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0521U - 一种防脱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脱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0521U
CN216750521U CN202220400688.2U CN202220400688U CN216750521U CN 216750521 U CN216750521 U CN 216750521U CN 202220400688 U CN202220400688 U CN 202220400688U CN 216750521 U CN216750521 U CN 216750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lug
clamping position
pressing rod
limi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006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鹏飞
杨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ni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006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0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0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0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脱插座,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用于与插头插接,可以提高插座的防脱效果,该防脱插座包括:具有插座面板的壳体、设在壳体内部的插套组件、限制件。其中,插套组件正对插座面板上的插孔,限制件位于壳体内,且限制件具有正对插孔的开口,限制件于开口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靠近第一卡位或第二卡位的一端设有凸起的第三卡位;该限制件被配置为,倾斜设置时,插头的插销能够卡在第一卡位、第二卡位和第三卡位之间。

Description

一种防脱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脱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插座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装置,人们通常将电子设备的电源线插头与插座上的插孔连接,从而为电子设备提供电能。在实际生活中,插座的使用比较广泛,应用场景也比较复杂。在一些情况里,现有的插座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使插头掉落,如在建筑工地使用切割机,电钻等设备移动位置时,就会带动插头移动,从而把插头从插座上拽下来,致使电器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降低了插座的实用性,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因此,防脱插座应运而生,防脱插座内设置有防脱片,在防脱片设置有方形的防脱口,当插头插入防脱插座后,插头贯穿该方形的防脱口,通过与防脱片连接的活动杆触发使防脱片倾斜,从而防脱口的周向壁面与插销接触卡住,由于插销在拔出时,防脱口的周向壁面与插销存在一定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降低插头与插座因意外导致的插头脱落的风险。
然而,当意外导致的插销拔出力较大时,即插销的拔出力大于该防脱口的周向壁面与插销摩擦力时,插销还是能够从防脱口处滑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脱插座,可以提高防脱插座的防脱效果,提高插座的实用性以及用户的体验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脱插座,包括:具有插座面板的壳体、设在壳体内部的插套组件、限制件。其中,插套组件正对插座面板上的插孔,限制件位于壳体内,且限制件具有正对插孔的开口,限制件于开口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靠近第一卡位或第二卡位的一端设有凸起的第三卡位;该限制件被配置为,倾斜设置时,插头的插销能够卡在第一卡位、第二卡位和第三卡位之间。
本申请提供的防脱插座包括具有插座面板的壳体、和设在壳体内部的插套组件,其中,插套组件正对插座面板上的插孔,从而当插头插入插孔后,插头的插销与插套组件电连接,从而插头与插座连通。该防脱插座还包括限制件,该限制件位于壳体内,且限制件具有正对插孔的开口,该开口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使得当限制件倾斜设置时,插头的插销能够卡在第一卡位、第二卡位之间,从而限制件的开口卡住插头的插销,以将插头锁在防脱插座中,降低插头与防脱插座的脱落的风险。本申请提供的防脱插座还包括:靠近第一卡位或第二卡位的一端设有凸起的第三卡位,从而,使得当限制件倾斜设置时,插头的插销能够卡在第一卡位、第二卡位和第三卡位之间,如此,插销与限制件的卡位有3个,三个卡位形成三角形的防脱结构,三角形的防脱结构更加稳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脱插座的防脱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卡位位于限制件靠近插座面板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卡位与第二卡位位于限制件的同一端,二者之间具有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制件倾斜设置时,沿着从插座面板至插套组件的方向,第三卡位、第二卡位以及第一卡位依次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制件朝向插座面板的方向伸出有凸起部,凸起部设有第三卡位和导向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向面为斜面或弧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销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限制件倾斜设置时,第一卡位与一个长边接触,第二卡位和第三卡位与另一个长边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脱插座还包括按压杆,设于壳体内,连接限制件的一端;其中,按压杆支撑限制件为水平,在操作按压杆时,按压杆带动限制件的一端移动,使限制件为倾斜;或,按压杆支撑限制件为倾斜,在操作按压杆时,按压杆带动限制件的一端移动,使限制件为水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脱插座还包括弹性复位件,设于壳体内,弹性支撑按压杆,以使限制件的一端可弹性下压或弹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制件正对地极插套和地极插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插座与插头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插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制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制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插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插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片的导向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脱片的导向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提供的一种限制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说明:
100-防脱插座;200-插头;201-插销;202-插销的长边;203-插销的短边;1-壳体;2-插套组件;10-插座面板;11-插孔;20-限制件;21-开口;211-第一卡位;212-第二卡位;213-第三卡位;214-导向面;22-连接杆;30-按压杆;31-按压杆的第一端;32-按压杆的第二端;33-连接槽;40-弹性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今,插座走进了千家万户,插座在使用的过程中,插头容易从插座的插孔中脱落,从而导致用电器因插头脱落而断电,使得用电器因突然断电而造成损失,例如,服务器机柜上的机柜用电源分配插座(power distribution unit,PDU)与服务器机柜的插头连接时,服务器机柜的插头意外脱落,会使服务器突然关闭,从而造成很大的损失。而现有技术的防脱插座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脱作用,然而当意外导致的插销拔出力较大时,插销还是容易从防脱插座滑脱。因此,现有技术的防脱插座的防脱效果一般。图1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插座与插头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防脱插座100可以提高防脱插座的防脱效果,提高插座的实用性以及用户的体验效果。
图2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插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防脱插座100包括:壳体1、插套组件2和限制件20。其中,在壳体1上设置有插座面板10,插套组件2设置在壳体1内部,在插座面板10上设置有插孔11,插套组件2正对该插孔11。
其中,该插套组件2可以为三级插套组件,即包括:L极(火线)、N极(零线)和E极(接地线);该插座面板10上的插孔11可以为三孔插座,即包括L极插孔、N极插孔和E级插孔;插套组件2的L极、N极和E极分别对准L极插孔、N极插孔和E级插孔,以使插头200插入插孔11后与插套组件2电连接。
该插套组件2还可以为两级插套组件,即包括:L极(火线)和N极(零线);该插座面板10上的插孔11可以为两孔插座,即包括L极插孔和N极插孔,同理,插套组件2的L极和N极分别对准L极插孔和N极插孔。
又如图2所示,限制件20设置在壳体1内,且具有正对插孔11的开口(图2中未示出),限制件20于开口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位(图2中未示出)和第二卡位(图2中未示出)。
可选的,图3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制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开口21位于限制件20的边缘位置,以形成凹槽结构,从而使限制件20呈“C”字形,插头200的插销201从该凹槽内通过,C字形相对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卡位211和第二卡位212。其中,该第一卡位、第二卡位可以为凹槽两侧的棱边,第一卡位211可以为该凹槽中上方的棱边,第二卡位212为该凹槽中下方的棱边。
可选的,图4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限制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开口21位于限制件20的中间位置,以形成通孔结构。这样一拉,开口21位于限制件20的中间位置,可以使限制件20的重心居中,提高限制件20在壳体1内的稳定性。
另外,在第一卡位211一端或第二卡位212的一端设置有凸起的第三卡位213,使得当限制件20倾斜设置时,插头的插销201能够卡在第一卡位211、第二卡位212和第三卡位213之间,从而将插头200锁在防脱插座100中。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该限制件20上形成有凹槽结构,第三卡位213与第二卡位212一侧;此外,第三卡位213还可以与第一卡位211一侧。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该限制件20上形成有通孔结构,第一卡位211位于通孔21的一侧,第二卡位212位于第一卡位211相对的一侧,第三卡位同样和第二卡位212一侧;同样的,第三卡位213还可以与第一卡位211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防脱插座100包括具有插座面板10的壳体1、和设在壳体1内部的插套组件2,其中,插套组件2正对插座面板10上的插孔11,从而当插头200插入插孔11后,插头200的插销201与插套组件2电连接,从而插头1与防脱插座200连通。该防脱插座200还包括限制件20,该限制件20位于壳体1内,且限制件20具有正对插孔11的开口21,该开口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位211和第二卡位212,使得当限制件20倾斜设置时,插头200的插销201能够卡在第一卡位211、第二卡位212之间,从而该开口21卡住插头200的插销201,降低插头200与防脱插座100脱落的风险。本申请提供的防脱插座100还包括:靠近第一卡位211或第二卡位212的一端设有凸起的第三卡位213,从而,使得当限制件20倾斜设置时,插头200的插销201能够卡在第一卡位211、第二卡位212和第三卡位213之间,如此,插销201与限制件20的卡位有3个,三个卡位形成三角形的防脱结构,该三角形的防脱结构更加稳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脱插座100的防脱效果。
图5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插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防脱插座200还包括按压杆30,该按压杆30设于壳体1内,且与限制件20的一端连接;由于按压杆30与限制件20连接,操作(例如按压或拉起)按压杆30,以使限制件20倾斜或水平,从而使得限制件20卡住或松开插头200的插销201。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壳体1内开设有容纳腔,该容纳腔位于插套组件2和插座面板10之间,该容纳腔用于容纳该限制件20,且该限制件20的开口21正对插孔11处,如此,限制件20可以在该容纳腔中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另外,按压杆30的第一端31可以与限制件20的一端连接,按压杆30的第二端32可以伸出壳体1,以方便用户操作;按压杆30的第二端32还可以位于壳体1内,且与拨动键的一端连接,该拨动键的另一端位于壳体1外,用户通过滑动拨动键,即可实现对按压杆30的操作。此外,如图5所示,在插座面板10上开设由安装孔12,按压杆30的第一端31伸入该安装孔12与限制件20连接,按压杆30的第二端32凸出安装孔12外,以供用户按压。
由于限制件20与按压杆30的连接处需要保证按压杆30与限制件20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发生改变(即限制件20由水平设置改变为倾斜设置,或限制件20由倾斜设置改变为水平设置)。例如,按压杆30与限制件20的角度由垂直改变为锐角或钝角,或由锐角或钝角改变为直角。
因此,可选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示,限制件上还设置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位于限制件20的一侧,且与限制件20平行设置;按压杆30上开设有连接槽33,连接槽33靠近插孔11一侧的开口大于连接槽33远离插孔11一侧的开口,以使连接杆22卡入连接槽33中,且连接杆22能够在连接槽33内向Y轴方向和与Y轴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样一来,连接杆22卡入该连接槽33中,当按压杆22沿Y轴方向移动时,连接杆22的一端可以在连接槽33内转动,从而改变限制件20与按压杆30的位置关系。
可选的,该限制件20可以与按压杆30铰接。这样一来,限制件20与按压杆30的连接强度较高,且保证了按压杆30与限制件20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发生改变。
可选的,该限制件20还可以与按压杆30通过柔性连接线连接。如此,也可以保证了按压杆30与限制件20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发生改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的限制件20与按压杆30的连接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按压杆30支撑限制件20为倾斜设置,在操作按压杆30时,按压杆30带动限制件20的一端移动,使限制件20改变为水平设置。也即通过操作按压杆30使限制件20为水平设置,从而方便插入或取出限制件20,当停止操作按压杆30,该限制件20恢复倾斜设置,将插头200的插销201卡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压杆30支撑限制件20为水平设置,在操作按压杆30时,按压杆30带动限制件20的一端移动,使限制件20为倾斜设置。也就是说,正常状态下,按压杆30支撑限制件20为水平设置,可以插入或拔出插头200的插销201,当操作按压杆30时,使得限制件20倾斜设置,从而将插头200的插销201卡住。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防脱插座100还包括弹性复位件40,其中,该弹性复位件40设于壳体1内,且弹性支撑按压杆30,并使得限制件20的一端可弹性下压或弹起。这样一来,这样一来,当插头200与防脱插座100松开后,按压杆30可以自动复位,在下次将插头200与防脱插座100连接时,可直接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并且,若弹性复位件40弹性支撑按压杆30,以使限制件20为倾斜设置时,当将插销201插入防脱插座100中,插销201与限制件20的开口21处接触,由于限制件20倾斜设置时,限制件20在水平方向的开口21的宽度小于插销201在该水平方向的宽度,从而,插销201无法插入倾斜设置的限制件20,然而,由于该弹性复位件40弹性支撑按压杆30,也即弹性复位件40弹性支承限制件20,当插销201按压限制件20的开口21时,限制件20可以向下移动(弹性复位件40收缩),以使插销201插入防脱插座100中。这样一来,插销201插入防脱插座100时,不需要操作按压杆30,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其中,该弹性复位件40可以为压缩弹簧、拉伸弹簧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弹性复位件40的一端的端部可以与按压杆30的第一端31的端部连接,该弹性复位件40的一端的端部与按压杆30的第一端31的端部的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例如,焊接、铆接等。该弹性复位件40的一端的端部与按压杆30的第一端31的端部的连接还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键连接、销钉连接、卡钩连接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如图5所示,按压杆30的第一端31还可以插入弹性复位件40中,弹性复位件40与按压杆30的杆身连接,且弹性复位件40能够在安装孔12内收缩。使得当按压杆30的第二端32伸入安装孔内,按压杆的第一端31与安装孔12的底部接触。这样一来,提高了弹性复位件40与按压杆30的连接强度,并且提高了按压杆30在沿安装孔12的轴向方向移动时的稳定型。
此外,弹性复位件40的另一端与安装孔12的底部连接,可选的,弹性复位件40与安装孔12的底部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可选的,弹性复位件40与安装孔12的底部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本申请对弹性复位件40与安装孔12的底部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插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三卡位213位于限制件20靠近插座面板10的一端。这样一来,当限制件20的第三卡位213所在的一端向上(即向Y轴方向)倾斜时,限制件20的第三卡位213可以与卡住插销201。
如此,可选的,在如图6所示,第三卡位213所在的一端与按压杆30连接,如此,可以通过控制限制件20的第三卡位213所在的一端上移,从而使得限制件20的第三卡位213卡住插销201。
可选的,第三卡位213所在的一端与按压杆30的一端未连接,如此,可以通过控制限制件20使限制件20未设置第三卡位213的一端下移,从而使得限制件20的第三卡位213卡住插销20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卡位213还可以位于限制件20远离插座面板10的一侧。这样一来,限制件20的第三卡位213所在的一端向下(即向Y轴相反的方向)倾斜时,限制件20的第三卡位213可以与卡住插销201。
同理的,第三卡位213所在的一端与按压杆30连接,第三卡位213所在的一端还可以与按压杆30的一端未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三卡位213与第二卡位212位于限制件20的同一端,且第三卡位213与第二卡位212之间具有间隔。也即,第三卡位213与第一卡位212之间存在间隙,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插销201与限制件20卡接时,插销201仅卡接两个卡位,例如,插销201与限制件20的第一卡位211卡住、插销201与第二卡位212和第三卡位213之间的连接处卡住。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限制件20倾斜设置时,沿着从插座面板10至插套组件2的方向(即Y轴相反的方向),第三卡位213、第二卡位212以及第一卡位211依次排布,且与插销201卡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卡位213与第一卡位211位于限制件20的同一端,且第三卡位213与第一卡位211之间具有间隔。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插销201能够卡在第一卡位211、第二卡位212和第三卡位213之间。若第三卡位213位于靠近插座面板10的一侧,则沿着从插座面板10至插套组件2的方向(即Y轴相反的方向),第三卡位213、第一卡位211以及第二卡位212依次排布,且与插销201卡接。
此外,为了方便插销201插入开口21内,图7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片的导向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限制件20朝向插座面板10的方向伸出有凸起部,凸起部设有第三卡位213和导向面214。当限制件20倾斜时,导向面214位于第三卡位21的Y轴方向;其中,该导向面214为插销201插入倾斜设置的限制件20时所接触的面,该导向面214用于将插销201导入开口21中,以使插销201卡在第一卡位211、第二卡位212和第三卡位213之间。这样一来,插销201插入防脱插座100后,插销201首先与导向面214接触,导向面214将插销201导入开口21中,这样一来,用户可以施加较小的力将插头200插入防脱插座100中,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可选的,如图7所示,该导向面214可以为倾斜的面。如此,当用户按压插头200后,插销201可以沿该倾斜的导向面214下滑,直至滑入开口21内,以使限制件20的开口21卡住插销201,将插头200锁在防脱插座100中。
可选的,图8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脱片的导向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8所示,该导向面214还可以为弧面,且弧面朝插孔21方向凸起。这样,当用户按压插头200后,插销201可以沿该弧面下滑,直至滑入开口21内,以使限制件20的开口21卡住插销201,将插头200锁在防脱插座100中。
为了进一步保证用户将插头200插入防脱插座100的流畅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向面214可以做平滑处理,即降低导向面214的粗糙度。如此,插头200插入防脱插座100时用户更省力,提高用户的体验。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图9示意了现有技术中一种插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插销201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202和与相对的两个短边203。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制件20倾斜设置时,第一卡位211、第二卡位212和第三卡位213与两个长边202接触并卡住。可以理解的是,插销201的两个长边202所在的面面积较大,从而第一卡位211、第二卡位212和第三卡位213与插销201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提高插头200与防脱插座100的防脱效果。
示例性的,图10示意了本申请实施提供的一种限制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限制件20用于与插销201的两个长边202接触并卡住。第一卡位211与一个长边接触,第二卡位212和第三卡位213与另一个长边接触。或者,第一卡位211和第三卡位213与一个长边接触,第二卡位212与另一个长边接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的限制件20用于与插销201的两个短边202接触并卡住。示例性的,第一卡位211与一个短边接触,第二卡位212和第三卡位213与另一个短边接触。或者,第一卡位211和第三卡位213与一个短边接触,第二卡位212与另一个短边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防止小孩误触插套组件2(也即直接接触带电部位),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壳体1内还设置有保护门(图中未示出)。其中,该防脱插座100可以为三孔插座(即包括L极插孔、N极插孔和E级插孔),该插套组件2可以为三级插套组件(即包括L极、N极和E级),防脱插座100的三个插孔11依次和插套组件的三极(L极、N极和E级)对齐,该保护门包括第一保护门和第二保护门,第一保护门设置在L极插孔处,且正对三级插套组件的L极,第二保护门设置在N极插孔处,且正对三级插套组件的N极。限制件20设置在E极插孔处,且正对E极插孔和三级插套组件的E极。这样一来,分别在L极插孔、N极插孔中设置保护门,当插头200的插销201插入时,保护门感受到插销201的推力,保护门自动打开。从而,插销201可以与插套组件2连接。当插头200从防脱插座100中取出,保护门可以自动关闭;当插头200未插入防脱插座100时,保护门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可以防止用户误触电。同时,在E极处设置限制件20,以使限制件20与插头200接地极的插销201紧固,进而将插头200与防脱插座100紧固,降低插头200与防脱插座100因意外导致的插头200脱落的风险,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脱插座,包括具有插座面板的壳体,以及设在壳体内部的插套组件,所述插套组件正对所述插座面板上的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插座还包括:限制件,位于所述壳体内,具有正对所述插孔的开口;所述限制件于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以及其中一端设有凸起的第三卡位;
所述限制件被配置为:倾斜设置时,插头的插销能够卡在所述第一卡位、所述第二卡位和所述第三卡位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位位于所述限制件靠近所述插座面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位与所述第二卡位位于所述限制件的同一端,二者之间具有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件倾斜设置时,沿着从所述插座面板至所述插套组件的方向,所述第三卡位、所述第二卡位以及所述第一卡位依次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件朝向所述插座面板的方向伸出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有所述第三卡位和导向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为斜面或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
所述限制件倾斜设置时,所述第一卡位与一个所述长边接触,所述第二卡位和所述第三卡位与另一个所述长边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插座还包括:
按压杆,设于所述壳体内,连接所述限制件的一端;
其中,所述按压杆支撑所述限制件为水平,在操作所述按压杆时,所述按压杆带动所述限制件的一端移动,使所述限制件为倾斜;或,
所述按压杆支撑所述限制件为倾斜,在操作所述按压杆时,所述按压杆带动所述限制件的一端移动,使所述限制件为水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插座还包括:
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弹性支撑所述按压杆,以使所述限制件的一端可弹性下压或弹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件正对地极插套和地极插孔。
CN202220400688.2U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防脱插座 Active CN216750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0688.2U CN216750521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防脱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0688.2U CN216750521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防脱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0521U true CN216750521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20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00688.2U Active CN216750521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防脱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0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20164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8521051B (zh) 一种二次锁紧及延时解锁结构
WO2010102427A1 (zh) 一种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座
CN216750521U (zh) 一种防脱插座
US10411391B2 (en) Power strip with two ends safely pluggable and a power strip assembly with plug
CN114552307A (zh) 一种便于插入的安全插座
CN205657217U (zh) 高压电连接器
CN2254593Y (zh) 安全插座
CN216750520U (zh) 一种防脱插座
CN111276826B (zh) 网络通讯连接器
CN111244693B (zh) 具有防脱功能的网络通讯连接器
CN219576072U (zh) 一种按压式防脱落安全插座
CN215377783U (zh) 一种带童锁功能的86型插座面板
CN220628375U (zh) 一种内置式锁扣电连接器
CN111817060A (zh) 具有电源线与导电插座连接可靠性高的智能插线板
CN211700940U (zh) 一种防雷击开关
CN217823534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用电设备
CN212485683U (zh) 电源插头插入自锁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5299599U (zh) 一种防单插墙壁插座
CN218275192U (zh) 一种插线单体结构及插线板
CN214850471U (zh) 一种防止错插的过电压保护器
CN114566834A (zh) 一种防脱插座
CN115051052B (zh) 一种bms电池管理系统
CN213520434U (zh) 一种可内部清洗的智能电力插排
CN219321738U (zh) 一种澳规电源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