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4459U - 连接节点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节点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4459U
CN216664459U CN202122445040.5U CN202122445040U CN216664459U CN 216664459 U CN216664459 U CN 216664459U CN 202122445040 U CN202122445040 U CN 202122445040U CN 216664459 U CN216664459 U CN 216664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column
mounting
connection
node assembly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450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振宇
卢嘉洛
陈贤川
张佳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4450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44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4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44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节点组件,包括下中空柱;上中空柱,与下中空柱相对设置;节点连接件,设于上中空柱与下中空柱之间,节点连接件包括连接套管和安装于连接套管上的连接骨架,连接套管的两端分别伸出连接骨架,连接套管的一端伸入下中空柱中,连接套管的另一端伸入上中空柱中。当分别向下中空柱和上中空柱中灌入混凝土时,混凝土可分别填充于下中空柱、连接套管及上中空柱中;待混凝土凝固后,可将连接套管与下中空柱连接固定,以及将连接套管与上中空柱连接固定。因此,上中空柱与连接套管之间的连接,以及下中空柱与连接套管之间的连接均取代了焊接或螺栓的连接方式,简化了安装工序,作业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连接节点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工程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接节点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近几年我国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各种特殊要求的结构形式(如超高、大跨等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管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组合的混合结构已经成功应用于许多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该混合结构是由钢管混凝土或钢和混凝土通过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类高性能结构,两种材料组合后的工作性能比两者性能叠加效果更优,能够明显提升其综合性能,发挥出“1+1>2”的极佳效果。该混合结构还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缩短施工工期,其截面大小相较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减小60%以上,节约大量材料的同时还扩大了建筑使用面积且有较好的安全性。由于钢材在施工阶段可用作承重骨架,可省去现场模板的制作安装,且钢结构的制作安装工艺相较于钢筋骨架简单。综上可知,钢管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组合的混合结构不仅力学性能优异,而且可以减少材料用量,节能环保,减少施工工作量,加快施工周期等优势。
然而,混合结构中的连接节点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现场施工对对接及焊接的精度要求较高,不能有过大的偏移,否则会造成累计误差,从而导致不可忽略的初始缺陷,且装配安装作业难度较高及繁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节点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连接节点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对接及焊接的精度要求高,操作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连接节点组件,包括:
下中空柱;
上中空柱,与所述下中空柱相对设置;
节点连接件,设于所述上中空柱与所述下中空柱之间,所述节点连接件包括连接套管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套管上的连接骨架,所述连接套管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连接骨架,所述连接套管的一端伸入所述下中空柱中,所述连接套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上中空柱中。
此结构,本申请通过将连接套管的一端伸入至下中空柱中,将连接套管的另一端伸入至上中空柱中,从而可将上中空柱、连接套管和下中空柱连通。当分别向下中空柱和上中空柱中灌入混凝土时,混凝土可分别填充于下中空柱、连接套管及上中空柱中;待混凝土凝固后,可将连接套管与下中空柱连接固定,以及将连接套管与上中空柱连接固定。因此,上中空柱与连接套管之间的连接,以及下中空柱与连接套管之间的连接均取代了焊接或螺栓的连接方式,简化了安装工序,作业方便快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管伸出所述连接骨架的两端的外周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环肋。
此结构,通过第一环肋可增加连接套管的结构强度,也能增加与混凝土之间的咬合力,从而可提高连接套管分别与上中空柱和下中空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中空柱的内侧壁上和/或所述上中空柱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二环肋。
此结构,通过第二环肋可增加上中空柱和下中空柱的结构强度,也能增加与混凝土之间的咬合力,从而可提高上中空柱与连接套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下中空柱与连接套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骨架包括安装于所述连接套管上的骨架本体和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骨架本体上的安装架梁。
此结构,便于拆装维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架本体上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横板和连接两个所述横板的竖板,各所述横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竖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架梁上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和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的连接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围合呈的区域中,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相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三安装孔,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相应所述第二安装孔对位设置的第四安装孔。
此结构,两个横板和竖板围合呈的区域可供两个安装板和连接板伸入,从而可起到定向引导作用。安装架梁与骨架本体之间可通过螺栓等锁紧件实现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组合形成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组件中的两个所述安装板间隔形成供所述竖板伸入的通道。
此结构,两个安装组件可分别位于竖板的两侧,有助于提高安装架梁与骨架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板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间隔设置的第一紧固件。
此结构,第一紧固件可为安装架梁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界面提供抗剪承载力,提高与混凝土的粘结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架本体上安装有加劲肋。
此结构,通过加劲肋可提高骨架本体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劲肋上安装有第二紧固件。
此结构,第二紧固件可为安装架梁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界面提供抗剪承载力,提高与混凝土的粘结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梁靠近所述骨架本体的一端伸出有多个加固导杆和连接多个所述加固导杆的捆扎件。
此结构,通过多个加固导杆可提高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提高安装架梁的结构强度;通过捆扎件可将多个加固导杆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经混凝土浇筑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中空柱或上中空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套管和骨架本体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架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下中空柱;2、上中空柱;10、第二环肋;
3、节点连接件;31、连接套管;311、第一环肋;32、连接骨架;33、骨架本体;331、横板;3310、第一安装孔;332、竖板;3320、第二安装孔;3321、第一紧固件;333、加劲肋;3331、第二紧固件;34、安装架梁;341、安装板;3410、第三安装孔;342、连接板;3420、第四安装孔;343、安装组件;344、通道;345、加固导杆;346、捆扎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进行说明。该连接节点组件包括下中空柱1、与下中空柱1相对设置的上中空柱2和设于上中空柱2与下中空柱1之间的节点连接件3。其中,节点连接件3包括连接套管31和安装于连接套管31上的连接骨架32,连接套管31的两端分别伸出连接骨架32,连接套管31的一端伸入下中空柱1中,连接套管31的另一端伸入上中空柱2中,从而实现上中空柱2、连接套管31和下中空柱1的连通。连接骨架32与连接套管31之间可通过焊接连接固定。
安装时,先将下中空柱1预埋在指定位置处,向下中空柱1中灌入混凝土;随后将节点连接件3的连接套管31的下端插入至下中空柱1中,待混凝土凝固后可实现连接套管31的下端与下中空柱1之间的连接固定。将上中空柱2罩设于节点连接件3的连接套管31的上端,并向上中空柱2中灌入混凝土,混凝土由上中空柱2灌入连接套管31中。待混凝土凝固后可实现连接套管31的上端与上中空柱2之间的连接固定。此结构,本申请通过将连接套管31的一端伸入至下中空柱1中,将连接套管31的另一端伸入至上中空柱2中,从而可将上中空柱2、连接套管31和下中空柱1连通。当分别向下中空柱1和上中空柱2中灌入混凝土时,混凝土可分别填充于下中空柱1、连接套管31及上中空柱2中;待混凝土凝固后,可将连接套管31与下中空柱1连接固定,以及将连接套管31与上中空柱2连接固定。因此,上中空柱2与连接套管31之间的连接,以及下中空柱1与连接套管31之间的连接均取代了焊接或螺栓的连接方式,简化了安装工序,作业方便快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套管31伸出连接骨架32的两端的外周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环肋311。具体地,连接套管31伸出连接骨架32的上端之外周面上可设置有多个第一环肋311,多个第一环肋311沿连接套管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连接套管31伸出连接骨架32的下端之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环肋311,多个第一环肋311沿连接套管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此结构,通过第一环肋311可增加连接套管31的结构强度,也能增加与混凝土之间的咬合力,从而可提高连接套管31分别与上中空柱2和下中空柱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中空柱1的内侧壁上和/或上中空柱2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二环肋10。具体地,下中空柱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第二环肋10;或者,上中空柱2的内侧壁上安装有第二环肋10;或者,上中空柱2的内侧壁上和下中空柱1的内侧壁上均安装有第二环肋10。此结构,通过第二环肋10可增加上中空柱2和下中空柱1的结构强度,也能增加与混凝土之间的咬合力,从而可提高上中空柱2与连接套管3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下中空柱1与连接套管31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上中空柱2上的第二环肋10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第二环肋10可沿上中空柱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同理,下中空柱1上的第二环肋10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第二环肋10可沿下中空柱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骨架32包括安装于连接套管31上的骨架本体33和可拆卸安装于骨架本体33上的安装架梁34。此结构,通过将骨架本体33与安装架梁34可拆卸,从而便于拆装。其中,安装架梁34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安装架梁34可沿骨架本体33的外周面环型阵列分布,从而可实现与外部构件之间的多方向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架梁34与骨架本体33之间可通过焊接连接、螺栓连接或混凝土浇筑连接等,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骨架本体33上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横板331和连接两个横板331的竖板332,各横板33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310,竖板33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320;安装架梁34上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341和连接两个安装板341的连接板342,两个安装板341和连接板342位于两个横板331和竖板332围合呈的区域中,各安装板341上开设有与相应第一安装孔3310对应设置的第三安装孔3410,各连接板342上开设有与相应第二安装孔3320对位设置的第四安装孔3420。此结构,两个横板331和竖板332围合呈的区域可供两个安装板341和连接板342伸入,从而可起到定向引导作用。当两个安装板341和两个横板331对位时,各第一安装孔3310与相应第三安装孔3410对位,各第二安装孔3320与第四安装孔3420对位,此时可通过螺栓等锁紧件将各横板331与安装板341连接固定,将竖板332与连接板342连接固定,进而实现安装架梁34与骨架本体33之间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个安装板341和连接板342组合形成安装组件343,安装组件3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组件343中的两个安装板341间隔形成供竖板332伸入的通道344。其中,两个安装组件343以竖板332呈对称分布,此时,两个横板331和竖板332之间组合形成“工”字型。此结构,两个安装组件343可分别位于竖板332的两侧,有助于提高安装架梁34与骨架本体3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安装架梁34与骨架本体33连接后,在安装架梁34与骨架本体33连接的位置处浇筑混凝土,以进一步提高安装架梁34与骨架本体33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竖板332上安装有与第二安装孔3320间隔设置的第一紧固件3321。此结构,第一紧固件3321可为安装架梁34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界面提供抗剪承载力,提高与混凝土的粘结能力。其中,第一紧固件3321可为栓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紧固件3321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第一紧固件3321呈多排多列分布于竖板332上,可进一步提高抗剪承载力,提高与混凝土的粘结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骨架本体33上安装有加劲肋333。此结构,通过加劲肋333可提高骨架本体33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劲肋333上安装有第二紧固件3331。此结构,第二紧固件3331可为安装架梁34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界面提供抗剪承载力,提高与混凝土的粘结能力。其中,第二紧固件3331可为栓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二紧固件3331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第二紧固件3331呈多排多列分布于加劲肋333上,可进一步提高抗剪承载力,提高与混凝土的粘结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安装架梁34靠近骨架本体33的一端伸出有多个加固导杆345和连接多个加固导杆345的捆扎件346。具体地,安装架梁34是由多个安装组件343、多个加固导杆345和多个捆扎件346经灌胶混凝土凝固形成。此结构,通过多个加固导杆345可提高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提高安装架梁34的结构强度;通过捆扎件346可将多个加固导杆345连接。其中,各加固导杆345可为钢筋,捆扎件346可为钢筋笼。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节点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减少施工现场焊接作业,解决传统节点连接件3分别与上中空柱2和下中空柱1连接构造复杂的问题,简化节点连接的工作。
2、构建合理的传力方式,保证节点连接件3有较好的传力和抗震性能。
3、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减少连接节点组件的钢筋密集情况,提高施工效率和可行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连接节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中空柱;
上中空柱,与所述下中空柱相对设置;
节点连接件,设于所述上中空柱与所述下中空柱之间,所述节点连接件包括连接套管和安装于所述连接套管上的连接骨架,所述连接套管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连接骨架,所述连接套管的一端伸入所述下中空柱中,所述连接套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上中空柱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节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管伸出所述连接骨架的两端的外周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环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节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中空柱的内侧壁上和/或所述上中空柱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二环肋。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节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骨架包括安装于所述连接套管上的骨架本体和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骨架本体上的安装架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节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本体上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横板和连接两个所述横板的竖板,各所述横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竖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架梁上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和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的连接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围合呈的区域中,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相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三安装孔,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相应所述第二安装孔对位设置的第四安装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节点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组合形成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组件中的两个所述安装板间隔形成供所述竖板伸入的通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节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间隔设置的第一紧固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节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本体上安装有加劲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节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上安装有第二紧固件。
10.如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节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梁靠近所述骨架本体的一端伸出有多个加固导杆和连接多个所述加固导杆的捆扎件。
CN202122445040.5U 2021-10-11 2021-10-11 连接节点组件 Active CN216664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5040.5U CN216664459U (zh) 2021-10-11 2021-10-11 连接节点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5040.5U CN216664459U (zh) 2021-10-11 2021-10-11 连接节点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4459U true CN216664459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65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45040.5U Active CN216664459U (zh) 2021-10-11 2021-10-11 连接节点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44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2204U (zh) 一种预制中空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
CN103437425A (zh) 一种预制中空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02248298U (zh) 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
CN216765936U (zh) 现浇混凝土框格梁定型化模板结构
CN109577492B (zh) 一种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
CN203961281U (zh) 钢筋桁架梁模架及h型钢梁-现浇混凝土楼板支模体系
CN216664459U (zh) 连接节点组件
CN209924434U (zh) 一种高空悬挑模板支撑架体
CN201730330U (zh) 一种建筑用梁模板
CN116290089A (zh) 一种地下空间使用的混凝土浇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530084U (zh) 一种开口型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楼板
CN109322406B (zh) 一种巨型钢管混凝土斜柱与斜撑转换节点结构
CN202369922U (zh) 对拉式托架桁
CN208293585U (zh) 一种高强度鱼腹梁支撑基座
CN112127515A (zh) 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连接装置
CN207193775U (zh) 一种现浇梁外模板的加固定型装置
CN212105059U (zh) 一种高支模的轻型桁架
CN219219501U (zh) 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
CN220167306U (zh) 梁柱节点竖向钢筋定位约束装置
CN202248299U (zh) H型钢框架节点
CN211286603U (zh) 一种建筑用模板
CN111576623B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结构
CN220150562U (zh) 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
CN220555836U (zh) 混凝土梁柱节点
CN216740014U (zh) 一种基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免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