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7201U - 一种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7201U
CN216647201U CN202122003864.7U CN202122003864U CN216647201U CN 216647201 U CN216647201 U CN 216647201U CN 202122003864 U CN202122003864 U CN 202122003864U CN 216647201 U CN216647201 U CN 216647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ircuit
pin
control chip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38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38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7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7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7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该电源装置包括:储能电池;交流电输入端口,可拆卸地电连接供电电源;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包括电源引脚和控制引脚;第一供电电路,其连接储能电池和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第一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当第一开关管关断时,储能电池和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的连接断开;第二供电电路,其连接储能电池和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其中,第二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和辅助绕组,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储能电池,辅助绕组连接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开关电路,开关电路连接控制芯片的控制引脚,当储能电池待机时,开关电路导通,第二供电电路输出至电源引脚的电压低于电源引脚的工作电压。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双向变换电源或便携式储能双向变换电源中,其通常包括一些辅助器件(本文也称辅助源),辅助器件包括但不限于主功率的驱动芯片(也称控制芯片)及一些具有辅助供电需求的器件(如风扇),目前的电源中通常通过两种方式给辅助源供电,例如,当电源连接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简称AC)时,通过交流电给辅助源1和辅助源2供电,而当无交流电输入时,电池进入待机状态,此时电池还是给辅助源2供电,从而造成电池能量持续损耗,降低了电池的续航能力。
因此需要对电源装置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储能电池;
交流电输入端口,可拆卸地电连接供电电源;
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电源引脚和控制引脚;
第一供电电路,其连接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当所述第一开关管关断时,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的连接断开;
第二供电电路,其连接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其中,所述第二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和辅助绕组,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所述储能电池,所述辅助绕组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
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引脚,当所述储能电池待机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第二供电电路输出至所述电源引脚的电压低于所述电源引脚的工作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一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能电池,第一分压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使能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节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电池,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
可选地,所述第一供电电路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之间的第一二极管和至少一个电阻。
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或截止的控制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引脚,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四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参考电压,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使能电路,当所述第二使能电路为低电平或悬空时,所述第四开关管截止,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PNP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包括NPN三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包括NPN三极管,所述第四开关管包括NPN三极管。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管和第二分压电路,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辅助器件的输出端或连接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节点,当所述交流电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时,所述第五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管截止,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的电流流入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
可选地,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交流转直流转换器,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交流电输入端口,所述第二供电电路还连接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当所述交流电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时,且所述开关电路截止时,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经由所述第二供电电路流向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或者,
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交流转直流转换器和辅助器件,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交流电输入端口,所述辅助器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供电电路连接所述辅助器件的输出端,当所述交流电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源,且所述开关电路截止时,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经由所述辅助器件和所述第二供电电路流向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
可选地,所述控制引脚包括环路补偿引脚或使能引脚。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电源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电源装置,通过在电池给控制芯片的供电的第一供电电路中设置第一开关管,实现在电源装置待机时完全断开电池供电路径,不产生任何损耗,并且,还通过设置开关电路,使开关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引脚,当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时,所述开关电路输出至所述控制引脚的电压为低电平,从而使得控制芯片驱动引脚无输出,辅助绕组无法维持Vcc供电,也即所述第二供电电路输出至所述电源引脚的电压低于所述电源引脚的工作电压,从而关闭了电池通过辅助绕组给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供电的正反馈,进而不会消耗电池功率,因此,通过本申请的方案,能够避免在电池进入待机状态时,控制芯片对电池能量的持续消耗,从而降低电池待机功耗,提升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申请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一种常规的电源装置的辅助源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常规的电源装置的辅助源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源装置的局部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储能电池310 变压器320
辅助绕组321 控制芯片330
第一供电电路340 开关电路350
控制电路351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申请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为一种常规的电源装置的辅助源供电电路的示意图,这样的辅助源供电电路结构存在如下的问题:当电源装置无AC输入时,电池进入待机状态,但此时电池还是会给辅助源2例如控制芯片供电,会造成电池能量持续损耗。针对该问题,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1、辅助源选用低功耗的芯片,由于待机时输出电压Vout基本无负载,主要的损耗在于辅助源2用于维持Vout的损耗,因此选择低功耗的芯片有利于降低电池待机功耗,但是一般低功耗的器件的价格昂贵,会带来成本上的增加,同时还是存在一定的损耗;
2、如图2所示,直接在电池输入主功率路径加一个开关,常规是用PMOS,这样待机时能够完全断开电池供电路径,不会产生任何损耗。但实际工程应用中,如果电池高压的情况下,要选择高压PMOS,高压PMOS比较少见且价格很贵,还是会带来成本上的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储能电池;交流电输入端口,可拆卸地电连接供电电源;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包括电源引脚和环路补偿引脚;第一供电电路,其连接储能电池和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第一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当第一开关管关断时,储能电池和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的连接断开;第二供电电路,其连接储能电池和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其中,第二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和辅助绕组,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储能电池,辅助绕组连接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开关电路,开关电路连接控制芯片的控制引脚和地,当储能电池待机时,开关电路导通,第二供电电路流向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的电流为零。
下面,参考附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源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源装置的局部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作为示例,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储能电池310。储能电池310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任意能够充放电的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的电源装置还包括交流电输入端口(未示出),可拆卸地电连接供电电源例如市电,当电源装置的交流电输入端口通过电源线等电连接供电电源时,供电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输入到电源装置内,以为储能电池310和电源装置内的其他辅助器件等进行供电。
可选地,电源装置还可以包括辅助源,辅助源包括但不限于控制芯片330及一些具有辅助供电需求的辅助器件(如风扇)等,可选地,控制芯片330可以包括各种驱动电路以及微控制单元等,其可以集成于主板上。风扇可以是用于给电源散热的风扇等。
控制芯片330可以包括各种引脚,例如电源引脚(也称Vcc引脚)、控制引脚(例如环路补偿引脚或使能引脚,对应图3中Comp/En)、驱动引脚、参考电压(Vref)引脚等。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电源装置包括第一供电电路340,其连接储能电池310和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第一供电电路340包括第一开关管Q4,当第一开关管Q4关断时,储能电池310和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的连接断开,从而实现在电源装置待机时完全断开电池供电路径,不产生任何损耗,进而降低电池的待机损耗。
可选地,第一开关管Q4可以是任意适合的开关管,例如三极管或晶体管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4可以是PNP三极管。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供电电路340还包括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开关管Q5,第一分压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电阻,分压节点设置于彼此连接的两个电阻之间,例如,第一分压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阻R1和电阻R2。可选地,第二开关管Q5可以是任意能够在使能电路的控制下导通或截止的开关管,例如可以是晶体管或者三极管,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管Q5可以是NPN三极管。
第一分压电路的一端连接储能电池310例如电连接储能电池310的正极,第一分压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5的第一端例如NPN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开关管Q5的第二端(例如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开关管Q5的控制端(例如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使能电路,以通过第一使能电路控制第二开关管Q5的导通或截止。
可选地,第一开关管Q4的控制端(例如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节点,第一开关管Q4的第一端(例如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储能电池310,第一开关管Q4的第二端(例如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可选地,第一供电电路340还包括串联在第一开关管Q4的第二端和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之间的第一二极管D1和至少一个电阻R6,第一开关管Q4的第二端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电阻R6电连接到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
当第二开关管Q5为NPN三极管,第一开关管Q4为PNP三极管时,则第一使能电路关断输入到第二开关管Q5的控制端的输入电压为低电平或悬空时,第二开关管Q5截止,同时第一开关管Q4关断,从而储能电池310和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的连接断开,从而实现在电源装置待机时完全断开电池供电路径,不产生任何损耗,进而降低电池的待机损耗。
可选地,当电池开机时,第一使能电路输出高电平时,第二开关管Q5导通,同时第一开关管Q4发射极的电压大于基极的电压,第二开关管Q5也导通,从而可以实现电池通过第一供电电路340给控制IC的电源引脚供电。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的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二供电电路,第二供电电路连接储能电池310和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其中,第二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320,变压器320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和辅助绕组321,变压器320的初级绕组连接储能电池310,辅助绕组321连接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Vcc,从而在需要时,通过辅助绕组321给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Vcc供电。可选地,辅助绕组321的第一端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二极管D2连接到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Vcc,或者,辅助绕组321的第一端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二极管D2和一个或多个电阻(未示出)连接到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Vcc,辅助绕组321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控制芯片330还包括驱动引脚,该驱动引脚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控制端(例如NMOS晶体管的栅极),初级绕组的一端连接电池和辅助器件的输出端,初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第六开关管Q6的第一端(例如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六开关管Q6的第二端(例如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当电源装置包括第一供电电路340时,首次待机可以实现低功耗的功能,但当开机后,变压器320的辅助绕组321的支路开始给控制芯片330供电,从而形成正反馈,即便此时关闭第一使能电路进入待机状态,控制芯片330的Vcc引脚仍然能够由辅助绕组321来供电,这样控制芯片330依然在工作,电池持续耗电,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的电源装置还包括开关电路350,开关电路350连接控制芯片330的控制引脚,当储能电池310待机时,开关电路350导通,开关电路350输出至控制引脚的电压为低电平,从而使得控制芯片330驱动引脚无输出,辅助绕组321无法维持Vcc供电,也即第二供电电路输出至电源引脚的电压低于电源引脚的工作电压,从而关闭了电池通过辅助绕组321给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供电的正反馈,进而不会消耗电池功率,因此,通过本申请的方案,能够避免在电池进入待机状态时,控制芯片330对电池能量的持续消耗,从而降低电池待机功耗,提升续航能力。
第二供电电路输出至电源引脚的电压低于电源引脚的工作电压,第二供电电路输出至电源引脚的电压可以是低于电源引脚的工作电压的任意电压,例如可以大体为0V、1V、2V、3V或者其他适合的值。该值无法维持Vcc供电,因此,控制芯片330也就无法工作,从而降低了电池的消耗。
可选地,开关电路350包括第三开关管Q1和用于控制第三开关管Q1导通或截止的控制电路351,第三开关管Q1的第一端电连接控制芯片330的控制引脚,可选地,控制引脚包括环路补偿引脚或使能引脚(对应图3中comp/En引脚)。第三开关管Q1的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Q1的控制端电连接控制电路351,通过控制电路351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来控制第三开关管Q1的导通或截止。例如,当第三开关管Q1为NPN三极管时,当控制电路351输出给第三开关管Q1的电压为高电平时,则第三开关管Q1导通,从而将环路补偿引脚或使能引脚的电压拉低,从而使得控制芯片330驱动引脚无输出,辅助绕组321无法维持Vcc供电,也即第二供电电路输出至电源引脚的电压低于电源引脚的工作电压,从而关闭了电池通过辅助绕组321给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供电的正反馈,进而不会消耗电池功率。
可选地,控制电路351包括第四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参考电压Vref,第四开关管Q3的第二端接地,第四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使能电路,以获得第二使能电路输出的使能电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当第二使能电路为低电平或悬空时,第四开关管Q3截止,第三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参考电压Vref,也即接高电平,从而使得第三开关管Q1导通。
可选地,参考电压Vref可以为控制芯片330的用于提供参考电压Vref的输出引脚所输出的电压,也即第四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控制芯片330的用于提供参考电压Vref的输出引脚,或者,第四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用于提供参考电压的电路,该电路可以是一个额外用于提供参考电压Vref的电路,该电路可以提供一个上拉电平(本文也称高电平),以保证开关电路350、控制电路351的第四开关管Q3等的正确关断。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的电源装置除了电池能够用于给辅助器件和控制芯片330供电外,还可以通过供电电源提供的交流电给辅助器件和控制芯片330供电,例如,如图3所示,电源装置还包括交流转直流转换器(未示出),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交流电输入端口,第二供电电路还连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当交流电输入端口电连接供电电源时,且开关电路350例如第三开关管Q1截止时,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经由第二供电电路流向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交流转直流转换器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任意能够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转换器,例如其可以为整流器等。
在另一个示例中,电源装置还包括交流转直流转换器(未示出)和辅助器件(对应图3中辅助源1),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交流电输入端口,辅助器件的输入端连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第二供电电路连接辅助器件的输出端,当交流电输入端口电连接供电电源,且开关电路350例如第三开关管Q1截止时,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经由辅助器件和第二供电电路流向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
可选地,在电池和第二供电电路之间还串联有一个或多个二极管D4,或者还可以串联一个或多个电阻(未示出)等,可选地,在辅助器件的输出端和第二供电电路之间还串联有一个或多个二极管D3,或者还可以串联一个或多个电阻(未示出)等。
当电源装置连接到交流电时,为了避免开关电路350影响交流电给辅助源供电,可选地,本申请的控制电路351还包括第五开关管Q2和第二分压电路,第二分压电路的一端连接辅助器件的输出端或连接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第二分压电路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五开关管Q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开关管Q1的控制端,第五开关管Q2的第二端接地,第五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节点,当交流电输入端口电连接供电电源时,第五开关管Q2导通,第三开关管Q1截止,变压器320的辅助绕组321的电流流入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可选地,当第五开关管Q2为NMOS晶体管时,第五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为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为NMOS晶体管的源极,第五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为NMOS晶体管的栅极,当电源装置连接到供电电源时,从供电电源的交流电转换而来的直流电,给辅助器件供电,从辅助器件输出的直流电其可以具有直流电压Vdc,第二分压电路可以为任意适合的能够起到分压作用的电路,例如第二分压电路可以包括串联的电阻R3和电阻R4,其中电阻R3的一端连接直流电压Vdc,另一端连接分压节点,电阻R4的一端连接分压节点另一端接地,由于第五开关管Q2连接到分压节点,从而给第五开关管Q2提供高电平,使得第五开关管Q2导通,因此,无论第二使能电路控制第四开关管Q3导通或截止,均使第三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的为低电平,使得第三开关管Q1始终处于截止,从而使得控制芯片330的控制引脚接高电平,进而使得控制芯片330的驱动管脚正常输出,从而不会影响控制芯片330的正常工作。
因此,通过第五开关管Q2和第二分压电路可以使得当交流电输入时,第二使能电路输出使能信号(enable)不会影响辅助器件和控制芯片330的工作,当Vdc正常时,不管使能信号为高电平或低电平,开关电路350都是失效的,不会影响辅助器件和控制芯片330的工作。
在本申请中,第一开关管Q4包括PNP三极管,第二开关管Q5包括NPN三极管,第三开关管Q1包括NPN三极管,第四开关管Q3包括NPN三极管,第五开关管Q2包括NMOS晶体管,可见,本申请选用的器件不涉及功率级,都是常规小信号器件,低成本易采购。
在一个示例中,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三供电电路,该第三供电电路一端电连接辅助器件的输出端,一端连接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Vcc,第三供电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二极管D5,一个或多个电阻R6,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需要的器件,第三供电电路包括的二极管其正极连接到辅助器件的输出端,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电阻R6的第一端,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Vcc,当本申请的电源装置的交流电输入端口电连接到供电电源时,AC输入经交流转直流转换器转换为直流电后,给辅助器件例如辅助源1供电,自辅助器件输出的直流电再经第三供电电路提供给电源引脚Vcc。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便于理解并未示出电源装置的电路的所有电路结构,对于完整的电源装置其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元件,例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滤波电路、双向交流转直流转换器、双向直流转直流转换器等等,在此不再一一描述。
本申请的电源装置可以是双向变换电源,或者其他类型的电源,或者其还可以是便携式电源装置。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电源装置,通过在电池给控制芯片330的供电的第一供电电路340中设置第一开关管Q4,实现在电源装置待机时完全断开电池供电路径,不产生任何损耗,并且,还通过设置开关电路350,使开关电路350连接控制芯片330的控制引脚,当开关电路350导通时,开关电路350输出至控制引脚的电压为低电平,从而使得控制芯片330驱动引脚无输出,辅助绕组321无法维持Vcc供电,也即第二供电电路输出至电源引脚的电压低于电源引脚的工作电压,从而关闭了电池通过辅助绕组321给控制芯片330的电源引脚供电的正反馈,进而不会消耗电池功率,因此,通过本申请的方案,能够避免在电池进入待机状态时,控制芯片330对电池能量的持续消耗,从而降低电池待机功耗,提升续航能力。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电源装置,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或者便携式电源装置,或者可以包括其他的任意需要使用该电源装置的设备。由于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具有前述的电源装置,因此其具有和前述电源装置相同的优点。
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申请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储能电池;
交流电输入端口,电连接供电电源;
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包括电源引脚和控制引脚;
第一供电电路,其连接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所述第一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当所述第一开关管关断时,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的连接断开;
第二供电电路,其连接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其中,所述第二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和辅助绕组,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所述储能电池,所述辅助绕组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
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引脚,当所述储能电池待机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第二供电电路输出至所述电源引脚的电压低于所述电源引脚的工作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能电池,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使能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分压节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能电池,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电路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之间的第一二极管和至少一个电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或截止的控制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引脚,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四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参考电压,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使能电路,当所述第二使能电路为低电平或悬空时,所述第四开关管截止,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PNP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包括NPN三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包括NPN三极管,所述第四开关管包括NPN三极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管和第二分压电路,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一端连接辅助器件的输出端或连接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分压节点,当所述交流电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时,所述第五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管截止,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的电流流入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交流转直流转换器,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交流电输入端口,所述第二供电电路还连接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当所述交流电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时,且所述开关电路截止时,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经由所述第二供电电路流向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或者,
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交流转直流转换器和辅助器件,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交流电输入端口,所述辅助器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供电电路连接所述辅助器件的输出端,当所述交流电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源,且所述开关电路截止时,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经由所述辅助器件和所述第二供电电路流向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引脚包括环路补偿引脚或使能引脚。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
CN202122003864.7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647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3864.7U CN216647201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3864.7U CN216647201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7201U true CN216647201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3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3864.7U Active CN216647201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7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7392B2 (en) Power converter with automatic mode switching
CN1518200B (zh) 开关式电源装置
CN110323736A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US20100096928A1 (en) Automatic start-up circuit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 having such automatic start-up circuit
US8723364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having integrated charge/discharge circuit
CN102111070A (zh) 待机电流减少的调节器过电压保护电路
US9244509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and power control system thereof
JP2010075043A (ja) コントローラと絶縁型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とを有する回路および電源ならびに方法
CN113741261B (zh) 一种上下电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装置
US20230411992A1 (en) Ac switch pfc with integrated charger and dc-dc for online ups systems
US20110140519A1 (en) Power supply with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and computer having such power supply
CN216647201U (zh) 一种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20149651A1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212463065U (zh) 一种嵌入式设备电源供电装置
CN115528790A (zh) 供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9982063U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399617B (zh) 供电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805473U (zh) 一种供电的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CN211351757U (zh) 一种低功耗待机电路、移动电源及机器人
CN109104086B (zh) 一种具有功率因数修正功能的直流对直流转换器
TWI522785B (zh) 電力供應裝置
CN2935671Y (zh) 电视机开关电源电路
CN213959958U (zh) 供电电路、开关电源和数字电源
CN114498905B (zh) 不同功率模式切换的电源供电系统
CN219370311U (zh) 一种加固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