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3576U - 舒适塑形文胸 - Google Patents

舒适塑形文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3576U
CN216753576U CN202123455694.2U CN202123455694U CN216753576U CN 216753576 U CN216753576 U CN 216753576U CN 202123455694 U CN202123455694 U CN 202123455694U CN 216753576 U CN216753576 U CN 216753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shaping
edge
ratio
comf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56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EALWILL FASHION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4556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3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3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3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舒适塑形文胸,包括:罩杯和罩体,罩体包括下扒及下扒两侧的侧比及后比,侧比一体成型在后比及下扒之间,罩杯分别与下扒以及两个侧比连接,侧比上设有第一定型区,后比上设有第二定型区,下扒上设有第三定型区,且第一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以及第三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均小于第二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侧比一体成型在后比及下扒之间,罩体上不存在拼接的接痕,提高了其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性。同时,侧比、后比和下扒之间具有不同的弹性拉开度,进而使文胸能根据人体不同区域对受力敏感度的不同,合理地对文胸整体的受力进行转移分配,能够提高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还能实现胸部良好的支撑聚拢效果。

Description

舒适塑形文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舒适塑形文胸。
背景技术
女性为了保持胸部的美观,常选择文胸来支撑乳房,以使乳房保持稳定挺拔的姿态。一般情况下,文胸多以不同材料拼接或搭接而成,以使文胸上各个部位的弹性、拉开度有所区别,使其具有良好的承托、聚拢等效果。然而,此类文胸会对佩戴者的乳房造成压迫,且在拼接处容易出现磨肉等问题,导致舒适度较差。对此,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体式文胸,其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但由于整个文胸均采用同种面料制成,导致文胸上各个部位的弹性、拉开度趋同,无法同时满足稳定承托、聚拢、提升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舒适塑形文胸,该文胸能具有较高的穿着舒适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承托性和聚拢效果。
一种舒适塑形文胸,包括:罩杯和罩体,所述罩体包括下扒及所述下扒两侧的侧比及后比,所述侧比一体成型在所述后比及所述下扒之间,所述罩杯分别与所述下扒以及两个所述侧比连接,所述侧比上设有第一定型区,所述后比上设有第二定型区,所述下扒上设有第三定型区,且所述第一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以及所述第三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
在上述的舒适塑形文胸中,由于侧比一体成型在后比及下扒之间,因此,罩体上不存在拼接的接痕,提高了其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性。由于侧比上设有第一定型区,后比上设有第二定型区,下扒上设有第三定型区,且第一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以及第三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均小于第二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如此,可使得侧比、后比和下扒之间具有不同的弹性拉开度,进而使文胸能根据人体不同区域对受力敏感度的不同,合理地对文胸整体的受力进行转移分配,这不但能够提高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还能实现胸部更良好的支撑聚拢效果,同时提高了佩戴者的舒适及美观性。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比上具有第一覆胶部,所述侧比的顶部形成有前肩带连接位,所述第一覆胶部以所述前肩带连接位为起点,沿所述侧比上相对靠近所述罩杯的边沿延伸,直至所述侧比的底部与所述下扒的交接处为止,所述第一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纵向分布,且所述第一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1~1: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比上还具有第二覆胶部,所述第二覆胶部位于所述侧比上远离所述罩杯的一端且沿纵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纵向分布,所述第二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1~1: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比上还具有第三覆胶部,所述侧比上对应人体腋下的部分为腋下位,所述腋下位的边沿的弧度与人体腋下弧度适配,所述第三覆胶部沿所述腋下位的边沿的弧度从所述前肩带连接位延伸至所述第二覆胶部的上方,所述第三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弧形路径分布,且该所述弧形路径的弧度与所述腋下位的边沿的弧度一致,所述第三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2~1: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胶部和/或所述第二覆胶部和/或第三覆胶部为条状胶体或片状胶体;
和/或,所述第一覆胶部、所述第二覆胶部与所述第三覆胶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定型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型区沿所述下扒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三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力的方向与所述下扒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三定型区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定型区中的所述第一覆胶部连接,所述第三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为1:1.2~1: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后比相连时所述后比上与所述下扒的中部相对应的位置为背部中心位,所述后比上具有第四覆胶部,所述第四覆胶部以所述背部中心位为起点,沿所述后比的底部边沿延伸直至所述侧比与所述后比的交接处为止,所述第四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横向分布,且所述第四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7~1: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比上还具有第五覆胶部,所述后比的顶部形成有后肩带连接位,所述第五覆胶部以所述后肩带连接位为起点,沿所述后比的顶部边沿延伸直至所述前肩带连接位处为止,所述第五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横向分布,且所述第五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6~1: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比上还具有第六覆胶部,所述第六覆胶部以所述后肩带连接位为起点,沿所述后比相对远离所述侧比的边沿延伸直至所述背部中心位为止,所述第六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纵向分布,且所述第六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8~1: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覆胶部和/或所述第五覆胶部为点状胶体或条状胶体,所述第六覆胶部为条状胶体或片状胶体;
和/或,所述第四覆胶部、所述第五覆胶部与所述第六覆胶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定型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舒适塑形文胸还包括肩带,所述肩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中间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宽度均小于所述中间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段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均采用弧状过渡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中间段的宽度比为1:1.4~1:2.0,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侧比上的前肩带连接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后比上的后肩带连接位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比上能够与所述罩杯连接的边沿为侧向定型边,所述下扒上能够与所述罩杯连接的边沿为底部撑托边,其中一所述侧向定型边与所述底部撑托边的一端连接且呈夹角设置,另一所述侧向定型边与所述底部撑托边的另一端连接且呈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向定型边与所述底部撑托边之间的夹角相同且均为θ,95°≤θ≤105°。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舒适塑形文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定型区、第二定型区和第三定型区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覆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覆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覆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四覆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五覆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六覆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定型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肩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10、舒适塑形文胸;110、罩杯;120、罩体;121、下扒;1211、底部撑托边;122、侧比;1221、前肩带连接位;1222、侧向定型边;123、后比;1231、后肩带连接位;124、第一定型区;1241、第一覆胶部;1242、第二覆胶部;1243、第三覆胶部;125、第三定型区;126、第二定型区;1261、第四覆胶部;1262、第五覆胶部;1263、第六覆胶部;130、肩带;131、第一连接段;132、中间段;133、第二连接段;140、背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舒适塑形文胸10,包括:罩杯110和罩体120。所述罩体120包括下扒121及所述下扒121两侧的侧比122及后比123。所述侧比122一体成型在所述后比123及所述下扒121之间。所述罩杯110分别与所述下扒121以及两个所述侧比122连接。所述侧比122上设有第一定型区124,所述后比123上设有第二定型区126,所述下扒121上设有第三定型区125。且所述第一定型区124的弹性拉开度以及所述第三定型区125的弹性拉开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定型区126的弹性拉开度。
在上述的舒适塑形文胸10中,由于侧比122一体成型在后比123及下扒121之间,因此,罩体120上不存在拼接的接痕,提高了其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性。由于侧比122上设有第一定型区124,后比123上设有第二定型区126,下扒121上设有第三定型区125,且第一定型区124的弹性拉开度以及第三定型区125的弹性拉开度均小于第二定型区126的弹性拉开度,如此,可使得侧比122、后比123和下扒121之间具有不同的弹性拉开度,进而使文胸能根据人体不同区域对受力敏感度的不同,合理地对文胸整体的受力进行转移分配,这不但能够提高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还能实现胸部更良好的支撑聚拢效果,同时提高了佩戴者的舒适及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所指的“弹性拉开度”是指某部件的原长度与该部件能够拉伸到的最大长度的比值。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比122上具有第一覆胶部1241。所述侧比122的顶部形成有前肩带连接位1221。所述第一覆胶部1241以所述前肩带连接位1221为起点,沿所述侧比122上相对靠近所述罩杯110的边沿延伸,直至所述侧比122的底部与所述下扒121的交接处为止。所述第一覆胶部1241的弹性拉开力沿纵向分布,且所述第一覆胶部1241的弹性拉开度为1:1.1~1:1.3。如此,第一覆胶部1241可使侧比122上靠近罩杯110的一侧能够挤推乳房,起到收副乳效果的同时,使两个乳房相互靠近从而能更好地聚拢起来。由于第一覆胶部1241的弹性拉开度较弱,因此,侧比122在实现胸部聚拢后具有良好支撑效果,使胸部持续保持聚拢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覆胶部1241的弹性拉开度为1:1.1~1:1.3”是指第一覆胶部1241原长与第一覆胶部1241拉伸后的长度之比为1:1.1至1:1.3之间。例如,当第一覆胶部1241的原长为10cm时,第一覆胶部1241能够拉伸到11cm至13cm之间。
具体地,可在侧比122上相对靠近所述罩杯110的边沿的区域覆粘胶质粘合剂,且覆粘1遍至4遍即可形成弹性拉开度为1:1.1~1:1.3的第一覆胶部1241。其中,弹性拉开度主要与覆粘胶质粘合剂的次数相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覆粘胶质粘合剂后胶质粘合剂形成的形态分为点状胶体、条状胶体、片状胶体等。其中,点状胶体是指胶质粘合剂覆粘在面料层上,经一定温度加热后胶质粘合剂融化形成为点状形态的胶体。片状胶体是指胶质粘合剂覆粘在面料层上,经一定温度加热后胶质粘合剂融化形成为薄片状形态的胶体,且薄片的厚度介于0.1mm-0.3mm之间。条状胶体是指胶质粘合剂覆粘在面料层上,经一定温度加热后胶质粘合剂融化形成为条形状形态的胶体,一般具有横条状、竖条状、曲线条状等结构形态,条胶的宽度介于1mm-20mm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点状胶体、条状胶体以及片状胶体的区别在于加热后胶质粘合剂后形成的胶体的形态有所差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覆胶部1241可为条状胶体或片状胶体。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覆胶部1241的弹性拉开度为1:1.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杯110分别与所述下扒121以及两个所述侧比122的连接方式未受具体限定。例如,罩杯110可一体成型于下扒121以及两个侧比122上。或者,罩杯110缝合于下扒121以及两个侧比122上。再或者,罩杯110可通过粘胶贴合的方式连接于下扒121和两个侧比122上。
请参阅图2和图4,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比122上还具有第二覆胶部1242。所述第二覆胶部1242位于所述侧比122上远离所述罩杯110的一端且沿纵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覆胶部1242的弹性拉开力沿纵向分布,所述第二覆胶部1242的弹性拉开度为1:1.1~1:1.2。佩戴者在穿戴该文胸后,第二覆胶部1242位于乳房的两侧,主要用于辅助稳定胸部以及侧肋周围的脂肪,避免脂肪出现“游走”现象,起到定型作用。同时由于第二覆胶部1242都弹性拉开力沿纵向分布,因此,第二覆胶部1242具有纵向的提拉力,能够支撑侧比122,避免侧比122出现软塌而不贴肤的情况,降低穿着舒适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覆胶部1242可为条状胶体或片状胶体,且覆粘胶质粘合剂1遍至5遍。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覆胶部1242的弹性拉开度为1:1.1。
请参阅图2和图5,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比122上还具有第三覆胶部1243。所述侧比122上对应人体腋下的部分为腋下位。所述腋下位的边沿的弧度与人体腋下弧度适配。如此,使得佩戴者穿戴该舒适塑形文胸10时,侧比122能够与人体的腋下完全贴合,提高了穿戴的舒适性。
具体地,所述第三覆胶部1243沿所述腋下位的边沿的弧度从所述前肩带连接位1221延伸至所述第二覆胶部1242的上方。所述第三覆胶部1243的弹性拉开力沿弧形路径分布,且该所述弧形路径的弧度与所述腋下位的边沿的弧度一致。所述第三覆胶部1243的弹性拉开度为1:1.2~1:1.5。可见,第三覆胶部1243相对第一覆胶部1241和第二覆胶部1242而言具有较高的弹性,如此,可避免侧比122对腋下产生过强压力,同时,还可束缚腋下处的脂肪,避免腋下部位处的脂肪出现“游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覆胶部1242可为条状胶体或片状胶体。为了使第三覆胶部1243的弹性大于第一覆胶部1241、第二覆胶部1242的弹性,第三覆胶部1243覆粘胶质粘合剂1遍至3遍即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覆胶部1243的弹性拉开度为1:1.4。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覆胶部1241、所述第二覆胶部1242与所述第三覆胶部1243共同形成本实施例中所指的所述第一定型区124。两个侧比122上的第一定型区124相配合,主要用于使两个乳房相互聚拢并定型,防止胸部外扩并使胸部保持聚拢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人工或机械在罩体120上进行刷涂液态胶体的方式形成第一定型区124。当采用刷胶的方式时,各个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主要与刷胶次数相关。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通过人工或机械在直接在罩体120上贴设固态胶体的形式形成第一定型区124当采用贴设胶体的方式时,各个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主要与贴设胶体的层数相关。
下扒121是文胸承托胸部的关键部位之一,其应具有较高的承托力,同时还应具有适度的弹性以保证穿戴时的舒适度。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9所示,所述第三定型区125沿所述下扒1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三定型区125的弹性拉开力的方向与所述下扒12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三定型区12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定型区124中的所述第一覆胶部1241连接。所述第三定型区125的弹性拉开度为1:1.2~1:1.3。第三定型区125使得下扒121的支撑力较其他区域更好,能形成稳固承托,避免胸部下垂。适度的弹性能使下扒121不压迫胸腔,提高了穿戴舒适度。
具体地,第三定型区125可为条状胶体或片状胶体,且第三定型区125覆粘胶质粘合剂1遍至3遍即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定型区125的弹性拉开度为1:1.2。
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人工或机械在罩体120上进行刷涂液态胶体的方式形成第三定型区125,亦可通过贴设固态胶体的形式形成第三定型区125。
请参阅图1、图2和图6,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后比123相连时所述后比123上与所述下扒121的中部相对应的位置为背部中心位。所述后比123上具有第四覆胶部1261。所述第四覆胶部1261以所述背部中心位为起点,沿所述后比123的底部边沿延伸直至所述侧比122与所述后比123的交接处为止。所述第四覆胶部1261的弹性拉开力沿横向分布,且所述第四覆胶部1261的弹性拉开度为1:1.7~1:2.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舒适塑形文胸10上设有背扣140,且该背扣140位于背部中心位。
具体的,当佩戴者需要穿戴文胸时,两个后比123通过设置在其上的背扣140连接以将文胸套设在胸部。因此,在扣合两个背扣140时,需要拉伸后比123,后比123应具有较高的弹性。由于第四覆胶部1261的弹性拉开力沿横向分布,且第四覆胶部1261的弹性拉开度为1:1.7~1:2.0,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覆胶部1261的弹性大,具有较强的拉伸力。因此,当佩戴者穿戴好文胸后,第四覆胶部1261能够被拉伸,使后比123的底部能够稳固贴肤,从而使得佩戴时具有较高的舒适性。
具体地,为了使第四覆胶部1261具有较高弹力,第四覆胶部1261可为点状胶体或条状胶体,且第四覆胶部1261覆粘胶质粘合剂1遍至3遍即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覆胶部1261的弹性拉开度为1:1.9。
请参阅图2和图7,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比123上还具有第五覆胶部1262。所述后比123的顶部形成有后肩带连接位1231。所述第五覆胶部1262以所述后肩带连接位1231为起点,沿所述后比123的顶部边沿延伸直至所述前肩带连接位1221处为止。所述第五覆胶部1262的弹性拉开力沿横向分布,且所述第五覆胶部1262的弹性拉开度为1:1.6~1:2.2。
当文胸穿戴至人体上时,为了使侧比122和后比123能够与人体的后背和侧肋完全贴合,沿后比123顶部边沿,从后肩带连接位1231至前肩带连接位1221设置的第五覆胶部1262的弹性应与第四覆胶部1261的弹性相适配,如此,文胸上身后,后比123在拉伸时可使侧比122以及后比123受力均匀,从而使背部以及肋部受力均匀,避免因受力不均扯拉而出现条纹,降低了服帖度和舒适度。
具体地,第五覆胶部1262可为点状胶体或条状胶体,且第五覆胶部1262覆粘胶质粘合剂1遍至2遍即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五覆胶部1262的弹性拉开度为1:2.0。
通常,肩带130连接在前肩带连接位1221和后肩带连接位1231之间,为了提高肩带130受力后肩部的舒适度,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8所示,所述后比123上还具有第六覆胶部1263。所述第六覆胶部1263以所述后肩带连接位1231为起点,沿所述后比123相对远离所述侧比122的边沿延伸直至所述背部中心位为止。所述第六覆胶部1263的弹性拉开力沿纵向分布,且所述第六覆胶部1263的弹性拉开度为1:1.8~1:2.0。如此,第六覆胶部1263使得后比123在具有提拉作用的同时能缓解肩部的受力,进一步提高穿着的舒适性。
具体地,第六覆胶部1263可为条状胶体或片状胶体,且第六覆胶部1263覆粘胶质粘合剂1遍至3遍即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六覆胶部1263的弹性拉开度为1:1.9。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四覆胶部1261、所述第五覆胶部1262与所述第六覆胶部1263共同形成本实施例中所指的所述第二定型区126。文胸上身后,后比122上的第二定型区126主要能够用于使文胸紧贴在胸部、背部以及肋部处,不压迫身体的同时兼具舒适性。
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人工或机械在罩体120上进行刷涂液态胶体的方式形成第二定型区126,亦可通过贴设固态胶体的形式形成第二定型区126。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胶质粘合剂的种类并未受到具体限制,只要能使文胸上各个定型区具有不同的弹性拉开度,并其最后达成的效果满足设定效果即可。
上述的第一定型区124、第二定型区126以及第三定型区125适用于后背具有背扣140结构的文胸。同样地,第一定型区124、第二定型区126以及第三定型区125适用亦适用于后背无背扣140形式的背心套头式文胸。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6和图8所示,当文胸上设有背扣140时,本实施例中所指的“背部中心位”即为背扣140在罩体120上所处的位置。当文胸为背心套头式时,本实施例中所指的“背部中心位”为罩体120上与人体后背中心位置相接触的区域。
文胸属于贴身衣物,其穿戴时间较长,因此,在保证具有良好塑形的前提下,文胸的舒适性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文胸上身后,人体的肋部、胸腔处以及腋下受力较为明显。对此,为了清楚说明本实施例中文胸具有良好的舒适性,特将本实施例的文胸与传统文胸进行压力比对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3449669710000131
对比可知,本实施例的文胸上身后,能够减轻文胸对身体的压迫力,提高了穿着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后比上围”是指第五覆胶部1262在后比上所处的位置。“后比下围”是指第四覆胶部1261在后比上所处的位置。“前中位”是指第三定型区125在下扒121上所处的位置。“侧骨位”是指第二覆胶部1242在侧比上所处的位置。“腋下位”是指第三覆胶部1243在侧比上所处的位置。
请参阅图1、图2和图1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所述舒适塑形文胸10还包括肩带130。所述肩带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31、中间段132及第二连接段133。所述第一连接段131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段133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段13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33的宽度均小于所述中间段132的宽度。且所述中间段132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3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133的连接处均采用弧状过渡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段131与所述中间段132的宽度比为1:1.4~1:2.0。所述第一连接段131与所述侧比122上的前肩带连接位12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133与所述后比123上的后肩带连接位1231连接。中间段132与人体肩部相接触,中间段132宽度较宽,增大了肩带130与肩部接触的面积,能有效降低肩部的压力。此外,弧形过渡结构能够使该肩带130能起到平缓减压的效果。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肩带130上亦可覆粘胶质粘合剂,使肩带130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同时具有适度的弹力,如此,肩带130与罩体120连接后能够提拉罩体120,避免胸部下垂,同时还能够缓解肩带130对肩部施加的压力。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比122上能够与所述罩杯110连接的边沿为侧向定型边1222。所述下扒121上能够与所述罩杯110连接的边沿为底部撑托边1211。其中一所述侧向定型边1222与所述底部撑托边1211的一端连接且呈夹角设置,另一所述侧向定型边1222与所述底部撑托边1211的另一端连接且呈夹角设置。
为清楚理解本实施例中两个侧向定型边1222分别与底部撑托边1211形成的夹角,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向定型边1222与所述底部撑托边1211之间的夹角相同且均为θ。95°≤θ≤105°。如此,文胸上身后,有利于实现大胸显小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向定型边1222均为第一弧形边,所述底部撑托边1211亦为第二弧形边,且第一弧形边的弧度和第二弧形边的弧度与乳房外侧的弧度相适配,如此,可使文胸更好地贴合乳房,提高舒适性的同时还使得文胸的聚拢以及撑托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以人体为参照,更靠近V区的一侧为乳房内侧,反之则为乳房外侧。其中,V区为两个乳房之间的区域。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舒适塑形文胸1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一体剪裁获得罩体120,所述罩体120包括下扒121及所述下扒121两侧的侧比122及后比123,所述侧比122位于所述下扒121和所述后比123之间。
B、在两个所述侧比122上覆粘胶质粘合剂,使得两个所述侧比122上均形成有第一定型区124,在两个所述后比123上覆粘胶质粘合剂,使得两个所述后比123上均形成有第二定型区126,在所述下扒121上覆粘胶质粘合剂形成第三定型区125,其中,所述第一定型区124的弹性拉开度以及第三定型区125的弹性拉开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定型区126的弹性拉开度。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B具体包括:
两个所述侧比122上的覆粘区域相同,两个所述后比123上的覆粘区域相同。
所述侧比122的顶部形成有前肩带连接位1221,在所述侧比122上远离所述后比123的一端覆粘胶质粘合剂,且覆粘次数为1遍~4遍以形成第一覆胶部1241。所述第一覆胶部1241从所述前肩带连接位1221延伸至所述下扒121与所述侧比122交接处为止。所述第一覆胶部1241的弹性拉开方向为纵向方向,且所述第一覆胶部1241的弹性拉开度为1:1.1~1:1.3。
在所述侧比122上对所述侧比122与所述后比123交接处覆粘胶质粘合剂,且覆粘次数为1遍~5遍以形成第二覆胶部1242。所述第二覆胶部1242纵向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二覆胶部1242的弹性拉开力沿所述纵向分布,且所述第二覆胶部1242的弹性拉开度为1:1.1~1:1.2。
在所述侧比122上靠近人体腋下的区域覆粘胶质粘合剂,且覆粘次数为1遍~3遍以形成第三覆胶部1243。所述第三覆胶部1243从所述前肩带连接位1221延伸至所述第二覆胶部1242上方。且所述第三覆胶部1243的弹性拉开力的方向与人体腋下弧度的延展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三覆胶部1243的弹性拉开度为1:1.2~1:1.5。
需要说明的是,在侧比122上覆粘胶质粘合剂以形成第一覆胶部1241、第二覆胶部1242以及第三覆胶部1243的先后顺序不限定。例如,可先形成第一覆胶部1241,再形成第二覆胶部1242,最后形成第三覆胶部1243。再或者,可先形成第二覆胶部1242,再形成第一覆胶部1241,最后形成第三覆胶部1243。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B具体还包括:
两个所述后比123相连时所述后比123上与所述下扒121的中部相对应的位置为背部中心位,在所述后比123的底部覆粘胶质粘合剂,且覆粘次数为1遍~2遍以形成第四覆胶部1261,所述第四覆胶部1261由所述背部中心位朝向靠近所述侧比12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覆胶部1261的弹性拉开力沿横向分布,且所述第四覆胶部1261的弹性拉开度为1:1.7~1:2.0。
所述后比123的顶部形成有后肩带连接位1231,在所述后比123的顶部覆粘胶质粘合剂,且覆粘为1遍~2遍以形成第五覆胶部1262,所述第五覆胶部1262从所述后肩带连接位1231向所述前肩带连接位1221延伸,所述第五覆胶部1262的弹性拉开力沿横向分布,且所述第五覆胶部1262的弹性拉开度为1:1.6~1:2.2。
在所述后比123上对从所述后肩带连接位1231纵向延伸至所述背部中心位的区域覆粘胶质粘合剂,且覆粘次数为1遍~3遍以形成第六覆胶部1263,所述第六覆胶部1263的弹性拉开力沿纵向分布,且所述第六覆胶部1263的弹性拉开度为1:1.8~1:2.0。
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比123上覆粘胶质粘合剂以形成第四覆胶部1261、第五覆胶部1262以及第六覆胶部1263的先后顺序不限定。例如,可先形成第四覆胶部1261,再形成第五覆胶部1262,最后形成第六覆胶部1263。再或者,可先形成第六覆胶部1263,再形成第四覆胶部1261,最后形成第五覆胶部1262。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B具体还包括:
在所述下扒121上覆粘胶质粘合剂,且覆粘1遍~3遍以形成所述第三定型区125,所述第三定型区125沿下扒12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定型区125的弹性拉开力方向与所述下扒12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三定型区125的弹性拉开度为1:1.2~1:1.3。
需要说明的是,在罩体120上覆粘胶质粘合剂以形成第一定型区124、第二定型区126以及第三定型区125的先后顺序不限定。例如,可先形成第一定型区124,再形成第二定型区126,最后形成第三定型区125。或者,可先形成第二定型区126,再形成第一定型区124,最后形成第三定型区125。再或者,可同时形成各个定型区。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舒适塑形文胸10的罩体120可为单层面料,亦可为双层面料。
当罩体120为单层面料时,将胶质粘合剂覆粘在指定区域,通过加热使胶质粘合剂在指定区域融化并形成不同形态的胶体。当罩体120为双层面料时,将胶质粘合剂覆粘在指定区域,加热使得胶质粘合剂融化并使两层面料相粘合。
针对常规的车缝文胸,由于罩体120上各个部位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各个部位的所用材质以及弹性应有所差异。通常,针对此类情况,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经验对应选择各个部位的材质,对应设计以及调整各个部位的弹性力,以满足文胸所需的弹力和支撑力。可见,传统作业时对人工要求较高,耗时多,同时产品的一致性较弱。针对本实施例中的舒适塑形文胸10,相比常规的车缝内衣而言,在制作本实施例中的文胸时,普通技术人员可直接在罩体120上的各个部位覆粘胶质粘合剂,并根据各个覆胶部的弹性拉伸度范围覆粘即可,如此,使得制作出来的文胸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还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低。
C、将罩杯110与罩体120连接。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罩杯110可以是与罩体120分体式裁片后通过热压粘接在一起。或者,罩杯110缝合于罩体120上。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罩杯110与罩体120为一体式裁片。
具体地,罩杯110与罩体120为一体式裁片,通过在罩体120对应罩杯110的位置通过热压成型等工艺得到罩杯110的形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包括:罩杯和罩体,所述罩体包括下扒及所述下扒两侧的侧比及后比,所述侧比一体成型在所述后比及所述下扒之间,所述罩杯分别与所述下扒以及两个所述侧比连接,所述侧比上设有第一定型区,所述后比上设有第二定型区,所述下扒上设有第三定型区,且所述第一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以及所述第三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比上具有第一覆胶部,所述侧比的顶部形成有前肩带连接位,所述第一覆胶部以所述前肩带连接位为起点,沿所述侧比上相对靠近所述罩杯的边沿延伸,直至所述侧比的底部与所述下扒的交接处为止,所述第一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纵向分布,且所述第一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1~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比上还具有第二覆胶部,所述第二覆胶部位于所述侧比上远离所述罩杯的一端且沿纵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纵向分布,所述第二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1~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比上还具有第三覆胶部,所述侧比上对应人体腋下的部分为腋下位,所述腋下位的边沿的弧度与人体腋下弧度适配,所述第三覆胶部沿所述腋下位的边沿的弧度从所述前肩带连接位延伸至所述第二覆胶部的上方,所述第三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弧形路径分布,且该所述弧形路径的弧度与所述腋下位的边沿的弧度一致,所述第三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2~1: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胶部和/或所述第二覆胶部和/或第三覆胶部为条状胶体或片状胶体;
和/或,所述第一覆胶部、所述第二覆胶部与所述第三覆胶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定型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型区沿所述下扒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三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力的方向与所述下扒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三定型区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定型区中的所述第一覆胶部连接,所述第三定型区的弹性拉开度为1:1.2~1:1.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后比相连时所述后比上与所述下扒的中部相对应的位置为背部中心位,所述后比上具有第四覆胶部,所述第四覆胶部以所述背部中心位为起点,沿所述后比的底部边沿延伸直至所述侧比与所述后比的交接处为止,所述第四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横向分布,且所述第四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7~1: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比上还具有第五覆胶部,所述后比的顶部形成有后肩带连接位,所述第五覆胶部以所述后肩带连接位为起点,沿所述后比的顶部边沿延伸直至所述前肩带连接位处为止,所述第五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横向分布,且所述第五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6~1: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比上还具有第六覆胶部,所述第六覆胶部以所述后肩带连接位为起点,沿所述后比相对远离所述侧比的边沿延伸直至所述背部中心位为止,所述第六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力沿纵向分布,且所述第六覆胶部的弹性拉开度为1:1.8~1: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覆胶部和/或所述第五覆胶部为点状胶体或条状胶体,所述第六覆胶部为条状胶体或片状胶体;
和/或,所述第四覆胶部、所述第五覆胶部与所述第六覆胶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定型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适塑形文胸还包括肩带,所述肩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中间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宽度均小于所述中间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段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均采用弧状过渡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中间段的宽度比为1:1.4~1:2.0,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侧比上的前肩带连接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后比上的后肩带连接位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比上能够与所述罩杯连接的边沿为侧向定型边,所述下扒上能够与所述罩杯连接的边沿为底部撑托边,其中一所述侧向定型边与所述底部撑托边的一端连接且呈夹角设置,另一所述侧向定型边与所述底部撑托边的另一端连接且呈夹角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舒适塑形文胸,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向定型边与所述底部撑托边之间的夹角相同且均为θ,95°≤θ≤105°。
CN202123455694.2U 2021-12-31 2021-12-31 舒适塑形文胸 Active CN216753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5694.2U CN216753576U (zh) 2021-12-31 2021-12-31 舒适塑形文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5694.2U CN216753576U (zh) 2021-12-31 2021-12-31 舒适塑形文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3576U true CN216753576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77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5694.2U Active CN216753576U (zh) 2021-12-31 2021-12-31 舒适塑形文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3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53576U (zh) 舒适塑形文胸
CN201541730U (zh) 无缝文胸肶位
CN114098179A (zh) 舒适塑形文胸及其制作方法
CN110946346A (zh) 侧位、底缘增强型大罩杯结构及新型文胸
CN213215366U (zh) 一种冷压粘合弹力稳型文胸
CN212437324U (zh) 侧位、底缘增强型大罩杯结构及新型文胸
CN214283337U (zh) 一种多重支撑的文胸
CN201798014U (zh) 改进的胸罩及用于胸罩的改进的背翼
CN110250599B (zh) 无模杯式文胸及其制作方法
CN210696005U (zh) 一种可拆卸提拉带的胸贴
TWI316848B (zh)
CN203676161U (zh) 一种颗粒胶布杯文胸
US20090197508A1 (en) Body shaping apparel
CN213785407U (zh) 一种超声波拼接喷果冻点胶聚拢塑形文胸
CN219020240U (zh) 一种无痕透气文胸
CN215775604U (zh) 一种3d立体文胸
CN210869898U (zh) 一种有效缓解勒痕的内裤
CN214903850U (zh) 一种3d立体文胸
CN217409091U (zh) 一种肩背矫正服
CN213819878U (zh) 一种点胶与涂胶结合的防滑加固文胸
CN217089651U (zh) 一种健坐裤
CN219741885U (zh) 轻塑型收腹提臀裤
CN213785404U (zh) 一种文胸
CN215381518U (zh) 一种透气性好的塑形内衣
CN218245713U (zh) 一种外面层无车线、无贴胶、周边不毛边的内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Address after: Room 3414, No. 362 Jiangnan Avenue South,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220 (for office use only)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REALWILL FASHION Group Ltd.

Address before: 510405 room 504, no.5-14 meishanglu, Jingxi,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ai W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