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4760U - 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24760U CN216724760U CN202123232712.0U CN202123232712U CN216724760U CN 216724760 U CN216724760 U CN 216724760U CN 202123232712 U CN202123232712 U CN 202123232712U CN 216724760 U CN216724760 U CN 2167247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est
- leg
- belt
- fixed band
- pat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包括腿部、胸部和手部固定机构,腿部固定机构包括沿腿轴向间隔设有左右穿套孔的腿套,腿套上贯设有带孔,带孔内可活动穿设有腿部紧固带,腿部紧固带一端连接有第一挂环,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绑带,胸部固定机构包括胸部紧固带,胸部紧固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环,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绑带,胸部紧固带表面设有第一粘接面,手部固定机构包括左右手固定带,左右手固定带宽度远小于胸部紧固带宽度,左右手固定带一端分别与胸部固定带两端连接,左右手固定带表面均设有可与第一粘接面粘接的第二粘接面。本装置能对患者腿部、胸部和手部进行固定,避免了患者乱动带来的坠落风险及对介入手术进程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即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以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已是目前医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目前在介入治疗如脑血管介入手术过程中,由于治疗床上没有相关的机构对患者腿部、胸部和手部进行固定,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某些患者特别是意识不清的患者会不自觉的乱动,由此不仅会严重影响介入手术的进程,而且还存在从冶疗床上坠落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由于治疗床上没有相关的机构对患者腿部、胸部和手部进行固定,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某些患者特别是意识不清的患者会不自觉的乱动,由此不仅会严重影响介入手术的进程,而且还存在从冶疗床上坠落的风险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包括腿部固定机构、胸部固定机构和手部固定机构,所述腿部固定机构包括腿套,所述腿套上沿腿轴向间隔设有左穿套孔和右穿套孔,所述腿套上还贯设有带孔,所述带孔的两个孔口位于左右穿套孔上方正中,所述带孔内可活动穿设有两端伸出带孔的腿部紧固带,所述腿部紧固带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挂环,所述腿部紧固带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绑带;所述胸部固定机构包括胸部紧固带,所述胸部紧固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环,所述胸部紧固带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绑带,所述胸部紧固带的表面设有第一粘接面;所述手部固定机构包括左手固定带和右手固定带,所述左手固定带和右手固定带的宽度远小于胸部紧固带的宽度,所述左手固定带一端与靠近胸部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所述右手固定带一端与靠近胸部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左手固定带和右手固定带表面均设有可与第一粘接面粘接的第二粘接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使用时,首先将腿套上的左穿套孔和右穿套孔分别穿套在患者左右腿的膝盖段处,以方便医生对患者髂动脉进行穿刺操作,之后将腿部紧固带一端连接的第一挂环挂接在治疗床上,将腿部紧固带另一端连接的第一绑带绑扎在治疗床边上,由此通过左右穿套孔对患者左右腿部进行约束并通过腿部紧固带对腿部进行固定;然后将胸部紧固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挂环挂接在治疗床上,让胸部紧固带沿患者胸部缠绕后通过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绑带绑扎在治疗床边上,由此通过缠紧的胸部紧固带对患者胸部进行固定;最后将患者的左手和右手分别靠近胸部固定带的两端放置,之后通过左手固定带和右手固定带上的第二粘接面分别与胸部固定带上的第一粘接面粘接后,实现对患者左右手的缠托固定;而将患者胸部和手部分开固定,并且将左右手固定带的宽度设置成远小于胸部紧固带宽度,由此方便医生对患者上肢动脉进行穿刺操作。综上所述,本装置在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能对患者腿部、胸部和手部进行固定,因而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能够预防患者乱动带来的坠落风险及对介入手术进程的影响。
进一步,所述左右穿套孔所在的腿套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内囊,所述内囊的边缘设有伸出腿套表面的气嘴,所述气嘴通过气管与充气囊连接。
进一步,所述腿部紧固带和胸部紧固带为弹性紧固带。
进一步,所述第一粘接面为粘扣纤维面,所述第二粘接面为粘扣钩刺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粘接面为粘扣钩刺面,所述第二粘接面为粘扣纤维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腿部固定机构;11、腿套;12、左穿套孔;13、右穿套孔;14、带孔;15、腿部紧固带;16、第一挂环;17、第一绑带;18、气管;19、充气囊;2、胸部固定机构;21、胸部紧固带;22、第二挂环;23、第二绑带;24、第一粘接面;3、手部固定机构;31、左手固定带;32、右手固定带;33、第二粘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包括腿部固定机构1、胸部固定机构2和手部固定机构3,所述腿部固定机构1包括腿套11,所述腿套11上沿腿轴向间隔设有左穿套孔12和右穿套孔13,所述腿套11上还贯设有带孔14,所述带孔14内可活动穿设有两端伸出带孔的腿部紧固带15,所述带孔14的两个孔口位于左穿套孔12和右穿套孔13上方正中,由此腿部紧固带15从带孔14的两个孔口穿出后,可很好地对穿套于左穿套孔12和右穿套孔13内的患者腿部进行约束固定,所述腿部紧固带1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挂环16,所述第一挂环16用于与治疗床上现有的第一连接部进行挂接,所述腿部紧固带1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绑带17;所述胸部固定机构2包括胸部紧固带21,所述胸部紧固带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环22,所述第二挂环22用于与治疗床上现有的第二连接部进行挂接,所述胸部紧固带2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绑带23,所述胸部紧固带21的表面设有第一粘接面24;所述手部固定机构3包括左手固定带31和右手固定带32,所述左手固定带31和右手固定带32的宽度远小于胸部紧固带21的宽度,由此在将患者胸部和手部分别固定以后,便于医生对患者上肢动脉进行穿刺操作,所述左手固定带31一端与靠近胸部固定带21的一端连接,所述右手固定带32一端与靠近胸部固定带21的另一端连接,即左手固定带31和右手固定带32分别与胸部固定带21的两端连接,所述左手固定带31和右手固定带32表面均设有可与第一粘接面24粘接的第二粘接面33,即通过左右手固定带与胸部固定带的粘接实现对患者手部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使用时,首先将腿套上的左穿套孔和右穿套孔分别穿套在患者左右腿的膝盖段处,以方便医生对患者髂动脉进行穿刺操作,之后将腿部紧固带一端连接的第一挂环挂接在治疗床上,将腿部紧固带另一端连接的第一绑带绑扎在治疗床边上,由此通过左右穿套孔对患者左右腿部进行约束并通过腿部紧固带对腿部进行固定;然后将胸部紧固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挂环挂接在治疗床上,让胸部紧固带沿患者胸部缠绕后通过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绑带绑扎在治疗床边上,由此通过缠紧的胸部紧固带对患者胸部进行固定;最后将患者的左手和右手分别靠近胸部固定带的两端放置,之后通过左手固定带和右手固定带上的第二粘接面分别与胸部固定带上的第一粘接面粘接后,实现对患者左右手的缠托固定;而将患者胸部和手部分开固定,并且将左右手固定带的宽度设置成远小于胸部紧固带宽度,由此方便医生对患者上肢动脉进行穿刺操作。综上所述,本装置在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能对患者腿部、胸部和手部进行固定,因而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能够预防患者乱动带来的坠落风险及对介入手术进程的影响。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左穿套孔12和右穿套孔13所在的腿套11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内囊(图中未示),所述内囊的边缘设有伸出腿套11表面的气嘴,所述气嘴通过气管18与充气囊19(类似于现有血压计的充气囊)连接,由此通过充气囊19手动向腿套11内部的内囊充气时,内囊内的气压将不断上升,从而使得左穿套孔12和右穿套孔13将逐渐紧压患者腿部,由此在实现对患者腿部固定的同时,还可以满足不同粗细腿部的固定需要。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腿部紧固带15和胸部紧固带21为弹性紧固带,由此可以减少紧固带对患者腿部和胸部固定后的压迫感,提升患者使用舒适性。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粘接面24为粘扣纤维面,该粘扣纤维为细小柔软的纤维,所述第二粘接面33为粘扣钩刺面,该粘扣钩刺为较硬带钩的刺毛,由此通过钩刺和纤维的相互钩接,可实现第一粘接面24和第二粘接面33的相互粘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也可以将所述第一粘接面24设置为粘扣钩刺面,而将所述第二粘接面33设置为粘扣纤维面,其同样可以实现第一粘接面24和第二粘接面33的相互粘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腿部固定机构、胸部固定机构和手部固定机构,所述腿部固定机构包括腿套,所述腿套上沿腿轴向间隔设有左穿套孔和右穿套孔,所述腿套上还贯设有带孔,所述带孔内可活动穿设有两端伸出带孔的腿部紧固带,所述带孔的两个孔口位于左右穿套孔上方正中,所述腿部紧固带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挂环,所述腿部紧固带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绑带;所述胸部固定机构包括胸部紧固带,所述胸部紧固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环,所述胸部紧固带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绑带,所述胸部紧固带的表面设有第一粘接面;所述手部固定机构包括左手固定带和右手固定带,所述左手固定带和右手固定带的宽度远小于胸部紧固带的宽度,所述左手固定带一端与靠近胸部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所述右手固定带一端与靠近胸部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左手固定带和右手固定带表面均设有可与第一粘接面粘接的第二粘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穿套孔所在的腿套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内囊,所述内囊的边缘设有伸出腿套表面的气嘴,所述气嘴通过气管与充气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紧固带和胸部紧固带为弹性紧固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面为粘扣纤维面,所述第二粘接面为粘扣钩刺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面为粘扣钩刺面,所述第二粘接面为粘扣纤维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32712.0U CN216724760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32712.0U CN216724760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24760U true CN216724760U (zh) | 2022-06-14 |
Family
ID=81938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3271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724760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24760U (zh) |
-
2021
- 2021-12-21 CN CN202123232712.0U patent/CN2167247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E541405C2 (en) | Guidance device for ultrasonographic guidance of an occlusion device and a guidance assembly for performing occlusion of a blood vessel | |
CN216724760U (zh) | 一种适于介入手术的患者固定装置 | |
CN107441612B (zh) | 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结构 | |
CN210408715U (zh) | 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 | |
CN205658948U (zh) | 气囊型桡动脉止血带 | |
CN206443768U (zh) | 一种腰椎穿刺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限制器 | |
CN213098786U (zh) | 医用多功能胸带 | |
CN204709120U (zh) | 内瘘穿刺肢体固定架 | |
CN204364233U (zh) | 一种用于外科腹部手术的分区加压腹带 | |
WO2014169741A1 (zh) | 导管固定带 | |
CN212234857U (zh) | 一种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 | |
CN211410383U (zh) | 血液透析肢体固定装置 | |
CN220236943U (zh) | 一种神经介入术后股动脉压迫装置 | |
CN211583837U (zh) | 一种腹股沟气压式压迫绑带 | |
CN220495049U (zh) | 上肢止血加压装置 | |
CN204971439U (zh) | 胸外科术后保护气囊 | |
CN217697018U (zh) | 一种可充气式神经外科用保护性约束带 | |
CN203815531U (zh) | 腹股沟疝手术或股动脉穿刺术后加压固定带 | |
CN221691155U (zh) | 一种容量调节加压远桡动脉固定带 | |
CN221845357U (zh) | 一种手术室束缚带 | |
CN211381844U (zh) | 一种上肢躯干一体化的上肢约束带 | |
CN212592471U (zh) |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专用头部固定支架 | |
CN220158331U (zh) | 一种适用于腹股沟股动脉压迫止血的压迫器 | |
CN208641500U (zh) | 一种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固定装置 | |
CN209933130U (zh) | 内瘘固定约束夹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