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4358U - 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4358U
CN216874358U CN202220618350.4U CN202220618350U CN216874358U CN 216874358 U CN216874358 U CN 216874358U CN 202220618350 U CN202220618350 U CN 202220618350U CN 216874358 U CN216874358 U CN 216874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cup
water
hydroponic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183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成
李立军
孙继颖
王丹
杨绣娟
王英
赵鑫瑶
韩冬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6183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74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4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43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组培苗培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槽状结构,在箱体的中部设有将箱体空腔分成上下两层的层板,在层板的端面设有两排通孔,在通孔上插接放置有水培杯,所述水培杯为圆桶状结构,在水培杯的上沿粘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与通孔卡接,在限位环上粘接有提手,且提手为钩状,在水培杯的侧壁加工有刻度线,在水培杯内放置有漂浮的固定板,在固定板上加工有定位植株根茎的栽培孔;本申请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恒温通风种植,生长条件适宜,观测方便清楚,营养液更换快捷简单,植株持续吸收养分,每一颗植株独立种植,提升了实验数据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组培苗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
背景技术
植物在水培过程需要用到生长所需的营养液,组培苗在不同浓度的营养液中生长,其根系表达和生长情况也不同,马铃薯在不同浓度营养液中的根系表达和生长情况成为马铃薯水培技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专利号为201720483583 .7 的中国公开专利提出了植物梯度水培对比实验装置,包括水培箱、水培盖和水培管,水培管由上向下收窄,水培箱内均布有多个水培槽,相邻水培槽通过分隔板隔开;水培盖上面均布有若干水培孔和固定支管,固定支管下端与水培孔连通,固定支管由上向下收窄,固定支管下端依次穿过固定支管和水培孔进入水培槽内;水培槽外侧设有挂齿,挂齿上挂置有记录卡;川牛膝幼苗被固定水培管,水培管被固定支管固定住,幼苗被固定水培管中能够防止其倒伏,使幼苗根系向下生长,避免根系倒歪生长;实验人员能够通过透明的水培箱,观察和记录川牛膝根系在营养液中的生长表达和幼苗的生长情况,能够方便的研究川牛膝在不同浓度营养液中的根系表达和生长情况。但是该水培箱在单个水培槽中种植多颗植株,由于植物生长会竞争营养物质,因此该水培箱不能准确研究植株在不同浓度营养液中的根系表达和生长情况这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恒温通风种植,生长条件适宜,观测方便清楚,营养液更换快捷简单,植株持续吸收养分,每一颗植株独立种植,提升了实验数据准确性;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槽状结构,在箱体的中部设有将箱体空腔分成上下两层的层板,在层板的端面设有两排通孔,在通孔上插接放置有水培杯,在水培杯内放置有漂浮的固定板,在固定板上加工有定位植株根茎的栽培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层板,可以分两排放置水培杯,保证了稳定放置,且每株植物在固定板的定位作用下生长在单独的水培杯中,充分吸收营养,没有竞争关系,该实验过程能准确的反应植物在不同浓度营养液中的根系表达和生长情况,另外更换营养液直接取出水培杯倒掉即可。
进一步,考虑到植株在箱体内生长时,受室内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所述箱体的顶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盖,在箱盖与箱体的衔接处设有密封条,在箱盖与箱体的接缝外侧设有扣合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形成密闭恒温环境,保证植株生长不受室内环境影响,且促进了植株的生长速度,实验数据更准确,实验数据采集效率提高,另外通风时可以打开箱盖进行。
进一步,考虑到上述箱体内植株生长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需要进行通风,上述打开箱盖的通风操作复杂,且对比实验组之间有滞后性,所述箱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箱盖上设有出风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空气流通原理设置风口,可以保证箱体内空气的流通,为植株生长提供氧气或二氧化碳,不需要人为干涉,操作简单实用。
进一步,考虑到上述植株通风方式,时长不可控,所述箱盖的一侧设有进风管,所述箱盖的另一侧设有出风管,在出风管的自由端设有抽风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定时长打开或关闭抽风机,实现箱体内空气的流通,为植株生长提供氧气或二氧化碳,实现了通风的可控。
进一步,考虑到上述植株进行呼吸作用时会在箱盖顶部产生水珠,阳光直射后构成凸面镜,容易造成烧苗,所述箱盖的内壁为屋脊状结构,所述箱盖的斜坡下端设有用于收集滑落水珠的水槽,且水槽为L型,在水槽的水平段设有吸水海绵。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植株呼吸作用产生的水珠在箱盖产生凸透镜效果,且滑落的水珠进入水槽中,被吸水海绵吸收,避免了烧苗现象,保证了植株的生长。
进一步,考虑到植株生长情况的观察方便与植株采光问题,所述箱体、箱盖与水培杯均为透明的亚克力板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验人员可以在箱体外直接观察并记录植株的根系表达和生长情况,且保证了植株的采光,有利于生长。
进一步,考虑到上述层板下侧空气流动的问题,所述层板的端面设有通风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箱体下层的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的空气在箱体下侧壁形成水珠,导致无法观察植株生长情况。
进一步,考虑到上述层板在箱体的中部,实验人员在取放水培杯时与清洁箱体下层时较为困难,所述箱体的内底面中间转动连接有竖直向上的丝杠,丝杠的自由端大于箱体的上沿2cm,在丝杠的自由端设有手轮,在丝杠的两侧设有导向杆,且导向杆与所述层板滑动连接,丝杠与所述层板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手轮带动丝杠上的层板上移或下降,便于实验人员取放水培杯与清洁箱体下层。
进一步,考虑到上述水培杯结构对取放的影响,所述通孔为圆形,所述水培杯为圆桶状结构,在水培杯的上沿设有与通孔卡接的限位环,在限位环上设有提手,且提手为钩状,在水培杯的侧壁设有标记液位的刻度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验人员手持提手即可将卡在通孔内的水培杯取出,操作方便,且刻度线起到标识作用,提醒实验人员准确添加营养液。
进一步,考虑到上述水培杯结构容易在通孔内旋转,所述通孔为方形,所述水培杯为方桶状结构,且水培杯由上到下逐渐收窄,在水培杯的腰部设有卡棱,且卡棱与通孔插套配合,在水培杯的上沿设有限位环,在限位环上设有提手,且提手为钩状,在水培杯的侧壁设有标记液位的刻度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具有上述功能的前提下,水培杯的腰部与层板插接,受力分散,放置稳定,且水培杯不旋转,有利于植株的观察。
进一步,考虑到上述更换营养液需要打开箱盖,拿出水培杯才能进行,所述水培杯侧壁上沿设有换液管,且换液管由斜管段与竖管段组成,斜管段与水培杯固定,竖管段与水培杯内底面接触,所述箱体的侧壁设有注液管,且注液管与换液管通过软管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注射器向水培杯内注入或抽出营养液,操作简单,不会损伤植株。
进一步,考虑到上述固定板材质的漂浮性能不同,所述固定板的材质为泡沫,且固定板随营养液的液位升降,在固定板的栽培孔两侧对称设有棉绳,棉绳的上端打结定位,棉绳的下端设有配重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配重球的重力作用下,提升了固定板升降时的平衡性,同时保证了固定板始终浮在营养液液面上,保证植株充分吸收营养。
进一步,考虑到每个水培杯内营养液浓度不同,为了便于区分,所述固定板的端面设有凹座,在凹座上插接有标识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白板笔将信息写在标识片上,起到标识作用,便于实验人员观察与记录,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恒温通风种植,生长条件适宜,观测方便清楚,营养液更换快捷简单,植株持续吸收养分,且每株植物在固定板的定位作用下生长在单独的水培杯中,没有竞争关系,该实验过程能准确的反应植物在不同浓度营养液中的根系表达和生长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与箱盖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箱盖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层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丝杠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水培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换液管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固定板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标识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进风口与出风口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进风管与出风管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水培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水培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2、层板;3、通孔;4、水培杯;5、固定板;6、栽培孔;7、合页;8、箱盖;9、密封条;10、扣合锁;11、进风口;12、出风口;13、进风管;14、出风管;15、抽风机;16、水槽;17、吸水海绵;18、通风孔;19、丝杠;20、手轮;21、导向杆;22、限位环;23、提手;24、刻度线;25、卡棱;26、换液管;27、斜管段;28、竖管段;29、注液管;30、软管;31、棉绳;32、配重球;33、凹座;34、标识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为槽状结构,长度方向可以容纳7个水培杯4,宽度方向可以容纳2个水培杯4,在箱体1的中部固接有水平放置的层板2,且层板2将箱体1空腔分成上下两层,在层板2的端面加工有两排通孔3,在通孔3上插接放置有水培杯4,在水培杯4内放置固定板5,且固定板5可以在营养液上漂浮,在固定板5上加工有定位植株根茎的栽培孔6,将组培苗放置在栽培孔6中,在稳定种植的前提下,每株植物生长在单独的水培杯4中,充分吸收营养,没有竞争关系,该实验过程能准确的反应植物在不同浓度营养液中的根系表达和生长情况,另外更换营养液直接取出水培杯4倒掉即可。
作为进一步优化,考虑到植株生长情况的观察方便与植株采光问题,所述箱体1、箱盖8与水培杯4均为透明的亚克力板制成,实验人员可以在箱体1外直接观察并记录植株的根系表达和生长情况,且保证了植株的采光,有利于生长。
实施例二
如图2-3所示,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考虑到植株在箱体1内生长时,受室内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所述箱体1的顶面通过合页7铰接有箱盖8,在箱盖8与箱体1的衔接处粘接有密封条9,在箱盖8与箱体1的接缝外侧安装有扣合锁10,通过关闭扣合锁10,使得箱体1与箱盖8形成密闭恒温环境,保证植株生长不受室内环境影响,且促进了植株的生长速度,实验数据更准确,实验数据采集效率提高,另外通风时可以打开箱盖8进行。
作为进一步优化,考虑到上述植株进行呼吸作用时会在箱盖8顶部产生水珠,阳光直射后构成凸面镜,容易造成烧苗,所述箱盖8的内壁为屋脊状结构,所述箱盖8的斜坡下端粘接有水槽16,该水槽16为L型,可以收集滑落的水珠,在水槽16的水平段放置有吸水海绵17,水珠不能沾覆在箱盖8的斜面上,避免其产生凸透镜效果,且滑落的水珠进入水槽16中,被吸水海绵17吸收,避免了烧苗现象,保证了植株的生长。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考虑到上述层板2下侧空气流动的问题,所述层板2的端面加工有若干通风孔18,保证箱体1下层的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的空气在箱体1下侧壁形成水珠,导致无法观察植株生长情况。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考虑到上述层板2在箱体1的中部,实验人员在取放水培杯4时与清洁箱体1下层时较为困难,所述箱体1的内底面中间转动连接有竖直向上的丝杠19,丝杠19的自由端大于箱体1的上沿2cm,在丝杠19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手轮20,在丝杠19的两侧固接有导向杆21,且导向杆21与所述层板2滑动连接,丝杠19与所述层板2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手轮20带动丝杠19上的层板2上移或下降,便于实验人员取放水培杯4与清洁箱体1下层。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考虑到上述水培杯4结构对取放的影响,所述通孔3为圆形,所述水培杯4为圆桶状结构,在水培杯4的上沿粘接有限位环22,且限位环22与通孔3卡接,在限位环22上粘接有提手23,且提手23为钩状,在水培杯4的侧壁加工有刻度线24,刻度线24自上而下等距设置,用于标记液位,实验人员手持提手23即可将卡在通孔3内的水培杯4取出,操作方便,且刻度线24起到标识作用,提醒实验人员准确添加营养液。
实施例六
如图7所示,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考虑到上述更换营养液需要打开箱盖8,拿出水培杯4才能进行,所述水培杯4侧壁上沿安装有换液管26,且换液管26由斜管段27与竖管段28组成,斜管段27与水培杯4固定,竖管段28与水培杯4内底面接触,此处接触非封闭式,营养液可以进出,所述箱体1的侧壁安装有注液管29,且注液管29与换液管26通过软管30连接,在箱体1外侧使用注射器向水培杯4内注入或抽出营养液,操作简单,不会损伤植株。
实施例七
如图8所示,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考虑到上述固定板5材质的漂浮性能不同,所述固定板5的材质为泡沫,成本低,易获得,且固定板5随营养液的液位升降,在固定板5的栽培孔6两侧对称栓有棉绳31,棉绳31的上端打结定位,棉绳31的下端粘接有配重球32,两侧配重球32重量相同,在配重球32的重力作用下,提升了固定板5升降时的平衡性,同时保证了固定板5始终浮在营养液液面上,保证植株充分吸收营养。
实施例八
如图9所示,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考虑到每个水培杯4内营养液浓度不同,为了便于区分,所述固定板5的端面砌入有凹座33,在凹座33上插接有标识片34,凹座33与标识片34为塑料,使用白板笔将信息写在标识片34上,起到标识作用,便于实验人员观察与记录,操作简单。
实施例九
如图10所示,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考虑到上述箱体1内植株生长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需要进行通风,上述实施例二打开箱盖8的通风操作复杂,且对比实验组之间有滞后性,所述箱体1的侧壁加工有进风口11,所述箱盖8的顶面加工有出风口12,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空气流通原理设置风口,可以保证箱体1内空气的流通,为植株生长提供氧气或二氧化碳,不需要人为干涉,操作简单实用。
实施例十
如图11所示,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考虑到上述实施例九植株通风方式,时长不可控,所述箱盖8的一侧粘接有进风管13,所述箱盖8的另一侧粘接有出风管14,在出风管14的自由端安装有抽风机15,可以定时长打开或关闭抽风机15,实现箱体1内空气的流通,为植株生长提供氧气或二氧化碳,实现了通风的可控。
实施例十一
如图12-13所示,考虑到上述水培杯4结构容易在通孔3内旋转,所述通孔3为方形,所述水培杯4为方桶状结构,且水培杯4由上到下逐渐收窄,在水培杯4的腰部加工有卡棱25,且卡棱25与通孔3插套配合,在水培杯4的上沿粘接有限位环22,在限位环22上粘接有提手23,且提手23为钩状,在水培杯4的侧壁加工有刻度线24,且刻度线24自上而下等距设置,用于标记液位,实验人员手持提手23即可将卡在通孔3内的水培杯4取出,操作方便,且刻度线24起到标识作用,提醒实验人员准确添加营养液,水培杯4的腰部与层板2插接,受力分散,放置稳定,且水培杯4不旋转,有利于植株的观察。
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在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营养液梯度比实验时,将马铃薯组培苗放置在固定板5的栽培孔6中,在配重球32的重力作用下,使得固定板5始终浮在营养液液面上,保证植株充分吸收营养,然后关闭扣合锁10,使得箱体1与箱盖8形成密闭恒温环境,根据标识片34分类定时采集实验数据即可,采光好,通风可控,马铃薯组培苗生长速度快,当需要进行更换营养液时,在箱体1外侧使用注射器向水培杯4内注入或抽出营养液,操作简单,不会损伤植株;本申请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恒温通风种植,生长条件适宜,观测方便清楚,营养液更换快捷简单,植株持续吸收养分,每一颗植株独立种植,提升了实验数据准确性。
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为槽状结构,在箱体(1)的中部设有将箱体(1)空腔分成上下两层的层板(2),在层板(2)的端面设有两排通孔(3),在通孔(3)上插接放置有水培杯(4),在水培杯(4)内放置有漂浮的固定板(5),在固定板(5)上加工有定位植株根茎的栽培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面通过合页(7)铰接有箱盖(8),在箱盖(8)与箱体(1)的衔接处设有密封条(9),在箱盖(8)与箱体(1)的接缝外侧设有扣合锁(10),所述箱体(1)、箱盖(8)与水培杯(4)均为透明的亚克力板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设有进风口(11),所述箱盖(8)上设有出风口(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8)的一侧设有进风管(13),所述箱盖(8)的另一侧设有出风管(14),在出风管(14)的自由端设有抽风机(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8)的内壁为屋脊状结构,所述箱盖(8)的斜坡下端设有用于收集滑落水珠的水槽(16),且水槽(16)为L型,在水槽(16)的水平段设有吸水海绵(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底面中间转动连接有竖直向上的丝杠(19),丝杠(19)的自由端大于箱体(1)的上沿2cm,在丝杠(19)的自由端设有手轮(20),在丝杠(19)的两侧设有导向杆(21),且导向杆(21)与所述层板(2)滑动连接,丝杠(19)与所述层板(2)螺纹连接,所述层板(2)的端面设有通风孔(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为圆形,所述水培杯(4)为圆桶状结构,在水培杯(4)的上沿设有与通孔(3)卡接的限位环(22),在限位环(22)上设有提手(23),且提手(23)为钩状,在水培杯(4)的侧壁设有标记液位的刻度线(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为方形,所述水培杯(4)为方桶状结构,且水培杯(4)由上到下逐渐收窄,在水培杯(4)的腰部设有卡棱(25),且卡棱(25)与通孔(3)插套配合,在水培杯(4)的上沿设有限位环(22),在限位环(22)上设有提手(23),且提手(23)为钩状,在水培杯(4)的侧壁设有标记液位的刻度线(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培杯(4)侧壁上沿设有换液管(26),且换液管(26)由斜管段(27)与竖管段(28)组成,斜管段(27)与水培杯(4)固定,竖管段(28)与水培杯(4)内底面接触,所述箱体(1)的侧壁设有注液管(29),且注液管(29)与换液管(26)通过软管(3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的材质为泡沫,且固定板(5)随营养液的液位升降,在固定板(5)的栽培孔(6)两侧对称设有棉绳(31),棉绳(31)的上端打结定位,棉绳(31)的下端设有配重球(32),所述固定板(5)的端面设有凹座(33),在凹座(33)上插接有标识片(34)。
CN202220618350.4U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874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18350.4U CN216874358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18350.4U CN216874358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4358U true CN216874358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90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1835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874358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4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3605A (zh) 一种生态浮床光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培养和水体净化方法
CN104988059B (zh) 一种用于藻类养殖的光生物反应器
CN207383196U (zh) 一种林木幼苗水培装置
Heo et al. A forced ventilation micropropagation system for photoautotrophic production of sweetpotato plug plantlets in a scaled-up culture vessel: I. Growth and uniformity
CN216874358U (zh) 一种组培苗梯度比实验水培生长箱
CN207443840U (zh) 抗旱型棉花育苗装置
CN206629673U (zh) 一种砾石基质的蔬菜培养装置
CN206314357U (zh) 一种水生植物混合培养装置
CN211581231U (zh) 一种水循环生态系统
CN207040584U (zh) 一种花鱼共养装置
CN212993641U (zh) 一种芝麻水培育苗装置
CN212212037U (zh) 一种蔬菜种植培养箱二氧化碳供给装置
CN210419953U (zh) 一种微藻养殖自清理装置
CN208549396U (zh) 一种中药材种植用的育苗箱
CN205865453U (zh) 一种水汽育苗繁殖烟蚜茧蜂装置
CN209151690U (zh) 一种植株智能培养装置
CN2532679Y (zh) 植物根系二维栽培器
CN205454914U (zh) 一种秧苗培育系统
CN208657467U (zh) 一种蔬菜幼苗培育器
CN204741992U (zh) 用于白芨的组培炼苗盒
CN218278164U (zh)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CN209151691U (zh) 一种自吸式植株培养槽
CN216163240U (zh) 一种水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试验装置
CN218789343U (zh) 一种通风效果好的水稻育种架
CN2357486Y (zh) 半浸泡式无土栽培花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