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34754U -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34754U
CN216734754U CN202123317744.0U CN202123317744U CN216734754U CN 216734754 U CN216734754 U CN 216734754U CN 202123317744 U CN202123317744 U CN 202123317744U CN 216734754 U CN216734754 U CN 216734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body
carrying plate
unmanned aerial
guard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177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帮民
艾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33177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34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34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34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属于无人机领域,包括机身、多个机臂以及配置在每个机臂上的桨叶,还包括桨叶护套、载物板、防护栏和支撑;每个桨叶的外侧均环绕布置有桨叶护套,桨叶护套与机身固定连接;载物板呈水平状固定安装在机身的顶面一侧;防护栏有多个并周向分布在载物板的四周,防护栏通过阻尼铰链与机身或载物板枢转连接,防护栏的枢转轴线均呈水平布置,多个防护栏通过联动机构联动;支撑固定安装在机身的底面一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具有装载能力大、装载效率高以及安全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多旋翼无人机除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隐蔽性好等优点外,还适合多平台、多空间使用,并且可以垂直起降,从而不需要弹射器和发射架进行发射,另外还具有可悬停、侧飞、倒飞的能力,并且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低,具有很强的机动性,执行特种任务能力强。除此之外,多旋翼无人机还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成本低、螺旋桨小、安全性好、拆卸方便以及易于维护等诸多优点,使得多旋翼无人机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领域、航拍领域、军用领域、警用安全领域、农业领域等领域。
多旋翼无人机不需要跑道便可以垂直起降,起飞后可在空中悬停,其操控原理简单,通过操控器上的四个遥感操作即可对应飞行器的前后、左右、上下和偏航方向的运动。但是多旋翼无人机在运输物体方面存在装载能力不足、载物设备复杂、效率低下,并且存在多旋翼无人机降落地面之后无法运动等诸多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多旋翼无人机装载能力不足、载物设备复杂以及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多个机臂以及配置在每个所述机臂上的桨叶,还包括:
桨叶护套,每个所述桨叶的外侧均环绕布置有所述桨叶护套,且所述桨叶护套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载物板,所述载物板呈水平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身的顶面一侧;
防护栏,所述防护栏有多个并周向分布在所述载物板的四周,所述防护栏通过阻尼铰链与所述机身或所述载物板枢转连接,且所述防护栏的枢转轴线均呈水平布置,其中,多个所述防护栏通过联动机构联动;
以及支撑,所述支撑固定安装在所述机身的底面一侧。
优选的,所述载物板的顶面设置有摩擦纹路。
优选的,所述机身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机臂相同数量的弧形凹槽,各所述机臂以及各所述桨叶护套分别固定安装在各所述弧形凹槽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载物板与所述机身的顶面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多个传动轴以及用于在传动轴间传递力矩的锥齿轮传动机构或万向联轴器;其中,每个所述防护栏的两端均安装有与其枢转轴线共轴线的传动轴,且分别隶属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栏上的两个传动轴通过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或所述万向联轴器连接。
优选的,当所述防护栏有四个且周向均匀分布时,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栏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传动轴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机身的内部相连通的维修口,所述维修口安装有可启闭的舱门。
优选的,所述舱门的一侧通过合页与所述机身枢转连接,所述舱门的另一侧通过螺钉与所述机身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包括多个支腿以及安装在每个所述支腿上的滚轮,其中,每个所述滚轮配置有驱动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机身顶面的载物板以及围绕载物板四周的多个防护栏的设置,使得装载物可直接搭载在载物板上,并通过防护栏进行周向围护,从而避免了复杂的载物设备和装载机构的配置,进一步提升了有效载荷;
2、由于防护栏上配置的阻尼铰链以及各防护栏间配置的联动机构的设置,一方面使得防护栏对装载物具有一定的阻挡效果,另一方面还通过联动机构将各防护栏的阻挡效果成倍放大,使得装载物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才能够打开防护栏,从而在不增加阻尼铰链阻尼效果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了防护栏对装载物的装载效果,并且还使得防护栏的开闭操作更加简单;
3、由于桨叶护套的设置,使得桨叶转动时不受水平方向障碍物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多旋翼无人机的安全性以及抗毁伤能力,从而间接提高了装载物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机身、2-机臂、3-桨叶、4-桨叶护套、5-载物板、6-防护栏、7-支撑、71-支腿、72-滚轮、8-舱门、9-合页、1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说明,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便,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对于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和“第二”,仅为对相同或相似结构,或者起相似功能的对应结构的称谓区分,不是对这些结构重要性的排列,也没有排序、或比较大小、或其他含义。
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结构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思路,联系本方案上下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机身1、多个机臂2以及配置在每个机臂2上的桨叶3,通常桨叶3固定安装在电机上,电机则固定安装在机臂2的梢部,例如本实施例中,配置机身1呈矩形壳体构造,机臂2配置有四个并周向均匀地安装在机身1的四个方向。另外本实施例中,载物多旋翼无人机还包括:桨叶护套4、载物板5、防护栏6和支撑7。
其中,桨叶护套4呈环形结构,并且通常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而每个桨叶3的外侧均环绕布置有桨叶护套4,同时桨叶护套5与机身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具体是在机身1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与机臂2相同数量(四个)的弧形凹槽,桨叶护套4的侧壁则固定连接在弧形凹槽的内侧壁上,并且四个机臂2则对应地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弧形凹槽的侧壁上,并使桨叶3的转动中心与桨叶护套4的中心重合。
载物板5配置为呈水平状固定安装在机身1的顶面一侧的板状结构,载物板5的顶面用于承载装载物,并且载物板5的顶面设置有摩擦纹路,以便于增加其与装载物之间的摩擦力。可以理解的是,载物板5的形状和尺寸配置为不影响桨叶3的气动效果的构造,本实施例中,配置载物板5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机身1的顶面相适配,使得载物板5上具有与弧形凹槽相对应的缺口,从而避免载物板5及其所搭载的装载物影响桨叶3的气动效果。
防护栏6配置有多个,并且多个防护栏6周向均匀地分布在载物板5的四周,以便于对装载物进行防护。在安装固定上,配置防护栏6通过阻尼铰链与机身1枢转连接,并且防护栏6的枢转轴线均呈水平布置,如此设置,使得防护栏6转动到竖直状态时即可对装载物进行防护,并且,阻尼铰链能够提供一定的阻尼力,从而避免平飞过程中装载物滑落。另外,多个防护栏6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进行联动,从而成倍地放大防护板6的阻挡效果。
本实施例中,具体配置联动机构包括多个传动轴以及用于在空间位置相邻的两个传动轴间传递力矩的锥齿轮传动机构或万向联轴器。其中,每个防护栏6的两端均安装有与其枢转轴线共轴线的传动轴,且分别隶属于相邻的两个防护栏6上的两个传动轴(空间位置相邻的两个传动轴)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实现力矩的传递。或者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当防护栏6配置为其他数量时,优选通过万向联轴器在传动轴间传递力矩。如此设置,使得各防护栏6不再单独防撞,当任一个防护栏6受力翻转时,都需要带动其他的防护栏6一并转动,因此相当于防护效果增加了3倍,从而在保证防护栏6方便操作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防护栏6对装载物的防护效果,进而增加了装载物的安全性。
支撑7则固定安装在机身1的底面一侧以提供对机身1的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配置支撑7包括多个支腿71以及安装在每个支腿71上的滚轮72,并且在其中每个滚轮72上均配置有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各驱动电机分别通过导线与机身1内部搭载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例如支腿71配置有四个并呈矩形分布,当多旋翼无人机降落在地面上时,通过各驱动电机之间的同步或差速运动,即可带动多旋翼无人机执行前进、后退以及转向等运动,从而提高多旋翼无人机的地面转场能力。
使用时,多旋翼无人机通过驱动电机在地面上进行转场运动,而当装载物被搭载到载物板5上后,通过翻转防护栏6对装载物进行周向阻挡,之后多旋翼无人机即可起飞进行装载物的运输,并且飞行过程中,由于载物板5顶面的摩擦纹路以及防护栏6的存在,使得装载物不会轻易发生滑移,并且滑移后也不会轻易冲破防护栏6,从而有效保证了装载物的安全性;另外,由于桨叶护套4的存在,也使得多旋翼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不会因撞击而损坏桨叶3,从而保障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装载物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机身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机身1的内部相连通的维修口,该维修口安装有可启闭的舱门8。例如本实施例中,舱门8的一侧通过合页9与维修口处的机身1侧壁枢转连接,舱门8的另一侧通过螺钉10与机身1的侧壁或者是机身1内部的构件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关系。并且,为了提高维修口的尺寸,本实施例中配置舱门8有两个并以对开式的方式布置。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多个机臂以及配置在每个所述机臂上的桨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桨叶护套,每个所述桨叶的外侧均环绕布置有所述桨叶护套,且所述桨叶护套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载物板,所述载物板呈水平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身的顶面一侧;
防护栏,所述防护栏有多个并周向分布在所述载物板的四周,所述防护栏通过阻尼铰链与所述机身或所述载物板枢转连接,且所述防护栏的枢转轴线均呈水平布置,其中,多个所述防护栏通过联动机构联动;
以及支撑,所述支撑固定安装在所述机身的底面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板的顶面设置有摩擦纹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机臂相同数量的弧形凹槽,各所述机臂以及各所述桨叶护套分别固定安装在各所述弧形凹槽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板与所述机身的顶面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多个传动轴以及用于在传动轴间传递力矩的锥齿轮传动机构或万向联轴器;其中,每个所述防护栏的两端均安装有与其枢转轴线共轴线的传动轴,且分别隶属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栏上的两个传动轴通过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或所述万向联轴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护栏有四个且周向均匀分布时,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栏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传动轴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机身的内部相连通的维修口,所述维修口安装有可启闭的舱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的一侧通过合页与所述机身枢转连接,所述舱门的另一侧通过螺钉与所述机身可拆卸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物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包括多个支腿以及安装在每个所述支腿上的滚轮,其中,每个所述滚轮均配置有驱动电机。
CN202123317744.0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Active CN216734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7744.0U CN216734754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7744.0U CN216734754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34754U true CN216734754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8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17744.0U Active CN216734754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347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0043A (zh) * 2021-12-27 2022-03-15 复旦大学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0043A (zh) * 2021-12-27 2022-03-15 复旦大学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9104B2 (en) Fly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movement on the ground
US9540101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ng endurance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ehicle
US7806362B2 (en) Ducted fan VTOL vehicles
US20160207368A1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Roadable Aircraft
EP3741670B1 (en) Multi-rotor rotorcraft
US6883748B2 (en) Vehicles particularly useful as VTOL vehicles
US6691949B2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erial vehicle
US20110084162A1 (en) Autonomous Payload Pars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ucture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20180079482A1 (en) Modular Payload Systems for Aircraft
JP2020520854A (ja) 大型の可変速ティルトロータを用いたeVTOL航空機
US20160272310A1 (en) Reconfigurable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US20170021942A1 (en) Pod cover system for a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KR101564380B1 (ko) 무인비행체
EP2193994A2 (en) UAV ducted fan swept and lean stator design
US20140103158A1 (en) AirShip Endurance VTOL UAV and Solar Turbine Clean Tech Propulsion
US20060113426A1 (en) Vtol vehicles
JP2002542116A (ja) 反転ダクトロータとシュラウド付き推進プロペラを有する無人航空機
US20200255136A1 (en) Vertical Flight Aircraft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US10800510B2 (en) Selectively engageable aircraft driveshaft off-axis from component stow axis
US20190055021A1 (en) Modular Refueling Systems for Aircraft
US10112707B1 (en) Remotely controlled co-axial rotorcraft for heavy-lift aerial-crane operations
CN216734754U (zh)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CA2840823A1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roadable aircraft
CN114180043A (zh) 一种载物多旋翼无人机
KR102129368B1 (ko) 로터 사이의 거리 조절이 가능한 드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