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9986U - 电池极片、卷芯以及电芯 - Google Patents

电池极片、卷芯以及电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9986U
CN216719986U CN202123305859.8U CN202123305859U CN216719986U CN 216719986 U CN216719986 U CN 216719986U CN 202123305859 U CN202123305859 U CN 202123305859U CN 216719986 U CN216719986 U CN 216719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utmost point
pole piece
negative
point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058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伟伟
郑娅敏
席兵荣
陈斌斌
张新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9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9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池极片、卷芯以及电芯。其中电池极片包括:一体连接的电极片本体和极耳,电极片本体上涂布正极涂层或者负极涂层,极耳的长度与电极片本体的长度相同,极耳包括在其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极耳的宽度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加,极耳上设置有多个沿极片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切口。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全极耳与连接端子连接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极片、卷芯以及电芯
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2111015620.9,申请日为:2021年08月31日,名称为《电池极片、电池模组以及电极片的加工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卷芯以及电芯。
背景技术
传统圆柱形电芯通过在卷针上卷绕后引出极耳,极耳与连接端子连接后与电芯外壳的端板连接,将电流导出。目前的极耳主要包括两种结构,一种是全极耳,一种是半极耳。半极耳的内阻较大,过流能力低,传热效果差,会导致电芯的使用寿命低。而全极耳在绕卷后需要与连接端子连接,但全极耳在绕卷后与连接端子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外层的极耳接触不到连接端子的情况,导致外层的极耳与连接端子连接困难,影响全极耳的过流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卷芯以及电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极耳与连接端子连接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包括:一体连接的电极片本体和极耳,电极片本体上涂布正极涂层或者负极涂层,极耳的长度与电极片本体的长度相同,极耳包括在其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极耳的宽度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加,极耳上设置有多个沿极片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切口。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切口之间的间距在极耳的第一端至极耳的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纵向切口之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地,纵向切口的宽度在40μm至25mm之间。
进一步地,纵向切口的宽度在40μm至700μm之间。
进一步地,极耳的远离电极片本体的边沿为倾斜线。
进一步地,倾斜线为圆弧线,且圆弧线的斜率在极耳的第一端至极耳的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多个纵向切口的内端部到正极涂层或负极涂层的距离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卷芯,包括:正极片,正极片为上述的电池极片,其中,电池极片上涂有正极涂层,正极片包括正极极耳;负极片,负极片为上述的电池极片,其中,电池极片上涂有负极涂层,负极片包括负极极耳;隔膜,隔膜将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分隔开,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卷绕设置,正极极耳的方向与负极极耳的方向相反,正极极耳的高度由最内层至最外层逐渐增加,负极极耳的高度由最内层至最外层逐渐增加;第一连接端子,与正极极耳电性连接,正极极耳朝向第一连接端子的侧壁延伸,正极极耳的上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子的侧壁上;第二连接端子,与负极极耳电性连接,负极极耳朝向第二连接端子的侧壁延伸,负极极耳的下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子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卷芯还包括:绝缘管,具有第一通孔,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卷绕设置于绝缘管的周向外侧,第一连接端子套设于绝缘管的上端部,第二连接端子,套设于绝缘管的下端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子的上表面和靠近绝缘管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端子的上表面和靠近绝缘管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段和位于第一连接段上方的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段的外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第一凹槽设置于第二连接段上;
第二连接端子包括第三连接段和位于第三连接段下方的第四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的外径小于第四连接段的外径,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第二凹槽设置于第四连接段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外壳;卷芯,卷芯为上述的卷芯。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极耳的长度与电极片本体的长度相同,使得本申请的极耳为全极耳,电极片本体上的电子能够通过极耳流通到连接端子上,降低了极耳的内阻,提升了极耳的过流能力。极耳的宽度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加,连接端子位于电池极片的卷绕中心,当电池极片卷绕后,极耳从内层至外层的高度逐渐增加,由于极耳上设置有多个沿极片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切口,纵向切口将极耳分成多个极耳片,此时可将极耳片朝向连接端子的侧壁弯折,位于内层的极耳片距离连接端子的距离较近,高度也较低,位于外层的极耳片距离连接端子的距离较远,高度较高,更便于固定连接在连接端子上。上述结构将极耳的高度设置成由内层至外层逐渐升高的形式,位于内层的极耳片距离连接端子较近,因此设置成较短的高度即可触碰到连接端子,便于与连接端子固定连接。位于外层的极耳片距离连接端子较远,因此需要设置成更高的高度才可触碰到连接端子,便于与连接端子固定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卷芯内增设了绝缘管,不仅提高电芯寿命,同时实现在电芯内部直接散热,比传统在电芯的顶部或者底部的传导散热效率高,能极大改善电芯热失控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极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芯的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卷芯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卷芯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的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电极片本体;12、极耳;13、纵向切口;20、正极片;21、正极极耳;30、负极片;31、负极极耳;40、隔膜;50、第一连接端子;51、第一连接段;52、第二连接段;521、第一凹槽;53、第一台阶面;60、第二连接端子;61、第三连接段;62、第四连接段;621、第二凹槽;63、第二台阶面;100、外壳;110、卷芯;120、电芯;130、绝缘管;131、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极片包括:一体连接的电极片本体11和极耳12,电极片本体11上涂布正极涂层或者负极涂层,极耳12的长度与电极片本体11的长度相同,极耳12包括在其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极耳12的宽度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加,极耳12上设置有多个沿极片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切口13。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极耳12的长度与电极片本体11的长度相同(极耳的长度方向为如图1所示的M方向),使得本申请的极耳12为全极耳,电极片本体11上的电子能够通过极耳12流通到连接端子上,降低了极耳12的内阻,提升了极耳12的过流能力。极耳12的宽度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加,连接端子位于电池极片的卷绕中心,当电池极片卷绕后,极耳12从内层至外层的高度逐渐增加,由于极耳12上设置有多个沿极片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N方向)延伸的纵向切口13,纵向切口13将极耳12分成多个极耳片,此时可将极耳片朝向连接端子的侧壁弯折,位于内层的极耳片距离连接端子的距离较近,高度也较低,位于外层的极耳片距离连接端子的距离较远,高度较高,更便于固定连接在连接端子上。上述结构将极耳12的高度设置成由内层至外层逐渐升高的形式,使得在极耳12焊接时,位于内层的极耳片距离连接端子较近,因此设置成较短的高度即可触碰到连接端子,而位于外层的极耳片距离连接端子较远,因此需要设置成更高的高度才可触碰到连接端子,这种方式使得极耳12向连接端子靠近时能压合的更紧实,提升了极耳12焊接的可靠性,有利于降低卷芯的内阻。。
当然,极耳片除了可以直接连接在连接端子上,也可以连接在位于内层的极耳片上。
如果极耳12上不设置纵向切口13,当极耳向连接端子(或内层极耳)聚拢时,极耳会出现鼓包的状况,降低了极耳与连接端子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极耳12的过流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在极耳12上设置了多个纵向切口,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纵向切口13之间的间距相同。上述结构中,设置纵向切口13可以使极耳形成多个极耳片,多个极耳片可以有部分交叠第连接在连接端子上或连接在内层的极耳片上。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纵向切口13之间的间距在极耳12的第一端至极耳12的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加。由于电池极片在绕卷的过程中的绕卷路线为螺线,既电池极片的绕卷半径逐渐增加,因此相邻的两个纵向切口13之间的间距在极耳12的第一端至极耳12的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加,使得每层极耳12都能被分成多个极耳片,进而进一步避免了极耳片向连接端子(或内层极耳片)聚拢时出现鼓包的状况。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极耳12的远离电极片本体11的边沿为倾斜线。上述结构便于极耳的裁切,使得当电池极片卷绕后,极耳12从内层至外层的高度逐渐增加。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倾斜线为圆弧线,且圆弧线的斜率在极耳12的第一端至极耳12的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上述结构中,由于电池极片的绕卷半径逐渐增加,因此圆弧线的斜率在极耳12的第一端至极耳12的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纵向切口13的内端部到正极涂层或负极涂层的距离相同。上述结构使得每个极耳片的长度均不相同,使得当电池极片卷绕后,极耳12从内层至外层的高度逐渐增加,有助于极耳的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切口13的宽度在40μm至25mm之间。上述结构结构中,如果纵向切口13的宽度过大则会导致极耳12的面积减小,进而影响极耳12的过电能力,导致卷芯内阻的增加,因此需要保证纵向切口13的宽度以保证极耳12的过电能力。进一步优选地,纵向切口13的宽度在70μm至15mm之间。进一步优选地,纵向切口13的宽度在100μm至10mm之间。优选地,纵向切口13的宽度为40μm、50μm、70μm、10nm、11mm、12mm、13mm、14mm、或者15mm。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切口13的宽度在40μm至700μm之间。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切割极耳12,上述结构能够保证纵向切口13的宽度较小,从而使得极耳12的面积最大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极耳12的过电能力,降低卷芯的内阻。优选地,纵向切口13的宽度为40μm、60μm、70μm、80μm、100μm、200μm、300μm、400μm、500μm、600μm或者700μm。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卷芯110包括正极片20、负极片30、隔膜40、第一连接端子50以及第二连接端子60。其中,正极片20为上述的电池极片,电池极片上涂有正极涂层,正极片包括正极极耳21;负极片30为上述的电池极片,电池极片上涂有负极涂层,负极片包括负极极耳31;隔膜40将相邻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分隔开,正极片20、隔膜40以及负极片30卷绕设置,正极极耳21的方向与负极极耳31的方向相反,正极极耳21的高度由最内层至最外层逐渐增加,负极极耳31的高度由最内层至最外层逐渐增加;第一连接端子50,与正极极耳21电性连接,正极极耳21朝向第一连接端子50的侧壁延伸,正极极耳21的上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子50的侧壁上;第二连接端子60与负极极耳31电性连接,负极极耳31朝向第二连接端子60的侧壁延伸,负极极耳31的下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子60的侧壁上。上述结构中,卷绕后的正极极耳21上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子50的侧壁上,正极极耳21在由内层至外层的方向上高度逐渐增加,从而便于与第一连接端子50连接。卷绕后的负极极耳31的下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子60的侧壁上,负极极耳31由内层至外层的方向上高度逐渐增加从而便于与第二连接端子60连接。
传统的为电芯降温的方式是将电芯集成成模组后放置在电池模组的外壳内,通过外壳的水冷腔来起到降温效果。上述结构采用的是外部传导散热,且不能覆盖电芯的所有发热点,散热效率低。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卷芯还包括:绝缘管130,绝缘管130具有第一通孔131,正极片20、隔膜40以及负极片30卷绕设置于绝缘管130的周向外侧,第一连接端子50套设于绝缘管130的上端部,第二连接端子60,套设于绝缘管130的下端部。上述结构中,本申请在传统卷芯的内部增加绝缘管130,绝缘管130内可以流通冷却介质。再将多个电芯连接成电池模组时,可将多个卷芯中的绝缘管130串联起来,使得冷却介质能够循环进入到每个卷芯内,从而使得每个卷芯都能被降温,提升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极大地改善了电芯的热失控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131的内径在2mm至15mm之间。上述结构能够增加冷却介质的流通量,提升卷芯的冷却速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31的内径可以为3mm、8mm、10mm或14mm。优选地,第一通孔的内径为10mm。绝缘管130的外径在3mm至18mm之间。第一连接端子50和第二连接端子60的内径在3mm至18mm之间。
如果将多个卷芯的绝缘管130直接连通,内部流通冷却介质,绝缘管130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冷却介质泄漏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可在将电芯连接成电池模组时在绝缘管130内穿设冷却管,在冷却管内流通冷却介质,冷却管对绝缘管130进行降温,绝缘管再对卷芯进行降温。由于冷却管通常设置为金属材质且需要从绝缘管130内穿出,因而冷却管与第一连接端子50的上表面(以及第二连接端子的下表面)的距离较近,导致冷却管与第一连接端子50和第二连接端子60产生连电的现象,造成卷芯短路。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50的上表面和靠近绝缘管130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521(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端子60的上表面和靠近绝缘管130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凹槽621(如图4所示)。上述结构中,在第一连接端子50上设置第一凹槽521能够增加第一连接端子50与冷却管之间的最小距离,从而降低冷却管与第一连接端子50发生连电的概率。相应地,在第二连接端子60上设置第二凹槽621也能够降低冷却管与第二连接端子60发生连电的概率。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50包括第一连接段51和位于第一连接段51上方的第二连接段52,第一连接段51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段52的外径,第一连接段51和第二连接段52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53,第一凹槽521设置于第二连接段52上;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二连接端子60包括第三连接段61和位于第三连接段61下方的第四连接段62,第三连接段61的外径小于第四连接段62的外径,第三连接段61和第四连接段62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63,第二凹槽621设置于第四连接段62上。上述结构使得第二连接段52具有足够大的宽度和深度来设置第一凹槽521。相应地,上述结构使得第四连接段62具有足够大的宽度和深度来设置第二凹槽621。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芯包括外壳100和卷芯110。其中,卷芯110为上述的卷芯110,上述结构中,由于卷芯110具有使用寿命长、过电能力强、内阻小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电芯也具备上述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连接的电极片本体(11)和极耳(12),所述电极片本体(11)上涂布正极涂层或者负极涂层,所述极耳(12)的长度与所述电极片本体(11)的长度相同,所述极耳(12)包括在其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极耳(12)的宽度在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加,所述极耳(12)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切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纵向切口(13)之间的间距在所述极耳(12)的第一端至所述极耳(12)的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纵向切口(13)之间的间距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切口(13)的宽度在40μm至2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切口(13)的宽度在40μm至700μ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12)的远离所述电极片本体(11)的边沿为倾斜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线为圆弧线,且所述圆弧线的斜率在所述极耳(12)的第一端至所述极耳(12)的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纵向切口(13)的内端部到所述正极涂层或所述负极涂层的距离相同。
9.一种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片(20),所述正极片(20)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片,其中,所述电池极片上涂有正极涂层,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极耳(21);
负极片(30),所述负极片(30)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片,其中,所述电池极片上涂有负极涂层,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极耳(31);
隔膜(40),所述隔膜(40)将相邻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分隔开,所述正极片(20)、所述隔膜(40)以及所述负极片(30)卷绕设置,所述正极极耳(21)的方向与所述负极极耳(31)的方向相反,所述正极极耳(21)的高度由最内层至最外层逐渐增加,所述负极极耳(31)的高度由最内层至最外层逐渐增加;
第一连接端子(50),与所述正极极耳(21)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极耳(21)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的侧壁延伸,所述正极极耳(21)的上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的侧壁上;
第二连接端子(60),与所述负极极耳(31)电性连接,所述负极极耳(31)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0)的侧壁延伸,所述负极极耳(31)的下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0)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还包括:
绝缘管(130),具有第一通孔(131),所述正极片(20)、所述隔膜(40)以及所述负极片(30)卷绕设置于所述绝缘管(130)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套设于所述绝缘管(130)的上端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0),套设于所述绝缘管(130)的下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的上表面和靠近所述绝缘管(130)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521);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0)的上表面和靠近所述绝缘管(130)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凹槽(62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包括第一连接段(51)和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51)上方的第二连接段(52),所述第一连接段(5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52)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段(5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52)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53),所述第一凹槽(521)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52)上;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0)包括第三连接段(61)和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段(61)下方的第四连接段(62),所述第三连接段(6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四连接段(62)的外径,所述第三连接段(61)和所述第四连接段(62)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63),所述第二凹槽(621)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段(62)上。
13.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0);
卷芯(110),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卷芯为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卷芯。
CN202123305859.8U 2021-08-31 2021-12-24 电池极片、卷芯以及电芯 Active CN21671998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5620 2021-08-31
CN2021110156209 2021-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9986U true CN216719986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6393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5321.0A Pending CN115732851A (zh) 2021-08-31 2021-12-24 电芯的外壳及电芯
CN202123305859.8U Active CN216719986U (zh) 2021-08-31 2021-12-24 电池极片、卷芯以及电芯
CN202123305198.9U Active CN216720016U (zh) 2021-08-31 2021-12-24 卷芯、电芯以及电池模组
CN202111605260.8A Pending CN115732736A (zh) 2021-08-31 2021-12-24 卷芯、电芯以及电池模组
CN202123291709.6U Active CN217444488U (zh) 2021-08-31 2021-12-24 电池模组
CN202111603634.2A Pending CN115732623A (zh) 2021-08-31 2021-12-24 电池极片、卷芯以及电芯
CN202123299922.1U Active CN216720208U (zh) 2021-08-31 2021-12-24 电芯的外壳及电芯
CN202111605311.7A Pending CN115732625A (zh) 2021-08-31 2021-12-24 电极片的加工方法以及电芯的加工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5321.0A Pending CN115732851A (zh) 2021-08-31 2021-12-24 电芯的外壳及电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05198.9U Active CN216720016U (zh) 2021-08-31 2021-12-24 卷芯、电芯以及电池模组
CN202111605260.8A Pending CN115732736A (zh) 2021-08-31 2021-12-24 卷芯、电芯以及电池模组
CN202123291709.6U Active CN217444488U (zh) 2021-08-31 2021-12-24 电池模组
CN202111603634.2A Pending CN115732623A (zh) 2021-08-31 2021-12-24 电池极片、卷芯以及电芯
CN202123299922.1U Active CN216720208U (zh) 2021-08-31 2021-12-24 电芯的外壳及电芯
CN202111605311.7A Pending CN115732625A (zh) 2021-08-31 2021-12-24 电极片的加工方法以及电芯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8) CN115732851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7834A (zh) * 2022-07-01 2022-08-19 齐鲁中科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池极片、电极芯和二次电池
CN114975859A (zh) * 2022-06-20 2022-08-30 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电极片、卷芯以及一种电池
CN115566373A (zh) * 2022-12-07 2023-01-03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错位型的全极耳极片、卷绕电芯和圆柱电池
CN116093552A (zh) * 2023-04-10 2023-05-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及电池
CN116706259A (zh) * 2023-07-28 2023-09-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加工系统及方法、电芯、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WO2024131494A1 (zh) * 2022-12-22 2024-06-27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加工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5859A (zh) * 2022-06-20 2022-08-30 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电极片、卷芯以及一种电池
CN114975859B (zh) * 2022-06-20 2024-08-09 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电极片、卷芯以及一种电池
CN114927834A (zh) * 2022-07-01 2022-08-19 齐鲁中科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池极片、电极芯和二次电池
CN114927834B (zh) * 2022-07-01 2024-01-09 齐鲁中科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池极片、电极芯和二次电池
CN115566373A (zh) * 2022-12-07 2023-01-03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错位型的全极耳极片、卷绕电芯和圆柱电池
CN115566373B (zh) * 2022-12-07 2023-03-03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错位型的全极耳极片、卷绕电芯和圆柱电池
WO2024131494A1 (zh) * 2022-12-22 2024-06-27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加工方法
CN116093552A (zh) * 2023-04-10 2023-05-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及电池
CN116093552B (zh) * 2023-04-10 2023-08-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及电池
EP4447187A1 (en) * 2023-04-10 2024-10-16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CN116706259A (zh) * 2023-07-28 2023-09-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加工系统及方法、电芯、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2851A (zh) 2023-03-03
CN115732623A (zh) 2023-03-03
CN216720208U (zh) 2022-06-10
CN115732625A (zh) 2023-03-03
CN217444488U (zh) 2022-09-16
CN115732736A (zh) 2023-03-03
CN216720016U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19986U (zh) 电池极片、卷芯以及电芯
CN103155226B (zh) 集成式电池极耳
CN205376627U (zh) 二次电池
CN210403887U (zh) 多极耳电芯、锂离子电池及电子产品
US8551645B2 (en) Can for cylindrical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cylindrical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212571274U (zh) 锂离子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5603004B (zh) 连接片的设计方法、连接片、储能装备以及用电设备
JP2013152952A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
CN115663342A (zh) 一种圆环型锂离子电池
CN214625161U (zh) 有散热管的锂离子电池
CN219610506U (zh) 全极耳电池
CN218472037U (zh) 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8731657U (zh) 电芯及电池模组
CN114976509A (zh) 柱形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93870A (zh) 一种电极连接片以及电池模组
CN220672701U (zh) 一种多极耳圆柱电芯、锂电池和电池组
CN211507750U (zh) 一种锂电池极板端面结构
CN217641441U (zh) 一种具台阶状特征的电芯卷绕极组结构
CN218867152U (zh) 一种全极耳电池集流体及电池
CN216928725U (zh) 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
CN216928726U (zh) 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
CN219371128U (zh) 圆柱电池
CN218770002U (zh) 圆柱形电池和车辆
CN218849719U (zh)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11404654U (zh) 一种锂电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