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1735U - 一种面盖装置及锁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盖装置及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1735U
CN216641735U CN202122389674.3U CN202122389674U CN216641735U CN 216641735 U CN216641735 U CN 216641735U CN 202122389674 U CN202122389674 U CN 202122389674U CN 216641735 U CN216641735 U CN 216641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face cover
assembly
face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96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96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1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1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1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盖装置及锁具,涉及锁具技术领域。该面盖装置包括面盖组件和震动组件。面盖组件上设有触摸部;震动组件集成在面盖组件内部,且对应触摸部设置;震动组件在触摸部被触摸的情况下震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具采用了上述的面盖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盖装置及锁具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锁具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效果差,导致用户体验感降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面盖装置及锁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盖装置及锁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门锁取代了传统的机械锁,智能锁可以依据用户的人脸信息、用户的指纹信息、用户的声纹信息、用户设置的密码以及用户设置的程序指令进行开锁以及上锁,提供了多种方式,以方便用户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其中,在现有技术中,智能门锁上电子反锁功能的普及,需要一些全新的交互方式,现有的机械按键式通过按压按键产生声音或位移变化等反馈,体验不是很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面盖装置,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锁具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效果差,导致用户体验感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锁具,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锁具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效果差,导致用户体验感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盖装置,应用于锁具,所述面盖装置包括面盖组件和震动组件;
所述面盖组件上设有触摸部;所述震动组件集成在所述面盖组件内部,且对应所述触摸部设置;所述震动组件在所述触摸部被触摸的情况下震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该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面盖装置在应用于锁具中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触摸面盖组件上的触摸部,从而触发触摸指令,该触摸指令可以使得锁具执行对应的动作,与此同时,在触摸部被触摸的情况下可以触发面盖组件内部的震动组件震动;换言之,在用户通过触摸面盖组件上的触摸部的方式控制锁具执行相应的动作的情况下,震动组件则可以在触摸部被触摸的情况下震动,从而向用户反馈震感,以方便用户判断锁具的状态,可以达到改善现有技术中锁具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效果差,导致用户体验感降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所述震动组件包括电路板结构、电容结构和震动结构;
所述电容结构与所述电路板结构电连接,且所述电容结构与所述触摸部配合;所述震动结构与所述电路板结构电连接,且与所述触摸部接触;
所述电容结构用于在所述触摸部被触摸的情况下获取所述触摸指令且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所述电路板结构用于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震动结构按照对应的震动方式震动。
可选地,所述电容结构和所述震动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结构相对的两个侧面。
可选地,所述面盖组件包括面盖主体和面盖支架;
所述面盖主体与所述面盖支架相互贴合;
所述震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面盖主体内部,和/或,所述震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面盖支架内部;
所述触摸部形成于所述面盖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面盖支架靠近所述面盖主体的侧面开设有容置部,所述震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部内部。
可选地,所述震动组件靠近所述面盖主体的侧面与所述面盖支架靠近所述面盖主体的侧面共面。
可选地,所述震动组件和所述面盖支架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震动组件和所述面盖支架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内部。
可选地,所述面盖主体远离所述面盖支架的一侧形成凹槽,所述触摸部形成用于围成所述凹槽的底壁。
可选地,所述面盖支架上开设有第一透光孔,所述震动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同轴设置的第二透光孔;所述面盖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透光孔对应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用于供光透过。
一种锁具,包括中框组件和面盖装置。所述面盖装置连接于所述中框组件。所述面盖装置包括面盖组件和震动组件;
所述面盖组件上设有触摸部;所述震动组件集成在所述面盖组件内部,且对应所述触摸部设置;所述震动组件在所述触摸部被触摸的情况下震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具采用了上述的面盖装置,且该锁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面盖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面盖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震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锁具;11-面盖装置;12-中框组件;100-面盖组件;101-触摸部;110-面盖主体;111-透光部;120-面盖支架;121-容置部;122-槽体;123-第一透光孔;200-震动组件;210-电路板结构;211-第二透光孔;212-定位孔;230-震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锁具10,该锁具10用于安装在门体上,以实现门体和对应框体之间的锁止和解锁。其中,门体包括但不限于房间门、柜体门以及窗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具10表示智能锁具10,换言之,该锁具10可以通过电控的方式实现智能地控制。当然,在该锁具10仅有部分功能可以通过电控的方式实现智能控制,即可以认为该锁具10为智能锁具10。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具10包括面盖装置11及中框组件12。面盖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在中框组件12上。中框组件12内部设置有用于开锁和上锁的锁体,并且该中框组件12设置在门体内部,以方便实现门体和框体的锁止和解锁。当然,中框组件12内部还可以设置多种其他的零件结构,以执行其他的功能,例如反锁功能、识别功能等。面盖装置11则露出于门体的外侧,以方便用户从面盖装置11上向中框组件12内部的零件结构发出指令,从而对中框组件12内部的零件结构进行控制。
在现有技术中,在用户发出指令控制锁具10的情况下,锁具10的反馈效果较差,导致用户的体验感较差。例如,对于锁具10的反锁功能,常规电子反锁按键通过按压按键压缩轻触开关,轻触开关上的锅仔片变形产生声音且生成一个按压到位的反馈,但是该反馈不能确定按压后反锁功能是否启用,只能增加其他灯效来反馈反锁状态。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换言之,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锁具10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效果差,导致用户体验感降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面盖装置11及应用该面盖装置11的锁具10。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以锁具10的反锁功能为例进行说明,换言之,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用户发出反锁的指令,且锁具10依据接收到的反锁的指令向用户进行反馈为例进行说明。基于此,面盖组件100可以表示锁具10的后面盖。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应用于锁具10的其他功能的情况下,也可适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例如,开锁功能、上锁功能或者识别功能以及报警功能等;基于此,面盖组件100也可以是前面盖。
请参阅图2,面盖装置11包括面盖组件100和震动组件200。面盖组件100上形成触摸部101,该触摸部101用于供用户触摸,且在用户触摸触摸部101的情况下,触摸部101可以在被触摸的情况下触发触摸指令。震动组件200集成在面盖组件100内部,且对应触摸部101设置,并与触摸部101接触;震动组件200用于在触摸部101被触摸的情况下震动。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震动组件200用于在触摸部101被触摸的情况下,获取触摸部101触发的触摸指令,且依据该触摸指令进行震动。其中在不同的情况下,震动组件200的震动方式可以不同,例如在用户需要开启反锁功能和关闭反锁功能时,震动组件200可以分别按照不同的震动方式进行震动。不同的震动方式可以采用震动的频率、震动的间隔或者震动的次数进行区分。
基于此,可以通过触摸部101触发触摸指令,以使得震动组件200可以依据触摸指令进行震动,从而向用户反馈震感,由此可以有效地向用户反馈锁具10的动作状态,改善现有技术中锁具10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效果差,导致用户体验感降低的技术问题。其中,在触摸部101触发触摸指令的情况下,震动组件200可以依据锁具10的当前状态按照不同的震动方式进行震动,从而以不同的震感向用户反馈锁具10的反锁执行状态,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从而达到改善现有技术中锁具10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效果差,导致用户体验感降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震动组件200包括电路板结构210、电容结构(图未示)和震动结构230。电容结构与电路板结构210电连接,且电容结构与触摸部101配合;在触摸部101触发多种触摸指令中的一种的情况下,电容结构可以获取触摸指令,且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容结构可以是触摸电容,换言之,在用户触摸触摸部101的情况下,会改变触摸电容的电容,此动作便可以看作是获取到触摸部101触发的触摸指令,由此使得触摸电容生成电信号,该电信号则为控制信号。另外,震动结构230与电路板结构210电连接,与此同时,震动结构230与触摸部101接触设置;电路板结构210用于依据控制信号控制震动结构230按照对应的震动方式震动。震动结构230则可以向触摸部101传递震动。
需要说明的是,以触摸信号表现为用户设定的指纹信息所对应的指令为例进行说明,在触摸部101被用户触摸的情况下,触摸电容依据与触摸部101接触的指纹信息产生电容的改变,若指纹信息与控制器中预存储的多个指纹信息中的其中一个相匹配,触摸电容则可以依据电容的改变发出第一控制信号,电路板结构210则可以依据该第一控制信号控制震动结构230按照第一震动方式震动;若指纹信息与控制器中预存储的多个指纹信息均不匹配,触摸电容则可以依据电容的改变发出第二控制信号,电路板结构210可以依据该第二控制信号控制震动结构230按照第二震动方式震动,由此便能向用户反馈不同震感,方便用户判断反锁功能是否有效执行。
当然,该电容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电容结构,例如识别电容结构,在用户触摸触摸部101的情况下,识别电容结构可以识别与触摸部101接触的图案,并依据识别到的图案改变电容,从而生成控制信号等。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容结构和震动结构230分别设置在电路板结构210相对的两个侧面。其中,电容结构设置在电路板结构210靠近触摸部101的一侧,以方便电容结构与触摸部101配合,从而方便电容结构接收触摸指令。震动结构230则设置在电路板结构210远离触摸部101的一侧,因此,在震动结构230产生震动的情况下,震动由电路板结构210传递至触摸部101,从而传递给用户。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震动结构230也可以与电容结构设置在电路板结构210的同一侧。当然,震动结构230也可以与电路板结构210通过导线的方式实现电连接,基于此,便能将震动结构230设置在面盖组件100的其他位置。
可选地,震动结构230可以采用线性震动电机或者偏心轮转子马达等。
面盖组件100包括面盖主体110和面盖支架120。面盖主体110与面盖支架120相互贴合。触摸部101形成于面盖主体110上。在面盖组件100与中框组件12配合的情况下,面盖支架120与中框组件12可拆卸地配合,面盖主体110则暴露在外侧,触摸部101设置在面盖主体110上,以方便用户进行触摸。震动组件200设置于面盖主体110内部,和/或,震动组件200设置于面盖支架120内部。其中,通过面盖主体110和面盖支架120将震动组件200包裹,可以确保震动组件200的稳定性,防止震动组件200多次震动出现松动的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用户触摸触摸部101,面盖主体110远离面盖支架120的一侧形成凹槽,而触摸部101则形成用于围成该凹槽的底壁,换言之,围成该凹槽的底壁可以看作是触摸部101露出的部分。用户在触摸触摸部101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凹槽的位置定位触摸部101的位置,从而方便用户找到触摸部101,由此准确地触摸触摸部101。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定位信息,例如,在面盖主体110上设置定位标识,如圆圈符号,由此用户可以通过定位标识找到触摸部101等。
需要说明的是,“和/或”表示的是:震动组件200可以仅设置在面盖主体110内部,或者,震动组件200可以仅设置在面盖支架120内部,又或者,震动组件200可以部分设置在面盖支架120内部,且部分设置在面盖主体110内部。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面盖支架120靠近面盖主体110的侧面开设有容置部121,震动组件200设置于容置部121内部;换言之,震动组件200仅设置在面盖支架120内部。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容置部121也可以开设在面盖主体110上,即,震动组件200仅设置在面盖主体110内部。另外,在本申请的还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面盖支架120和面盖主体110上同时开设容置部121,部分震动组件200容置在面盖主体110上的容置部121内部,部分震动组件200容置在面盖支架120上的容置部121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配震动结构230的安装,容置部121的周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置震动结构230的槽体122,震动结构230容置在槽体122内部。其中,容置部121和槽体122共同形成的空间的形状与震动组件200的形状大致相同,从而使得震动组件200容置在容置部121和槽体122内部的情况下可以确保震动组件200受到有效地限位作用,从而提高震动组件200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震动组件200设置在容置部121内部,且中框组件12与面盖组件100相互配合的情况下,电路板结构210远离震动结构230的一侧贴合在面盖主体110上。
其中,为了防止面盖主体110和面盖支架120之间形成间隙,可选地,震动组件200靠近面盖主体110的侧面与面盖支架120靠近面盖主体110的侧面共面。由此使得在面盖支架120与面盖主体110配合的情况下,震动组件200靠近面盖主体110的侧面与面盖主体110相贴合,从而使得面盖主体110和面盖支架120共同向震动组件200提供有效的限位作用,确保震动组件200的稳定,并且还能保证震动组件200在震动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将震动作用传递至触摸部101上。
为了确保震动组件200与面盖支架120精准的配合,可选地,震动组件200和面盖支架120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柱(图未示);震动组件200和面盖支架120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孔212;定位柱伸入定位孔212内部。换言之,定位柱可以设置在电路板结构210上或者设置在面盖支架120上;相对应的,定位孔212也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上或者设置在面盖支架120上。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电路板结构210上同时设置定位柱和定位孔212,与此同时,在面盖支架120上同时设置定位柱和定位孔212。
在将震动组件200装配到面盖支架120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212的配合确保将震动组件200装配到面盖支架120上指定的位置,由此可以确保震动组件200的装配准确度。另外,在定位柱和定位孔212配合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212的配合向震动组件200提供限位作用,可以防止在装配过程中震动组件200出现位移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震动组件200的装配准确度。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定位柱和定位孔212的设置,可以采用直接将震动组件200粘接在容置部121内部的方式进行震动组件200与面盖支架120的装配等。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面盖支架120上开设有第一透光孔123,震动组件200上开设有与第一透光孔123同轴设置的第二透光孔211;面盖主体110上设置有与第二透光孔211对应的透光部111,透光部111用于供光透过。需要说明的是,中框组件12上设置有指示灯,在中框组件12与面盖装置11装配的情况下,指示灯对应于第一透光孔123设置,由此使得指示灯可以向第一透光孔123投射光线,光线依次穿过第一透光孔123、第二透光孔211和透光部111射出面盖主体110外侧,由此方便用户通过指示灯识别反锁功能执行的状态。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第一透光孔123、第二透光孔211以及透光部111的设置,即,仅通过震动结构230向用户反锁功能执行的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面盖装置11及锁具10,用户可以通过触摸面盖组件100上的触摸部101的方式触发多种触摸指令中的一种,该触摸指令可以使得锁具10执行对应的动作,与此同时,该触摸指令可以触发面盖组件100内部的震动组件200按照多种震动方式中对应的震动方式震动;换言之,在用户触发的触摸指令不同的情况下,震动组件200则可以发出不同震动方式的震动,从而向用户反馈不同的震感,以方便用户判断锁具10的状态,可以达到改善现有技术中锁具10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效果差,导致用户体验感降低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面盖装置,应用于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装置包括面盖组件和震动组件;
所述面盖组件上设有触摸部;所述震动组件集成在所述面盖组件内部,且对应所述触摸部设置;所述震动组件在所述触摸部被触摸的情况下震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组件包括电路板结构、电容结构和震动结构;
所述电容结构与所述电路板结构电连接,且所述电容结构与所述触摸部配合;所述震动结构与所述电路板结构电连接,且与所述触摸部接触;
所述电容结构用于在所述触摸部被触摸的情况下获取触摸指令且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所述电路板结构用于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震动结构按照对应的震动方式震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结构和所述震动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结构相对的两个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面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组件包括面盖主体和面盖支架;
所述面盖主体与所述面盖支架相互贴合;
所述震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面盖主体内部,和/或,所述震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面盖支架内部;
所述触摸部形成于所述面盖主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支架靠近所述面盖主体的侧面开设有容置部,所述震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部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组件靠近所述面盖主体的侧面与所述面盖支架靠近所述面盖主体的侧面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组件和所述面盖支架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震动组件和所述面盖支架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主体远离所述面盖支架的一侧形成凹槽,所述触摸部形成用于围成所述凹槽的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支架上开设有第一透光孔,所述震动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同轴设置的第二透光孔;所述面盖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透光孔对应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用于供光透过。
10.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面盖装置,所述面盖装置连接于所述中框组件。
CN202122389674.3U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面盖装置及锁具 Active CN216641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9674.3U CN216641735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面盖装置及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9674.3U CN216641735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面盖装置及锁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1735U true CN216641735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9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9674.3U Active CN216641735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面盖装置及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1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243685Y1 (ko) 지문인식 기능을 갖는 도어록 손잡이
JP4911537B2 (ja) 車両の機能又はデータを制御する携帯電子機器
JP3696866B2 (ja) ドア開閉装置
CA2405490C (en) Internal micro alarm
CN216641735U (zh) 一种面盖装置及锁具
JP4595547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US6970084B2 (en) Alarm generating door lock
WO2005019571A1 (ja) 防犯システム
WO1995006924A1 (fr) Dispositif antivol
CN114631672A (zh) 一种智能戒指及其控制方法
US20220314932A1 (en) Vehicle-mounted device
EP1843237A2 (en) Wake-up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control signal
GB2190700A (en) Security system with key
CN217408024U (zh) 一种智能戒指
CN211397029U (zh) 一种防盗装置
CN210422199U (zh) 防误闭锁装置及系统
JP5005691B2 (ja) 自転車用コンピュータに対する自転車車輪サイズの設定装置
JP7017387B2 (ja) 近接セン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キーレスエントリ装置
JP2001355359A (ja) 無線式電子ロック装置
US9761105B1 (en) Control system providing a real-time remote alarm
CN215978885U (zh) 一种锁具
JPH1181758A (ja) 自動車用リモコン送信器
JP2007104146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ー
KR20220161206A (ko) 통합형 차량용 도어핸들 및 통합형 차량용 도어핸들 제조방법
CN211293963U (zh) 电动车用具有双层电路结构的指纹启动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