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9709U - 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以及井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以及井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9709U
CN216689709U CN202121363947.0U CN202121363947U CN216689709U CN 216689709 U CN216689709 U CN 216689709U CN 202121363947 U CN202121363947 U CN 202121363947U CN 216689709 U CN216689709 U CN 216689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sewage
water outlet
inlet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639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习洪
周超
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engyu Smar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639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9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9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9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涉及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以及井体,所述雨水口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设置一敞口,用于接收污水和/或雨水;汇水挂篮,用于收集由所述敞口流入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汇水挂篮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截流管,所述截流管的进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底部;通断开关,所述通断开关用以控制所述截流管的通断;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当所述通断开关关闭时,进入所述汇水挂篮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排出至第一下游管道;当所述通断开关开启时,由所述第一出水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截流管排出至第二下游管道,可广泛应用于市政排水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以及井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以及井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雨水口是城市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径流的设施,由雨水口流入的漂浮物、固体垃圾、油和油脂等污染物对地下管路系统产生较大的疏通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面源污染严重的场合,在出现晴天污水排放时,使得油脂以及地面的固体垃圾、漂浮物等混合在一起,形成污染源,当初期雨水降临时,如果这些污染源随雨水从雨水口进入雨水管网时,就会对与雨水管网相连的下游环境(例如自然水体)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
而目前环保型雨水口有如下三种方式:1、是雨篦子+拦渣挂篮的形式,拦渣挂篮可以对进入雨水口的垃圾和树叶进行拦截,不让这些垃圾进入雨水管网;2、仅仅只有隔油的功能,没有截流、过滤的功能;3、只有过滤的功能,没有截流、隔油的功能。
可见,现有技术的雨水口存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同时也不能有效解决上述面源污染严重的场合中由初期雨水、油脂、固体垃圾、漂浮物等构成的混合污水对下游环境所造成的严重污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以及井体,以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所述雨水口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设置一敞口,用于接收污水和/或雨水;汇水挂篮,所述汇水挂篮设置在所述敞口处,用于收集由所述敞口流入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汇水挂篮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入口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入口位置;截流管,所述截流管的进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底部;通断开关,所述通断开关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出水口进入所述截流管的流通路径上,用以控制所述截流管的通断;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当所述通断开关关闭时,进入所述汇水挂篮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排出至第一下游管道;当所述通断开关开启时,由所述第一出水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截流管排出至第二下游管道。
在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上的敞口上的汇水挂篮收集雨水和/或污水,以及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截流管和通断开关对由汇水挂篮接收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截流,例如:在非降雨时期时的污水,或者在降雨初期时的初期雨水与污水的混合水进入第一腔体后,打开通断开关,使污水和/或初期雨水通过截流管进行截流排至第二下游管道;在降雨中后期时的中后期雨水流入第一腔体后,关闭通断开关,使中后期雨水通过第一出水口流入至第一下游管道;这样就使得通过第一下游管道和第二下游管道对非降雨时期的污水和/或降雨时期的初期雨水与中后期的雨水进行分流,通过该分流截污的技术手段,以达到将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和/或污水(可理解为脏水),与较清澈的中后期雨水(可以理解为干净水)分流排出的技术效果。
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入口处设置一隔油检修罩,以在由所述敞口进入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污水和/或雨水中存在油污时对所述油污进行阻拦。
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排水机构还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用于接收由汇水挂篮通过第二出水口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过滤器用于将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入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的两端连通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一下游管道,以将由过滤器过滤后的污水和/或雨水排出至第一下游管道。
在地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雨水口还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下方,用于接收由第二出水口通过重力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内,用于将进入所述过滤箱内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箱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形成溢流空间;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出水口的两端连通所述溢流空间和第一下游管道。
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内表面上还设置有流槽,所述流槽包括:与所述截流管的外径轮廓相适应的槽体;沿所述槽体两侧向第一腔体的侧壁延伸的倾斜面;其中,所述倾斜面自所述槽体向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截流管的进口端与所述槽体连通。
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截流管为弯管,且所述截流管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腔室体的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截流管的出口端与第二下游管道连通,以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截流管直接引入至第二下游管道。
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内筒,所述内筒同轴心设置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夹腔,所述内筒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用于与第一下游管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填料为弹性填料,所述过滤填料设置在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的夹腔中,用于将由所述第一进水口流入并由所述第二进水口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其中,所述过滤箱的高度高于所述过滤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隔油过滤功能的雨水入口,所述雨水入口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汇水挂篮,所述汇水挂篮内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入口处设置一隔油检修罩,以在由所述敞口进入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污水和/或雨水中存在油污时对所述油污进行阻拦,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一下游管道连通,以将通过隔油检修罩隔油后的雨水和/或污水导入至第一下游管道;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汇水挂篮的第二出水口正下方,所述过滤器用于将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的两端连通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一下游管道,以将由过滤器过滤后的污水和/或雨水排出至第一下游管道。
基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通过汇水挂篮收集污水和/或雨水,并通过设置在汇水挂篮内的第二出水口将污水和/或雨水导入至第一下游管道,当处在含有油污较重的应用环境时,汇水挂篮收集的污水和/或雨水中就会存在大量的油污,为了避免含有大量油污的污水和/或雨水进入第一下游管道,在第二出水口的位置处设置一隔油罩,以在由所述敞口进入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污水和/或雨水中存在油污时对所述油污进行阻拦,拦截后的污水和/或雨水中仍然含有大量杂质,通过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的过滤器对由汇水挂篮的第二进水口流入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且过滤器通过第三出水口与第一下游管道相连通,被过滤后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第三出水口流入至第一下游管道。
在第二方面中,优选地,所述雨水入口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下方,用于接收由第二出水口通过重力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内,用于将进入所述过滤箱内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箱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形成溢流空间;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出水口的两端连通所述溢流空间和第一下游管道。
在第二方面中,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包括:所述过滤器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内筒,所述内筒同轴心设置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夹腔,所述内筒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用于与第一下游管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填料为弹性填料,所述过滤填料设置在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的夹腔中,用于将由所述第一进水口流入并由所述第二进水口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其中,所述过滤箱的高度高于所述过滤器。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体,所述井体包括上述当中任一所述雨水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的结构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的侧视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的侧视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的结构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的侧视视角的弯管安装位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附图6中标记A的放大图一;
图8位本实用新型附图6中标记A的放大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附图6中标记B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附图6中标记C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汇水挂篮,4、通断开关,5、隔油检修罩,6、过滤器,7、截流管,8、第一出水口,9、第二出水口,10、第三出水口,11、第四出水口,12、流槽,601、外筒,602、内筒,603、过滤填料,607、压板,608、第一螺钉,609、第二螺钉,610、安装板,611、第一排气孔,612、第二排气孔,613、第一密封垫,614、第三进水口,616、第二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同时,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雨水和/或污水,表示了雨水和污水、雨水或污水两种情况,描述了雨水与污水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雨水和/或污水,表示:只包括雨水不包括污水;只包括污水不包括雨水;包括雨水与污水。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所述雨水口包括:第一腔体1、汇水挂篮3、截流管7和通断开关4,所述第一腔体1的顶部设置一敞口,用于接收污水和/或雨水;所述汇水挂篮3设置在所述敞口处,用于收集由所述敞口流入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汇水挂篮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8和第二出水口9,所述第二出水口9的入口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出水口8的入口位置;所述截流管7的进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8的底部;所述通断开关4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出水口8进入所述截流管7的流通路径上,用以控制所述截流管7的通断;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8与所述第一腔体1连通,当所述通断开关4关闭时,进入所述汇水挂篮3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9排出至第一下游管道;当所述通断开关4开启时,由所述第一出水口8进入所述第一腔体1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截流管7排出至第二下游管道。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1上的敞口上的汇水挂篮3收集雨水和/或污水,以及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1内的截流管7和通断开关4对由汇水挂篮3接收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截流,例如:在非降雨时期时的污水,或者在降雨初期时的初期雨水与污水的混合水由汇水挂篮3的第一出水口8进入第一腔体1后,打开通断开关4,使污水和/或初期雨水通过截流管7进行截流排至第二下游管道;在降雨中后期时的中后期雨水流入第一腔体1后,关闭通断开关4,使中后期雨水通过第一出水口8流入至第一下游管道;这样就使得通过第一下游管道和第二下游管道对非降雨时期的污水和/或降雨时期的初期雨水与中后期的雨水进行分流,通过该分流截污的技术手段,以达到将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和/或污水(可理解为脏水),与较清澈的中后期雨水(可以理解为干净水)分流排出的技术效果。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实施例一的一种应用环境,该第一下游管道可以是雨水管路,第二下游管道可以是污水管路,在该种应用环境中,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以使得污染较严重的非降雨时期的污水和/或降雨时期的初期雨水(可以理解为脏水),通过截流管7及污水管路分流至污水处理终端进行处理,而较清澈的中后期雨水(可以理解为干净水)直接通过雨水管路排放至自然水体或其他下游管路,以避免污染较严重的的非降雨时期的污水和/或降雨时期的初期雨水直接由雨水管路排放至自然水体或其他下游管路而对其造成严重污染。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实施例一的又一种应用环境,在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设置在饭店、洗车店等含有油污比较重的环境下时,此时在降雨进入中后期时,需要将截流管7进行关闭,进而将中后期雨水引流至雨水管路,而饭店、洗车店等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油污,该油污也会一并随中后期雨水流入至雨水管路,进而对雨水管路造成污染,基于此,请继续参阅图1、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优选方案,用于对进入第二出水口9的油污进行过滤,以避免含有油污的污水和/雨水进入雨水管路,该优选方案包括:所述第二出水口9的入口处设置一隔油检修罩5,以在由所述敞口进入所述第二出水口9的污水和/或雨水中存在油污时对所述油污进行阻拦。
在实施例一中,当降雨进入中后期时,需要将截流管7内的通断开关4关闭,使得进入汇水挂篮3内的污水和/或雨水临时积蓄在汇水挂篮3内部,直至水位高度漫过第二出水口9后从第二出水口9直接排入至雨水管道,但,中后期雨水相比于初期雨水虽然更干净,但其中仍然会含有杂质,基于此,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连通汇水挂篮3的第二腔体2以及在第二腔体2内设置过滤器6的方案,以解决中后期的雨水过滤问题:该方案包括:设置一与所述第二出水口9相连通的第二腔体2,然后在第二腔体2内设置过滤器6,第二出水口9用于接收由汇水挂篮3通过第二出水口9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当污水和/或雨水由第二出水口9进入第二腔体2内时,通过设置在第二腔体2内并与第二出水口9连通的所述过滤器6将由所述第二出水口9流入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以达到对中后期雨水进行过滤的技术目的,且经过过滤器6过滤后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一所述第三出水口10流入至第一下游管道。
在实施例一中,对于通断开关4而言,其可以是下述开关中的任意一种:柔性截流阀、闸门、阀门或者气囊,对此本实施例一并不做限定。换句话话说,只要是能够实现对本实施例中截流管7的导通与断开起到控制作用的开关,皆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污水和/或雨水通过过滤器6过滤,主要是对污水和或雨水当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需要经过持续稳定的过滤时间,污水和/或雨水在通过过滤器6时会限制水流量,当污水和/或雨水的流量过大时,造成过滤器6无法充分、及时地进行消化和吸收,若过滤器6的过滤流量达到饱和,就会使多余的污水和/或雨水滞留在过滤器6以外,进而造成第一腔体1饱和使路面的污水和/或雨水聚积,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方案具体为,在第二腔体2内设置一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9的下方,用于接收由第二出水口9通过重力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过滤器6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内,用于将进入所述过滤箱内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箱与所述第二腔体2的侧壁形成溢流空间;这样使得,当过滤器6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饱和后,污水和/或雨水会溢出过滤箱的高度流入至溢流空间内,同时,溢流空间通过一第四出水口11连通于第一下游管道,以使得流入溢流空间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该第四出水口11流出,进而分担过滤器6内的水流压力,达到对后期雨进行调节的技术目的。
针对于实施例一的截流管7技术方案,为了能够实现截流管7高效截流,避免第一腔体1的底部存在存液,请参阅图1、图4和图5,本实施例提出以下两种优选方案:
方案一:所述第一腔体1的底部内表面上还设置有流槽12,所述流槽12包括:与所述截流管7的外径轮廓相适应的槽体;沿所述槽体两侧向第一腔体1的侧壁延伸的倾斜面;其中,所述倾斜面自所述槽体向所述第一腔体1的侧壁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截流管7的进口端与所述槽体连通,这样就使得由第一腔体1的第一进水口流入的污水和/或雨水全部流入截流管7内,达到避免第一腔体1底部出现的存液技术效果;
方案二:所述截流管7为弯管,且所述截流管7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腔体1的所述第一出水口8连接,所述截流管7的出口端与第二下游管道连通,以将所述第一腔体1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截流管7直接引入至第二下游管道,通过弯管的进口端直接与第一腔体1的出水口连接,使得由第一腔体1的第一进水口流入的污水和/或雨水直接流入截流管7内而不与第一腔体1接触,进而达到避免第一腔体1底部出现的存液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两种方案仅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两种优选方式,其他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起到相同技术效果,且结构或者原理相似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对过滤器6进行更换或者维修,在第二腔体的顶部设置一检修盖板。
在实施例一中,对于过滤器而言,请参阅图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可以包括:外筒601、内筒602和过滤填料603,所述外筒601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内筒602同轴心设置在所述外筒601内,所述外筒601与所述内筒602之间形成夹腔,所述内筒602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用于与第一下游管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内筒602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过滤填料603为弹性填料,所述过滤填料603设置在所述外筒601和内筒602之间的夹腔中,用于将由所述第一进水口流入并由所述第二进水口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其中,所述过滤箱的高度高于所述过滤器。
上述实施例一中,在外筒601和内筒602之间的夹腔内设置具有弹性的过滤填料603,当雨水和/或污水从外筒601的第一进水口进入后,经由过滤填料603对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这样使得被过滤后的雨水和/或污水通过内筒602上设置的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一第一下游管道。其中,过滤填料603采用弹性可压缩的材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砾石、沸石、石英砂、氧化铝、活性炭和珍珠岩等固态填充材料而言,其具有重量轻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内筒602与第一下游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而言,在本实施一中有三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内筒602的开口端与第一下游管道的入口端贴合连接,即内筒602的开口端的内径与第一下游管道的入口口径相一致,使二者形成接触的连接关系;
第二种连实现方式:内筒的开口端口径大于下游管道的入口口径,通过下游管道伸入内筒602的开口端的方式,使二者形成插接的连接关系;
第三种实现方式:内筒602的开口端口径小于第一下游管道入口的开口端口径,并伸入第一下游管道的入口内,使二者形成插接关系。
可以理解,上述三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的内筒602与第一下游管道为接触式连接,使得过滤装置在安装或拆卸的过程中都比较灵活;第二种实现方式和第三种连接方式中内筒的开口端与第一下游管道通过插接的配合方式,使得内筒602与第一下游管道的连接更为稳固。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内筒602与第一下游管道之间具体选用哪种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可根据实际的排水需求对上述的三种连接方式进行灵活选用。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通过在内筒602和外筒601之间的夹腔中设置具有弹性的过滤填料603,以对进入外筒601内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由于过滤填料为具有弹性的材料,可以大大降低过滤装置的重量;所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砾石、沸石、石英砂、氧化铝、活性炭和珍珠岩等固态填充材料而言,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利用压板701对具有弹性的过滤填料603进行挤压以及挤压后使过滤填料恢复原状的技术方案,以改变过滤填料603的密度,进而控制雨水和/或污水经过过滤填料603的过滤密度,因此,本实施例在上述过滤填料603材料本身带来的重量轻的优点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对雨水和/或污水的过滤程度,请继续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压板701和调节机构,所述压板701设置在所述夹腔中,位于所述过滤填料603之上;所述调节机构连接压板701,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压板701在夹腔中的高度,当外部的水流量较小(例如非降雨时期)且对过滤需求较高的情况下,调节压紧机构控制压板701朝向过滤填料方向3进行挤压,从而使过滤填料603的密度变大,这样使得污水和/或雨水经过过滤填料603的密度也会随之增大,最终实现过滤填料603的过滤效果提升;当外部的雨水和/或污水流量较大时(例如降雨时期),调节压紧机构控制压板701朝向远离过滤填料603的方向发生位移,从而使得被挤压后的过滤填料603的密度慢慢恢复至初始状态,进而控制过滤填料603的密度变小,使得雨水和/或污水通过过滤填料603时的过滤密度减小,达到污水和/或雨水快速过滤和快速流入第一下游管道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中调节机构通过对压板701的调节,以控制过滤填料603的密度,请继续参阅图7,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针对于调节机构的优选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具体包括:安装板610和第一螺钉608,所述安装板610连接在所述内筒602的另一端上,所述安装板610上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钉608螺接于所述第一螺孔内;其中,所述第一螺钉608连接于所述第一螺孔的端部抵接于所述压板701上,当所述第一螺钉608向过滤填料603方向发生位移时,所述第一螺钉608推动所述压板701挤压所述过滤填料603,进而增大过滤填料603的密度,使过滤填料603的过滤密度变大,过滤效果变好,当所述第一螺钉608远离过滤填料603方向发生位移时,所述过滤填料603发生回弹,使过滤填料603的密度恢复至原有体积的密度,达到污水和/或雨水快速过滤和快速流入下游管道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更好的带动压板701进行上下移动,以避免压板701自身重力太大而导致仅依靠弹性填料的弹性张力而无法实现回移的缺陷,请继续参阅图8,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以解决该缺陷,该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内筒的另一端上,所述安装板设置一孔,所述孔中固定一轴承,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608穿过轴承与压板螺接,在所述压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螺钉相配合的螺纹;所述第一螺钉608可驱动所述压板701在所述夹腔中正向或者反向做直线运动,使所述第一螺钉608向远离过滤填料603方向发生位移时带动所述压板701远离所述过滤填料603。例如,当下雨天时,雨水或者污水的流量需求增大时,通过调节第一螺钉608向远离过滤填料603的方向旋拧,使得第一螺钉608带动压板701抬升,进而使过滤填料603快速恢复原有体积,达到污水和/或雨水快速过滤和快速流入下游管道的技术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雨水过滤过程中,由于外筒601的底部与基面有缝隙(基面可以理解为下游管道入口周围的地基表面),同时,内筒602与下游管道连接部分也可能有缝隙,为了防止雨水不经过过滤填料603而直接进入下游管道,请参阅图9和图10,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防止雨水和/或污水从外筒601底部与基面的缝隙直接流入下游管道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密封垫613和/或第二密封垫616,所述第一密封垫613设置在所述外筒601的底部,用于对所述外筒601的底部进行密封,具体而言,第一密封垫613可围绕外筒601的外侧进行圆周设置,以防止雨水和/或污水从外筒601与基面的缝隙流入下游管道;所述第二密封垫616设置在所述内筒602的底部,具体而言,第二密封垫616可围绕内筒602的外侧进行圆周设置,以防止雨水和/或污水从外筒601与基面的缝隙流入下游管道,用于对所述内筒602的底部进行密封。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对滤填料的功能描述,本实施例将对过滤填料603做进一步解释,所述过滤填料603可以为下述当中的一种:过滤棉、纤维或海绵。优选为过滤棉,由于过滤棉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和延展性,具备通过调节机构压紧的特性,同时过滤棉具有重量轻,易于填充的特点,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砾石、沸石、石英砂、氧化铝、活性炭和珍珠岩等填料进行填充而导致的过滤器重量大、填充过程复杂,人工成本高,更换过滤材料也非常麻烦等缺陷。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对于雨水和/或污水由设置在外筒601侧壁上的第一进水口进入的进水方式而言,请继续参阅图11,本实施例还提出另一种进水方式,该方式包括:所述压板701上设置有第三进水口,这样使得雨水从路面落入时,直接从设置在压板701上的第三进水口进入外筒601内部,在经由设置在内筒602和外筒601之间的过滤填料603进行过滤后流入至第二出水口,最终流入下游管道内,达到快速收集路面雨水并过滤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中,在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三进水口的方案基础之上,本实施例对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三进水口的具体形状以及布置形式提出一种优选方式,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三进水口均为网孔状,第一进水口可以是布满外筒壁的N个小网孔的集合,第二进水口可以是布满外筒壁的N个小网孔的集合,第三进水口可以是布满压板的N个小网孔的集合所述网孔状的进水口能够使得,对将要进入雨水和/或污水中的残渣进行拦截,且所述第一进水口分布在所述外筒601的侧壁上,将外筒壁完全布满,所述第二进水口分布在所述内筒602的侧壁上,将内筒壁完全覆盖,使得雨水/或者污水能够从过滤装置的多个表面进入,增加过水量,雨水或者污水可以从多个方位引导至夹腔内进行过滤,最后汇至下游管道。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作为过滤装置的一种应用环境,通过将过滤装置内置于井中,以将由井中进入过滤装置内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具体为:井中的雨水和/或污水从过滤装置的第一进水口进入至夹腔内,通过设置在夹腔中的过滤填料对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后,再由第二进水口流出。为了适应由外接管道直接接入过滤装置的应用场景,本实施例提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具体包括:所述第一进水口的开设面积与外接管道的管口面积相适配,以及当外接管道与第一进水口对接后,水流只能通过第一进水口进入夹腔,以使得第一进水口可以直接与外接管道相连接,进而将外接管道内的雨水和/或污水直接导入过滤装置内进行过滤的技术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一中将过滤装置内置于井中的实施方式,适用于过滤装置对井中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的应用场景,而通过在过滤装置上设置与外接管道的管口面积相适配的第一进水口,使得无需通过另外增设井体即可实现将污水和/或引入过滤装置内进行过滤的技术效果,相比于上述将过滤装置放入井中的实施方式而言,本实施方式中不将井体作为与过滤装置进行过滤的应用场景,而是通过在过滤装置上设置与外接管道的管口面积相适配的第一进水口,与外接管道直接连接后进行过滤的作业方式,具有适用范围更广,且操作更加简便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中调节机构的安装板610安装于内筒602的另一端上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针对于连接板与内筒602的另一端的具体安装方式,该方式包括:第二螺钉609和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610上,所述内筒602的另一端为密封端,在所述内筒602的密封端上设置有第三螺孔;所述第二螺钉609连接于所述第二螺孔至第三螺孔内,以将所述调节机构可拆式连接,以方便后期对调节机构的维修和更换。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当过滤装置将雨水和/或污水导入至下游管道后,也会将水中的空气一并带入下游管道,基于此,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使管道与外界连通,方便将管道内的气体排出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具体包括:用于所述内筒602与外界大气相通的通气部件,所述通气部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板610上的第一排气孔611和设置在内筒602的密封端上的第二排气孔612,所述第一排气孔611与所述第二排气孔612重合分布,下游管道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一排气孔611、第二排气孔612排出至外界。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具有隔油过滤功能的雨水入口,包括:第二腔体2、过滤器7和第三出水口10,所述第二腔体2的顶部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汇水挂篮3,所述汇水挂篮3内设置有第二出水口9,所述第二出水口9的入口处设置一隔油检修罩5,以在由所述敞口进入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污水和/或雨水中存在油污时对所述油污进行阻拦,所述第二出水口9与第一下游管道连通,以将通过隔油检修罩5隔油后的雨水和/或污水导入至第一下游管道;所述过滤器7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2内,所述过滤器7位于所述汇水挂篮3的第二出水口9正下方,所述过滤器7用于将由所述第二出水口9流出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所述第三出水口10的两端连通所述过滤器7和所述第一下游管道,以将由过滤器7过滤后的污水和/或雨水排出至第一下游管道。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通过汇水挂篮3收集污水和/或雨水,并通过设置在汇水挂篮3内的第二出水口9将污水和/或雨水导入至第一下游管道,当处在含有油污较重的应用环境时,汇水挂篮3收集的污水和/或雨水中就会存在大量的油污,为了避免含有大量油污的污水和/或雨水进入第一下游管道,在第二出水口9的位置处设置一隔油罩,以在由所述敞口进入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污水和/或雨水中存在油污时对所述油污进行阻拦,拦截后的污水和/或雨水中仍然含有大量杂质,通过设置在第二腔体2内的过滤器7对由汇水挂篮3的第二进水口流入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且过滤器7通过第三出水口10与第一下游管道相连通,被过滤后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第三出水口10流入至第一下游管道。
进一步地,污水和/或雨水通过过滤器7过滤,主要是对污水和或雨水当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需要经过持续稳定的过滤时间,污水和/或雨水在通过过滤器7时会限制水流量,当污水和/或雨水的流量过大时,造成过滤器7无法充分、及时地进行消化和吸收,若过滤器7的过滤流量达到饱和,就会使多余的污水和/或雨水滞留在过滤器7以外,进而造成第一腔体1饱和使路面的污水和/或雨水聚积,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方案具体为,在第二腔体2内设置一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9的下方,用于接收由第二出水口9通过重力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过滤器7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内,用于将进入所述过滤箱内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箱与所述第二腔体2的侧壁形成溢流空间;这样使得,当过滤器7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饱和后,污水和/或雨水会溢出过滤箱的高度流入至溢流空间内,同时,溢流空间通过一第四出水口11第一下游管道,以使得流入溢流空间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该第四出水口11流出,进而分担过滤器7内的水流压力,达到对后期雨进行调节的技术目的。
在实施例二中,对于过滤器7而言,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可以包括:外筒601、内筒602和过滤填料603,在外筒和内筒之间的夹腔内设置具有弹性的过滤填料603,当雨水和/或污水从外筒601的第一进水口进入后,经由过滤填料603对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这样使得被过滤后的雨水和/或污水通过内筒上设置的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一下游管道。其中,过滤填料采用弹性可压缩的材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砾石、沸石、石英砂、氧化铝、活性炭和珍珠岩等固态填充材料而言,其具有重量轻的优点。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所述井体包括上述任一所述雨水口结构。
由于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为同一实用新型构思下的一个实施例,其部分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对实施例三中与实施例一实质相同的结构不在详细阐述,未详述部分请参阅实施例一即可。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1)

1.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包括:
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设置一敞口,用于接收污水和/或雨水;
汇水挂篮,所述汇水挂篮设置在所述敞口处,用于收集由所述敞口流入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汇水挂篮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入口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入口位置;
截流管,所述截流管的进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底部;
通断开关,所述通断开关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出水口进入所述截流管的流通路径上,用以控制所述截流管的通断;
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当所述通断开关关闭时,进入所述汇水挂篮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排出至第一下游管道;当所述通断开关开启时,由所述第一出水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截流管排出至第二下游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入口处设置一隔油检修罩,以在由所述敞口进入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污水和/或雨水中存在油污时对所述油污进行阻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还包括:
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用于接收由汇水挂篮通过第二出水口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过滤器用于将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入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
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的两端连通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一下游管道,以将由过滤器过滤后的污水和/或雨水排出至第一下游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口还包括:
过滤箱,所述过滤箱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下方,用于接收由第二出水口通过重力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内,用于将进入所述过滤箱内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箱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形成溢流空间;
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出水口的两端连通所述溢流空间和第一下游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内表面上还设置有流槽,所述流槽包括:
与所述截流管的外径轮廓相适应的槽体;
沿所述槽体两侧向第一腔体的侧壁延伸的倾斜面;
其中,所述倾斜面自所述槽体向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截流管的进口端与所述槽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流管为弯管,且所述截流管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腔室体的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截流管的出口端与第二下游管道连通,以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截流管直接引入至第二下游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
外筒,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
内筒,所述内筒同轴心设置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夹腔,所述内筒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用于与第一下游管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
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填料为弹性填料,所述过滤填料设置在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的夹腔中,用于将由所述第一进水口流入并由所述第二进水口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
其中,所述过滤箱的高度高于所述过滤器。
8.一种具有隔油过滤功能的雨水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入口包括:
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汇水挂篮,所述汇水挂篮内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入口处设置一隔油检修罩,以在由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污水和/或雨水中存在油污时对所述油污进行阻拦,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一下游管道连通,以将通过隔油检修罩隔油后的雨水和/或污水导入至第一下游管道;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汇水挂篮的第二出水口正下方,所述过滤器用于将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
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的两端连通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一下游管道,以将由过滤器过滤后的污水和/或雨水排出至第一下游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隔油过滤功能的雨水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入口包括:
过滤箱,所述过滤箱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下方,用于接收由第二出水口通过重力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内,用于将进入所述过滤箱内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箱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形成溢流空间;
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出水口的两端连通所述溢流空间和第一下游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隔油过滤功能的雨水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
所述过滤器包括:
外筒,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
内筒,所述内筒同轴心设置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夹腔,所述内筒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用于与第一下游管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
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填料为弹性填料,所述过滤填料设置在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的夹腔中,用于将由所述第一进水口流入并由所述第二进水口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
其中,所述过滤箱的高度高于所述过滤器。
11.一种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雨水口。
CN202121363947.0U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以及井体 Active CN216689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3947.0U CN216689709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以及井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3947.0U CN216689709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以及井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9709U true CN216689709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3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63947.0U Active CN216689709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以及井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9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15918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
CN109372087B (zh) 一种面源控污雨水井
CN106894466A (zh) 一种无动力雨水分流装置
CN211817483U (zh)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KR100741409B1 (ko) 교량의 초기우수 유출수 정화처리장치
CN207776072U (zh) 雨水弃流装置
CN216689709U (zh) 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以及井体
CN104499530B (zh) 一种重力弃流过滤装置
CN216689710U (zh) 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及其井体
KR20130120052A (ko) 비점오염원 저감 기능을 갖는 도로 및 교량용 집수정 시스템
CN217537270U (zh) 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和进水结构
KR100927459B1 (ko) 빗물처리장치
CN107059989A (zh)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3389262A (zh) 一种基于分流截污的雨水口、雨水入口和进水结构
CN105692948A (zh) 一种雨水过滤净化装置
CN214693581U (zh) 一种排水过滤装置
KR20110134117A (ko) 빗물 저류 시스템
CN213060433U (zh) 一种城市排水管网雨水分流处理及存储装置
CN210827742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装置
CN209989896U (zh) 一种合流污水截流净化装置
CN208429952U (zh) 一种海绵城市导水装置
CN113502889A (zh) 一种用于对屋面雨水进行分流的系统及方法
CN204510438U (zh) 雨水口环保装置
CN220725326U (zh) 一种防堵塞的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05391933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509 Weihu Road, Shamao Street, Hann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90

Patentee after: Wuhan Shengyu Smar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56 3rd floor, workshop 1, No. 189, North Qianli Road,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