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7852U - 一种皮肤牵拉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肤牵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7852U
CN216797852U CN202220006333.5U CN202220006333U CN216797852U CN 216797852 U CN216797852 U CN 216797852U CN 202220006333 U CN202220006333 U CN 202220006333U CN 216797852 U CN216797852 U CN 216797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ressing portion
skin
main pipe
skin retr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063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志军
张明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ihaomi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ihaomi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ihaomi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ihaomi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063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7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7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7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肤牵拉器,其包括:主管、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和连接部,第一按压部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于主管的一端,弹性件总是使得第一按压部远离主管或具有远离主管的趋势;第二按压部套设于主管远离第一按压部的任一段;连接部依次穿过第二按压部、主管和第一按压部并可相对于第二按压部运动,第一按压部内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用以限制连接部沿着第二按压部向第一按压部方向的运动。由此,患者可以单手握持或按压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以实现牵引力的调整,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皮肤牵拉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皮肤牵拉器。
背景技术
皮肤组织破损时,需要借助专用的医疗器械对皮肤进行拉伸,从而使得破损的皮肤能够在张力的作用下生长,直至创面愈合。皮肤牵拉器就是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器械,比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480942A的中国专利文献就公开了一种皮肤牵拉器,这种皮肤牵拉器,将两根钢针穿在创口两侧的皮肤上,同时通过拉线绕两根钢针穿过对两根钢针施加牵拉力,拉线的自由端缠绕在牵拉器的绕线辊上,通过转动绕线辊调整拉线缠绕在绕线辊上的长度,从而调整拉线的拉力,拉线的体积很小,方便重合交叉,避免患者在使用时意外触碰,安全性较高,而且采用拉线也便于对异性创口的牵拉。这种牵拉器的绕线辊的锁紧机构具体采用锁紧套和绕线辊上的四方结构配合实现锁紧,在使用时,不仅需要操作绕线辊,还需要同时操作锁紧套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锁紧,操作不方便。
基于此,中国专利CN211534860提出了一种皮肤牵拉系统和皮肤牵拉器,进一步改善了皮肤牵拉器的使用便利性,但是其在皮肤牵拉时操作仍然较为复杂,不便于患者或医护人员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人发现,在使用皮肤牵拉系统和皮肤牵拉器时,患者或医护人员必须通过双手操作才可实现对皮肤牵拉器的拉紧,但是双手操作仍然存在不便之处,特别是对于伤口位于手部、臂部等不便于双手操作的患者而言。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皮肤牵拉器所存在的操作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皮肤牵拉器。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皮肤牵拉器,其包括:主管、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按压部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主管的一端,所述弹性件总是使得所述第一按压部远离所述主管或具有远离所述主管的趋势;所述第二按压部套设于所述主管远离所述第一按压部的任一段;所述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主管和所述第一按压部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按压部运动,所述第一按压部内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以限制所述连接部沿着所述第二按压部向所述第一按压部方向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压部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靠近所述主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主管外,所述弹性件设置与所述第一套管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按压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压部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时,所述卡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内均设置有卡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为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包括抵接于所述连接部且突出于所述第一按压部或所述第二按压部的翘片,所述翘片沿所述第二按压部指向所述第一按压部的方向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副管,所述副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副管、第二按压部、所述主管和所述第一按压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管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副管于活动前后具有靠近所述第一按压部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第一按压部的第二位置,所述副管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保持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杆和柔性金属绳,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主管和所述第一按压部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按压部运动,所述卡接部用以限制所述连接杆沿着所述第二按压部向所述第一按压部方向的运动,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按压部的一端连接有柔性金属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柔性金属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拉器,包括:主管、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和连接部,第一按压部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于主管的一端,弹性件总是使得第一按压部远离主管或具有远离主管的趋势;第二按压部套设于主管远离第一按压部的任一段;连接部依次穿过第二按压部、主管和第一按压部并可相对于第二按压部运动,第一按压部内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用以限制连接部沿着第二按压部向第一按压部方向的运动。由此,患者可以单手握持或按压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以实现牵引力的调整,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皮肤牵拉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皮肤牵拉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当中皮肤牵拉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当中皮肤牵拉器的另一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皮肤牵拉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
主管10;第一按压部20;第一基座21;第一套管22;第一安装部23;第二按压部30;弹性件40;连接部50;连接杆51;卡接部60;副管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牵拉器。
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肤牵拉器,包括:主管10、第一按压部20、第二按压部30和连接部50,第一按压部20通过弹性件40弹性连接于主管10的一端或任一段,弹性件40的弹力总是使得第一按压部20向远离主管10的方向移动,或是弹性件40的弹力总是使得第一按压部20具有向远离主管10方向移动的趋势。第二按压部30套设于主管10远离第一按压部20的任一段,例如,图1当中第一按压部20位于主管10的上侧端部,第二按压部30 位于主管10的下侧端部。
连接部50依次穿过第二按压部30、主管10和第一按压部20,并可相对于第二按压部30发生运动。例如,图1当中第二按压部30、主管10和第一按压部20均为回转零件,在其三者的回转轴线上均开设有通孔,连接部50为柱状,连接部50穿设于第二按压部30、主管10和第一按压部20回转轴线上的通孔内。
第一按压部20内设置有卡接部60,卡接部60用于限制连接部50的单向移动,即连接部50沿着第二按压部30指向第一按压部20方向的移动,但卡接部60并不限制连接部50沿着第一按压部20指向第二按压部30方向的移动。例如,图1当中,卡接部60限制连接部50自上而下的运动,但不限制卡接部60自下而上的运动。
牵拉皮肤前,医护人员在患者伤口两侧的皮肤上固定有与皮肤固定连接的连接器,当皮肤两侧的连接器在外力牵引作用下互相靠近时,能够带动患者伤口两侧的皮肤互相靠近。本实用新型当中,连接部50远离第一按压部20的端部分别连接于皮肤两侧的连接器,当连接部50发生移动时,能够带动皮肤两侧的连接器互相靠近。
牵拉皮肤时,患者或医护人员等通过手动等方式按压第一按压部20,第一按压部20与主管10发生相对运动,并使得第一按压部20靠近第二按压部30。此时,为便于施力,患者或医护人员可单手同时握持第一按压部20和第二按压部30,如患者或医护人员利用大拇指和无名指握持第二按压部30,利用食指和中指握持第一按压部20,或是将单手当中任意两根手指分别置于第一按压部20 和第二按压部30相背离的两个侧面,以及其他任意能够同时握持或按压第一按压部20和第二按压部30的姿势。第一按压部20靠近第二按压部30时,此时连接部50保持不同,相当于第一按压部20相对于连接部50发生运动,且由于卡接部60仅限制连接部50的单向移动,在第一按压部20靠近第二按压部30 时并不能带动连接部50移动。按压到位后,患者或医护人员撤去按压力,第一按压部20在弹性件40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二按压部30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卡接部60的单向限制作用,使得连接部50无法相对于第一按压部20发生移动,即连接部50随着第一按压部20的运动一并运动,直至弹性件40的弹力无法驱动第一按压部20继续运动。
由此,通过患者或医护人员单手按压,即可实现皮肤牵拉器的拉紧,极大地方便了皮肤牵拉器的使用,特别是对于伤口位于手部、臂部等不便于双手操作的患者而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如图2-图4所述,为了保证第一按压部20和主管 10之间具有正确的位置关系以及方便第一按压部20的滑动,第一按压部20还包括第一基座21,第一基座21靠近主管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套管22,第一套管22可滑动地套设于主管10的外侧,弹性件40设置于第一套管22内。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套管22设置于第一基座21的下方,其二者固定连接为一体,第一套管22内形成有盲孔,盲孔的内径约等于主管10的外径,并通过盲孔的内侧壁和主管10的外侧壁实现主管10和第一按压部20的滑动连接。弹性件40可以是弹簧,如图1所示,主管10一端插入第一套管22内一段距离,第一套管22内其余部分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抵接于主管10的端部,另一端抵接于第一套管22盲孔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为了便于安装和维护,卡接部60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按压部20。由于卡接部60作为限制连接部50运动的部件,且其需要长期对连接部50施以牵拉连接部50的力,以提供牵拉伤口两侧皮肤的力,相较于皮肤牵拉器中其他的零部件,其寿命更低。将卡接部60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按压部20,在卡接部60由于疲劳或其他原因失效时,可单独更换卡接部60,而无需更换其余零件,由此变相延长了整个皮肤牵拉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第一按压部20包括第一基座21和第一安装部23,第一安装部23 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基座21,例如,第一安装部23和第一基座21之前通过螺纹连接,又如,第一安装部23和第一基座21之间以卡接方式连接。以螺纹连接为例,当第一安装部23和第一基座21之间的螺纹未旋合到位时,第一安装部23和第一基座21之间存在间隙,此时可以将卡接部60放入间隙或从间隙中取出,之后旋合螺纹,使得第一安装部23和第一基座21相对固定,改过程中,第一安装部23和第一基座21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位于间隙内的卡接部60在螺纹旋合过程中逐渐被压紧,以使得卡接部60相对于第一按压部20相对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在第二按压部30上同样设置有卡接部60,此时第一按压部20和第二按压部30上均设置有卡接部60。第二按压部30上的卡接部 60与第一按压部20上的卡接部60结构相同或相似。同样的,为了便于安装和维护,卡接部60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按压部30。具体的,第二按压部 30包括第二基座和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基座,例如,第二安装部和第二基座之前通过螺纹连接,又如,第二安装部和第二基座之间以卡接方式连接。以螺纹连接为例,当第二安装部和第二基座之间的螺纹未旋合到位时,第二安装部和第二基座之间存在间隙,此时可以将卡接部60放入间隙或从间隙中取出,之后旋合螺纹,使得第二安装部和第二基座相对固定,改过程中,第二安装部和第二基座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位于间隙内的卡接部60 在螺纹旋合过程中逐渐被压紧,以使得卡接部60相对于第二按压部30相对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按压部30上的卡接部60仅具有单向限制连接部50运动的功能,但由于第二按压部30相较于主管10无法相对移动,第二按压部30 上的卡接部60不具有带动连接部50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卡接部60为弹性片,其可以是弹性金属片,也可以是弹性塑料片,或是其他材料制成的具有弹性的卡接片。弹性片上设置有突出于第一按压部20的翘片,如图3,翘片位于第一按压部20上的通孔内,且翘片沿着第二按压部30指向第一按压部20的方向倾斜,即图中自下而上的方向,翘片向上倾斜,翘片远离第一按压部20(靠近第一按压部20轴线位置)的端部抵接于连接部50。由此,可利用弹性片的弹性和角度,使得卡接部60能够单向限制连接部50的运动,如图中连接部50沿自上而下方向的运动,而不限制连接部50沿自下而上方向上的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卡接部60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单向限制连接部50移动的机构,例如棘轮棘齿机构,可在第一按压部20上设置棘齿,在连接部50上设置棘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皮肤牵拉器还包括副管70,如图1所示,皮肤牵拉器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按压部20、主管10、第二按压部30和副管70。副管70为具有一定轴向承载能力的柔性管或刚性管,副管70远离第一按压部20 的端部用以固定连接于患者伤口处皮肤上的连接器。一般的,主管10和副管70 的径向截面尺寸均小于第一按压部20和第二按压部30的截面尺寸,以便于握持和按压。对于不设置副管70的皮肤牵拉器,可直接由第二按压部30固定连接于患者伤口处皮肤上的连接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调节皮肤牵拉器对于皮肤的牵引力,将副管70活动连接于第二按压部30。副管70在活动前后具备靠近第一按压部20的第一位置和远离第一按压部20的第二位置,且副管7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保持固定。对于副管70固定连接于第二按压部30的情况,当按压第一按压部20的力较大,使得弹性件40的弹力过大时,由于第二按压部30直接连接于皮肤上的连接器,因而无法调节弹性件40 作用于连接部50的作用力大小。通过将副管70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按压部30,由于副管70连接于连接器,当弹性件40的弹力过大时,可以调节第二按压部 30和副管70之间的距离,以释放一部分弹性件40的弹性力,从而调节整个皮肤牵拉器对于伤口两侧皮肤的整体牵引力。例如,第二按压部30和副管70之间可以是螺纹连接,由于螺纹连接具有自锁性能,其可以在任意位置保持停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连接部50包括连接杆51和柔性金属绳,连接杆 51依次穿过第二按压部30、主管10和第一按压部20,且连接杆51可相对于第二按压部30运动,卡接部60用以单向限制连接杆51的运动。连接杆51一端固定连接有柔性金属绳,钢丝绳另一端连接于皮肤上的连接器。通过按压第一按压部20后释放第一按压部20,在弹性件40作用下拉拽连接杆51,连接杆51 拉拽柔性金属绳,柔性金属绳拉拽皮肤上的连接器,由此实现皮肤的牵拉。当然,连接部50也可以仅包括柔性金属绳,柔性金属绳具备一定的刚性,由卡接部60直接抵接于柔性金属绳并实现牵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中,主管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当第一按压部相对于主管发生位移时,能够指向不同的刻度线,由此显示出不同的牵引力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皮肤牵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按压部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主管的一端,所述弹性件总是使得所述第一按压部远离所述主管或具有远离所述主管的趋势;所述第二按压部套设于所述主管远离所述第一按压部的任一段;所述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主管和所述第一按压部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按压部运动,所述第一按压部内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以限制所述连接部沿着所述第二按压部向所述第一按压部方向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靠近所述主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主管外,所述弹性件设置与所述第一套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按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肤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时,所述卡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内均设置有卡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皮肤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为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包括抵接于所述连接部且突出于所述第一按压部或所述第二按压部的翘片,所述翘片沿所述第二按压部指向所述第一按压部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牵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管,所述副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副管、第二按压部、所述主管和所述第一按压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肤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管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副管于活动前后具有靠近所述第一按压部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第一按压部的第二位置,所述副管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保持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杆和柔性金属绳,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按压部、所述主管和所述第一按压部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按压部运动,所述卡接部用以限制所述连接杆沿着所述第二按压部向所述第一按压部方向的运动,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按压部的一端连接有柔性金属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柔性金属绳;所述主管表面设置有刻度线。
CN202220006333.5U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皮肤牵拉器 Active CN216797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06333.5U CN216797852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皮肤牵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06333.5U CN216797852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皮肤牵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7852U true CN216797852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61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06333.5U Active CN216797852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皮肤牵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7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314517A1 (en) Pole Clamp
US20210369362A1 (en) Flexible robotic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220233182A1 (en) Endoscopic suturing device with circular needle
CN216797852U (zh) 一种皮肤牵拉器
CN112370716A (zh) 一种力量训练机螺旋绕线装置及力量训练机
CN115585371A (zh) 固定连接器
CN110292405B (zh) 一种线缆式皮肤牵张闭合装置
WO2005069803A2 (en) Threaded fulcrum clamp
EP4000537A1 (en) Skin retraction system and skin retractor therefor
CN112274269A (zh) 一种消化内科内镜固定支撑装置
CN205322387U (zh) 高度可调万向固定拉钩
CN201572122U (zh) 胸腹腔牵开器
CN201492494U (zh) 骨科用导向器
CN214912392U (zh) 一种新型甲状腺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08823339U (zh) 手腕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握持机构
CN216676832U (zh) 一种力量训练机螺旋绕线装置及力量训练机
WO2019119218A1 (zh) 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
CN216167600U (zh) 眼部整形拉钩
US20220008238A1 (en) Orthosis device having metal wire adjusting structure
CN211534860U (zh) 一种皮肤牵拉系统及其皮肤牵拉器
CN208552403U (zh) 手腕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拆卸机构
CN116942234B (zh) 自动收线的张力控制器
CN219090747U (zh) 一种医用设备管路伸缩性固定装置
CN213960123U (zh) 一种夹持装置和自拍杆
US11497386B2 (en) Control element for an endoscopic apparatus, and endoscopic apparatus comprising a control element of this ki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