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1405U - 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1405U
CN216901405U CN202220518643.5U CN202220518643U CN216901405U CN 216901405 U CN216901405 U CN 216901405U CN 202220518643 U CN202220518643 U CN 202220518643U CN 216901405 U CN216901405 U CN 216901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pin
control chip
data acquisition
fron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186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涛
王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Rongtong Sanl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Rongtong Sanl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Rongtong Sanl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Rongtong Sanl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186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1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1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1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包括设备主体和电路主体,电路主体用于对设备主体进行控制;设备主体包括前门、后门、天窗、照明灯和多个传感器;电路主体包括数据采集电路板、天窗控制电路板和主控电路板;数据采集电路板用于获取前门、后门和多个传感器的动态信号,将动态信号发送给主控电路板;主控电路板,用于接收数据采集电路板采集的动态信号;天窗控制电路板,用于接收数据采集电路板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采集电路板的控制信号对天窗和照明灯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机房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能够对室内机房进行智能地全方面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自动对设备主体进行控制,节约维护成本,降低运维开支,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机房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是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集中放置的场所,存放了服务器设备、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存储服务器等核心设备。模块化机房代表了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微模块将成为数据中心机房最近几年发展的一个主流,并将大规模替代传统的数据中心机房。
目前,运维数据中心机房的投资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为昂贵,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打造无人化智能管理型的机房系统已成为大势所趋,提高机房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可以大幅减少运维阶段的人力和时间等成本的投入。
因此,如何提升室内机房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降低机房的运维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内机房智能化程度低,运行维护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包括设备主体和电路主体,所述电路主体用于对所述设备主体进行控制;
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前门、后门、天窗、照明灯和多个传感器;所述前门和后门相对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两端;所述天窗有多个,均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所述天窗的下方;
所述电路主体包括:数据采集电路板、天窗控制电路板和主控电路板;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与所述主控电路板、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连接;
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用于获取所述前门、后门和多个所述传感器的动态信号,将所述动态信号发送给所述主控电路板,接收所述主控电路板的主控制信号,根据所述主控制信号对所述前门、后门进行控制,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
所述主控电路板,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采集的动态信号,根据所述动态信号发送主控制信号给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
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采集电路板的控制信号对所述天窗和照明灯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控制芯片、信号输入电路、信号输出电路和电源电路;
所述控制芯片、信号输入电路、信号输出电路均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信号输出电路连接;
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的动态信号,将所述动态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芯片;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发送的动态信号,根据所述动态信号发送主控制信号给所述信号输出电路;
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芯片的主控制信号,将所述主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控制芯片、信号输入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提供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
所述控制芯片的PB0、PB1、PB2、PB3、PB4、PB14和PB15引脚均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的PA0、PA1、PA4、PA5、PA6、PA7、PA12和PA13引脚均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的VSSA、VSSA_1、VSSA_2和VSSA_3引脚均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VDD、VDD_1、VDD_2、VDD_3引脚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的B_BAT引脚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纽扣电池BT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的PC14引脚通过晶振B2与所述控制芯片的PC15引脚连接;电容C7和电容C9串联后与所述晶振B2并联,所述电容C7与所述电容C9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的OSC_IN引脚通过晶振B1与所述控制芯片的OSC_OUT引脚连接;电容C1和电容C2串联后与所述晶振B1并联,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2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的NRSET引脚通过电阻R4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NRSET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的SWDIO和SWCLK与JTAG设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BOOT0引脚通过电阻R5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NPN三极管Q2;
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32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电阻R33一端与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电压连接;继电器KA1的第4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第5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第1引脚为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A1的第3引脚为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1的第2引脚与数据采集电路板连接;
所述NPN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5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电阻R36一端与所述NPN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电压连接;继电器KA2的第4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2的第5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2的第1引脚为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A2的第3引脚为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2的第2引脚与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包括光耦U5和光耦U6;
所述光耦U5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9与所述数据采集板连接,所述光耦U5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光耦U5的第3引脚和第4引脚均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所述光耦U6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11与所述数据采集板连接,所述光耦U6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光耦U6的第3引脚和第4引脚均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电路板还包括串口输出电路,用于将所述设备主体的状态传输给上位机。
进一步的,所述前门包括前门磁力锁、前门按钮和前门刷卡器;所述前门按钮设置于所述前门内侧,所述前门刷卡器设置于所述前门外侧;
所述后门包括后门磁力锁、后门按钮和后门刷卡器,所述后门按钮设置于所述后门内侧,所述后门刷卡器设置于所述后门外侧;
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与所述前门按钮、后门按钮、前门刷卡器、后门刷卡器、前门磁力锁和后门磁力锁电连接,采集所述前门按钮、后门按钮、前门刷卡器、后门刷卡器的动态信号,并将所述动态信号发送给所述主控电路板,并根据所述主控电路板发送的主控制信号对所述前门磁力锁和后门磁力锁的通断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天窗电路板包括二极管D6和继电器KA3,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与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与所述继电器KA3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继电器KA3的第4引脚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3的第1引脚为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A3的第3引脚为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3的第2引脚与所述照明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多个红外探头,每个所述红外探头设置在所述前门或后门的上方;多个所述红外探头与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还包括水浸模块、烟感模块、温湿度采集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通过电路主体对设备主体内外的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监测到的环境信息对所述设备主体进行控制。电路主体通过数据采集电路板,采集设备主体中前门、后门和多个传感器的动态信号,并将动态信号传输给主控制电路板,主控制电路板对数据采集板电路发出主控制信号,数据采集板电路和天窗控制电路对根据主控制信号对设备主体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机房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能够通过温湿度、烟雾模块、水浸模块等传感器对室内机房进行智能地全方面监测,并能够根据监测结果自动对设备主体进行相应控制,大幅节约了人力维护成本,降低了运维开支,节约了企业成本,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系统框架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芯片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输出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输入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输出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采集电路板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窗控制电路板照明控制部分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9为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窗控制电路板天窗控制部分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系统框架图,包括:设备主体100和电路主体200,所述电路主体200用于对所述设备主体100进行控制;
所述设备主体100包括:前门101、后门102、天窗103、照明灯104和多个传感器105;所述前门101和后门102相对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100的两端;所述天窗103有多个,均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100的顶部;所述照明灯104设置在所述天窗103的下方;
所述电路主体200包括:数据采集电路板202、天窗控制电路板201和主控电路板203;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202与所述主控电路板203、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201连接;
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202,用于获取所述前门101、后门102和多个所述传感器105的动态信号,将所述动态信号发送给所述主控电路板203,接收所述主控电路板203的主控制信号,根据所述主控制信号对所述前门101、后门102进行控制,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201;
所述主控电路板203,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202采集的动态信号,根据所述动态信号发送主控制信号给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202;
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201,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202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采集电路板202的控制信号对所述天窗103和照明灯104进行控制。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控制芯片、信号输入电路、信号输出电路和电源电路;
所述控制芯片、信号输入电路、信号输出电路均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信号输出电路连接;
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的动态信号,将所述动态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芯片;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发送的动态信号,根据所述动态信号发送主控制信号给所述信号输出电路;
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芯片的主控制信号,将所述主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控制芯片、信号输入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提供电源。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信号输入电路将前门、后门和各传感器的运行状态传输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通过信号输出电路将主控制信号发送给数据采集电路板,通过数据采集电路板对前门、后门和天窗控制电路板进行控制。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
所述控制芯片U1的PB0、PB1、PB2、PB3、PB4、PB14和PB15引脚均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1的PA0、PA1、PA4、PA5、PA6、PA7、PA12和PA13引脚均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1的VSSA、VSSA_1、VSSA_2和VSSA_3引脚均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VDD、VDD_1、VDD_2、VDD_3引脚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1的B_BAT引脚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纽扣电池BT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1的PC14引脚通过晶振B2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PC15引脚连接;电容C7和电容C9串联后与所述晶振B2并联,所述电容C7与所述电容C9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OSC_IN引脚通过晶振B1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OSC_OUT引脚连接;电容C1和电容C2串联后与所述晶振B1并联,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2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NRSET引脚通过电阻R4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NRSET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SWDIO和SWCLK与JTAG设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BOOT0引脚通过电阻R5接地。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NPN三极管Q2;
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32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电阻R33一端与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电压连接;继电器KA1的第4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第5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第1引脚为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A1的第3引脚为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1的第2引脚与数据采集电路板连接;
所述NPN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5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电阻R36一端与所述NPN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电压连接;继电器KA2的第4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2的第5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2的第1引脚为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A2的第3引脚为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2的第2引脚与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连接。
通过NPN三极管Q1和Q2将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进行放大,得到对前门、后门、天窗等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给数据采集电路板,由数据采集电路板和天窗控制电路板对设备主体进行控制。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包括多个光耦,如图4所示,所述光耦U5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9与所述数据采集板连接,所述光耦U5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光耦U5的第3引脚和第4引脚均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所述光耦U6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11与所述数据采集板连接,所述光耦U6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光耦U6的第3引脚和第4引脚均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通过所述信号输入电路获取数据采集电路板采集到的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并将所述各状态发送给所述控制芯片。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主控电路板还包括串口输出电路,用于将所述设备主体的状态传输给上位机。所述串口输出电路包括型号为SP3485EN的通信芯片。通过将设备主体的状态信息上传给上位机,实现上位机对机房的远程监控,提高了机房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图6为所述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图,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为3.3V,所述第二输出电压为12V。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通过外接有两个12V的电源,其中一个通过芯片M2和M1进行降压,为所述控制芯片进行供电。其中,M1的型号为AS1117-3.3,M2的型号为78M05。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前门包括前门磁力锁、前门按钮和前门刷卡器;所述前门按钮设置于所述前门内侧,所述前门刷卡器设置于所述前门外侧;
所述后门包括后门磁力锁、后门按钮和后门刷卡器,所述后门按钮设置于所述后门内侧,所述后门刷卡器设置于所述后门外侧;
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与所述前门按钮、后门按钮、前门刷卡器、后门刷卡器、前门磁力锁和后门磁力锁电连接,采集所述前门按钮、后门按钮、前门刷卡器、后门刷卡器的动态信号,并将所述动态信号发送给所述主控电路板,并根据所述主控电路板发送的主控制信号对所述前门磁力锁和后门磁力锁的通断进行控制。
当位于前门按钮或后门按钮被按下时,数据采集电路板采集到状态变化信号,并将状态变化信号发送给主控制电路板,主控制电路板发送控制信号给数据采集电路板,如图7所示,MEN_K_OUT为主控制电路板发送的控制信号,数据采集电路板通过继电器KA8对门磁力锁进行控制。当所述刷卡器有刷卡动作时会产生刷卡信号,数据采集电路板将所述刷卡信号发送给主控制电路板,剩余的制动机制和前门或后门按钮被按下时一致。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所述天窗电路板包括二极管D6和继电器KA3,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与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与所述继电器KA3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继电器KA3的第4引脚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3的第1引脚为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A3的第3引脚为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3的第2引脚与所述照明灯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传感器包括多个红外探头,每个所述红外探头设置在所述前门或后门的上方;多个所述红外探头与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电连接。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照明按钮,如图8所示,图8为所述天窗电路板照明灯控制部分的电路结构图。照明灯可通过连接座XS4对所述照明灯的连接模式进行选择。当照明灯连接手动模式时,即当照明灯连接XS4的第2和第3引脚时,按下照明按钮,数据采集电路板检测到状态变化,并传输照明灯开启信号给天窗控制电路板,从而控制照明灯的开启。当照明灯连接天窗电路板的自动模式,即当照明灯连接XS4的第1和第3引脚时,照明灯由是否开启由红外探头控制,当红外探头检测到有人经过时,红外探头将状态变化信号发送给数据采集电路板,数据采集电路板将信号再给主控制电路板,主控制电路板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数据采集电路板对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进行控制,从而开启照明灯。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传感器还包括水浸模块、烟感模块、温湿度采集器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水浸模块用于对机房的漏水情况进行监测,防止机柜内部空调漏水,水浸模块安装在机柜空调部分地板下方,当水浸模块检测到有水时,所述水浸模块发生状态改变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数据采集电路板。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温湿度采集器用于对机房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当温度或湿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采集到状态变化信号,并上报给主控制电路板。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前门和后门各放置了一个紧急按钮,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蜂鸣器,所述紧急按钮和所述蜂鸣器均与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电连接。当紧急按钮被按下时,数据采集电路板采集到紧急按钮的状态变化信号,并将所述状态变化信号发送给主控制电路板,主控制电路板发送天窗开启信号、蜂鸣器报警控制信号和前门、后门开启控制信号给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将所述天窗开启信号传输给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天窗控制电路板将天窗开启。如图9所示,图9为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的天窗控制电路,所述TC_K为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发送给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的开启信号,接收到开启信号后,继电器KA11导通,使天窗磁力锁开启,天窗打开。前门、后门在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的控制下也开启,蜂鸣器发出警报。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烟感模块安装在所述前门和后门的内侧,当所述烟感模块检测到紧急情况时,发送烟感状态变化信号给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其余制动机制和紧急按钮按下时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和电路主体,所述电路主体用于对所述设备主体进行控制;
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前门、后门、天窗、照明灯和多个传感器;所述前门和后门相对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两端;所述天窗有多个,均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所述天窗的下方;
所述电路主体包括:数据采集电路板、天窗控制电路板和主控电路板;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与所述主控电路板、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连接;
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用于获取所述前门、后门和多个所述传感器的动态信号,将所述动态信号发送给所述主控电路板,接收所述主控电路板的主控制信号,根据所述主控制信号对所述前门、后门进行控制,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
所述主控电路板,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采集的动态信号,根据所述动态信号发送主控制信号给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
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采集电路板的控制信号对所述天窗和照明灯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控制芯片、信号输入电路、信号输出电路和电源电路;
所述控制芯片、信号输入电路、信号输出电路均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信号输出电路连接;
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的动态信号,将所述动态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芯片;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发送的动态信号,根据所述动态信号发送主控制信号给所述信号输出电路;
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芯片的主控制信号,将所述主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控制芯片、信号输入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提供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
所述控制芯片的PB0、PB1、PB2、PB3、PB4、PB14和PB15引脚均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的PA0、PA1、PA4、PA5、PA6、PA7、PA12和PA13引脚均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的VSSA、VSSA_1、VSSA_2和VSSA_3引脚均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VDD、VDD_1、VDD_2、VDD_3引脚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的B_BAT引脚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纽扣电池BT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的PC14引脚通过晶振B2与所述控制芯片的PC15引脚连接;电容C7和电容C9串联后与所述晶振B2并联,所述电容C7与所述电容C9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的OSC_IN引脚通过晶振B1与所述控制芯片的OSC_OUT引脚连接;电容C1和电容C2串联后与所述晶振B1并联,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2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的NRSET引脚通过电阻R4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电压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NRSET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的SWDIO和SWCLK与JTAG设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BOOT0引脚通过电阻R5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NPN三极管Q2;
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32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电阻R33一端与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电压连接;继电器KA1的第4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第5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第1引脚为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A1的第3引脚为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1的第2引脚与数据采集电路板连接;
所述NPN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5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电阻R36一端与所述NPN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电压连接;继电器KA2的第4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2的第5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2的第1引脚为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A2的第3引脚为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2的第2引脚与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包括光耦U5和光耦U6;
所述光耦U5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9与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连接,所述光耦U5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光耦U5的第3引脚和第4引脚均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所述光耦U6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11与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连接,所述光耦U6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光耦U6的第3引脚和第4引脚均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还包括串口输出电路,用于将所述设备主体的状态传输给上位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包括前门磁力锁、前门按钮和前门刷卡器;所述前门按钮设置于所述前门内侧,所述前门刷卡器设置于所述前门外侧;
所述后门包括后门磁力锁、后门按钮和后门刷卡器,所述后门按钮设置于所述后门内侧,所述后门刷卡器设置于所述后门外侧;
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与所述前门按钮、后门按钮、前门刷卡器、后门刷卡器、前门磁力锁和后门磁力锁电连接,采集所述前门按钮、后门按钮、前门刷卡器、后门刷卡器的动态信号,并将所述动态信号发送给所述主控电路板,并根据所述主控电路板发送的主控制信号对所述前门磁力锁和后门磁力锁的通断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控制电路板包括二极管D6和继电器KA3,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与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与所述继电器KA3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继电器KA3的第4引脚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3的第1引脚为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A3的第3引脚为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3的第2引脚与所述照明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多个红外探头,每个所述红外探头设置在所述前门或后门的上方;多个所述红外探头与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包括水浸模块、烟感模块、温湿度采集器中的至少一种。
CN202220518643.5U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 Active CN216901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18643.5U CN216901405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18643.5U CN216901405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1405U true CN216901405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8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18643.5U Active CN216901405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1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1511B (zh)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信息采集智能管控系统
CN105516686A (zh) 省电摄像装置、智能猫眼及网络摄像头
CN102830661A (zh) 家居控制系统以及家居控制方法
CN103530997B (zh) 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72808B (zh) 生态智能农业系统及其开关量控制装置
CN103562814B (zh) 具有光改变触发显示器的过程设备
CN202677163U (zh) 一种可远程监控工作环境的光电转换器
CN105933170B (zh) 一种现场总线数据采集系统
CN216901405U (zh) 一种微模块室内机房系统
CN103763840A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室内led灯智能照明系统
CN207302318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给排水监测系统
CN210328095U (zh) 照明节能系统
CN208013707U (zh) 一种支持poe级联供电的智能中控设备
CN209028432U (zh) 一种智能控制箱
CN207588916U (zh) 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通信箱集中监控系统
CN206542254U (zh) 多级联动智能远程控制配电柜
CN205213611U (zh) 一种远程监控蔬菜大棚放风机
CN206989993U (zh) 一种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的配电柜
CN114007240B (zh) 一种无线网络故障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7247430A (zh) 建筑设备智能化管控系统
CN213522615U (zh) 一种分布式物联网控制箱
CN205490916U (zh) 省电摄像装置、智能猫眼及网络摄像头
CN207938983U (zh) 一种智能检测预警开关柜
CN203748066U (zh) 一种室内led灯智能照明系统
CN206364930U (zh) 一种视频监控维保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