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8928U - 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8928U
CN216918928U CN202123117281.3U CN202123117281U CN216918928U CN 216918928 U CN216918928 U CN 216918928U CN 202123117281 U CN202123117281 U CN 202123117281U CN 216918928 U CN216918928 U CN 216918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pipe
water
silt
purif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172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亚楠
周宗玉
侯中林
姚佳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huangdao Jishui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Heng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Heng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Heng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172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8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8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8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预处理池,预处理池、曝气生物滤池、二级快滤池、清水池依次设置,预处理池内安装精密过滤机、曝气设备,曝气生物滤池与二级快滤池的外侧设有污泥池,曝气生物滤池、二级快滤池与污泥池连接抽淤管,污泥池与预处理池设置提升泵,污泥池上清液经提升泵再次进入预处理池;抽淤管下端安装有水平的排淤管,排淤管内设有螺旋输送杆,抽淤管由上至下贯穿设置有轴杆,凸轮下端与轴杆相接,凸轮旋转带动轴杆上下往复运动,螺旋输送杆与驱动轴之间通过从动轴传动连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模净水系统存在淤泥输送至污泥池内容易堵塞,在输送污泥的过程中不便添加除臭或其他添加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认知逐步加深,水环境治理思路逐渐从原来的黑臭水体治理逐渐向水质提升、水生态改善、水资源优化转变,因此要求水环境治理行业必须不断更新现有水体治理技术来满足更高标准的要求;曝气生物滤池作为最常用的污水净化设备广泛用于城市污水治理,也可以作为河道及湖泊旁路治理设备用于自然水体的治理,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有机物容积负荷高、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能耗及运行成本低,同时该工艺出水水质高;
目前,双模净水系统存在淤泥输送至污泥池内容易堵塞,在输送污泥的过程中不便添加除臭或其他添加剂,因此,提出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来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模净水系统存在淤泥输送至污泥池内容易堵塞,在输送污泥的过程中不便添加除臭或其他添加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包括预处理池、曝气生物滤池、二级快滤池、清水池,预处理池、曝气生物滤池、二级快滤池、清水池依次设置,预处理池内安装精密过滤机、曝气设备,曝气生物滤池与二级快滤池的外侧设有污泥池,曝气生物滤池、二级快滤池与污泥池连接抽淤管,污泥池与预处理池设置提升泵,污泥池上清液经提升泵再次进入预处理池;
抽淤管下端安装有水平的排淤管,排淤管内设有螺旋输送杆,抽淤管由上至下贯穿设置有轴杆,轴杆下端一体设置切割轮,抽淤管顶部设有龙门架,龙门架上端设有驱动轴,驱动轴上端安装有循环转动的凸轮,凸轮下端与轴杆相接,凸轮旋转带动轴杆上下往复运动,螺旋输送杆与驱动轴之间通过从动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抽淤管外侧设有侧箱,且侧箱包裹从动轴,从动轴通过锥形齿轮与驱动轴以及螺旋输送杆传动连接。
优选的,驱动轴延伸至龙门架外侧安装有转盘,转盘外侧活动连接有活塞杆,抽淤管外侧对应活塞杆设有缸体,且缸体上端与抽淤管设有小孔连通,活塞杆贯穿至缸体内活动设置活塞,且活塞与缸体内滑动设置,活塞中心设有活动的吊芯,缸体外侧设有连接供液箱的进液管。
优选的,轴杆上端为球状,轴杆位于抽淤管外侧套设有弹簧,轴杆顶部与凸轮外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抽淤管被轴杆贯穿处设有导杆,轴杆上端外侧设有螺旋槽,导杆滑动设置于螺旋槽内。
优选的,精密过滤机设置进水管、布水管和分支管,分支管一端与布水管连接,另一端接入二级快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底部安装布水管,曝气生物滤池中部安装生物滤料及曝气管,曝气管与曝气设备连接,曝气生物滤池顶部设置溢流口,曝气生物滤池分为两个池体,且与预处理池相连。
优选的,二级快滤池中部安装多功能滤料,二级快滤池内的分支管侧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另一端接入清水池,分支管、连接管均设置电动阀门。
优选的,布水管上端连接有若干个长柄滤帽。
有益效果:
1、两种模式运行,水量较小时稳定运行,出水水质较好,降雨或水量较大时切换模式,增大处理量,抗冲击能力强。
2、选用轻质填料,比表面积大,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足够的附着面积,提高单位空间内微生物浓度,提高处理体积和处理能力。
3、持续曝气增氧,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利用曝气搅拌水体形成紊流,提高水体与微生物膜接触效率。
4、凸轮旋转带动轴杆上下往复运动对抽淤管内的污泥进行切割,螺旋输送杆与驱动轴之间通过从动轴传动连接,进而将切割的污泥通过排淤管排出,能够防止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抽淤管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割轮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1-6中:预处理池1、曝气生物滤池2、分隔板201、二级快滤池3、多功能滤料31、清水池4、曝气风机5、曝气管51、精密过滤机6、进水管61、布水管62、长柄滤帽621、分支管63、连接管64、溢流口7、生物滤料8、污泥池9、抽淤管10、排淤管11、提升泵12、侧箱13、缸体14、龙门架15、驱动轴16、凸轮17、转盘18、活塞杆19、活塞20、轴杆21、从动轴22、切割轮23、螺旋输送杆24、进液管25、导杆26、螺旋槽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包括预处理池1、曝气生物滤池2、二级快滤池3、清水池4,预处理池1、曝气生物滤池2、二级快滤池3、清水池4按序依次设置,污泥池9设置在曝气生物滤池2与二级快滤池3的侧边,预处理池1内安装精密过滤机6、曝气风机5,曝气生物滤池2、二级快滤池3与污泥池9连接抽淤管10,抽淤管10上端设有抽淤泵,抽淤管10垂直延伸至污泥池9内的,污泥池9与预处理池1设置提升泵12,污泥池9上清液经提升泵12再次进入预处理池1;
抽淤管10下端一体安装有水平的排淤管11,排淤管11内转动设置螺旋输送杆24,抽淤管10由上至下贯穿设置有轴杆21,轴杆21下端一体设置切割轮23,抽淤管10顶部设有龙门架15,龙门架15上端转动设置驱动轴16,龙门架15外侧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轴16固定连接,驱动轴16上端安装有凸轮17,凸轮17下端与轴杆21相接,电机启动后,凸轮17旋转带动轴杆21上下往复运动对抽淤管1内的污泥进行切割,螺旋输送杆24与驱动轴16之间通过从动轴22传动连接,进而将切割的污泥通过排淤管11排出,能够防止堵塞。
其中,抽淤管10外侧设有侧箱13,且侧箱13包裹从动轴22,从动轴22通过锥形齿轮与驱动轴16以及螺旋输送杆24传动连接;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轴16转动,通过从动轴22则同时带动螺旋输送杆24转动,进而使得污泥能够快速排出。
其中,驱动轴16延伸至龙门架15外侧安装有转盘18,转盘18外侧活动连接有活塞杆19,抽淤管10外侧对应活塞杆19固定有缸体14,且缸体14上端与抽淤管10设有小孔连通,活塞杆19贯穿至缸体14内铰接有活塞20,且活塞20与缸体14内滑动设置,活塞20中心设有活动的吊芯,缸体14外侧设有连接供液箱的进液管25;供液箱内加满除臭液或液态的净水剂,转盘18旋转的过程中带动活塞杆19来回推拉活塞20,进而能够通过进液管25将供液箱的液体抽至缸体14内,通过小孔加入抽淤管10,同时切割轮23上下运动切割污泥并将除臭液与污泥进行搅拌。
其中,轴杆21上端为球状,轴杆21位于抽淤管10外侧套设有弹簧,轴杆21顶部与凸轮17外侧滑动连接,往复的过程通过弹簧复位,使得轴杆21能够达到往复运动,抽淤管10被轴杆21贯穿处设有导杆26,轴杆21上端外侧设有螺旋槽27,导杆26滑动设置于螺旋槽27内;通过导杆26的作用使得轴杆21能够旋转,进而使得切割轮23能够搅拌切割。
其中,精密过滤机6设置进水管61、布水管62和分支管63,分支管63一端与布水管62连接,另一端接入二级快滤池3,曝气生物滤池2底部安装布水管62,曝气生物滤池2中部安装生物滤料8及曝气管51,曝气管51与曝气设备连接,曝气生物滤池2顶部设置溢流口7,曝气生物滤池2分为两个池体,且与预处理池1相连,二级快滤池3中部安装多功能滤料31,二级快滤池3内的分支管63侧端连接有连接管64,连接管64另一端接入清水池4,分支管63、连接管64均设置电动阀门,布水管62上端连接有若干个长柄滤帽621;将曝气生物滤池2、二级快滤池3通过管道分别与精密过滤机6、清水池4相连,提升模式时,打开曝气生物滤2和二级快滤池3的电动阀门,其他阀门关闭使水体依次经过精密过滤机6、曝气生物滤池2、二级快滤池3、清水池4,深度净化水体,提升水质排放;
应急模式时,开启精密过滤机6和二级快滤池3、曝气生物滤池2和清水池4之间电动阀门,关闭曝气生物滤池2和二级快滤池3之间连通的电动阀门,使水体分别进入曝气生物滤池2和二级快滤池3,提升处理水量,应对较强冲击,两种运行模式,应对不同处理要求;
曝气生物滤池2从底部进水,上部溢流出水,经过填料层时水体中的有机物被多孔填料吸附,继而被多孔填料孔洞中的一代优势微生物菌群吸收降解,底部曝气充氧,使多孔填料处于半悬浮状态,使得空气、污水和微生物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增强了滤池内部的传质效率,填料之间的碰撞使微生物膜的更新速度加快,促进了微生物活性的增强。
二级快滤池3水体自上而下通过填料层,提升模式时对曝气生物滤池2出水进行深度净化,应急模式时净化精密过滤机6出水,快速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提升水体感官。
工作原理:
水体进入预处理池1,首先经过精密过滤机6,利用滤材的机械筛率作用、沉淀作用及接触絮凝作用有效截留水体中的颗粒性杂质,随后进入曝气生物滤池2,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使水体经过曝气生物滤池2,底部设置布水管62,水体自下往上经过两级曝气管51,后经过多功能填料区8,经溢流进入二级快滤池3,二级过滤后污泥进入污泥池沉淀,清水经清水池4外排至自然水体;
设备可以使用两种模式运行,晴天水量较小时使用提升模式,水体经曝气生物滤池2处理后进入二级快滤池3进一步净化,水体净化程度较高,有效提升水质;暴雨天气水量增大时使用应急模式,水体分别进入曝气生物滤池2和二级快滤池3,可提高污水处理量,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
电机启动后,凸轮17旋转带动轴杆21上下往复运动对抽淤管1内的污泥进行切割,螺旋输送杆24与驱动轴16之间通过从动轴22传动连接,进而将切割的污泥通过排淤管11排出,能够防止堵塞;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轴16转动,通过从动轴22则同时带动螺旋输送杆24转动,进而使得污泥能够快速排出,供液箱内加满除臭液或液态的净水剂,转盘18旋转的过程中带动活塞杆19来回推拉活塞20,进而能够通过进液管25将供液箱的液体抽至缸体14内,通过小孔加入抽淤管10,凸轮17推动轴杆21,通过导杆26的作用使得轴杆21能够旋转,进而使得切割轮23能够搅拌,同时往复上下运动进而通过切割轮23切割污泥并将除臭液与污泥进行搅拌。

Claims (8)

1.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包括预处理池(1)、曝气生物滤池(2)、二级快滤池(3)、清水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1)、曝气生物滤池(2)、二级快滤池(3)、清水池(4)依次设置,所述预处理池(1)内安装精密过滤机(6)、曝气设备,所述曝气生物滤池(2)与二级快滤池(3)的外侧设有污泥池(9),曝气生物滤池(2)、二级快滤池(3)与污泥池(9)连接抽淤管(10),污泥池(9)与预处理池(1)设置提升泵(12),污泥池(9)上清液经提升泵(12)再次进入预处理池(1);
所述抽淤管(10)下端安装有水平的排淤管(11),排淤管(11)内设有螺旋输送杆(24),所述抽淤管(10)由上至下贯穿设置有轴杆(21),轴杆(21)下端一体设置切割轮(23),抽淤管(10)顶部设有龙门架(15),龙门架(15)上端设有驱动轴(16),驱动轴(16)上端安装有循环转动的凸轮(17),凸轮(17)下端与轴杆(21)相接,凸轮(17)旋转带动轴杆(21)上下往复运动,螺旋输送杆(24)与驱动轴(16)之间通过从动轴(22)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淤管(10)外侧设有侧箱(13),且侧箱(13)包裹从动轴(22),从动轴(22)通过锥形齿轮与驱动轴(16)以及螺旋输送杆(24)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6)延伸至龙门架(15)外侧安装有转盘(18),所述转盘(18)外侧活动连接有活塞杆(19),抽淤管(10)外侧对应活塞杆(19)设有缸体(14),且缸体(14)上端与抽淤管(10)设有小孔连通,活塞杆(19)贯穿至缸体(14)内活动设置活塞(20),且活塞(20)与缸体(14)内滑动设置,活塞(20)中心设有活动的吊芯,缸体(14)外侧设有连接供液箱的进液管(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21)上端为球状,轴杆(21)位于抽淤管(10)外侧套设有弹簧,轴杆(21)顶部与凸轮(17)外侧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淤管(10)被轴杆(21)贯穿处设有导杆(26),轴杆(21)上端外侧设有螺旋槽(27),导杆(26)滑动设置于螺旋槽(27)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密过滤机(6)设置进水管(61)、布水管(62)和分支管(63),分支管(63)一端与布水管(62)连接,另一端接入二级快滤池(3),所述曝气生物滤池(2)底部安装布水管(62),所述曝气生物滤池(2)中部安装生物滤料(8)及曝气管(51),所述曝气管(51)与曝气设备连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2)顶部设置溢流口(7),所述曝气生物滤池(2)分为两个池体,且与预处理池(1)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快滤池(3)中部安装多功能滤料(31),所述二级快滤池(3)内的分支管(63)侧端连接有连接管(64),连接管(64)另一端接入清水池(4),所述分支管(63)、连接管(64)均设置电动阀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62)上端连接有若干个长柄滤帽(621)。
CN202123117281.3U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 Active CN216918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17281.3U CN216918928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17281.3U CN216918928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8928U true CN216918928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3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17281.3U Active CN216918928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8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6561A (zh) 一种小型的快速沉淀环保污水处理装置
CN203411425U (zh) 一种油田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设备
CN108147513B (zh) 一种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12939222A (zh) 一种搅拌式单级协同反硝化脱氮处理废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4418452A (zh) 一种油田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设备
CN110342698B (zh) 一种污水处理车
CN215439835U (zh) 一种能够循环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CN216918928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工程用水双模净化系统
CN104150656B (zh) 纳米曝气凝聚-搅拌絮凝净化生物处理污水的装置和方法
CN206205833U (zh) 一种钻井泥浆处理装置
CN110723794A (zh) 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CN212246556U (zh) 一种乳胶漆废水处理装置
CN210313964U (zh) 一种能去除异味的污泥脱水机
CN208684687U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112794522A (zh) 一种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570260Y (zh) 一种污水处理组合装置
CN111362456A (zh)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CN113415853B (zh) 一种倒角及机械加工混合废水集成式处理装置
CN113699755B (zh) 一种有机物回收的洗衣机水管
CN111268822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8008541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水解池
CN220642868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港口工程用淤泥脱水装置
CN215627422U (zh) 一种适用于好氧池的高效排水机构
CN211912829U (zh) 串联式污水处理桶快速沉淀装置
CN112999753B (zh) 一种固液分离式节能环保型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6

Address after: No. 138, North Street, North Street, Licheng Street, Funing District, Qinhuangdao, Hebei 066000

Patentee after: Qinhuangdao Jishui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066000 No.403, 11 Jianshe street, Haigang District,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HENG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