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4899U - 微生物培养瓶 - Google Patents

微生物培养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4899U
CN216764899U CN202123445838.6U CN202123445838U CN216764899U CN 216764899 U CN216764899 U CN 216764899U CN 202123445838 U CN202123445838 U CN 202123445838U CN 216764899 U CN216764899 U CN 216764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ample
liquid
microorganism
shor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58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睿
郭国威
彭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Hospital Of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Hospital Of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Hospital Of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Zhuhai Hospital Of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1234458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4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4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4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瓶,包括瓶体和微生物过滤件;瓶体内部开设有内腔,内腔设有隔板,隔板将内腔分隔成置液腔和样品腔;样品腔设有样品入口,样品入口连通瓶体的外部;瓶体上形成有通孔,通孔的一侧连通置液腔,通孔的另一侧连通样品腔;微生物过滤件设置于样品腔中对应通孔的位置,并且微生物过滤件封堵通孔;置液腔用于放置液体培养基,样品腔用于放置微生物样本。应用时,置液腔装载有与目标微生物对应的液体培养基,使用者将待测微生物样本从样品入口放入样品腔内的微生物过滤件上,目标微生物穿过微生物过滤件进入置液腔中的液体培养基,再将微生物培养瓶转入培养箱培养预设时间,形成连续操作,无需手动转移,避免了外部污染。

Description

微生物培养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微生物培养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瓶。
背景技术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微生物虽个体微小,但与人类关系密切。
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等,使某种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目前,在实验室中一般通过培养瓶培养微生物,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通常先采用过滤膜将待测微生物样本过滤处理,使目标微生物留在过滤膜上,再将含有目标微生物的过滤膜转移到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操作复杂,且转移过程中容易被污染,影响试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过滤和培养分开两个设备,操作复杂,容易被污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瓶,包括瓶体和微生物过滤件;瓶体内部开设有内腔,内腔设有隔板,隔板将内腔分隔成置液腔和样品腔;样品腔设有样品入口,样品入口的一侧连通样品腔,样品入口的另一侧连通瓶体的外部;瓶体上形成有通孔,通孔的一侧连通置液腔,通孔的另一侧连通样品腔;微生物过滤件设置于样品腔中对应通孔的位置,并且微生物过滤件封堵通孔;置液腔用于放置液体培养基,样品腔用于放置微生物样本。
可选地,微生物过滤件沿置液腔的长度延伸方向的宽度比通孔沿置液腔的长度延伸方向的宽度大1~3mm。
可选地,瓶体包括第一长侧面和第一短侧面,第一长侧面与第一短侧面相邻连接,置液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长侧面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竖立放置时,以第一短侧面为瓶体的底部。
可选地,通孔由隔板与第一短侧面之间构成,或者通孔形成于隔板上。
可选地,瓶体还包括第二短侧面、正面及与正面相对设置的背面,正面的三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一短侧面、第一长侧面及第二短侧面;背面的三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一短侧面、第一长侧面及第二短侧面;置液腔呈矩形,正面、第一短侧面、第一长侧面、第二短侧面、隔板及背面连接后构成置液腔。
可选地,样品腔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短侧面,并且样品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置液腔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
可选地,置液腔设有进液口,进液口的一侧连通置液腔,进液口的另一侧连通瓶体的外部。
可选地,微生物培养瓶还包括密封贴,密封贴覆盖于进液口,用于密封进液口。
可选地,微生物培养瓶还包括密封贴,密封贴覆盖于于样品入口的四周,用于密封样品入口。
可选地,密封贴包括内层和外保护层,内层贴覆盖于样品入口,外保护层贴附于内层远离样品入口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微生物培养瓶的有益效果在于:用于筛选过滤待测微生物样品,以隔离非目标微生物,并单独培养目标微生物,应用时,置液腔装载有与目标微生物对应的液体培养基,使用者将待测微生物样本从样品入口放入样品腔内的微生物过滤件上,于预设环境放置预设时间,目标微生物穿过微生物过滤件进入置液腔中的液体培养基,然后再将微生物培养瓶转入培养箱培养预设时间,便可观察到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形成连续操作,完成过滤筛选和培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微生物培养瓶,过滤待测微生物样品后,无需手动转移,过滤筛选和培养均在微生物培养瓶内完成,避免了外部污染,操作便捷,且提高了试验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微生物培养瓶中瓶体与微生物过滤件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瓶体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微生物培养瓶中密封贴的截面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微生物培养瓶;
20、瓶体;21、隔板;211、通孔;22、置液腔;221、进液口;23、样品腔;231、样品入口;24、第一长侧面;25、第一短侧面;26、第二短侧面;27、第二长侧面;28、正面;29、背面;
30、微生物过滤件;
40、密封贴;41、内层;42、外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瓶10进行说明。该微生物培养瓶10包括瓶体20和微生物过滤件30;瓶体20内部开设有内腔,内腔设有隔板21,隔板21将内腔分隔成置液腔22和样品腔23;样品腔23设有样品入口231,样品入口231的一侧连通样品腔23,样品入口231的另一侧连通瓶体20的外部;隔板21开设有通孔211,通孔211的一侧连通置液腔22,通孔211的另一侧连通样品腔23;微生物过滤件30设置于样品腔23中对应通孔211的位置,并且微生物过滤件30封堵通孔211;置液腔22用于放置液体培养基,样品腔23用于放置微生物样本。
本申请提供的微生物培养瓶10可用于筛选过滤待测微生物样品,以隔离非目标微生物,并单独培养目标微生物。应用时,置液腔22装载有与目标微生物对应的液体培养基,使用者将待测微生物样本从样品入口231放入样品腔23内的微生物过滤件30上,于预设环境放置预设时间,微生物过滤件30内部具有空间三维结构,目标微生物可以穿过该空间三维结构进入置液腔22中的液体培养基;目标微生物穿过微生物过滤件30进入液体培养基后,再将微生物培养瓶10转入培养箱培养预设时间,便可观察到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形成连续操作,完成过滤筛选和培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微生物培养瓶10,过滤待测微生物样品后,无需手动转移,过滤筛选和培养均在微生物培养瓶10内完成,避免了外部污染,操作便捷,且提高了试验准确性。
请参阅图1至图3,瓶体20包括第一长侧面24和第一短侧面25,第一长侧面24与第一短侧面25相邻连接,置液腔2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长侧面24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以第一短侧面25为瓶体20的底部,瓶体20竖直放置时,第一短侧面25放置于试验平台上,第一长侧面24呈竖立状,则置液腔22呈竖立状,此时液体培养基与置液腔22内空气的接触面积最小,可降低液体培养基的蒸发损耗速度。
可选地,通孔211由隔板21与第一短侧面25之间构成,以第一短侧面25为瓶体20的底部竖直放置时,通孔211位于置液腔22的底部,微生物过滤件30对应通孔211的位置,则微生物过滤件30位于样品腔23的底部。通孔211位于置液腔22的底部,降低液体培养基的量的最低限,即使加入少量液体培养基也能没过通孔211,使目标微生物穿过微生物过滤件30后可立即进入液体培养基中,避免目标微生物穿过微生物过滤件30后还需要运动一段距离才能进入液体培养基,影响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瓶10的瓶体20可以为柱状结构或者不规则形状,柱状结构可为多棱角柱状或者圆柱状或者其他形的柱状结构,主要瓶体20可以竖立放置和水平放置,便于调整置液腔22内液体培养基与置液腔22内的空气的接触面积,以获得较佳的培养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瓶体20为矩形结构,即四方柱状结构。瓶体20还包括第二短侧面26、正面28、与正面28相对设置的背面29及第二长侧面27,第一短侧面25与第二短侧面26平行相对设置,第一短侧面25与第二短侧面26的一侧分别连接于第一长侧面24的两端;第二长侧面27与第一长侧面24平行相对设置,第一短侧面25与第二短侧面26的另一侧分别连接第二长侧面27的两端;正面28的四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一短侧面25、第一长侧面24、第二短侧面26和第二长侧面27;背面29的三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一短侧面25、第一长侧面24、第二短侧面26和第二长侧面27。第一短侧面25、第一长侧面24、第二短侧面26、第二长侧面27、正面28和背面29构成瓶体20的八个面。瓶体20为矩形结构,竖直放置和水平放置都很平稳,并且便于加工成型。
可选地,置液腔22呈矩形,正面28、第一短侧面25、第一长侧面24、第二短侧面26、隔板21及背面29连接后构成置液腔22,第一短侧面25、第一长侧面24、第二短侧面26与隔板21构成置液腔22的侧壁。矩形结构的置液腔22便于预计置液腔22的体积,以及瓶体20水平放置后,液体培养基可平铺于置液腔22内,各个位置的液体培养基的深度相同,避免了某个位置液体培养基的深度过大,置液腔22内的空气无法深入交换,空气交换不平均,或者目标微生物过于集中一个位置,造成目标微生物与置液腔22内的空气交换不平衡,影响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情况。
矩形结构的置液腔22具有两种水平放置的方式,以第一长侧面24为底部,水平放置,此时,液体培养基与置液腔22内空气的接触面积为S1;以背面29为底部,水平放置,此时,液体培养基与置液腔22内空气的接触面积为S2。可以理解地,S2>S1,使用者可以根据液体培养基的量,或者需要的培养速度选择合适的水平放置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置液腔22设有进液口221,进液口221的一侧连通置液腔22,进液口221的另一侧连通瓶体20的外部。进液口221用于向置液腔22内加入液体培养基或充入需要的混合气体,以及在培养过程中,从置液腔22内取出少量液体培养基进行测试,以监测目标微生物的培养情况。
可以理解地,进液口221设置于远离通孔211的位置。加入液体培养基时需要察看在竖直放置培养瓶的情况下,液体培养基是否能没过通孔211,以便目标生物进入液体培养基,进液口221远离通孔211位置可以保证在液体培养基的液面上升至进液口221之前加入足够的液体培养基。
通孔211由隔板21与第一短侧面25之间构成时,进液口221设于正面28靠近第二短侧面26的位置,如此,以第一短侧面25为底部竖直放置,和以背面29为底部水平放置的情况下,进液口221的高度均高于通孔211,可保证从进液口221加入足够的液体培养基。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样品腔23呈柱状结构,其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短侧面25,并且样品腔2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置液腔22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则样品腔23与置液腔22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垂直于第一短侧面25,微生物过滤件30沿着样品腔23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以第一短侧面25为瓶体20底部竖直放置,通孔211位于瓶体20底部,液体培养基没过通孔211。向样品腔23中放入待测样本后,待测样本落到微生物过滤件30的表面,目标微生物沿着重力的方向运动,穿过微生物过滤件30后即可进入液体培养基,对目标微生物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且样品腔23垂直的长度延伸方向方便于装入微生物过滤件30,以及加入待测样本。
可以理解地,样品腔23的深度与置液腔22的深度可以相等,或者样品腔23的深度小于置液腔22的深度,只要样品腔23具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微生物过滤件30和加入待测样本即可。
样品腔23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如三角柱状、五角柱状或圆柱状或其他柱状结构等,此时,瓶体20的外形结构可根据置液腔22和样品腔23结合形成的结构改变,可以是矩形或置液腔22部分为矩形结构,样品腔23部分为其他形状的结构。
可以理解地,样品入口231位于靠近第二短侧面26,远离微生物过滤件30,以减少外界对微生物过滤件30的污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微生物过滤件30沿置液腔22的长度延伸方向的宽度K1比通孔211沿置液腔22的长度延伸方向的宽度K2大1~3mm,即微生物过滤件30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K1比通孔211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K2大1~3mm。微生物过滤件30的用量即厚度K1会影响过滤筛选的效果,当K1与K2的差值大于3mm时,目标微生物的运动行程太长,可能会影响过滤筛选效率,或者影响目标微生物的活力;当K1与K2的差值小于1mm时,目标微生物可较快速地穿过微生物过滤件30进入置液腔22中的液体培养基,但液体培养基可能会渗入样品腔23;所以在实施应用时,一般选用K1比K2大1~3mm。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微生物培养瓶10还包括密封贴40,密封贴40覆盖于样品入口231,用于密封样品入口231。应用时,揭开密封贴40,露出部分样品入口231,从样品入口231加入待测样本,加入完成后,再将密封贴40贴紧覆盖样品入口231,重新密封样品入口231,以防止外界的污染。
可选地,如图4所示,密封贴40包括内层41和外保护层42,内层41覆盖于样品入口231,外保护层42贴附于内层41远离样品入口231的一侧,并将内层41夹设于外保护层42与瓶体20之间。使用时,先揭开外保护层42,再揭开部分内层41,露出样品入口231,进行加样操作。内层41紧密贴附样品入口231的四周,作为主要的密封层,外保护层42主要用于保护内层41,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内层41损坏,导致微生物培养瓶10的瓶内被污染,无法使用,并与内层41配合形成双重密封。
内层41可以为静电薄膜贴,容易贴附和揭开,贴附时密封性良好。外保护层42可以为具有粘性的热塑性薄膜,对内层41的密封性有加强作用。
可以理解地,密封贴4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覆盖于样品入口231,用于密封样品入口231,另一个覆盖于进液口221,用于密封进液口221。应用时,将液体培养基加入置液腔22后,用置液密封贴40密封进液口221,避免液体培养基蒸发,或者被外界污染,或者漏液等情况。培养过程中,使用者还可以揭开置液密封贴40,打开进液口221取置液腔22内的液体培养基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生物培养瓶,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生物过滤件;所述瓶体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置液腔和样品腔;所述样品腔设有样品入口,所述样品入口的一侧连通所述样品腔,所述样品入口的另一侧连通所述瓶体的外部;所述瓶体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侧连通所述置液腔,所述通孔的另一侧连通所述样品腔;所述微生物过滤件设置于所述样品腔中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并且所述微生物过滤件封堵所述通孔;所述置液腔用于放置液体培养基,所述样品腔用于放置微生物样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过滤件沿所述置液腔的长度延伸方向的宽度比所述通孔沿所述置液腔的长度延伸方向的宽度大1~3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包括第一长侧面和第一短侧面,所述第一长侧面与第一短侧面相邻连接,所述置液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长侧面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竖立放置时,以所述第一短侧面为所述瓶体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由所述隔板与第一短侧面之间构成,或者所述通孔形成于所述隔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还包括第二短侧面、正面及与所述正面相对设置的背面,所述正面的三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短侧面、第一长侧面及第二短侧面;所述背面的三个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短侧面、第一长侧面及第二短侧面;所述置液腔呈矩形,所述正面、第一短侧面、第一长侧面、第二短侧面、隔板及背面连接后构成所述置液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腔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短侧面,并且所述样品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置液腔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液腔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一侧连通所述置液腔,所述进液口的另一侧连通所述瓶体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培养瓶还包括密封贴,所述密封贴覆盖于所述进液口,用于密封所述进液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培养瓶还包括密封贴,所述密封贴覆盖于所述样品入口,用于密封所述样品入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贴包括内层和外保护层,所述内层覆盖于所述样品入口,所述外保护层贴附于所述内层远离所述样品入口的一侧。
CN202123445838.6U 2021-12-31 2021-12-31 微生物培养瓶 Active CN216764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5838.6U CN216764899U (zh) 2021-12-31 2021-12-31 微生物培养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5838.6U CN216764899U (zh) 2021-12-31 2021-12-31 微生物培养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4899U true CN216764899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70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5838.6U Active CN216764899U (zh) 2021-12-31 2021-12-31 微生物培养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4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5506B2 (en) Multilayered cell culture apparatus
US7186548B2 (en) Cell culture tool and method
ES2270212T3 (es) Aparato multipocillo de cultivo de celulas.
CN102449135B (zh) 用于细胞或组织培养的设备
CN216764899U (zh) 微生物培养瓶
CN204644371U (zh) 一种集成式多细胞非接触共培养装置
CN113462564B (zh) 培养装置
US20060147903A1 (en) In vitro organ modeling with cell culture tool
US6410310B1 (en) Cell culture expansion plate
CN213068613U (zh) 一种便于在食用菌控制变量实验中使用的滴定观察装置
CN221822219U (zh) 一种新型细胞工厂
CN111748459B (zh) 微生物培养用培养床和微生物活性检测方法
CN215517371U (zh) 一种用于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的细胞悬液滴片盒
IT202000002338A1 (it) Bioreattore
JPH0695927B2 (ja) 培地形成具
WO2024118201A1 (en) Cell culture device including at least one notch formed in a sidewall for exchange of fluid med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