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9425U - 一种降压充电回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压充电回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9425U
CN216819425U CN202122793054.6U CN202122793054U CN216819425U CN 216819425 U CN216819425 U CN 216819425U CN 202122793054 U CN202122793054 U CN 202122793054U CN 216819425 U CN216819425 U CN 216819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battery
field effect
effect transisto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30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洪旭
王少秋
刘健
刘镜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ding Qih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ding Qih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ding Qih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ding Qih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30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9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9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9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压充电回路,所述降压充电回路包括:A组电池、B组电池、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电感器以及驱动控制单元,A组电池正极端与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经电感器与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的负极与B组电池正极端电性相连;所述A组电池负极端与所述B组电池负极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当A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1大于B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2时,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被配置为脉冲输出条件,电感器为阻流状态,完成A组电池向B组电池的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降压充电回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行业的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压充电回路。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行业均为能耗大的产业,规模大的蓄电池厂家每年电耗有2亿多度电,有上亿电费支出;其原因是蓄电池在制成后需要充电化成,有此工艺需要多次充放电循环才能完成。
目前蓄电池行业的化成设备多为电阻放电设备,这种设备在电池充满电后通过专用电阻器对电池放电,放电完成后再次充电;这种充电和放电方式都是耗能模式,是造成用电量大的主要成因;
为改善目前蓄电池行业均为能耗问题,亟需一种能够实现电能再利用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降压充电回路,通过本实用新型降压充电回路的结构及连接关系设置,实现了A组电池在工作电压高于B组电池的情况下对B组电池的充电。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降压充电回路,所述降压充电回路包括:A组电池、B组电池、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电感器以及驱动控制单元,A组电池正极端与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经电感器与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的负极与B组电池正极端电性相连;所述A组电池负极端与所述B组电池负极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当A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1大于B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2时,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被配置为脉冲输出条件,电感器为阻流状态,完成A组电池向B组电池的充电。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A组电池负极端与所述B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还设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两端分别与驱动控制单元相连,完成分流器两端电压信号采集。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流器为电阻。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A组电池正极端与A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一滤波电容;B组电池正极端与B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二滤波电容。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A组电池正极端与A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一电压表。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A组电池正极端与A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一电压采样器,所述第一电压采样器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B组电池正极端与B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二电压表。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B组电池正极端与B组电池负极端之间设有第二电压采样器,所述第二电压采样器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前述本实用新型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降压充电回路的结构及连接关系设置,用电感器与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型功率管组合,形成高压电池组向低压电池组充电条件,实现了A组电池在工作电压高于B组电池的情况下对B组电池的充电。把现有电池化成工艺中的电阻放电的耗能的工作方式改变成电池之间互相充电方式,实现循环化成工艺,大幅降低电池行业的能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降压充电回路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1-A组电池正极端,2-A组电池负极端,3-B组电池正极端,4-B组电池负极端,5-第一滤波电容,6-第一电压表,7-第一电压采样器,8-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11-第二单向放电二极管,12-电感器,16-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7-第二电压采样器,18-第二滤波电容,19-分流器,20-驱动控制单元,21-第二电压表。
具体实施方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考图1所示,图中示出了一种降压充电回路,所述降压充电回路包括:A组电池、B组电池、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电感器12以及驱动控制单元20。驱动控制单元20为系统驱动控制总成,用于降压充电回路中驱动功率器件(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并完成设定的逻辑控制。
其中,A组电池正极端1与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的源极经电感器12与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的负极与B组电池正极端3电性相连。
A组电池负极端2与所述B组电池负极端4电性连接。
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的栅极与驱动控制单元20电性连接,当A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1大于B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2时,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被配置为脉冲输出条件,电感器12为阻流状态,完成A组电池向B组电池的充电。
其中,电感器12用于阻流和蓄能。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为增强型场效应功率管,用于流量控制。
优选地,所述降压充电回路还包括第二单向放电二极管11,所述第二单向放电二极管11正极端与电感器12相连,所述第二单向放电二极管11的负极端与A组电池正极端1电性连接。
优选地,A组电池负极端2与所述B组电池负极端4之间还设有分流器19。所述分流器19两端分别与驱动控制单元20相连,完成分流器19两端电压信号采集。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器19为电阻。从而通过分流器19两端的电压信号,及分流器19的电阻信息,完成回路电流信号采样。
优选地,A组电池正极端1与A组电池负极端2之间设有第一滤波电容5;B组电池正极端3与B组电池负极端4之间设有第二滤波电容18。
优选地,A组电池正极端1与A组电池负极端2之间设有第一电压表6。A组电池正极端1与A组电池负极端2之间设有第一电压采样器7,所述第一电压采样器7与驱动控制单元20电性连接。第一电压采样器7为A组电池的直流电源输入端电压采样电路,用于控制A组电池充放电条件。
优选地,B组电池正极端3与B组电池负极端4之间设有第二电压表21。B组电池正极端3与B组电池负极端4之间设有第二电压采样器17,所述第二电压采样器17与驱动控制单元20电性连接。第二电压采样器17为B组电池的直流电源输入端电压采样电路,用于控制B组电池充放电条件。
通过本实用新型降压充电回路的结构及连接关系设置,用电感器12与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型功率管组合,形成高压电池组向低压电池组充电条件,实现了A组电池在工作电压高于B组电池的情况下对B组电池的充电。把现有电池化成工艺中的电阻放电的耗能的工作方式改变成电池之间互相充电方式,实现循环化成工艺,大幅降低电池行业的能耗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降压充电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充电回路包括:A组电池、B组电池、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电感器(12)以及驱动控制单元(20),
A组电池正极端(1)与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的源极经电感器(12)与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四单向放电二极管(16)的负极与B组电池正极端(3)电性相连;
A组电池负极端(2)与B组电池负极端(4)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的栅极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当A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1大于B组电池的工作电压V2时,所述第一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8)被配置为脉冲输出条件,电感器(12)为阻流状态,完成A组电池向B组电池的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充电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电池负极端(2)与所述B组电池负极端(4)之间还设有分流器(19),所述分流器(19)两端分别与驱动控制单元(20)相连,完成分流器(19)两端电压信号采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压充电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19)为电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充电回路,其特征在于,A组电池正极端(1)与A组电池负极端(2)之间设有第一滤波电容(5);
B组电池正极端(3)与B组电池负极端(4)之间设有第二滤波电容(1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充电回路,其特征在于,A组电池正极端(1)与A组电池负极端(2)之间设有第一电压表(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压充电回路,其特征在于,A组电池正极端(1)与A组电池负极端(2)之间设有第一电压采样器(7),所述第一电压采样器(7)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充电回路,其特征在于,B组电池正极端(3)与B组电池负极端(4)之间设有第二电压表(2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压充电回路,其特征在于,B组电池正极端(3)与B组电池负极端(4)之间设有第二电压采样器(17),所述第二电压采样器(17)与驱动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CN202122793054.6U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降压充电回路 Active CN216819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3054.6U CN216819425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降压充电回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3054.6U CN216819425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降压充电回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9425U true CN216819425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50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3054.6U Active CN216819425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降压充电回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94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64995U (zh) 一种多路电池组充放电控制装置
CN101944754A (zh) 一种直流升降压电路
CN205847091U (zh) 一种开关电感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CN216819425U (zh) 一种降压充电回路
CN205847090U (zh) 一种混合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CN205847086U (zh) 一种开关电容型高增益准z源dc‑dc变换器
CN205960687U (zh) 一种快速充电的移动电源
CN112510786A (zh) 一种低功耗锂电池转u型电池的电源管理系统线路
CN208638066U (zh) 一种充电器系统
CN216851330U (zh) 一种升压充电回路
CN103091635A (zh) 能量回馈型动力电池测试系统
CN216851331U (zh) 一种自耦合式双向恒流电源
CN106410974B (zh) 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结点的两级能源存储系统
CN206164154U (zh) 一种平衡供电系统
CN212447151U (zh) 一种防鼓充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CN212726547U (zh) 基于一次电池与复合电容的太阳能补充供电系统
CN113346589A (zh) 具有双向调压充放电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208675108U (zh) 一种可降压也可升压的直流开关电源转换电路
CN114123395B (zh) 一种自耦合式双向恒流电源
CN114123395A (zh) 一种自耦合式双向恒流电源
CN201419637Y (zh) 摩托车启动/发电一体机
CN202309157U (zh) 同端口充放电电源电池
CN112636416A (zh) 一种可同口充放电的低功耗锂电池转u型电池的电源管理系统线路
CN219227259U (zh) 一种充放电电能回馈电路
CN201118271Y (zh) 一种适用于带有动力电池组的汽车的车载蓄电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