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7953U - 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7953U
CN216797953U CN202122963170.8U CN202122963170U CN216797953U CN 216797953 U CN216797953 U CN 216797953U CN 202122963170 U CN202122963170 U CN 202122963170U CN 216797953 U CN216797953 U CN 216797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lobe
splint
clamping plate
keloi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631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莎
徐基祥
邓永琼
徐爱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9631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7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7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7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包括支架和间隔一定距离且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支架的一端与第一夹板相连,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支座,支座内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螺纹孔匹配的螺杆,螺杆的端部与第二夹板相连;使用时,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置于耳垂的两侧,第一夹板置于耳垂的前侧,第二夹板置于耳垂的后侧,这样就可以让螺杆隐藏在耳垂后,不影响佩戴者的美观;根据不同患者耳垂厚度的不同,通过转动螺杆,螺杆相对于支座轴向移动,螺杆带动第二夹板同步旋转移动,进而调节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耳垂厚度的患者,保证夹紧程度适中,不会太松,也不会太紧,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Description

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瘢痕疙瘩(keloid)为皮肤内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所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常好发于颈、肩、耳、下肢等部位。耳部瘢痕疙瘩常发生于耳垂,常因外伤(打耳洞)及感染所致。目前,耳垂瘢痕疙瘩常采用瘢痕疙瘩核剥除手术联合局部注射治疗术。具体是: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耳垂瘢痕疙瘩局部麻醉后,在瘢痕疙瘩表面皮肤划开一个口子,将瘢痕疙瘩核剥离并取出,去除多余皮肤后,无张力情况下缝合伤口。临床工作中,为预防瘢痕疙瘩继续增长和复发,患者在手术切除及局部注射治疗后,常采取物理治疗,即在耳垂上佩戴夹子,适当力度夹紧耳垂,佩戴时间为3~6个月,严重者甚至需要佩戴一年以上,至瘢痕组织稳定不再复发为止。
目前,临床上并没有专门针对耳垂瘢痕疙瘩术后患者使用的夹子,医护人员一般是建议患者使用鼻夹或衣夹。但是由于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耳垂厚度不一致,而且传统鼻夹的松紧程度不可调,夹的太紧会造成耳垂缺血坏死;夹的太松起不到相应夹紧的作用,容易导致病情复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传统临床上没有专门针对耳垂瘢痕疙瘩术后患者使用的夹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包括支架和间隔一定距离且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支架的一端与第一夹板相连,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支座,支座内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螺纹孔匹配的螺杆,螺杆的端部与第二夹板相连。使用时,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置于耳垂的两侧,第一夹板置于耳垂的前侧,第二夹板置于耳垂的后侧,这样就可以让螺杆隐藏在耳垂后,不影响佩戴者的美观;根据不同患者耳垂厚度的不同,通过转动螺杆,螺杆相对于支座轴向移动,螺杆带动第二夹板同步旋转移动,进而调节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耳垂厚度的患者,保证夹紧程度适中,不会太松,也不会太紧,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进一步的是,支架延伸至第一夹板的内部,保证支架与第一夹板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是,支架延伸至第一夹板内的部分设置有Y形的节叉,Y形的节叉增大了支架与第一夹板的连接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是,支架上设置有固定绳,固定绳用于挂在患者的耳朵上,当夹持装置由于外界因素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导致脱落时,固定绳依然能保证夹持装置不掉落在地面或遗失,起到防掉落和防丢失的作用。
进一步的是,固定绳为弹性固定绳,具有弹性功能,与人体耳朵贴合更紧密,增强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是,螺杆远离第二夹板的端部设置有手柄,方便操作者握持手柄旋转螺杆。
进一步的是,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为网格板,相对于光滑的板而言,网格板可增大与耳垂之间摩擦力,增强固定效果;此外,网格板的透气性较好,利于术口恢复。
进一步的是,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为椭圆形,相对于圆形而言,面积更大;相对于方形而言,能避免边角的棱角压伤或刺伤耳垂。
进一步的是,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为TPE材质,具有质量轻、软硬适中、防腐蚀、易于生产等优点。
进一步的是,支架为合金材质,保证支架的强度,低温性能好,具有抗腐蚀、锈蚀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调节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耳垂厚度的患者,保证夹紧程度适中,不会太松,也不会太紧,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通用性强,且操作简单、方便。
2、本实用新型支架延伸至第一夹板内的部分设置有Y形的节叉,Y形的节叉增大了支架与第一夹板的连接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在支架上设置有固定绳,当夹持装置由于外界因素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导致脱落时,固定绳依然能保证夹持装置不掉落在地面或遗失,起到防掉落和防丢失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标记为:
1、支架;2、第一夹板;3、第二夹板;4、支座;5、固定绳;
101、节叉;401、螺纹孔;402、螺栓;40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正面”、“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包括支架1和间隔一定距离且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夹板2与第二夹板3,支架1的一端与第一夹板2相连,支架1的另一端设置有支座4,支座4内设置有螺纹孔401,螺纹孔401内设置有与螺纹孔匹配的螺杆402,螺杆402的端部与第二夹板3相连。使用时,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置于耳垂的两侧,第一夹板置于耳垂的前侧,第二夹板置于耳垂的后侧,这样就可以让螺杆隐藏在耳垂后,不影响佩戴者的美观;根据不同患者耳垂厚度的不同,通过转动螺杆,螺杆相对于支座轴向移动,螺杆带动第二夹板同步旋转移动,进而调节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耳垂厚度的患者,保证夹紧程度适中,不会太松,也不会太紧,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厚度为3mm,厚度太薄影响夹板的强度,厚度太厚影响佩戴者的美观,也造成材料的浪费。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支架1延伸至第一夹板2的内部,保证支架与第一夹板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1,本实施例在螺杆402远离第二夹板3的端部设置有手柄403,方便操作者握持手柄旋转螺杆。
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均为网格板,相对于光滑的板而言,网格板可增大与耳垂之间摩擦力,增强固定效果;此外,网格板的透气性较好,利于术口恢复。
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均为椭圆形,相对于圆形而言,面积更大;相对于方形而言,能避免边角的棱角压伤或刺伤耳垂。
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均为TPE材质,具有质量轻、软硬适中、防腐蚀、易于生产等优点。
本实施例的支架1为合金材质,保证支架的强度,低温性能好,具有抗腐蚀、锈蚀作用。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支架1延伸至第一夹板内的部分设置有Y形的节叉101,Y形的节叉增大了支架与第一夹板的连接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节叉101与支架一体成型。
实施例三
参照图1和图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支架1上设置有固定绳5,固定绳用于挂在患者的耳朵上,当夹持装置由于外界因素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导致脱落时,固定绳依然能保证夹持装置不掉落在地面或遗失,起到防掉落和防丢失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固定绳5为弹性固定绳,具有弹性功能,与人体耳朵贴合更紧密,增强固定作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间隔一定距离且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夹板(2)与第二夹板(3),支架(1)的一端与第一夹板(2)相连,支架(1)的另一端设置有支座(4),支座(4)内设置有螺纹孔(401),螺纹孔(401)内设置有与螺纹孔匹配的螺杆(402),螺杆(402)的端部与第二夹板(3)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延伸至第一夹板(2)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延伸至第一夹板内的部分设置有Y形的节叉(1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固定绳(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绳(5)为弹性固定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02)远离第二夹板(3)的端部设置有手柄(40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均为网格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均为椭圆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均为TPE材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为合金材质。
CN202122963170.8U 2021-11-29 2021-11-29 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 Active CN216797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3170.8U CN216797953U (zh) 2021-11-29 2021-11-29 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3170.8U CN216797953U (zh) 2021-11-29 2021-11-29 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7953U true CN216797953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52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63170.8U Active CN216797953U (zh) 2021-11-29 2021-11-29 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79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3540A (zh) * 2023-07-14 2023-09-19 徐林刚 一种耳洞疤痕疙瘩术后压迫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3540A (zh) * 2023-07-14 2023-09-19 徐林刚 一种耳洞疤痕疙瘩术后压迫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97953U (zh) 耳垂瘢痕疙瘩术后用夹持装置
CN201079464Y (zh) 下颌关节脱位复位固定帽
CN208096878U (zh) 一种用于耳垂塑性装置
CN109864784A (zh) 一种双气囊止血装置
CN212089586U (zh) 一种新型使用的听诊器
CN110680582A (zh) 脑外科护理头套
CN208388658U (zh) 耳洞打孔器
CN211271033U (zh) 一种心内注射穿刺针头
CN211215005U (zh) 一种磁灸贴
CN212520908U (zh) 一种口罩固定器
CN208988821U (zh) 一种多用途开口装置
CN205073031U (zh) 一种肾衰竭患者磁共振造影剂的辅助清除装置
CN215504839U (zh) 一种肿瘤化疗用防脱输液导管固定设备
CN212015943U (zh) 一种整形美容科用术后冰敷眼罩
CN207412360U (zh) 改良型手术水袋
CN209436297U (zh) 一种助产防护设备
CN215875855U (zh) 气切套管固定带
CN219021839U (zh) 一种颞下颌关节脱位固定装置
CN213785516U (zh) 一种便于调节松紧度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CN201870668U (zh) 医疗用舌钳套
CN215134200U (zh) 一种胃肠减压器固定及防撒溅装置
CN220069964U (zh) 一种鼻部手术冷敷装置
CN213374394U (zh) 一种新型留置针固定带
CN115569297B (zh) 一种口腔溃疡敷药器
CN216318050U (zh) 一种手外科显微手术手指固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