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8402U - 一种注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8402U
CN216798402U CN202122978147.6U CN202122978147U CN216798402U CN 216798402 U CN216798402 U CN 216798402U CN 202122978147 U CN202122978147 U CN 202122978147U CN 216798402 U CN216798402 U CN 216798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housing
opening
injection device
syr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781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781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8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8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8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射装置,包括:壳体、注射器、套筒、混液组件和驱动组件,至少两个注射器固定在套筒内,混液组件固定在套筒的一端,各注射器的输液口与混液组件相连通,壳体开设第一开口,套筒远离混液组件的一端具有插合部,第一开口与插合部相适配,插合部位于第一开口内,且套筒以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为转轴转动装配于壳体,驱动组件活动装配于壳体,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注射器输液。通过将混液组件设置于套筒,套筒转动装配于壳体,使得注射装置可以输注混合液,同时也可以对混合液进行转动摇匀,使得注射装置可以实现多种功能,而且,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多个注射器输液,提升了注射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注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注射装置中,在需要将两种以上的注射液混合后注射时,通常都是先将两种注射液混合得到混合液,然后注射装置吸收混合液并进行注射。可知在相关技术中,混合液的注射全程手动操作,操作繁琐,而且注射装置本身不能进行注射液的混合,使得注射装置的功能单一,使用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注射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注射装置的功能单一,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射装置,包括:壳体、注射器、套筒、混液组件和驱动组件,至少两个所述注射器固定在所述套筒内,所述混液组件固定在所述套筒的一端,各所述注射器的输液口与所述混液组件相连通,所述壳体开设第一开口,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混液组件的一端具有插合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插合部相适配,所述插合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且所述套筒以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为转轴转动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注射器输液。
优选地,所述混液组件包括主管路和支线管路,所述支线管路固定于所述套筒,所述支线管路的数量与所述注射器的数量相对应,各所述注射器的输液口与对应的所述支线管路相连通,所有的支线管路均与所述主管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套筒内固定有第一支撑架,各所述注射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转动装配有锁合件,所述锁合件开设第一限位槽,所述插合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插合部沿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的长度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所述插合部沿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注射器的活塞杆相连,所述传动组件沿所述活塞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转动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组件滑动。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推板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沿所述活塞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装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推板连接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各所述注射器的活塞杆装配于所述推板远离所述传动杆的板面,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杆滑动。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固定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传动杆的滑动轨迹上,所述传动杆贯穿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推板远离所述传动杆的板面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数量与所述注射器的数量相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槽呈U形,所述活塞杆的推拉帽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活塞杆能够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缺口处脱离所述推板。
优选地,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推板的一端连接有回位拉杆,所述回位拉杆延伸至所述壳体外。
优选地,所述回位拉杆固定在所述传动杆的周侧,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回位拉杆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和所述传动杆的滑动方向相平行,所述回位拉杆沿所述传动杆的径向方向延伸至所述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注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在套筒上设置多个注射器,且各注射器的输液口与混液组件相连通,在驱动组件驱动各注射器输液时,多个注射器的注射液可以在混液组件实现混合,从而输出混合液。将混液组件固定在套筒的一端,且套筒转动装配于壳体,转动套筒可以带动注射器转动,从而使注射器内的注射液沉淀溶解均匀;同时,也可使混液组件内的混合液混合的更加充分;而且,驱动组件驱动注射器输液,可以提升注射器输液的稳定性和精准性。通过将混液组件设置于套筒,套筒转动装配于壳体,使得注射装置可以输注混合液,同时也可以对混合液进行转动摇匀,使得注射装置可以实现多种功能,而且,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多个注射器输液,提升了注射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处于粗档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处于精档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的第二阻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由粗档位变为精档位的某一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由粗档位变为精档位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中的档位切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中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中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细节A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细节B的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处于锁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射装置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壳体;11、第一外壳;111、滑槽;12、第二外壳;13、第二支撑架;14、第一开口;2、注射器;3、套筒;31、第一支撑架;32、插合部;33、定位槽;34、第二导向斜面;4、混液组件;41、主管路;42、支线管路;5、传动组件;51、传动杆;511、接触齿;52、推板;53、回位拉杆;6、锁合件;61、基板;62、第一限位部;63、第二限位部;64、第三限位部;65、解锁扣手;66、限位结构;661、第一限位槽;67、转动座;68、弹性复位件;7、档位组件;71、第一阻挡件;72、第二阻挡件;721、圆柱体;722、第二阻挡部;723、扣合部;73、档位切换板;731、卡钩部;732、第一斜边;733、第二斜边;74、复位件;741、主体部;742、第一延伸部;75、第三阻挡部;8、驱动组件;81、驱动件;82、第一扭簧;83、推动拨扭;831、转动部;832、抵顶部;833、第二延伸部;84、第二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射装置,包括:壳体1、注射器2、套筒3、混液组件4、传动组件5、驱动组件8、锁合件6、限位结构66以及档位组件7。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注射器2固定在套筒3内,混液组件4固定在套筒3的一端,各注射器2的输液口与混液组件4相连通,壳体1开设第一开口,套筒3远离混液组件4的一端具有插合部32,第一开口与插合部32相适配,插合部32位于第一开口内,且套筒3以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为转轴转动装配于壳体1。可以理解的,在套筒3上设置多个注射器2,且各注射器2的输液口与混液组件4相连通,在驱动组件8驱动各注射器2输液时,多个注射器2的注射液可以在混液组件4实现混合,从而输出混合液。将混液组件4固定在套筒3的一端,且套筒3转动装配于壳体1,转动套筒3可以带动注射器2转动,从而使注射器2内的注射液沉淀溶解均匀;同时,也可使混液组件4内的混合液混合的更加充分;而且,驱动组件8驱动注射器2输液,可以提升注射器2输液的稳定性和精准性。通过将混液组件4设置于套筒3,套筒3转动装配于壳体1,使得注射装置可以输注混合液,同时也可以对混合液进行转动摇匀,使得注射装置可以实现多种功能,而且,通过驱动组件8驱动多个注射器2输液,提升了注射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混液组件4包括主管路41和支线管路42,支线管路42固定于套筒3,支线管路42的数量与注射器2的数量相对应,各注射器2的输液口与对应的支线管路42相连通,所有的支线管路42均与主管路41相连通。套筒3内固定有第一支撑架31,各注射器2固定于第一支撑架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3内可以固定有两注射器2,两注射器2对应设置有两支线管路42,两支线管路42合并至主管路41。当两注射器2储存的注射液不同时,驱动组件8驱动两个注射器2输液,两个注射器2的注射液经过对应的支线管路42后输注至主管路41中,不同的注射液在主管路41中混合,实现注射装置输注混合液。第一支撑架31可以呈T形,第一支撑架31由支撑板和固定在支撑板板面的隔板组成,两注射器2贯穿通过支撑板并被支撑板支撑在套筒3内,两注射器2被隔板隔离,使得在套筒3转动时各注射器2不易晃动。
请参阅图1、图2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5、驱动组件8以及档位组件7在壳体1内构成档位调节结构,档位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注射装置的输注精度。壳体1开设第一开口14,第一开口14用于容置注射器2,传动组件5沿第一开口14的开口方向滑动装配于壳体1内,传动组件5与注射器2的活塞杆相连,驱动组件8活动装配于壳体1以驱动传动组件5滑动,档位组件7设置于壳体1以限定驱动组件8的活动范围;其中,档位组件7具有至少两档位;当档位组件7在不同档位间切换时传动组件5能够活动的范围不同,以带动注射器2的活塞杆挤压出与档位对应的预定容量的注射液。可以理解的,由于档位组件7具有至少两档位,且每一档位对应有一出液量,使得档位调节结构具有不同的档位来调节注射器2的出液量,实现对注射器2的输注精度进行调节;驱动组件8驱动传动组件5,传动组件5与注射器2的活塞杆相连,可以通过驱动驱动组件8来实现对注射器2的输液控制,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用户直接驱动注射器2的活塞杆实现输液,有利于提升注射器2的出液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注射器2的输注精度。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档位组件7包括设置于壳体1的第一阻挡件71和第二阻挡件72,驱动组件8包括驱动件81,驱动件81活动装配于壳体1;驱动件81的一端抵顶于第一阻挡件71时,驱动件81的另一端能够驱动传动组件5滑动,以带动注射器2的活塞杆挤压出第一容量的注射液;驱动件81的一端抵顶于第二阻挡件72时,驱动件81的另一端能够驱动传动组件5滑动,以带动注射器2的活塞杆挤压出第二容量的注射液;第一容量大于第二容量。在一实施方式中,驱动件81转动装配于壳体1,第一阻挡件71固定于壳体1,第一阻挡件71位于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内,第二阻挡件72活动装配于壳体1,第二阻挡件72能够活动至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内,第二阻挡件72位于第一阻挡件71靠近驱动件81的一侧。具体的,驱动件81可以为扣手,驱动件81靠近传动组件5的一端设有贯穿其板面的销轴,驱动件81通过销轴转动装配于壳体1,使得驱动件81与壳体1之间的装配紧密,也有利于保证驱动件81在壳体1的转动更加顺畅;同时,驱动件81的一部分始终保持伸出至壳体1外,使得用户可以向驱动件81施力控制驱动件81转动。第二外壳12靠近第一外壳11的一侧固定有第三阻挡部75,第三阻挡部75位于驱动件81设有推动拨扭83的一侧,第三阻挡部75用于限制驱动件81的最大运动范围。第一阻挡件71可以为挡板,第二阻挡件72可以为按钮,第二阻挡件72既可以活动至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上,也可以活动至不在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上;可以理解的,当驱动件81能被第一阻挡件71阻挡时,此时驱动件81被限制在与第一阻挡件71相对应的档位内活动,注射器2输注第一容量的注射液;当驱动件81能被第二阻挡件72阻挡时,此时驱动件81被限制在与第二阻挡件72相对应的档位内活动,注射器2输注第二容量的注射液。优选地,第二阻挡件72位于第一阻挡件71靠近驱动件81的一侧,可以保证当第二阻挡件72不在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上时,驱动件81可以被第一阻挡件71阻挡;同时,当第二阻挡件72在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上时,驱动件81可以被第二阻挡件72阻挡,从而实现第一阻挡件71和第二阻挡件72在壳体1分别构成对应的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二阻挡件72相对第一阻挡件71更加靠近驱动件81,此时第一容量大于第二容量,即第一档位为粗档位,第二档位为精档位,如可以设定第一容量为50ml,第二容量为30ml。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驱动件81还通过第一扭簧82弹性连接于壳体1,使得驱动件81在不受力时可以自动复位;第一阻挡件71与壳体1一体化设置,保证第一阻挡件71在受到驱动件81的多次撞击后不会脱离壳体1,提升档位调节结构的使用稳定性。第二阻挡件72包括圆柱体721和连接于圆柱体721周侧上的第二阻挡部722,当第二阻挡件72位于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上时,第二阻挡部722抵接于第一阻挡件71的板面,保证在第二阻挡件72受到驱动件81的撞击后,第一阻挡件71可以通过抵顶于第二阻挡部722实现阻碍第二阻挡件72的移动,从而避免第二阻挡件72因发生偏移导致第二档位的精准性降低。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阻挡件72的一端转动装配于壳体1内,第二阻挡件72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第二阻挡件72转动预定角度时,第二阻挡件72位于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上。第二阻挡件72可以为一旋转按钮,第二阻挡件72转动预定角度后可以使第二阻挡件72位于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上,从而实现注射装置调入第二档位。
请参阅图5至图8,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档位组件7还包括档位切换板73,壳体1包括第一外壳11和与第一外壳11相装配的第二外壳12,第二阻挡件72贯穿通过第一外壳11并弹性连接于第二外壳12,档位切换板73滑动装配于第二外壳12靠近第一外壳11的一侧,档位切换板73设有第一扣合结构,第二阻挡件72设有第二扣合结构;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相扣合时,第二阻挡件72位于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内。第二阻挡件72可以为一按压按钮,第二阻挡件72的圆柱体721通过弹簧弹性连接于第二外壳12,优选地,第一外壳11为面壳,第二外壳12为底壳,第二外壳12设有连接筒,圆柱体721装配于连接筒内,圆柱体721的周侧套设有弹簧,有利于保证在第二阻挡件72压缩时,第二阻挡件72的压缩不会晃动和偏移。按压第二阻挡件72时,第二阻挡件72会朝第二外壳12压缩直至第二扣合结构与第一扣合结构相扣合,此时第二阻挡件72被固定在档位切换板73,且第二阻挡件72位于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内,实现注射装置调入第二档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档位切换板73朝驱动件81倾斜设置,第一扣合结构包括开设于档位切换板73的第二开口和连接于第二开口侧边的卡钩部731,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外壳11,卡钩部731设有第一斜边732,第二阻挡件72设有扣合部723,扣合部723沿第二阻挡件72的压缩方向上的投影投射于第一斜边732;第二阻挡件72压缩第一距离,且扣合部723抵顶档位切换板73滑动第二距离时,扣合部723被卡钩部731限制于第二开口内。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可以为矩形,卡钩部731固定于第二开口靠近第一阻挡件71的侧边,扣合部723固定于圆柱体721靠近第二外壳12的一端,扣合部723设有容纳卡钩部731的缺口;档位切换板73朝驱动件81倾斜设置,且档位切换板73滑动装配于第二外壳12,使得档位切换板73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始终滑向一边,设定档位切换板73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从右向左滑动;第一斜边732的倾斜方向与档位切换板73的滑动方向相同,均为从右向左,扣合部723沿第二阻挡件72的压缩方向上的投影投射于第一斜边732,使得在第二阻挡件72压缩一定距离后扣合部723能够抵顶于第一斜边732,从而保证第二阻挡件72能够抵顶档位切换板73滑动第二距离,即第二阻挡件72通过扣合部723抵顶第一斜边732从而抵顶档位切换板73滑动;可以理解的,在第二阻挡件72压缩第一距离后,档位切换板73被扣合部723抵顶滑动第二距离,此时扣合部723进入第二开口,且挡板切换板失去扣合部723施加的抵顶力;然后档位切换板73从右向左滑动第二距离,此时扣合部723进入第二开口的底边和卡钩部731之间,使得扣合部723被限制在第二开口的底边和卡钩部731之间,同时,卡钩部731位于扣合部723的缺口内,可以保证第二阻挡件72的其它部件不与档位切换板73相接触,避免在第二阻挡件72扣接于档位切换板73时档位切换板73发生移动。
请参阅图5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档位组件7还包括复位件74,复位件74贯穿通过第一外壳11并弹性连接于第二外壳12,复位件74设有第一延伸部742,档位切换板73设有第二斜边733,第一斜边73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斜边733的延伸方向相平行,第一延伸部742沿复位件74的压缩方向上的投影投射于第二斜边733;扣合部723被卡钩部731限制于第二开口内,且复位件74抵顶档位切换板73滑动第二距离时,扣合部723从第二开口脱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复位件74可以为复位按钮,复位件74包括主体部741和第一延伸部742,第二外壳12设有与主体部741相匹配的圆柱孔,复位件74的主体部741嵌于圆柱孔内,主体部741的周侧套接有弹簧,可以保证复位件74在不受到压力后能够回复至自然状态。复位件74和第二阻挡组件均装配在固定架,固定架固定在第二外壳12。第一延伸部742沿复位件74的压缩方向上的投影投射于第二斜边733,可以保证在复位件74压缩一定距离后第一延伸部742能够抵顶档位切换板73滑动,同时,第一斜边73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斜边733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在第一延伸部742抵顶于第二斜边733时,可以使得档位切换板73从左至右滑动。可以理解的,当按下复位件74时,第一延伸部742驱动档位切换板73从左至右滑动第二预定距离,此时扣合部723不在第二开口的底边和卡钩部731之间,由于此时第二阻挡件72处于压缩状态,扣合部723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可以从第二开口脱离档位切换板73,使得第二阻挡件72不在驱动件81的转动轨迹上,实现将注射装置的第二档位调为第一档位;同时,在不向复位件74施力后,复位件74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状态,此时档位切换板73不受到任何抵顶力,档位切换板73自动从右至左滑动至初始状态。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档位切换板73的一部分始终延伸至壳体1外,用户可以直接向档位切换板73施力驱动档位切换板73滑动。
请参阅图11和图13,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5包括传动杆51和推板52,传动杆51的周侧设有等距分布的接触齿511,驱动组件8靠近传动杆51的一端弹性连接有推动拨扭83,推动拨扭83抵顶于接触齿511时,传动杆51能够沿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滑动。推动拨扭83包括第二延伸部833、转动部831和抵顶部832,第二延伸部833和抵顶部832间隔连接于转动部831,转动部831转动装配于壳体1内,第二延伸部833弹性连接于壳体1,抵顶部832能够抵顶于接触齿5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杆51能够沿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滑动,使得传动杆51沿注射器2的活塞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装配于壳体1内,驱动件81靠近传动杆51的一端设有安装槽,转动部831和第二延伸部833位于安装槽内,抵顶部832伸出至安装槽外,通过设置安装槽,可以给转动部831提供充足的转动空间。转动部831可以为圆柱,第二延伸部833和抵顶部832固定在转动部831的周侧,第二延伸部833和抵顶部832间隔九十度设置,安装槽内还设有第二扭簧84,第二扭簧84抵接于第二延伸部833的板面,抵顶部832的板面可以抵接于安装槽的内壁,保证在抵顶部832受到接触齿511的挤压后不会导致转动部831转动。可以理解的,驱动件81每转动一次均有驱动动作和复原动作,当驱动件81处于驱动动作时,推动拨扭83的抵顶部832远离安装凹槽的内壁的板面通过抵顶接触齿511从而实现驱动传动杆51滑动,由于抵顶部832受到接触齿511的挤压后会抵顶于安装槽的内壁,此时转动部831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保证抵顶部832可以提供足够大的抵顶力驱动传动杆51移动;当驱动件81处于复原动作时,推动拨扭83的抵顶部832靠近安装凹槽的内壁的板面会抵顶于接触齿511,此时抵顶部832受力后会带动转动部831转动,并使得第二延伸部833压缩第二扭簧84,以避免抵顶部832与接触齿511之间发生猛烈的撞击,从而保护推动拨扭83和接触齿511。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推板52连接于传动杆51的一端,各注射器2的活塞杆装配于推板52远离传动杆51的板面。推板52远离传动杆51的板面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数量与注射器2的数量相对应,第二限位槽呈U形,注射器2的活塞杆的推拉帽位于第二限位槽内,注射器2的活塞杆能够从第二限位槽的缺口处脱离推板52。壳体1内固定有第二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13位于传动杆51的滑动轨迹上,传动杆51贯穿通过第二支撑架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板52位于第一开口内,第二外壳12设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可以阻挡推板52滑动脱离第一开口;当推板52抵顶限位挡板时,此时注射器2的活塞杆还未移动至注射器2的端点处,可以理解的,限位挡板可以限制推板52的活动范围,从而避免注射器2的活塞杆移动至端点处时,传动杆51还继续驱动注射器2的活塞杆移动从而导致注射器2的活塞杆带动整个注射器2移动,提升注射器2的安装稳定性。推板52上设有两第二限位槽,两个注射器2的活塞杆的推拉帽分别容置在两第二限位槽内,由于第二限位槽呈U形,当注射器2内的注射液输注完后需要更换注射器2时,仅需向注射器2的活塞杆施加向上的压力即可使注射器2的活塞杆从第二限位槽内脱离,从而可以取出注射器2。第二支撑架13可以为硅胶套,第二支撑架13将传动杆51支撑在壳体1内,同时,还能保证传动杆51在壳体1内滑动时不易发生偏移,提升传动杆51传动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51远离推板52的一端连接有回位拉杆53,回位拉杆53延伸至壳体1外。回位拉杆53固定在传动杆51的周侧,壳体1设有与回位拉杆53相匹配的滑槽111,滑槽111的长度方向和传动杆51的滑动方向相平行,回位拉杆53沿传动杆51的径向方向延伸至滑槽111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杆51的周侧设有两回位拉杆53,可以保证通过回位拉杆53拉动传动杆51时传动杆51受力均衡,实现传动杆51移动更加稳定;优选地,在回位拉杆53远离传动杆51的一端固定有圆球,便于用户握紧回位拉杆53。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均开设滑槽111,使得回位拉杆53在壳体1的滑动不受干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直接将回位拉杆53设置在传动杆51远离注射器2的一端,且回位拉杆53沿传动杆5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壳体1外。
请参阅图10、图11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锁合件6和限位结构66在壳体1和套筒3之间构成锁合结构,锁合结构用于控制壳体1与套筒3之间的锁合与解锁。具体的,套筒3靠近壳体1的一侧设有插合部32,插合部32与第一开口14相适配,锁合件6活动装配于壳体1,锁合件6能够活动至限位结构66位于第一开口14内,限位结构66用于限制插合部32从第一开口14脱离;插合部32位于第一开口14内,且插合部32插合于限位结构66内时,锁合结构锁合;锁合件6活动至插合部32脱离限位结构66时,锁合结构解锁,插合部从第一开口14脱离。可以理解的,套筒3的插合部插入第一开口14内且锁合件6活动至套筒3的插合部32位于限位结构66时,锁合结构锁合,使得套筒3装配在壳体1,实现将套筒3和壳体1对插插入即完成锁合操作;锁合件6活动至插合部32脱离限位结构66时,锁合结构解锁,套筒3与壳体1相分离,实现通过锁合件6运动控制套筒3与壳体1的脱离。通过将锁合件6活动装配于壳体1,并且在锁合件6上设置限位结构66,使得可以通过插合完成套筒3与壳体1的装配,活动锁合件6实现套筒3与壳体1的分离,操作简单方便。
请参阅图10、图11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66包括第一限位槽661,第一限位槽661开设在锁合件6位于靠近套筒3的一侧,第一限位槽661与插合部32相适配;插合部32位于第一限位槽661内时,锁合结构锁合;插合部32不在第一限位槽661内时,锁合结构解锁。锁合件6包括基板61、第一限位部62和第二限位部63,基板61活动装配于壳体1,第一限位部62和第二限位部63间隔固定于基板61靠近套筒3的板面,第一限位部62和第二限位部63共同在基板61的板面形成第一限位槽6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62和第二限位部63均垂直固定于基板61靠近套筒3的板面上,有利于在基板61形成第一限位槽661,且第一限位部62和第二限位部63为第一限位槽661为沿第一开口14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壁;第一开口14的形状与套筒3相适配,便于将套筒3插入壳体1;在套筒3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形成插合部32,使得插合部32的直径小于套筒3其余部分的直径,而且,由于插合部32位于壳体1的第一开口14内,当套筒3插合装配在壳体1后,套筒3与壳体1连接成的整体无凸起和空隙,使得注射装置整体更加美观。可以理解的,当插合部32位于第一限位槽661内时,插合部32沿第一开口14的开口方向被第一限位部62和第二限位部63阻挡,即插合部32沿第一开口14的开口方向不能进行移动,实现套筒3不能进行轴向移动;插合部32沿第一开口14的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抵接于第一开口14的内壁,使得套筒3可以相对壳体1进行径向转动,实现将套筒3转动装配于壳体1;当插合部32不在第一限位槽661内时,插合部32可以沿第一开口14的开口方向移动,此时套筒3可以从壳体1脱离,实现套筒3与壳体1之间的拆卸。
请参阅图9、图10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套筒3还开设定位槽33,定位槽33与第一限位部62相适配,插合部32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定位槽33的一侧壁与第二端面相重合;第一限位部62位于定位槽33内时,插合部32位于第一限位槽661内,且第二限位部63抵接于第一端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槽33可以为圆环槽,使得套筒3旋转任意角度后第一限位部62均能在定位槽33内,同时,插合部32为圆环,使得在套筒3与壳体1装配后还可以对套筒3进行旋转;可以理解的,当套筒3内装有多个注射器2时,旋转套筒3可以将多个注射器2的混合液进行搅拌,使得混合液的成分更加均匀。套筒3的表面设有条纹,有利于用户向套筒3施力,使得套筒3的转动更加便捷。第一限位部62位于定位槽33内时,插合部32位于第一限位槽661内,且第二限位部63抵接于第一端面,即第一限位部62抵接于第二端面,第二限位部63抵接于第一端面,实现利用第一限位部62和第二限位部63将插合部32限制在壳体1的第一开口14内,完成套筒3与壳体1的装配。
请参阅图12、图14和图15,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板61转动装配于壳体1,基板61位于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之间,基板61远离套筒3的板面固定有转动座67,转动座67上设有贯穿通过且转动装配在转动座67的销轴,销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使得基板61在壳体1上能够顺畅的转动。可以理解的,当插合部32抵顶第一限位部62时,第一限位部62在受力后带动基板61转动,在基板61转动预定角度后,插合部32进入第一限位槽661内,此时套筒3装配在壳体1;在插合部32位于第一限位槽661内,且基板61转动预定角度时,第二限位部63抵顶插合部32移动,从而使得套筒3脱离第一限位槽661,完成套筒3与壳体1的分离。优选地,第一限位部62设有第一导向斜面,第一导向斜面的导向方向与基板61的板面的夹角为锐角,插合部32设有与第一导向斜面相适配的第二导向斜面34,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34,使得套筒3在插入壳体1时,插合部32的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一限位部62的第二导向斜面34相接触,可以使得套筒3的插入更加顺畅和稳定。当插合部32抵顶基板61转动预定角度后,第二导向斜面34在第一导向斜面上移动且基板61转动预定角度时,插合部32位于第一限位槽661内。基板61远离第一限位部62的一端弹性连接于壳体1,基板61远离第一限位部62的一端连接有解锁扣手65,解锁扣手65延伸出使壳体1外。壳体1设有第三限位部64,第三限位部64延伸至靠近解锁扣手65,基板61设有解锁扣手65的板面抵接于第三限位部64。基板61与壳体1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68,弹性复位件68可以为弹簧,实现基板61与壳体1之间的弹性连接,优选地,弹性复位件68位于基板61远离第一限位部62的一端,使得在基板61转动预定角度后弹性复位件68处于压缩状态,保证弹性复位件68可以提供足够的回复力,使得基板61在转动预定角度后由于在弹性复位件68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状态。解锁扣手65设置于基板61设有弹性复位件68的同一端,当向解锁扣手65施力后,解锁扣手65带动基板61转动预定角度,插合部32从第一限位槽661脱离,此时弹性复位件68处于压缩状态,释放解锁扣手65时,此时解锁扣手65在弹性复位件68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状态。第二外壳12设有第三限位部64,第三限位部64用于在基板61转动一定角度后抵顶基板61,以使基板61停止转动,从而实现限制基板61的转动角度,同时,当插合部32抵顶第二限位部63时,第三限位部64可以限制基板61转动,从而保证第二限位件可以提供足够的阻挡力,使得套筒3不会在第一开口14内发生移动,保证套筒3在壳体1装配紧密。
请参阅图12、图14和图15,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基板61滑动装配于壳体1,插合部32插入第一开口14内且基板61滑动第三预定距离时,第一限位部62位于定位槽33内。可以理解的,通过驱动基板61滑动,使得基板61上的第一限位部62嵌入至定位槽33内,套筒3的插合部32直接嵌入至第一限位槽661内,实现将套筒3装配在壳体1,当需要拆卸套筒3时,仅需再次驱动基板61反方向滑动,即可将套筒3从壳体1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注射器、套筒、混液组件和驱动组件,至少两个所述注射器固定在所述套筒内,所述混液组件固定在所述套筒的一端,各所述注射器的输液口与所述混液组件相连通,所述壳体开设第一开口,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混液组件的一端具有插合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插合部相适配,所述插合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且所述套筒以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为转轴转动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注射器输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组件包括主管路和支线管路,所述支线管路固定于所述套筒,所述支线管路的数量与所述注射器的数量相对应,各所述注射器的输液口与对应的所述支线管路相连通,所有的支线管路均与所述主管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固定有第一支撑架,各所述注射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转动装配有锁合件,所述锁合件开设第一限位槽,所述插合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插合部沿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的长度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所述插合部沿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注射器的活塞杆相连,所述传动组件沿所述活塞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转动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组件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推板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沿所述活塞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装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推板连接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各所述注射器的活塞杆装配于所述推板远离所述传动杆的板面,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杆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固定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传动杆的滑动轨迹上,所述传动杆贯穿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远离所述传动杆的板面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数量与所述注射器的数量相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槽呈U形,所述活塞杆的推拉帽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活塞杆能够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缺口处脱离所述推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推板的一端连接有回位拉杆,所述回位拉杆延伸至所述壳体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拉杆固定在所述传动杆的周侧,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回位拉杆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和所述传动杆的滑动方向相平行,所述回位拉杆沿所述传动杆的径向方向延伸至所述滑槽内。
CN202122978147.6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注射装置 Active CN216798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8147.6U CN21679840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注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8147.6U CN21679840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注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8402U true CN216798402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53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78147.6U Active CN21679840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注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8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8200081B2 (en) Syringe assembly and an infusion pump assembly incorporating such
US20130030383A1 (en) Injection device
US9289558B2 (en) Medical delivery system comprising locking ring with L-shaped grooves
US6053893A (en) Device for the dosed release of an injectable product
US4655747A (en) Dual chambered syringe
US10322234B2 (en) Cover biasing means for an apparatus
US20160121053A1 (en) Assembly For A Drug Delivery Device
EP1541185A1 (en) Automatic syringe with priming mechanism
JP2009543631A (ja) 柔軟性阻止要素を備える薬剤投与システム
KR20110099030A (ko) 약물 방출 디바이스를 위한 구동 메커니즘 및 약물 방출 디바이스
WO1996032973A1 (en) Multi-cartridge medication injection device
WO2021156130A1 (en) A needle insertion mechanism for an injection device with an improved impact resistance
CN110665094A (zh) 一种全自动电子式胰岛素注射笔
CN216798402U (zh) 一种注射装置
CN216798397U (zh) 一种锁合结构和注射装置
CN216798398U (zh) 一种档位调节结构和注射装置
US20150174328A1 (en) Medicament Container Retaining Mechanism
CN115501426A (zh) 注射笔及其注射方法
US20230398309A1 (en) Dose delivery mechanism
US20040030297A1 (en) Device for guiding a drive in an injection device
CN113230492A (zh) 剂量可调的药液给送装置
CN211536014U (zh) 注射装置
CN219148816U (zh) 注射笔
CN116764036B (zh) 定量注射装置
CN214596705U (zh) 一种具有排气功能的药物注射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