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2418U - 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2418U
CN216862418U CN202220214040.6U CN202220214040U CN216862418U CN 216862418 U CN216862418 U CN 216862418U CN 202220214040 U CN202220214040 U CN 202220214040U CN 216862418 U CN216862418 U CN 216862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buffer
stem cell
sleev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40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gong Precision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gong Precision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gong Precision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gong Precision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140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2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2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2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包括管单元、若干制冷单元、保护套单元、挤压报警单元、缓冲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制冷单元设置于管单元的侧壁;保护套单元套设管单元,且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与管单元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保护套单元的侧壁为中空结构;挤压报警单元设置于保护套单元的侧壁;缓冲单元扣设于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控制单元设置于保护套单元的外侧壁,并分别与制冷单元、挤压报警单元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干细胞冻存管需要放置于低温冰箱而不便于携带以及现有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无挤压报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细胞冻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干细胞技术已经成为本世纪人类克服各种疑难杂症的突破口,连续两年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十大科技成果之首。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干细胞包括:脐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上述干细胞不仅用于多种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还开始广泛运用于再生医学,包括肿瘤、心脏病、眼科疾病、糖尿病、矫形外科、脑和脊髓损伤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
现有的短期干细胞冻存方法是将干细胞冻存管放在低温冰箱内进行冷冻保存,主要用于运输使用,这种方法虽然能进行干细胞运输,但是低温冰箱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增加了运输成本,不适合广泛推广使用;此外,现有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在被挤压的情况下,无法发出预警,所以在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被剧烈挤压的情况下,干细胞冻存管会被损坏,继而导致内部的干细胞被损坏。
目前,针对现有的干细胞冻存管需要放置于低温冰箱而不便于携带以及现有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无挤压报警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的干细胞冻存管需要放置于低温冰箱而不便于携带以及现有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无挤压报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包括:
管单元;
制冷单元,所述制冷单元嵌设于所述管单元的外侧壁;
保护套单元,所述保护套单元套设所述管单元,且所述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管单元的第二端密封连接,所述保护套单元的侧壁为中空结构;
挤压报警单元,所述挤压报警单元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侧壁;
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扣设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外侧壁,并分别与所述制冷单元、所述挤压报警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所述管单元包括:
若干制冷槽,若干所述制冷槽沿所述管单元的第一端的周向设置,用于安装所述制冷单元;
若干第一散热孔,若干所述第一散热孔沿所述管单元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管单元的第一端的侧壁,并与对应的所述制冷槽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所述保护套单元包括:
套元件,所述套元件套设所述管单元,所述套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管单元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且所述套元件的侧壁为中空结构;
盖元件,所述盖元件设置于所述套元件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所述保护套单元还包括:
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套元件的第二端,并位于所述管单元的外侧壁与所述套元件的内侧壁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所述保护套单元还包括:
提手元件,所述提手元件设置于所述盖元件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所述挤压报警单元包括:
气囊元件,所述气囊元件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内侧壁;
若干距离检测元件,若干所述距离检测元件沿所述气囊元件的周向设置于所述气囊元件的内侧壁,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报警元件,所述报警元件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外侧壁,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所述缓冲单元包括:
缓冲座,所述缓冲座滑动扣设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
若干缓冲元件,若干所述缓冲元件沿所述缓冲座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缓冲座的内部,所述缓冲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所述缓冲元件包括:
下管套,所述下管套设置于所述缓冲座的内底壁;
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设置于所述下管套的内部,且所述缓冲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管套固定连接;
上连接柱,所述上连接柱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柱的第二端滑动套设于所述下管套的内部,并与所述缓冲弹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所述缓冲单元还包括:
若干第三散热孔,若干所述第三散热孔沿所述缓冲座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缓冲座的底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外侧壁,并分别与所述制冷单元、所述挤压报警单元电性连接;
显示元件,所述显示元件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外侧壁,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能够通过制冷单元使管单元内部的干细胞维持低温环境,并通过保护套单元、挤压报警单元以及缓冲单元对管单元内部的干细胞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的干细胞冻存管需要放置于低温冰箱而不便于携带以及现有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无挤压报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不带盖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不带盖元件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不带气囊元件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气囊元件的局部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中的局部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的缓冲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管单元;110、制冷槽;120、第一散热孔;
200、制冷单元;
300、保护套单元;310、套元件;320、盖元件;330、第二散热孔;340、提手元件;
400、挤压报警单元;410、气囊元件;420、距离检测元件;430、报警元件;
500、缓冲单元;510、缓冲座;520、缓冲元件;521、下管套;522、缓冲弹簧;523、上连接柱;530、第三散热孔;
600、控制单元;610、控制元件;620、显示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包括管单元100、制冷单元200、保护套单元300、挤压报警单元400、缓冲单元500以及控制单元600,其中,管单元100的内部用于放置干细胞冻存管或直接放置干细胞;制冷单元200嵌设于管单元100的外侧壁,用于对管单元100的内部进行制冷,以使管单元100内部的干细胞保持低温环境;保护套单元300套设管单元100,用于对管单元100进行保护;挤压报警单元400设置于保护套单元300的侧壁,用于在保护套单元300被挤压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息;缓冲单元500扣设于保护套单元300的第二端,用于对管单元100以及保护套单元300进行保护;控制单元600分别与制冷单元200、挤压报警单元40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制冷单元200以及挤压报警单元400。
其中,管单元100设置为试管状,以便于放置装有干细胞的试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管单元100的外侧壁覆设有隔热层,以避免管单元100外部的热量传递到管单元100的内部,以及防止管单元100的内部冷量逸散至管单元100的外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管单元100包括若干制冷槽110和若干第一散热孔120,若干制冷槽110沿管单元100的第一端的周向设置,用于安装制冷单元200;若干第一散热孔120沿管单元100的周向设置于管单元100的第一端的侧壁,并与对应的制冷槽110连通,第一散热孔120用于便于制冷单元200产生的热量逸散到管单元100的外部,以避免制冷单元200产生的热量无处释放而传递到管单元100的内部,降低制冷单元200的制冷效率。
其中,每一制冷槽110对应连通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孔120。
制冷单元200为若干个,设置于对应的制冷槽110中,其中,每一制冷槽110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制冷单元200。
具体地,制冷单元200的制冷端朝向管单元100的内部设置,制冷单元200的制热端朝向第一散热孔120设置,从而制冷单元20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散热孔120逸散到管单元100的外部。
其中,制冷单元200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制冷片。
保护套单元300套设管单元100,且保护套单元300的第二端与管单元100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保护套单元300的侧壁为中空结构,保护套单元300用于保护管单元100,避免管单元100被挤压后发生损坏。
其中,保护套单元300的内侧壁与管单元100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空隙,该空隙用于获取制冷单元200的热端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到保护套单元300的外部。
如图5~6所示,保护套单元300包括套元件310和盖元件320,其中,套元件310套设管单元100,用于保护管单元100;盖元件320扣设于套元件310,用于对管单元100和套元件310进行密封。
套元件310套设管单元100,套元件310的第二端与管单元100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且套元件310的侧壁为中空结构,套元件310的侧壁用于安装挤压报警单元400。
其中,套元件310的内侧壁与管单元100的外侧壁之间保留有空隙。
其中,在套元件310被挤压的情况下,套元件310能够将受到的挤压传递到挤压报警单元400,继而挤压报警单元400受到挤压之后,发出报警信息。
盖元件320设置于套元件310的第一端,用于对管单元100和套元件310进行密封,避免外界物质进入到套元件310和管单元100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盖元件320的中部设置有密封塞,在盖元件320扣设于套元件310的第一端的情况下,密封塞进入管单元100的第一端的内部,以对管单元100进行密封。
其中,盖元件320与套元件310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保护套单元300还包括第二散热孔330,第二散热孔330设置于套元件310的第二端,并位于管单元100的外侧壁和套元件310的内侧壁之间,第二散热孔330用于使套元件310内部的热量传递到保护套单元300的外部。
具体地,在制冷单元200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孔120逸散到套元件310的内侧壁与管单元100的外侧壁之间空隙的情况下,热量能够通过第二散热孔330传递到套元件310的外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携带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保护套单元300还包括提手元件340,提手元件340设置于盖元件320的上端面。
其中,提手元件340的纵截面设置为半圆形。
挤压报警单元400设置于保护套单元300的侧壁,用于在保护套单元300被挤压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息,以提醒维护人员对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维护。
如图5、7所示,挤压报警单元400包括气囊元件410、若干距离检测元件420以及报警元件430,其中,气囊元件410设置于保护套单元300的侧壁的内部,用于提供支撑缓冲作用;若干距离检测元件420沿气囊元件410的周向设置于气囊元件410的内侧壁,并均与控制单元600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气囊元件410是否被挤压;报警元件430设置于保护套单元300的外侧壁,并与控制单元600电性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600通过距离检测元件420检测到气囊元件410被挤压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息。
其中,距离检测元件420包括但不限于接近传感器、距离传感器。
其中,报警元件430包括但不限于声光报警器。
以距离检测元件420为距离传感器为例,在气囊元件410被挤压而使气囊元件410的两内侧壁相互靠近的情况下,若控制单元600获取到距离检测元件420检测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控制单元600则控制开启报警元件430发出报警信息,其中,距离阈值用于指示在此距离下,气囊元件410被挤压而导致气囊元件410的两内侧壁相互靠近。
缓冲单元500扣设于保护套单元300的第二端,缓冲单元500用于提供缓冲作用,用于在保护套单元300掉落到地上的情况下,降低管单元100和保护套单元300受到的冲击,以保护管单元100内部的干细胞。
如图8所示,缓冲单元500包括缓冲座510和若干缓冲元件520,其中,缓冲座510滑动扣设于保护套单元300的第二端;若干缓冲元件520沿缓冲座510的周向设置于缓冲座510的内部,用于提供缓冲作用,降低管单元100和保护套单元300受到的冲击。
其中,缓冲座510的内侧壁沿缓冲座510的周向设置有若干滑块,在保护套单元300的第二端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滑槽,也即套元件310的第二端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滑槽,在将滑块滑动设置于对应的滑槽的内部的情况下,缓冲座510能够通过滑块以及滑槽在套元件310的第二端滑动布置。
若干缓冲元件520沿缓冲座510的周向设置于缓冲座510的内部,缓冲元件520的第一端与保护套单元30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也即与套元件3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缓冲元件520的第二端与缓冲座51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若干缓冲元件520用于提供缓冲作用,降低管单元100和保护套单元300受到的冲击。
例如,在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掉落的情况下,缓冲元件520能够吸收缓冲座510受到的冲击,继而能够降低管单元100和保护套单元300受到的冲击,实现对管单元100内部的干细胞进行保护。
如图9所示,缓冲元件520包括下管套521、缓冲弹簧522以及上连接柱523,其中,下管套521设置于缓冲座510的内底壁,用于安装固定缓冲弹簧522;缓冲弹簧522设置于下管套521的内部,且缓冲弹簧522的第二端与下管套521固定连接,缓冲弹簧522用于吸收缓冲座510遭受到的冲击;上连接柱523的第一端与保护套单元30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也即与套元件3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上连接柱523的第二端套设于下管套521的内部,并与缓冲弹簧52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固定缓冲弹簧522,避免缓冲弹簧522被挤压倾斜。
进一步地,缓冲单元500还包括若干第三散热孔530,若干第三散热孔530沿缓冲座510的周向设置于缓冲座510的底部,若干第三散热孔530用于将缓冲座510内部的热量释放到外部。
具体地,在制冷单元200的热端产生的热量逸散到套元件310的内侧壁与管单元100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隙之后,热量能够从第二散热孔330进入到缓冲座510的内部,继而热量从第三散热孔530逸散到外部。
控制单元600设置于保护套单元300的外侧壁,并分别与制冷单元200、挤压报警单元400电性连接,控制单元600用于控制开启或关闭制冷单元200,并获取根据挤压报警单元400检测的信息而发出报警信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600包括控制元件610和显示元件620,控制元件610设置于保护套单元300的外侧壁,并分别与制冷单元200和挤压报警单元40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制冷单元200和挤压报警单元400;显示元件620设置于保护套单元300的外侧壁,并与控制元件610电性连接,显示元件620用于显示制冷单元200的温度,以便于维护人员实时了解管单元100内部的温度。
其中,控制元件610可以为可编程控制器。
其中,显示元件620可以为显示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单元;
制冷单元,所述制冷单元嵌设于所述管单元的外侧壁;
保护套单元,所述保护套单元套设所述管单元,且所述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管单元的第二端密封连接,所述保护套单元的侧壁为中空结构;
挤压报警单元,所述挤压报警单元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侧壁;
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扣设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外侧壁,并分别与所述制冷单元、所述挤压报警单元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单元包括:
若干制冷槽,若干所述制冷槽沿所述管单元的第一端的周向设置,用于安装所述制冷单元;
若干第一散热孔,若干所述第一散热孔沿所述管单元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管单元的第一端的侧壁,并与对应的所述制冷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单元包括:
套元件,所述套元件套设所述管单元,所述套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管单元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且所述套元件的侧壁为中空结构;
盖元件,所述盖元件设置于所述套元件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单元还包括:
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套元件的第二端,并位于所述管单元的外侧壁与所述套元件的内侧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单元还包括:
提手元件,所述提手元件设置于所述盖元件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报警单元包括:
气囊元件,所述气囊元件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内侧壁;
若干距离检测元件,若干所述距离检测元件沿所述气囊元件的周向设置于所述气囊元件的内侧壁,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报警元件,所述报警元件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外侧壁,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包括:
缓冲座,所述缓冲座滑动扣设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
若干缓冲元件,若干所述缓冲元件沿所述缓冲座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缓冲座的内部,所述缓冲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元件包括:
下管套,所述下管套设置于所述缓冲座的内底壁;
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设置于所述下管套的内部,且所述缓冲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管套固定连接;
上连接柱,所述上连接柱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柱的第二端滑动套设于所述下管套的内部,并与所述缓冲弹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还包括:
若干第三散热孔,若干所述第三散热孔沿所述缓冲座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缓冲座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外侧壁,并分别与所述制冷单元、所述挤压报警单元电性连接;
显示元件,所述显示元件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单元的外侧壁,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CN202220214040.6U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 Active CN216862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4040.6U CN21686241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4040.6U CN21686241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2418U true CN216862418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52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4040.6U Active CN21686241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2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7512B2 (en) Cooler for temperature sensitive items
US10722427B2 (en) Hermetically sealable case for medical device and medicine
CN216862418U (zh) 一种干细胞冻存管保护装置
US20120065713A1 (en) Thermo-electric device
CN212878849U (zh) 一种带有恒温储存功能的大型客车用药箱
EP1837047B1 (en) Supporting device for containers of biomedical fluids for parenteral administering, particularly bottles and phials for medical fluids, blood or the like
CN105962521A (zh) 散热头盔
CN202987868U (zh) 内分泌疾病用自动温控检测盒
CN104760763B (zh) 一种冷藏盒
CN211877274U (zh) 一种高铁车厢内非接触式体温监测装置
CN205073114U (zh) 一种医用护理电子冰帽
CN214048393U (zh) 智能药品制冷保冷杯
CN211584657U (zh) 带加热功能的输液称重装置及监控系统
CN210750606U (zh) 一种新型呼吸内科用保温架
CN106038046A (zh) 导热头罩
CN108403291A (zh) 一种智能型冰帽
CN204274877U (zh) 测温保育箱
CN113686071A (zh) 一种冷链中断显色预警型疫苗冷藏装置
CN105963066A (zh) 温感装置
CN212667978U (zh) 一种低温实时监测的体外诊断试剂瓶
CN106038048A (zh) 发烧头盔
CN212281401U (zh) 一种耦合剂加热装置
CN215080991U (zh) 控温智能急症药箱
CN217854034U (zh) 一种中药灌肠袋的辅助保温监测装置
CN110315929A (zh) 一种汽车温度控制系统及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