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4508U - 蜗壳、蜗壳组件及吸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蜗壳、蜗壳组件及吸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4508U
CN216744508U CN202123291067.XU CN202123291067U CN216744508U CN 216744508 U CN216744508 U CN 216744508U CN 202123291067 U CN202123291067 U CN 202123291067U CN 216744508 U CN216744508 U CN 216744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te
air
plane
air outlet
range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10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鄢瀚
关宇峰
许宁
于建中
胡小帝
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32910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4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4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4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蜗壳、蜗壳组件及吸油烟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气流腔,壳体在厚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气流腔连通;壳体上还开设有与气流腔连通的出风口;进风口具有第一中心线,壳体具有经过第一中心线的第一平面;出风口具有第二中心线,壳体具有经过第二中心线的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且均与出风口的出风面垂直;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00mm‑300mm。当蜗壳的进风口设置于机壳的中心位置,出风口位于顶板的其中一侧时,可以将空调系统设于顶板的另一侧,相对于将空调系统分散至出风口左右两侧的情况,能够减小空调系统的管路设置,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热交换效果。

Description

蜗壳、蜗壳组件及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油烟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蜗壳、蜗壳组件及吸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油烟机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吸油烟机包括机壳、蜗壳、电机及风叶,蜗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为了兼顾左右灶,通常将蜗壳的进风口设于机壳内部的中心位置,出风口设于机壳顶板的中心。工作时,电机带动风叶转动,以使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吸走继而排出室外。
夏天炎热的环境,加之厨房烹饪产生的温度,使得人们在厨房内酷热难耐,若采用风扇降温会影响吸油烟机的吸烟效果,因此,集成有空调系统的吸油烟机进入人们的生活。为了在吸油烟机上腾出空间设置空调系统,吸油烟机的出风口位置需要进行调整,而进风口依然需要位于机壳内部的中心位置以兼顾左右灶具,因此需要对传统的蜗壳重新进行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吸油烟机上增加空调系统导致出风口位置调整,而其蜗壳进风口依然需要位于机壳内部的中心位置以兼顾左右灶具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蜗壳、蜗壳组件及吸油烟机。
一种蜗壳,所述蜗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气流腔,所述壳体在厚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气流腔连通;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气流腔连通的出风口;
所述进风口具有第一中心线,所述壳体具有经过所述第一中心线的第一平面;所述出风口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壳体具有经过所述第二中心线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且均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00mm-3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一间距为 250mm-29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一间距为 28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在厚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所述进风口,两个所述进风口相对,且两个所述进风口的所述第一中心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和法兰,所述气流腔及所述进风口均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法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螺旋部、蜗舌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与所述螺旋部连接,所述蜗舌连设于所述出风部与所述螺旋部之间;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螺旋部上,所述螺旋部、所述蜗舌和所述出风部三者界定形成所述气流腔,所述蜗舌与出风部连接段采用贝塞尔曲线过渡;
所述螺旋部的螺旋渐开角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5912280000021
满足:起始角度为34°,终止角度为291°,所述螺旋部的蜗壳型线半径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5912280000022
满足:起始半径为0.14m,终止半径为0.22m。
一种蜗壳组件,包括风机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蜗壳,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气流腔内并与所述进风口相对,所述风机能够提供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的流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电机及离心风叶,所述离心风叶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离心风叶转动,以提供所述流动力。
一种吸油烟机,所述吸油烟机包括油烟系统,所述油烟系统包括机壳及如上述所述的蜗壳组件,所述蜗壳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进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室外空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空调系统,所述机壳具有顶板,所述出风口通过所述顶板与室外空间连通,所述空调系统安装于所述顶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中心位置;
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空调系统位于所述顶板的另一侧。
上述蜗壳、蜗壳组件及吸油烟机,设置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00mm-300mm,当蜗壳的进风口设置于机壳的中心位置,出风口位于顶板的其中一侧时,可以将空调系统设于顶板的另一侧,相对于将空调系统分散至出风口左右两侧的情况,能够减小空调系统的管路设置,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热交换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吸油烟机的结构简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吸油烟机的部分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吸油烟机的蜗壳的一轴测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蜗壳另一轴测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新型蜗壳线型与现有技术中蜗壳线型的比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吸油烟机;10、油烟系统;11、机壳;111、顶板;12、蜗壳组件; 121、蜗壳;1211、壳体;1212、气流腔;1213、进风口;1214、出风口; 1215、本体;1216、法兰;122、风机;1221、电机;1222、离心风叶;13、排烟管道;14、止回阀;20、空调系统;21、压缩机、22、第一换热器;23、第二换热器;24、第一蜗壳机构;25、第二蜗壳机构;26、排风管道;α、第一平面;β、第二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油烟机100,包括油烟系统10,油烟系统10包括机壳11及蜗壳组件12,蜗壳组件12设于机壳11 内,以使油烟从室内空间排出至室外空间。
具体地,蜗壳组件12包括蜗壳121及风机122,蜗壳121设于机壳11内。参阅图3及图4,蜗壳121包括壳体1211,壳体1211内具有气流腔1212,壳体1211上设有与气流腔1212均连通的进风口1213和出风口1214,进风口 1213与室内空间连通,出风口1214与室外空间连通。风机122设于气流腔 1212内并与进风口1213相对,风机122提供油烟从进风口1213流向出风口 1214的流动力,如此使得位于室内空间的油烟排向室外空间。
机壳11具有顶板111,出风口1214通过顶板111与外界连通。具体地,顶板111上具有安装口,壳体1211的部分设于安装口,以使出风口1214与室外空间连通。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壳体1211与顶板111的内壁抵接,出风口1214与安装口相对,以使出风口1214与室外空间连通。
继续参阅图1,油烟系统10还包括排烟管道13和止回阀14,排烟管道13 与出风口1214连通,以方便油烟的排出。止回阀14设于出风口1241与排烟管道13之间,以防止油烟倒流回出风口1241。
继续参阅图3,壳体1211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1215和法兰1216,气流腔 1212及进风口1213均设于本体1215上,出风口1214设于法兰1216上,法兰 1216未与本体1215连接的表面为出风口1214的出风面。蜗壳121通过法兰 1216与顶板111连接,以方便蜗壳121的固定。可以想到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使蜗壳121固定于机壳11内,对于蜗壳121固定于机壳11内的固定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实施例中,进风口1213设于壳体1211在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进风口1213具有第一中心线,壳体1211具有经过第一中心线的第一平面α。出风口1214具有第二中心线,壳体1211具有经过第二中心线的第二平面β,第一平面α与第二平面β平行,且均与出风口1214的出风面垂直。参阅图2及图3,第一平面α与第二平面β均为垂直于纸面的平面。
具体地,第一平面α与第二平面β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00mm-300mm。
当吸油烟机100的蜗壳121的进风口1213设置于机壳11的中心位置,出风口1214位于顶板111的其中一侧时,可以将空调系统20(下述)设于顶板 11的另一侧,相对于将空调系统20分散至出风口1214左右两侧情况,能够减小空调系统20的管路设置,从而提高空调系统20的热交换效果。
一实施例中,壳体1211在厚度方向(图2中的前后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进风口1213,两个进风口1213相对,且两个进风口1213的第一中心线重合,这样,能够使较多的油烟从进风口1213流向气流腔1212,以保证吸油烟机 100的抽烟效果。
继续参阅图1,风机122包括电机1221和离心风叶1222,离心风叶1222 与电机1221连接,电机1221能够驱动离心风叶1222转动,以提供油烟从进风口1213流向出风口1214的流动力。
一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平面α与第二平面β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50mm- 290mm。具体地,设置第一平面α与第二平面β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80mm。在使用于吸油烟机100上,当蜗壳121的进风口1213设置于机壳11的中心位置,出风口1214位于顶板111的其中一侧时,吸油烟机100的蜗壳121的出风口 1214与进风口1213之间的距离较传统蜗壳增加,需对蜗壳的型线进行设计,以使气流平滑过渡,顺畅吸排,在现有螺旋线公式中增加偏转角度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5912280000071
参阅图5,本体1215包括螺旋部1217、蜗舌1218及出风部1219,出风部 1219与螺旋部1217连接,蜗舌1218连设于出风部1219与螺旋部1217之间。进风口1213设于螺旋部1217上,螺旋部1217、蜗舌1218和出风部1219三者界定形成气流腔1212。
图5中虚线表示现有技术中蜗壳所对应的线型,图5中实线为本申请中蜗壳121所对应的线型。
图5中ABDE为现有技术中蜗壳对应的出风部的线型,BC为现有技术中蜗壳对应的蜗舌的线型,CD为现有技术中蜗壳的螺旋部的线型。
FHJK为本申请中蜗壳121对应的出风部的1219的线型,HI为本申请中蜗壳121对应的蜗舌1218的线型,HJ为本申请中蜗壳121的螺旋部1217的线型。
螺旋渐开角度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5912280000081
(图5中螺旋部1217上的各处与图5中水平线之间的角度) 与蜗壳型线半径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5912280000082
(参见图5)的关系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5912280000083
其中,R2为蜗壳12中装配的离心风机122的直径,单位为m;e为自然对数;Qn为设计流量,单位为m3/s;c’2u为离心风机122出口周向速度,单位为 m/s;B为蜗壳12的轴向宽度(蜗壳12在离心风机122的轴向的尺寸),单位为m。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5912280000087
为本申请中蜗壳螺旋线相对于现有技术蜗壳螺旋线的逆时针偏转角度。
本实施例中,设置R2为0.128m,B为0.149m,螺旋部1217的螺旋渐开角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5912280000088
满足:起始角度为34°(图5中IO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终止角度为291° (图5中JO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Qn为21m3/min,c’2u为32m/s,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5912280000084
范围值 35°-50°,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5912280000085
最优选择43°。
由上述公式可以确定蜗壳型线半径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5912280000086
满足:起始半径为0.14m(图5中IO 的长度),终止半径为0.22m(图5中OJ的长度)。
HI适应螺旋部1217设置,HI半径取值0.015m,FH、JK采用贝塞尔曲线过渡,使得蜗壳12流道顺畅,损失更小,不影响油烟系统10与空调系统20 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平面α与第二平面β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00mm-300mm范围内。采用本申请中蜗壳121,与现有技术中蜗壳(图5中虚线表示的蜗壳)相比,仿真最大风量提升约0.5m3/min,噪声降低0.3dB,且使得出口气流更顺畅,风力损失更小。
一实施例中,吸油烟机100还包括空调系统20,空调系统20和吸烟组件连接以实现集成化。其中,吸烟组件用于吸收室内空间(厨房)内的油烟,以净化厨房的环境;空调系统20在夏天能够向厨房提供冷风,在冬天能够向厨房提供热风,以提高人们的烹饪舒适性。
具体地,空调系统20安装于机壳11的顶板111上,以方便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风或暖风。
当蜗壳121的进风口1213设置于机壳11的中心位置时,具体地,进风口 1213的中心与机壳11的中心重合。出风口1214位于顶板111的其中一侧,此时,可以将空调系统20设于顶板111的另一侧,相对于将空调系统20分散至出风口1214左右两侧的情况,能够减小空调系统20的管路设置,从而提高空调系统20的热交换效果。
一具体实施例中,出风口1214位于顶板111的左侧,空调系统20位于顶板111的右侧。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出风口1214位于顶板111的右侧,空调系统20位于顶板111的左侧。
具体地,空调系统20包括压缩机21、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23。空调系统20在制冷时,压缩机21的排气端输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23内换热,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第二换热器23冷凝液化为常温高压液体,在此过程中第二换热器23需放热,与第二换热器23换热后形成的热空气排向外界,换热后的高压液态冷媒流向第一换热器22内换热,高压液态冷媒蒸发气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在此过程中第一换热器22需吸热,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形成的冷空气流向室内空间以降温,蒸发后的气态冷媒回流至压缩机21 的回气端,依此循环往复。
具体地,空调系统20还包括换向机构(图中未示出),换向机构设于外壳内,通过设置换向机构,空调系统20既能够实现制冷还可以实现制热。
当空调系统20制冷时,压缩机21的排气端输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换向机构进入第二换热器23内换热,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第二换热器23冷凝液化为常温高压液体,在此过程中第二换热器23需放热,与第二换热器23换热后形成的热空气排向外界,换热后的高压液态冷媒流向第一换热器22内换热,高压液态冷媒蒸发气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在此过程中第一换热器22需吸热,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形成的冷空气流向室内空间以降温,蒸发后的气态冷媒经换向机构回流至压缩机21的回气端,以此循环往复。
当空调系统20制热时,压缩机21的排气端输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换向机构进入第一换热器22内换热,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第一换热器22冷凝液化为常温高压液体,在此过程中第一换热器22需放热,与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形成的热空气流向室内空间以升温,换热后的高压液态冷媒流向第二换热器23 内换热,高压液态冷媒蒸发气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在此过程中第二换热器23 需吸热,与第二换热器23换热后形成的冷空气流排向外界,蒸发后的气态冷媒经换向机构回流至压缩机21的回气端,以此循环往复。
具体地,换向机构为四通阀。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换向机构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只要可以实现改变冷媒在空调系统20内的流向以使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与制冷模式之间切换的换向机构均可,在此不作限定。
空调系统20还包括第一蜗壳机构24和第二蜗壳机构25,第一蜗壳机构 24用于第一换热器22的排风,第二蜗壳机构25用于第二换热器23的排风。具体地,第一蜗壳机构24和第二蜗壳机构25均支撑于蜗壳支架上,并通过螺钉固定于顶板111上。
空调系统20还包括排风管道26,以方便与第二换热器23换热后形成的风排向外界。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吸油烟机100所包括的蜗壳组件12。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蜗壳组件12所包括的蜗壳121。
具体地,参阅图2,蜗壳121包括壳体1211,壳体1211内具有气流腔 1212,壳体1211在厚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开设有进风口1213,进风口1213与气流腔1212连通;壳体1211上还开设有与气流腔1212连通的出风口1214。进风口1213具有第一中心线,壳体1211具有经过第一中心线的第一平面α;出风口1214具有第二中心线,壳体1211具有经过第二中心线的第二平面β,第一平面α与第二平面β平行,且均与出风口1214的出风面垂直。其中,第一平面α与第二平面β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00mm-300mm。
上述蜗壳121,设置第一平面α与第二平面β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80mm,在使用于吸油烟机100上,当蜗壳121的进风口1213设置于机壳11的中心位置,出风口1214位于顶板111的其中一侧时,可以将空调系统20设于顶板 111的另一侧,相对于将空调系统20分散至出风口1214左右两侧的情况,能够减小空调系统20的管路设置,从而提高空调系统20的热交换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
壳体(1211),所述壳体(1211)内具有气流腔(1212),所述壳体(1211)在厚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开设有进风口(1213),所述进风口(1213)与所述气流腔(1212)连通;所述壳体(1211)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气流腔(1212)连通的出风口(1214);
所述进风口(1213)具有第一中心线,所述壳体(1211)具有经过所述第一中心线的第一平面(α);所述出风口(1214)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壳体(1211)具有经过所述第二中心线的第二平面(β),所述第一平面(α)与所述第二平面(β)平行,且均与所述出风口(1214)的出风面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α)与所述第二平面(β)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00mm-3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α)与所述第二平面(β)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50mm-29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α)与所述第二平面(β)之间的第一间距为28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11)在厚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所述进风口(1213),两个所述进风口(1213)相对,且两个所述进风口(1213)的所述第一中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11)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1215)和法兰(1216),所述气流腔(1212)及所述进风口(1213)均设于所述本体(1215)上,所述出风口(1214)开设于所述法兰(121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215)包括螺旋部(1217)、蜗舌(1218)和出风部(1219),所述出风部(1219)与所述螺旋部(1217)连接,所述蜗舌(1218)连设于所述出风部(1219)与所述螺旋部(1217)之间;所述进风口(1213)设于所述螺旋部(1217)上,所述螺旋部(1217)、所述蜗舌(1218)和所述出风部(1219)三者界定形成所述气流腔(1212),所述蜗舌(1218)与所述出风部(1219)连接段采用贝塞尔曲线过渡;
所述螺旋部(1217)的螺旋渐开角
Figure FDA0003433356270000021
满足:起始角度为34°,终止角度为291°;所述螺旋部(1217)的蜗壳型线半径
Figure FDA0003433356270000022
满足:起始半径为0.14m,终止半径为0.22m。
7.一种蜗壳组件(12),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22)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蜗壳,所述风机(122)设于所述气流腔(1212)内并与所述进风口(1213)相对,所述风机(122)能够提供气流从所述进风口(1213)流向所述出风口(1214)的流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蜗壳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22)包括电机(1221)及离心风叶(1222),所述离心风叶(1222)与所述电机(1221)连接,所述电机(1221)能够驱动所述离心风叶(1222)转动,以提供所述流动力。
9.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烟机包括油烟系统(10),所述油烟系统(10)包括机壳(11)及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蜗壳组件(12),所述蜗壳设于所述机壳(11)内,所述进风口(1213)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出风口(1214)与室外空间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空调系统(20),所述机壳(11)具有顶板(111),所述出风口(1214)通过所述顶板(111)与室外空间连通,所述空调系统(20)安装于所述顶板(11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13)设于所述机壳(11)的中心位置;
所述出风口(1214)位于所述顶板(111)的一侧,所述空调系统(20)位于所述顶板(111)的另一侧。
CN202123291067.XU 2021-12-24 2021-12-24 蜗壳、蜗壳组件及吸油烟机 Active CN216744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1067.XU CN216744508U (zh) 2021-12-24 2021-12-24 蜗壳、蜗壳组件及吸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1067.XU CN216744508U (zh) 2021-12-24 2021-12-24 蜗壳、蜗壳组件及吸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4508U true CN216744508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8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1067.XU Active CN216744508U (zh) 2021-12-24 2021-12-24 蜗壳、蜗壳组件及吸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4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85059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10360619A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05674432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114110704A (zh) 吸油烟机及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CN216744508U (zh) 蜗壳、蜗壳组件及吸油烟机
CN213808156U (zh) 风机装置以及空调室外机
US5273210A (en) Room heating arrangement
CN213808153U (zh) 风机装置以及空调室外机
CN205641419U (zh) 导流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CN213237735U (zh) 一种风阀组件及应用有该风阀组件的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13808155U (zh) 风机装置以及空调室外机
CN213808152U (zh) 风机装置以及空调室外机
CN21286997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1245935B (zh) 空调机
KR100617104B1 (ko) 환기겸용 열교환 유닛
CN216644538U (zh) 换热装置及吸油烟机
CN216744519U (zh) 油烟机结构及油烟机
KR20060087772A (ko) 환기겸용 열교환 유닛
CN206160309U (zh) 厨房空调器
CN217209512U (zh) 烟机结构及吸油烟机
CN216619964U (zh) 吸油烟机
CN213040650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793132A (zh) 一种换热装置及安装有该换热装置的厨房空调系统
CN21304065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54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