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32246U - 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32246U
CN216832246U CN202122916723.4U CN202122916723U CN216832246U CN 216832246 U CN216832246 U CN 216832246U CN 202122916723 U CN202122916723 U CN 202122916723U CN 216832246 U CN216832246 U CN 216832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light source
water
internal circulation
water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167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健富
朱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uli 3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wo 3d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wo 3d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wo 3d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167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32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32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32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通过使光源密封罩进风口及箱体进风口通过进风道联接管联接,光源密封罩出风口及箱体出风口通过出风道联接管联接,从而形成气体内部循环系统;通过使水泵及热交换器通过第一水路联接管联接,热交换器及半导体冷却器通过第二水路联接管联接,半导体冷却器及进水口通过第三水路联接管联接,出水口及冷凝器通过第四水路联接管联接,冷凝器及水泵通过第五水路联接管联接,从而形成液体内部循环系统。气体内部循环系统及液体内部循环系统均为封闭式循环系统,使光源处在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的环境种进行工作,解决了因光源被污染在打印时产生光斑及因光源散热难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新型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它通过多层叠加生长原理制造产品。它能克服传统机械加工无法实现的特殊结构障碍。可以实现任意复杂结构部件的简单化生产。现有的3D 打印技术分为:热熔塑胶技术FDM;激光烧结成型技术;光固化液态树脂选择区域固化成型技术。而液态树脂选择区域固化成型技术又分为:激光扫描成像光固化技术(SLA);投影仪图像化照射成型技术(DLP);显示屏成像紫外频谱光固化技术(LCD)。
LCD光固化原理为,利用液晶屏LCD成像原理,在微型计算机及显示屏驱动电路的驱动下,由计算机程序提供图像信号。在液晶屏幕上出现选择性的黑白区域,白色为透光区域,黑色为遮光区域。
在光源(一般为辐射能量较大的高频紫外光)的照射下,液晶屏幕的图像透明区域对紫外光阻隔减小,紫外光可以透过;在没有图像显示的区域,紫外光线被阻挡。透过液晶屏的紫外光线构成紫外光图像区域。
在液晶屏幕的表面安放光固化液态树脂槽,槽底为透明薄膜,紫外光线经过透明薄膜照射到液态光固化树脂,使被紫外光照射的树脂产生固化反映,被照射到的液态树脂成为固态。液晶屏幕不透光的部分遮挡了紫外光线。被遮挡部分的液态光固化树脂没有被紫外光线照射到,没有被照射到的部分树脂仍然保持液态。经过固化的树脂就是我们LCD光固化3D打印机制造的产品成型部分。
LED紫外光源阵列灯珠作为LCD光固化3D打印机设备的光源,如果处在开放或半开放的环境种进行工作,则容易收到粉尘等颗粒的污染,从而产生光斑而影响打印效果,此外,如果选择将光源封闭,则因受封装技术的制约,LED的发光效率仅能达到30%,大量的输入电能转化为热量,这些热若不及时传导出去将导致结温的升高,使半导体发光效率下降,从而加快器件的老化,甚至永久失效。
为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箱体、水箱、冷凝器、内部循环离心风机及光源组件,还包括风道联接管组及水路联接管组,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制冷半导体、半导体蒸发器及热交换器,所述内部循环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箱体右侧,所述箱体上侧设置有半导体冷却器、箱体进风口及箱体出风口,所述水箱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光源密封罩、图像曝光屏、光源水冷基板、盖板、进风连接块及出风连接块,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内侧,所述图像曝光屏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上侧,所述光源水冷基板设置于光源密封罩底部,所述进风连接块及出风连接块设置于光源水冷基板底部,所述光源水冷基板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及水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联接管组包括进风道联接管及出风道联接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连接块与出风连接块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进风口,所述出风连接块与进风连接块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出风口,所述光源密封罩进风口及箱体进风口通过进风道联接管联接,所述光源密封罩出风口及箱体出风口通过出风道联接管联接,从而形成气体内部循环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联接管组包括第一水路联接管、第二水路联接管、第三水路联接管、第四水路联接管及第五水路联接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通过第一水路联接管与热交换器联接,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第二水路联接管与半导体冷却器联接,所述半导体冷却器通过第三水路联接管与进水口联接,出水口通过第四水路联接管与冷凝器联接,所述冷凝器通过第五水路联接管与水泵联接,从而形成液体内部循环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联接管及出风道联接管的直径设置为40~6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联接管、第二水路联接管、第三水路联接管、第四水路联接管及第五水路联接管的直径设置为10~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曝光屏的厚度设置为0.8~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箱体、水箱、冷凝器、内部循环离心风机及光源组件,还包括风道联接管组及水路联接管组,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制冷半导体、半导体蒸发器及热交换器,所述内部循环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箱体右侧,所述箱体上侧设置有半导体冷却器、箱体进风口及箱体出风口,所述水箱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光源密封罩、图像曝光屏、光源水冷基板、盖板、进风连接块及出风连接块,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内侧,所述图像曝光屏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上侧,所述光源水冷基板设置于光源密封罩底部,所述进风连接块及出风连接块设置于光源水冷基板底部,所述光源水冷基板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及水路,所述光源密封罩进风口及箱体进风口通过进风道联接管联接,所述光源密封罩出风口及箱体出风口通过出风道联接管联接,从而形成气体内部循环系统;所述水泵通过第一水路联接管与热交换器联接,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第二水路联接管与半导体冷却器联接,所述半导体冷却器通过第三水路联接管与进水口联接,出水口通过第四水路联接管与冷凝器联接,所述冷凝器通过第五水路联接管与水泵联接,从而形成液体内部循环系统;使光源处在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的环境种进行工作,到达了解决因光源被污染在打印时产生光斑及因光源散热难影响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之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之光源水冷基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之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中元件说明:10-箱体;1-制冷半导体;2-半导体蒸发器;3-热交换器;4-半导体冷却器;11-箱体进风口;12-箱体出风口;20-水箱;21-水泵;30-冷凝器;40-内部循环离心风机;50-光源组件;51-光源;52-光源密封罩;521-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2-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3-图像曝光屏;54-光源水冷基板;541-进水口;542-出水口;543-水路;55-盖板;56- 进风连接块;57-出风连接块;61-第一水路联接管;62-第二水路联接管;63-第三水路联接管;64-第四水路联接管;65-第五水路联接管;71-进风道联接管;72-出风道联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看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箱体10、水箱20、冷凝器30、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及光源组件50,还包括风道联接管组及水路联接管组,所述箱体10内部设置有制冷半导体1、半导体蒸发器2及热交换器3,所述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设置于所述箱体10右侧,所述箱体10上侧设置有半导体冷却器4、箱体进风口11及箱体出风口12,所述水箱20上设置有水泵21,所述光源组件50包括光源 51、光源密封罩52、图像曝光屏53、光源水冷基板54、盖板55、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所述光源51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内侧,所述图像曝光屏53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上侧,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设置于光源密封罩52底部,所述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设置于光源水冷基板54底部,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上设置有进水口541、出水口542及水路543。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风道联接管组包括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所述进风连接块56与出风连接块57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所述出风连接块57与进风连接块5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所述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及箱体进风口11通过进风道联接管71联接,所述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及箱体出风口12通过出风道联接管72 联接,从而形成气体内部循环系统。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所述水路联接管组包括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所述水泵21通过第一水路联接管61与热交换器3联接,所述热交换器3通过第二水路联接管62与半导体冷却器4联接,所述半导体冷却器4通过第三水路联接管63与进水口541联接,出水口542通过第四水路联接管64与冷凝器30联接,所述冷凝器30通过第五水路联接管65与水泵21联接,从而形成液体内部循环系统。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的直径设置为40~60mm。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所述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的直径设置为10~20mm。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所述图像曝光屏53的厚度设置为0.8~1.5mm。
实施例1
请参看图1-3,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用于对封闭式LCD打印机内部机箱进行降温,包括箱体10、水箱20、冷凝器30、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及光源组件50,还包括风道联接管组及水路联接管组,所述箱体10内部设置有制冷半导体1、半导体蒸发器2及热交换器3,所述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设置于所述箱体10右侧,所述箱体10上侧设置有半导体冷却器4、箱体进风口11及箱体出风口12,所述水箱20上设置有水泵21,所述光源组件50包括光源51、光源密封罩52、图像曝光屏53、光源水冷基板54、盖板55、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所述光源51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内侧,所述图像曝光屏53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上侧,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设置于光源密封罩52底部,所述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设置于光源水冷基板54底部,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上设置有进水口541、出水口542及水路543。
所述风道联接管组包括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
所述进风连接块56与出风连接块57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所述出风连接块57与进风连接块5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所述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及箱体进风口11通过进风道联接管71联接,所述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及箱体出风口12通过出风道联接管72联接,从而形成封闭式气体内部循环冷却系统。解决了因光源被污染在打印时产生光斑及因光源散热难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所述水路联接管组包括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
所述水泵21通过第一水路联接管61与热交换器3联接,所述热交换器3通过第二水路联接管62与半导体冷却器4联接,所述半导体冷却器4通过第三水路联接管63与进水口541联接,出水口542通过第四水路联接管64与冷凝器30联接,所述冷凝器30通过第五水路联接管65与水泵21联接。向水箱20种加入水,水从水泵21抽上来,流经第一水路联接管61到达热交换器3,接着从交换器3流经第二水路联接管62到达半导体冷却器4,从半导体冷却器4流经第三水路联接管63到达进水口541,从进水口541进入水路543到达出水口542,从出水口542流经第四水路联接管64到达冷凝器30,从冷凝器30流经第五水路联接管65到达水泵21,从而形成封闭式水路内循环冷却系统,解决了因光源被污染在打印时产生光斑及因光源散热难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的直径设置为40mm。
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的直径设置为15mm。
图像曝光屏53的厚度设置为1.5mm。
实施例2
请参看图1-3,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用于对封闭式LCD打印机内部机箱进行降温,包括箱体10、水箱20、冷凝器30、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及光源组件50,还包括风道联接管组及水路联接管组,所述箱体10内部设置有制冷半导体1、半导体蒸发器2及热交换器3,所述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设置于所述箱体10右侧,所述箱体10上侧设置有半导体冷却器4、箱体进风口11及箱体出风口12,所述水箱20上设置有水泵21,所述光源组件50包括光源51、光源密封罩52、图像曝光屏53、光源水冷基板54、盖板55、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所述光源51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内侧,所述图像曝光屏53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上侧,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设置于光源密封罩52底部,所述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设置于光源水冷基板54底部,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上设置有进水口541、出水口542及水路543。
所述风道联接管组包括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
所述进风连接块56与出风连接块57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所述出风连接块57与进风连接块5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所述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及箱体进风口11通过进风道联接管71联接,所述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及箱体出风口12通过出风道联接管72联接,从而形成封闭式气体内部循环冷却系统。解决了因光源被污染在打印时产生光斑及因光源散热难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所述水路联接管组包括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
所述水泵21通过第一水路联接管61与热交换器3联接,所述热交换器3通过第二水路联接管62与半导体冷却器4联接,所述半导体冷却器4通过第三水路联接管63与进水口541联接,出水口542通过第四水路联接管64与冷凝器30联接,所述冷凝器30通过第五水路联接管65与水泵21联接,向水箱20种加入水,水从水泵21抽上来,流经第一水路联接管61到达热交换器3,接着从交换器3流经第二水路联接管62到达半导体冷却器4,从半导体冷却器4流经第三水路联接管63到达进水口541,从进水口541进入水路543到达出水口542,从出水口542流经第四水路联接管64到达冷凝器30,从冷凝器30流经第五水路联接管65到达水泵21,从而形成封闭式水路内循环冷却系统,解决了因光源被污染在打印时产生光斑及因光源散热难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的直径设置为40mm。
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的直径设置为10mm。
图像曝光屏53的厚度设置为0.8mm。
实施例3
请参看图1-3,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用于对封闭式LCD打印机内部机箱进行降温,包括箱体10、水箱20、冷凝器30、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及光源组件50,还包括风道联接管组及水路联接管组,所述箱体10内部设置有制冷半导体1、半导体蒸发器2及热交换器3,所述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设置于所述箱体10右侧,所述箱体10上侧设置有半导体冷却器4、箱体进风口11及箱体出风口12,所述水箱20上设置有水泵21,所述光源组件50包括光源51、光源密封罩52、图像曝光屏53、光源水冷基板54、盖板55、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所述光源51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内侧,所述图像曝光屏53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上侧,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设置于光源密封罩52底部,所述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设置于光源水冷基板54底部,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上设置有进水口541、出水口542及水路543。
所述风道联接管组包括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
所述进风连接块56与出风连接块57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所述出风连接块57与进风连接块5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所述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及箱体进风口11通过进风道联接管71联接,所述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及箱体出风口12通过出风道联接管72联接,从而形成封闭式气体内部循环冷却系统。解决了因光源被污染在打印时产生光斑及因光源散热难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所述水路联接管组包括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
所述水泵21通过第一水路联接管61与热交换器3联接,所述热交换器3通过第二水路联接管62与半导体冷却器4联接,所述半导体冷却器4通过第三水路联接管63与进水口541联接,出水口542通过第四水路联接管64与冷凝器30联接,所述冷凝器30通过第五水路联接管65与水泵21联接,向水箱20种加入水,水从水泵21抽上来,流经第一水路联接管61到达热交换器3,接着从交换器3流经第二水路联接管62到达半导体冷却器4,从半导体冷却器4流经第三水路联接管63到达进水口541,从进水口541进入水路543到达出水口542,从出水口542流经第四水路联接管64到达冷凝器30,从冷凝器30流经第五水路联接管65到达水泵21,从而形成封闭式水路内循环冷却系统,解决了因光源被污染在打印时产生光斑及因光源散热难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的直径设置为50mm。
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的直径设置为15mm。
图像曝光屏53的厚度设置为1.1mm。
实施例4
请参看图1-3,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用于对封闭式LCD打印机内部机箱进行降温,包括箱体10、水箱20、冷凝器30、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及光源组件50,还包括风道联接管组及水路联接管组,所述箱体10内部设置有制冷半导体1、半导体蒸发器2及热交换器3,所述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设置于所述箱体10右侧,所述箱体10上侧设置有半导体冷却器4、箱体进风口11及箱体出风口12,所述水箱20上设置有水泵21,所述光源组件50包括光源51、光源密封罩52、图像曝光屏53、光源水冷基板54、盖板55、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所述光源51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内侧,所述图像曝光屏53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上侧,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设置于光源密封罩52底部,所述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设置于光源水冷基板54底部,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上设置有进水口541、出水口542及水路543。
所述风道联接管组包括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
所述进风连接块56与出风连接块57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所述出风连接块57与进风连接块5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所述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及箱体进风口11通过进风道联接管71联接,所述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及箱体出风口12通过出风道联接管72联接,从而形成封闭式气体内部循环冷却系统。解决了因光源被污染在打印时产生光斑及因光源散热难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所述水路联接管组包括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
所述水泵21通过第一水路联接管61与热交换器3联接,所述热交换器3通过第二水路联接管62与半导体冷却器4联接,所述半导体冷却器4通过第三水路联接管63与进水口541联接,出水口542通过第四水路联接管64与冷凝器30联接,所述冷凝器30通过第五水路联接管65与水泵21联接,向水箱20种加入水,水从水泵21抽上来,流经第一水路联接管61到达热交换器3,接着从交换器3流经第二水路联接管62到达半导体冷却器4,从半导体冷却器4流经第三水路联接管63到达进水口541,从进水口541进入水路543到达出水口542,从出水口542流经第四水路联接管64到达冷凝器30,从冷凝器30流经第五水路联接管65到达水泵21,从而形成封闭式水路内循环冷却系统,解决了因光源被污染在打印时产生光斑及因光源散热难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的直径设置为60mm。
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的直径设置为20mm。
图像曝光屏53的厚度设置为1.5mm。
以上详细说明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之具体说明,惟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之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之专利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水箱(20)、冷凝器(30)、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及光源组件(50),还包括风道联接管组及水路联接管组,所述箱体(10)内部设置有制冷半导体(1)、半导体蒸发器(2)及热交换器(3),所述内部循环离心风机(40)设置于所述箱体(10)右侧,所述箱体(10)上侧设置有半导体冷却器(4)、箱体进风口(11)及箱体出风口(12),所述水箱(20)上设置有水泵(21),所述光源组件(50)包括光源(51)、光源密封罩(52)、图像曝光屏(53)、光源水冷基板(54)、盖板(55)、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所述光源(51)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内侧,所述图像曝光屏(53)设置于所述光源密封罩(52)上侧,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设置于光源密封罩(52)底部,所述进风连接块(56)及出风连接块(57)设置于光源水冷基板(54)底部,所述光源水冷基板(54)上设置有进水口(541)、出水口(542)及水路(5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联接管组包括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连接块(56)与出风连接块(57)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所述出风连接块(57)与进风连接块(5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所述光源密封罩进风口(521)及箱体进风口(11)通过进风道联接管(71)联接,所述光源密封罩出风口(522)及箱体出风口(12)通过出风道联接管(72)联接,从而形成气体内部循环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联接管组包括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21)通过第一水路联接管(61)与热交换器(3)联接,所述热交换器(3)通过第二水路联接管(62)与半导体冷却器(4)联接,所述半导体冷却器(4)通过第三水路联接管(63)与进水口(541)联接,出水口(542)通过第四水路联接管(64)与冷凝器(30)联接,所述冷凝器(30)通过第五水路联接管(65)与水泵(21)联接,从而形成液体内部循环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联接管(71)及出风道联接管(72)的直径设置为40~60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联接管(61)、第二水路联接管(62)、第三水路联接管(63)、第四水路联接管(64)及第五水路联接管(65)的直径设置为10~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曝光屏(53)的厚度设置为0.8~1.5mm。
CN202122916723.4U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 Active CN216832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6723.4U CN216832246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6723.4U CN216832246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32246U true CN216832246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03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16723.4U Active CN216832246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32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1614B1 (en) Display assembly with heat dissipation
CN100545741C (zh) 灯冷却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JP4424296B2 (ja) 紫外線照射装置
CN101666964B (zh) 投影机
CN102591115B (zh) 散热总成及具该散热总成的投影装置
CN109634031B (zh) 一种具备高效散热功能的全密封液晶投影光机装置
CN104077974B (zh) 一种透风不透光led显示屏
KR100593489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냉각방법
CN216832246U (zh) 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
CN113910607A (zh) 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
CN111941847B (zh) 一种综合散热的lcd光固化3d打印光投影装置
CN205982964U (zh) 投影装置及其散热系统
US20050225963A1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light source
CN102022707B (zh) 光模组的散热装置
CN208399876U (zh) 一种电子投影仪内循环制冷系统
CN106444234A (zh) 投影装置
CN112782916A (zh) 一种带有垂直式散热的全封闭光机及其投影机
CN210634130U (zh) 一种中大尺寸lcd光固化3d打印机冷却装置
CN216817127U (zh) 一种led背光源安装结构
CN114200716A (zh) 一种无导光板底发光背光源
CN105527786B (zh) 冷却系统和投影装置
CN210776144U (zh) 一种密封式投影仪
CN210896385U (zh) 一种用于led显示屏的高效散热面罩
CN212400356U (zh) 一种lcd光固化3d打印机屏幕冷却系统
CN205353574U (zh) 一种曝光机用水冷型灯源模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3

Address after: 518000 Second Floor, Building A2, No. 5, Shapu Yangyong Industrial Zone,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uli 3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Room 202, No. 1, Xin'an shiziqiao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ewo 3D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