轴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封堵结构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所述放气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气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充气时,阀体和阀杆处于放气通道封堵状态的的相对位置,即封堵结构封堵放气通道,放气通道无法连通于外界,此时,操作打气筒,气体通过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进入至充气对象(例如:轮胎)内,以完成充气功能;当充气对象(例如:轮胎)需要放气时,通过阀杆相对阀体轴向移动,以使得封堵结构打开放气通道,充气对象(例如:轮胎)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并进入至放气通道,进而气体通过放气通道排放至外界,以完成放气功能,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阀体套设于阀杆的直线滑动的安装方式,通过阀杆相对阀体轴向移动以使得封堵结构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放气通道,操作便捷,稳定性较好,组装方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放气装置的密封性能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杆包括滑动伸入至所述第一气道内的滑动端,所述滑动端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气道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形成所述放气通道,所述封堵结构包括凹槽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可封堵所述放气通道,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具有间距;所述凹槽和所述密封圈二者其一设置于所述滑动端,所述凹槽和所述密封圈二者另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道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动端靠近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环绕所述滑动端轴线的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体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阀杆轴向的最大移动距离的限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与所述阀体相连接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阀杆包括位于所述滑动端一侧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气道的内径,所述凸台的侧壁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够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且所述限位槽限制所述凸起部轴向的最大移动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件为套设于所述阀体部分区域且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筒体螺接于所述阀体,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阀杆穿设于所述筒体,所述筒体内壁和所述凸台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放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二间隙连通外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杆和所述阀体之间的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作用于所述阀杆和所述阀体,以使得二者保持所述放气通道处于封堵状态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阀杆且位于所述第一气道外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阀杆,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位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气道内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阀杆,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打气筒,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放气装置;打气筒主体;连接管组件,连通于所述打气筒主体的出气端,所述放气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气筒,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放气装置设置于连接管组件,充气时,阀体和阀杆处于放气通道封堵状态的的相对位置,即封堵结构封堵放气通道,放气通道无法连通于外界,此时,操作打气筒,气体通过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进入至充气对象(例如:轮胎)内,以完成充气功能;当充气对象(例如:轮胎)需要放气时,通过阀杆相对阀体轴向移动,以使得封堵结构打开放气通道,充气对象(例如:轮胎)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并进入至放气通道,进而气体通过放气通道排放至外界,以完成放气功能,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阀体套设于阀杆的直线滑动的安装方式,通过阀杆相对阀体轴向移动以使得封堵结构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放气通道,操作便捷,稳定性较好,组装方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放气装置的密封性能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气装置的第一截面示意图,其中放气通道处于封堵状态;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气装置的第二截面示意图,其中放气通道处于打开状态;
图5为图4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气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放气装置和连接管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放气装置和连接管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放气装置和连接管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阀体10、第一气道11、螺纹连接部12;
阀杆20、第二气道21、滑动端22、锥面221、凸台23、凸起部231、插接端24、倒齿部241;
放气通道30、封堵结构40、凹槽41、密封圈42;
限位件50、限位槽51、复位结构60;
连接管组件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放气装置,包括:阀体10,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一气道11;阀杆20,其部分区域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气道11,阀杆20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二气道21,第二气道21与第一气道11相连通,阀体10和阀杆20之间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放气通道30,放气通道30与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21相连通;封堵结构40,设置于阀杆20和阀体10之间,阀杆20相对阀体10轴向移动以使得封堵结构40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放气通道3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气装置,充气时,阀体10和阀杆20处于放气通道30封堵状态的的相对位置,即封堵结构40封堵放气通道30,放气通道30无法连通于外界,此时,操作打气筒,气体通过第一气道11和第二气道21进入至充气对象(例如:轮胎)内,以完成充气功能;当充气对象(例如:轮胎)需要放气时,通过阀杆20相对阀体10轴向移动,以使得封堵结构40打开放气通道30,充气对象(例如:轮胎)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气道11和第二气道21并进入至放气通道30,进而气体通过放气通道30排放至外界,以完成放气功能,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阀体10套设于阀杆20的直线滑动的安装方式,通过阀杆20相对阀体10轴向移动以使得封堵结构40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放气通道30,操作便捷,稳定性较好,组装方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设置有复位结构60,放气装置的密封性能较好。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杆20包括滑动伸入至第一气道11内的滑动端22,滑动端22的侧壁与第一气道11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形成放气通道30,封堵结构40包括凹槽41和密封圈42,密封圈42可封堵放气通道30,密封圈42与凹槽41的底面具有间距;凹槽41设置于滑动端22,密封圈42固定设置于第一气道11的内壁。采用上述结构,密封圈42的内圈抵接于阀杆20的滑动端22的侧壁,从而能够封堵放气通道30,以进行充气;当阀体10和阀杆20相对移动,密封圈42与滑动端22的侧壁脱离接触,且密封圈42的内圈与凹槽41的底面配合,从而能够打开放气通道30,以进行放气,上述结构不仅操作方便,结构紧凑合理,密封性较好,且稳定性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情况中,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凹槽41为环绕滑动端22轴线设置的梯形槽,密封圈42的内圈抵接于凹槽41的两侧侧壁时,同样可存在封堵放气通道30的情况,
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密封圈42亦可固定设置于滑动端22,凹槽41设置于第一气道11的内壁,密封圈42的内圈抵接于第一气道11的内壁,从而封堵放气通道30,以进行充气;当阀体10和阀杆20相对移动,密封圈42与第一气道11的内壁脱离接触,且密封圈42的内圈与凹槽41的底面配合,从而打开放气通道30,以进行放气,其仍具有上述效果。
可以想到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封堵结构40可设置为包括密封圈42和放气孔,通过放气孔设置于阀体10并与放气通道30连通,防阀体10和阀杆20相对移动至使得密封圈42位于放气通道30和放气孔的之间时,可阻断二者的连通;当密封圈42不处于放气通道30和放气孔之间,即位于放气孔远离放气通道30一侧时,放气通道30可通过放气孔进行放气。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端22靠近阀体10的一端设置有环绕滑动端22轴线的锥面221。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有锥面221,通过锥面221具有一定斜度,减少了受力的横截面积,当阀杆20相对阀体10移动进行放气时,气体沿着锥面221流动至放气通道30,并排放至外界,此时推动阀杆20所需要的力较小,因此上述结构适用于在高压环境中,推动阀杆20进行放气时较为省力、轻松,适应范围广。
可以想到的是,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体10设置有用于限制阀杆20轴向的最大移动距离的限位结构。采用上述结构,不仅避免了阀杆20和阀杆20相对轴向移动过度,且进一步地保证放气装置的正常使用,稳定性较好。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与阀体10相连接的限位件50,限位件50设置有限位槽51,阀杆20包括位于滑动端22一侧的凸台23,凸台23的外径大于第一气道11的内径,凸台23的侧壁设置有凸起部231,凸起部231能够在限位槽51内移动,且限位槽51限制凸起部231轴向的最大移动距离。采用上述结构,避免了阀杆20和阀杆20相对轴向移动过度,进一步地保证放气装置的正常运行,稳定性较好;当阀杆20的凸台23和滑动端22出现断裂时,由于限位部和限位槽51的配合,使得阀杆20移动到极限距离的限制不会伤害到人,安全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50为套设于阀体10部分区域且两端开口的筒体,筒体螺接于阀体10,限位槽51设置于筒体内,且阀杆20穿设于筒体,筒体内壁和凸台23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放气通道30通过第二间隙连通外界。采用上述结构,限位件50为筒体结构,使得阀杆20和阀体10相对移动时稳定性较好,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及拆装,且不易晃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以想到的是,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阀杆20和阀体10之间的复位结构60,复位结构60作用于阀杆20和阀体10,以使得二者保持放气通道30处于封堵状态的相对位置,起到对阀杆20和阀体10自动复位的作用,稳定性较好。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复位结构60包括套设于阀杆20且位于第一气道11外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阀杆20,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阀体10,起到对阀杆20和阀体10自动复位的作用,以进行充气,结构简单,便于装配,不易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复位弹簧位于限位件50的限位槽51内,防止复位弹簧在装配过程中受外部运动或外力弹出,装配容易,效率高,稳定性好。
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结构60包括位于第一气道11内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阀杆20,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阀体10,起到对阀杆20和阀体10自动复位的作用,以进行充气,结构简单,便于装配,不易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复位弹簧位于第一气道11内,防止复位弹簧在装配过程中受外部运动或外力弹出,装配容易,效率高,稳定性好。
如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打气筒,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放气装置;打气筒主体;连接管组件70,连通于打气筒主体的出气端,放气装置设置于连接管组件7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气筒,通过将放气装置设置于连接管组件70,充气时,阀体10和阀杆20处于放气通道30封堵状态的的相对位置,即封堵结构40封堵放气通道30,放气通道30无法连通于外界,此时,操作打气筒,气体通过第一气道11和第二气道21进入至充气对象(例如:轮胎)内,以完成充气功能;当充气对象(例如:轮胎)需要放气时,通过阀杆20相对阀体10轴向移动,以使得封堵结构40打开放气通道30,充气对象(例如:轮胎)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气道11和第二气道21并进入至放气通道30,进而气体通过放气通道30排放至外界,以完成放气功能,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阀体10套设于阀杆20的直线滑动的安装方式,通过阀杆20相对阀体10轴向移动以使得封堵结构40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放气通道30,操作便捷,稳定性较好,组装方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放气装置的密封性能较好。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7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组件70的一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充气对象(例如:轮胎)配合连接的气嘴接头,连接管组件70的另一端用于与打气筒主体的出气端相连通。可根据放气装置与连接管组件70的安装位置不同具有以下实施例:如图7所示,放气装置安装于连接管组件70的另一端和打气筒主体的出气端之间;图8和图9所示,放气装置安装于气嘴接头和连接管组件7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如图1、图2和图4以及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三种连接管组件70的的气嘴接头的结构类型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杆20包括位于凸台23另一侧的插接端24,插接端24的侧壁设置有倒齿部241,阀体10上远离倒齿部241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连接部12。通过上述倒齿部241和螺纹连接部12,以便于与连接管组件70或者与打气筒主体连接。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放气装置通过插接端24的倒齿部241与连接管组件70插装连接,阀体10的螺纹连接部12可与压力表或者与打气筒主体连接;或者如图8和图9所示,放气装置通过插接端24的倒齿部241与连接管组件70插装连接,阀体10的螺纹连接部12与气嘴接头连接。
可以想到的是,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杆20可相对阀体10转动,且通过转动阀杆20可实现连接管组件70进行360度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当充气对象例如轮胎内的气压过高时,通过气嘴接头与充气对象连接,继而可通过放气装置进行放气,不仅解决了多余气体的排放,且避免了由于充气对象气压过高而导致出现气嘴接头不易拔下的情况的发生;放气装置、连接管组件70和压力表配合安装,当排放气体时,可通过压力表清楚地了解到充气对象例如轮胎内的气压,实现了充气对象的压力可调整。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放气装置,用于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10),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一气道(11);
阀杆(20),其部分区域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气道(11),所述阀杆(20)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第二气道(21),所述第二气道(21)与所述第一气道(11)相连通,所述阀体(10)和所述阀杆(20)之间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放气通道(30),所述放气通道(30)与所述第一气道(11)、所述第二气道(21)相连通;
封堵结构(40),设置于所述阀杆(20)和所述阀体(10)之间,所述阀杆(20)相对所述阀体(10)轴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封堵结构(40)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所述放气通道(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20)包括滑动伸入至所述第一气道(11)内的滑动端(22),所述滑动端(22)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气道(11)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形成所述放气通道(30),所述封堵结构(40)包括凹槽(41)和密封圈(42),所述密封圈(42)可封堵所述放气通道(30),所述密封圈(42)与所述凹槽(41)的底面具有间距;
所述凹槽(41)和所述密封圈(42)二者其一设置于所述滑动端(22),所述凹槽(41)和所述密封圈(42)二者另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道(11)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端(22)靠近所述阀体(10)的一端设置有环绕所述滑动端(22)轴线的锥面(2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阀杆(20)轴向的最大移动距离的限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与所述阀体(10)相连接的限位件(50),所述限位件(50)设置有限位槽(51),所述阀杆(20)包括位于所述滑动端(22)一侧的凸台(23),所述凸台(23)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气道(11)的内径,所述凸台(23)的侧壁设置有凸起部(231),所述凸起部(231)能够在所述限位槽(51)内移动,且所述限位槽(51)限制所述凸起部(231)轴向的最大移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50)为套设于所述阀体(10)部分区域且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筒体螺接于所述阀体(10),所述限位槽(51)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阀杆(20)穿设于所述筒体,所述筒体内壁和所述凸台(23)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放气通道(30)通过所述第二间隙连通外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阀杆(20)和所述阀体(10)之间的复位结构(60),所述复位结构(60)作用于所述阀杆(20)和所述阀体(10),以使得二者保持所述放气通道(30)处于封堵状态的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60)包括套设于所述阀杆(20)且位于所述第一气道(11)外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阀杆(20),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阀体(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6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气道(11)内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阀杆(20),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阀体(10)。
10.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放气装置;
打气筒主体;
连接管组件(70),连通于所述打气筒主体的出气端,所述放气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组件(70)。
CN202123442226.1U 2021-12-30 2021-12-30 放气装置及打气筒 Active CN216922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2226.1U CN216922432U (zh) 2021-12-30 2021-12-30 放气装置及打气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2226.1U CN216922432U (zh) 2021-12-30 2021-12-30 放气装置及打气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2432U true CN216922432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5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2226.1U Active CN216922432U (zh) 2021-12-30 2021-12-30 放气装置及打气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2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07036B1 (en) Valve connector
US8402987B2 (en) Schrader valve/Presta valve dual-mode valve cap
US20120204973A1 (en) Schrader valve/presta valve dual-purpose valve cap
US20160018020A1 (en) Rotary switch type valve cap
CN105365504A (zh) 用于空气维持轮胎的阀杆定位的控制调节器
CN105723139A (zh) 用于对物体进行密封和/或充气的装置及自闭合螺旋联接装置
CA1175459A (en) Hose coupling
US11886212B2 (en) Pneumatic valve with rupturable membrane
US8869845B2 (en) Pressurized gas dispensing device, assembly including such a device and a control device, and container provided with such a dispensing device
US7299816B2 (en) Inflation valve assembly
CN216922432U (zh) 放气装置及打气筒
US9902375B2 (en) Device used for pressing air and/or tire sealant into a tire and a compression part
CN113006990B (zh) 一种自动切换备用滤芯的柴油滤清器
CN112776547A (zh) 法式气嘴专用充气接头
CN210716169U (zh) 气瓶阀
CN110857736A (zh) 一种单向阀及按摩水池空气供应系统
CN105792862A (zh) 安全阀
US20050028865A1 (en) Rapid access tire valve for a pneumatic tire on a rim of a vehicle and connector therefor
CN201027625Y (zh) 气嘴安全泄气结构
CN100420894C (zh) 用于压力管的包括枢转阻挡件的插入安全连接件
US20060096637A1 (en) Bistable membrane valve
US5297576A (en) Oral inflation and relief tube
CN108698453A (zh) 用于轮胎充气系统的组件
CN218913855U (zh) 一种气门嘴结构
CN213271122U (zh) 一种按压阀及出水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