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2276U -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2276U
CN216682276U CN202122911418.6U CN202122911418U CN216682276U CN 216682276 U CN216682276 U CN 216682276U CN 202122911418 U CN202122911418 U CN 202122911418U CN 216682276 U CN216682276 U CN 216682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upport
intelligent robot
support means
rea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114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岩
苗应亮
王杰
邹烜
杨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29114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2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2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2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用于一个运动底盘,包括:前壳、后壳和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被保持在前壳和后壳之间,所述支撑装置被设于运动底盘,所述前壳和后壳均被设于支撑装置;或者,所述前壳被设于支撑装置,后壳被设于前壳;又或者,所述后壳被设于支撑装置,前壳被设于后壳,使得组装和维护更加方便,同时也可以保障机壳外观的稳定和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服务业中大量使用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导引,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服务,市面上的智能机器人机身都是采用一体化机身,即机器的机壳是一个整体的圆桶状结构,一般为大型的塑料件,然而圆桶状结构的机壳只有机壳的上方和下方存在安装孔,机壳的周身不具备可供安装其他元件的空间位置,机壳缺乏安装空间,使得电子电气元件只能从机壳的上方或下方安装,对于安装方式的限制较大,对于电子电气元件的要求较多,零件之间的适配条件较高,给智能机器人的组装和维护均带来不便,提高了智能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和实用成本,更使得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前景受限,阻碍了智能机器人的普及推广。
另外,一体化机身制作成本偏高,机壳的一体成型设计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更高,同时需要生产机壳的厂房场地面积大,位置空旷,机壳的制造过程的容错率低,不能出现偏差,机壳的生产良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组装和维护更加方便,同时也可以保障机壳外观的稳定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后期增加其他功能模块时直接堆叠,能够实现通用平台的功能,不影响整体布局。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用于一个运动底盘,包括:前壳、后壳、支撑装置和运动底盘,所述支撑装置被保持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支撑装置被设于所述运动底盘,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均被设于所述支撑装置;或者,所述前壳被设于所述支撑装置,所述后壳被设于所述前壳;又或者,所述后壳被设于所述支撑装置,所述前壳被设于所述后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被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杆和多个连接件,各个所述支撑杆通过各个所述连接件被设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各个所述支撑杆通过各个所述连接件被连接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顶板和底板,各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通过各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顶板进行连接,各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通过各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板进行连接,所述底板被可拆卸地设于所述运动底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上均设有多个卡槽,所述顶板被卡入各个所述卡槽内,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形成一个预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隔板,每个所述隔板被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每个所述隔板被设于各个所述支撑杆,每个所述隔板之间也设有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转接角度块,所述隔板通过每个所述转接角度块被固定在各个所述支撑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杆的中部也固定设有多个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上的固定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不再采用传统的一体化机身,而是采用分体式结构,把原有机壳一分为二,形成前壳和后壳,制造工艺和安装程序更简单,维修成本、制造成本和生产成本更低,为了保证前壳和后壳组装后的强度,还特别增加了支撑装置,前壳和后壳可以均固定在支撑装置上,也可以先把前壳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再把后壳固定在前壳上;或者,先把后壳先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再把前壳固定在后壳上,通过前壳、后壳和支撑装置实现稳固地组装。机壳内部的电子电气元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被安装在前壳或后壳上,机壳内部的电子电气元件也可以被安装在支撑装置上,使得组装固定具有更多选择,不再局限于从机壳的上方或下方进行组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场景条件实现更有利的组装方式,使得组装和维护更加方便;同时支撑装置可以给前壳和后壳进行强度支撑,不再完全依赖前壳和后壳的自身强度,从而可以保障机壳外观上的稳定和强度。该技术方案相当于建立了一个通用平台,后期增加其他功能模块时直接堆叠,不影响整体布局,在能够实现叠加功能的同时,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的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的装配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的装配图。
1、前壳;11、卡槽;2、后壳;21、卡槽;3、支撑装置;31、顶板;32、底板;33、支撑杆;34、连接件;35、隔板;36、转接角度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前壳1、后壳2、支撑装置3和运动底盘(未示出),所述支撑装置3被固定在所述运动底盘上,所述前壳1被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3上,所述前壳1被设于所述运动底盘的上方,所述后壳2通过所述支撑装置3被固定在所述前壳1上,所述后壳2被设于所述运动底盘的上方,所述支撑装置3被保持在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之间,所述支撑装置3被设于所述运动底盘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均被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3上,所述支撑装置3被保持在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之间;或者,所述后壳2被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3上,所述前壳1被固定在所述后壳2上,所述支撑装置3被保持在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之间,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的等效实施例。
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不再采用传统的一体化机身,而是采用分体式结构,把原有机壳一分为二,形成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制造工艺简化,制作更容易,对操作员的要求较低,使用成本、运输成本、维护成本和制造成本更低。为了保证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组装后的强度,还特别增加了所述支撑装置3,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可以但不限于均被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3上,也可以但不限于先把所述前壳1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3上,再把所述后壳2固定在所述前壳1上;或者,先把所述后壳2先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3上,再把所述前壳1固定在所述后壳2上。所述机壳内部的所述电子电气元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被安装在所述前壳1或所述后壳2上,也可以被安装在所述支撑装置3上,所以组装固定具有更多选择,不再局限于从机壳的上方或下方进行组装,能够依据现有条件选择适合现场的组装方式,使得组装和维护更加方便;同时所述支撑装置3可以给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进行强度支撑,不再依赖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自身强度,从而可以保障所述机壳外观的稳定和强度。该技术方案相当于建立了一个通用平台,后期增加其他功能模块时直接堆叠,不影响整体布局,不需要进行大幅度拆卸重组过程,简化制造工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顶板31、底板32、多根支撑杆33和多个所述连接件34,所述支撑杆33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件34与所述顶板31被连接,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杆33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件34与所述底板32被连接,进行固定,所述底板32被固定在所述运动底盘上,所述运动底盘通过所述底板32被安装于所述支撑装置3的底部。所述顶板31、所述底板32和多根所述支撑杆33共同形成一个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能有效地支撑机身;根据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的大小,对应地选择所述连接件34的数量和分布的位置,以保证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的稳定和强度,也就是说,所述连接件34的数量和设置区域能够被变动,所述连接件34保障所述前壳1和所述前壳2被完善地组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骨架可以是但不限于为刚性的,有益于实现支撑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骨架可以被实施为柔性的,可伸缩的,或是可折叠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上均设有卡槽11、21,所述顶板31能够被卡入所述卡槽11、21内,以使所述支撑装置3与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形成预定位,所述预定位便于后续组装过程,同时,上述结构方便后面零部件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3的中部设有多个连接件34,各个所述连接件34能够被固定于所述支撑杆33,所述支撑杆33和各个所述连接件34用于与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上的固定结构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3还包括隔板35和转接角度块36,所述隔板35被设于所述顶板31和所述底板32之间,所述隔板35通过所述转接角度块36被固定在所述支撑杆33上。所述隔板35用于放置或固定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内部器件。所述隔板35数量可以为多个,所述转接角度块36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此时各个所述隔板35保持一定间距,根据实际需求,各个所述隔板35之间的所述间距能够被实施为不同的距离,使得多层安装所述隔板35能够放置多种多样的器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的组装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安装所述底板32于所述运动底盘;
(2)、安装所述连接件34于所述底板32;
(3)、固定所述前壳1于所述底板32;
(4)、安装所述连接件34至所述顶板31上;
(5)、将所述顶板31通过所述连接件34固定在所述前壳1的固定结构上;
(6)、通过所述连接件34,连接所述支撑杆33的上端至所述顶板31,连接所述支撑杆33的下端至所述底板32;
(7)、固定所述转接角度块36至所述隔板35,通过所述转接角度块36使所述隔板35和所述支撑杆33被连接;
(8)、安装所述后壳2至所述前壳1上,完成所述智能机器人的组装。
其中所述步骤(3)包括子步骤:通过所述卡槽11、所述卡槽21与所述顶板31进行定位连接。
其中所述步骤(8)包括子步骤:所述连接件34进一步固定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用于一个运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和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被保持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支撑装置被设于所述运动底盘,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均被设于所述支撑装置。
2.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用于一个运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和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被保持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支撑装置被设于所述运动底盘,所述前壳被设于所述支撑装置,所述后壳被设于所述前壳。
3.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用于一个运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和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被保持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支撑装置被设于所述运动底盘,所述后壳被设于所述支撑装置,所述前壳被设于所述后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被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杆和多个连接件,各个所述支撑杆通过各个所述连接件被设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各个所述支撑杆通过各个所述连接件被连接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顶板和底板,各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通过各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顶板进行连接,各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通过各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板进行连接,所述底板被可拆卸地设于所述运动底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上均设有多个卡槽,所述顶板被卡入各个所述卡槽内,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形成一个预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隔板,每个所述隔板被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每个所述隔板被设于各个所述支撑杆,每个所述隔板之间也设有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转接角度块,所述隔板通过每个所述转接角度块被固定在各个所述支撑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中部也固定设有多个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的固定结构连接。
CN202122911418.6U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 Active CN216682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1418.6U CN216682276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1418.6U CN216682276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2276U true CN216682276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4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11418.6U Active CN216682276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2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5627A (zh) 电源连接器
WO2023160485A1 (zh) 一种电动推杆
CN216682276U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支撑装置
CN209822811U (zh) 适用于方包电芯的锂电池模组组装结构
CN202384660U (zh) 一种低压配电柜的底座
CN210535736U (zh) 蓄电池支架及具有其的蓄电池装置
CN111128038A (zh) 一种led箱体及led显示设备
CN216213784U (zh) 下壳体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包
CN217062603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继电器插座
CN210896360U (zh) 一种led箱体及led显示设备
CN214046404U (zh) 一种变频器主控框架及变频器
CN210133302U (zh) 一种立方体星即插即用装配结构
CN113301757A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及电动车
CN220984672U (zh) 储能电源系统
CN215991596U (zh) 可装配多种尺寸显示器组件的固定盒及其电器产品
CN220253967U (zh) 一种建筑安装的电缆架设装置
CN114882804B (zh) 可更换前后维护位置的led显示屏箱体
CN220914444U (zh) 一种方壳型锂电池模组束紧装置
CN220544516U (zh) 一种固体绝缘环网柜柜体单元与柜体机构
CN216699657U (zh) 一种汇流排组件及电机
CN218172175U (zh) 一种用于通用型六轮机器人的电控单元支承结构
CN218649047U (zh) 一种具有多种安装方式的智能网络机柜
CN214615703U (zh) 一种用于歌剧剧场的移动舞台
CN216030403U (zh) 一种新型的用于组装铜套后的自动夹紧专机
CN210399443U (zh) 一种空调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