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5229U -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5229U
CN216755229U CN202122650859.5U CN202122650859U CN216755229U CN 216755229 U CN216755229 U CN 216755229U CN 202122650859 U CN202122650859 U CN 202122650859U CN 216755229 U CN216755229 U CN 216755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sliding
cabin
compartmen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08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孙政
黄德镛
黄日胜
高聪
贾子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26508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5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5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5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包括滑舱、传送舱、逃生舱、逃生门、伸缩板、电机、传送门、缓冲装置、斜坡架、仿生章鱼触手、外层Ⅰ、隔热层Ⅰ、导滑层、隔热层Ⅱ、橡胶层、安全带、座椅、扶手、外层Ⅱ;在火灾发生时,利用滑舱、传送舱、逃生舱进行逃生,逃生舱在滑舱内下落并减速,到达地面后到达减缓冲装置,再通过斜坡架滑到空阔地带,逃生人员从逃生舱逃出从而达到安全撤离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属于建筑高层火灾逃生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民用建筑迅猛发展,伴随而生的有火灾危害性及损失等一系列问题,高层建筑具有人口密度集中,功能分区复杂,危险因素多且不易察觉,火灾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和营救难度高等特征,因而设计一种高建筑物使用的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必要且急迫的。
在现有火灾逃生技术中,有如绳索式的缓降装置、消防队的云梯、滑梯式缓降装置等等,但是其技术均有其一些不足之处。绳索缓降装置虽可以实现安全降落,但绳索较粗,滚筒体积较大,在受困人数较多情况下,难以发挥作用。消防队云梯不能到达较高的楼层,目前能达到的高度为100米,且时效性欠佳,不利于受困者在最佳的逃生时间脱困。通过增设逃生楼梯或者安全通道等装置难以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通效率,当逃生楼梯和安全通道等装置被占用时,难以及时的供人员逃生,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虽然传统逃生装置种类繁多,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设备人员不敢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层建筑使用的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克服现有技术中火灾逃生装置不可能做到每家每户或每个办公室都配置、占用空间体积尺寸较大、救援不能及时快速、滑梯擦伤风险等问题,实现老幼病残无差别逃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包括滑舱1、传送舱2、逃生舱3、逃生门4、伸缩板6、电机7、传送门8、缓冲装置10、斜坡架11、仿生章鱼触手14、外层Ⅰ15、隔热层Ⅰ16、导滑层17、隔热层Ⅱ18、橡胶层19、安全带20、座椅21、扶手22、外层Ⅱ31;
逃生舱3为三层结构,包括外层Ⅱ31、中层的隔热层Ⅱ18、内层的橡胶层19,逃生舱3放置在传送舱2一端,逃生舱3上设置逃生门4,传送舱2另一端连接滑舱1,传送舱2底部为伸缩板6,伸缩板6与电机7连接,逃生舱3的橡胶层19内部设置安全带20、座椅21、扶手22,安全带20设置在座椅21上,扶手22设置在逃生舱3内壁上;
传送舱2与滑舱1之间设置传送门8,滑舱1为三层结构,包括外层Ⅰ15、中层的隔热层Ⅰ16、内层的导滑层17,内层的导滑层17上设置仿生章鱼触手14;
滑舱1固定在建筑物13上,滑舱1底部设置缓冲装置10,缓冲装置10侧面设置斜坡架11,逃生舱3到达底部后可以顺着斜坡架11滑到地面上。
所述缓冲装置10包括弹簧23、活塞24、底座25、缓冲垫26、垫板27;缓冲垫26放置在垫板27上,缓冲垫26为软质海绵,垫板27为硬质垫板,垫板27连接活塞24,活塞24另一端插入底座25内部,活塞24与底座25内部之间设置弹簧23。
所述系统还包括滑槽9、微型液压缸29、两个滑块30,两个滑块30、微型液压缸29设置在逃生舱3顶部,两个滑块3分别与微型液压缸29连接,微型液压缸29可以实现滑块30伸缩;滑舱1内壁设置滑槽9,滑块30可以放置在滑槽9内与滑槽9配合,防止逃生舱3侧翻,保证逃生舱3在滑舱1上只能进行竖直下落,通过控制微型液压缸29来调节滑块30与滑槽9之间的间隙来控制下降速度;所述滑块30端部设置橡胶层,滑槽9是内部设置图钉样凸起的钢槽。
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5、红外传感器28,逃生门4、传送门8为电磁门,控制器5与逃生门4、电机7、传送门8、红外传感器28、微型液压缸29连接,控制器4为移动控制板,红外传感器28设置在滑舱1内部,用于检测滑舱1内是否有物体存在,如果监测到有则不打开传送门8,如果没有则按序打开传送门8。
所述系统还包括太阳能电池组12,太阳能电池组12与控制器5、电机7、逃生门4、传送门8红外传感器28连接,用于供电。
所述仿生章鱼触手14镶嵌在导滑层17内壁且与内壁垂直,仿生章鱼触手14为硅橡胶制成的章鱼触手形状的结构,是具有一定硬度的软体结构。
所述座椅21与扶手22材质均为难燃型有机树脂,质量较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相对于传统的火灾逃生装置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仿生章鱼触手和滑块摩擦对逃生舱进行减速,更加安全,稳定,仅需简单操作,即可实现老幼病残无差别逃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滑舱剖面示意图;
图3是逃生舱、传送舱、滑舱、逃生门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逃生舱剖面示意图;
图5是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舱;2-传送舱;3-逃生舱;4-逃生门;5-控制器;6-伸缩板;7-电机;8-传送门;9-滑槽;10-缓冲装置;11-斜坡架;12-太阳能电池组;13-建筑物;14-仿生章鱼触手;15-外层Ⅰ;16-隔热层Ⅰ;17-导滑层;18-隔热层Ⅱ;19-橡胶层;20-安全带;21-座椅;22-扶手;23-弹簧;24-活塞;25-底座;26-缓冲垫;27-垫板;28-红外传感器;29-微型液压缸;30-滑块;31-外层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如图1、2、3、4、5所示,包括滑舱1、传送舱2、逃生舱3、逃生门4、伸缩板6、电机7、传送门8、缓冲装置10、斜坡架11、仿生章鱼触手14、外层Ⅰ15、隔热层Ⅰ16、导滑层17、隔热层Ⅱ18、橡胶层19、安全带20、座椅21、扶手22、外层Ⅱ31;
逃生舱3为圆柱形的三层结构,包括外层Ⅱ31、中层的隔热层Ⅱ18、内层的橡胶层19,逃生舱3放置在传送舱2一端,逃生舱3上设置逃生门4,传送舱2另一端连接滑舱1,传送舱2底部为伸缩板6,伸缩板6与电机7连接,逃生舱3放置在伸缩板6上,电机7为伸缩电机,伸缩板6与伸缩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逃生舱3的橡胶层19内部设置安全带20、座椅21、扶手22,安全带20设置在座椅21上,扶手22设置在逃生舱3内壁上;安全带20呈现倒“Y”状,安全带20包括两层,内层为涤纶布,外层为天然橡胶,涤纶布与天然橡胶经过压合成为一体,安全带的两端各经过针线的缝合,使安全带的中部为密封状态,安全带每个缝合线外侧均设有一固定孔;座椅21与扶手22材质均为难燃型有机树脂,质量较轻;
传送舱2与滑舱1之间设置传送门8,滑舱1为圆柱形的三层结构,包括外层Ⅰ15、中层的隔热层Ⅰ16、内层的导滑层17,导滑层17上设置很多的仿生章鱼触手14,仿生章鱼触手14镶嵌在导滑层17内壁且与内壁垂直,仿生章鱼触手14为硅橡胶制成的章鱼触手形状的结构,是具有一定硬度的软体结构,在逃生舱3下落过程中,对其造成阻力干扰;
外层Ⅰ15、外层Ⅱ31为硬质外壳,其材质可以是硬质铝材等;隔热层Ⅰ16、隔热层Ⅱ18为石棉等制成;导滑层17是光滑的铝合金层;
滑舱1固定在建筑物13上,滑舱1垂直于地面(或者存在一定的角度也可以),滑舱1底部设置缓冲装置10,缓冲装置10包括弹簧23、活塞24、底座25、缓冲垫26、垫板27;缓冲垫26固定在垫板27上,缓冲垫26为软质海绵,垫板27为硬质垫板,垫板27下面固定连接活塞24,活塞24另一端插入底座25内部,活塞24与底座25内部之间设置弹簧23,缓冲装置10侧面设置斜坡架11,逃生舱3到达底部后可以顺着斜坡架11滑到地面上。
本实施例系统使用方法如下:当发生火灾时,家庭人员打开逃生门4和传送门8,进入逃生舱3内,逃生舱3内设置电机7开关,待人员坐在座椅21上,系好安全带20并扶好扶手22之后,打开电机7,电机7带动伸缩板6将逃生舱3送至传送舱2边缘,确定滑舱1内没人,电机7带动伸缩板6将逃生舱3送至滑舱1并收回伸缩板6(电机7收回伸缩板6可以直接收回,但是要控制速度,防止逃生舱3跟着回来;也可以使用电机7将伸缩板6抬高一端距离,使逃生舱3高于传送门8,然后缩回伸缩板6,这样可以防止伸缩板6缩回时,逃生舱6跟着回来),逃生舱3顺着滑舱1往下滑,仿生章鱼触手14对逃生舱3进行干扰减速,防止逃生舱3直接自由落体,逃生舱3最后落到缓冲装置10的缓冲垫26上,实现落地缓冲效果,然后顺着斜坡架11滑到地面,达到安全撤离的目的。
实施例2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两条竖直滑槽9、微型液压缸29、两个滑块30,两个滑块30、微型液压缸29设置在逃生舱3顶部,两个滑块3分别与微型液压缸29连接,微型液压缸29可以实现滑块30伸缩;滑舱1内壁设置两条竖直滑槽9,滑块30可以放置在滑槽9内并与之配合,防止逃生舱3侧翻,保证逃生舱3在滑舱1内只能进行竖直下落,滑块30端部设置橡胶层,滑槽9是内部有图钉杨凸起的钢槽,通过控制微型液压缸29来调节滑块30与滑槽9之间的间隙来控制下降速度,其他部件及位置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设置滑槽9、微型液压缸29、滑块30,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逃生舱3在滑舱1内倾斜,另一方是微型液压缸29将两个滑块30压在滑槽9内,形成摩擦阻力,进一步对逃生舱3造成阻力,可以解决其下降速度太快,落地冲力大的问题。
本实施例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当发生火灾时,家庭人员打开逃生门4和传送门8,进入逃生舱3内,逃生舱3内设置电机7开关,待人员坐在座椅21上,系好安全带20并扶好扶手22之后,打开电机7,电机7带动伸缩板6将逃生舱3送至传送舱2边缘,确定滑舱1内没人,电机7带动伸缩板6将逃生舱3送至滑舱1,逃生舱3内人员调节微型液压缸29,使两个滑块30分别进入两个滑槽9内,且尽量压紧滑块30,电机7带动伸缩板6回缩,逃生舱3顺着滑舱1往下滑,仿生章鱼触手14对逃生舱3进行干扰减速,滑块30与滑槽9之间存在摩擦阻力,进一步减速,逃生舱3最后落到缓冲装置10的缓冲垫26上,实现落地缓冲效果,然后顺着斜坡架11滑到地面,达到安全撤离的目的。
实施例3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包括控制器5、红外传感器28,逃生门4、传送门8为电磁门,控制器5与逃生门4、电机7、传送门8、红外传感器28、微型液压缸29连接,控制器5为微控制器,红外传感器28设置在滑舱1内部,用于检测滑舱1内是否有物体存在,如果监测到有则不打开传送门8,如果没有则按序打开传送门8,其他部件及连接关系与实施例2相同;控制器5为常规市购产品,包括单片机、DSP控制器或者ARM微控制器等都可以。
本实施例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当发生火灾时,家庭人员携带移动控制器5,打开逃生门4和传送门8,进入逃生舱3内,待人员坐在座椅21上,系好安全带20并扶好扶手22之后,打开电机7,电机7带动伸缩板6将逃生舱3送至传送舱2边缘,且红外传感器28反馈滑舱1内没人,电机7带动伸缩板6将逃生舱3送至滑舱1,如红外传感器28反馈有人则等没人时再进入,进入滑舱1后,调节微型液压缸29,使两个滑块30分别进入两个滑槽9内,且尽量压紧滑块30,电机7带动伸缩板6回缩,逃生舱3顺着滑舱1往下滑,仿生章鱼触手14对逃生舱3进行干扰减速,滑块30与滑槽9之间存在摩擦阻力,当超过速度过快时,逃生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微型液压缸装置29来调节滑块30降低下滑速度,尽量使逃生舱3到达地面之前将速度降到零,防止逃生舱3直接自由落体,逃生舱3最后落到缓冲装置10的缓冲垫26后顺着斜坡架11滑到地面,达到安全撤离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还可以设置太阳能电池组12,用于对设备进行供电,且与建筑物13市电供应系统相独立,比如实施例3的太阳能电池组12与控制器5、电机7、逃生门4、传送门8红外传感器28连接,太阳能电池组12是市购常规产品,如果太阳能产电不足则采用其他蓄电池供电。

Claims (6)

1.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舱(1)、传送舱(2)、逃生舱(3)、逃生门(4)、伸缩板(6)、电机(7)、传送门(8)、缓冲装置(10)、斜坡架(11)、仿生章鱼触手(14)、外层Ⅰ(15)、隔热层Ⅰ(16)、导滑层(17)、隔热层Ⅱ(18)、橡胶层(19)、安全带(20)、座椅(21)、扶手(22)、外层Ⅱ(31);
逃生舱(3)为三层结构,包括外层Ⅱ(31)、中层的隔热层Ⅱ(18)、内层的橡胶层(19),逃生舱(3)放置在传送舱(2)一端,逃生舱(3)上设置逃生门(4),传送舱(2)另一端连接滑舱(1),传送舱(2)底部为伸缩板(6),伸缩板(6)与电机(7)连接,逃生舱(3)的橡胶层(19)内部设置安全带(20)、座椅(21)、扶手(22),安全带(20)设置在座椅(21)上,扶手(22)设置在逃生舱(3)内壁上;传送舱(2)与滑舱(1)之间设置传送门(8),滑舱(1)为三层结构,包括外层Ⅰ(15)、中层的隔热层Ⅰ(16)、内层的导滑层(17),导滑层(17)上设置仿生章鱼触手(14);滑舱(1)固定在建筑物(13)上,滑舱(1)底部设置缓冲装置(10),缓冲装置(10)侧面设置斜坡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缓冲装置(10)包括弹簧(23)、活塞(24)、底座(25)、缓冲垫(26)、垫板(27);缓冲垫(26)设置在垫板(27)上,缓冲垫(26)为软质海绵,垫板(27)为硬质垫板,垫板(27)下面连接活塞(24),活塞(24)另一端插入底座(25)内部,活塞(24)与底座(25)内部之间设置弹簧(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槽(9)、微型液压缸(29)、两个滑块(30),两个滑块(30)、微型液压缸(29)设置在逃生舱(3)顶部,两个滑块(30)分别与微型液压缸(29)连接;滑舱(1)内壁设置滑槽(9),滑块(30)与滑槽(9)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滑块(30)端部设置橡胶层,滑槽(9)是内部设置图钉样凸起的钢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5)、红外传感器(28),逃生门(4)、传送门(8)为电磁门,控制器(5)与逃生门(4)、电机(7)、传送门(8)、红外传感器(28)、微型液压缸(29)连接,红外传感器(28)设置在滑舱(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组(12),太阳能电池组(12)与控制器(5)、电机(7)、逃生门(4)、传送门(8)、红外传感器(28)连接。
CN202122650859.5U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 Active CN216755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0859.5U CN216755229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0859.5U CN216755229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5229U true CN216755229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6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0859.5U Active CN216755229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52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9983A (zh) * 2022-07-13 2022-11-15 湖北文理学院 逃生救援系统及逃生救援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9983A (zh) * 2022-07-13 2022-11-15 湖北文理学院 逃生救援系统及逃生救援方法
CN115339983B (zh) * 2022-07-13 2024-03-22 湖北文理学院 逃生救援系统及逃生救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55229U (zh)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安全逃生系统
CN206214583U (zh) 高层建筑逃生装置
CN209475413U (zh) 一种移动式高楼火灾救生装置
CN104689492B (zh) 太阳能或交流变频充电蓄电池直流驱动高空安全救援舱
CN101884826B (zh) 高层室外悬挂式应急防火逃生舱
CN104208824A (zh) 高楼快速逃生通道
CN103663060B (zh) 高层建筑防火救生系统
CN208160839U (zh) 一种建筑楼层间快速应急逃生装置
CN102000400B (zh) 高楼集体自主逃生装置
CN207462490U (zh) 一种高层建筑消防救助装置
CN210015896U (zh) 一种带有辅助充电的电瓶充电柜
CN2936302Y (zh) 高楼遇险群体逃生器
CN203602186U (zh) 高层建筑防火救生系统
CN201880230U (zh) 高楼集体自主逃生装置
CN205730003U (zh) 一种高楼循环逃生器的绳子减速及回收结构
CN202185075U (zh) 高层楼房逃生装置
CN208725254U (zh) 一种地震防震床
CN105688342B (zh) 一种高楼循环逃生器的绳子减速及回收结构
CN210768526U (zh) 一种安防工程用防盗窗
CN220632787U (zh) 一种高楼火灾逃生营救装置
CN217126585U (zh) 一种建筑楼层间快速应急逃生装置
CN210433859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改进型逃生管道
CN203624792U (zh) 一种环保感应电梯
CN116081535A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疏散救援平台及方法
CN210084699U (zh) 一种通风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