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8380U - 冲洗引流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冲洗引流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8380U
CN216798380U CN202220016612.XU CN202220016612U CN216798380U CN 216798380 U CN216798380 U CN 216798380U CN 202220016612 U CN202220016612 U CN 202220016612U CN 216798380 U CN216798380 U CN 216798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drainage
outer sleeve
tube
thre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66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聿铭
傅荣堃
杨战锋
李冉冉
陈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0166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8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8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8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洗引流管组件,包括外套管,为下端封口的柔性管体,其管壁上自下而上呈螺旋状均匀间隔排布有多个吸液孔;连接部,设置于外套管上端,其内具有一与外套管的内侧腔道相连通的连接通道,且在连接部上具有与连接通道相连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螺纹连接头端;内穿管,为下端开口的柔性管体,经第一螺纹连接头端间隙穿套于外套管内,内穿管的管壁下端靠近开口处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内穿管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连接头端适配螺接的第一对接头,第一对接头的上端设置有与内穿管内侧腔道相连通的第四螺纹连接头端。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轻松抽吸患者体腔或切口内的积液,并能避免吸液孔堵塞,预防体腔或切口部位感染。

Description

冲洗引流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洗引流管组件。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后,由于创面渗血、渗液,或术后体腔内组织坏死、脂肪液化等原因,容易在体腔或切口内形成积液;积液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因此需将积液充分的引流出来,以避免体腔和切口感染,从而促进组织愈合和患者恢复。现有术后引流管的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是一个单腔通管,外端接负压引流装置持续进行吸引,其引流效果不佳,对于坏死组织或凝血块等,极易粘在引流管内壁上,导致引流管堵塞、引流不畅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洗引流管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包括:
外套管,为下端封口的柔性管体,在其管壁上自下而上呈螺旋状均匀间隔排布有多个吸液孔;
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其内具有一与外套管的内侧腔道相连通的连接通道,且在所述连接部上具有与所述连接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螺纹连接头端、第二螺纹连接头端和第三螺纹连接头端;
内穿管,为下端开口的柔性管体,经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头端间隙穿套于所述外套管内,在所述内穿管的管壁下端靠近开口处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在所述内穿管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连接头端适配螺接的第一对接头,所述第一对接头的上端设置有与内穿管内侧腔道相连通的第四螺纹连接头端。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头端、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头端、所述第三螺纹连接头端和所述第四螺纹连接头端均螺接封盖有密封盖。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的长度为100~600mm,所述内穿管的长度与所述外套管相匹配,且当所述第一对接头适配螺接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头上时所述内穿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外套管内侧腔道的靠近下端处。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的内径为6~30mm,所述内穿管的外径为1~5mm。
进一步的,相邻两所述吸液孔的垂直间距为2~20mm,所述引流孔为两个,位于上方的所述引流孔距所述内穿管下端的距离为0.5~2mm。
进一步的,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还包括一输液瓶连接管,所述输液瓶连接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输液瓶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输液瓶穿刺器,其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头端适配螺接的第二对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还包括一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引流袋,其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螺纹连接头端适配螺接的第三对接头。
进一步的,在所述引流袋的外壁上设置有容量标识刻度,所述引流管连通于所述引流袋的上边沿上,与所述引流管相对的所述引流袋下边沿上设置有带排液阀的排液管,位于引流管左右两侧的引流袋上设置有一对穿孔,所述穿孔内穿设有绑固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还包括一负压连接管,所述负压连接管上设置有启闭阀,负压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负压接头,其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螺纹连接头端适配螺接的第四对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还包括一用于固定所述外套管的固定粘带,所述固定粘带由左侧的加宽段和右侧的缩窄段构成,在所述加宽段上开设有一用于所述缩窄段穿过的通孔,所述加宽段的下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缩窄段的下表面右侧设置有第二粘胶层,在所述缩窄段的上表面靠近所述通孔侧设置有第三粘胶层。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在下端封口的外套管内间隙穿设一下端开口的内穿管,并在外套管的管壁上自下而上呈螺旋状均匀间隔开设多个吸液孔,从而使外套管作为一个能够固定在患者体腔或切口内的带孔的支撑结构;此时在内穿管上端连接负压吸引时,便能依次经吸液孔、外套管和内穿管之间的间隙、内穿管下端开口、及内穿管内侧腔道,来抽吸患者体腔或切口内的积液;同时在外套管上端还设置有带第二螺纹连接头端的连接部,从而能够在第二螺纹连接头端连接与之相匹配的输液瓶连接管,使连接在输液瓶连接管上的输液瓶内的液体能够经外套管和内穿管之间的间隙流入内穿管中,进而形成对间隙的强力冲刷,有效的将患者体腔或切口内的坏死物质、血凝块等冲洗并吸引到体外,大大避免了吸液孔堵塞,预防患者体腔或切口部位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与冲洗引流管组件配套使用的固定粘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包括外套管1、连接部2及内穿管3。
外套管1为下端封口的柔性管体,在其管壁上自下而上呈螺旋状均匀间隔排布有多个吸液孔4;连接部2设置于外套管1的上端,其内具有一与外套管1的内侧腔道相连通的连接通道,且在连接部2上具有与连接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螺纹连接头端5、第二螺纹连接头端6和第三螺纹连接头端7;内穿管3为下端开口的柔性管体,并经第一螺纹连接头端5间隙穿套于外套管1内,在内穿管3的管壁下端靠近开口处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引流孔8,在内穿管3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连接头端5适配螺接的第一对接头9,第一对接头9的上端设置有与内穿管3内侧腔道相连通的第四螺纹连接头端10。其中,第一螺纹连接头端5用于对接内穿管3,第二螺纹连接头端6用于对接输液瓶,第三螺纹连接头端7为进气端,其内可设置一防尘滤网膜,保证空气进入的同时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当然也可直接在第三螺纹连接头端7上螺接一空气过滤器,而第四螺纹连接头端10则是用于对接负压吸引设备或对接引流液收集装置。
另外,为尽可能的保证无菌性,方便在不使用时能够有效密封各端头,在第一螺纹连接头端5、第二螺纹连接头端6、第三螺纹连接头端7和第四螺纹连接头端10上均可配备一与其相互螺接密封的密封盖11,仅在使用时才打开对应端头上的密封盖11。
具体的,外套管1的长度为100~600mm,而内穿管3的长度应与外套管1相匹配,且当第一对接头9适配螺接于第一螺纹连接头5上时内穿管3的下端应延伸至外套管1内侧腔道的靠近下端处。同时,外套管1的内径为6~30mm,而内穿管3的外径则应为1~5mm,从而保证内穿管3在穿入外套管1内时,能够与外套管1内壁之间形成一间隙。另外,吸液孔4沿外套管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六个,相邻两吸液孔4的垂直间距应为2~20mm,并且最下端的吸液孔4距外套管1下端的距离应与相邻两吸液孔4的垂直间距保持一致;同时,引流孔8应为两个,且位于上方的引流孔8距内穿管3下端的距离为0.5~2mm,从而保证当内穿管3完全穿入外套管1内时,两引流孔8均位于外套管1上最下端的吸液孔4下方。
进一步的,为方便能够轻松连接输液瓶,还应配套设置一输液瓶连接管12,该输液瓶连接管12上应具有一流量调节器13,在输液瓶连接管12的一端设置有输液瓶穿刺器14,输液瓶穿刺器14由一尖刺针和一开设在尖刺针上与输液瓶连接管12相连通的进液口构成,在输液瓶连接管1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螺纹连接头端6适配螺接的第二对接头15;通过第二对接头15将输液瓶连接管12对接在连接部2的第二螺纹连接头端6上,同时将输液瓶穿刺器14自输液瓶的胶塞穿入其内,从而使输液瓶与外套管1相连通。
进一步的,为方便能够在患者下床移动时持续收集体内的废液,还应配套设置一引流管16,引流管16的一端设置有引流袋17,其另一端设置有与第四螺纹连接头端10适配螺接的第三对接头18。具体的,引流管16连通于引流袋17的上边沿上,与引流管16相对的引流袋17下边沿上设置有带排液阀19的排液管20;另外,在引流袋17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容量标识刻度21,位于引流管16左、右两侧的引流袋17上设置有一对穿孔22,穿孔22内穿设有绑固带23。通过第三对接头18来与连接部2上的第四螺纹连接头端10适配对接,使引流袋16与内穿管3相连通,形成向引流袋17内排液的通道,注意在使用引流袋17时,需保证第二螺纹连接头端6和第三螺纹连接头端7均处于密封状态(即第二螺纹连接头端6和第三螺纹连接头端7均螺接封扣上密封盖11),从而对患者体内或切口内的废液进行持续的引流外排,有利于患者在下床活动、吃饭等不便于使用负压吸引设备时进行持续引流。
进一步的,为方便与外部的负压吸引设备轻松对接,还应配套设置一负压连接管24,负压连接管24上设置有启闭阀25,可手动操作负压连接管24的导通或闭合,负压连接管2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轻松对接在负压吸引设备上的负压接头26,其另一端设置有与第四螺纹连接头端10适配螺接的第四对接头27,从而能够轻松的将内穿管3与负压吸引设备对接连通,进而经内穿管3的下端开口进行负压吸引,在外套管1和内穿管3之间间隙内形成由上而下的持续吸力;注意在使用负压吸引设备进行体内废液吸引外排时,由于负压吸引设备的吸力相对较大,因此需保证第三螺纹连接头端7处于敞口状态,以保证负压吸引设备的正常工作,避免外套管1内负压过大导致管体被吸扁或抽吸患者体内组织。
进一步的,为方便固定外套管1或其他管路,如图2所示,还可配备一固定粘带,固定粘带为由左侧的加宽段28和右侧的缩窄段29构成的一体式结构,在加宽段28上开设有一用于缩窄段29穿过的通孔30,加宽段28的下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一粘胶层31,缩窄段29的下表面右侧设置有第二粘胶层32,通过第一粘胶层31和第二粘胶层32能够轻松的粘固在患者体表上或患者衣物上。另外,在缩窄段29的上表面靠近通孔30侧还设置有第三粘胶层33,从而能够使缩窄段29环过外套管1并穿过通孔30对外套管1进行环绕绑固时(如图3所示),通过第三粘胶层33能够对外套管1进行粘固,以免外套管1在缩窄段29环绕而成的环圈内来回滑动,实现对外套管1的稳定固定。
另外,以上所述的外套管1、内穿管3、输液瓶连接管12、引流管16、负压连接管24、以及固定粘带均可封装在同一个一次性包装袋内。
使用时,只需撕开一次性包装袋,将外套管1和内穿管3取出,并将内穿管3穿套于外套管1中;之后便可置入患者体腔或切口内,保证外套管1上端的连接部2位于患者体外即可,此时再通过固定粘带对外套管1进行固定。
当需要使用负压吸引设备持续抽吸患者体腔或切口内的渗血、渗液时,可在内穿管3的第四螺纹连接头端10对接负压连接管24,并将负压连接管24连接在负压吸引设备上进行持续的负压吸引;此时需旋拧下第三螺纹连接头端7上的密封盖11,保持其处于敞口状态,以便于负压吸引设备在持续抽吸的过程中,外部空气能够经第三螺纹连接头端7过滤除杂后进入外套管1与内穿管3之间的间隙中,推动废液向下流动并进入内穿管3中,实现持续抽吸患者体腔或切口内的渗血、渗液,负压吸引装置的吸力较大,能够吸引体腔内积液的速度达到100ml/min,符合临床要求。另外,由于内穿管3上的两引流孔8均位于外套管1管壁上最下端的吸液孔4下方,因此并不会导致外套管1与内穿管3之间间隙内出现负压短路的情况,能够形成由上到下的持续负压吸引,保证内穿管3下端吸引患者体内的废液。
当持续负压吸引过程中出现坏死组织或凝血块等堵塞外套管1与内穿管3之间的间隙时,可在第二螺纹连接头端6上对接输液瓶连接管12,并将输液瓶连接管12的输液瓶穿刺器14穿入输液瓶内,使负压吸引设备能够抽吸输液瓶逐滴滴下的冲洗液(如生理盐水),冲洗液会由输液瓶连接管12流入外套管1与内穿管3之间的间隙中,并自上而下的流过间隙,最后被内穿管3吸走;此过程能够强力的冲刷外套管1与内穿管3之间的间隙,使坏死组织或凝血块随冲洗液一并排出患者体外,实现对管道的冲刷,大大避免了管路堵塞。
当患者需要起身离开病床旁时,此时可关闭负压吸引设备,拆下负压连接管24,并将第二螺纹连接头端6和第三螺纹连接头端7封堵,将带引流袋17的引流管16螺接在第四螺纹连接头端10上,从而实现患者体内废液的持续引流,虽引流速度相对较慢,但能够方便患者下床活动。

Claims (10)

1.一种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套管,为下端封口的柔性管体,在其管壁上自下而上呈螺旋状均匀间隔排布有多个吸液孔;
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其内具有一与外套管的内侧腔道相连通的连接通道,且在所述连接部上具有与所述连接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螺纹连接头端、第二螺纹连接头端和第三螺纹连接头端;
内穿管,为下端开口的柔性管体,经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头端间隙穿套于所述外套管内,在所述内穿管的管壁下端靠近开口处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在所述内穿管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连接头端适配螺接的第一对接头,所述第一对接头的上端设置有与内穿管内侧腔道相连通的第四螺纹连接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头端、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头端、所述第三螺纹连接头端和所述第四螺纹连接头端均螺接封盖有密封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为100~600mm,所述内穿管的长度与所述外套管相匹配,且当所述第一对接头适配螺接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头上时所述内穿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外套管内侧腔道的靠近下端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内径为6~30mm,所述内穿管的外径为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吸液孔的垂直间距为2~20mm,所述引流孔为两个,位于上方的所述引流孔距所述内穿管下端的距离为0.5~2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还包括一输液瓶连接管,所述输液瓶连接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输液瓶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输液瓶穿刺器,其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头端适配螺接的第二对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还包括一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引流袋,其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螺纹连接头端适配螺接的第三对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袋的外壁上设置有容量标识刻度,所述引流管连通于所述引流袋的上边沿上,与所述引流管相对的所述引流袋下边沿上设置有带排液阀的排液管,位于引流管左右两侧的引流袋上设置有一对穿孔,所述穿孔内穿设有绑固带。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还包括一负压连接管,所述负压连接管上设置有启闭阀,负压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负压接头,其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螺纹连接头端适配螺接的第四对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还包括一用于固定所述外套管的固定粘带,所述固定粘带由左侧的加宽段和右侧的缩窄段构成,在所述加宽段上开设有一用于所述缩窄段穿过的通孔,所述加宽段的下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所述缩窄段的下表面右侧设置有第二粘胶层,在所述缩窄段的上表面靠近所述通孔侧设置有第三粘胶层。
CN202220016612.XU 2022-01-06 2022-01-06 冲洗引流管组件 Active CN216798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6612.XU CN216798380U (zh) 2022-01-06 2022-01-06 冲洗引流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6612.XU CN216798380U (zh) 2022-01-06 2022-01-06 冲洗引流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8380U true CN216798380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62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6612.XU Active CN216798380U (zh) 2022-01-06 2022-01-06 冲洗引流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8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60414A (en) Tube for draining body cavities, viscera and wounds
US6960181B2 (en) Irrigation dressing with a tubular dam
US5015232A (en) Decompression enteroclysis balloon catheter
US20080183156A1 (en) Closed Suction Drainage Apparatus With Drainage Tube Having Anti-Clogging and Irrigating Functions
CA3195841A1 (en) Fluid collection devices having a sump between a tube opening and a barri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JPH0119961Y2 (zh)
CN216798380U (zh) 冲洗引流管组件
CN210932995U (zh) 一种泌尿外科临床用导尿装置
CN209060136U (zh) 皮下积液综合治疗装置
CN217014838U (zh) 一种医用腔体多式引流装置
CN221490912U (zh) 胸腔闭式引流连接管
CN214129907U (zh) 可与三腔导尿管连接的多用途连接器
CN206630994U (zh) 导尿管
CN210873258U (zh) 一种造口袋式引流冲洗装置
CN2619659Y (zh) 腹腔双套冲洗引流管
CN209984671U (zh) 一次性引流袋
CN218010152U (zh) 一种带负压吸引结构的医用手术薄膜
CN219539049U (zh) 一种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冲洗、引流装置
CN206896555U (zh) 造瘘袋式腹腔冲洗装置
CN221555947U (zh) 一种便于润滑湿化的一次性吸痰包
CN213283337U (zh) 一种一次性无菌敷料
CN221814815U (zh) 一种与电切镜配合使用的膀胱冲洗器
CN220276019U (zh) 一种浅表层脓肿穿刺引流装置
CN213158366U (zh) 一种新型引流冲洗管
CN217311329U (zh) 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用防堵塞引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