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1313U - 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71313U CN216671313U CN202121850965.1U CN202121850965U CN216671313U CN 216671313 U CN216671313 U CN 216671313U CN 202121850965 U CN202121850965 U CN 202121850965U CN 216671313 U CN216671313 U CN 2166713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arc
- arc extinguishing
- insulator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属于建筑领域,包括绝缘子串、上横担和下横担,绝缘子串设置在上横担和下横担之间。上横担的底部设置上端密封灭弧单元,下横担的上端设置有下端密封灭弧单元,上端密封灭弧单元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相对设置,上端密封灭弧单元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侧边并不与绝缘子串接触设置。本实用新型截断电弧迅速,电弧在液体中放电产生液电效应,迅速形成冲击压力波,雷电冲击电弧在建立初期就立即被截断。其反应速度迅速,且具有这样的特点,在电弧功率最大能量最大时,产生的反冲能量也最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
背景技术
雷击会给电力设施带来不同形式的损伤和破坏,雷云放电在电力系统中会引起雷击过电压。雷击过电压可能对绝缘子、输电线造成损伤;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引起的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事故;雷电击打在输电线或避雷线上,可能会引起断股甚至断裂,使输电工作无法进行。
现有的防雷灭弧装置能使主动式灭弧并联间隙的伏秒特性变得更为平坦,但是现有的防雷灭弧装置仅能减小雷电流的波头陡度,无法进一步衰减雷电流幅值大小,衰减雷电流的能力有限。
其次,现有的防雷灭弧装置与绝缘子的连接方式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保护绝缘子,充分发挥防雷装置作用。并且存在很多情况下绝缘子沿面污闪问题,以及绝缘配合因自然外力、老化减小等效距离、绝缘子受潮变形等问题,使得绝缘子与传统防雷间隙配合失效,致使雷电过电压释放不通过保护间隙,而是通过沿面放电等方式闪络,从而损伤绝缘子以及周围输配电设备,甚至造成反击、绕击等二次破坏。
最后,传统防雷方法碳排放过大,而新型防雷装置对于绝缘子的保护,则是通过减小雷击电流幅值的技术路线实现的,可以减少阀片、绝缘子等绝缘装置的发热,减少了绝缘部分热损耗,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以及减少了装置防雷灭弧动作的碳生成,从而减少了碳排放,更加环保,可持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解决现有绝缘配合失败情况下绝缘子因各种原因沿面污闪的技术问题。在建弧初期就能及时快速响应,形成灭弧压力。其灭弧压力峰值与电弧能量冲击峰值时间曲线高度重合,将快速的雷电流放电过程及大冲击幅值转变成间歇放电,并快速将电弧掐断。将其小型化,安装在绝缘子金属横担固定金具附近,固定在绝缘子金属部分与上下绝缘材料填充长杆较近的平行处,构成较小的保护间隙,防止绝缘子沿面污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包括绝缘子串、上横担和下横担,绝缘子串设置在上横担和下横担之间。上横担的底部设置上端密封灭弧单元,下横担的上端设置有下端密封灭弧单元,上端密封灭弧单元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相对设置,上端密封灭弧单元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侧边并不与绝缘子串接触设置。
上端密封灭弧单元的底部和下端密封灭弧单元的上端设置有反冲灭弧单元,反冲灭弧单元包括包括接闪电极、反冲管体、反冲管裙边、和底部接闪电极,接闪电极设置在反冲管体的顶端,反冲管裙边设置在反冲管体的侧边,反冲管体内部设置为反冲空孔,反冲空孔的低端设置有底部接闪电极,所述接闪电极和底部接闪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进一步地,上端密封灭弧单元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均设置为一个密封管,密封管两端分别设置上电极和下电极密封设置,密封管内设置有绝缘油,密封管的侧边设置有裙边。
进一步地,密封管还包括陶瓷管和保护外壳,保护外壳设置在陶瓷管的外侧,裙边设置在保护外壳的外侧。
进一步地,上电极包括上层石墨电极、中间金属电极和下层石墨电极,中间金属电极固定在陶瓷管和保护外壳的一端,上层石墨电极设置在中间金属电极的上层,下层石墨电极设置在中间金属电极的底部,且设置在陶瓷管内,下电极包括上端石墨电极和底部金属电极,底部金属电极固定在陶瓷管和保护外壳的另一端,上端石墨电极设置在陶瓷管内,且与底部金属电极连接。
进一步地,上端密封灭弧单元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均设置为一个密封管,密封管两端分别设置上电极和下电极密封设置,密封管内设置有绝缘油,密封管的侧边设置有裙边,密封管的内侧边上间隔设置有灭弧栅,灭弧栅横向长度大于密封管的二分之一内径。
进一步地,上电极的底部设置有上尖端电极,下电极的上端设置有下尖端电极,上尖端电极和下尖端电极相对竖直设置,上尖端电极和下尖端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进一步地,灭弧栅由绝缘材料制成,灭弧栅设置为半圆结构,密封管内两半圆内侧壁设置的灭弧栅相间设置,同一半圆上的灭弧栅之间设置有凸墩,一个半圆内侧壁的凸墩与另一个半圆内侧壁的灭弧栅相对设置。
液电效应产生冲击波:在充满液体的陶瓷管内引发电弧放电,放电通道中的部分液体瞬间被汽化、分解、电离成高温等离子体而突然膨胀,形成一个迅速向外传播的机械压力波。但由于液体可视为自身不会被压缩的激波传递介质,所以在放电通道进行液相放电时,对外界表现出超高功率的力学效应。建弧初期就在陶瓷管中形成冲击陶瓷管壁的作用力,这一冲击力在电弧预击穿时达到峰值,灭弧响应时间极短。由于力的相互性,陶瓷管管壁在液体介质中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以冲量或者冲击压力的方式作用于放电通道,冲击电弧并使其截断。
帕斯卡效应进一步增强液电效应:帕斯卡原理是指:“不可压缩静止流体中任一点受外力产生压力增值后,此压力增值瞬时间传至静止流体各点”,即压强等于作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当冲击电弧作用在金属电极上,给陶瓷管内的液体施加了一定的压强。根据帕斯卡原理,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则从陶瓷管内的放电通道开始,以更大的作用力冲击四周的液体介质,该作用力在碰到陶瓷管壁后发生反弹,形成方向指向陶瓷管中心的作用力,进一步增强了液电效应中产生的冲击压力,达到截断电弧的目的。且在陶瓷管中形成的电弧越长,对陶瓷管壁的作用力也就越大,反过来截断电弧的冲击力也就越大。考虑到电弧作用时间短,其作用效果在瞬间即形成强大的反冲压力作用回电弧本身,而电弧在建弧初期电流较弱,自磁压缩形成的维持电弧的电场力较小,从而形成远超电弧维持洛伦兹力压强的巨大冲击力,瞬间将电弧掐断。
库仑力作用:在电弧发生击穿前,大气中存在有强电场,在电弧以及强电场产生的些微电子崩构成的等离子体即将注入进狭窄的反冲管前,外部的等离子体及电弧是呈电中性的,然而,在电弧运动到管中,并与管内感应出的正离子团碰撞时,可以认为是单极性的电荷注入到整个等离子体中,从而符合德拜屏蔽效应的条件,考虑到德拜屏蔽效应的半径,管内的等离子体无法维持电中性。因而无法维持德拜效应从而对外部电势无法实现屏蔽,于是在外界强电场的作用下,很快被反冲出去。
反冲出去后引发了等离子体的朗缪尔震荡,从而使得受强电场影响的负电子基团在电场的作用下来回震荡,形成了强烈的震荡电流,因此电弧电流不能快速增加,而是产生波动和震荡,从而实现对电弧电流的有效衰减。
压力峰值时间在预击穿时间。无论是冲击还是工频闪洛,变化率最大时间都在预击穿时间,变化率最大必然产生电弧占位体积变化率最大,同时液体具有不可压缩性产生的不允许电弧占位的特性,由此产生压强峰值。同时此时电弧电流极弱,电弧抗遮断压强极小,形成灭弧压强不对称优势。
快速灭弧能力产生了间歇放电模式。频繁灭弧和频繁重燃机制,抑制了电弧强度拉长电弧持续时间,使放电强度和陡度同时大幅度衰减,通过降低破坏能量释放强度避免防雷装置的安全性、耐用性和可靠性。
强极化介质在冲击预击穿阶段就会产生极化电流,使得击穿电压降低,相当于降低短时间段对应的击穿电压值,使水介质对应击穿伏秒特性变得平缓,降低了击穿起始电压的同时也降低了残压值。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截断电弧迅速,电弧在液体中放电产生液电效应,迅速形成冲击压力波,雷电冲击电弧在建立初期就立即被截断。其反应速度迅速,且具有这样的特点,在电弧功率最大能量最大时,产生的反冲能量也最大。
(2)冲击电弧重燃被延迟,陶瓷管内的高压破坏了持续放电条件和重燃条件,截断冲击电弧后,重燃击穿时间被大幅度延迟十几到几十微秒以上,将电弧的瞬间冲击放电转变成为间歇放电方式,使冲击电流不能突变升高。雷电流的陡度显著降低90%,电流幅值衰减50%以上。
(3)对绝缘子保护效果更好,通过对绝缘子的配合失败提供一种新的保险型的策略,无疑大大加强了故障情况下绝缘子的安全性和完好性,从而进一步保护了绝缘子本身。起到更良好的保护效果。
(4)能够对绝缘配合失效情况起到保险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相较于传统绝缘配合重点在于考虑外部绝缘配合失效,以及各种情况下绝缘子意外闪络情况下,对绝缘子的保护措施,使意外闪络变为本装置内闪络,从而熄灭电弧,削减意外闪络过电压过电流强度,幅值,进一步保护绝缘子。本装置通过合理调整档距,以及液体防雷间隙,从而能够使得外部过电压优先进入灭弧通道,从而达到熄灭电弧,保护绝缘子的目的。
(5)避免电磁感应过电压损坏设备,雷击放电过程中,放电通道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产生更高的电磁感应电动势干扰信号线、甚至损坏仪器设备。基于帕斯卡原理的灭弧方法通过反冲作用力截断电弧,将电弧的放电时间延长了几百上千倍,使电弧的上升更为平缓,从而降低了雷电波的陡度。避免了感应电磁过电压对电力电子元器件、通讯信号等造成危害。
(6)减少因雷击损伤产生的碳排放,新型防雷装置采用的技术路线能够有效衰减雷击强度,从而减少雷电直击绕击对于绝缘子的损伤。其一可以避免雷电通路构建在绝缘子中,产生大量热损耗从而增加碳排放、减少绝缘子寿命。第二是削减了雷电强度,使得原本因雷击损伤造成的大量碳排放减少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密封灭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密封灭弧单元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A-上端密封灭弧单元,B-下端密封灭弧单元,C-绝缘子串,D- 上横担,E-下横担,1-上电极,2-绝缘油,3-陶瓷管,4-裙边,5-保护外壳, 6-下电极,7-电弧,8-上尖端电极,9-灭弧栅,10-凸墩,11-下尖端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包括绝缘子串C、上横担D和下横担E,绝缘子串C设置在上横担D和下横担E之间。上横担D的底部设置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下横担E的上端设置有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相对设置,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设置在绝缘子串C的侧边并不与绝缘子串C接触设置。
本装置具体安装情况如图1所示。右侧为结构放大图,左侧为实际安装效果图。主要保护绝缘子避免沿面放电等对绝缘子进行损坏。构建在横担与绝缘子绝缘主体之间,形成优先放电保护。为应对更高电压等级情况下的绝缘子沿面放电情况,在绝缘子金属固定部分和绝缘材料部分连接处增设伞裙,并在此处平行悬挂一个液体防雷灭弧装置,以增加其表面爬距。在不增加悬挂距离情况下,使雷电过电流更容易选择灭弧通道,从而更好地保护绝缘子,阻止沿面放电现象。
考虑到更高等级以及安装条件的限制,设计在绝缘子上下柱体金属与绝缘材料间加入伞裙的方式。这一方法旨在对绝缘子串进行非裸露的沿面放电保护,增加电弧爬距,与平行悬挂的防雷灭弧装置进行双重防护,更加安全可靠。
在动作过程中,首先防雷灭弧装置吸引雷电击入上部导电级,绝缘子承担的压降与防雷灭弧间隙相同。而防雷灭弧间隙两端的电压一旦超过某一阈值,就能产生放电灭弧作用,将雷击电压通过短暂、反复的通弧释放,并使得累计电流无法快速升高,而是波动变化,因此使得绝缘子两端承受的电压和并联通流总在承受范围内,使得绝缘子无过热情况。对绝缘子进行了更好的保护效果。
这一装置具有更好的对沿面放电等损坏绝缘子方式的防护,且级可以通过调节伞裙的长度与悬挂位置实现对绝缘子绝缘配合失败情况下的动态防护,同时通过调节防雷灭弧装置中间液体灭弧结构的间隙调整绝缘配合,确保对绝缘子的保护。也防止了可能上部横担等污染绝缘子表面。
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 均设置为一个密封管,密封管两端分别设置上电极1和下电极6密封设置,密封管内设置有绝缘油2,密封管的侧边设置有裙边4。密封管还包括陶瓷管3和保护外壳5,保护外壳5设置在陶瓷管3的外侧,裙边4设置在保护外壳5的外侧。
装有绝缘液体介质的陶瓷外壳以高硬度耐高温耐高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陶瓷管内部的半封闭空间,装有液体,是电弧弹性碰撞的区域;圆柱形陶瓷管上下端均采用导电极进行气密密封。电极靠近横担侧用螺栓进行外部金具和内部放电结构间的固定。上下电极间距及悬挂位置根据实际线路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能够防护沿面放电情况。
当雷击装满液体的陶瓷管时,产生液电效应,在建弧初期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以冲量或者冲击压力的方式作用于放电通道,截断电弧。其冲击压力峰值与电弧峰值在时间上几近重合,能够形成最良好的灭弧效果。此外,由于管内库仑力的作用,对外部电子运动产生影响,迫使电弧进入管内,而进入管内的电弧由于小于德拜屏蔽的尺寸,无法维持电中性,受到外部电场的强作用力从而被排斥出新型防雷灭弧装置。同时,在雷击金属电极的时候,给陶瓷管内的液体施加了一定的压强,根据帕斯卡原理,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必将在陶瓷管的内壁上产生更大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作用在外壳后发生反弹,形成方向指向陶瓷管中心的作用力,达到在建弧初期截断电弧,并通过间歇放电方式减小电流的幅值大小,降低雷电波的陡度,延长电弧的放电时间的目的。
上电极1包括上层石墨电极、中间金属电极和下层石墨电极,中间金属电极固定在陶瓷管3和保护外壳5的一端,上层石墨电极设置在中间金属电极的上层,下层石墨电极设置在中间金属电极的底部,且设置在陶瓷管3内,下电极6包括上端石墨电极和底部金属电极,底部金属电极固定在陶瓷管3 和保护外壳5的另一端,上端石墨电极设置在陶瓷管3内,且与底部金属电极连接。
装有绝缘油的绝缘管以高硬度耐高温耐高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呈圆柱状;绝缘管与复合绝缘紧密连接,起到固定绝缘管和伞裙的作用;绝缘管内部的封闭空间,装有绝缘油,是电弧弹性碰撞的区域。
当雷击杆塔或输电线路,全密封型液体避雷器先于绝缘子串放电,雷电弧灌注到避雷器内部的绝缘管中,产生液电效应,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以冲量或者冲击压力的方式作用于放电通道,截断电弧。同时,电弧进入绝缘管的时候,给绝缘管内的液体施加了一定的压强,根据帕斯卡原理,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必将在绝缘管的内壁上产生更大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作用在外壳后发生反弹,形成方向指向绝缘管中心的作用力,达到截断电弧的目的。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均设置为一个密封管,密封管两端分别设置上电极1和下电极6密封设置,密封管内设置有绝缘油2,密封管的侧边设置有裙边4,密封管的内侧边上间隔设置有灭弧栅9,灭弧栅9横向长度大于密封管的二分之一内径。上电极1的底部设置有上尖端电极8,下电极6的上端设置有下尖端电极11,上尖端电极8和下尖端电极11相对竖直设置,上尖端电极8和下尖端电极11均为石墨电极。
该实施例中,灭弧栅9由绝缘材料制成,灭弧栅9设置为半圆结构,密封管内两半圆内侧壁设置的灭弧栅9相间设置,同一半圆上的灭弧栅9之间设置有凸墩10,一个半圆内侧壁的凸墩10与另一个半圆内侧壁的灭弧栅9相对设置。
液电效应和帕斯卡效应使得陶瓷管内的压强增大、温度上升,产生由陶瓷管壁指向中心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下,电弧朝向灭弧栅的尖端移动,尖端拉长电弧的长度,并在绝缘油对电弧的吹动下,电弧温度降低,使电弧更迅速的熄灭,在陶瓷管中形成的电弧越长,对陶瓷管壁的作用力也就越大,反过来截断电弧的冲击力也就越大,完成灭弧。
灭弧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步骤1:当雷击杆塔或输电线路,全密封型液体避雷器先于绝缘子串放电,雷电弧灌注到避雷器内部的绝缘管中。
步骤2:在充满绝缘油的密封管内引发电弧放电时,液电效应产生冲向侧边的击波。在充满绝缘油的陶瓷管内引发电弧放电,放电通道中的部分绝缘油瞬间被汽化、分解、电离成高温等离子体而突然膨胀,形成一个迅速向外传播的机械压力波,但由于液体可视为自身不会被压缩的激波传递介质,所以在放电通道进行液相放电时,对外界表现出功率的力学效应,在陶瓷管中形成冲击陶瓷管壁的作用力,由于力的相互性,陶瓷管管壁在绝缘油介质中产生冲击波;
步骤3:帕斯卡效应增强液电效应,电弧作用在绝缘油2上时,静止的绝缘油2某一部分发生压强变化时,将大小不变地向密封管内侧各个方向传递。当冲击电弧作用在金属电极上,给陶瓷管内的绝缘油施加压强,根据帕斯卡原理,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压强变化,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则从陶瓷管内的放电通道开始,以更大的作用力冲击四周的绝缘油介质,该作用力在碰到陶瓷管壁后发生反弹。
步骤4:由于密封管内设置有灭弧栅9,电弧在密封管的长度变长,同时设置凸墩10增加密封管的表面积,液电效应和帕斯卡效应的冲击波冲击到侧边后返回冲击,集中对电弧通道进行冲击灭弧,产生间歇放电模式,击穿伏秒特性变得平缓,降低了击穿起始电压的同时也降低残压值。
液电效应和帕斯卡效应使得陶瓷管内的压强增大、温度上升,产生由陶瓷管壁指向中心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下,电弧朝向灭弧栅的尖端移动,尖端拉长电弧的长度,并在绝缘油对电弧的吹动下,电弧温度降低,使电弧更迅速的熄灭,在陶瓷管中形成的电弧越长,对陶瓷管壁的作用力也就越大,反过来截断电弧的冲击力也就越大,作用力作用在外壳后发生反弹,形成方向指向绝缘管中心的作用力,介质在冲击预击穿阶段产生极化电流,使得击穿电压降低,降低短时间段对应的击穿电压值,使介质对应击穿伏秒特性变得平缓,频繁灭弧和频繁重燃机制,抑制电弧强度拉长电弧持续时间,使放电强度和陡度同时大幅度衰减,通过降低破坏能量释放强度。
实施例3: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2不同的是,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的底部和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的上端设置有反冲灭弧单元,反冲灭弧单元包括包括接闪电极、、反冲管体、、反冲管裙边、和底部接闪电极、,接闪电极、设置在反冲管体、的顶端,反冲管裙边、设置在反冲管体、的侧边,反冲管体、内部设置为反冲空孔、,反冲空孔、的低端设置有底部接闪电极、,所述接闪电极、和底部接闪电极均为石墨电极。在电弧形成时,先同时进行反冲对吹,使得灭弧效果更好。
通过在接闪的地方设置为石墨电极,可以有效的提高使用寿命。石墨电极导电性好,易将电弧引入反冲管中:石墨是一种非金属材料,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100倍。石墨中每个碳原子的周边联结着另外三个碳原子,排列成蜂巢式的多个六边形,由于每个碳原子均会放出一个电子,那些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因此石墨属于导电体。一般来说,石墨电极的放电加工速度要比铜电极整体快1.5~2倍。在雷击输电线路的时候,石墨电极能够起到引弧的作用,使电弧能够顺利进入到灭弧管。
石墨电极熔点极高,能承受更大的电流,不易变形:石墨电极具有能承受大电流条件的特性。铜的软化点在1000度左右,容易因受热而产生变形;而石墨升华温度在3650度左右。强度在5000安培到5万安培之间的雷击电流,产生的雷击温度最高超过3000度。所以金属电极在雷击大电流作用下极易变形,产生金属粉末,发生飞溅,损坏灭弧室的结构,影响反冲灭弧的效果,而采用石墨电极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石墨电极的损耗小:石墨电极具有能承受大电流条件的特性,在雷电弧作用下,产生极性效应,部分蚀除物、碳颗粒会粘附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保证了石墨电极在反冲灭弧作用过程中的损耗极小,甚至是“零损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包括绝缘子串(C)、上横担(D)和下横担(E),绝缘子串(C)设置在上横担(D)和下横担(E)之间,其特征在于:上横担(D)的底部设置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下横担(E)的上端设置有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相对设置,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设置在绝缘子串(C)的侧边并不与绝缘子串(C)接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的底部和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的上端设置有反冲灭弧单元,反冲灭弧单元包括接闪电极、反冲管体、反冲管裙边、和底部接闪电极,接闪电极设置在反冲管体的顶端,反冲管裙边设置在反冲管体的侧边,反冲管体内部设置为反冲空孔,反冲空孔的低端设置有底部接闪电极,所述接闪电极和底部接闪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均设置为一个密封管,密封管两端分别设置上电极(1)和下电极(6)密封设置,密封管内设置有绝缘油(2),密封管的侧边设置有裙边(4),密封管还包括陶瓷管(3)和保护外壳(5),保护外壳(5)设置在陶瓷管(3)的外侧,裙边(4)设置在保护外壳(5)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电极(1)包括上层石墨电极、中间金属电极和下层石墨电极,中间金属电极固定在陶瓷管(3)和保护外壳(5)的一端,上层石墨电极设置在中间金属电极的上层,下层石墨电极设置在中间金属电极的底部,且设置在陶瓷管(3)内,下电极(6)包括上端石墨电极和底部金属电极,底部金属电极固定在陶瓷管(3)和保护外壳(5)的另一端,上端石墨电极设置在陶瓷管(3)内,且与底部金属电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端密封灭弧单元(A)与下端密封灭弧单元(B)均设置为一个密封管,密封管两端分别设置上电极(1)和下电极(6)密封设置,密封管内设置有绝缘油(2),密封管的侧边设置有裙边(4),密封管的内侧边上间隔设置有灭弧栅(9),灭弧栅(9)横向长度大于密封管的二分之一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电极(1)的底部设置有上尖端电极(8),下电极(6)的上端设置有下尖端电极(11),上尖端电极(8)和下尖端电极(11)相对竖直设置,上尖端电极(8)和下尖端电极(11)均为石墨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灭弧栅(9)由绝缘材料制成,灭弧栅(9)设置为半圆结构,密封管内两半圆内侧壁设置的灭弧栅(9)相间设置,同一半圆上的灭弧栅(9)之间设置有凸墩(10),一个半圆内侧壁的凸墩(10)与另一个半圆内侧壁的灭弧栅(9)相对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50965.1U CN216671313U (zh) | 2021-08-09 | 2021-08-09 | 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50965.1U CN216671313U (zh) | 2021-08-09 | 2021-08-09 | 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71313U true CN216671313U (zh) | 2022-06-03 |
Family
ID=81758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50965.1U Active CN216671313U (zh) | 2021-08-09 | 2021-08-09 | 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713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23466A (zh) * | 2021-08-09 | 2021-12-21 | 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 |
-
2021
- 2021-08-09 CN CN202121850965.1U patent/CN2166713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23466A (zh) * | 2021-08-09 | 2021-12-21 | 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621845B (zh) | 一种补充液体和强密封的液电效应灭弧装置及其灭弧方法 | |
CN113823998A (zh) | 一种快速中断建弧过程的装置 | |
CN216671313U (zh) | 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 | |
CN113823466A (zh) | 一种应对绝缘配合失败的绝缘子改造灭弧装置 | |
CN215452058U (zh) | 一种衰减雷电流强度和陡度避雷针 | |
CN113594877B (zh) | 一种衰减雷电流强度和陡度避雷针及其方法 | |
CN113594862A (zh) | 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 | |
CN113725733B (zh) | 一种基于液电效应和帕斯卡原理的灭弧防雷方法 | |
CN216214800U (zh) | 一种快速中断建弧过程的装置 | |
CN215452048U (zh) | 一种y型反冲灭弧装置 | |
CN113594869A (zh) | 一种多级衰减雷电流强度和陡度的装置 | |
CN215645424U (zh) | 一种串并联式灭弧防雷装置 | |
CN113594861A (zh) | 一种液电效应压力多点遮断电弧的防雷装置 | |
CN215452049U (zh) | 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 | |
CN215452052U (zh) | 一种全密封型液体避雷器 | |
CN215497530U (zh) | 一种串联补偿电容器抑制雷电过电压的保护装置 | |
CN113594870A (zh) | 一种变压器反击过电压防护装置 | |
CN113594865A (zh) | 一种承受高强度压力密封的灭弧装置 | |
CN215771902U (zh) | 一种液电效应压力多点遮断电弧的防雷装置 | |
CN113594878A (zh) | 一种基于液电效应灭弧防雷装置 | |
CN218732395U (zh) | 一种多级衰减雷电流强度和陡度的装置 | |
CN215452050U (zh) | 一种利用反冲消除变压器截波过电压的装置 | |
CN113594871A (zh) | 一种串并联式灭弧防雷装置 | |
CN215870206U (zh) | 一种变压器反击过电压防护装置 | |
CN215452051U (zh) | 一种压力波聚焦的灭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