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0543U - 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0543U
CN216790543U CN202220104837.0U CN202220104837U CN216790543U CN 216790543 U CN216790543 U CN 216790543U CN 202220104837 U CN202220104837 U CN 202220104837U CN 216790543 U CN216790543 U CN 216790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heating
conversion module
solar energy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48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静
狄睿
宋志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01048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0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0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0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60Thermal-PV hybrid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转换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包括有相互连接的太阳能接收装置和供水装置,太阳能接收装置包括有太阳光聚光装置、光热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光热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均设置在太阳光聚光装置的上面;供水装置包括有储水箱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为储水箱加热,且储水箱与光热转换模块相连接,加热装置和光电转换模块相连接,通过太阳能接收装置接收太阳能,并为供水装置提供热能,实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基本功能;太阳能接收装置包括有光热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通过光热转换模块为储水箱提供热能,并通过光电转换模块为加热装置提供电能,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避免加热装置配设外接电源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转换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solar energy),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参见热能传播的三种方式:辐射),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采集太阳热量,在阳光的照射下使太阳的光能充分转化为热能,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循环泵或电磁阀等功能部件将系统采集到的热量传输到大型储水保温水箱中,在匹配当量的电力、燃气、燃油等能源,把储水保温水箱中的水加热并成为比较稳定的定量能源设备。
但是现有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存在以下不足:
1、现有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仅利用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作用,所配合使用的加热装置的使用,仍需要配设外接电源;
2、现有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一般把现有太阳能接收装置设置在水箱的外表面上,当太阳能接收装置采集太阳能后,把热量传递到水箱中,但是水箱的表面是为平面,这样会影响采集太阳能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包括有相互连接的太阳能接收装置和供水装置,所述太阳能接收装置包括有太阳光聚光装置、光热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所述光热转换模块和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太阳光聚光装置的上面;
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有储水箱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为所述储水箱加热,且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光热转换模块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光电转换模块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转换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储水箱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从上往下分成至少三个区域,所述至少三个区域分别为吸热区域、储水区域和加热区域;所述吸热区域的上表面铺设有太阳能吸热板,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区域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转换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吸热区域为所述箱体的顶板,所述顶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向下凹进的凹槽,每个凹槽均形成储热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转换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储水区域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装置无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转换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蛇形设置在所述加热区域内,所述加热区域内填充有导热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转换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为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转换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为半导体热温差发电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转换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太阳光聚光装置包括有聚光部,所述聚光部呈向下凹进的碗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转换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太阳光聚光装置的下面设置有太阳跟踪模块,所述太阳跟踪模块与所述太阳光聚光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太阳能接收装置接收太阳能,并为供水装置提供热能,实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基本功能;太阳能接收装置包括有光热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通过光热转换模块为储水箱提供热能,并通过光电转换模块为加热装置提供电能,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避免加热装置配设外接电源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太阳能接收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太阳能接收装置;2-供水装置;3-吸热区域;4-储水区域;5-加热区域;6-凹槽;7-聚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包括有相互连接的太阳能接收装置1和供水装置2,太阳能接收装置1包括有太阳光聚光装置、光热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光热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均设置在太阳光聚光装置的上面;
供水装置2包括有储水箱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为储水箱加热,且储水箱与光热转换模块相连接,加热装置和光电转换模块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太阳光聚光装置聚集太阳光,通过光热转换模块使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为储水箱提供热能,为储水箱进行加热;同时通过光电转换模块使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加热装置提供电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太阳能接收装置1接收太阳能,并为供水装置2提供热能,实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基本功能;太阳能接收装置1包括有光热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通过光热转换模块为储水箱提供热能,并通过光电转换模块为加热装置提供电能,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避免加热装置配设外接电源的情况出现。
详细地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接收装置1包括有太阳光聚光装置、光热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其中,光热转换模块用于吸收太阳光聚光装置所聚集的太阳光,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光电转换模块用于把热能或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光热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均设置在太阳光聚光装置的上面,可以更好地吸收并聚集太阳光。
供水装置2包括有储水箱、加热装置和连接管道,加热装置为储水箱加热,且由于储水箱与光热转换模块相连接,通过光热转换模块为储水箱提供热量;同时,由于加热装置与光电转换模块相连接,通过光电转换模块为加热装置提供电能,以便加热装置的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供水装置2的第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太阳光聚光装置包括有聚光部7,聚光部7呈向下凹进的碗状,碗状的聚光部7如凹陷部,通过碗状的聚光部7更能便于太阳光的聚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供水装置2的第二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太阳光聚光装置的下面设置有太阳跟踪模块,太阳跟踪模块与太阳光聚光装置相连接,在太阳跟踪模块的作用下,使太阳光聚光装置随着太阳的位置转动,保证了太阳照射的时间和位置,以使太阳光聚焦的效果更加明显。
作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供水装置2的第三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光电转换模块为半导体光电二极管或温差发电模块。
当光电转换模块为半导体光电二极管时,基于半导体光电二极管的特性,当太阳光照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电二极管就会把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产生电流。
当光电转换模块为温差发电模块时,光电转换模块和光热转换模块相连接,太阳光聚光装置和储水箱之间的温差起到发电效果。
在本申请中的光热转换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太阳跟踪模块的结构如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储水箱包括有箱体,箱体从上往下分成至少三个区域,至少三个区域分别为吸热区域3、储水区域4和加热区域5;吸热区域3的上表面铺设有太阳能吸热板,加热装置设置在加热区域5中。储水区域4用于储藏用水,吸热区域3通过太阳能吸热板吸收太阳能直接照射到箱体上的热能,并从上方为储水区域4提供热能;同时,加热区域5中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从下方为储水区域4提供热能,提高了储水箱内温度升高的效率。
作为储水箱的第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吸热区域3为箱体的顶板,顶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向下凹进的凹槽6,每个凹槽6均成为太阳光聚光的区域,也使得每个凹槽6均形成储热空间,可以更好地实现吸收太阳能和采集太阳光,以便为储水箱更好地提供热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箱体的其他外壁均铺设太阳能吸热板,能更好地聚集不同方向的太阳光。
作为储水箱的第二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储水区域4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装置无线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储水区域4中的温度。在使用前预设一个参考温度值,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储水区域4中的温度低于参考温度值时,温度传感器发出信号启动加热装置为储水区域4进行加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储水区域4中的温度高于参考温度值时,温度传感器发出信号停止加热装置为储水区域4进行加热,这样可使储水区域4中的水温维持一定的温度。
作为储水池的第三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热装置为加热管,加热管蛇形设置在加热区域5内,加热区域5内填充有导热材质。加热管可以水平设置在加热区域5内,且以蛇形设置,可以保证了加热区域5为储水区域4的效果,同时,由于在加热区域5内填充有导热材质,当加热管加热一定时间后,其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导热材质中,当停止加热装置的运行后,还可以通过导热材质为储水区域4提供一定时间的热量,这样可保证加热管的使用寿命。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包括有相互连接的太阳能接收装置和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接收装置包括有太阳光聚光装置、光热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所述光热转换模块和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太阳光聚光装置的上面;
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有储水箱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为所述储水箱加热,且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光热转换模块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光电转换模块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从上往下分成至少三个区域,所述至少三个区域分别为吸热区域、储水区域和加热区域;所述吸热区域的上表面铺设有太阳能吸热板,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区域为所述箱体的顶板,所述顶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向下凹进的凹槽,每个凹槽均形成储热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区域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装置无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蛇形设置在所述加热区域内,所述加热区域内填充有导热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为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为半导体热温差发电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光聚光装置包括有聚光部,所述聚光部呈向下凹进的碗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光聚光装置的下面设置有太阳跟踪模块,所述太阳跟踪模块与所述太阳光聚光装置相连接。
CN202220104837.0U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 Active CN216790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4837.0U CN216790543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4837.0U CN216790543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0543U true CN216790543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2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4837.0U Active CN216790543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0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7178A (zh) 静态聚光光伏屋顶热电联产系统
KR20160136528A (ko) 태양열 및 태양광 복합 태양 에너지 온수기
CN103438589B (zh) 基于热管技术的cpc聚光光伏电热联产系统
CN106685315A (zh) 光伏光热互补发电系统以及发电方法
CN201084872Y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蓄能热水装置
KR20200096012A (ko) 태양열 및 태양광 복합장치
CN201479052U (zh) 跟踪聚光太阳能的光电光热联合产生装置
CN216790543U (zh) 一种太阳能转换装置
CN105529955A (zh) 一种菲涅尔聚光温差发电装置
CN209181290U (zh) 光热同用的节能太阳能电池板
CN203482116U (zh) 一种聚光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
CN102570915A (zh) 太阳能光热综合发电系统
CN205304724U (zh) 光伏光热太阳能采集及集水装置
CN206361965U (zh) 太阳能光伏光热板
CN211041433U (zh) 太阳能集成供热装置
CN210110804U (zh) 一种发电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板
CN203813715U (zh) 一种太阳灶聚光式光伏光热发电综合利用装置
CN209181291U (zh) 光热同用高效节能太阳能电池板
CN103944488B (zh) 一种太阳灶聚光式光伏光热发电综合利用装置
CN201051723Y (zh) 光能变换器
CN204103845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热电板
CN205545059U (zh) 一种太阳能多功能墙
CN205714615U (zh) 太阳池热动力发电装置
CN211552076U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一体热水装置
CN110224670B (zh) 一种蜂窝式智能光热储能屋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