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8784U - 一种安全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8784U
CN216648784U CN202123091801.8U CN202123091801U CN216648784U CN 216648784 U CN216648784 U CN 216648784U CN 202123091801 U CN202123091801 U CN 202123091801U CN 216648784 U CN216648784 U CN 216648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tact
piece
magnetic
contact piece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918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世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t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t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t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t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918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8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8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8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全插座,包括壳体、插座单元和磁力开关;所述磁力开关包括推动件、第一电极触片、第二电极触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插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电极触片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均设于所述隔离腔;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磁性件连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设置于所述插座单元的一个侧壁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向端的极性相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解决安全插座防水结构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插座。
背景技术
触电事故时有发生,而很多触点事故都与插座有关,因此电源插座的安全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业内所要解决的问题。如ZL201480001082.X号专利文献所记载,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采用插舱和隔离舱相分离的结构,并通过在插舱侧壁开设动作孔以实现插脚插入插舱时可以触发位于隔离舱内的开关结构,从而实现防水和防触电的目的,但是此类结构为实现位于插舱内插脚可以触发到位于插舱外的开关触片,必然需要在插舱侧壁上开孔,并通过设置推动件穿过这一开孔才可以。此类结构中,为实现插舱和隔离舱的防水性隔离,则必然需要在该开孔处设置防水结构。此类结构虽然可以实现较好的防水防触电的效果,但是其结构件较多,生产工艺也较为复杂,而且插舱侧壁开孔处的防水结构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也存在破损或磨损,或者因防水结构件自身存在残缺导致防水功能失效的隐患。因此安全插座的现有技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安全插座,旨在解决现有安全插座防水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安全插座包括壳体、插座单元和磁力开关;所述插座单元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插座单元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区域形成隔离腔;所述插座单元内部形成有插舱,所述插舱内设置有插接件,所述插舱与所述隔离腔相隔离;所述磁力开关包括推动件、第一电极触片、第二电极触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插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电极触片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均设于所述隔离腔;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磁性件连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设置于所述插座单元的一个侧壁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向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推动件用于在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推动所述第二磁性件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移动,使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相接触,以导通所述磁力开关。
优选地,所述插座单元还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插座单元的内侧壁,以支撑所述推动件。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设置为滑动件,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为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插舱分割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推动件设于所述上腔体内,并置于所述隔板上;所述隔板开设有供插脚穿过的通孔;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打开所述通孔;插脚拔出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复位,封堵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具有推动斜面,以在插脚插入时被所述插脚推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为转轴,所述推动件设置为摆动件;所述摆动件可在插脚插入插孔时,在插脚的推动下绕所述转轴摆动;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摆动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插座单元的外侧壁设有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在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电极触片。
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柱,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以限位所述第一电极触片。
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槽,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容纳于所述导向槽内,并限位在所述导向槽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至少两导向凸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限位于所述导向凸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柱,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以防止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发生横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插座单元的外侧壁形成有沉槽,所述第一磁性件于所述磁力开关呈断开状态时容纳于所述沉槽内。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设于地线插接件上方,并在所述地线插脚的作用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包括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推动部位于地线插接件的上方,并在地线插脚的推动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还包括第二推动部,所述第二推动部位于所述火线插接件和/或所述零线插接件上方,所述第二推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推动部被所述地线插脚推动移动后,被火线插脚和/或零线插脚推动。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设于零线插接件和火线插接件上方,并在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的作用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磁力开关包括零线开关和火线开关,以分别控制零线和火线的通断。
优选地,所述插座单元的外侧壁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第一磁性件于所述容置槽内运动;所述第一磁性件在所述插脚插入插孔时,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低于所述第一磁性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不低于所述第一磁性件。
优选地,所述壳体开设有插孔,所述推动件于插脚插入前封堵所述插孔,并于插脚插入时,在插脚的推动下,打开所述插孔,以供插脚通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另一种安全插座,包括插座单元、磁力开关、壳体和盖板;所述插座单元内部形成有插舱,所述插舱内设置有插接件;所述磁力开关包括推动件、第一电极触片、第二电极触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插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电极触片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均设于所述插座单元外部;所述插座单元形成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电极触片、所述第一磁性件,均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插座单元之间;所述盖板盖合所述插舱,所述推动件设于所述盖板上方;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磁性件连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设置于所述插座单元的一个侧壁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向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推动件用于在插脚插入时,推动所述第二磁性件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移动,使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相接触,以导通所述磁力开关。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面壳盖合所述底壳,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面壳与所述盖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设置为滑动件;所述盖板开设有供插脚穿过的通孔;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打开所述通孔;插脚拔出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复位,封堵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插座单元的外侧壁设有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在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电极触片。
优选地,所述插座单元的外侧壁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第一磁性件于所述容置槽内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安全插座,包括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包括外壳体和磁力开关;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纵隔板,所述纵隔板将所述外壳内部分为插舱和隔离腔;所述磁力开关包括推动件、第一电极触片、第二电极触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插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电极触片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均设于所述隔离腔;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磁性件连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纵隔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向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推动件用于在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推动所述第二磁性件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移动,使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相接触,以导通所述磁力开关。
优选地,所述纵隔板的外壁面设有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在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电极触片。
优选地,所述纵隔板的外壁面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第一磁性件于所述容置槽内运动。
优选地,还包括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用于将所述插舱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推动件设于所述上腔体,所述下腔体内设置用于插接插脚的插接件。
优选地,所述插座单元还包括隔离腔盖板,所述隔离腔盖板盖合并密封所述隔离腔。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设置为滑动件;所述横隔板开设有供插脚穿过的通孔;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打开所述通孔;插脚拔出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复位,封堵所述通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磁力开关,解决了目前安全插座需要在插座单元侧壁开孔的问题,简化了防水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插座单元及磁力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插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所示剖面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插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插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磁力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插座单元及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插座单元及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12、1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推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14、15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插座单元上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插舱单元舱体结构示意图;
图17-20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03391380000051
Figure BDA000340339138000006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至图20,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插座,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安全插座的新的防水结构,解决目前安全插座防水结构较为复杂,以及防水结构在长期使用时存在机械损耗导致防水性能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实施例,安全插座包括壳体100、插座单元200和磁力开关300,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单元200设于所述壳体100内。本实施例的安全插座可实施为具有独立壳体100的排插或墙插,插座单元200作为独立的结构件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固定在壳体100内部。
其中,所述壳体100开设有供插脚穿过的插孔,插座单元200设置在壳体100内,且所述插座单元200之外、所述壳体100之内的区域形成隔离腔201,所述插座单元200之内形成有插舱202,用于与插头的插脚连接的插接件设置在所述插舱202内;所述插座单元200将所述插舱202和所述隔离腔201隔离成两个相互不连通的空间;所述磁力开关300包括推动件303、第一电极触片308、第二电极触片309、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性件312;所述插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均设于所述隔离腔201;所述第一磁性件311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所述第二磁性件312连接于所述推动件303;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相对设置于所述插座单元200的一个侧壁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相向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推动件303用于在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推动所述第二磁性件312向所述第一磁性件311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移动,使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相接触,以导通所述磁力开关300,从而使插脚通电。在插脚拔出插孔时,因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性件312相互排斥,以及第一电极触片308自身的弹性回复作用,所述推动件303复位。
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的“连接”和所述第二磁性件312与所述推动件303的“连接”均即包括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也包括两者之间为抵接关系的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从插座单元200的结构上实现插舱202和隔离腔201的物理隔离,在保持插座单元200侧壁的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磁力开关300,在插头插入插舱202时,导通位于隔离腔201内的电极触片,实现在物理隔绝的情况下,驱动开关触点310动作。避免了在插座单元200的侧壁上开孔进行防水结构的设计,简化了防水隔离的结构,而且避免了传统防水结构的防水密封件在插脚插拔过程中因不可避免的机械动作而造成的损伤,从而杜绝安全插座使用一段时间后防水性能可能降低的问题。
所述插座单元200具有侧壁和底板,所述侧壁的上边缘形成插舱202的开口,所述壳体100与所述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在插座单元200固定在壳体100内时,插座单元200的侧壁与壳体100之间呈密封状态,从而使插座单元200内外隔离,以实现插座单元200内的插舱202和插座单元200与壳体100之间的隔离腔201的隔离密封。
所述插舱202用于容纳插接件,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303设置在所述插舱202内,所述插座单元200还设有支撑结构103,所述支撑结构103设于所述插座单元200的内侧壁,以支撑所述推动件303。
所述推动件303可以设置为滑动件307或转动件,所述推动件303具有推动斜面,以在插脚插入时被所述插脚推动。在所述推动件303设置为滑动件307时,所述支撑结构103可以设置为连接于所述插座单元200内侧壁的板状支撑结构103,或者所述插座单元200的内侧壁具有向内凸出的结构,例如凸台或凸板,以形成所述支撑结构103。以采用板状支撑结构103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所述推动件303设置滑动件307,所述支撑结构103设置为隔板104,所述隔板104将所述插舱202分割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推动件303设于所述上腔体内,并置于所述隔板104上;所述隔板104开设有供插脚穿过的通孔106;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303打开所述通孔106;插脚拔出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303复位,封堵所述通孔106。
在所述推动件303采用转动件驱动时,所述支撑结构103设置为转轴,所述推动件303设置为摆动件;所述摆动件可在插脚插入插孔时,在插脚的推动下绕所述转轴摆动;所述第二磁性件312设于所述摆动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磁性件312在所述插脚插入插孔并推动所述摆动件摆动后,与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位置相对应,以与所述第一磁性件311相互作用。
磁性件相互排斥的斥力的方向与磁性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尤其是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容易出现偏移,导致磁性件所受的斥力产生横向的分力。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电极触片308与第二电极触片309在第一磁性件311与第二磁性件312的作用下稳定接触,所述插座单元200的外侧壁设有导向结构203,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在所述导向结构203的导向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
所述导向结构203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导向槽204、导向柱、导向凸部等。
其中,采用导向槽204进行导向时,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容纳于所述导向槽204内,并限位在所述导向槽204内移动。导向槽204可以是开设在插座单元200外侧壁上的凹槽,也可以是在插座单元200外侧壁上设置两凸板,两凸板之间形成所述凹槽。
采用导向凸部进行导向时,至少需采用两个导向凸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限位于所述导向凸部之间。导向凸部可以是设置在插座单元200外侧壁的凸块或柱体。
采用导向柱进行导向时,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以防止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发生横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为所述磁力开关300的动触片,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为所述磁力开关300的静触片,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本身具有弹性回复能力。在插脚拔出插孔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在其自身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弹,并通过第一磁性件311与第二磁性件312之间的斥力作用,推动所述推动件303复位。
为增强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之间的斥力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单元200的外侧壁还形成有沉槽205,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于所述磁力开关300呈断开状态时,容纳于所述沉槽205内。在插座单元200的外侧壁开设沉槽205,可以在不破坏插座单元200侧壁结构完整性和插座单元200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小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在插脚插入插孔中时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之间的相互排斥的作用力。
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将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固定到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上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使所述第一磁性件311直接或间接抵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的连接方式。其中,间接抵接是指通过中间结构例如垫片、胶质层等抵接
在所述第一磁性件311抵接所述第一触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单元200的外侧壁形成有容置槽206,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于所述容置槽206内运动;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在所述插脚插入插孔时,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移动。所述容置槽206可以是开设在所述插座单元200的侧壁上,也可以在所述插座单元200的侧壁上设置筒形结构,形成所述容置槽206。所述容置槽206限位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在插脚插入插孔时,所述第二磁性件312在所述推动件303的推动下向所述第一磁性件311靠近,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在所述第二磁性件312的斥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性件311部分伸出所述容置槽206,并推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靠近以接通所述磁力开关300。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触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单元200的外侧壁也可以设置容置槽206。
因容置槽206本身具有限位第一磁性件311的作用,在设置容置槽206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容置槽206本身可作为导向结构203,通过将第一磁性件311的运动限位在容置槽206内,实现对第一电极触片308移动时的导向作用。
所述磁力开关300至少包括火线开关302,以控制火线的通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磁力开关300包括火线开关302和零线开关301,以分别用于控制火线和零线的通断。
在所述插座单元200设置为两孔插座单元200时,所述推动件303设于零线插接件和火线插接件上方,并在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的作用下移动;在所述插座单元200设置为三孔插座单元200时,所述推动件303既可以设于零线插接件和火线插接件上方,并在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的作用下移动,也可以设于地线插接件上方,并在所述地线插脚的作用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安全插座可以包括多个插座单元200,且可以同时包括多个两孔插座单元200和多个三孔插座单元200;多个插座单元200可以相互独立分别固定在壳体100内,也可以相互连接或者一体设置,例如将一个两孔插座单元200和一个三孔插座单元200一体成型设置成一个五孔插座单元200,并在一个安全插座内设置多个五孔插座单元200。
在所述推动件303设于地线插接件上方时,所述推动件303包括第一推动部305,所述第一推动部305位于地线插接件的上方,并在地线插脚的推动下移动。此时,所述磁力开关300可以设置在靠近地线插接件的插舱202的外侧,也可以设置在靠近火线插接件和零线插接件的插舱202的外侧。
在所述推动件303设于地线插接件上方且所述推动部设于靠近火线插接件和零线插接件的一侧时,所述推动件303还包括第二推动部306,所述第二推动部306位于所述火线插接件和所述零线插接件上方,所述第二推动部306用于在所述第一推动部305被所述地线插脚推动移动后,被火线插脚和/或零线插脚推动。即,在地线插脚插入地线插孔前,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与第二推动部306错位,防止应具备但不具备地线插脚的插头插入;在地线插脚插入推动第一推动部305移动后,第二推动部306与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对应,使火线插脚和零线插脚插入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时可以推动第二推动部306,从而推动推动件303移动以接通磁力开关300。此时,所述推动件303位于地线插接件、零线插接件和火线插接件的上方。
在所述推动件303设于火线插接件和零线插接件上方时,所述推动件303具有推动部,地线插脚和火线插脚插入插孔时,通过与推动部作用,推动推动件303动作,以使推动件303驱动第一磁性件311动作,进而推动第一电极触片308动作导通磁力开关300。
所述壳体100开设有插孔,在插脚插入插孔前,推动件303封堵所述插孔,插脚插入时,推动件303在插脚的推动下,打开所述插孔,以供插脚通过。
目前,满足安全用电要求的材料都具有一定的隔磁作用,第一磁性件311与第二磁性件312之间通过插舱202的侧壁隔开,磁性作用会相对没有插舱202侧壁隔开时要弱,导致磁性斥力相对较小,本实用新型中,为保证在插舱202侧壁的隔磁作用下磁力开关300的触点310的良好接触效果,除了前述的在插舱202侧壁开设沉槽205的方式之外,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式,即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设有触点310,所述触点310低于所述第一磁性件311。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了杠杆原理,增大了电极触点310接触时相互挤压的力,增强了电性导通的稳定性。
此外,在插舱202侧壁的厚度可以较小,或者磁性件之间的斥力足够大的时候,为降低安全插座整体的体积,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设有触点310,所述触点310不低于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前述实施例利用杠杆原理,实际上增加了驱动臂(第一磁性件311到支点的距离)的长度,本实施例则是利用杠杆原理,降低了驱动臂的长度,使其和从动臂(触点310到支点的距离)的长度一致或者更小,降低了推动件303的行程,从而减小了磁力开关300结构对空间的需求,减小了插座整体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插座单元200既可以作为独立的结构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壳体100内,也可以与壳体100一体化设置,两者一体成型或者不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插座包括插座单元200、磁力开关300、壳体100和盖板105;所述插座单元200内部形成有插舱202,所述插舱202内设置有插接件;所述磁力开关300包括推动件303、第一电极触片308、第二电极触片309、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性件312;所述插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均设于所述插座单元200外部;所述第一磁性件311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所述第二磁性件312连接于所述推动件303;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相对设置于所述插座单元200的一个侧壁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相向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推动件303用于在插脚插入时,推动所述第二磁性件312向所述第一磁性件311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移动,使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相接触,以导通所述磁力开关300;所述插座单元200形成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均设于所述壳体100与所述插座单元200之间;所述盖板105盖合所述插舱202,所述推动件303设于所述盖板105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的“连接”和所述第二磁性件312与所述推动件303的“连接”均即包括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也包括两者之间为抵接关系的连接方式。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0包括底壳101和面壳102,所述面壳102盖合所述底壳101,所述推动件303位于所述面壳102与所述盖板105之间。
本实施例中,插座单元200和壳体100之间形成密封的隔离腔201,所述磁力开关300的第一电极触片308和第二电极触片309被密封在该隔离腔201内。
所述推动件303设置为滑动件307或摆动件;所述盖板105开设有供插脚穿过的通孔106;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303打开所述通孔106;插脚拔出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303复位,封堵所述通孔106。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电极触片308与第二电极触片309在第一磁性件311与第二磁性件312的作用下稳定接触,所述插座单元200的外侧壁设有导向结构203,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在所述导向结构203的导向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
所述导向结构203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导向槽204、导向柱、导向凸部等。
其中,采用导向槽204进行导向时,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容纳于所述导向槽204内,并限位在所述导向槽204内移动。导向槽204可以是开设在插座单元200外侧壁上的凹槽,也可以是在插座单元200外侧壁上设置两凸板,两凸板之间形成所述凹槽。
采用导向凸部进行导向时,至少需采用两个导向凸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限位于所述导向凸部之间。导向凸部可以是设置在插座单元200外侧壁的凸块或柱体。
采用导向柱进行导向时,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以防止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发生横向移动。
为增强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之间的斥力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单元200的外侧壁还形成有沉槽205,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于所述磁力开关300呈断开状态时,容纳于所述沉槽205内。在插座单元200的外侧壁开设沉槽205,可以在不破坏插座单元200侧壁结构完整性和插座单元200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小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在插脚插入插孔中时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之间的相互排斥的作用力。
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将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固定到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上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使所述第一磁性件311直接或间接抵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的连接方式,其中,间接抵接是指通过中间结构例如垫片、胶质层等抵接。
在所述第一磁性件311抵接所述第一触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单元200的外侧壁形成有容置槽206,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于所述容置槽206内运动;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在所述插脚插入插孔时,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移动。所述容置槽206可以是开设在所述插座单元200的侧壁上,也可以在所述插座单元200的侧壁上设置筒形结构,形成所述容置槽206。所述容置槽206限位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在插脚插入插孔时,所述第二磁性件312在所述推动件303的推动下向所述第一磁性件311靠近,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在所述第二磁性件312的斥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性件311部分伸出所述容置槽206,并推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靠近以接通所述磁力开关300。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触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单元200的外侧壁也可以设置容置槽206。
因容置槽206本身具有限位第一磁性件311的作用,在设置容置槽206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容置槽206本身可作为导向结构20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磁性件311的运动限位在容置槽206内,实现对第一电极触片308移动时的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另一种安全插座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插座包括插座单元200,所述插座单元200包括外壳体207和磁力开关300;所述外壳体207内设有纵隔板208,所述纵隔板208将所述外壳体207内部分割为插舱202和隔离腔201;所述磁力开关300包括推动件303、第一电极触片308、第二电极触片309、第一磁性件311和第二磁性件312;插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均设于所述隔离腔201;所述第一磁性件311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所述第二磁性件312连接于所述推动件303;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相对设置于所述纵隔板208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312相向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推动件303用于在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推动所述第二磁性件312向所述第一磁性件311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移动,使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相接触,以导通所述磁力开关300。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电极触片308与第二电极触片309在第一磁性件311与第二磁性件312的作用下稳定接触,所述纵隔板208的外壁面设有导向结构203,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在所述导向结构203的导向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
所述导向结构203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导向槽204、导向柱、导向凸部等。
其中,采用导向槽204进行导向时,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容纳于所述导向槽204内,并限位在所述导向槽204内移动。导向槽204可以是开设在纵隔板208的凹槽,也可以是在纵隔板208外侧壁上设置两凸板,两凸板之间形成所述凹槽。
采用导向凸部进行导向时,至少需采用两个导向凸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限位于所述导向凸部之间。导向凸部可以是设置在纵隔板208外侧壁的凸块或柱体。
采用导向柱进行导向时,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以防止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发生横向移动。
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将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固定到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上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使所述第一磁性件311直接或间接抵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的连接方式,其中,间接抵接是指通过中间结构例如垫片、胶质层等抵接。
在所述第一磁性件311抵接所述第一触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纵隔板208的外壁面形成有容置槽206,所述第一磁性件311于所述容置槽206内运动;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在所述插脚插入插孔时,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移动。所述容置槽206可以开设在所述纵隔板208的侧壁上,也可以在所述纵隔板208的外壁上设置筒形结构,形成所述容置槽206。所述容置槽206限位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在插脚插入插孔时,所述第二磁性件312在所述推动件303的推动下向所述第一磁性件311靠近,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在所述第二磁性件312的斥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磁性件311部分伸出所述容置槽206,并推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308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309靠近以接通所述磁力开关300。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所述第一磁性件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触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纵隔板208的外侧壁也可以设置容置槽206。
因容置槽206本身具有限位第一磁性件311的作用,在设置容置槽206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容置槽206本身可作为导向结构20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磁性件311的运动限位在容置槽206内,实现对第一电极触片308移动时的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单元200还包括横隔板209,所述横隔板209用于将所述插舱202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推动件303设于所述上腔体,所述下腔体内设置用于插接插脚的插接件。
隔离腔201内设置有第一电极触片308和第二电极触片309,为密封所述隔离腔201,本实施例的所述插座单元200还包括隔离腔盖板,所述隔离腔盖板盖合并密封所述隔离腔201。为保证隔离腔盖板盖合所述隔离腔201时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粘接、熔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使隔离腔201整体呈封闭状态。
所述推动件303设置为滑动件307;所述横隔板209开设有供插脚穿过的通孔106;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303打开所述通孔106;插脚拔出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303复位,封堵所述通孔106。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安全插座的实施例中,均采用磁力开关300,通过斥力推动开关的电极触片,避免了此类防水安全插座需要在插舱202开孔并针对开孔另外设计防水结构的问题,简化了安全插座的防水结构,并且提高了防水性能的持续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且不同实施例中相同功能的结构部分的具体实施方式之间可以进行替换,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1)

1.一种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开设有供插脚穿过的插孔;
插座单元,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插座单元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区域形成隔离腔;所述插座单元内部形成有插舱,所述插舱内设置有插接件,所述插舱与所述隔离腔相隔离;
磁力开关,所述磁力开关包括推动件、第一电极触片、第二电极触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插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电极触片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均设于所述隔离腔;
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磁性件连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设置于所述插座单元的一个侧壁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向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推动件用于在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推动所述第二磁性件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移动,使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相接触,以导通所述磁力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还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插座单元的内侧壁,以支撑所述推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设置为滑动件,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为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插舱分割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推动件设于所述上腔体内,并置于所述隔板上;所述隔板开设有供插脚穿过的通孔;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打开所述通孔;插脚拔出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复位,封堵所述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具有推动斜面,以在插脚插入时被所述插脚推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为转轴,所述推动件设置为摆动件;所述摆动件可在插脚插入插孔时,在插脚的推动下绕所述转轴摆动;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摆动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的外侧壁设有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在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电极触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柱,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以限位所述第一电极触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槽,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容纳于所述导向槽内,并限位在所述导向槽内移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至少两导向凸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限位于所述导向凸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柱,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以防止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发生横向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的外侧壁形成有沉槽,所述第一磁性件于所述磁力开关呈断开状态时容纳于所述沉槽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设于地线插接件上方,并在所述地线插脚的作用下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推动部位于地线插接件的上方,并在地线插脚的推动下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还包括第二推动部,所述第二推动部位于火线插接件和/或零线插接件上方,所述第二推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推动部被地线插脚推动移动后,被火线插脚和/或零线插脚推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设于零线插接件和火线插接件上方,并在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的作用下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开关包括零线开关和火线开关,以分别控制零线和火线的通断。
17.如权利要求1-16任一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的外侧壁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第一磁性件于所述容置槽内运动;所述第一磁性件在所述插脚插入插孔时,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低于所述第一磁性件。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不低于所述第一磁性件。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插孔,所述推动件于插脚插入前封堵所述插孔,并于插脚插入时,在插脚的推动下,打开所述插孔,以供插脚通过。
21.一种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内部形成有插舱,所述插舱内设置有插接件;
磁力开关,所述磁力开关包括推动件、第一电极触片、第二电极触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插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电极触片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均设于所述插座单元外部;
壳体,所述插座单元形成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电极触片、所述第一磁性件,均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插座单元之间;
盖板,所述盖板盖合所述插舱,所述推动件设于所述盖板上方;
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磁性件连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设置于所述插座单元的一个侧壁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向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推动件用于在插脚插入时,推动所述第二磁性件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移动,使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相接触,以导通所述磁力开关。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面壳盖合所述底壳,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面壳与所述盖板之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设置为滑动件;所述盖板开设有供插脚穿过的通孔;插脚插入插孔时,所述推动件打开所述通孔;插脚拔出插孔时,所述推动件复位,封堵所述通孔。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的外侧壁设有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在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电极触片。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的外侧壁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第一磁性件于所述容置槽内运动。
26.一种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纵隔板,所述纵隔板将所述外壳内部分为插舱和隔离腔;
磁力开关,所述磁力开关包括推动件、第一电极触片、第二电极触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插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电极触片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均设于所述隔离腔;
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片;所述第二磁性件连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纵隔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向端的极性相同;所述推动件用于在插脚插入插孔时,推动所述第二磁性件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向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移动,使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和所述第二电极触片相接触,以导通所述磁力开关。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隔板的外壁面设有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电极触片在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电极触片。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隔板的外壁面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第一磁性件于所述容置槽内运动。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用于将所述插舱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推动件设于所述上腔体,所述下腔体内设置用于插接插脚的插接件。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还包括隔离腔盖板,所述隔离腔盖板盖合并密封所述隔离腔。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设置为滑动件;所述横隔板开设有供插脚穿过的通孔;插脚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打开所述通孔;插脚拔出所述插孔时,所述推动件复位,封堵所述通孔。
CN202123091801.8U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安全插座 Active CN216648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1801.8U CN216648784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安全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1801.8U CN216648784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安全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8784U true CN216648784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3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91801.8U Active CN216648784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安全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8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2624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12342913U (zh) 一种密封性良好且易拔插的电连接装置
CN110197980A (zh) 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KR100990021B1 (ko) 커넥터 구조
CN216648784U (zh) 一种安全插座
CN114221178A (zh) 一种安全插座
US9324511B2 (en) Switch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01992A (zh) 一种易于拔插的插排
US6540535B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ntact force to inserted plug
CN218975914U (zh) 储能连接器
JP3130164U (ja) 電源ソケットの防塵及び安全装置
WO2019114218A1 (zh)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US20230178924A1 (en) Safety socket module, and power strip and mobile cable reel comprising same
CN210404251U (zh) 插座和插头以及用电系统
CN209786209U (zh) 分体式导电夹紧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接线端子
CN208078303U (zh) 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CN114694994A (zh) 一种夹子滑动式微动开关及组装工艺
CN202259771U (zh) 卡片连接器
CN102347568A (zh) 滑动式电连接装置及插头、插座、插线板
CN214312996U (zh) 一种夹子滑动式微动开关
CN2475167Y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6872089B1 (en) Puncturing type cable coupling apparatus
CN111785568B (zh) 非接触式自动复位开关结构
KR101420394B1 (ko) 전기적 연결장치
CN205248562U (zh) 一种水平安装的微矩形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