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7096U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7096U
CN216647096U CN202123296705.7U CN202123296705U CN216647096U CN 216647096 U CN216647096 U CN 216647096U CN 202123296705 U CN202123296705 U CN 202123296705U CN 216647096 U CN216647096 U CN 216647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osition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67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仕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67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7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7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7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处理盒和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设置在处理盒的端部,固定装置包括:端盖;卡接件,卡接件与端盖转动连接,卡接件的第一端朝向处理盒延伸,卡接件具有卡接状态和解锁状态,卡接件处于卡接状态时,卡接件的第一端与处理盒卡接,卡接件处于解锁状态时,卡接件的第一端与处理盒相互分离;操作件,操作件设置在端盖上,且与卡接件的第二端连接,操作件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卡接件的方向移动,以带动卡接件转动,并使得卡接件在卡接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处理盒易于拆装。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打印机以其打印品质好、噪音小、速度快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处理盒是激光打印机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处理盒的好坏影响到打印的质量。
处理盒的两端设有端盖,处理盒通过端盖连接在图像形成设备上。端盖用于覆盖位于处理盒端部的齿轮、电连接片等部件。其中,端盖与处理盒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处理盒进行更换。
然而,拆装处理盒时,用户需要借助工具旋拧螺纹紧固件,操作不便,且拆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处理盒易于拆装,拆装效率较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处理盒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的端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端盖;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端盖转动连接,所述卡接件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处理盒延伸,所述卡接件具有卡接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卡接件处于所述卡接状态时,所述卡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盒卡接,所述卡接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卡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盒相互分离;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在所述端盖上,且与所述卡接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操作件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卡接件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卡接件转动,并使得所述卡接件在所述卡接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端盖上,所述定位件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相对所述端盖移动,以与所述操作件卡接,或者避让所述卡接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夹角,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操作件卡接时,所述卡接件处于解锁状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件上设有可沿第三方向伸缩的止挡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互成夹角;所述卡接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止挡部伸出并与所述定位件抵接;所述止挡部背离所述卡接件的一侧和/或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卡接件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朝向远离所述卡接件的一侧倾斜,所述导向斜面被配置为在所述卡接件解锁过程中引导所述止挡部收缩,以避让所述定位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件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方向,所述止挡部的一端伸入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止挡部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定位件抵接;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连接所述操作件和所述止挡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在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端盖之间,被配置为朝向靠近所述卡接件的一侧顶推所述操作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止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方向与所述操作件的移动方向平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盒为多个,多个所述处理盒并列设置,多个所述处理盒同一端的所述操作件相互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盒为多个,多个所述处理盒并列设置,多个所述处理盒同一端的所述定位件相互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盒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件上设有凸出的卡接部,所述卡接件处于所述卡接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伸入所述卡接槽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卡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弹性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设有定位腔,所述定位腔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处理盒的端部与所述定位腔插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朝向远离卡接件的一侧带动操作件移动,可以带动卡接件转动,此时卡接件与处理盒分离,处理盒与端盖相互分离,用户可拿取处理盒。通过朝向靠近卡接件的一侧带动操作件移动,可以带动卡接件转动,此时卡接件与处理盒卡接,使得处理盒与端盖相对固定。也就是说,通过带动操作件往复移动,即可实现处理盒的拆装,操作方便,拆装效率较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处理盒和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处理盒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处理盒沿B-B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操作件与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处理盒和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二;
图10为图9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处理盒的正视图;
图12为图11中处理盒沿D-D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中处理盒和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4为图13中E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处理盒和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
10:图像形成设备;101:感光鼓;102:充电辊;103:显影辊;104:粉仓;105:转印带;106:二次转印辊;107:进入纸盒;108:手动送纸盘;109:进纸辊;112:热辊;113:压辊;114:排出辊;115:和排出纸盒;116:搬送辊;117:激光扫描单元;
100:处理盒;110:卡接槽;
200:端盖;210:出入口;
300:卡接件;310:卡接部;
400:操作件;410:止挡部;420:插接槽;
500:定位件;510:导向斜面;
600:弹性连接件;
700:锁止件;
800:第一连接件;
910:第二连接件;920:第三连接件;
L:长度方向;
Q:第一方向;
N:第二方向;
P:第三方向;
a:转动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处理盒的两端均设有端盖,处理盒与端盖之间通常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连接稳定性较高。然而,拆装处理盒时,用户通常需要借助工具旋拧螺纹紧固件,操作不便,效率较低。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的固定装置上设有卡接件和操作件,用户可通过带动操作件往复移动,以使卡接件转动,这样,卡接件上的卡接部可伸入处理盒上的卡接槽,或者脱出处理盒的卡接槽,即实现拆装处理盒,操作方便,拆装效率较高。
请参阅图1,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4个处理盒(Y、M、C、K)、转印带105、二次转印辊106、进入纸盒107、手动送纸盘108、进纸辊109、搬送辊116、激光扫描单元(Laser ScanningUnit,简称:LSU)117、热辊112、压辊113、排出辊114和排出纸盒115等。其中,4个处理盒(Y、M、C、K)分别对应4种打印颜色,具体结构分别包括感光鼓101(Y、M、C、K)、充电辊102(Y、M、C、K)、显影辊103(Y、M、C、K)以及用于盛放各自颜色碳粉的粉仓104(Y、M、C、K)。如图1所示的LSU 117为单个LSU的形式,包括四束光路。四个充电辊102(Y、M、C、K)用于分别给四个感光鼓101(Y、M、C、K)表面充电,LSU 117的四束光路分别发出激光束在感光鼓101(Y、M、C、K)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四个显影辊103(Y、M、C、K)用于分别在感光鼓101(Y、M、C、K)表面上显影形成各自颜色的碳粉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0采用二次转印的方式,即四个感光鼓101(Y、M、C、K)依次将碳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105上,然后转印带105上形成的彩色碳粉图像经二次转印辊106二次转印到纸张上。进入纸盒107存放纸张,进纸辊109将存放的纸张搬送至搬送路径。搬送辊116将搬送路径上的纸张搬送到二次转印辊106处进行转印成像。二次转印辊106把成像后的纸张搬送到热辊112和压辊113的夹持区,热辊112和压辊113用于对纸张上的碳粉图像进行定影,热辊112可以采用陶瓷加热方式,热辊112和压辊113将定影后的纸张搬送到排出辊114,排出辊114将纸张排出到排出纸盒115并堆叠起来,由此完成图像打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以及将打印、复印、传真、扫描等功能集成于一体的多功能一体机等,其功能是在成像介质上印制图像或文字。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15,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处理盒100的两端,也就是固定装置与处理盒100的端面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包括端盖200,端盖200固定在图像形成设备上,端盖200与处理盒100的端面相对设置。其中,端盖200可以近似为板状结构,端盖200所在的平面与处理盒100的长度方向L垂直。
为便于实现端盖200与处理盒100之间的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200设有定位腔,定位腔设置在端盖200的朝向处理盒100的一侧,且定位腔沿处理盒100的长度方向L延伸,这样,处理盒100的端部与定位腔插接,两个定位腔的底壁面可以在处理盒100的长度方向L上对处理盒100构成限位,定位腔的侧壁面与处理盒100接触,以在长度方向L的垂向上对处理盒100构成限位,这样,处理盒100可稳定的夹设在两个端盖20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200还设有出入口210,出入口210贯穿定位腔的侧壁,其中,出入口210可以设置在定位腔侧壁面的任意位置处,示例性的,出入口210沿竖直方向贯穿定位腔的侧壁,出入口210的形状、尺寸等与处理盒100端部的形状、尺寸相当,以供处理盒100沿竖直方向伸入或伸出定位腔。也就是说,用户可方便的沿竖直方向取放握持处理盒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将处理盒100可拆卸的连接在端盖200上,固定装置包括卡接件300,卡接件300与端盖200转动连接,卡接件300的第一端朝向处理盒100伸出。
其中,卡接件300具有卡接状态和解锁状态,卡接件300处于卡接状态时,卡接件300的第一端与处理盒100卡接,处理盒100固定在端盖200上,卡接件300处于解锁状态时,卡接件300的第一端与处理盒100相互分离,处理盒100与端盖200相互分离。这样,通过转动卡接件300,即可实现处理盒100与端盖200之间的连接或分离,以拆装处理盒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件300和处理盒100中的一者上设有卡接槽110,另一者设有凸出的卡接部310,卡接件300处于卡接状态时,卡接部310伸入卡接槽110内,以实现卡接件300第一端与处理盒100之间的卡接。示例性的,处理盒100上设有卡接槽110,卡接件300上设有凸出的卡接部310。
卡接槽11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等。卡接槽110的凹陷深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卡接槽110的凹陷深度小于处理盒100的侧壁厚度。
为便于带动卡接件300转动,固定装置包括操作件400,操作件400设置在端盖200上,操作件400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Q朝向靠近或远离卡接件300的方向移动,相应的,端盖200上设有导向结构,例如导向槽,导向槽沿第一方向Q延伸,操作件400位于导向槽内,以引导操作件400移动,避免操作件400发生偏移。
操作件400与卡接件300的第二端连接,这样,用户带动操作件400往复移动时,可以带动卡接件300绕自身轴线转动,以使卡接部310伸入或脱离卡接槽110,即使得卡接件300在卡接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以实现处理盒100的拆装,操作方便,拆装效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件300的转动轴线a以及第一方向Q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卡接件300的转动轴线a与第一方向Q平行(未示出),通过与卡接件300上的引导斜面带动卡接件300转动。
本实施例以卡接件300的轴线与第一方向Q具有夹角为例进行说明,例如第一方向Q与卡接件300的轴线垂直(如图2所示),这样,相对于其他角度,操作件400能够以较小的移动行程使卡接件300的第一端具有较大的转动行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简化固定装置,卡接件300的转动轴线a、第一方向Q和处理盒100的长度方向L可以两两垂直。例如,当处理盒100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时,卡接件300的转动轴线a和第一方向Q分别与处理盒100横截面的两个相邻侧边延伸。
此时,卡接件300可呈杆状结构,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且卡接部310沿卡接件300的垂向凸出卡接件300的外壁面,卡接件300与卡接槽110的卡接稳定性较高。卡接件300与卡接槽110卡接时,卡接件300还可以贴装在处理盒100的外壁面上,避免占用过多的处理盒100的周向空间。
这样,用户带动操作件400朝向靠近卡接件300的一侧移动时,操作件400带动卡接件300的第二端转动,相应的,卡接件300的第一端朝向靠近处理盒100的一侧转动,以使卡接部310伸入卡接槽110内,处理盒100固定连接在端盖200上。用户带动操作件400朝向远离卡接件300的一侧移动时,操作件400带动卡接件300的第二端转动,相应的,卡接件300的第一端朝向远离处理盒100的一侧转动,卡接部310脱离卡接槽110,处理盒100与端盖200相互分离。
由上述可知,卡接件300具有两种状态,即卡接部310脱离卡接槽110时的解锁状态以及卡接部310伸入卡接槽110时的卡接状态。相应的,操作件400具有相对于端盖200具有两个位置。
其中,当卡接件300处于解锁状态时,此时可更换处理盒100,为避免操作件400在该两个位置之间自行切换,导致卡接部310发生转动,使得安装处理盒100时,卡接件300与处理盒100干涉。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还包括定位件500,定位件500设置在端盖200上,定位件500与操作件400卡接时,卡接件300处于解锁状态。也就是说,通过操作件400与定位件500之间的卡接,可以使得卡接件300维持在解锁状态,避免拆装处理盒100过程中,卡接件300与处理盒100干涉。
考虑到卡接件300在卡接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时,操作件400沿第一方向Q往复移动,为避免操作件400与定位件500之间发生干涉碰撞,定位件500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N相对端盖200移动,第一方向Q和第二方向N具有夹角。例如,第二方向N与卡接件300的转动轴线a平行(未示出),或者,第二方向N与处理盒100的长度方向L平行(如图2所示)。
也就是说,定位件500也具有两个位置,即定位位置和避让位置,定位件500位于定位位置时,定位件500与操作件400卡接,以使操作件400相对端盖200固定,卡接件300维持在解锁状态。可以理解的,当卡接件300处于卡接状态时,不限制定位件500的位置。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图3和图5,卡接件300处于卡接状态,定位件500处于定位位置。
当定位件500位于避让位置时(图9示出,卡接件由解锁状态切换为卡接状态时,定位件500移动至避让位置,操作件400尚未带动卡接件300转动的初始状态,),定位件500避让卡接件300,操作件400可相对端盖200移动,以使卡接件300在卡接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定位件500与操作件400之间可以具有类似卡接部310与卡接槽110的卡接结构,通过移动定位件500可以实现定位件500与操作件400之间的卡接或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件400上设有可伸缩的止挡部410,其中,卡接件300处于解锁状态时,止挡部410伸出并与定位件500抵接,即通过止挡部410的外壁面与定位件500的外壁面之间的相互抵接,实现对操作件400的定位。
为简化拆装处理盒100的操作步骤,止挡部410背离卡接件300的一侧和/或定位件500朝向卡接件300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510,也就是说,止挡部410和卡接件300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导向斜面510,例如,止挡部410和卡接件300上均设有导向斜面510。导向斜面510朝向远离卡接件300的一侧倾斜,倾斜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导向斜面510被配置为在卡接件300解锁过程中(即操作件400朝向远离卡接件300的一侧移动时)引导止挡部410收缩,以避让定位件500。
也就是说,卡接件300由卡接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时,用户带动操作件400移动过程中,即可通过止挡部410与定位件500之间的抵接,使得止挡部410收缩并避让定位件500,直至止挡部410移动至定位件500的背离卡接件300的一侧后伸出。此时,用户放开操作件400,在卡接件300重力的作用下,卡接件300第一端有朝向靠近处理盒100一侧移动的趋势,由于止挡部410伸出,止挡部410会与定位件500抵接,以阻止卡接件300继续转动,卡接件300维持在解锁状态。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可伸缩的止挡部410以及导向斜面510,可以避免用户在卡接件300由卡接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时操作定位件500,简化了用户操作,使用方便。
其中,止挡部410沿第三方向P伸缩,示例性的,第三方向P与卡接件300的转动轴线a平行。其中,第三方向P与第二方向N具有夹角,例如锐角或钝角,这样,可以使得止挡部410伸缩过程中,定位件500与自身移动轨道的壁面抵接,避免止挡部410伸缩过程中定位件500发生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Q、第二方向N、第三方向P互成夹角。示例性的,第一方向Q、第二方向N、第三方向P两两垂直,以简化固定装置,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方向N与处理盒100的长度方向L平行,第三方向P与卡接件300的转动轴线a平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操作件400设有插接槽420,插接槽420沿第三方向P延伸方向,止挡部410的一端伸入插接槽420内,止挡部410的另一端用于与定位件抵接500,插接槽420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止挡部410的伸缩行程。
为便于止挡部410伸出插接槽420,固定装置还包括弹性连接件600,弹性连接件600位于插接槽420内并连接操作件400和止挡部410,弹性连接件600可以为弹簧、橡胶件、硅胶件等。
这样,操作件400朝向远离卡接件300的一侧移动时,止挡部410可与定位件500抵接,并在定位件500的抵顶下,收缩至插接槽420内,此时,弹性连接件600受压压缩。当止挡部410移动至定位件500的背离卡接件300的一侧时,止挡部410可在弹性连接件600的弹性力作用下伸出,定位件500可阻挡止挡部410朝向靠近卡接件300的一侧移动。
也就是说,定位件500常态下可处于定位位置处,此时,定位件500可构成对操作件400的限位。且当卡接件300由卡接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时,操作件400朝向远离卡接件300的一侧移动,用户可直接带动操作件400移动,避免此时手动带动定位件500移动,操作方便。
可以理解的,当卡接件300由解锁状态切换为卡接状态时,用户可带动定位件500由定位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以使定位件500避让止挡部410,此时,用户可带动操作件400朝向靠近处理盒100的一侧移动,直至卡接部310伸入卡接槽110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还包括锁止件700,锁止件700设置在操作件400与端盖200之间,被配置为朝向靠近卡接件300的一侧顶推操作件400,以避免卡接件300处于卡接状态时,卡接部310脱离卡接槽110,导致处理盒100与端盖200之间的连接失效。
其中,锁止件700可以为顶推杆,顶推杆可拆卸的夹设在操作件400与支撑件之间,用于承托操作件400,以避免卡接部310与卡接槽110卡接时,操作件400相对端盖200平移。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锁止件700为弹性件,弹性件可以为螺旋弹簧、橡胶件、硅胶件等,弹性件的两端连接操作件400与支撑件,弹性件的弹性力方向与操作件400的移动方向平行。
这样,卡接件300处于解锁状态时,止挡部410与定位件500卡接,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定位件500避让止挡部410时,操作件400可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移动,直至卡接部310伸入卡接槽110内,简化用户操作。
同时,弹性件也能够阻挡卡接部310脱离卡接槽110,卡接部310与卡接槽110之间的卡接稳定性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处理盒100为多个时,多个处理盒100并列设置。每个处理盒100的两端均可以对应设有固定装置(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处理盒100同一端的操作件400相互连接,例如,多个操作件400通过第二连接件910相连,或者多个操作件400一体成型(未示出)。其中,第二连接件910可呈杆状,结构较为简单,其材质可以与操作件400的材质相同。
这样,用户带动操作件400移动时,可以同时将多个处理盒100的卡接件300由卡接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以同时对多个处理盒100进行拆装,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盒100为多个时,多个处理盒100同一端的定位件500相互连接,例如,多个定位件500通过第三连接件920相连,或者多个定位件500一体成型。其中,第三连接件920可呈杆状,结构较为简单,其材质可以与定位件500的材质相同。
这样,用户带动定位件500移动时,可以同时将多个处理盒100的卡接件300由解锁状态切换为卡接状态,以同时对多个处理盒100进行拆装,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盒100为多个时,多个处理盒100同一端的多个操作件400可以相互连接,同时,多个处理盒100同一端的多个定位件500也可以相互连接,以简化用户操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800,第一连接件800连接操作件400与卡接件300,考虑到操作件400与卡接件300之间的间距以及夹角会发生改变,第一连接件800为弹性件,弹性件可以为卷簧、金属弹片等。
这样,当卡接件300由解锁状态切换为卡接状态时,操作件400可在第一连接件800以及锁止件700的共同作用下朝向靠近卡接件300的一侧移动,以便于卡接部310伸入卡接槽110内。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盒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的端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端盖;
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端盖转动连接,所述卡接件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处理盒延伸,所述卡接件具有卡接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卡接件处于所述卡接状态时,所述卡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盒卡接,所述卡接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卡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盒相互分离;
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在所述端盖上,且与所述卡接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操作件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卡接件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卡接件转动,并使得所述卡接件在所述卡接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端盖上,所述定位件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相对所述端盖移动,以与所述操作件卡接,或者避让所述卡接件;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夹角,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操作件卡接时,所述卡接件处于解锁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上设有可沿第三方向伸缩的止挡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互成夹角;
所述卡接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止挡部伸出并与所述定位件抵接;
所述止挡部背离所述卡接件的一侧和/或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卡接件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朝向远离所述卡接件的一侧倾斜,所述导向斜面被配置为在所述卡接件解锁过程中引导所述止挡部收缩,以避让所述定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件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方向,所述止挡部的一端伸入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止挡部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定位件抵接;
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连接所述操作件和所述止挡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在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端盖之间,被配置为朝向靠近所述卡接件的一侧顶推所述操作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方向与所述操作件的移动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为多个,多个所述处理盒并列设置,多个所述处理盒同一端的所述操作件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为多个,多个所述处理盒并列设置,多个所述处理盒同一端的所述定位件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件上设有凸出的卡接部,所述卡接件处于所述卡接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伸入所述卡接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卡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弹性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有定位腔,所述定位腔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处理盒的端部与所述定位腔插接。
CN202123296705.7U 2021-12-23 2021-12-23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216647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6705.7U CN216647096U (zh) 2021-12-23 2021-12-23 图像形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6705.7U CN216647096U (zh) 2021-12-23 2021-12-23 图像形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7096U true CN216647096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42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6705.7U Active CN216647096U (zh) 2021-12-23 2021-12-23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7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84904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TWI442196B (zh) 處理匣及電子照相成像設備
TWI418962B (zh) 處理匣及電子照相成像設備
EP261067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180129870A (ko) 위치 결정 조립체 및 처리 카트리지
US20090169246A1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018691A1 (en) Waste toner collec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0040928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827200B1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push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0320782B (zh) 鼓单元和包括鼓单元的鼓组件
KR20090018337A (ko) 인쇄매체이송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CN216647096U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8511672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450751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8334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783236B2 (en) Developing unit having developer feeding plat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7420979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13469B2 (en) Toner cartridge assembly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7113724B2 (en) Tandem color image forming device
US6077015A (en) Quick insertion screw
US20210341855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first inclined surface movable together with first shaft, and second inclined surface movable together with second shaft
US9785080B2 (en) Image carri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217506373U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216647097U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20184034A (ja) 位置決め機構及び転写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