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7697U - 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7697U
CN216777697U CN202122409638.9U CN202122409638U CN216777697U CN 216777697 U CN216777697 U CN 216777697U CN 202122409638 U CN202122409638 U CN 202122409638U CN 216777697 U CN216777697 U CN 216777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sal
thickness
nasal cushion
cushion according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96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杰
周明钊
庄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MC Tianjin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96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7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7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7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涉及技术领域呼吸相关病症的治疗,用于提高患者接口装置佩戴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鼻衬垫,其鼻部开孔围绕在用户的鼻孔下侧,并通过鼻密封部适配性地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以进行密封,因此其仅覆盖用户的鼻部,从而整体更轻便小巧且不凸显,并且通过适配性地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以进行密封,因此不会压迫用户的鼻部受力敏感部位,此外由于没有鼻枕插入患者的鼻腔,可使佩戴舒适度进一步提高。

Description

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相关病症的治疗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伴随一系列呼吸紊乱,表现特征呼吸暂停,呼吸不足和呼吸过度。呼吸疾病的例子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呼吸功能不全,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持续正气道压(CPAP)治疗、无创通气(Non invasive ventilation,NIV)常用来治疗上述呼吸系统疾病。在治疗时,不需要通过外壳手术将管子插入用户的气道,而是利用治疗装置(如呼吸机)通过管路经由用户佩戴的患者接口装置向用户的气道输送持续的压力通气或者变化的压力通气,以辅助用户进行部分或全部呼吸工作来维持体内足够的氧水平。
现有的患者接口装置(或称为面罩),一般根据其内的衬垫不同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为共同覆盖密封用户口部与鼻部特征的面罩,或称为全脸面罩;另一种为仅覆盖用户的鼻部特征,围绕在用户鼻部周围密封并压在用户鼻梁上的面罩,或称为鼻面罩;第三种为覆盖用户的鼻底特征,且围绕鼻孔周围密封,且有一对突出鼻枕侵入用户的鼻孔的面罩,或称为鼻垫面罩。
采用这种患者接口装置进行通气治疗通常是长时间的,用户经常要整夜的佩戴面罩,因此需要关注治疗过程中的所有状况。在这种前提下,患者接口装置要尽可能的舒适,密封要尽可能的稳固。如果用户感觉佩戴舒适度不够,就可能拒绝治疗,尤其当用户脸部的接触应力超出面部承受的限度,从而可能出现勒痕,红斑,甚至溃疡等。如果密封度不够,则可能引起气体的泄露,一方面导致压力低于治疗值,使治疗失效;另一方面,泄露的气流有可能会冲击用户的面部,尤其在敏感的鼻梁或者眼部,也会引起不舒适,导致用户拒绝治疗。另外,用户的佩戴面罩舒适度是用户治疗依从性高低的主要条件,这其中出来面部受力感受外,还包括:面罩的大小,重量,是否突显(指面罩突出用户面部,用户会因为自己佩戴面罩时像重病用户而导致心理的不快,且影响用户视线),以及价格昂贵等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用户拒绝治疗。
从上述角度看,现有的各种类型的面罩均具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全脸面罩整体笨重,且凸显性强。鼻面罩相对来说只覆盖用户的鼻部,但是仍然会压迫用户敏感的鼻梁位置。鼻垫面罩通常有2个鼻枕插入用户的鼻腔,由于鼻枕存在的“空气喷射”效应,会造成舒适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用于提高患者接口装置佩戴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鼻衬垫,包括上侧部、与所述上侧部相对的下侧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上侧部和所述下侧部之间的周向侧部,所述周向侧部围绕所述上侧部和所述下侧部以形成空腔;所述上侧部包括用于与用户的面部接触的面部接触部;
所述面部接触部包括柔软的中间部和位于所述中间部的两侧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均与所述周向侧部相连;所述中间部接纳佩戴者的鼻尖与鼻下部分,佩戴者佩戴时中间部不没过鼻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部包括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鼻部开孔和围绕所述鼻部开孔的鼻密封部,所述鼻部开孔构造为响应于所述鼻衬垫被用户戴上而围绕在用户的鼻孔下侧,并通过所述鼻密封部适配性地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以进行密封;其中,所述鼻衬垫被构造为使得通过加压气体抵靠在佩戴者鼻底密封时相对佩戴者的鼻翼无夹持作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鼻密封部响应于所述空腔内压力的增加而变形,以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与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相等,且均为0.6mm-1.5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鼻密封部为薄膜区域,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为0.3mm-0.8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周向侧部包括后侧部,所述后侧部构造为响应于所述鼻衬垫被用户戴上而朝向用户的唇部,所述后侧部包括与用户的唇上接触的唇上接触部,所述唇上接触部的厚度d5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相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后侧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唇上接触部与所述下侧部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厚度d4大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的厚度d4为0.9mm-2.0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鼻密封部向着所述下侧部凹陷;或者
所述鼻密封部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周向侧部还包括与所述后侧部相对设置的前侧部;
所述前侧部上有设置有向着所述后侧部凹陷的第一沟槽机构,和/或
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向着所述前侧部凹陷的第二沟槽机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沟槽机构构造为沿所述第一侧部至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沟槽机构的两个相对的内壁具有锐角夹角α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沟槽机构构造为响应于所受到的压力而改变其锐角夹角α1,以自适应地调整佩戴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沟槽机构的厚度为0.5mm-1.4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沟槽机构构造为沿所述第一侧部至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沟槽机构的两个相对的内壁具有锐角夹角α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沟槽机构构造为响应于所受到的压力而改变其锐角夹角α2,以自适应地调整佩戴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沟槽机构的厚度为0.5mm-1.4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鼻密封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光滑过渡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鼻密封部分别与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光滑过渡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周向侧部之间光滑过渡连接;
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周向侧部之间光滑过渡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侧部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中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使所述基底密封地连接到患者接口装置的框架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部开口内壁上的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通过与框架形成过盈配合来实现密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d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为塑胶件或者由硅橡胶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鼻衬垫由硅橡胶、泡沫、热塑性弹性体、树脂或纺织物等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内孔直径小于或大于所述排气孔的外孔直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孔呈长椭圆形、圆形、长方形或为至少相对平行的两条直线与连接两条直接的至少一条弧线组成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孔呈发散排布,每个所述排气孔相邻的排气孔数量至多为6个。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底部开口的两侧且远离所述底部开口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开口每侧的排气孔至多有三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鼻衬垫,包括中间部、分别与所述中间部左右相连的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以及分别与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相连的下侧部,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围绕所述下侧部以形成空腔;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包括与用户的面部接触的面部接触部;
所述面部接触部包括柔软的中间部分和刚性强于中间部分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上侧部分,所述面部接触部接纳佩戴者的鼻尖与鼻下部分;
所述中间部包括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鼻部开孔,容纳鼻尖与鼻下部分的鼻密封部和唇上区域,所述中间部具有均匀的薄膜厚度,所述鼻部开孔构造为响应于所述鼻衬垫被用户戴上而围绕在用户的鼻孔下侧,并通过所述鼻密封部适配性地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以进行密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鼻衬垫被构造为使得通过加压气体抵靠在佩戴者鼻底密封时相对佩戴者的鼻翼无夹持作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以及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均相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以及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均为0.3mm-0.8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均大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其中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相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均为0.8mm-1.5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为0.25mm-0.8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部向后延伸至所述下侧部以形成后侧部,所述后侧部构造为响应于所述鼻衬垫被用户戴上而朝向用户的唇部,所述后侧部包括与用户的唇上接触的唇上接触部,所述唇上接触部的厚度d5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相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后侧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唇上接触部与所述下侧部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厚度d4大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的厚度d4为0.9mm-2.0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部向前延伸至所述下侧部以形成与所述后侧部相对设置的前侧部,所述前侧部具有光滑且无沟槽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前侧部上靠近所述中间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前侧部上靠近所述下侧部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前侧部上靠近所述中间部的厚度为0.3mm-0.8mm,所述前侧部上靠近所述下侧部的厚度为0.9mm-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患者接口装置,包括如上述的鼻衬垫,还包括框架,所述鼻衬垫与所述框架密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鼻部开孔围绕在用户的鼻孔下侧,并通过鼻密封部适配性地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以进行密封,因此其仅覆盖用户的鼻部,从而整体更轻便小巧且不凸显,并且通过适配性地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以进行密封,因此不会压迫用户的鼻部受力敏感部位,此外由于没有鼻枕插入患者的鼻腔,可使佩戴舒适度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鼻衬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前侧观测);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鼻衬垫的主视图(从前侧观测);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鼻衬垫的俯视图(从上侧观测);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鼻衬垫的仰视图(从下侧观测);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鼻衬垫的后视图(从后侧观测);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鼻衬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左侧观测);
图7是图3在A-A处的剖视图;
图8是图3在B-B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鼻衬垫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鼻衬垫的主视图(从前侧观测);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鼻衬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左侧观测);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中鼻衬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前侧观测);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中鼻衬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左侧观测);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中鼻衬垫的俯视图(从上侧观测);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中鼻衬垫的主视图(从前侧观测);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中鼻衬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前侧观测);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中鼻衬垫的仰视图(从下侧观测);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中鼻衬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下侧观测);
图19和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患者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人体鼻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200-鼻衬垫;
110,210-上侧部;111a,211a-面部接触部;
120,220-下侧部;130,230-前侧部;140,240-后侧部;150,250-空腔;260-左侧部;270-右侧部;
111,211-中间部;112,212-第一侧部;113,213-第二侧部;
1111,2111-鼻部开孔;1112,2112-鼻密封部;
121,221-基底;122,222-底部开口;123,223-密封结构;124-排气孔;
131-第一沟槽机构;
141-唇上接触部;142-支撑部;143-第二沟槽机构;
300-患者接口装置;310-框架;320-柔性软管;330-头带;
N1-鼻孔;N2-鼻翼;F-脸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现有的全脸面罩、鼻面罩和鼻垫面罩中,对于全脸面罩,其中的衬垫会覆盖用户的口部和鼻部,因此会压迫用户的鼻梁,造成佩戴不适;鼻面罩的衬垫同样会压迫用户的面部敏感位置,即“鼻梁区域”;而鼻垫面罩的衬垫中会有鼻枕侵入鼻孔,同样会造成不适感。
基于上述现有面罩中衬垫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鼻衬垫及具有该鼻衬垫的患者接口装置,来解决现有衬垫会压迫用户鼻梁区域而造成不适感的技术问题。
具体来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鼻衬垫,其用于与患者接口装置适配,并置于用户的面部,从而向用户提供加压气体以进行通气治疗,下面以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鼻衬垫。
实施例1
如图4-11所示,本实施的鼻衬垫100包括上侧部110、与上侧部110相对的下侧部120以及设置在上侧部110和下侧部120之间的周向侧部,周向侧部围绕上侧部110和下侧部120以形空腔150,当向用户提供加压气体时,该空腔150可形成一个气囊腔室。
上侧部110包括用于与用户的面部接触的面部接触部111a。具体来说,面部接触部111a包括中间部111和位于中间部111的两侧的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3,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3均与周向侧部相连。可以理解地,为了便于制造,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3可以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构造,或者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壁113可以关于中间部111对称设置。
中间部111包括与空腔150相连通的鼻部开孔1111和围绕鼻部开孔1111的鼻密封部1112。其中,鼻部开孔1111构造为响应于鼻衬垫100被用户戴上而围绕在用户的鼻孔下侧,并通过鼻密封部1112适配性地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以进行密封。
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鼻衬垫100围绕用户的鼻孔并进行密封,其整体上能够减小患者接口装置的体积,使其小巧轻便且不凸显,并且也无插入用户的鼻枕,使其舒适性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地,当向用户提供加压气体时,该空腔150内部具有一定的压力(例如压力为4-25hpa),因此鼻密封部1112能够响应于空腔150内压力的增加而膨胀变形,从而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紧密地贴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鼻衬垫100是通过鼻密封部1112的膨胀变形而与用户的鼻孔周围贴合,从而在设计和制造时,无需考虑用户个体的鼻部差异。因此即使用户个体的鼻部存在差异,由于薄膜的易变形性也能保证鼻密封部1112与用户的鼻孔周围进行适配性地贴合,从而提高鼻衬垫100与用户面部接触的密封性和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鼻密封部1112向着下侧部120凹陷,因此当鼻密封部1112受到空腔150内的压力而膨胀时,鼻密封部1112将几乎与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3位于同一平面内(如图7中虚线所示,为鼻密封部1112膨胀后所处的位置),由此可以保证面部接触部111a(中间部111)平托在用户的鼻子底部而不包裹用户的鼻翼N2。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鼻衬垫100并不是通过夹持用户的鼻翼两侧来实现密封稳定连接,而是通过鼻密封部1112的膨胀变形来使其与用户的鼻孔N1周围紧密贴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鼻衬垫100与用户的鼻部宽度(两侧鼻翼之间的距离,如图21所示)之间并不需要严格适配,从而可增加鼻衬垫100所能适应的人群,提高其人群适配性。另外,鼻衬垫100不夹持用户的鼻部还可减小其与用户鼻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加佩戴舒适度。
优选地,当用户佩戴鼻衬垫100后,鼻密封部1112的最外侧边缘额也不会超过用户的鼻尖,因此也不会压迫用户的鼻尖而造成不适感,并且还能够减小其体积。
进一步可选地,鼻密封部1112可以不凹陷,而是直接与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3位于同一平面上,即面部接触部111a可构造为平面结构,该种设计能够使鼻密封部1112的膨胀密封作用更明显。
此外,鼻部开孔1111可以是至少一个孔,例如可设置1个孔、2个孔或多个孔,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设置。
参见图5,周向侧部包括位于患者侧的后侧部140、与后侧部140相对设置的前侧部130(位于患者相对侧)以及在后侧部140和前侧部130之间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其中,后侧部140、前侧部130、左侧部和右侧部可以一体构造。
后侧部140构造为响应于鼻衬垫100被用户戴上而朝向用户的唇部,后侧部140包括与用户的唇上接触的唇上接触部141以及连接唇上接触部141与下侧部120的支撑部142。
第一侧部112的厚度d1、第二侧部113的厚度d2、鼻密封部1112的厚度d3、支撑部142的厚度d4以及唇上接触部141的厚度d5满足以下定义式:
d1=d2,且d5=d3≤d1≤d4。
即第一侧部112的厚度与第二侧部113的厚度相同,且均大于鼻密封部1112的厚度。例如,第一侧部112的厚度d1与第二侧部113的厚度d2均可以是0.6mm-1.5mm,优选地可以是0.8mm-1.5mm,更优选地可以是0.8mm-1.2mm。鼻密封部1112的厚度d3可以是0.25mm-0.8mm,优选地可以是0.3mm-0.8mm,更优选地可以是0.3mm-0.5mm,因此本实施例中,鼻密封部1112的厚度最小,为薄膜区域。
由于在佩戴鼻衬垫100时,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3比鼻密封部1112更先接触用户的面部,从而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3是佩戴时脸部的重要支撑点,其受力大于鼻密封部1112的受力;并且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3位于用户鼻翼两侧,因此较之鼻密封部1112更接近用户脸颊肌肉,用户在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3对应位置处的受力感并不明显,因此将第一侧部112和第二侧部113的厚度设置为大于鼻密封部1112,使其二者的刚性强于鼻密封部1112的刚性,从而有效分配面部佩戴鼻衬垫100的压力,以增加佩戴舒适度。
支撑部142可以沿周向延伸,例如可形成后侧部140、左侧部和右侧部的一部分。因此支撑部142需要保持空腔150的整体形状,使其在低压力佩戴时和鼻衬垫100受压力时保持其形状而不发生塌陷。因此支撑部142的厚度d4最厚,例如可以是0.9mm-2.0mm,优选地可以是0.9mm-1.5mm,以保证一定的刚性。
唇上接触部141对应用户面部受力敏感的区域,因此其厚度d5可以与鼻密封部1112的厚度d3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中唇上接触部141也为薄膜区域。以保证佩戴时用户上唇的压迫力足够小,能够增加佩戴的舒适性。
前侧部130和后侧部140上可均设置沟槽机构,或者均不设置沟槽机构,也可在二者之一上设置沟槽机构。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前侧部130上有设置有向着后侧部140凹陷的第一沟槽机构131。第一沟槽机构131构造为凹槽,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内壁具有锐角夹角α1(例如可以是20°到70°),第一沟槽机构131的厚度可以是0.5mm-1.4mm。因此在低压力的作用下,由于鼻密封部1112的受压膨胀作用并不明显而无法有效地贴合用户的鼻部时,该第一沟槽机构131能够为用户鼻头附近位置提供一定的弹性支撑,从而增加密封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压缩该第一沟槽机构131(即使其夹角α1减小),可压缩性地适配不同人的不同鼻唇角,从而可以自适应调整到更合适的佩戴状态。
下侧部120包括基底121,基底121上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底部开口122,底部开口122中设置有密封结构123,密封结构123用于使基底121密封地连接到患者接口装置的框架上。
其中,底部开口122可以是三角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形状。通过其中的密封结构123能够使基底121与患者接口装置的框架密封且不可转动地连接。密封结构123可以是在底部开口122内壁上的至少一个凸起,其通过与框架形成过盈配合来实现密封。
可选地,密封结构123也可以是塑胶件,或者更高硬度的硅橡胶,通过其弹性形变与框架实现密封连接。
鼻衬垫100优选由硅橡胶制成,也可以由泡沫、热塑性弹性体、树脂或纺织物等材料制成。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形的实施例,即实施例2,如图9所示。以下将主要说明其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侧部112的厚度d1与第二侧部113的厚度d2相同,且等于鼻密封部1112的厚度d3,即d1=d2=d3。三者的厚度例如均可以是0.3mm-0.8mm,这样整个面部接触部111a整体可形成为气囊,从而使整个面部接触部111a的受力下降,从而增强佩戴舒适度。因此本实施例的鼻衬垫100能够更有力地贴合一些面部畸形人群的面部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类似,支撑部142仍然可以选择较厚的厚度d4,例如d4≥d3。例如d4可以是0.9mm-2.0mm,优选地可以是0.9mm-1.5mm,以保证一定的刚性。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相同特征和构造将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形的实施例,即实施例3,如图10和11所示。以下将主要说明其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前侧部130上有设置有向着后侧部140凹陷的第一沟槽机构131之外,在支撑部142上还设置有向着前侧部130凹陷的第二沟槽机构143。第二沟槽机构143也可构造为凹槽,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内壁具有锐角夹角α2(例如可以是20°到70°),第二沟槽机构143的厚度可以是0.5mm-1.4mm。在低压力下,鼻密封部1112受压膨胀作用不明显而不能有效的贴合用户的鼻部特征时,该凹槽能为用户上唇附近位置提供一定的弹性支撑,从而增加密封力;同时也可以也可以通过压缩该第一沟槽机构131(即使其夹角α1减小)和第二沟槽机构143(即使其夹角α2减小),可压缩性地适配不同人的不同鼻唇角,从而可以自适应调整到更合适的佩戴状态。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形的实施例,即实施例4,如图10和11所示。以下将主要说明其与上述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前侧部130上有设置有向着后侧部140凹陷的第一沟槽机构131之外,在支撑部142上还设置有向着前侧部130凹陷的第二沟槽机构143。第二沟槽机构143也可构造为凹槽,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内壁具有锐角夹角α2(例如可以是20°到70°),第二沟槽机构143的厚度可以是0.5mm-1.4mm。在低压力下,鼻密封部1112受压膨胀作用不明显而不能有效的贴合用户的鼻部特征时,该凹槽能为用户上唇附近位置提供一定的弹性支撑,从而增加密封力;同时也可以也可以通过压缩该第一沟槽机构131(即使其夹角α1减小)和第二沟槽机构143(即使其夹角α2减小),可压缩性地适配不同人的不同鼻唇角,从而可以自适应调整到更合适的佩戴状态。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形的实施例,即实施例5,如图12和13所示。以下将主要说明其与上述实施例1和2的不同之处。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和2的不同之处在于,取消了前侧部130上的第一沟槽机构131。即本实施例中前侧部130和后侧部140均未设置沟槽机构,并且可选地,前侧部130的厚度可以是0.3mm-0.8mm,即前侧部130的厚度与鼻密封部1112的厚度相同,且全部为薄膜区域。
可选地,前侧部130的其中一部分厚度与鼻密封部1112的厚度相同,例如可以是0.3mm-0.8mm。而前侧部130的另一部分的厚度则与支撑部142的厚度相同,例如可以是0.9mm-2.0mm,优选地可以是0.9mm-1.5mm,以保证一定的刚性。
实施例6
如图14-图17所示,本实施的鼻衬垫200包括上侧部210、与上侧部210相对的下侧部220以及设置在上侧部210和下侧部220之间的周向侧部,周向侧部围绕上侧部210和下侧部220以形空腔,当向用户提供加压气体时,该空腔250可形成一个气囊腔室。此外,上侧部210包括用于与用户的面部接触的面部接触部。
面部接触部包括中间部211和位于中间部211的两侧的第一侧部212和第二侧部213,第一侧部212和第二侧部213均与周向侧部相连。可以理解地,为了便于制造,第一侧部212和第二侧部213可以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构造,或者第一侧部212和第二侧壁213可以关于中间部211对称设置。
其中,中间部211包括与空腔250相连通的鼻部开孔2111和围绕鼻部开孔2111的鼻密封部2112,鼻部开孔2111构造为响应于鼻衬垫200被用户戴上而围绕在用户的鼻孔下侧,并通过鼻密封部2112适配性地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以进行密封。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鼻衬垫200通过与用户的鼻孔的下侧并围绕鼻孔进行密封,其整体上能够减小患者接口装置的体积,使其小巧轻便且不凸显,并且也无插入用户的鼻枕,使其舒适性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地,当向用户提供加压气体时,该空腔150内部具有一定的压力(例如压力为4hpa-25hpa),因此鼻密封部2112能够响应于空腔250内压力的增加而变形,以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鼻衬垫200是通过鼻密封部2112的膨胀变形而与用户的鼻孔周围贴合,从而在设计和制造时,无需考虑用户个体的鼻部差异。因此即使用户个体的鼻部存在差异,由于薄膜的易变形性也能保证鼻密封部2112与用户的鼻孔周围进行适配性地贴合,从而提高鼻衬垫200与用户面部接触的密封性和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鼻密封部2112向着下侧部220凹陷,因此当鼻密封部2112受到空腔250内的压力而膨胀时,鼻密封部2112将几乎与第一侧部212和第二侧部213位于同一平面内(如图中虚线所示,为鼻密封部2112膨胀后所处的位置),由此可以保证面部接触部211a(中间部211)平托在用户的鼻子底部而不包裹用户的鼻翼。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鼻衬垫200并不是通过夹持用户的鼻翼两侧来实现密封稳定连接,而是通过鼻密封部2112的膨胀变形来使其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紧密贴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鼻衬垫200与用户的鼻部宽度(两侧鼻翼之间的距离W)之间并不需要严格适配,从而可增加鼻衬垫200所能适应的人群,提高其人群适配性。另外,鼻衬垫200不夹持用户的鼻部还可减小其与用户鼻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加佩戴舒适度。
优选地,鼻密封部2112的外侧与鼻部开孔211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不大于用户的鼻中隔到鼻尖的高度。也就是说,当用户佩戴鼻衬垫200后,鼻密封部2112的最外侧边缘额也不会超过用户的鼻尖,因此也不会压迫用户的鼻尖而造成不适感,并且还能够减小其体积。
进一步可选地,鼻密封部2112可以不凹陷,而是直接与第一侧部212和第二侧部213位于同一平面上,即面部接触部211a可构造为平面结构,该种设计能够使鼻密封部2112的膨胀密封作用更明显。
此外,鼻部开孔2111可以是至少一个孔,例如可设置1个孔、2个孔或多个孔,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设置。
周向侧部包括后侧部240、与后侧部240相对设置的前侧部230以及在后侧部240和前侧部230之间的左侧部260和右侧部270。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5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鼻密封部2112分别向前延伸至前侧部230、向后延伸至后侧部240,并且鼻密封部2112与前侧部230和后侧部240之间的连接处为连续的曲面,或者其连接处可以相互错位。
优选地,鼻密封部2112分别向前延伸至前侧部230、向后延伸至后侧部240且与前侧部230和后侧部240形成一个整体,即中间部分,从而使该中间部分具有均一的厚度。即鼻密封部2112的厚度d3与前侧部230和后侧部240的厚度相同。例如d3可以是0.3mm-0.9mm,优选为0.3mm-0.5mm,即该中间部分为薄膜区域(图中虚线所示的区域)。
可以理解地,后侧部240上对应的唇上接触部的厚度d5以及支撑部的厚度d4相同,且均与鼻密封部2112的厚度d3也相同,即d3=d4=d5。
进一步地,第一侧部212延伸至与左侧部260,第二侧部213则延伸至与右侧部270,并且第一侧部212与左侧部260以及第二侧部213与右侧部270之间的连接处为连续的曲面,或者其连接处可以相互错位。
优选地,第一侧部212延伸至与左侧部260形成一个整体,第二侧部213则延伸至与右侧部270形成一个整体,即周边部分,该周边部分具有均一的厚度。因此第一侧部212的厚度d1和左侧部260的厚度以及第二侧部213的厚度d2和右侧部270的厚度均相同,因此其形成的整体也具有均一的厚度,该厚度大于上述的鼻密封部2112的厚度d3,即d1≥d3。例如d1和d2均可为0.6mm-1.5mm,优选为0.8mm-1.2mm。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周边部分(左侧部260、右侧部270、第一侧部212和第二侧部213)的刚性大于中间部分(鼻密封部2112、前侧部230和后侧部240)的刚性。这是由于周边部分是鼻衬垫200佩戴时在用户脸部的重要支撑点,其受力大于对应用户鼻部的中间部分,并且周边部分更接近用户脸颊肌肉,因此用户的受力感觉不明显,从而将其刚性设置为大于中间部分的刚性,能够有效分配面部佩戴衬垫的压力,增加佩戴舒适度。
下侧部220包括基底221,基底221上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底部开口222,底部开口222中设置有密封结构223,密封结构223用于使鼻衬垫200密封地连接到患者接口装置的框架上。
其中,底部开口222可以是三角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形状。通过其中的密封结构223能够使基底221与患者接口装置的框架密封且不可转动地连接。密封结构223可以是在底部开口222内壁上的凸起,其通过与框架形成过盈配合来实现密封。
可选地,密封结构223也可以是塑胶件,或者更高硬度的硅橡胶,通过其弹性形变与框架实现密封连接。
鼻衬垫200优选由硅橡胶制成,也可以由泡沫、热塑性弹性体、树脂或纺织物等材料制成。
实施例7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形的实施例,即实施例7,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基底121,221上设置有排气部。
其中,排气部可以是设置在底部开口122两侧的排气孔124。排气孔124的设置方式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例如,排气孔124的内孔直径小于或大于排气孔124的外孔直径,由于内外直径一致的排气孔会造成较大的噪音,因此将排气孔124的内孔直径设置为与排气孔124的外孔直径不同,能够使排气噪音大幅降低。
进一步地,排气孔124可以呈长椭圆形、圆形、长方形或为至少相对平行的两条直线与连接两条直接的至少一条弧线组成的结构。如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排气孔123呈圆形。
此外,排气孔124呈发散排布,排气孔123尽可能地扩散设置,每个排气孔124相邻的排气孔124数量至多为6个。
如图21所示,排气孔124设置在底部开口122,222的两侧且远离底部开口122,222设置。底部开口122,222每侧的排气孔124至多有三列。如图21所示,每一列的排气孔124的数量均不相同,例如最靠近底部开口122,222的那一列排气孔124中的排气孔124的数量最少。
如图19和图2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患者接口装置300,包括鼻面罩、设置在鼻面罩中的上述的鼻衬垫100,200以及与上述的鼻衬垫100,200相连的框架310。框架310上设置有头带330,用于与用户的头部固定。
框架310与压力装置之间连接有柔性管道320,通过该柔性管道320将加压气体输送至鼻面罩的腔室内,然后通过鼻部开孔1111,2111进入用户气道,因此上述底部开口122,222中的密封结构123能够保证鼻衬垫100,200和框架的密封连接。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44)

1.一种鼻衬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部、与所述上侧部相对的下侧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上侧部和所述下侧部之间的周向侧部,所述周向侧部围绕所述上侧部和所述下侧部以形成空腔;所述上侧部包括用于与用户的面部接触的面部接触部;
所述面部接触部包括柔软的中间部和位于所述中间部的两侧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均与所述周向侧部相连;所述中间部接纳佩戴者的鼻尖与鼻下部分,佩戴者佩戴时中间部不没过鼻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包括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鼻部开孔和围绕所述鼻部开孔的鼻密封部,所述鼻部开孔构造为响应于所述鼻衬垫被用户戴上而围绕在用户的鼻孔下侧,并通过所述鼻密封部适配性地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以进行密封;其中,所述鼻衬垫被构造为使得通过加压气体抵靠在佩戴者鼻底密封时相对佩戴者的鼻翼无夹持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密封部响应于所述空腔内压力的增加而变形,以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与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相等,且均为0.6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密封部为薄膜区域,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为0.3mm-0.8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侧部包括后侧部,所述后侧部构造为响应于所述鼻衬垫被用户戴上而朝向用户的唇部,所述后侧部包括与用户的唇上接触的唇上接触部,所述唇上接触部的厚度d5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唇上接触部与所述下侧部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厚度d4大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d4为0.9mm-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密封部向着所述下侧部凹陷;或者
所述鼻密封部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侧部还包括与所述后侧部相对设置的前侧部;
所述前侧部上有设置有向着所述后侧部凹陷的第一沟槽机构,和/或
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向着所述前侧部凹陷的第二沟槽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机构构造为沿所述第一侧部至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沟槽机构的两个相对的内壁具有锐角夹角α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机构构造为响应于所受到的压力而改变其锐角夹角α1,以自适应地调整佩戴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机构的厚度为0.5mm-1.4mm。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槽机构构造为沿所述第一侧部至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沟槽机构的两个相对的内壁具有锐角夹角α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槽机构构造为响应于所受到的压力而改变其锐角夹角α2,以自适应地调整佩戴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槽机构的厚度为0.5mm-1.4mm。
1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密封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光滑过渡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密封部分别与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光滑过渡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周向侧部之间光滑过渡连接;
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周向侧部之间光滑过渡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部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中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使所述基底密封地连接到患者接口装置的框架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部开口内壁上的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通过与框架形成过盈配合来实现密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d4。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为塑胶件或者由硅橡胶制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衬垫由硅橡胶、泡沫、热塑性弹性体、树脂或纺织物等材料制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内孔直径小于或大于所述排气孔的外孔直径。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呈长椭圆形、圆形、长方形或为至少相对平行的两条直线与连接两条直接的至少一条弧线组成的结构。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呈发散排布,每个所述排气孔相邻的排气孔数量至多为6个。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底部开口的两侧且远离所述底部开口设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开口每侧的排气孔至多有三列。
31.一种鼻衬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部、分别与所述中间部左右相连的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以及分别与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相连的下侧部,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围绕所述下侧部以形成空腔;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包括与用户的面部接触的面部接触部;
所述面部接触部包括柔软的中间部分和刚性强于中间部分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上侧部分,所述面部接触部接纳佩戴者的鼻尖与鼻下部分;
所述中间部包括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鼻部开孔,容纳鼻尖与鼻下部分的鼻密封部和唇上区域,所述中间部具有均匀的薄膜厚度,所述鼻部开孔构造为响应于所述鼻衬垫被用户戴上而围绕在用户的鼻孔下侧,并通过所述鼻密封部适配性地与用户的鼻孔周围相贴合以进行密封。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均大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其中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相等。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和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均为0.8mm-1.5mm。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为0.25mm-0.8mm。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衬垫被构造为使得通过加压气体抵靠在佩戴者鼻底密封时相对佩戴者的鼻翼无夹持作用。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以及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均相等。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d1、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d2以及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均为0.3mm-0.8mm。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向后延伸至所述下侧部以形成后侧部,所述后侧部构造为响应于所述鼻衬垫被用户戴上而朝向用户的唇部,所述后侧部包括与用户的唇上接触的唇上接触部,所述唇上接触部的厚度d5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相等。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唇上接触部与所述下侧部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厚度d4大于所述鼻密封部的厚度d3。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d4为0.9mm-2.0mm。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向前延伸至所述下侧部以形成与所述后侧部相对设置的前侧部,所述前侧部具有光滑且无沟槽的表面。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部上靠近所述中间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前侧部上靠近所述下侧部的厚度。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部上靠近所述中间部的厚度为0.3mm-0.8mm,所述前侧部上靠近所述下侧部的厚度为0.9mm-2.0mm。
44.一种患者接口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30或如权利要求31-43中任一项所述的鼻衬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所述鼻衬垫与所述框架密封连接。
CN202122409638.9U 2021-09-30 2021-09-30 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 Active CN216777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9638.9U CN216777697U (zh) 2021-09-30 2021-09-30 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9638.9U CN216777697U (zh) 2021-09-30 2021-09-30 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7697U true CN216777697U (zh) 2022-06-21

Family

ID=81998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9638.9U Active CN216777697U (zh) 2021-09-30 2021-09-30 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7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6508B2 (en)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and a rolling hinge
US11559647B2 (en)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AU2017228699B2 (en)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US11000662B2 (en) Respirator mask
US20180296784A1 (en) Respiratory mask assembly for stabilizing patient interface
EP2988812B1 (en) Patient interface device
EP1755719B1 (en) Cushion for a patient interface
US7975694B2 (en) Non-intrusive mask interface with nasal support
CN106512174B (zh) 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和呼吸面罩
EP1333875B1 (en) Oxygen supply mask with incomplete headband
JP4819047B2 (ja) 可撓性のcpapマスク
EP3259003B1 (en) Patient interface and aspects thereof
WO2023051820A1 (zh) 排气组件、框架组件、衬垫组件及患者接口装置
CN216777697U (zh) 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
CN217187361U (zh) 排气组件、框架组件、衬垫组件及患者接口装置
CN113926039A (zh) 鼻衬垫及患者接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