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3149U - 一种投屏设备和投屏套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屏设备和投屏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3149U
CN216673149U CN202122041127.6U CN202122041127U CN216673149U CN 216673149 U CN216673149 U CN 216673149U CN 202122041127 U CN202122041127 U CN 202122041127U CN 216673149 U CN216673149 U CN 216673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creen projection
data
scree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411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学理
纪世玮
王鹏飞
孙立刚
史德伟
何亚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ly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ly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411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3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3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3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投屏设备和投屏套件,该投屏设备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插接源端设备并获取来自源端设备的投屏数据;拾音电路,用于采集投屏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音频数据;转写模组,耦接至拾音电路,用于获取第一音频数据的转写数据;投屏模组,用于将投屏数据、转写数据中至少一者投送至目标设备。上述方案,能够扩展投屏设备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投屏设备和投屏套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屏设备和投屏套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国内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其中,作为企业内部以及各企业合作讨论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商务投屏设备一直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合作谈判、教学授课、项目讨论、培训推广等场景均离不开商务投屏设备的帮助。
研究发现,目前商务投屏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日新月异的需求。此外,对于跨语种交流的会议场景下以及远程会议场景下,录音、翻译等功能也成为了会议中的重点。为了在会议上实现各项功能,往往需要携带配置多个设备,从而增大需要配置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的数量,流程步骤繁多,难以达到会议流程快捷化、一体化的目标,无法满足现代多人会议场景下的多元化需求,给用户体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投屏设备和投屏套件,能够扩展投屏设备的使用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屏设备,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插接源端设备并获取来自源端设备的投屏数据;拾音电路,用于采集投屏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音频数据;转写模组,耦接至拾音电路,用于获取第一音频数据的转写数据;投屏模组,用于将投屏数据、转写数据中至少一者投送至目标设备。
其中,转写模组包括第一射频电路,用于将第一音频数据发送至云端设备进行转写,并获取云端设备的转写数据。
其中,转写模组包括转写电路,用于将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转写得到转写数据。
其中,投屏模组包括:主控电路,分别与通信接口、拾音电路耦接,且主控电路的数据输出端输出经主控电路处理得到的数据流;第二射频电路,与数据输出端连接,以投送数据流至目标设备。
其中,投屏数据包括视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通信接口包括第一采集端和第二采集端,第一采集端用于采集视频数据,第二采集端用于采集第二音频数据;主控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第一输入端与第一采集端耦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采集端耦接,第三输入端与拾音电路耦接。
其中,主控电路还包括第四输入端,且投屏设备还包括扩音电路;其中,扩音电路包括相互耦接的数模转换电路和扬声元件,数模转换电路的数字输入端连接至主控电路与通信接口的耦接端,数模转换电路的模拟输出端分别与第四输入端、扬声元件连接。
其中,投屏设备包括多端口转发电路,多端口转发电路包括转发输入端和第一转发端,通信接口还包括第一扩展端,主控电路还包括第一调试端;其中,第一扩展端与转发输入端连接,第一转发端与第一调试端连接。
其中,拾音电路包括麦克风、模数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包括音频采集端、音频传输端和第二调试端,多端口转发电路还包括第二转发端;其中,麦克风与模数转换电路的模拟输入端连接,模数转换电路的数字输出端与音频采集端连接,音频传输端与第三输入端连接,且第二转发端与第二调试端连接。
其中,投屏设备还包括充电接口和适配电路,通信接口还包括第三扩展端,适配电路包括适配输出端和适配输入端,适配输出端与第三扩展端连接,适配输入端与充电接口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屏套件,该投屏套件包括投屏发射设备和投屏接收设备,投屏接收设备用于插接于目标设备,投屏发射设备用于插接于源端设备,投屏发射设备为上述的投屏设备。
上述方案,通过在投屏设备内设置拾音电路和转写模组,能够使得投屏设备对其所处环境内的语音信号进行采集并能够对采集的语音信号进行转写,使得投屏设备具备除投屏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增大了投屏设备的适用范围,避免投屏设备适用范围单一。也就是说,投屏设备为集屏幕投屏、音频数据采集和音频数据转写为一体的一体化设备。
进一步地,将此投屏设备应用于会议中,投屏设备能够进行屏幕投屏、声音采集、音频转写等操作,减少了硬件设备的数量,达到了会议流程一体化、快捷化的目标,满足现代多人会议场景下的多元化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投屏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投屏接收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投屏设备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投屏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投屏设备100包括:通信接口10、拾音电路20、转写模组(图中未示出)和投屏模组30。
通信接口10用于插接源端设备并获取来自源端设备的投屏数据,也就是说,投屏设备100通过通信接口10与源端设备通信连接,从而实现投屏数据(例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在源端设备和投屏设备100 之间的传输。其中,源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投屏设备100 本身具有投屏的功能,所以投屏设备100实现投屏功能时,还会对应设置有显示设备,例如智能电视,当投屏设备100和显示设备(如,智能电视)之间投屏连接时,能够将与投屏设备100通信连接的源端设备的屏幕投屏至显示设备,以通过无线传输实时投屏。
在一实施方式中,通信接口10可以是USB-Type-C接口, USB-Type-C接口是一个USB通用数据接口,能够实现对投屏数据(例如从源端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在源端设备和投屏设备之间的传输。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信接口1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接口,如DP、HDMI、thunderbolt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拾音电路20用于采集投屏设备100所处环境的第一音频数据,也就是说,通过在投屏设备100内设置拾音电路20,能够使得投屏设备 100对其所处环境内的语音信号进行采集,此时可看作是投屏设备100 具备录音功能,使得投屏设备100具备除投屏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增大了投屏设备100的适用范围,避免投屏设备100适用范围单一。由于投屏设备100本身具备投屏功能,当通过设置拾音电路20使其具有录音功能时,投屏设备100则为集屏幕投屏和音频数据采集功能为一体的一体化设备,所以在会议中使用此投屏设备100能够进行屏幕投屏以及录音等操作,减少了硬件设备的数量,达到了会议流程一体化、快捷化的目标,满足现代多人会议场景下的多元化需求。
投屏模组30用于将获取到的来自源端设备的投屏数据或基于拾音电路20采集到的第一音频数据生成的转写数据投送至目标设备;或者投屏模组30也可同时用于投送投屏数据和转写数据至目标设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举例来说,当目标设备为智能电视等的显示设备时,投屏模组30将投屏数据、转写数据等传输至显示设备,以使显示设备对应显示投屏数据、转写数据等,从而通过无线传输在显示设备上实时投屏和播放。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写模组包括第一射频电路(图中未示出),第一射频电路用于将拾音电路20采集到的投屏设备100所处环境的第一音频数据发送至云端设备,以在云端设备上进行转写;并且在云端设备在对第一音频数据转写完成后,也会利用第一射频电路发送至投屏设备100,使投屏设备100获取云端设备的转写数据,以使后续能够根据需要对转写数据进行投屏显示。也就是说,该实施方式中,对于拾音电路20采集到的第一音频数据的转写在云端设备完成。具体地,第一射频电路将采集到的第一音频数据发送至云端设备,云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音频数据后,使用音频转写模型对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转写,从而得到转写数据,并利用第一射频电路将转写数据发送至投屏设备 100。音频转写模型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语音识别模型等,具体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写模组包括转写电路(图中未示出),转写电路用于对拾音电路20采集到的投屏设备100所处环境的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转写,从而得到转写数据,以使后续能够根据需要对转写数据进行投屏显示。也就是说,该实施方式中,对于拾音电路20采集到的第一音频数据的转写在投屏设备内部完成。其中,转写电路包括转写芯片 (图中未示出),以使转写电路能够对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转写。可选地,转写芯片包括但不限于MCU、DSP等,具体可以是NRK10/1、WTK6900B、 SPCE061A等型号的芯片。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投屏模组30包括主控电路31 和第二射频电路32。主控电路31分别与通信接口10和拾音电路20耦接,以使主控电路31能够接收到来自源端设备的投屏数据和拾音电路 20采集到的第一音频数据,从而使得主控电路31能够对投屏数据和第一音频数据进行处理,进而使得主控电路31的数据输出端311输出经主控电路31处理得到的数据流。也就是说,主控电路31用于对输入进其内的音视频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对音视频数据进行编码,以得到对应音视频数据的数据流,从而便于后续对音视频数据的传输。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可将主控电路31和转写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使得该芯片能够对音频数据进行转写以及对音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数据流。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31包括第一输入端312、第二输入端313、第三输入端314;通信接口10包括第一采集端11和第二采集端12;投屏数据具体包括视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投屏数据是通过通信接口的采集端采集来自源端设备的数据。具体地,第一采集端11 用于采集视频数据,第二采集端12用于采集第二音频数据,以便于后续能够将通过第一采集端11采集到的视频内容传输并投屏至显示设备,以及能够将通过第二采集端12采集到的音频内容通过显示设备播放;主控电路31的第一输入端312与第一采集端11耦接,作为第一采集端 11采集到的视频数据的输入端,以使主控电路31能够对经第一输入端 312输入的视频数据进行处理;主控电路31的第二输入端313与第二采集端12耦接,作为第二采集端12采集到第二音频数据的输入端,以使主控电路31能够对经第二输入端313输入的第二音频数据进行处理;主控电路31的第三输入端314与拾音电路20耦接,作为拾音电路20采集到的第一音频数据的输入端,以使主控电路31能够对经第三输入端314输入的第一音频数据进行处理。
在一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31通过其内设置的主控芯片316实现对输入进其内的音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音视频数据传输至射频电路第二射频电路32。其中,主控芯片316可以是RV1108G,当然,主控芯片316也可以是其他型号,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射频电路32与主控电路31的数据输出端311连接,以投送数据输出端311输出的经主控电路31处理得到的数据流至目标设备。举例来说,当目标设备为智能电视等的显示设备时,第二射频电路32将处理后的音视频数据对应的数据流传输至显示设备,以使显示设备对应显示视频数据的内容以及播放音频数据的内容,从而通过无线传输在显示设备上实时投屏和扬声播放。其中,第二射频电路32所支持的数据流协议可以是SDIO协议,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数据协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射频电路32也可同时用于将拾音电路20采集到的第一音频数据发送至云端设备进行转写,并获取云端设备的转写数据,则此时第二射频电路32 与第一射频电路为同一射频电路,即第二射频电路32既用于投送主控电路31生成的数据流至目标设备,也用于将第一音频数据发送至云端设备并获取云端设备的转写数据。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射频电路32包括无线网卡321和天线322,无线网卡321的输入端与主控电路31的数据输出端311连接,无线网卡321的输出端与天线322连接,无线网卡321接收主控电路31输出的数据流,并通过天线322传输至目标设备。其中,无线网卡321通过其内设置的发射芯片3211实现对输入进其内的音视频数据流进行接收并传输发射。发射芯片3211可以是RTL8821CS,当然,发射芯片3211 也可以是其他型号,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31还包括第四输入端 315,投屏设备100还包括扩音电路40,扩音电路40包括互相耦接的数模转换电路(DAC)41和扬声元件42。具体地,数模转换电路41的数字输入端411连接至主控电路31与通信接口10的耦接端,也即,数字输入端411与主控电路31的第二输入端313连接,由于主控电路31的第二输入端313与第二采集端12耦接,所以与主控电路31的第二输入端313连接的数模转换电路41的数字输入端411,也能够接收到第二采集端12采集到的第二音频数据;数模转换电路41的模拟输出端412分别与主控电路31的第四输入端315、扬声元件42连接,也就是说,数模转换电路41的模拟输出端412的输出信号一方面通过扬声元件42播出,另一方面还回传至主控电路31,以作为用于后续对第二音频数据进行回声消除的回环数据。通过在投屏设备100内设置扩音电路40,使得投屏设备100能够用于对采集的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播放,此时可看作是投屏设备100具备扬声器功能,使得投屏设备100具备除投屏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增大了投屏设备100的适用范围,避免投屏设备100适用范围单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扩音电路40还可包括功率放大电路43,功率放大电路43的输入端与数模转换电路41连接,功率放大电路43的输出端与扬声元件42连接,功率放大电路43能够将第二音频数据进行功率放大,以使经扬声元件42播出的声音变大。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投屏设备100还包括多端口转发电路50,多端口转发电路50包括转发输入端51和第一转发端52,多端口转发电路50可以是USB Hub,USBHub可以将一个USB接口扩展为多个,并可以使这些端口同时使用;通信接口10还包括第一扩展端13,主控电路31还包括第一调试端317。其中,通信接口10的第一扩展端13与多端口转发电路50的转发输入端51连接,多端口转发电路50的第一转发端52与主控电路31的第一调试端317连接,从而实现对主控电路31内的主控芯片316进行调试,例如对主控芯片316进行升级。具体地,用户可通过下载对应主控芯片316的升级固件,并依次通过通信接口10的第一扩展端13、多端口转发电路50的转发输入端 51、多端口转发电路50的第一转发端52和主控电路31的第一调试端 317将升级固件传输至主控电路31,此时用户通过在源端设备处执行升级指令,实现对主控电路31的主控芯片316的升级。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拾音电路20包括麦克风21、模数转换电路22和信号处理电路23,信号处理电路23包括音频采集端231、音频传输端232和第二调试端233,模数转换电路22包括模拟输入端221和数字输出端222,多端口转发电路50还包括第二转发端53。其中,麦克风21与模数转换电路22的模拟输入端221连接,麦克风21 用于对投屏设备100所处环境的声音信号进行采集,模数转换电路22 用于对麦克风21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转换,生成便于后续信号处理电路23处理的数字信号。模数转换电路22的数字输出端222与信号处理电路23的音频采集端231连接,以将经过模数转换电路22转换生成的数字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23,以使信号处理电路23能够对麦克风21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预处理,从而生成第一音频数据。信号处理电路23的音频传输端232与主控电路31的第三输入端314连接,以将经过信号处理电路23处理后得到的第一音频数据传输至主控电路31,主控电路31能够对第一音频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对应第一音频数据的数据流,并通过第二射频电路32传输至目标设备,从而目标设备能够对第一音频数据进行播放。多端口转发电路50的第二转发端53与信号处理电路23的第二调试端233连接,从而实现对信号处理电路23内的处理芯片234进行调试,例如,对处理芯片234进行升级;具体地,用户可通过下载处理芯片234对应的升级固件,并依次通过通信接口10 的第一扩展端13、多端口转发电路50的转发输入端51、多端口转发电路50的第二转发端53和信号处理电路23的第二调试端233将升级固件传输至信号处理电路23,此时用户通过在源端设备处执行升级指令,实现对信号处理电路23的处理芯片234的升级。
在一实施方式中,信号处理电路23通过其内设置的处理芯片234 实现对输入进其内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其中,处理芯片234可以是 CSK4002,当然,处理芯片234也可以是FM1182、FM23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麦克风21可以是单个的麦克风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麦克风21也可以是多个麦克风21组成的阵列麦克风,例如,2个、3个或多个麦克风21组成的阵列麦克风。举例来说,以6 个麦克风21组成的麦克风阵列为例,6个麦克风21均匀放置在一个圆周上,使得投屏设备100可360度全方位进行声音采集,能够对投屏设备100的10米范围内的声音进行采集,提高投屏设备100的收音服务的质量,所以在当该投屏设备100应用于空间较大且多人的商务会议中时,一方面,无需额外设备进行录音,投屏设备100本身具备录音功能,从而能够达到记录会议全过程的目的;另一方面,无需外接会议麦克风 21设备即可实现远场收音,以保证所有参会人员的声音均可被采集到或者使得所有参会人员的声音均被采集并让会议对方成功收听,从而使得会议顺利进行。其中,利用6个麦克风21组成的麦克风阵列的声音采样率可达48K 16bit*2,采样率越高,声音清晰度越高,提高了采集到的声音的清晰度。进一步地,6个麦克风21组成的麦克风阵列还具备声源定位功能以及降噪功能,能够准确地进行声音方向定位及噪声的消除,以提高通过投屏设备100采集到并传输至源端设备的音频数据的清晰度。
可选地,信号处理电路23对麦克风21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可进行回声消除(Acoustic Echo Cancelling,AEC)、自动增益补偿(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窄波束降噪等预处理。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信号处理电路23也可对麦克风21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其他预处理,对音频数据具体进行何种预处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其中,回声消除技术是采用回波抵消方法,即通过自适应方法估计回波信号的大小,然后在接收信号中减去此估计的回波信号值,以在接收信号中抵消回波信号的技术,回声消除技术能够保证来自远端的经过扬声器放出来的声音被消除掉,避免远端声音信号和近端声音信号混合后一起传递至远端,提高用户的体验感。自动增益补偿技术是一种放大电路的增益并且自动地随信号强度而调整的控制方法,当输入信号较弱时,线性放大电路工作,保证输出信号的强度,而当输入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则启动压缩放大电路,使输出信号的强度降低,从而使得输出信号的强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投屏设备100输出的音频数据的音量处于最佳收听范围内。窄波束降噪技术是利用减小声音波束宽度而实现降低声音信号的噪声信号的方法,从而实现对声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投屏设备100还包括扩展接口 60,通信接口10还包括第二扩展端14,多端口转发电路50还包括第三转发端54。其中,通信接口10的第二扩展端14和多端口转发电路50 的第三转发端54均与投屏设备100的扩展接口60连接,由于第二扩展端14和第三转发端54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所以使得与第二扩展端14和第三转发端54连接的扩展接口60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其中,投屏设备100的扩展接口60支持的数据传输协议可以是USB3.1,也可以是USB2.0,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投屏设备100还包括充电接口 70和适配电路80,通信接口10还包括第三扩展端15,适配电路80包括适配输出端81和适配输入端82。其中,适配电路80的适配输出端 81与通信接口10的第三扩展端15连接,适配电路80的适配输入端82 与充电接口70连接,从而在充电接口70连接外接电源时,外接电源能够向投屏设备100的通信接口10供电,当投屏设备100通过通信接口 10与源端设备连接时,外接电源还能够通过充电接口70向源端设备供电,即对源端设备进行充电。其中,充电接口70包括QC引脚和CC1_1 引脚或CC2_1引脚,QC引脚能够提高输电电压,以提高输送功率,实现快速充电;投屏设备100的充电接口70对外接电源的识别依靠CC1_1 引脚或CC2_1引脚。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多端口转发电路50还包括第一告示端55,适配电路80还包括第二告示端83,第一告示端55和第二告示端83连接,以向源端设备输出告示信息。举例来说,投屏设备100 欲通过USB-Type-C接口与源端设备连接时,支持USB-Type-C接口连接的源端设备在通过USB-Type-C接口与投屏设备100连接时,投屏设备100可以被源端设备正常识别,此时如果投屏设备100和源端设备均支持预设传输协议沟通,则投屏设备100与源端设备通信连接,可进行音视频数据的传输;如果在源端设备支持预设传输协议传输,而投屏设备100不支持预设传输协议传输,多端口转发电路50的第一告示端55 通过适配电路80的第二告示端83向源端设备输出告示信息,则此时源端设备会显示告示信息以告知用户。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投屏设备100还包括电池90,电池90用于为投屏设备100中的有源器件供电,其中电池90的类型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如电池90可以包括可替换拆卸的7号电池等,也可以包括不可替换拆卸的锂电池等,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地,适配电路80与充电接口70连接,外接电源能够通过充电接口对适配电路80供电,电池90与适配电路80耦接,从而实现外接电源对电池90 进行充电,从而保证电池90有足够的电向投屏设备100中的有源器件进行供电。例如,如图1所示,主控电路31还包括第五输入端318,数模转换电路41还包括电池输入端413,电池90与主控电路31的第五输入端318和数模转换电路41的电池输入端413连接,从而向数模转换电路41和主控电路31进行供电,即投屏设备100中有源器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控电路31、数模转换电路41等。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投屏设备100还包括指示灯91,主控电路31还包括信号指示端319,信号指示端319与指示灯91连接,信号指示端319能够根据主控电路31的调试阶段输出指示驱动信号,从而驱动对应当前阶段的指示灯91,进而表征主控电路31所处的调试阶段。举例来说,以对投屏设备100的主控电路31进行升级为例,可在投屏设备100上设置有红、绿、蓝三个指示灯91以告知用户当前主控电路31的升级状态,以使用户可通过观察投屏设备100的指示灯91 颜色来判断主控电路31的升级状态,其中,蓝灯用于表示主控电路30 即将进行升级,红灯用于表示主控电路31正处于升级中,绿灯用于表示主控电路31升级完成,待重启后可正常使用。所以,在当投屏设备 100的主控电路31处于升级中时,主控电路31的信号指示端319输出指示驱动信号驱动投屏设备100上的蓝色指示灯91,从而告知用户当前主控电路31正处于升级中。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投屏设备100还包括转接电路 92,转接电路92包括第一转接端921、第二转接端922、第一输出端923 和第二输出端924。其中,转接电路92的第一转接端921与通信接口10的第一采集端11连接,转接电路92的第一输出端923与主控电路 31的第一输入端312连接,以使转接电路92转换第一采集端11采集的视频数据的视频协议,从而使得转换视频协议后的视频数据能够被主控电路31识别并处理;转接电路92的第二转接端922与通信接口10的第二采集端12连接,转接电路92的第二输出端924与主控电路31的第二输入端313连接,以使转接电路92转换第二采集端12采集的第二音频数据的协议,从而使得转换音频协议后的音频数据能够被主控电路 31识别并处理。在一实施方式中,转接电路92通过其内设置的转接芯片925实现对输入进其内的音视频数据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其中,转接芯片925可以是LT7911D,当然,转接芯片925也可以是其他型号,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经转接电路92转换后的视频数据的视频协议可以是MIPI协议,经转接电路92转换后的音频数据的音频协议可以是I2S协议。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经转接电路92转换后的视频协议和音频协议也可以是其他协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投屏设备100还包括第一按键 93,第一按键93与投屏设备100的主控电路31连接,在触发第一按键 93时会生成选择信号,选择信号用于触发主控电路31选择通过扩音电路40输出第二音频数据,或选择通过目标设备输出第二音频数据。也就是说,用户可通过拨动第一按键93选择将第二音频数据通过投屏设备100播放或者通过目标设备(如,智能电视等显示设备)播放。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投屏设备100还包括第二按键 94,第二按键94与投屏设备100的主控电路31连接,第二按键94与主控电路31连接。在触发第二按键94时,会在触发时生成切换信号,切换信号用于触发投屏设备100的主控电路31请求与目标设备建立投屏连接或让渡与目标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也就是说,用户可通过第二按键94发出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建立投屏连接请求或者让渡投屏连接请求,从而实现投屏权的切换。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投屏设备100,该投屏设备100 包括:通信接口10,用于插接源端设备并获取来自源端设备的投屏数据;拾音电路20,用于采集投屏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音频数据;转写模组,耦接至拾音电路20,用于获取第一音频数据的转写数据;投屏模组30,用于将投屏数据、转写数据中至少一者投送至目标设备。通过在投屏设备100内设置拾音电路20和转写模组,能够使得投屏设备100对其所处环境内的语音信号进行采集并能够对采集的语音信号进行转写,使得投屏设备100具备除投屏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增大了投屏设备100的适用范围,避免投屏设备100适用范围单一。也就是说,投屏设备100 为集屏幕投屏、音频数据采集和音频数据转写为一体的一体化设备。
进一步地,将此投屏设备100应用于会议中,投屏设备100能够进行屏幕投屏、声音采集、音频转写等操作,减少了硬件设备的数量,达到了会议流程一体化、快捷化的目标,满足现代多人会议场景下的多元化需求。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投屏接收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投屏套件。投屏套件包括投屏发射设备和投屏接收设备,投屏接收设备用于插接于目标设备,投屏发射设备用于插接于源端设备,投屏发射设备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投屏设备100。
具体地,如图2所示,投屏接收设备通过天线接收投屏设备100发送过来的音视频数据对应的数据流;然后利用无线模组(WIFI Module) 对接收的数据流进行协议转换,转换成USB2.0接口所支持的数据传输协议;然后将协议转换后的数据流发送给解码器(例如,芯片为RK3036 的解码器),以对音视频数据的数据流进行解码;然后将解码后的音视频数据发送给转接器(例如,芯片为LT86102UXE的转接器),以将音视频数据分成两路HDMI数据,一路为音频数据,另一路为视频数据;最后,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分别通过一与目标设备连接的HDMI数据线 (例如,HDMI1和HDMI2),传输至目标设备,以使目标设备播放音频数据和显示视频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插接源端设备并获取来自所述源端设备的投屏数据;
拾音电路,用于采集所述投屏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音频数据;
转写模组,耦接至所述拾音电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的转写数据;
投屏模组,用于将所述投屏数据、所述转写数据中至少一者投送至目标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写模组包括第一射频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至云端设备进行转写,并获取所述云端设备的转写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写模组包括转写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转写得到所述转写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模组包括:
主控电路,分别与所述通信接口、所述拾音电路耦接,且所述主控电路的数据输出端输出经所述主控电路处理得到的数据流;
第二射频电路,与所述数据输出端连接,以投送所述数据流至所述目标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数据包括视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所述通信接口包括第一采集端和第二采集端,所述第一采集端用于采集所述视频数据,所述第二采集端用于采集所述第二音频数据;
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采集端耦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采集端耦接,所述第三输入端与所述拾音电路耦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第四输入端,且所述投屏设备还包括扩音电路;
其中,所述扩音电路包括相互耦接的数模转换电路和扬声元件,所述数模转换电路的数字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通信接口的耦接端,所述数模转换电路的模拟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输入端、所述扬声元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设备包括多端口转发电路,所述多端口转发电路包括转发输入端和第一转发端,所述通信接口还包括第一扩展端,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第一调试端;
其中,所述第一扩展端与所述转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发端与所述第一调试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电路包括麦克风、模数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音频采集端、音频传输端和第二调试端,所述多端口转发电路还包括第二转发端;
其中,所述麦克风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的模拟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的数字输出端与所述音频采集端连接,所述音频传输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第三输入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转发端与所述第二调试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设备还包括充电接口和适配电路,所述通信接口还包括第三扩展端,所述适配电路包括适配输出端和适配输入端,所述适配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扩展端连接,所述适配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10.一种投屏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套件包括投屏发射设备和投屏接收设备,所述投屏接收设备用于插接于目标设备,所述投屏发射设备用于插接于源端设备,所述投屏发射设备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投屏设备。
CN202122041127.6U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投屏设备和投屏套件 Active CN216673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41127.6U CN216673149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投屏设备和投屏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41127.6U CN216673149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投屏设备和投屏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3149U true CN216673149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58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41127.6U Active CN216673149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投屏设备和投屏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3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49098A1 (zh) 蓝牙通信方法、tws蓝牙耳机及终端
US20110316664A1 (en) Remote control for sound system
CN214045730U (zh) 基于TypeC接口的可扩展显示的办公会议装置
CN109890018A (zh) 音频的蓝牙传输方法、蓝牙收发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147435A1 (en) Audio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211981866U (zh) 一种2.4g无线音频信号收发一体的无线传输终端
WO2018090680A1 (zh) 一种USB Type C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3765903B (zh) 投屏方法及相关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845144A (zh) 一种投屏方法、辅助投屏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303118A (zh) 智能终端实现麦克风功能的方法、音频播放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16673149U (zh) 一种投屏设备和投屏套件
CN109618258A (zh) 一种蓝牙耳机的语音实时翻译方法及系统
CN111868732B (zh) 便携式远程同声传译翻译台
CN106792321B (zh) 一种分体式无线耳机及其通信方法
CN209514591U (zh) 一种会议终端设备
US2010025578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udio signals using bluetooth
CN116260477A (zh) 一种对讲机接入装置及应急指挥系统
CN102332949B (zh) 北斗外置式通话器、北斗语音通信系统和方法
WO2022042151A1 (zh) 一种录音方法和设备
CN201741277U (zh) 一种语音聊天遥控器
CN101009897A (zh) 使用无线终端输出音频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209659561U (zh) 支持语音通话的音箱及系统
CN216531604U (zh) 一种投影仪和投影套件
CN208691520U (zh) Wifi音箱
CN110856062A (zh) 一种网络直播的乐器拾音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