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4632U - 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74632U CN216774632U CN202220342583.6U CN202220342583U CN216774632U CN 216774632 U CN216774632 U CN 216774632U CN 202220342583 U CN202220342583 U CN 202220342583U CN 216774632 U CN216774632 U CN 2167746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acitor
- power supply
- circuit
- voltage
- fu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9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包括:全波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全波倍压电路及电源控制电路,其中,电源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电源控制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全波整流电路的一端及全波倍压电路的一端连接,全波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滤波电路的另一端及全波倍压电路的另一端均与双电压电路的供电输出端连接。根据输入交流电源的电压等级导通相应的电路,将多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源分别进行不同的电压转换,最后输出端输出电压相近的两种直流电压。由于两种输出直流电压相近,后端原先分开设计的两款设备可以简化成一款,统一采用同一款供电电路,从而降低设计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
背景技术
我国工业用电和民用电采用两种交流电压标准,工业标准用电交流电压380V,通常供电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民用标准用电交流电压220V,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10%。直流用电设备,很多都是从交流电压整流滤波,调制成直流电压,有的用电设备还需要进行逆变,再整流调制成直流电流可控的直流电压。因为交流220V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后,直流电压约为310V;交流380V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后,直流电压约为540V。两者的电压相差较大。所以很多用电设备都是分220V供电和380V供电两款,针对两种电源,需采用两类不同的元器件设计两款不同的用电设备产品,这无形中增加了设计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针对两种电源,需采用两类不同的元器件设计两款不同的用电设备产品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包括:全波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全波倍压电路及电源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一端及所述全波倍压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另一端及所述全波倍压电路的另一端均与双电压电路的供电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全波倍压电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一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一可控开关、第一稳压二极管、多个第一TVS管及多个压降电阻,多个所述第一TVS管串联连接,多个所述压降电阻串联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脚通过多个串联连接的第一TVS管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脚通过多个串联连接的压降电阻与外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四脚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三脚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外部直流电源及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开关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全波倍压电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二TVS管、第二可控开关、第二继电器、第三电阻及第二电容,其中,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脚通过第二TVS管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脚与外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四脚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四脚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三脚接地;
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及外部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开关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及第二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开关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及第八电容,其中,
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全波倍压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及第八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开关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还包括缓启动电路,所述缓启动电路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所述缓启动电路的另一端与PR线路连接。
可选地,所述缓启动电路包括:第三TVS管、第三光电耦合器、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第十电容,其中,
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脚通过第三TVS管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脚与外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四脚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三脚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及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外部直流电源及PR线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包括:全波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全波倍压电路及电源控制电路,其中,电源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电源控制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全波整流电路的一端及全波倍压电路的一端连接,全波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滤波电路的另一端及全波倍压电路的另一端均与双电压电路的供电输出端连接。通过设计一套双电压供电电路,根据输入交流电源的电压等级导通相应的电路,将多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源分别进行不同的电压转换,最后输出端输出电压相近的两种直流电压。由于两种输出直流电压相近,后端原先分开设计的两款设备可以简化成一款,统一采用同一款供电电路,从而降低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的电源主回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的第一控制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的第二控制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的缓启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全波整流电路2、滤波电路4、全波倍压电路3及电源控制电路1,其中,电源控制电路1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电源控制电路1的另一端分别与全波整流电路2的一端及全波倍压电路3的一端连接,全波整流电路2的另一端与滤波电路4的一端连接,滤波电路4的另一端及全波倍压电路3的另一端均与双电压电路的供电输出端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外部交流电源包括多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源,例如包括工业标准用电交流电压380V及民用标准用电交流电压220V两种。当电源控制电路1的一端接入220V或380V电源上电时,该电源控制电路1先开始检测输入电压。当检测到输入电压为380V时,电源控制电路1导通包含全波整流电路2及滤波电路4的线路,对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再滤波,输出端输出380V*1.414≈540V的直流电压。当检测到输入电压为220V时,电源控制电路1导通包含全波倍压电路3的线路,开启倍压功能,使输出端输出220V*2*1.414≈620V的直流电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包括:全波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全波倍压电路及电源控制电路,其中,电源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电源控制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全波整流电路的一端及全波倍压电路的一端连接,全波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滤波电路的另一端及全波倍压电路的另一端均与双电压电路的供电输出端连接。通过设计一套双电压供电电路,根据输入交流电源的电压等级导通相应的电路,将多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源分别进行不同的电压转换,最后输出端输出电压相近的两种直流电压。由于两种输出直流电压相近,后端原先分开设计的两款设备可以简化成一款,统一采用同一款供电电路,从而降低设计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全波整流电路2,包括:第一二极管D1及第二二极管D2,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与第二继电器常开开关K2的另一端及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及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滤波电路4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滤波电路4包括:第三电容C1、第四电容C2、第五电容C3、第六电容C4、第七电容C5及第八电容C6,其中,第三电容C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五电容C3的一端、第七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5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2的一端、第六电容C4的一端及第八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六电容C4的另一端及第八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全波倍压电路3,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容C1、第四电容C2、第五电容C3、第六电容C4、第七电容C5及第八电容C6,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与第二继电器KR2常开开关K2的另一端及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第三电容C1的一端、第五电容C3的一端、第七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第四电容C2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4的另一端及第八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5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2的一端、第六电容C4的一端、第八电容C6的一端及第一继电器KR1常开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
具体地,P1为220V/380V交流电源接入端,统一采用两线制接法。AC1和AC2为交流电源接入端。K1和K2为继电器对应的常开开关,其分别由第一继电器KR1线圈和第二继电器KR2线圈控制。其中,第一继电器KR1线圈及第二继电器KR2线圈在图2中未示出。
进一步地,当接入380V交流电压时,电源控制电路1控制第一继电器KR1常开开关K1触点打开,同时控制第二继电器KR2常开开关K2触点闭合,从而导通包含全波整流电路2及滤波电路4的线路,对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再滤波。具体地,由二极管D1和D2组成全波整流电路,整流后经过电容C1、C2、C3、C4、C5、C6的滤波,输出端P2输出540V的直流电压。
进一步地,当接入220V交流电压时,电源控制电路1控制第一继电器KR1常开开关K1触点关闭,同时控制第二继电器KR2常开开关K2触点闭合,从而导通包含全波倍压电路3的线路,开启倍压功能。具体地,由二极管D1、D2和电容C1、C2、C3、C4、C5、C6组成全波倍压电路。当AC1为正,AC2为负时,二极管D1导通,D2截止,电源通过D1对电容C1、C3、C5充电,使电容两端的电压约为220V*1.414≈310V;当AC1位负,AC2为正时,二极管D1截止,D2导通,电源通过D2为电容C2、C4、C6充电,使电容两端的电压约为220V*1.414≈310V。由于电容C1和C2、C3和C4、C5和C6分别是串联关系,所以VCC的电压为串联电容两端电压的叠加:310V+310V=620V。
本实施例设计一套双电压供电电路。该电路输入端可以接220V或者380V电压,经过电路转换,输出端输出620V或者540V的两种直流电压,由于两种输出直流电压只相差13%左右,后端原先分开设计的两款设备可以简化成一款,统一采用380V款的设计。该电路简单,可以提供大功率直流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源控制电路1包括第一控制电路11及第二控制电路12,其中,第一控制电路11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第一控制电路11的另一端与全波倍压电路3的一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12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第二控制电路12的另一端与全波整流电路2的一端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电路11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U1、第一继电器KR1、第一电阻R10、第二电阻R9、第一电容C8、第一可控开关U2、第一稳压二极管ZD1、多个第一TVS管及多个压降电阻,多个第一TVS管串联连接,多个压降电阻串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第一TVS管包括TVS管RV1及TVS管RV2,RV1与RV2串联连接。多个压降电阻包括电阻R5、R6、R7及R8,电阻R5、R6、R7、R8串联连接。
具体地,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脚通过多个串联连接的第一TVS管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二脚通过多个串联连接的压降电阻与外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四脚分别与第一电阻R10的一端及第二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三脚接地;
第一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外部直流电源及第一继电器KR1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KR1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一可控开关U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KR1常开开关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KR1常开开关的另一端与全波倍压电路3的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可控开关U2的控制端、第一电容C8的一端及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与第一电容C8的另一端及第一可控开关U2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可控开关U2为MOS管。TVS管RV1及TVS管RV2的击穿电压均为150V,RV1和RV2串联后,击穿电压为300V,再加上串联电阻R5、R6、R7、R8的压降,当接入220V交流电源时,电压无法击穿TVS管RV1和RV2,第一光电耦合器U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一可控开关U2处于导通状态,第一继电器KR1线圈得电,常开开关K1触点吸合,电源主回路开启倍压功能。
进一步地,当接入380V交流电源时,电压达到TVS管RV1和RV2的击穿电压,当AC1为正,AC2为负时,第一光电耦合器U1导通,此时第一光电耦合器U1第4脚的电压约为0V,MOS管U2处于截止状态,第一继电器KR1线圈失电,常开开关K1触点断开,关闭倍压功能。同时第一电容C8通过第二电阻R9迅速放电;当AC1为负,AC2为正时,第一光电耦合器U1处于关闭状态,24V电源通过第一电阻R10和第二电阻R9向第一电容C8充电,由于充电电阻R9足够大,充到MOS管U2的导通电压需要一段时间,没到导通又恢复到AC1为正,AC2为负,停止充电。第一电容C8放电是通过第二电阻R9放电,第一电容C8充电是通过第二电阻R9和第一电阻R10充电,放电电阻小,放电会非常快,充电电阻大,充电会非常慢。所以当接入380V交流电时,在每个交流周期电容没充满电就迅速放电放完了,MOS管U2会始终处于关闭状态,第一继电器KR1线圈始终处于失电状态,常开开关K1触点始终处于断开状态。在实际使用中,采用交流电压280V为电路切换点。电压低于交流280V时,常开开关K1触点吸合,开启倍压电路,高于交流280V时,常开开关K1触点断开,关闭倍压电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TVS管器件的离散性,击穿电压有±10%--15%的偏差,导致不同电路板的切换点电压有±10%--15%的偏差。为解决这一问题,R5采用50K的电位器,调节电位器R5的大小来达到不同电路板的切换点电压均为交流280V。调节方法为:AC1和AC2接280V的交流电源,电位器R5先调到最大值,再从最大值慢慢往下调,当听到第一继电器KR1吸合的声音,表明此时电路在进行切换,固定此时电位器R5的值。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控制电路12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U3、第二TVS管RV3、第二可控开关U4、第二继电器KR2、第三电阻R17及第二电容C10。
其中,第二光电耦合器U3的第一脚通过第二TVS管RV3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3的第二脚与外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3的第四脚分别与第三电阻R17的一端、第二电容C10的一端、第二可控开关U4的控制端及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四脚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3的第三脚接地;
第二继电器KR2线圈的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17的另一端及外部直流电源连接,第二继电器KR2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可控开关U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KR2常开开关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KR2常开开关的另一端与全波整流电路2的一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U4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可控开关U4为MOS管。第二控制电路12为保护电路,如果图3的第一控制电路出现故障,交流380V时进行倍压,那么由于倍压后的电压过高而烧坏元器件,需采用保护电路防止此故障。当出现故障时,由于电压偏高,导致第二光电耦合器U3的导通,MOS管U4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继电器KR2线圈失电,触点K2处于断开状态,断开交流电源。同时由于第二光电耦合器U3导通,PR线路上的电压会被限制到0V。导致图3的第一继电器KR1线圈失电,触点K1断开,无法开启倍压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还包括缓启动电路5,缓启动电路5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缓启动电路5的另一端与PR线路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缓启动电路5包括:第三TVS管RV4、第三光电耦合器U5、三极管Q1、第四电阻R24、第五电阻R25及第十电容C12,其中,
第三光电耦合器U5的第一脚通过第三TVS管RV4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U5的第二脚与外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U5的第四脚与第四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U5的第三脚接地;
第四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25的另一端、第十电容C12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外部直流电源及PR线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十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第五电阻R25的一端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接380V交流电上电时,由于电压不是立刻就升到380V,可能会在上电时电压偏低而误开启倍压电路。为了避免误动作,加入缓启动电路5。在刚上电电压上升过程中,当交流电压低于150V时,由于没有达到TVS管RV4的击穿电压,第三光电耦合器U5处于关闭状态,三极管Q1导通,PR线路上的电压被限制到0V,无法开启倍压电路。当交流电压上升到高于150V时,TVS管RV4被击穿,第三光电耦合器U5导通,三极管Q1截止,PR线路上的电压不受缓启动电路限制。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波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全波倍压电路及电源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一端及所述全波倍压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另一端及所述全波倍压电路的另一端均与双电压电路的供电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全波倍压电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一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一可控开关、第一稳压二极管、多个第一TVS管及多个压降电阻,多个所述第一TVS管串联连接,多个所述压降电阻串联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脚通过多个串联连接的第一TVS管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脚通过多个串联连接的压降电阻与外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四脚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三脚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外部直流电源及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开关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全波倍压电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二TVS管、第二可控开关、第二继电器、第三电阻及第二电容,其中,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脚通过第二TVS管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脚与外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四脚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四脚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三脚接地;
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及外部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开关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全波整流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及第二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开关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及第八电容,其中,
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波倍压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及第八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开关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还包括缓启动电路,所述缓启动电路的一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所述缓启动电路的另一端与PR线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启动电路包括:第三TVS管、第三光电耦合器、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第十电容,其中,
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脚通过第三TVS管与外部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脚与外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四脚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三脚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及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外部直流电源及PR线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42583.6U CN216774632U (zh) | 2022-02-18 | 2022-02-18 | 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42583.6U CN216774632U (zh) | 2022-02-18 | 2022-02-18 | 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74632U true CN216774632U (zh) | 2022-06-17 |
Family
ID=81956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342583.6U Active CN216774632U (zh) | 2022-02-18 | 2022-02-18 | 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74632U (zh) |
-
2022
- 2022-02-18 CN CN202220342583.6U patent/CN2167746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42783B (zh) | 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大功率led驱动电路 | |
CN104868586B (zh) | 双路电源自动投切供电电路 | |
CN105135594A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待机控制系统和空调 | |
CN201378801Y (zh) | 一种ac/dc变换电路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 | |
CN106411154A (zh) | 电源转换器 | |
CN107449034A (zh) | 室内机电控板及空调器 | |
CN103747592A (zh) | 智能单火线串联触摸无线遥控墙壁开关 | |
CN102570580B (zh) | 零待机功耗的电源电路、电源装置及家用电器 | |
CN202334337U (zh) | 一种电源适配器电路 | |
CN211720263U (zh) | 智能开关、无线控制装置与供电控制系统 | |
CN216774632U (zh) | 一种应用于直流供电设备的双电压电路 | |
CN210609810U (zh) | 一种led应急电源电路 | |
CN102445911B (zh) | 电路简单的节能控制开关 | |
CN110492558B (zh) | 一种储能充放电控制模块 | |
CN204809563U (zh) | 自动断电节能插座 | |
CN101707392B (zh) | 不间断电源的交直流隔离控制方法及电路 | |
CN110970992A (zh) |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 |
CN208508520U (zh) | 放电电路、驱动板、控制器和空调 | |
CN206099744U (zh) | 应急照明电源用功率逆变器 | |
CN211267193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语音控制智能照明开关 | |
CN209659002U (zh) | 基于不间断电源的电子门禁系统 | |
CN106253645B (zh) | 应急照明电源用功率逆变器 | |
CN205847658U (zh) | 可延时照明电路及装置 | |
CN103944139A (zh) | 断路器欠压线圈的失压延时器 | |
CN109818412A (zh) | 一种实现双电压输入的控制器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Zhengtai Instrument Measurement Industrial Park, No.1 Liangce Road, Beibaixiang Town, L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603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CHINT INSTRUMENT & ME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603 Wenzhou Daqiao Industrial Park, Yu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CHINT INSTRUMENT & METER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