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4438U - 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4438U
CN216754438U CN202122705904.2U CN202122705904U CN216754438U CN 216754438 U CN216754438 U CN 216754438U CN 202122705904 U CN202122705904 U CN 202122705904U CN 216754438 U CN216754438 U CN 216754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magic tape
shoulder joint
magnetic resonanc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059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锦
陈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1227059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4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4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4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包括垫板,所述垫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处用于放置肩关节线圈本体,所述第二区域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盒,所述限位盒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手臂部的第二凹槽和用于容纳手指部的第三凹槽,且每个所述限位盒上均适配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限位盒连接。通过设置垫板,且通过垫板厚度能够保证病人两侧肩关节在同一水平位置,通过设置限位盒,能够将患者上肢容纳进去,并通过盖体将其固定,能够对上肢进行限位,一定程度上阻止其转动。

Description

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
背景技术
肩关节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关节,目前,磁共振肩关节扫描采用仰卧中立位或外旋位,即患肢上肢自然伸直于体侧,掌心向上的检查形式。
由于检查的需要,对病人摆位要求严格,会使病人位置姿势不舒适,在检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随意移动,容易造成图像运动伪影太大无法诊断,或导致病人舒适度不够检查无法顺利完成,非常影响图像质量和扫描效率。
实践中发现,为了使患者舒适度更高,需要对侧肩关节给予适当的抬高,以使患侧肩关节贴紧床面,能够有效避免定位角度超过45°时,图像发生反转情况的发生。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通过设置呈弧形的软性垫板,且垫板厚度与患侧的肩关节线圈底座厚度一致,从而能够保证病人两侧肩关节在同一水平位置,通过设置限位盒,能够将整个上肢容纳进去,并通过盖体将其固定,能够对上肢进行限位,阻止其旋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包括垫板,所述垫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处用于放置肩关节线圈本体,所述第二区域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盒,所述限位盒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手臂部的第二凹槽和用于容纳手指部的第三凹槽,且每个所述限位盒上均适配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限位盒连接。
优选的,所述垫板的厚度不小于所述肩关节线圈本体底座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魔术贴刺面和两个连接带,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盒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带分别位于所述盖体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适配连接的第一魔术贴毛面。
优选的,所述限位盒的侧面上端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盖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限位槽适配连接的限位柱。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贯穿所述限位盒的侧面,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邻的一侧互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内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魔术贴刺面和绑在肘部的第二束带,所述第二魔术贴刺面与所述第二凹槽槽壁连接,所述第二束带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魔术贴刺面适配连接的第二魔术贴毛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内靠近所述第三凹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魔术贴刺面和绑在手腕部的第三束带,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与所述第二凹槽槽壁连接,所述第三束带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适配连接的第三魔术贴毛面。
优选的,所述盖体靠近所述限位盒的一侧设置有软性海绵体。
优选的,所述垫板的下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滑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呈弧形的软性垫板,且垫板厚度与患侧的肩关节线圈底座厚度一致,从而能够保证病人两侧肩关节在同一水平位置,通过设置限位盒,能够将整个上肢容纳进去,并通过盖体将其固定,能够对上肢进行限位,阻止其旋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盒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板;2、第一区域;3、第二区域;4、限位盒;5、第二凹槽;6、第三凹槽;7、盖体;8、第一魔术贴刺面;9、连接带;10、限位槽;11、第二魔术贴刺面;12、第三魔术贴刺面;14、第一凹槽;15、肩关节线圈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所示,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包括垫板1,所述垫板1包括第一区域2和第二区域3,所述第一区域2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处用于放置肩关节线圈本体15,所述第二区域3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盒4,所述限位盒4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手臂部的第二凹槽5和用于容纳手指部的第三凹槽6,且每个所述限位盒4上均适配连接有盖体7,所述盖体7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限位盒4连接。
所述垫板1为软性垫板,所述垫板1的厚度不小于所述肩关节线圈本体15底座的厚度。作为优选,垫板1的厚度与患侧的肩关节线圈底座厚度一致,能够保证病人两侧肩关节在同一水平位置,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魔术贴刺面8和两个连接带9,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8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盒4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带9分别位于所述盖体7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带9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8适配连接的第一魔术贴毛面。通过第一魔术贴毛面与第一魔术贴刺面8的配合,能够将盖体牢牢的固定在限位盒上,且方便连接和拆卸。
所述盖体7靠近所述限位盒4的一侧设置有软性海绵体。当盖体7与限位盒4连接时,软性海绵体能够通过自身的形变去挤压患者的手臂和手指,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防止患者手臂旋转。
所述垫板1的下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滑条。能够进一步提高垫板1与磁共振床体接触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3所示,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包括垫板1,所述垫板1包括第一区域2和第二区域3,所述第一区域2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处用于放置肩关节线圈本体15,所述第二区域3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盒4,所述限位盒4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手臂部的第二凹槽5和用于容纳手指部的第三凹槽6,且每个所述限位盒4上均适配连接有盖体7,所述盖体7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限位盒4连接。
所述垫板1的厚度不小于所述肩关节线圈本体15底座的厚度,所述垫板1位于所述肩关节线圈本体15处还设置有容纳肩关节线圈本体15下端的凹槽。能够使患侧肩关节位于合适的检测高度和位置时,侧肩关节能够与患侧肩关节位于同一高度。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魔术贴刺面8和两个连接带9,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8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盒4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带9分别位于所述盖体7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带9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8适配连接的第一魔术贴毛面。
所述限位盒4的侧面上端设置有多个限位槽10,所述盖体7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限位槽10适配连接的限位柱。能够进一步提高盖体与与限位盒连接时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凹槽5靠近所述第一区域2的一侧贯穿所述限位盒4的侧面,且所述第二凹槽5与所述第三凹槽6相邻的一侧互相连通。方便患者手臂放置。
所述第二凹槽5内靠近所述第一区域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魔术贴刺面11和绑在肘部的第二束带,所述第二魔术贴刺面11与所述第二凹槽5槽壁连接,所述第二束带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魔术贴刺面11适配连接的第二魔术贴毛面。先将第二束带绑在患者肘部附近,通过第二魔术贴毛面与第二魔术贴刺面的配合,能够很好的将患者肘部固定在第二凹槽内,且方便连接和拆卸,能够防止其手臂转动。
所述第二凹槽5内靠近所述第三凹槽6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魔术贴刺面12和绑在手腕部的第三束带,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12与所述第二凹槽5槽壁连接,所述第三束带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12适配连接的第三魔术贴毛面。先将第三束带绑在患者手腕附近,通过第三魔术贴毛面与第三魔术贴刺面的配合,能够很好的将患者手部固定在第三凹槽内,且方便连接和拆卸,能够防止其手腕处转动。
所述盖体7靠近所述限位盒4的一侧设置有软性海绵体。
所述垫板1的下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滑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垫板(1),所述垫板(1)包括第一区域(2)和第二区域(3),所述第一区域(2)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处用于放置肩关节线圈本体(15),所述第二区域(3)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盒(4),所述限位盒(4)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手臂部的第二凹槽(5)和用于容纳手指部的第三凹槽(6),且每个所述限位盒(4)上均适配连接有盖体(7),所述盖体(7)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限位盒(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的厚度不小于所述肩关节线圈本体(15)底座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魔术贴刺面(8)和两个连接带(9),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8)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盒(4)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带(9)分别位于所述盖体(7)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带(9)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8)适配连接的第一魔术贴毛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盒(4)的侧面上端设置有多个限位槽(10),所述盖体(7)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限位槽(10)适配连接的限位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5)靠近所述第一区域(2)的一侧贯穿所述限位盒(4)的侧面,且所述第二凹槽(5)与所述第三凹槽(6)相邻的一侧互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5)内靠近所述第一区域(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魔术贴刺面(11)和绑在肘部的第二束带,所述第二魔术贴刺面(11)与所述第二凹槽(5)槽壁连接,所述第二束带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魔术贴刺面(11)适配连接的第二魔术贴毛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5)内靠近所述第三凹槽(6)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魔术贴刺面(12)和绑在手腕部的第三束带,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12)与所述第二凹槽(5)槽壁连接,所述第三束带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12)适配连接的第三魔术贴毛面。
CN202122705904.2U 2021-11-08 2021-11-08 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 Active CN216754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05904.2U CN216754438U (zh) 2021-11-08 2021-11-08 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05904.2U CN216754438U (zh) 2021-11-08 2021-11-08 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4438U true CN216754438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61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05904.2U Active CN216754438U (zh) 2021-11-08 2021-11-08 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44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54438U (zh) 磁共振肩关节扫描一体化固定器
CN214805803U (zh) 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定位绑定装置
CN211244029U (zh) 一种甲状腺术后专用舒适冰敷装置
CN201135527Y (zh) 蛙式位固定器
CN209996696U (zh) 儿童胸壁侧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组合式体位垫
CN210750195U (zh) 一种盆底肌群恢复训练器
CN215689340U (zh) 一种乳腺术后体位枕
CN212730102U (zh) 一种骨折固定器结构
CN204972006U (zh) 镂空背靠垫
CN215021544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
CN214806452U (zh) 一种下肢关节手术用护理枕
CN205548916U (zh) 一种手术用侧卧位垫枕
CN214208618U (zh) 用于治疗掌骨骨折和掌指关节脱位装置
CN213250659U (zh) 一种新型梯形枕
CN214909626U (zh) 一种便于髋关节置换术用的中立外展位抬高垫
CN213641741U (zh) 一种分体式梯形枕
CN213851808U (zh) 一种用于胸外科的手术绑定架
CN209630048U (zh) 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装置
CN208864688U (zh) 一种肩关节外展外旋定位垫
CN215191983U (zh) 一种老年病科护理用按压止血装置
CN211326344U (zh) 一种锁骨骨折专用体位垫
CN215132564U (zh) 一种坐位辅助器
CN211156591U (zh) 一种骨科用头部颈椎固定装置
CN216021818U (zh) 良肢位摆放器
CN209864424U (zh) 一种多功能良肢位摆放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