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5966U - 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 Google Patents

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5966U
CN216675966U CN202122092548.1U CN202122092548U CN216675966U CN 216675966 U CN216675966 U CN 216675966U CN 202122092548 U CN202122092548 U CN 202122092548U CN 216675966 U CN216675966 U CN 216675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sthetic
appliance
fixation
lateral margin
archwir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25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全红
陈贤明
周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ye Orthodon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ye Orthodon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ye Orthodon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ye Orthodon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925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5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5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5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其中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和贯穿本体的弓丝槽;本体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粘接面,另一侧为弧形配合面;弧形配合面的颌向侧缘和龈向侧缘相对设置且靠近粘接面,颌向侧缘和龈向侧缘的中间部位远离粘接面以形成增厚部,弓丝槽设置在增厚部内并贯穿远中向侧缘和近中向侧缘。本申请通过美学固定矫治器的优化设置,实现了美学固定矫治器和透明隐形矫治器的多场景的应用,兼顾了在各种不同分类病例治疗过程中对安全、疗效、美学等方面的需求,既提高治疗进程又提升了患者的感受,同时让正畸临床医生充分发挥出他的专业技能。

Description

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牙科矫治领域,特别是涉及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背景技术
牙科正畸在临床使用中常常采用的是金属、陶瓷类固定矫治器。金属、陶瓷类固定矫治器采用的是将不锈钢牙弓丝来放置在托槽的弓丝槽内来控制牙的移动。但是该类矫治器具有外观不够美观,不易清洁,容易产生牙结石等问题。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除了金属材质和陶瓷材质的正畸托槽外,还有用透明高分子材料加工的隐形活动矫治器,现市场上的隐形活动矫治器最初由美国Align Technology公司发明制造。这类矫治器最大的优点就是佩戴方便、随时可取、患者异物感小、隐形美观。
发明人发现,隐形矫治器及其相关技术在临床矫治中很难控根,不适合用在拔牙病例和疑难病例上,而正畸临床拔牙病例往往会超过6成以上。针对普通病例,隐形矫治器及其相关技术在矫正过程中需要增加各种附件才能对牙齿进行移动和控制,由于隐形矫治器提供的矫治力较弱,并且矫治过程中还经常发生矫治失败需要重置,这不但导致矫治周期变长,同时对治疗进程造成了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临床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联合矫治技术中可以与透明隐形矫治器配合使用的、且可以替代现有固定矫治器的美学固定矫治器,该美学固定矫治器的本体采用高强度的透明生物高分子材料或者透明陶瓷制造,且上面设计有贯穿本体的弓丝槽,能够如同常规的托槽类矫治器一样放入牙弓丝。
具体的,本申请公开了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和贯穿所述本体的弓丝槽;所述本体为一体结构,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另一侧设计有可以用于放置牙弓丝的弓丝槽和用于卡接隐形矫治器的弧形配合面;所述弧形配合面的两端是美学固定矫治器的龈向侧缘和颌向侧缘,另外两个侧缘是美学固定矫治器的近中向侧缘和远中向侧缘。其中所述龈向侧缘和所述颌向侧缘相对设置且靠近所述粘接面,所述龈向侧缘和所述颌向侧缘的中间部位远离所述粘接面以形成增厚部,所述弓丝槽设置在所述增厚部内并贯穿所述近中向侧缘和所述远中向侧缘。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颌向侧缘厚度小于或者接近龈向侧缘厚度。
可选的,所述龈向侧缘、所述颌向侧缘、所述近中向侧缘以及所述远中向侧缘均通过至少一个止动平面与所述粘接面配合。
可选的,所述弧形配合面与所述粘接面之间的最大距离H1位于所述增厚部且H1取值范围为0.8~1.4mm,所述弓丝槽最狭小处的内径D1取值范围为0.4~0.6mm。
可选的,所述弓丝槽等径延伸;或者靠近所述近中向侧缘和所述远中向侧缘的两端设置有喇叭状的弓丝导入口。
可选的,所述弓丝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矩形。
可选的,所述颌向侧缘和所述龈向侧缘中间设有相较于所述弧形配合面凹陷的中轴线槽,该中轴线槽用于实现定位,所述的中轴线槽延伸方向与所述弓丝槽的延伸方向相交。
可选的,所述中轴线槽自所述弓丝槽上方经过,所述中轴线槽独立于所述弓丝槽或与所述弓丝槽连通。
可选的,所述中轴线槽的开口宽度W1取值范围为0.1~0.3mm。
可选的,所述中轴线槽的开口深度D3的取值范围为0.1~0.2mm,且在中轴线槽的颌向端或者龈向端设置有用于辨别方向的标志物。
可选的,所述标志物为箭头。
本申请还公开了联合矫治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穿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之间的牙弓丝以及用于将所述牙弓丝保持束缚在或覆盖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上的透明隐形矫治器。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和贯穿所述本体的弓丝槽弧形配合面;
所述本体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另一侧为用于卡接其他部件的弧形配合面;所述弓丝槽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弧形配合面。即可以理解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可以与透明隐形矫治器配合使用的开放式美学固定矫治器。
可选的,所述弧形配合面具有相对的龈向侧缘、颌向侧缘、近中向侧缘以及远中向侧缘,其中所述龈向侧缘和所述颌向侧缘相对设置且靠近所述粘接面,所述龈向侧缘和所述颌向侧缘的中间部位远离所述粘接面以形成增厚部,所述弓丝槽设置在所述增厚部位内并贯穿所述近远中侧缘。
可选的,颌向侧缘厚度小于或者接近所述龈向侧缘厚度。
可选的,所述远中向侧缘和所述第四近中向侧缘之间的中部位置设有清洁槽,所述清洁槽自所述弧形配合面与所述弓丝槽连通。
可选的,在靠近所述粘接面的方向上,所述清洁槽的尺寸逐渐缩小且内表面平滑过渡。
可选的,所述弓丝槽的入槽口分别位于弧形配合面的近中向侧缘以及远中向侧缘。
可选的,所述弓丝槽的入槽口位于增厚部。
可选的,所述弓丝槽的入槽口为喇叭状的弓丝导入口。
本申请还公开了联合矫治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穿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之间的牙弓丝、用于将所述牙弓丝束缚在或覆盖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上的透明隐形矫治器。可选的,所述透明隐形矫治器覆盖所述弓丝槽并且至少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弓丝槽内。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和贯穿所述本体的弓丝槽;
所述本体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另一侧为用于卡接透明隐形矫治器的弧形配合面;所述弧形配合面上设有约束结构,所述约束结构相较于所述本体突出或者凹陷,且至少包括两个相交的定位平面。即可以理解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单独锁片式的美学固定矫治器。
可选的,所述约束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弧形配合面上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相较于所述弧形配合面凸起。
可选的,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弧形配合面的一端径向扩张以形成膨大部。
可选的,所述定位柱两两成组设置,且至少有两组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弓丝槽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约束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本体上的若干个约束孔,所述约束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弓丝槽的延伸方向平行。
可选的,所述约束孔设有多个且两两成组设置,至少两组分别位于所述弓丝槽延伸方向的两端,且每组内的两约束孔分别位于所述弓丝槽两侧。
可选的,所述约束孔截面形状为非圆形。
可选的,所述约束结构包括开设于本体上的若干个约束槽,所述约束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弓丝槽的延伸方向相交。
可选的,所述约束槽中的至少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弓丝槽的两侧,且各约束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弓丝槽的延伸方向平行。
可选的,各约束槽包括两个在延伸方向上相互对正的副槽,两副槽之间设有挡块。
本申请还公开了联合矫治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穿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之间的牙弓丝、用于将所述牙弓丝保持在所述弓丝槽内的透明隐形矫治器,所述透明隐形矫治器罩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器上。
可选的,所述透明隐形矫治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约束结构配合。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和贯穿所述本体的弓丝槽;
所述本体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另一侧为用于卡接其他部件的弧形配合面;所述弧形配合面具有相对设置的龈向侧缘和颌向侧缘侧缘,其中所述颌向侧缘靠近所述粘接面,所述弓丝槽设置于所述龈向侧缘与所述粘接面之间且开口方向贴服于所述粘接面。即可以理解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侧向入槽式的美学固定矫治器。
可选的,所述颌向侧缘先远离所述弓丝槽延伸形成第一定位边后朝向所述弓丝槽延伸以与所述粘接面配合。
可选的,所述龈向侧缘相较于所述粘接面的侧缘突出以形成第二定位边。
可选的,所述弓丝槽的开口深度D4大于等于0.7毫米,所述弓丝槽的开口的开口宽度W4大于等于0.5毫米。
本申请还公开了联合矫治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穿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之间的牙弓丝以及用于将牙弓丝保持在弓丝槽200内的透明隐形矫治器300,透明隐形矫治器300罩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上。可选的,所述透明隐形矫治器自所述颌向侧缘包覆于所述弧形配合面后经由所述龈向侧缘封闭所述弓丝槽。
可选的,所述颌向侧缘先远离所述弓丝槽延伸形成第一定位边后朝向所述弓丝槽延伸以与所述粘接面配合,所述透明隐形矫治器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边配合的第一包边。
可选的,所述龈向侧缘相较于所述粘接面的侧缘突出以形成第二定位边,所述透明隐形矫治器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边配合的第二包边。
可选的,所述透明隐形矫治器远离所述第一包边的一侧还设有导向斜边,所述导向斜边用于驱动所述透明隐形矫治器形变以实现其自身对所述美学固定矫治器的包裹。
可选的,所述透明隐形矫治器封闭所述弓丝槽的部位上设有阵列布置的加强筋。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美学固定矫治器的优化设置,实现了美学固定矫治器和透明隐形矫治器的多场景的应用,从而兼顾了在各种不同分类病例治疗过程中对安全、疗效、美学等方面的需求,既提高治疗进程又提升了患者的感受,同时让正畸临床医生充分发挥出他的专业技能。
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第三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比例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a和图8b分别为图7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的其中一侧缘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9为第四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的定位柱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12为第五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4为第六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侧面视角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俯视视角示意图;
图17为第七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侧面视角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俯视视角示意图;
图20为图17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的卡爪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21为第八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侧面视角示意图;
图23为图21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与透明隐形矫治器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与透明隐形矫治器配合关系侧面视角示意图;
图25为第九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侧面视角示意图;
图27为图25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安装弓丝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侧面视角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本体;110、粘接面;120、弧形配合面;121、颌向侧缘;1211、第一定位边;122、龈向侧缘;1221、第二定位边;123、远中向侧缘;124、近中向侧缘;130、增厚部;140、止动平面;150、中轴线槽;151、标志物;
200、弓丝槽;201、清洁槽;
300、透明隐形矫治器;301、突出部;302、第一包边;303、第二包边;304、导向斜边;305、加强筋;
401、定位柱;402、膨大部;403、约束空间;404、约束孔;405、卡爪;406、约束槽;407、副槽;408、挡块;409、弯折;410、定位条;
500、弓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附图1至附图28所示,本申请公开了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100和贯穿本体100的弓丝槽200;
本体100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110,另一侧为用于卡接其他部件的弧形配合面120;弧形配合面120具有相对的颌向侧缘121、龈向侧缘122、远中向侧缘123以及近中向侧缘124,其中颌向侧缘121和龈向侧缘122相对设置且靠近粘接面110,颌向侧缘121和龈向侧缘122的中间部位远离粘接面110以形成增厚部130,弓丝槽200设置在增厚部130内并贯穿远中向侧缘123和近中向侧缘124。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美学固定矫治器的优化设置,实现了牙弓丝和隐形矫治器的多场景的应用,从而兼顾了不同治疗过程中使用需求,提高治疗进程的同时提升患者感受的同时以及医护人员的使用感受。
在具体的设置上,参考附图1至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颌向侧缘121厚度小于或者接近所述龈向侧缘122厚度。其中厚度具体表现为相对于粘接面110形成的高度,上述设置的优势在于能够保证透明隐形矫治器能够摘取方便。颌向侧缘121、龈向侧缘122、远中向侧缘123以及近中向侧缘124均通过至少一个止动平面140与粘接面110配合。弧形配合面120与粘接面110之间的最大距离H1位于增厚部130处,且H1取值范围为0.8~1.4mm,弓丝槽200最狭小处的内径D1取值范围为0.4~0.6mm。在一特殊实施例中,D1和H1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3至0.6。在附图2中,弓丝槽200截面为圆形,因此D1即为圆形或者等效圆形的直径。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截面为方形的弓丝槽200中,D1即为方形的内接圆的直径。弧形配合面120与粘接面110之间的最大距离H1位于增厚部130处,在一特殊实施例中,粘接面110的外接圆的直径D2与和H1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1至0.5。此处D2所指带的是在粘接面110所在平面或者曲面上,本体100的底面外接圆的直径。
在弓丝槽200的设置细节中,在延伸方向上,弓丝槽200等径延伸;或者参考附图所示,弓丝槽200靠近远中向侧缘123和近中向侧缘124的两端设置有喇叭状的弓丝导入口。弓丝槽20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矩形。
结合附图可知,颌向侧缘121至龈向侧缘122中间设有相较于弧形配合面120凹陷或者突出的中轴线槽150,中轴线槽150的延伸方向与弓丝槽200的延伸方向相交。该中轴线槽200用于实现定位。在中轴线槽150的设置细节上,中轴线槽150自弓丝槽200上方经过,中轴线槽150独立于弓丝槽200或与弓丝槽200连通。在具体尺寸范围上,中轴线槽150的开口宽度W1取值范围为0.1~0.3mm。中轴线槽150的开口深度D3的取值范围为0.1~0.2mm。在一特殊实施例中,中轴线槽150的开口宽度W1与弓丝槽200最狭小处的内径D1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1至1;中轴线槽150的开口深度D3与弓丝槽200最狭小处的内径D1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1至0.5。
参考附图可知,在中轴线槽150的颌向端或者龈向端设置有用于辨别方向的标志物151。在附图中,标志物151为箭头,且凹陷设置于弧形配合面120的同时与中轴线槽150连通。
结合上文可知,本申请还公开了联合矫治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穿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之间的牙弓丝以及用于将牙弓丝保持束缚在或覆盖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上的透明隐形矫治器300。
在矫治前期,可以通过弓丝槽200方便的穿设牙弓丝以实现快速矫治,在矫治后期能够通过止动平面140或者本体100整体的外形适配合适的透明隐形矫治器300,从而在兼顾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患者的治疗感受。
参考附图5至附图20,本申请还公开了多种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100和贯穿本体100的弓丝槽200;
本体100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110,另一侧为用于卡接其他部件的弧形配合面120;弓丝槽200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弧形配合面120。即可以理解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可与透明隐形矫治器配合使用的开放式美学固定矫治器。
本体100在结构上来看,弧形配合面120具有相对的颌向侧缘121、龈向侧缘122、远中向侧缘123以及近中向侧缘124,其中颌向侧缘121和龈向侧缘122相对设置且靠近粘接面110,颌向侧缘121和龈向侧缘122的中间部位远离粘接面110以形成增厚部130,弓丝槽200设置在增厚部130内并贯穿远中向侧缘123和近中向侧缘124。在各侧缘的尺寸关系上,颌向侧缘121厚度小于或者接近所述龈向侧缘122厚度。其中厚度具体表现为相对于粘接面110形成的高度,上述设置的优势在于能够保证透明隐形矫治器能够摘取方便。
参考附图1,附图3,附图12,附图14,附图19以及附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远中向侧缘123和近中向侧缘124之间的中部位置设有清洁槽201,清洁槽201自弧形配合面120与弓丝槽200连通。清洁槽201在临床中可以方便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口内卫生的清洁,尤其是弓丝槽200内的清洁;与弓丝槽200连通的设置使得清洁槽201也可以在穿设弓丝时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间。在靠近粘接面110的方向上,清洁槽201的尺寸逐渐缩小且内表面平滑过渡。在一特殊实施例中,清洁槽201的最大截面积S1与弧形配合面120的表面积S2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1至0.5。弓丝槽200的开口位于弧形配合面120上。进一步的,弓丝槽200的开口位于增厚部130。参考附图6所示,弓丝槽200的入槽口为喇叭状的弓丝导入口。在一特殊实施例中,弓丝槽200的开口最窄处具有开口宽度W2,颌向侧缘121和龈向侧缘122之间在弧形配合面120上的延伸长度为距离L1,W2与L1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1至0.5。
本申请还公开了联合矫治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穿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之间的牙弓丝、用于将牙弓丝束缚或覆盖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上的透明隐形矫治器300。
不难理解的,当弓丝槽200开放设置后,需要部件或者结构来保持牙弓丝入槽的作用力。透明隐形矫治器300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弓丝槽200内。在附图中,透明隐形矫治器300通过自身的形态形成突出部301,从而提高对牙弓丝的作用效果。
参考附图9至附图20,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100和贯穿本体100的弓丝槽200;
本体100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110,另一侧为用于卡接透明隐形矫治器300的弧形配合面120;弧形配合面120上设有约束结构,约束结构相较于本体100突出或者凹陷,且至少包括两个相交的定位平面。即可以理解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单独锁片式的美学固定矫治器。
通过约束结构和定位平面,能够更好的实现美学固定矫治器对附件的定位效果。在具体实现方式上,约束结构可以具有多种形式。
参考附图9至附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约束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弧形配合面120上的定位柱401,定位柱401相较于弧形配合面120凸起。附图11中,定位柱401远离弧形配合面120的一端径向扩张以形成膨大部402。在整体布局上,定位柱401两两成组设置,且至少有两组定位柱401分别位于弓丝槽200的两侧。相应的,透明隐形矫治器300或者透明隐形矫治器在和多个定位柱401配合的过程中,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形成一个连通的约束空间403,提高配合效果的同时降低装配难度。
附图12和附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多个定位柱401相互连接形成定位条410,并且背向远离延伸。
参考附图17至附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约束结构包括开设于本体100上的若干个约束孔404,约束孔404的开口方向与弓丝槽200的延伸方向平行。约束孔404设有多个且两两成组设置,至少两组分别位于弓丝槽200延伸方向的两端,且每组内的两约束孔404分别位于弓丝槽200两侧。约束孔404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相应的,透明隐形矫治器300在和多个约束孔404配合的过程中,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形成多个卡爪405,在于约束孔404配合的同时包覆在本体100的两侧,提高定位效果。
参考附图14至附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约束结构包括开设于本体100上的若干个约束槽406,约束槽406的开口方向与弓丝槽200的延伸方向相交。约束槽406中的至少两个分别位于弓丝槽200的两侧,且各约束槽406的延伸方向与弓丝槽200的延伸方向平行。各约束槽406包括两个在延伸方向上相互对正的副槽407,两副槽407之间设有挡块408。挡块408能够进一步提高多个维度上的约束能力。相应的,透明隐形矫治器300在和多个约束槽406配合的过程中,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形成多个适配的弯折409,实现对本体100的连接效果。
本申请还公开了联合矫治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穿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之间的牙弓丝以及用于将牙弓丝保持在弓丝槽200内的透明隐形矫治器300,透明隐形矫治器300罩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上。
参考一实施例中,透明隐形矫治器300的至少一部分与约束结构配合。具体的配合形式可以参将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附图21至附图24,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100和贯穿本体100的弓丝槽200;
本体100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110,另一侧为用于卡接其他部件的弧形配合面120;弧形配合面120具有相对设置的颌向侧缘121、龈向侧缘122,其中颌向侧缘121靠近粘接面110,弓丝槽200设置于龈向侧缘122与粘接面之间且开口方向贴服于粘接面110。即可以理解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侧向入槽式的美学固定矫治器。
在具体设置上,颌向侧缘121先远离弓丝槽200延伸形成第一定位边1211后朝向弓丝槽200延伸以与粘接面110配合。龈向侧缘122相较于粘接面110的侧缘突出以形成第二定位边1221。参考附图22,弓丝槽200的开口深度D4大于等于0.7毫米,弓丝槽200的开口的开口宽度W4大于等于0.5毫米。在一特殊实施例中,弓丝槽200的开口深度D4和粘接面110在弓丝槽200开口方向上的宽度W3之间的比值为0.3至0.8。
本申请还公开了联合矫治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穿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之间的牙弓丝以及用于将牙弓丝保持在弓丝槽200内的透明隐形矫治器300,透明隐形矫治器300罩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上。
具体配合关系上,透明隐形矫治器300自颌向侧缘121包覆于弧形配合面120后经由龈向侧缘122封闭弓丝槽200。颌向侧缘121先远离弓丝槽200延伸形成第一定位边1211后朝向弓丝槽200延伸以与粘接面110配合,透明隐形矫治器300设有与第一定位边1211配合的第一包边302。龈向侧缘122相较于粘接面110的侧缘突出以形成第二定位边1221,透明隐形矫治器300设有与第二定位边1221配合的第二包边303。透明隐形矫治器300远离第一包边302的一侧还设有导向斜边304,导向斜边304用于驱动透明隐形矫治器300形变以实现其自身对美学固定矫治器的包裹。透明隐形矫治器300封闭弓丝槽200的部位上设有阵列布置的加强筋305。加强筋305的设置能够避免因为侧开导致的牙弓丝约束能力下降的问题。
参考附图25至附图28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美学固定矫治器,相较于其他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特点在于美学固定矫治器的本体100采用双层结构,其中用于形成粘接面的下部的体积大于用于形成弧形配合面的上部的体积,上部和下部均可以设置止动平面140用于实现限位。附图中所示的技术方案中,弓丝槽200位于上部,弓丝500自弓丝槽200穿设后至少一部分经过下部的上方;透明隐形矫治器300覆盖上部且一部分覆盖与下部的上表面。上部的具体设置可以参考附图5至附图8b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的描述。
在各实施例之间,方案各有侧重。
第二实施例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相较于第一实施例而言,区别主要在于清洁槽201的开设,方便治疗过程中的清洁。
第三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相较于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而言,区别主要在于弓丝槽200开放于弧形配合面120。
第四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相较于第三实施例而言,区别主要在于约束结构的设置,提高了透明隐形矫治器300与本体100的结合强度。
第五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相较于第四实施例而言,区别主要在于约束结构设置为定位条410。
第六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相较于第五实施例而言,区别主要在于约束结构设置为非连续设置。
第七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相较于第四实施例而言,区别主要在于约束结构设置在本体的侧面而非弧形配合面120上。
第八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相较于其他实施例而言,区别主要在于弓丝槽开口方向为侧开式。
第九实施例中美学固定矫治器相较于其他实施例而言,区别主要在于本体的双层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贯穿所述本体的弓丝槽;
所述本体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另一侧为用于卡接其他部件的弧形配合面;所述弧形配合面具有相对的颌向侧缘、龈向侧缘、远中向侧缘以及近中向侧缘,其中所述颌向侧缘和所述龈向侧缘相对设置且靠近所述粘接面,所述颌向侧缘和所述龈向侧缘的中间部位远离所述粘接面以形成增厚部,所述弓丝槽设置在所述增厚部内并贯穿所述远中向侧缘和所述近中向侧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向侧缘、所述龈向侧缘、所述远中向侧缘以及所述近中向侧缘均通过至少一个止动平面与所述粘接面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配合面与所述粘接面之间的最大距离H1位于所述增厚部且H1取值范围为0.8~1.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弓丝槽最狭小处的内径D1取值范围为0.4~0.6mm弧形配合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弓丝槽等径延伸;或者靠近所述近中向侧缘和所述远中向侧缘的两端设置有喇叭状的弓丝导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弓丝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向侧缘和所述龈向侧缘中间设有相较于所述弧形配合面凹陷的中轴线槽,该中轴线槽用于实现定位,所述的中轴线槽延伸方向与所述弓丝槽的延伸方向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线槽自所述弓丝槽上方经过,所述中轴线槽独立于所述弓丝槽或与所述弓丝槽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线槽的开口宽度W1取值范围为0.1~0.3mm。
10.联合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穿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之间的牙弓丝以及用于将所述牙弓丝保持束缚在或覆盖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上的透明隐形矫治器。
CN202122092548.1U 2021-08-31 2021-08-31 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Active CN216675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2548.1U CN216675966U (zh) 2021-08-31 2021-08-31 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2548.1U CN216675966U (zh) 2021-08-31 2021-08-31 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5966U true CN216675966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4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2548.1U Active CN216675966U (zh) 2021-08-31 2021-08-31 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5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3505B2 (en) Self-ligating bracket
US7033170B2 (en) Orthodontic bracket and clip
US4337037A (en) Fixed lingual orthodontic appliance for the maxillary arch
WO2006052414A3 (en) Upper and lower single preformed and/or customized appliance
US8585399B2 (en) Reduced-friction buccal tube and method of use
US4659309A (en) Orthodontic bracket with rhomboidal profile
EP2065010B1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US20140308622A1 (en)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US11622837B2 (en) Self 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US6217322B1 (en) Low friction orthodontic appliance
US20100203463A1 (en)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KR20230051157A (ko) 논슬라이딩 아치 구조를 구비한 교정 장치
EP0389223A2 (en) Improved dental bracket configuration
BR202012022520U2 (pt) disposição introduzida em bráquete com arestas curvilíneas
CN216675966U (zh) 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CN216675964U (zh) 侧向入槽式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CN215960385U (zh) 单独锁片式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CN216675965U (zh) 可与隐形矫治器配合的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CN104287850B (zh) 双槽沟牙齿正畸自锁托槽
KR102092592B1 (ko) 교정 와이어 지지용 튜브형 치과교정기구
CN113813060A (zh) 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CN112274278A (zh) 全同步托槽
WO2023207601A1 (zh) 正畸器具及正畸装置
KR200172086Y1 (ko) 치아교정용 설측 브라켓
CN103239296A (zh) 一种牙用托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