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5003U - 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5003U
CN216865003U CN202121323882.7U CN202121323882U CN216865003U CN 216865003 U CN216865003 U CN 216865003U CN 202121323882 U CN202121323882 U CN 202121323882U CN 216865003 U CN216865003 U CN 216865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wall
riprap
ecological
foot
bal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238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才多
谢先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238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5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5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5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包括:构筑在海堤外坡底部的镇脚;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镇脚外侧的海堤抛石棱体;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镇脚与海堤抛石棱体之间的海堤镇压平台;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海堤抛石棱体外侧的促淤坝;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促淤坝与海堤抛石棱体之间的第一生态结构;构筑在所述海堤抛石棱体顶部和所述海堤镇压平台中部的第二生态结构;以及构筑在所述镇脚与第二生态结构之间的潮汐池结构。本实用新型满足海堤既有防御能力、又能提高海堤生态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
背景技术
海堤作为沿海地区抵御风浪的安全屏障,有效防止风暴潮泛滥,抵御波浪、水流对海岸的侵袭与淘刷,保护了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有效抵御波浪袭击,海堤基本采用了硬质护坡护底结构,导致海堤外立面结构单调,且造成海堤外侧滩涂萎缩、海岸带滩涂生境受损等。为了改善海岸带人工岸线为主导的现状,构建自然化、生态化新海堤,亟需在满足海堤防潮防浪能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固滩养滩、海岸带修复,对现有硬质海堤进行生态化改造,实现海堤的生态功能,达到人与海岸带的和谐相处。
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满足海堤既有防御能力、又能提高海堤生态功能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包括:
构筑在海堤外坡底部的镇脚;
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镇脚外侧的海堤抛石棱体;
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镇脚与海堤抛石棱体之间的海堤镇压平台;
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海堤抛石棱体外侧的促淤坝;
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促淤坝与海堤抛石棱体之间的第一生态结构;
构筑在所述海堤抛石棱体顶部和所述海堤镇压平台中部的第二生态结构;以及
构筑在所述镇脚与第二生态结构之间的潮汐池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镇脚为素砼结构、钢筋砼结构或埋石砼结构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海堤镇压平台由自下至上依次铺设的镇压垫层以及镇压护面结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镇压垫层采用袋装碎石铺设构成,所述镇压护面结构采用灌砌块石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促淤坝为由抛石与扭王块体护面构成的透水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态结构包括:
吹填在所述促淤坝与海堤抛石棱体之间的第一疏浚土体;
散抛在所述第一疏浚土体内的大块散抛石;以及
种植在所述第一疏浚土体上的沉水盐生植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态结构的顶面高程位于多年平均潮位附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沉水盐生植物为海三棱藨草或碱蓬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态结构包括:
构筑在所述海堤抛石棱体的顶部外侧的第一抛石堰;
构筑在所述海堤镇压平台的中部的第二抛石堰;
铺设在所述海堤抛石棱体的顶部和所述海堤镇压平台的中部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抛石堰与第二抛石堰之间的反滤结构;
吹填在所述反滤结构上的第二疏浚土体;以及
种植在所述第二疏浚土体上的挺水盐生植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态结构的顶面高程位于多年平均高潮位附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抛石堰和/或第二抛石堰的顶部宽度为2m~4m,其堰坡为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反滤结构为反滤布且其两端压设在所述第一抛石堰和第二抛石堰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反滤布的两端的压设长度为0.5m~1.5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挺水盐生植物为芦苇或白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潮汐池结构包括:
无规则地铺设在所述镇脚与第二生态结构之间的散抛石;
吹填在所述散抛石上的第三疏浚土体;以及
混合在所述第三疏浚土体内的贝壳类生物。
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增加海堤对于极端风浪的抵抗力;
2.本实用新型可增加海堤地脚外侧的滩涂湿地,为潮间带生物营造生境,恢复海岸带生态系统功能;
3.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每日涨落潮对潮汐池进行水体交换,保证潮汐池内水体活性;
4.本实用新型施工方便、工艺成熟,可适用于传统海堤堤脚的生态化改造,且建成后基本不需要人工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生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潮汐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包括镇脚100、海堤抛石棱体200、海堤镇压平台300、促淤坝400、第一生态结构500、第二生态结构600以及潮汐池结构700。
镇脚100构筑在海堤外坡底部。镇脚100采用素砼结构、钢筋砼结构或埋石砼结构中的一种。
海堤抛石棱体200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镇脚100的外侧。
海堤镇压平台300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镇脚100与海堤抛石棱体200之间。海堤镇压平台300由自下至上依次铺设的镇压垫层以及镇压护面结构构成。镇压垫层采用袋装碎石铺设构成,镇压护面结构采用灌砌块石砌成。
促淤坝400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海堤抛石棱体200的外侧。促淤坝400为由抛石与扭王块体护面构成的透水结构。
第一生态结构500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促淤坝400与海堤抛石棱体200之间,其顶面高程位于多年平均潮位附近,以提高海堤堤脚外侧的生态性。第一生态结构500包括第一疏浚土体510、大块散抛石520以及沉水盐生植物530。第一疏浚土体510吹填在促淤坝400与海堤抛石棱体200之间,第一疏浚土体510采用水利、水运行业废弃土方,用于解决河道、航道开挖疏浚土抛弃引起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大块散抛石520散抛在第一疏浚土体510内,其可防止第一疏浚土体510流失。沉水盐生植物530种植在第一疏浚土体510上,沉水盐生植物530为海三棱藨草或碱蓬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参见图2并结合图1,第二生态结构600构筑在海堤抛石棱体200顶部和海堤镇压平台300中部,其顶面高程位于多年平均高潮位附近,以提高海堤堤脚外侧的生态性。第二生态结构600包括第一抛石堰610、第二抛石堰620、反滤结构630、第二疏浚土体640以及挺水盐生植物650。第一抛石堰610构筑在海堤抛石棱体200的顶部外侧,第一抛石堰610的顶部宽度为2m~4m,其堰坡为1:2。第二抛石堰620构筑在海堤镇压平台300的中部,第二抛石堰620的顶部宽度为2m~4m,其堰坡为1:2。反滤结构630铺设在海堤抛石棱体200的顶部和海堤镇压平台300的中部上且位于第一抛石堰610与第二抛石堰620之间,反滤结构630优选地采用反滤布且其两端压设在第一抛石堰610和第二抛石堰620的内部,反滤布的两端的压设长度为0.5m~1.5m,提高反滤结构630的安装稳定性。第二疏浚土体640吹填在反滤结构630上,第二疏浚土体640采用水利、水运行业废弃土方,用于解决河道、航道开挖疏浚土抛弃引起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挺水盐生植物650种植在第二疏浚土体640上,挺水盐生植物为芦苇或白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参见图3并结合图1,潮汐池结构700构筑在镇脚100与第二生态结构600之间,以恢复潮间带的生境。潮汐池结构700包括散抛石710、第三疏浚土体720以及贝壳类生物。散抛石710无规则地铺设在镇脚100与第二生态结构600之间。第三疏浚土体720吹填在散抛石710上,第三疏浚土体720采用水利、水运行业废弃土方,用于解决河道、航道开挖疏浚土抛弃引起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贝壳类生物混合在第三疏浚土体720内。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利用施工船在海堤滩地上位于堤脚外侧构筑促淤坝400。
步骤S20,填筑海堤抛石棱体200、海堤镇压平台300及镇脚100。
步骤S30,在促淤坝400与海堤抛石棱体200之间构筑第一生态结构500。第一生态结构500的构筑方法为先在促淤坝400与抛石棱体200之间吹填第一疏浚土体510;在第一疏浚土体510内散抛大块散抛石520,使得第一疏浚土体510的顶面高程接近多年平均潮位附近;然后挑选合适季节在第一疏浚土体510上种植沉水盐生植物530。
步骤S40,在海堤抛石棱体200顶部至海堤镇压平台300中部构筑第二生态结构600。第二生态结构600的构筑方法为先在海堤抛石棱体200的顶部外侧构筑第一抛石堰610,使得第一抛石堰610的顶面高程接近多年平均高潮位附近;在海堤镇压平台300的中部构筑第二抛石堰620,使得第二抛石堰620的顶面高程接近多年平均高潮位附近;然后,在海堤抛石棱体200的顶部和海堤镇压平台300的中部上且位于第一抛石堰610与第二抛石堰620之间铺设反滤结构630;接着,在反滤结构630上吹填第二疏浚土体640,使得第二疏浚土体640的顶面高程接近多年平均高潮位附近;最后,挑选合适季节在第二疏浚土体640上种植挺水盐生植物650。
步骤S50,在第二生态结构500与镇脚100之间构筑潮汐池结构700。潮汐池结构700的构筑方法为先在镇脚100与第二生态结构500之间无规则地铺设散抛石710;然后,将贝壳类生物混合在第三疏浚土体720内,再将混合有贝壳类生物内的第三疏浚土体720吹填至散抛石710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5)

1.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筑在海堤外坡底部的镇脚;
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镇脚外侧的海堤抛石棱体;
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镇脚与海堤抛石棱体之间的海堤镇压平台;
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海堤抛石棱体外侧的促淤坝;
构筑在海堤滩地上且位于所述促淤坝与海堤抛石棱体之间的第一生态结构;
构筑在所述海堤抛石棱体顶部和所述海堤镇压平台中部的第二生态结构;以及
构筑在所述镇脚与第二生态结构之间的潮汐池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镇脚为素砼结构、钢筋砼结构或埋石砼结构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堤镇压平台由自下至上依次铺设的镇压垫层以及镇压护面结构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镇压垫层采用袋装碎石铺设构成,所述镇压护面结构采用灌砌块石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淤坝为由抛石与扭王块体护面构成的透水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态结构包括:
吹填在所述促淤坝与海堤抛石棱体之间的第一疏浚土体;
散抛在所述第一疏浚土体内的大块散抛石;以及
种植在所述第一疏浚土体上的沉水盐生植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态结构的顶面高程位于多年平均潮位附近。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盐生植物为海三棱藨草或碱蓬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态结构包括:
构筑在所述海堤抛石棱体的顶部外侧的第一抛石堰;
构筑在所述海堤镇压平台的中部的第二抛石堰;
铺设在所述海堤抛石棱体的顶部和所述海堤镇压平台的中部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抛石堰与第二抛石堰之间的反滤结构;
吹填在所述反滤结构上的第二疏浚土体;以及
种植在所述第二疏浚土体上的挺水盐生植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态结构的顶面高程位于多年平均高潮位附近。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抛石堰和/或第二抛石堰的顶部宽度为2m~4m,其堰坡为1:2。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结构为反滤布且其两端压设在所述第一抛石堰和第二抛石堰的内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布的两端的压设长度为0.5m~1.5m。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盐生植物为芦苇或白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潮汐池结构包括:
无规则地铺设在所述镇脚与第二生态结构之间的散抛石;
吹填在所述散抛石上的第三疏浚土体;以及
混合在所述第三疏浚土体内的贝壳类生物。
CN202121323882.7U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 Active CN216865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3882.7U CN216865003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3882.7U CN216865003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5003U true CN216865003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21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23882.7U Active CN216865003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5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1107B (zh) 箱体与插板组合型生态护岸结构
CN212956378U (zh) 一种潮间带生态护岸结构
CN111335100A (zh) 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433857B (zh) 具有控制污染及岸体自净功能的生态型人工海岸
CN110184994A (zh) 一种组合式潜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1622179A (zh) 一种海堤生态改造的栅栏板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984063A (zh) 一种人工沟渠排水沙滩减淤系统
CN218911257U (zh) 一种生态海堤结构
CN216865003U (zh) 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
CN102277857A (zh) 一种应用新型防浪护坡块进行护坡的方法
CN212223780U (zh) 一种海堤栅栏板护坡生态化改造结构
CN113293734A (zh) 一种新型生态化海堤堤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237292B (zh) 一种黄河下游宽滩区避水村台
KR101062728B1 (ko) 필터층과 너울제어구조체를 이용한 해안 양빈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11622177A (zh) 一种海堤生态改造的封底螺母块体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498714U (zh) 一种多级防冲堤塘
CN201058995Y (zh) 一种海边土围堰
CN204356789U (zh) 一种堤坝边坡防护结构
CN110158540B (zh) 一种山川河道的河床及护岸的施工方法
CN113481940A (zh) 一种绿色生态的海堤空心方块护坡结构
CN209227482U (zh) 一种土工格室围埝
CN212248086U (zh) 一种海堤生态改造的封底螺母块体护坡结构
CN213896990U (zh) 季节性浸水路堤高边坡排水防护结构
CN111636366A (zh) 一种海堤栅栏板护坡生态化改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883417U (zh) 一种河道护坡绿化生态保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