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4938U - 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54938U CN216854938U CN202121334501.5U CN202121334501U CN216854938U CN 216854938 U CN216854938 U CN 216854938U CN 202121334501 U CN202121334501 U CN 202121334501U CN 216854938 U CN216854938 U CN 2168549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endometrium
- rat
- air
- vent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包括插杆及气囊,插杆的前端设置有气囊A与气囊B,且气囊A与气囊B之间形成长度L的充液区;气囊A与气囊B均配置有由其连通至插杆的后端的通气用的通气机构,气囊A与气囊B在放气收缩状态能够随插杆插入大鼠子宫内膜,且其在充气展开状态可以压迫固定在大鼠子宫内膜;插杆配置有由其后端连通至充液区的输液机构,以输入或输出液体。本实用新型在插杆前端设置两个气囊,在气囊插入子宫后对气囊充气,气囊在充气展开状态可以压迫固定在子宫内膜上且具有一定密封性能,使得两个气囊充液区及子宫内膜组成相对稳定的损伤空间,然后再注入99%的酒精等液体进行造模,不需要开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认为子宫内膜的厚度为8-10mm比较适宜受孕,薄型子宫内膜是指子宫内膜厚度低于 7mm,是生殖医学领域的难题之一,为了对其进行研究,通常采用建立一种薄型内膜的动物模型。目前关于子宫内膜模型通常选用大鼠等,通常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需要开腹,通过向双侧子宫注射99%的酒精5min,而且,若是使用止血夹夹闭子宫上下端,可能会导致子宫坏死,若是不夹闭子宫,会使酒精从子宫上端输卵管和下端阴道漏出,导致大鼠腹腔粘连和阴道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不需要开腹,避免使用止血夹等夹具夹闭子宫的上下端,直接插入两个气囊并打气膨胀限定酒精等液体的损伤面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包括插杆及气囊,插杆的前端设置有气囊A与气囊B,且气囊A与气囊B之间形成长度L的充液区;气囊A与气囊B均配置有由其连通至插杆的后端的通气用的通气机构,气囊A与气囊B在放气收缩状态能够随插杆插入大鼠子宫内膜,且其在充气展开状态可以压迫固定在大鼠子宫内膜;插杆配置有由其后端连通至充液区的输液机构,以输入或输出液体。
如上述,在插杆前端设置两个气囊,在气囊插入子宫后对气囊充气,气囊在充气展开状态可以压迫固定在子宫内膜上且具有一定密封性能,使得两个气囊充液区及子宫内膜组成相对稳定的损伤空间,然后再注入99%的酒精等液体进行造模。
作为一选项,插杆包括内套杆及外套管,内套杆能够轴向滑动的设置于外套管内,内套杆的前端轴向凸出外套管的前端,气囊A设置于内套杆的前端,气囊B设置于外套管的前端,以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调节充液区的长度。内套杆能够轴向滑动的设置于外套管内,内套杆在外力作用下可于外套管前端伸缩,其伸出的长度可以进行调节,如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充液区的长度。
作为一选项,通气机构为通气管及气嘴;气囊A配置有通气管A,通气管A的I端与气囊A连接,且通气管A的II端在充液区穿入内套杆内并沿内套杆轴向延伸至其后端穿出;气囊B配置有通气管B,通气管B的I端与气囊B连接,且通气管B的II端沿外套管轴向延伸至其后端;且,通气管A的II端与通气管B的II端合并连通后连接有气嘴,以在充气装置作用下通过气嘴给气囊A与气囊B充放气。如此,用一充气装置同时对两个连通的气囊充放气,保障两个气囊气压一致,在初始径向宽度相同情形下形成相同的膨胀效果,提高其固定及接触面密封的稳定性,防止液体沿子宫内膜壁外漏,使得子宫内膜形成稳定的损伤面积。
作为一选项,气囊B环绕设置于外套管的前端靠近端部的侧壁上,气囊B在外套管轴向的截面呈跑道环状。充气后气囊B外侧壁呈跑道环面状展开,与子宫内膜壁面贴合压迫,可以提高固定稳定性,中部呈一平面,具有大面积的接触面积,利于保障其密封性能。
作为一选项,输液机构为输液孔及渗透孔;内套杆的前端设置有渗透孔,若干个渗透孔分别沿圆周向及轴向均匀分布形成长度c的渗透孔区,内套杆的后端设置有连通至其前端渗透孔区的输液孔,使得能够接入输液装置并在其作用下输入或输出液体;其中c>L。内套杆与外套管之间有一定间隙,渗透孔区延伸至间隙内,输液孔内液体经渗透孔渗透入损伤空间,损伤空间内空气经其间间隙及间隙位置渗透孔进入输液孔,利于液体尽可能布满损伤空间。
作为一选项,输液孔为贯通内套杆的后端的盲孔结构,内套杆的后端输液孔的孔口处设置有盖体段,且盖体段上设置有接头,利用盖体段及接头形成封盖结构,实现连通的同时避免液体外流。其中,内套杆及外套管为由硅胶材质制成的软质体,尽量减少对子宫内膜损伤,还可将其后端向上倾斜或弯折避免液体外流。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在插杆前端设置两个气囊,在气囊插入子宫后对气囊充气,气囊在充气展开状态可以压迫固定在子宫内膜上且具有一定密封性能,使得两个气囊充液区及子宫内膜组成相对稳定的损伤空间,然后再注入99%的酒精等液体进行造模,不需要开腹。而插杆包括内套杆及外套管,内套杆能够轴向滑动的设置于外套管内,内套杆在外力作用下可于外套管前端伸缩,其伸出的长度可以进行调节,如此将其前端通过阴道插入子宫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外拉外套管以调节充液区的长度,以控制损伤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内套杆,2、外套管,3、气囊A,4、气囊B,5、气嘴,10、子宫内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的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包括插杆及气囊,插杆的前端设置有气囊A与气囊B,且气囊A与气囊B之间形成长度L的充液区;气囊A与气囊B均配置有由其连通至插杆的后端的通气用的通气机构,气囊A与气囊B在放气收缩状态能够随插杆插入大鼠子宫内膜,且其在充气展开状态可以压迫固定在大鼠子宫内膜;插杆配置有由其后端连通至充液区的输液机构,以输入或输出液体。
其中,气囊A设置于插杆前端端部位置。气囊可通过通气管及气嘴进行通气,以通过打气软管接入打气针筒等打气设备,以对气囊进行充气;充液区可通过管道进行输液及排气;气管及管道沿插杆外壁设置或穿置于插杆内,且穿置于气囊B内侧。大鼠子宫是Y型子宫,要求插杆具备可弯曲以进入左右腔,因此采用软质体;打气设备及气囊等均为既有技术,插杆、气囊可采用硅胶等材质制成软胶体,气囊可采用粘接连接,采用既有技术即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其大小尺寸可根据大鼠子宫内膜的深度及宽度等参数设置。
如上述,在使用时,先确保气囊处于放气收缩的初始状态,将插杆前端通过阴道插入子宫,注射99%酒精前注入空气使气囊与子宫内膜壁之间接触密封,再注入酒精至充液区,使得对应充液区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面,最终实现造模。在插杆前端设置两个气囊,在气囊插入子宫后对气囊充气,气囊在充气展开状态可以压迫固定在子宫内膜上且具有一定密封性能,使得两个气囊充液区及子宫内膜组成相对稳定的损伤空间,然后再注入99%的酒精等液体进行造模。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5,作为一选项,基于前述实例,本实施例2的造模装置,插杆包括内套杆1 及外套管2,内套杆1能够轴向滑动的设置于外套管2内,内套杆1的前端轴向凸出外套管2 的前端,气囊A 3设置于内套杆1的前端,气囊B 4设置于外套管2的前端,以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调节充液区的长度。
其中,内套杆及外套管为由硅胶材质制成的软质体,可参照既有胚胎移植软管制成,以实现插入并尽量减少对子宫内膜损伤,还可将其后端向上倾斜或弯折避免液体外流。可在外套管2的后端设置把手段21,以便推拉外套管调节充液区长度。
如上述,在使用时,先确保气囊处于放气收缩的初始状态,将插杆前端通过阴道插入子宫,再外拉外套管以调节充液区的长度,然后在注射99%酒精前注入空气使气囊与子宫内膜壁之间接触密封,再注入酒精至充液区,使得对应充液区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面,最终实现造模。内套杆能够轴向滑动的设置于外套管内,内套杆在外力作用下可于外套管前端伸缩,其伸出的长度可以进行调节,如此将其前端通过阴道插入子宫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外拉外套管以调节充液区的长度,以控制损伤长度。
气囊采用软硅胶等材质制成弹性体,其在初始状态形成一定形状;气囊均可设置在插杆外,此时将其制成环形状,其轴向截面可呈圆形状、椭圆形状及跑道环状等结构;当然,气囊A还可设置于插管前端端部,此时可制成球状或柱状结构。参见图1-图6,该实例中气囊轴向截面为跑道环状。参见图4,气囊A环绕设置于内套杆的前端靠近端部的侧壁上,气囊 B环绕设置于外套管的前端靠近端部的侧壁上,气囊在外套管轴向的截面呈跑道环状;充气后气囊外侧壁呈跑道环面状展开,与子宫内膜壁面贴合压迫,可以提高固定稳定性,中部呈一平面,具有大面积的接触面积,利于保障其密封性能。
通气机构为通气管及气嘴;气囊A 3配置有通气管A 31,通气管A的I端与气囊A连接,且通气管A的II端在充液区穿入内套杆内并沿内套杆轴向延伸至其后端穿出;气囊B 4配置有通气管B 41,通气管B的I端与气囊B连接,且通气管B的II端沿外套管轴向延伸至其后端;且,通气管A 31的II端与通气管B 41的II端合并连通后连接有气嘴5,以在充气装置作用下通过气嘴给气囊A与气囊B充放气。其中,通气管及连接等均采用既有技术。如此,用一充气装置同时对两个连通的气囊充放气,保障两个气囊气压一致,在初始径向宽度相同情形下形成相同的膨胀效果,提高其固定及接触面密封的稳定性,防止液体沿子宫内膜壁外漏,使得子宫内膜形成稳定的损伤面积。当然,通气机构还可以采用类似后述输液孔结构,在内套杆上设置通气孔。
输液机构为输液孔及渗透孔11;内套杆1的前端设置有渗透孔11,若干个渗透孔分别沿圆周向及轴向均匀分布形成长度c的渗透孔区,内套杆1的后端设置有连通至其前端渗透孔区的输液孔,使得能够接入输液装置并在其作用下输入或输出液体;其中c>L,如L为2-5cm, c为3-8cm。其中,输液孔为贯通内套杆的后端的盲孔结构;当然也可以通孔结构,此时气囊 A设置于前端端部以堵住输液孔孔口。内套杆与外套管之间有一定间隙,渗透孔区延伸至间隙内,输液孔内液体经渗透孔渗透入损伤空间,损伤空间内空气经其间间隙及间隙位置渗透孔进入输液孔,利于液体尽可能布满损伤空间。当然,输液机构还可以采用类似前述通气管结构,在内套杆上设置输液管。其中,注射器等输液装置,以及输液管及连接等均采用既有技术。
参见图6,作为一选项,基于前述实例,本实例的造模装置,内套杆1的后端输液孔的孔口处设置有盖体段,且盖体段上设置有接头12,利用盖体段及接头形成封盖结构,实现连通的同时避免液体外流。
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例证,但这些描述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教导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杆及气囊,所述插杆的前端设置有气囊A与气囊B,且气囊A与气囊B之间形成长度L的充液区;所述气囊A与气囊B均配置有由其连通至插杆的后端的通气用的通气机构,气囊A与气囊B在放气收缩状态能够随插杆插入大鼠子宫内膜,且其在充气展开状态可以压迫固定在大鼠子宫内膜;所述插杆配置有由其后端连通至充液区的输液机构,以输入或输出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包括内套杆及外套管,内套杆能够轴向滑动的设置于外套管内,内套杆的前端轴向凸出外套管的前端,气囊A设置于内套杆的前端,气囊B设置于外套管的前端,以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调节充液区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机构为通气管及气嘴;气囊A配置有通气管A,通气管A的I端与气囊A连接,且通气管A的II端在充液区穿入内套杆内并沿内套杆轴向延伸至其后端穿出;气囊B配置有通气管B,通气管B的I端与气囊B连接,且通气管B的II端沿外套管轴向延伸至其后端;且,通气管A的II端与通气管B的II端合并连通后连接有气嘴,以在充气装置作用下通过气嘴给气囊A与气囊B充放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B环绕设置于外套管的前端靠近端部的侧壁上,气囊B在外套管轴向的截面呈跑道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机构为输液孔及渗透孔;内套杆的前端设置有渗透孔,若干个渗透孔分别沿圆周向及轴向均匀分布形成长度c的渗透孔区,内套杆的后端设置有连通至其前端渗透孔区的输液孔,使得能够接入输液装置并在其作用下输入或输出液体;其中c>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孔为贯通内套杆的后端的盲孔结构,内套杆的后端输液孔的孔口处设置有盖体段,且盖体段上设置有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杆及外套管为由硅胶材质制成的软质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34501.5U CN216854938U (zh) | 2021-06-16 | 2021-06-16 | 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34501.5U CN216854938U (zh) | 2021-06-16 | 2021-06-16 | 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54938U true CN216854938U (zh) | 2022-07-01 |
Family
ID=82121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34501.5U Active CN216854938U (zh) | 2021-06-16 | 2021-06-16 | 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54938U (zh) |
-
2021
- 2021-06-16 CN CN202121334501.5U patent/CN2168549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948270A (en) | Uterine cannula | |
JPS60174142A (ja) | 子宮内装器具 | |
AU2015283580A1 (en) | A cervical canal dilation device | |
CN206587003U (zh) | 产科止血装置 | |
CN216854938U (zh) | 一种大鼠薄型子宫内膜造模装置 | |
CN111568492A (zh) | 一种产科产室用止血囊 | |
CN208388720U (zh) | 一种生殖医学用人工授精移植装置 | |
CN2834559Y (zh) | 外囊单向可调式双腔双囊胸腔闭式引流管 | |
CN203873843U (zh) | 宫颈环扎辅助器 | |
US20090099515A1 (en) | Trans-cervical catheter having a conical-shaped balloon | |
CN211273087U (zh) | 一种宫颈麻醉注射装置 | |
CN103393472B (zh) | 一种手术通道扩张装置 | |
CN104107497A (zh) | 一种子宫颈辅助扩张器 | |
CN215194881U (zh) | 一种输卵管通液器接头 | |
CN201036659Y (zh) | 子宫输卵管通液器 | |
CN203842165U (zh) | 三球囊子宫颈扩张球囊导管 | |
CN201692487U (zh) | 一种双囊宫颈扩张管 | |
CN215839293U (zh) | 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止血装置 | |
CN212755785U (zh) | 一种产科临床用止血装置 | |
CN204890306U (zh) | 充气式子宫托 | |
CN211273075U (zh) | 子宫颈扩张装置 | |
CN210354813U (zh) | 妇产科用止血装置 | |
CN112545589A (zh) | 一种医用单孔腹腔镜装置 | |
CN215608669U (zh) | 一种宫腔引流管 | |
CN216603761U (zh) | 一种用于t型肠造口造影用导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