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9854U - 脱扣机构、漏电保护结构及漏电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脱扣机构、漏电保护结构及漏电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9854U
CN216719854U CN202123423815.5U CN202123423815U CN216719854U CN 216719854 U CN216719854 U CN 216719854U CN 202123423815 U CN202123423815 U CN 202123423815U CN 216719854 U CN216719854 U CN 216719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ing
hook
shaped
piec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238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国宝
徐方剑
俞华彬
许利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ix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ix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238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9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9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9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脱扣机构、漏电保护结构及漏电保护器,属于漏电保护技术领域。该脱扣机构包括:复位件和扣合件。复位件具有缺口和固定槽,固定槽朝向缺口设于缺口的侧壁。扣合件具有连接段与扣合段形成的勾状扣合部,扣合段朝向缺口。当扣合段的前端在缺口中处于常态时,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扣合。当勾状扣合部受到震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沿朝向扣合件的方向脱离时,固定槽的槽面会给勾状扣合部的扣合段施加垂直于扣合段的支撑力,并在背离扣合件的方向上产生分力,在该分力的限制作用下,勾状扣合部不易脱离固定槽。

Description

脱扣机构、漏电保护结构及漏电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漏电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扣机构、漏电保护结构及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器又被称为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protective device,RCD),是一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空气断路器。
脱扣机构是漏电保护器的重要部件。脱扣机构基于电网内的漏电电流控制漏电保护器中的传动组件分闸、合闸,使漏电保护器导通或断开。通常情况下,脱扣机构处于扣合状态,传动组件处于合闸状态,漏电保护器处于导通状态,电网中的电流经由漏电保护器传输至用电端,以满足用电需求。
然而,现有的脱扣机构在没有漏电电流存在的情况下,容易因为震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脱扣,致使漏电保护器断开,电网中的电流无法到达用电端,影响用电端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扣机构、漏电保护结构及漏电保护器,缓解了现有的脱扣机构容易脱扣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脱扣机构。脱扣机构包括:复位件和扣合件。复位件具有缺口和固定槽,固定槽朝向缺口设于缺口的侧壁。扣合件具有连接段与扣合段形成的勾状扣合部,扣合段朝向缺口。当扣合段的前端在缺口中处于常态时,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扣合。
本申请脱扣机构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在复位件上设置固定槽,在扣合件上设置勾状扣合部,将勾状扣合部和固定槽扣合,实现脱扣机构的扣合。脱扣机构扣合后,当勾状扣合部受到震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沿朝向扣合件的方向脱离时,固定槽的槽面会给勾状扣合部的扣合段施加垂直于扣合段的支撑力,并在背离扣合件的方向上产生分力,在该分力的限制作用下,勾状扣合部不易脱离固定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段具有扣合面,扣合面位于勾状扣合部的凹壁;固定槽包括扣合壁,扣合壁靠近缺口的开口;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扣合时,扣合面与扣合壁贴合。
进而/以此,当勾状扣合部受到震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沿朝向扣合件的方向脱离时,由于扣合面与扣合壁贴合,且扣合面与扣合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扣合壁对扣合面施加的支撑力的作用面积更大,勾状扣合部更不易脱离固定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脱扣机构还包括:壳体和控制组件。壳体具有固定轴,扣合件套设于固定轴,且能够绕固定轴转动。壳体还具有滑槽,复位件设于滑槽,且能够在滑槽内移动,当扣合段的前端位于缺口时,复位件位于滑槽的第一位置,当扣合段的前端脱离缺口时,复位件位于滑槽的第二位置。控制组件设于扣合件远离复位件的一侧,并与扣合件连接,控制组件能够使扣合件转动,从而使勾状扣合部进入或脱离固定槽。
进而/以此,通过复位件和控制组件能够使扣合件绕固定轴转动,实现脱扣机构的扣合或脱扣。例如,在脱扣机构扣合时,通过改变复位件的位置,并通过控制组件对扣合件施加朝向扣合件的抵持力,使扣合件绕固定轴顺时针转动,以带动扣合段的前端进入缺口,使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扣合;在脱扣机构脱扣时,通过控制组件给扣合件施加朝向控制组件的力,使得扣合件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以带动勾状扣合部从固定槽中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包括电流感应线圈,第一弹性件和动铁芯;电流感应线圈具有内腔,第一弹性件容纳于内腔,动铁芯的第一端套接于内腔,并抵持第一弹性件,第二端露出于电流感应线圈,并与扣合件连接;当电流感应线圈接入漏电电流时,动铁芯能够向内腔内移动,并带动扣合件转动,使得勾状扣合部脱离固定槽。
进而/以此,在脱扣机构处于扣合状态时,第一弹性件能够给扣合件施加朝向扣合件的力,限制扣合件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使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维持在扣合状态;在脱扣机构脱扣时,给电流感应线圈接入漏电电流,能够使动铁芯朝内腔内移动,并带动扣合件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使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脱离;在脱扣机构处于脱扣状态时,第一弹性件能够通过动铁芯给扣合件施加朝向扣合件的力,限制扣合件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复位件能够给扣合段施加抵持力,限制扣合件绕固定轴顺时针转动,使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维持在脱离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脱扣机构还包括固定于壳体上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能够使复位件在滑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进而/以此,在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扣合后,第二弹性件被压缩;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脱离后,第二弹性件恢复的过程中给复位件施力,使复位件在第二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从滑槽的下部逐渐返回至上部,进而使勾状扣合部的扣合段抵持于复位件的侧壁,使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维持在脱离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件还具有抵持壁,抵持壁与缺口的开口同面,并靠近固定槽;抵持壁与扣合壁之间具有第一弧形倒角,第一弧形倒角能够对扣合段进行导向,以使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扣合或脱离。
进而/以此,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扣合时,第一弧形倒角能够对扣合段进行导向,使得扣合段的前端沿抵持壁快速、顺利进入缺口和固定槽;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脱离时,第一弧形倒角能够对扣合段进行导向,使得扣合段能顺利从固定槽和缺口内脱离,并抵持于抵持壁。此外,第一弧形倒角能够在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扣合或脱离时,减少复位件对扣合面的损伤,延长扣合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段的前端具有顶面;顶面与扣合面之间具有第二弧形倒角。
进而/以此,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扣合时,第二弧形倒角沿抵持壁、第一弧形倒角滑动,并快速进入缺口和固定槽;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脱离时,第二弧形倒角能够沿第一弧形倒角滑出固定槽和缺口,顺利从缺口内脱离,并抵持于抵持壁。此外,第二弧形倒角能够在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扣合或脱离时,减少扣合件对第一弧形倒角和扣合壁的损伤,延长复位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壁的坡度被配置为12.5°至15°;和/或连接段与扣合段之间的夹角角度被配置为150°至155°。
进而/以此,将扣合壁的坡度进行限定,并对连接段与扣合段的夹角角度限定,使得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需要扣合时,勾状扣合部不易从固定槽脱离;使得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需要脱离时,勾状扣合部容易从固定槽中脱离。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结构。该漏电保护结构包括手柄机构和第一方面的脱扣机构。扣合件还具有第一凸部,手柄机构还具有第二凸部,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脱离时,手柄机构与脱扣机构通过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相抵持,使手柄机构不能合闸。
进而/以此,通过设置脱扣机构和手柄机构,以在脱扣机构接入漏电电流时,脱扣机构能够脱扣,第一凸部推动第二凸部,使手柄机构由合闸状态转换为分闸状态,并使手柄机构不能合闸,实现漏电保护结构的保护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器。该漏电保护器包括手柄机构和第一方面的脱扣机构。扣合件还具有第一凸部,手柄机构还具有第二凸部,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脱离时,手柄机构与脱扣机构通过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相抵持,使手柄机构不能合闸。
进而/以此,通过设置脱扣机构和手柄机构,以在脱扣机构接入漏电电流时,脱扣机构能够脱扣,第一凸部推动第二凸部,使手柄机构由合闸状态转换为分闸状态,并使手柄机构不能合闸,实现对漏电保护器的保护。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复位件与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扣合面与扣合壁的贴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脱扣机构的扣合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脱扣机构的脱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倒角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弧形倒角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脱扣机构扣合,且手柄机构分闸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脱扣机构扣合,且手柄机构合闸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脱扣机构脱扣,且手柄机构分闸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复位件,10-缺口,11-固定槽,111-扣合壁,13-抵持壁,14-第一弧形倒角;2-扣合件,21-勾状扣合部,211-连接段,212-扣合段,2121-扣合面,2122-顶面,2123-第二弧形倒角,22-受力部,23-接触部,231-第一凸部;3-壳体;4-控制组件,41-电流感应线圈,42-第一弹性件,43-动铁芯;5-第二弹性件;6-手柄机构,61-第二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而不排除其它的内容。单词“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存在多个。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脱扣机构及漏电保护器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例如,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电路结构的“相连”或“连接”除了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还可以是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的情况详述:
漏电保护器是一种保护漏电的电气设备,当电网之中的电流超过提前所设置的最大电流值,漏电保护器就会自动的断开,起到保护电源的作用,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脱扣机构是漏电保护器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当漏电保护器中没有接入漏电电流时,脱扣机构处于扣合状态,进而,漏电保护器处于导通状态,给用电端传输电流。当漏电保护器中接入漏电电流时,该漏电电流会到达脱扣机构,使脱扣机构发生脱扣,进而使漏电保护器断开,防止漏电电流影响用电端。
发明人发现,由于现有脱扣机构处于常态时的扣合力度不足,即使电网中没有漏电电流产生,也会因为震动等因素而发生脱扣,影响用电端对电能的正常使用需求。
为了缓解上述情况,发明人发现,可以对现有技术中的脱扣机构进行改进,使脱扣机构能够在受到震动等因素时仍然维持扣合关系,以缓解脱扣机构容易脱扣的问题。
基于上述考虑,为了解决现有的脱扣机构容易脱扣的技术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脱扣机构,通过在复位件上设置固定槽,并在扣合件上设置勾状扣合部,使勾状扣合部与固定槽扣合,并通过固定槽对勾状扣合部进行限制,使勾状扣合部不易从固定槽中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脱扣机构可以但不限用于漏电保护器,还可以用于其他设备。例如,后备保护器,浪涌保护器,隔离开关和直流短路器等。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述:
漏电保护器具有漏电保护结构,其在常态下,扣合件的前端会置于复位件的缺口内,当发生漏电时,电流感应线圈会产生磁力,致使动铁芯朝向电流感应线圈的内腔内移动,进而带动扣合件转动,从而使扣合件脱离复位件,复位件复位;同时,转动的扣合件会带动漏电保护器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使漏电保护器的动、静触头分离,使漏电保护器断路。
漏电保护结构可直接设计在漏电保护器本体上,也可以作为漏电保护器的漏电保护附件的一部分。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脱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扣机构。该脱扣机构包括:复位件1和扣合件2。复位件1具有缺口10和固定槽11,固定槽11朝向缺口10设于缺口10的侧壁。扣合件2具有连接段211与扣合段212形成的勾状扣合部21,扣合段212朝向缺口10。当扣合段212的前端在缺口10中处于常态时,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
复位件1可以是复位按钮。复位件1的材质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橡胶等,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缺口10可以设置在复位件1的一个壁上,也可以设置在复位件1的两个壁之间。当缺口10设置在复位件1的一个壁上时,缺口10可以设置为U形,且缺口10的开口朝向扣合件2设置。
固定槽11是与勾状扣合部21进行扣合的部位。固定槽11可以设置为V形,也可以设置为U形。固定槽11朝向缺口10是指固定槽11的槽口朝向缺口10。当缺口10设置在复位件1的一个壁上,且设置为U形时,缺口10的侧壁是指与U形缺口的开口相邻的壁。
扣合件2可以设置为“y”形结构。扣合件2的材质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橡胶,还可以是树脂等,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勾状扣合部21可以是“y”形扣合件2上的一个分支。示例性地,勾状扣合部21可以是“y”形扣合件2右上方的分支。扣合段212的前端是指扣合段212朝向缺口10的一端。
扣合段212的前端在缺口10中处于常态是指当勾状扣合部21不受外力作用下,位于缺口10内的状态。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是指勾状扣合部21的扣合段212与固定槽11的槽面相抵持。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复位件1上设置固定槽11,在扣合件2上设置勾状扣合部21,将勾状扣合部21和固定槽11扣合,实现脱扣机构的扣合。脱扣机构的扣合后,当勾状扣合部21受到震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沿朝向扣合件2的方向脱离时,固定槽11的槽面会给勾状扣合部21的扣合段212施加垂直于扣合段212的支撑力,并在背离扣合件2的方向上产生分力,在该分力的限制作用下,勾状扣合部21不易脱离固定槽11。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图2为扣合面2121与扣合壁111的贴合示意图。扣合段212具有扣合面2121,扣合面2121位于勾状扣合部21的凹壁;固定槽11包括扣合壁111,扣合壁111靠近缺口10的开口;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时,扣合面2121与扣合壁111贴合。
扣合面2121和扣合壁111均可以设置为光滑的斜面,也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摩擦力的斜面。当扣合面2121和扣合壁111设置为具有一定摩擦力的斜面时,勾状扣合部21更不易从固定槽11中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勾状扣合部21受到震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沿朝向扣合件2的方向脱离时,由于扣合面2121与扣合壁111贴合,且扣合面2121与扣合壁11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扣合壁111对扣合面2121施加的支撑力的作用面积更大,勾状扣合部21更不易从固定槽11脱离。
另一种实施例下,扣合面2121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凸起,扣合壁111可以设置为光滑的斜面,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时,扣合壁111可以与扣合面2121上的一个或多个凸起相抵持。当勾状扣合部21受到震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沿朝向扣合件2的方向脱离时,扣合壁111给扣合面2121上的一个或多个凸起施加支撑力,以限制勾状扣合部21从固定槽11中脱离。
又一种实施例下,扣合面2121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凸起,扣合壁111上可以设置与一个或多个凸起相适配的一个或多个凹槽,扣合壁111上的一个或多个凹槽可以与扣合面2121上的一个或多个凸起相抵持。当勾状扣合部21受到震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沿朝向扣合件2的方向脱离时,一个或多个凹槽给扣合面2121上的一个或多个凸起施加支撑力,以限制勾状扣合部21从固定槽11中脱离。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3、图4,图3为脱扣机构扣合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为脱扣机构脱扣状态下的示意图。脱扣机构还包括:壳体3和控制组件4。壳体3具有固定轴,扣合件2套设于固定轴,且能够绕固定轴转动。壳体3还具有滑槽,复位件1设置于滑槽,且能够在滑槽内移动,当扣合段212的前端位于缺口10时,复位件1位于滑槽的第一位置,当扣合段212的前端脱离缺口10时,复位件1位于滑槽的第二位置。控制组件4设置于扣合件2远离复位件1的一侧,并与扣合件2连接。控制组件4能够使扣合件2转动,从而使勾状扣合部21进入或脱离固定槽11。
壳体3用于定位复位件1和扣合件2,以使复位件1和扣合件2的相对位置不变,便于勾状扣合部21和固定槽11的扣合与脱离。壳体3可以是塑料材质,也可以是橡胶材质,能够实现绝缘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壳体3上设有固定轴,固定轴可以设置在壳体3的中间部位。扣合件2的中间部位具有槽孔,扣合件2通过槽孔套设在固定轴上,并能够绕固定轴转动。
壳体3上还设有滑槽,滑槽位于固定轴的一侧。复位件1部分位于滑槽中,并能够在滑槽中移动。滑槽的端部可以设置限位板,以在复位件1位于滑槽的端部时,对复位件1进行限位。滑槽的端部是指勾状扣合部21和固定槽11扣合时,复位件1位于滑槽的一端。
壳体3上还设有固定槽,固定槽位于固定轴的另一侧,控制组件4固定于固定槽中,并与扣合件1连接。具体的,扣合件1还具有受力部22,受力部22与勾状扣合部21相背离设置,控制组件4可以通过受力部22与扣合件2连接。受力部22可以是“y”形扣合件2上与勾状扣合部21相背离的另一个分支,示例性地,当勾状扣合部21为“y”形扣合件2的右上方的分支时,受力部22可以是“y”形扣合件2的左上方的分支。受力部22的端部可以设置为“C”形环,受力部22可以通过“C”形环活动连接在控制组件4上。“C”形环的内径可以大于与控制组件4连接部位的尺寸,以便于受力部22可以在控制组件4上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避免受力部22的损伤。控制组件4与受力部22之间可以设置60°至100°的夹角,以便于控制组件4能够给受力部22施力,使扣合件2绕固定轴转动。控制组件4连接受力部22一端的外侧可以设置限位块,以限制控制组件4朝受力部22移动的距离,进而限制扣合件2的转动角度。限位块可以固定在壳体3上。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性地,在图3、图4的状态下,滑槽的第一位置可以是滑槽的上部,滑槽的第二位置可以是滑槽的下部。
通常情况下,需要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为了便于理解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的扣合过程,可以将脱扣机构像图3、图4那样放置,并结合图3、图4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4所示的位置状态下,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的过程为:给复位件1施力,使复位件1从滑槽的上部移动至下部,复位件1移动过程中,缺口10的开口逐渐靠近勾状扣合部21的扣合段212;当缺口10的开口与扣合段212相对时,控制组件4给扣合件2的受力部22施加朝向受力部22的力,使扣合件2绕固定轴顺时针转动,扣合段212的前端沿开口进入缺口10和固定槽11,且扣合段212与固定槽11的槽壁抵持,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
需要注意的是,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后,控制组件4连接受力部22的端部抵持于限位块,在限位块的限位作用下,扣合件2无法再绕固定轴顺时针转动;同时,控制组件4给受力部22施加朝向受力部22的力,使扣合件2无法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维持在扣合状态。
在另一些情况下,需要使得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脱离。下面在图3、图4的基础上,详细说明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的脱离过程。
在图3的位置状态下,通过控制组件4给受力部22施加朝向控制组件4的力,使扣合件2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转动过程中,勾状扣合部21从固定槽11、缺口10脱离。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脱离过程中,可以给复位件1施力,使复位件1从滑槽的下部移动至上部,并固定于滑槽的上部。此时,扣合段212抵持于复位件1靠近扣合件2的侧壁,扣合件2无法进行顺时针转动;同时,控制组件4给受力部22施加朝向受力部22的力,扣合件2无法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维持在的脱离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复位件1和控制组件4能够使扣合件2绕固定轴转动,实现脱扣机构的扣合或脱扣。例如,在脱扣机构扣合时,通过改变复位件1的位置,并通过控制组件4对扣合件2施加的抵持力,使得扣合件2绕固定轴顺时针转动,以带动扣合段212的前端进入缺口10,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在脱扣机构脱扣时,通过控制组件4给扣合件2的受力部22施加朝向控制组件4的力,使得扣合件2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以带动勾状扣合部21从固定槽11、缺口10中脱离。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5,图5为控制组件4的示意图。控制组件4包括:电流感应线圈41、第一弹性件42和动铁芯43。电流感应线圈41具有内腔。第一弹性件42容纳于内腔。动铁芯43第一端套接于内腔,并抵持第一弹性件42,第二端露出电流感应线圈41,并与扣合件2连接。当电流感应线圈41接入漏电电流时,动铁芯43能够朝向内腔内移动,并带动扣合件2转动,使得勾状扣合部21脱离固定槽11。
第一弹性件42可以是弹簧。第一弹性件42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内腔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弹性件42可以基于动铁芯43在内腔中的位置实现压缩或恢复。
动铁芯43可以设置为柱状。动铁芯43上可以设置连接部,以通过连接部与受力部22连接。连接部的尺寸可以小于动铁芯43其他部位的尺寸,以在动铁芯43带动受力部22转动时,给受力部22施力,或通过连接部两端的侧壁对受力部22进行限位。前述的限位块设置在动铁芯43连接受力部22一端的外侧。
基于前述陈述,为了便于理解电流感应线圈41、第一弹性件42和动铁芯43在脱扣机构扣合或脱扣时的作用,下面结合图3和图4进行详细说明。
当脱扣机构扣合时,第一弹性件42给动铁芯43施加朝向受力部22的力,使扣合件2绕固定轴顺时针转动,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
当脱扣机构处于如3图所示的扣合状态时,在限位块的限位作用下,扣合件2无法再绕固定轴顺时针转动;同时,第一弹性件42处于正常状态,并给动铁芯43施力,使动铁芯43给受力部22施加朝向受力部22的力,使扣合件2无法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维持在扣合状态。
当脱扣机构脱扣时,电流感应线圈41接入漏电电流,电流感应线圈41的内腔中产生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动铁芯43朝第一弹性件42移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42;动铁芯43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受力部22带动扣合件2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脱离。
当脱扣机构处于如图4所示的脱扣状态时,扣合段212抵持于复位件1靠近扣合件2的侧壁,扣合件2无法进行顺时针转动;同时,电流感应线圈41中的漏电电流消失,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件42给动铁芯43施加朝向受力部22的力,进而动铁芯43给受力部22施加朝向受力部22的力,扣合件2无法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维持在的脱离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脱扣机构处于扣合状态时,第一弹性件42能够给受力部22施加朝向受力部22的力,限制扣合件2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限位块能够给动铁芯43施加朝向第一弹性件42的力,限制扣合件2绕固定轴顺时针转动,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维持在扣合状态;在脱扣机构脱扣时,给电流感应线圈41接入漏电电流,能够使动铁芯43朝第一弹性件42移动,并通过受力部22带动扣合件2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脱离;在脱扣机构处于脱扣状态时,第一弹性件42能够通过动铁芯43给受力部22施加朝向受力部22的力,限制扣合件2绕固定轴逆时针转动,复位件1能够给扣合段212施加抵持力,限制扣合件2绕固定轴顺时针转动,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维持在脱离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继续参见图3、图4,脱扣机构还包括固定于壳体3上的第二弹性件5,第二弹性件5使复位件1在滑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壳体3上还可以设有连接轴,连接轴可以设置在复位件1与壳体3的侧壁之间,第二弹性件5套设在连接轴上。第二弹性件5可以是具有延伸端的弹簧,其中,延伸端与弹簧主体的延伸方向垂直。示例性地,第二弹性件5一端抵持于壳体3的侧壁,另一端伸入复位件1内,并抵持于复位件1。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后,第二弹性件5被压缩;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脱离后,第二弹性件5恢复的过程中给复位件1施力,使复位件1在第二弹性件5的回弹力作用下,从滑槽的下部逐渐返回至上部,进而使勾状扣合部21的扣合段212抵持于复位件1的侧壁,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维持在脱离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6,复位件1还具有抵持壁13,抵持壁13与缺口10的开口同面,且靠近固定槽11;抵持壁13与扣合壁111之间具有第一弧形倒角14,第一弧形倒角14能够对扣合段212进行导向,以使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时,第一弧形倒角14能够对扣合段212进行导向,使得扣合段212的前端沿抵持壁13快速、顺利进入缺口10和固定槽11;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脱离时,第一弧形倒角14能够对扣合段212进行导向,使得扣合段212能从固定槽11和缺口10内脱离,并抵持于抵持壁13。此外,第一弧形倒角14能够在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或脱离时,减少复位件1对扣合面2121的损伤,延长扣合件2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7,扣合段212的前端具有顶面2122;顶面2122与扣合面2121之间具有第二弧形倒角2123。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时,第二弧形倒角2123沿抵持壁13、第一弧形倒角14滑动,并快速进入缺口10和固定槽11;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脱离时,第二弧形倒角2123能够沿第一弧形倒角14滑出固定槽11和缺口10,顺利从缺口10内脱离,并抵持于抵持壁13。此外,第二弧形倒角2123能够在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或脱离时,减少扣合件2对第一弧形倒角14和扣合壁111的损伤,延长复位件1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8,扣合壁111的坡度被配置为12.5°至15°;和/或连接段211与扣合段212之间的夹角角度均被配置为150°至155°。
如果扣合壁111的坡度小于12.5°,则在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1扣合时,勾状扣合部21容易从固定槽111中脱离。
如果扣合壁111的坡度大于15°,则在勾状扣合部21需要从固定槽111脱离时,勾状扣合部21不易从固定槽111中脱离。
如果连接段211与扣合段212的夹角被配置为大于155°,当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时,扣合壁111施加至扣合面2121的支撑力产生的分力更靠近缺口10,勾状扣合部21容易受到震动等因素影响,从固定槽11和缺口10脱离。
如果连接段211与扣合段212夹角被配置为小于150°,当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脱离时,勾状扣合部21从固定槽11和缺口10脱离过程中,随着扣合件2的逆时针转动,扣合面2121可能会与扣合壁111靠近缺口10的部位抵持,出现卡死现象,不利于勾状扣合部21从固定槽11和缺口10中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将扣合壁111的坡度进行限定,并对连接段211与扣合段212的夹角角度限定,使得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需要扣离时,勾状扣合部21不易从固定槽11脱离;使得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需要脱离时,勾状扣合部21容易从固定槽11中脱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9至图1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结构。该漏电保护结构包括:手柄机构6和前述脱扣机构。扣合件2还具有第一凸部231,手柄机构6还具有第二凸部61,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脱离时,手柄机构6与脱扣机构通过第一凸部231和第二凸部61抵持,使手柄机构6不能合闸。
需要说明的是,漏电保护结构包括现有技术的传动组件和本申请的脱扣机构。其中,传动组件包括导通机构和此处的手柄机构6。当手柄机构6分闸,导通机构断开,漏电保护结构断开;手柄机构6合闸,导通机构导通,漏电保护结构导通。
扣合件2还具有接触部23。接触部23可以是“y”形扣合件2最下端的部位。第一凸部231可以设置于扣合件2的接触部23上,并朝向垂直于手柄机构6的方向延伸,手柄机构6的第二凸部61可以朝向与第一凸部231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为了便于理解漏电保护结构的保护原理,下面结合图9至图11进行示例性地说明。
在脱扣机构扣合时,扣合件2绕固定轴顺时针转动,第一凸部231朝靠近控制组件4的方向移动,并在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扣合后,定位于靠近控制组件4的一侧;当手柄机构6分闸时,如图9所示,手柄机构6上方的手柄位于的左侧部位,第二凸部61定位于靠近复位件1的一侧,第一凸部231与第二凸部61不接触。
脱扣机构扣合后,手柄机构6合闸时,推动手柄机构6上方的手柄,使手柄由图9中的左侧位置转换为图10中的右侧位置,转换过程中,第二凸部61靠近并抵持于第一凸部231。
脱扣机构扣合,手柄机构6合闸后,当脱扣机构接入漏电电流时,勾状扣合部21与固定槽11脱离,扣合件2逆时针转动,第一凸部231推动第二凸部61一起朝靠近复位件1的方向移动,脱扣机构脱扣;同时,手柄机构6由图10所示的合闸状态转换为图11所示的分闸状态。手柄机构6分闸后,由于复位件1的抵持壁13对扣合件2具有抵持作用,扣合件2无法再绕固定轴顺时针转动,第一凸部231与第二凸部61一直处于抵持状态,手柄机构6无法合闸。
脱扣机构脱扣,手柄机构6分闸后,若需要重新使手柄机构6合闸,则需重新给复位件1施力,使脱扣机构再次扣合,再控制手柄机构6合闸。在手柄机构6合闸过程中,如若电网中的漏电电流消失,则手柄机构6可以顺利合闸。如若电网中还存在漏电电流,则在手柄机构6合闸的瞬间,脱扣机构会再次接入漏电电流,使脱扣机构再次脱扣,手柄机构6再次分闸;因此,当漏电保护机构中具有漏电电流时,通过脱扣机构的脱扣,使得手柄机构6分闸,且无法再合闸,以实现漏电保护结构的保护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脱扣机构和手柄机构6,以在脱扣机构接入漏电电流时,脱扣机构能够脱扣,第一凸部231推动第二凸部61,使手柄机构6由合闸状态转换为分闸状态,并使手柄机构6不能合闸,实现漏电保护结构的保护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继续参见图9至图1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器。该漏电保护器包括手柄机构6和前述脱扣机构。扣合件2还具有第一凸部231,手柄机构6还具有第二凸部61,复位件1与扣合件2脱离时,手柄机构6与脱扣机构通过第一凸部231和第二凸部61抵持,使手柄机构6不能合闸。
需要说明的是,漏电保护器包括现有技术中的传动组件和本申请的脱扣机构。其中,传动组件包括导通机构和此处的手柄机构6。当手柄机构6分闸,导通机构断开,漏电保护结构断开;手柄机构6合闸,导通机构导通,漏电保护结构导通。
本实施例的漏电保护器的保护原理与前述漏电保护结构的保护原理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脱扣机构和手柄机构6,以在脱扣机构接入漏电电流时,脱扣机构能够脱扣,第一凸部231推动第二凸部61,使手柄机构6由合闸状态转换为分闸状态,并使手柄机构6不能合闸,实现对漏电保护器的保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位件,具有缺口和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朝向所述缺口设于所述缺口的侧壁;
扣合件,具有连接段与扣合段形成的勾状扣合部,所述扣合段朝向所述缺口;当所述扣合段的前端在所述缺口中处于常态时,所述勾状扣合部与所述固定槽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段具有扣合面,所述扣合面位于所述勾状扣合部的凹壁;所述固定槽包括扣合壁,所述扣合壁靠近所述缺口的开口;所述勾状扣合部与所述固定槽扣合时,所述扣合面与所述扣合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具有固定轴,所述扣合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且能够绕所述固定轴转动;
壳体还具有滑槽,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滑槽,且能够在所述滑槽内移动,当所述扣合段的前端位于所述缺口时,所述复位件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一位置,当所述扣合段的前端脱离所述缺口时,所述复位件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二位置;
控制组件,设于所述扣合件远离所述复位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扣合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能够使所述扣合件转动,从而使所述勾状扣合部进入或脱离所述固定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流感应线圈,第一弹性件和动铁芯;所述电流感应线圈具有内腔,所述第一弹性件容纳于所述内腔,所述动铁芯的第一端套接于所述内腔,并抵持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端露出于所述电流感应线圈,并与所述扣合件连接;当所述电流感应线圈接入漏电电流时,所述动铁芯能够向所述内腔内移动,并带动所述扣合件转动,使得所述勾状扣合部脱离所述固定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使所述复位件在所述滑槽的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还具有抵持壁,所述抵持壁与所述缺口的开口同面,并靠近所述固定槽;所述抵持壁与所述扣合壁之间具有第一弧形倒角,所述第一弧形倒角能够对所述扣合段进行导向,以使所述勾状扣合部与所述固定槽扣合或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段的前端具有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扣合面之间具有第二弧形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壁的坡度被配置为12.5°至15°;和/或
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扣合段之间的夹角角度被配置为150°至155°。
9.一种漏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机构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脱扣机构;
所述扣合件还具有第一凸部;所述手柄机构具有第二凸部;所述勾状扣合部与所述固定槽脱离时,所述手柄机构与所述脱扣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相抵持,使所述手柄机构不能合闸。
10.一种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机构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脱扣机构;
所述扣合件还具有第一凸部;所述手柄机构具有第二凸部;所述勾状扣合部与所述固定槽脱离时,所述手柄机构与所述脱扣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相抵持,使所述手柄机构不能合闸。
CN202123423815.5U 2021-12-31 2021-12-31 脱扣机构、漏电保护结构及漏电保护器 Active CN216719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3815.5U CN216719854U (zh) 2021-12-31 2021-12-31 脱扣机构、漏电保护结构及漏电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3815.5U CN216719854U (zh) 2021-12-31 2021-12-31 脱扣机构、漏电保护结构及漏电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9854U true CN216719854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9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23815.5U Active CN216719854U (zh) 2021-12-31 2021-12-31 脱扣机构、漏电保护结构及漏电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98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4888A (zh) * 2023-08-31 2023-10-03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开关装置的闭合机构及开关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4888A (zh) * 2023-08-31 2023-10-03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开关装置的闭合机构及开关装置
CN116844888B (zh) * 2023-08-31 2023-11-17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开关装置的闭合机构及开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4712B2 (en) Fixing and unlocking mechanism for plug-in type circuit breaker
CN216719854U (zh) 脱扣机构、漏电保护结构及漏电保护器
WO2016074321A1 (zh) 断路器操作机构
EP3594986B1 (en) Switching mechanism of circuit breaker
CN112151332A (zh) 一种离合装置、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210692391U (zh) 一种带防误合闸装置的断路器
CN111463864A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US981226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king a circuit breaker
CN102568878B (zh) 一种具有缓冲卸力功能的防冲机构
CN102332371B (zh) 小型断路器
JP7302498B2 (ja) 回路遮断器
CN216120153U (zh) 一种手柄可旋转的断路器结构
CN216084764U (zh) 带手柄锁定功能的断路器
CN210837632U (zh) 塑壳智能型断路器
CN220963183U (zh) 塑壳断路器
CN219575530U (zh) 一种断路器及配电设备
CN108597966B (zh) 电子式脱扣保护器
CN219180979U (zh) 一种防尘防误触配电箱及配电箱活动门
CN219677177U (zh) 介电测试开关及断路器
CN213401063U (zh) 一种离合装置、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221053418U (zh) 一种防盗门密码锁外壳
CN217114282U (zh) 电动操作机构的锁定总成
CN211858560U (zh) 具有防误合闸机构的断路器和5g配电柜
CN216487920U (zh)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空气开关
KR102111462B1 (ko) 배선용 차단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