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4738U - 极片带材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片带材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4738U
CN216644738U CN202123337585.0U CN202123337585U CN216644738U CN 216644738 U CN216644738 U CN 216644738U CN 202123337585 U CN202123337585 U CN 202123337585U CN 216644738 U CN216644738 U CN 216644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chamber
roller
cooling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375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 Jiangxiong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uo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uo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uo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375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4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4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4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包括机箱以及依次内置于机箱的放卷机构、烘干机构、冷却机构及收卷机构,机箱内部间隔开设有进料室、烘干室、冷却室及收料室,进料室、烘干室、冷却室及收料室均连通有真空抽气管,放卷机构内置于进料室,用于释放成卷的极片带材,烘干机构内置于烘干室,烘干机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加热辊,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加热辊,用以加热干燥极片带材,冷却机构内置于冷却室,冷却机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冷却辊,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冷却辊,用以冷却干燥完成的极片带材,收卷机构内置于收料室,用于将干燥冷却完成的极片带材回收成卷;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具有加热效率高且能耗低的特点。

Description

极片带材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带材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锂电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开发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试用,预计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更广泛应用。随着能源的紧缺和世界环保方面的巨大压力。锂电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行业,特别是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的出现,更推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为了保证锂电池具有高质量,需要对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序所处的生产环境进行严格把关。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干燥炉对电池壳体、极片、极卷和电芯进行干燥处理。
现有在生产的烘干设备有两种,一种是常压下开料烘烤,一种是整卷料在真空箱内烘烤,两种烘烤方式烘烤时间长,而且容易受热不均匀,虽然这些机构能大致满足使用要求,但效率过慢,造产能资源的浪费,想要提高产能,只能加大投入设备数量,造成总体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而且干燥效率高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包括机箱以及依次内置于所述机箱的放卷机构、烘干机构、冷却机构及收卷机构;
所述机箱内部间隔开设有进料室、烘干室、冷却室及收料室,所述进料室、烘干室、冷却室及收料室均连通有真空抽气管;
所述放卷机构内置于所述进料室,用于释放成卷的极片带材;
所述烘干机构内置于所述烘干室,所述烘干机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加热辊,所述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所述加热辊,用以加热干燥极片带材;
所述冷却机构内置于所述冷却室,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冷却辊,所述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所述冷却辊,用以冷却干燥完成的极片带材;
所述收卷机构内置于所述收料室,用于将干燥冷却完成的极片带材回收成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卷机构包括放卷轴、导向辊及接带组件,所述放卷轴与所述机箱连接,所述导向辊设置在所述放卷轴的一侧,所述接带组件设置在所述导向辊的一侧,所述接带组件用于连接新旧两卷极片带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带组件包括安装盒、压板及接带动力件,所述安装盒安装在所述进料室的底部,所述压板与所述安装盒可伸缩连接,所述接带动力件内置于所述安装盒,所述接带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压板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安装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卷机构还包括第一纠偏组件与放料张力调整组件,所述第一纠偏组件包括第一机座、第一机架及第一纠偏传感器,所述第一机座设置在所述机箱的一侧,所述第一机架滑设于所述第一机座,所述放卷轴与导向辊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所述第一纠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向辊与接带组件之间,所述放料张力调整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张力传感器及第一张力辊,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室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张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张力辊安装在所述第一张力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卷机构还包括放卷密封组件、第一过辊及第二过辊,所述放卷密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推板及第一推带动力件,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进料室靠近所述烘干室的一侧,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可伸缩连接,所述第一推带动力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过辊设置在所述接带组件与放料张力调整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过辊设置在所述放料张力调整组件与放卷密封组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辊内置有电磁感应加热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第三过辊与第四过辊,所述第三过辊设置在所述烘干室靠近所述进料室的一侧,所述第四过辊设置在所述烘干室靠近所述冷却室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辊内部设有供冷媒流通的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五过辊与第六过辊,所述第五过辊设置在所述冷却室靠近所述烘干室的一侧,所述第六过辊设置在所述冷却室靠近所述收料室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收卷密封组件、第二纠偏组件、第七过辊、收料张力调整组件、第八过辊及收卷轴,所述收卷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收料室靠近所述冷却室的一侧,所述第二纠偏组件用于监测并纠正极片带材,所述收料张力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收卷密封组件远离所述冷却室的一侧,所述第七过辊与所述第八过辊分别设置在所述收料张力调整组件相对两侧,所述收卷轴与所述机箱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通过对机箱内部抽真空处理,利用水分在真空环境下沸点降低的特性,且水分气化之后会迅速沿真空抽气道逸散,当温度降低时不会在机箱内部重新凝结,因此在真空环境下对极片带材进行烘干再降到常温,可以节省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通过设置多根加热辊对极片带材进行加热,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加热辊,使得连续受热时间长,而且对极片带材的正反面交替进行加热,保证了极片带材受热均匀;同理通过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冷却辊,可以确保极片带材与冷却辊充分接触,加快降温;此外,热量在真空环境中只能通过接触传热,有利于减少热量无效散发,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的正视图,其中密封门未展示;
图4为图3所示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中接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中放料张力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中放卷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极片带材干燥装置100;
机箱10,进料室11,烘干室12,冷却室13,收料室14,真空抽气管15,密封门16;放卷机构20,放卷轴21,导向辊22,第一纠偏组件23,第一机座231,第一机架232,第一纠偏传感器233,接带组件24,安装盒241,压板242,接带动力件243,第一过辊25,放料张力调整组件26,第一安装板 261,第一张力传感器262,第一张力辊263,第二过辊27,放卷密封组件28,第一支撑板281,第一推板282,第一推带动力件283;烘干机构30,第三过辊31,加热辊32,第四过辊33;冷却机构40,第五过辊41,冷却辊42,第六过辊43;收卷机构50,收卷密封组件51,第二纠偏组件52,第二机座521,第二机架522,第二纠偏传感器523,第七过辊53,收料张力调整组件54,第八过辊55,收卷轴5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的数目被称为有“多个”,它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极片带材干燥装置100,包括机箱10以及依次内置于机箱10的放卷机构20、烘干机构30、冷却机构40及收卷机构50;机箱10内部间隔开设有进料室11、烘干室12、冷却室13及收料室14,进料室11、烘干室12、冷却室13及收料室14均连通有真空抽气管15;放卷机构20内置于进料室11,用于释放成卷的极片带材;烘干机构30内置于烘干室12,烘干机构3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加热辊 32,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加热辊32,用以加热干燥极片带材;冷却机构40内置于冷却室13,冷却机构4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冷却辊42,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冷却辊42,用以冷却干燥完成的极片带材;收卷机构50内置于收料室 14,用于将干燥冷却完成的极片带材回收成卷。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100具有加热效率高且能耗低的特点。
如图1与图2所示,机箱10内部间隔开设有进料室11、烘干室12、冷却室13及收料室14,而且进料室11、烘干室12、冷却室13及收料室14均连通有真空抽气管15,真空抽气管15与外部的抽真空装置连通,用于抽取机箱10内部的空气,使得机箱10内部呈真空状态。为了方便安装料带和确保进料室11、烘干室12、冷却室13及收料室14的密封性,机箱10还设置有密封门16。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热传递影响干燥的效率和避免高温对其他元器件造成干扰,进料11与烘干室1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图未标),第一隔板上开设有供极片带材穿设的通孔,同理烘干室12与冷却室13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图未标),第二隔板上同样开设有供极片带材穿设的通孔,冷却室 13与收料室14之间设置有第三隔板(图未标),第三隔板上开设有供极片带材穿设的通孔。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机箱10的强度,防止机箱10抽真空时发生形变,以及为了减少机箱10内部的空间,以减少抽真空所需的能耗,机箱10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支撑件(图未标),支撑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密封门16 与机箱10的底板,而且支撑件占据了机箱10的多余的内部空间,只留下安装其他零部件的空间与供极片带材穿设的空间。
如图2至图6所示,放卷机构20包括放卷轴21、导向辊22、第一纠偏组件23及接带组件24。放卷轴21与机箱10连接,导向辊22设置在放卷轴 21的一侧。第一纠偏组件23用于监测极片带材是否偏移,并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极片带材的位置;进一步地,第一纠偏组件23包括第一机座231、第一机架232及第一纠偏传感器233,第一机座231设置在烘干室12远离密封门的一侧,第一机架232滑设于第一机座231,放卷轴21与导向辊22安装在第一机架232上,第一纠偏传感器233设置在导向辊22与接带组件24之间;第一纠偏传感器233用于动态监测极片带材在放卷过程中是否产生偏移,并将监测结构反馈给第一机架232上的移架动力件(图未示),移架动力件根据监测结果来动态微调第一机架232与第一机座231的相对位置,以确保极片带材在放卷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接带组件24设置在导向辊22的一侧,接带组件24用于连接新旧两卷极片带材,当上一卷极片带材放卷完成后,更换新的一卷极片带材,通过接带组件24夹持上一卷极片带材的料尾与新一卷极片带材的料头,再使用胶带连接二者,确保干燥过程的连续性。接带组件24 包括安装盒241、压板242及接带动力件243,安装盒241安装在进料室11 的底部,压板242与安装盒241可伸缩连接,极片带材从压板242与安装盒 241顶部之间穿过,接带动力件243内置于安装盒241,接带动力件243用于驱动压板242远离或者靠近安装盒241;如图4所示,压板242的数量为两个,连接两卷极片带材时,通过两个压板242分别压住上一卷极片带材的料尾与新一卷极片带材的料头,然后操作员用胶带将二者粘在一起,完成新旧极片带材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接带动力件243为气缸。
如图3所示,放卷机构20还包括第一过辊26、放料张力调整组件26及第二过辊27,放料张力调整组件26设置在接带组件24远离导向辊22的一侧,第一过辊26与所述第二过辊27分别设置在放料张力调整组件26的相对两侧。放料张力调整组件26包括第一安装板261、第一张力传感器262及第一张力辊263,第一安装板261的一端与进料室11固定连接,第一张力传感器262 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61上,第一张力辊263安装在第一张力传感器262远离第一安装板261的一侧;放料张力调整组件26通过第一张力传感器262监测极片带材的张紧力,并通过放卷轴21靠近第一机架232的一端上连接的磁粉离合器(图未示)来动态调整极片带材的张紧力,以防止极片带材绷断或者松脱。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放卷机构20还包括放卷密封组件28、放卷密封组件 28包括第一支撑板281、第一推板282及第一推带动力件283,第一支撑板 281设置在进料室11靠近烘干室12的一侧,第一推板282与第一支撑板281 可伸缩连接,第一推带动力件283安装在第一支撑板281上用于驱动第一推板282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支撑板281,优选地,第一推带动力件283为气缸。本实施例中,放卷密封组件28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放卷密封组件28关于第一隔板上的通孔对称设置。通过两组放卷密封组件28相配合以封堵住第一隔板上的通孔,可以在更换新的极片带材时,使得进料室11与烘干室12保持密封,防止烘干室12内的真空流失,有利于降低能耗。
如图3所示,烘干机构30内置于烘干室12,用以加热干燥极片带材。烘干机构3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加热辊32,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加热辊32,加热辊32的数量、直径尺寸及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减,并不限定为本实施例中的附图所示方案。进一步地,为了调整极片带材的绕设方向,烘干机构30还包括第三过辊31与第四过辊33,第三过辊31设置在烘干室 12靠近进料室11的一侧,第四过辊33设置在烘干室12靠近冷却室13的一侧。进一步地,加热辊32内置有电磁感应加热件(图未示),采用电磁感应加热件对加热辊32进行加热,是因为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加热效率高,而且加热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优选地,可以通过增大加热辊32的直径来增大极片带材与加热辊32表面的接触面积和增长极片带材绕设加热辊32的通行时间,以提高加热干燥的效率。
再请参阅图3,冷却机构40内置于冷却室13,用以冷却干燥完成的极片带材。冷却机构4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冷却辊42,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冷却辊42;进一步地,冷却辊42内部设有供冷媒流通的流道(图未示),通过往冷却辊42内部的流道通入冷媒,可以降低冷却辊42表面的温度,当极片带材与冷却辊42的表面接触时,可以快速降低极片带材的温度。本实施例中,冷却辊42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地,冷却机构40还包括第五过辊41与第六过辊43,第五过辊41设置在冷却室13靠近烘干室12的一侧,第六过辊43 设置在冷却室13靠近收料室14的一侧;第五过辊41与第六过辊43用于调整极片带材的方向。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极片带材干燥装置100还包括收卷机构50,收卷机构50内置于收料室14,用于将干燥冷却完成的极片带材回收成卷。收卷机构50包括收卷密封组件51、第二纠偏组件52、第七过辊53、收料张力调整组件54、第八过辊55及收卷轴56。收卷密封组件51设置在收料室14靠近冷却室13的一侧,收卷密封组件51的结构与放卷密封组件28的结构相同,作用也相同;收卷密封组件51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推板及第二推带动力件,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收料室14靠近冷却室13的一侧,第二推板与第二支撑板可伸缩连接,第二推带动力件安装在第二支撑板上用于驱动第二推板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板,优选地,第二推带动力件为气缸。本实施例中,收卷密封组件5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收卷密封组件51关于第三隔板上的通孔对称设置;通过两组收卷密封组件51相配合,可以在更换新的极片带材时,封堵住第三隔板上的通孔,以防止冷却室13内的真空流失,有利于节能环保。
第二纠偏组件52用于监测并纠正极片带材,第二纠偏组件52的结构与第一纠偏组件233的结构相同,作用也相同;第二纠偏组件52包括第二机座 521、第二机架522及第二纠偏传感器523,第二机座521设置在冷却室13远离密封门的一侧,第二机架522滑设于第二机座521,第二纠偏传感器523设置在收卷密封组件51远离冷却室13的一侧。收料张力调整组件54设置在收卷密封组件51远离冷却室13的一侧,收料张力调整组件54的结构与放料张力调整组件26的结构相同,作用也相同,下面不再累述。第七过辊53与第八过辊55分别设置在收料张力调整组件54相对两侧,收卷轴56与机箱10 旋转连接,且收卷轴56安装在第二机架522上。优选地,放卷轴21与收卷收56均为气涨轴。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放卷轴21与收卷轴56的旁边均设置有一测距仪,测距仪用以监测套设在放卷轴21与收卷轴56上的成卷的极片带材的直径,以方便操作员在不打开密封门16的情况下,了解到极片带材的收卷情况,以便于及时更换新的极片带材。
使用时,人工将成卷的极片带材推入进料室11内的放卷轴21上,人工将极片带材带依次通过穿设导向辊22、第一纠偏传感器233、压板242、第一过辊25、第一张力辊263、第二过辊27,再进入烘干室12内的第三过辊31、加热辊32、第四过辊33,然后进入冷却室13内的第五过辊41、冷却辊42、第六过辊43,最后再到收料室14内收卷密封组件51、第二纠偏组件52、第七过辊53、收料张力调整组件54、第八过辊55、收卷轴56;完成后,关上密封门16,打开加热加热辊32,打开抽真空,达到设定温度和真空值后,打开冷却辊42的冷却水循环,放卷轴21和收卷轴56启动,对极片料带进行释放、烘干、冷却最后回收成卷。
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100,通过对机箱10内部抽真空处理,利用水分在真空环境下沸点降低的特性(因为水的沸点在负压下显著降低,在-0.089Mpa时的理论沸点低至45℃,利用较低的温度即可使水分蒸发),且水分气化之后会迅速沿真空抽气道逸散,当温度降低时不会在机箱10内部重新凝结,防止极片带材上的金属箔被氧化,还能防止高温干燥损坏极片带材的品质,同时还能使得极片带材的微孔间隙可以得到释放,因此在真空环境下对极片带材进行烘干再降到常温,大大节省了干燥时间,提高了干燥效率,提升了极片带材的品质;通过设置多根加热辊32对极片带材进行加热,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加热辊32,使得连续受热时间长,而且对极片带材的正反面交替进行加热,保证了极片带材受热均匀;同理通过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冷却辊42,可以确保极片带材与冷却辊42充分接触,加快降温;此外,热量在真空环境中只能通过接触传热,有利于减少热量无效散发,降低了能耗。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以及依次内置于所述机箱的放卷机构、烘干机构、冷却机构及收卷机构;
所述机箱内部间隔开设有进料室、烘干室、冷却室及收料室,所述进料室、烘干室、冷却室及收料室均连通有真空抽气管;
所述放卷机构内置于所述进料室,用于释放成卷的极片带材;
所述烘干机构内置于所述烘干室,所述烘干机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加热辊,所述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所述加热辊,用以加热干燥极片带材;
所述冷却机构内置于所述冷却室,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冷却辊,所述极片带材依次绕设各所述冷却辊,用以冷却干燥完成的极片带材;
所述收卷机构内置于所述收料室,用于将干燥冷却完成的极片带材回收成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机构包括放卷轴、导向辊及接带组件,所述放卷轴与所述机箱连接,所述导向辊设置在所述放卷轴的一侧,所述接带组件设置在所述导向辊的一侧,所述接带组件用于连接新旧两卷极片带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带组件包括安装盒、压板及接带动力件,所述安装盒安装在所述进料室的底部,所述压板与所述安装盒可伸缩连接,所述接带动力件内置于所述安装盒,所述接带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压板远离或者靠近所述安装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机构还包括第一纠偏组件与放料张力调整组件,所述第一纠偏组件包括第一机座、第一机架及第一纠偏传感器,所述第一机座设置在所述机箱的一侧,所述第一机架滑设于所述第一机座,所述放卷轴与导向辊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上,所述第一纠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向辊与接带组件之间,所述放料张力调整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张力传感器及第一张力辊,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进料室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张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张力辊安装在所述第一张力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机构还包括放卷密封组件、第一过辊及第二过辊,所述放卷密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推板及第一推带动力件,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进料室靠近所述烘干室的一侧,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可伸缩连接,所述第一推带动力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过辊设置在所述接带组件与放料张力调整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过辊设置在所述放料张力调整组件与放卷密封组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辊内置有电磁感应加热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第三过辊与第四过辊,所述第三过辊设置在所述烘干室靠近所述进料室的一侧,所述第四过辊设置在所述烘干室靠近所述冷却室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内部设有供冷媒流通的流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五过辊与第六过辊,所述第五过辊设置在所述冷却室靠近所述烘干室的一侧,所述第六过辊设置在所述冷却室靠近所述收料室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带材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收卷密封组件、第二纠偏组件、第七过辊、收料张力调整组件、第八过辊及收卷轴,所述收卷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收料室靠近所述冷却室的一侧,所述第二纠偏组件用于监测并纠正极片带材,所述收料张力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收卷密封组件远离所述冷却室的一侧,所述第七过辊与所述第八过辊分别设置在所述收料张力调整组件相对两侧,所述收卷轴与所述机箱连接。
CN202123337585.0U 2021-12-29 2021-12-29 极片带材干燥装置 Active CN216644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7585.0U CN216644738U (zh) 2021-12-29 2021-12-29 极片带材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7585.0U CN216644738U (zh) 2021-12-29 2021-12-29 极片带材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4738U true CN216644738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4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37585.0U Active CN216644738U (zh) 2021-12-29 2021-12-29 极片带材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4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76228A1 (en) Silicon-oxygen composit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CN106128791B (zh) 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采用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容器
CN103325993A (zh) 极片辊压成型方法及装置
CN103017496B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干燥装置及方法
CN106766787B (zh) 极片热辊干燥系统
CN114111227A (zh) 极片带材干燥装置
CN10833629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制备方法
CN107359307B (zh) 锂离子电池极片补锂装置
CN114050326B (zh) 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电芯极耳加工方法
CN216644738U (zh) 极片带材干燥装置
CN114203971B (zh) 一种负极片化学补锂装置及其补锂方法
CN105583226A (zh) 电池极片碾压方法及碾压装置
CN216539317U (zh) 一种极片基材处理系统
CN111916659A (zh) 一种加热辊及锂电池极片开卷加热系统
WO2022027823A1 (zh) 一种三电极可修复锂离子电池
CN215088569U (zh) 一种薄膜基材处理系统
CN108362106A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真空开卷干燥系统
CN214226976U (zh) 极片传送装置及电芯卷绕设备
CN110867328A (zh) 卷芯及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卷芯生产设备
CN208720722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真空开卷干燥系统
CN219419088U (zh) 一种电极补锂装置及电池生产系统
CN216790672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卷料的真空烘箱
CN212485395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中频开卷加热系统
CN111668555A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中频开卷加热系统
CN212725375U (zh) 一种石墨电极制片辊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6

Address after: 422300 Qianjin Group, Ping'an Village, Zhushi Town, Dongkou County, Shao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g Jiangxiong

Address before: 523000 room 422, building 1, No. 12, Gongye West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Duo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