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8830U - 耳瘢痕疙瘩压力夹 - Google Patents

耳瘢痕疙瘩压力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8830U
CN216628830U CN202122433388.2U CN202122433388U CN216628830U CN 216628830 U CN216628830 U CN 216628830U CN 202122433388 U CN202122433388 U CN 202122433388U CN 216628830 U CN216628830 U CN 216628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keloid
clamp
clamping plate
spl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333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维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24333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8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8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8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包括上夹板、下夹板、顶推弹簧及按压手柄;上夹板与下夹板上下相对;上夹板上端面后中部向下开有贯穿其下底面后中部的套孔A;按压手柄自上而下穿设于套孔A,其下端连接至下夹板上端面后中部,其上端向外凸设有外缘;顶推弹簧套设于按压手柄外而被限位于外缘与上夹板之间。效果:本申请作为用以加压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以使病人耳瘢痕疙瘩能被加压夹紧变小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使用,在本申请使用过程中,上夹板与下夹板上下相对,能相平行的相向加压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使得病人耳瘢痕疙瘩加压夹紧面会非常大,能起到较好的加压夹紧效果,使得病人耳瘢痕疙瘩自然变小速度快。

Description

耳瘢痕疙瘩压力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瘢痕疙瘩压力夹。
背景技术
瘢痕疙瘩是继发于皮肤外伤或自发形成表现过度生长的病理性瘢痕组织,瘢痕高出皮肤表面,质硬韧,呈结节状、条索状或片状,临床上表现为过度生长,侵犯临近组织,并且,患者发病后呈瘤样增生,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健康。本病可通过物理疗法、药物、手术及放射治疗等措施进行治疗。
在现有生活中,最常见的瘢痕疙瘩为耳瘢痕疙瘩,其形成原因也是比较多,如扎耳洞等引起受损组织过度增生和皮下组织破坏变性,为此,通常的物理疗法则为使用现有生活中常见的夹子夹紧在病人耳瘢痕疙瘩外,以通过夹紧力来以使病人耳瘢痕疙瘩自然变小。
但本专利发明人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现有生活中常见的夹子多为A型结构、V型结构或X型结构,其夹紧在病人耳瘢痕疙瘩外时,其端部两夹子主体不是相平行的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使得病人耳瘢痕疙瘩加压夹紧面会非常小,起不到较好的加压夹紧效果,使得病人耳瘢痕疙瘩自然变小速度慢。
为此,本专利发明人设计出本申请,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耳瘢痕疙瘩压力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包括上夹板、下夹板、顶推弹簧及按压手柄;
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上下相对;所述上夹板上端面后中部向下开设有贯穿其下底面后中部的套孔A;所述按压手柄自上而下穿设于所述套孔A,其下端连接至所述下夹板上端面后中部,其上端向外凸设有一外缘;所述顶推弹簧套设于所述按压手柄外而被限位于所述外缘与所述上夹板之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夹板及所述下夹板均成型为扁平长方体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适于手握的倒U型连接板;所述倒U型连接板固设于所述上夹板上端面后侧,其上端面中部开设有贯穿其内顶面中部并正对所述套孔A的套孔B;所述按压手柄自上而下穿设于所述套孔B及所述套孔A。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倒U型连接板的两侧开口为沿左右方向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相贴合,所述按压手柄的位于所述倒U型连接板上部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顶推弹簧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夹板周缘及所述下夹板周缘均倒角,以使形成圆滑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夹板下底面右半部分向上开设有用以卡放瘢痕贴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内顶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至所述上夹板上端面的上网孔;所述下夹板上端面右半部分向下开设有用以卡放瘢痕贴的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与所述上凹槽正对,且所述下凹槽槽底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至所述下夹板下底面的下网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颈部挂带,所述颈部挂带穿套于所述倒U型连接板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夹板前后长度及所述下夹板前后长度均为L1,所述上夹板左右宽度及所述下夹板左右宽度均为L2;所述L1=4.0cm-6.0cm;所述L2=2.0cm-4.0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L1=5.0cm;所述L2=3.0cm。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耳瘢痕疙瘩压力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耳瘢痕疙瘩压力夹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耳瘢痕疙瘩压力夹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及所述上软胶层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夹板及所述下软胶层的剖视图;附图标记:
耳瘢痕疙瘩压力夹1000;
上夹板10;
套孔A101;
上圆滑曲面102;
上凹槽103;
上网孔104;
上软胶层105;
下夹板20;
固定螺孔201;
下圆滑曲面202;
下凹槽203;
下网孔204;
下软胶层205;
顶推弹簧30;
按压手柄40;
外缘401;
倒U型连接板50;
套孔B501;
颈部挂带6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说明书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1000,其包括上夹板10、下夹板20、顶推弹簧30及按压手柄40;
其中,所述上夹板10与所述下夹板20上下相对;所述上夹板10上端面后中部向下开设有贯穿其下底面后中部的套孔A101;所述按压手柄40自上而下穿设于所述套孔A101,其下端连接至所述下夹板20上端面后中部,其上端向外凸设有一外缘401;所述顶推弹簧30套设于所述按压手柄40外而被限位于所述外缘401与所述上夹板10之间。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时,则主要用以作为用以加压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以使病人耳瘢痕疙瘩能被加压夹紧变小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1000使用。
参照图3所示,使用本申请时,手持所述按压手柄40,并向下按压所述按压手柄40,以使所述顶推弹簧30呈压缩状态,此时,所述下夹板20则背离所述上夹板10,以使其彼此之间形成夹紧间隙,而后,将相背离的所述上夹板10及所述下夹板20夹持到病人耳瘢痕疙瘩外,并松开所述按压手柄40,所述顶推弹簧30即会伸张,以顶推所述上夹板10向所述下夹板20所在方向运动,如此,即使得能加压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随着病人耳瘢痕疙瘩慢慢被加压夹紧变小,所述顶推弹簧30即会慢慢复位至原始状态,以致最终病人耳瘢痕疙瘩完全变小乃至消失。
在上述本申请使用过程中,所述上夹板10与所述下夹板20上下相对,能相平行的相向加压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使得病人耳瘢痕疙瘩加压夹紧面会非常大,能起到较好的加压夹紧效果,使得病人耳瘢痕疙瘩自然变小速度快。
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所述下夹板20上端面后中部向下开设有固定螺孔201,所述按压手柄40下端螺纹连接至所述下夹板20上端面后中部的固定螺孔201内。
如此,即使得本申请拆装方便,可更换不同弹力的所述顶推弹簧30进行使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1000,所述上夹板10及所述下夹板20均成型为扁平长方体状结构。其均扁平,使得耗材少,且比较轻薄,使得适于使用。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所示,本申请还包括适于手握的倒U型连接板50;所述倒U型连接板50固设于所述上夹板10上端面后侧,并优选为与所述上夹板10上端面后侧一体成型,其上端面中部开设有贯穿其内顶面中部并正对所述套孔A101的套孔B501;所述按压手柄40自上而下穿设于所述套孔B501及所述套孔A101。
由此,通过设置所述倒U型连接板50,即使得便于对其进行手握,以方便操控所述按压手柄40,具体的,则是方便向下按压所述按压手柄40来使得所述顶推弹簧30呈现为压缩状态而使所述上夹板10与所述下夹板20相背离。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1000,所述倒U型连接板50的两侧开口为沿左右方向设置。
由此,则使得能更好便于使用者手指伸入其内来对其进行握持,并附带按压所述按压手柄40来使得所述顶推弹簧30呈现为压缩状态而使所述上夹板10与所述下夹板20相背离。
再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10与所述下夹板20相贴合,所述按压手柄40的位于所述倒U型连接板50上部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顶推弹簧30长度。
由上所述,可以预见,在所述按压手柄40的位于所述倒U型连接板50上部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顶推弹簧30长度时,初始状态即可保持所述上夹板10与所述下夹板20相贴合,其目的在于:在使用本申请加压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后,随着病人耳瘢痕疙瘩慢慢被加压夹紧变小,所述顶推弹簧30慢慢复位至原始状态时,所述上夹板10与所述下夹板20则会尽可能的相贴合,以致最终病人耳瘢痕疙瘩确实能被加压夹紧后能完全变小乃至消失,使得本申请确实使用可靠。
再次,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1000,所述上夹板10周缘及所述下夹板20周缘均倒角,以使形成圆滑曲面。
由此,则使得本申请所述上夹板10外表及所述下夹板20周缘均圆润无棱角,使得在其夹持到病人耳朵外来加压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时,其周缘不易顶伤病人耳朵正常组织,使得病人使用舒适。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10周缘倒角以使形成上圆滑曲面102,所述下夹板20周缘倒角,以使形成下圆滑曲面202。
再者,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1000,所述上夹板10下底面右半部分向上开设有用以卡放瘢痕贴的上凹槽103,所述上凹槽103内顶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至所述上夹板10上端面的上网孔104;所述下夹板20上端面右半部分向下开设有用以卡放瘢痕贴的下凹槽203,所述下凹槽203与所述上凹槽103正对,且所述下凹槽203槽底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至所述下夹板10下底面的下网孔204。
由此,则使得在使用本申请加压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时,所设置的上凹槽103及下凹槽203则可便于放置具有治疗作用的瘢痕贴,以相向加压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使得便于病人耳瘢痕疙瘩的快速变小。
并且,所开设的上网孔104及下网孔204具有一定排汗透气作用,使得所加压夹紧的病人耳瘢痕疙瘩部位排汗透气效果好,使得不易因汗液较多而滋生细菌导致发炎,即本申请使用效果优。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凹槽103内顶面上凹以形成圆弧形,所述下凹槽203槽底下凹也形成圆弧形,以使能更好相向夹紧成型为球形的病人耳瘢痕疙瘩,使得防脱效果更优。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1000,本申请还包括颈部挂带40,所述颈部挂带40穿套于所述倒U型连接板50内。
由此,使用者使用本申请时,将本申请加压夹紧在病人耳瘢痕疙瘩外,并将所述颈部挂带40挂设至颈部,即使得本申请防丢效果好,在病人耳瘢痕疙瘩被加压夹紧后至完全变小乃至消失时,即便所述上夹板10及所述下夹板20从病人耳朵上滑落,通过所述颈部挂带40的牵拉,使得本申请用以加压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的所述上夹板10、下夹板20、顶推弹簧30、按压手柄40及倒U型连接板50所构成的主体部分也不易丢失,使得本申请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需要补充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1000,所述上夹板10前后长度及所述下夹板20前后长度均为L1,所述上夹板10左右宽度及所述下夹板20左右宽度均为L2;所述L1=4.0cm-6.0cm;所述L2=2.0cm-4.0cm。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L1=5.0cm;所述L2=3.0cm。在此基础上,所述倒U型连接板50的前后长度则设定为2.5cm,所述倒U型连接板50的左右宽度则设定为3.0cm,以使本申请至少具有2.5cmx3.0cm的长宽加压夹紧面积来加压夹紧病人耳瘢痕疙瘩。
显然,本实施例中的本申请采用上述长宽比例,使得不大不小,夹持在病人耳瘢痕疙瘩外时占用空间小,不影响病人头部的周向活动。
还需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所述上夹板10、下夹板20、按压手柄40及所述倒U型连接板50均采用轻质塑胶材质制作,使得其生产成本低,还使得其质地轻,夹持在病人耳瘢痕疙瘩外时不易因自身质量较大而拉伤病人耳朵,使得本申请使用效果更优。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所述上夹板10下底面粘设有一层上软胶层105,本申请所述下夹板20上端面粘设有一层下软胶层205。
如此,即使得本申请在夹持到病人耳朵上,在病人耳瘢痕疙瘩被加压夹紧变小乃至消失,使得所述上夹板10及所述下夹板20相向的夹在病人耳朵正常组织上时,在所述上软胶层103及所述下软胶层204的隔离保护作用下,使得本申请给予病人耳朵正常组织的夹紧力能得到有效缓冲,使得病人耳朵正常组织不易被夹伤,使得本申请使用舒适性更优。
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软胶层105下底面右半部分则向上开设有所述上凹槽104,所述下软胶层205上端面右半部分则向下设有所述下凹槽204。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则不作举例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板、下夹板、顶推弹簧及按压手柄;
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上下相对;所述上夹板上端面后中部向下开设有贯穿其下底面后中部的套孔A;所述按压手柄自上而下穿设于所述套孔A,其下端连接至所述下夹板上端面后中部,其上端向外凸设有一外缘;所述顶推弹簧套设于所述按压手柄外而被限位于所述外缘与所述上夹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及所述下夹板均成型为扁平长方体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于手握的倒U型连接板;所述倒U型连接板固设于所述上夹板上端面后侧,其上端面中部开设有贯穿其内顶面中部并正对所述套孔A的套孔B;所述按压手柄自上而下穿设于所述套孔B及所述套孔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连接板的两侧开口为沿左右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相贴合,所述按压手柄的位于所述倒U型连接板上部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顶推弹簧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周缘及所述下夹板周缘均倒角,以使形成圆滑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下底面右半部分向上开设有用以卡放瘢痕贴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内顶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至所述上夹板上端面的上网孔;所述下夹板上端面右半部分向下开设有用以卡放瘢痕贴的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与所述上凹槽正对,且所述下凹槽槽底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至所述下夹板下底面的下网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颈部挂带,所述颈部挂带穿套于所述倒U型连接板内。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前后长度及所述下夹板前后长度均为L1,所述上夹板左右宽度及所述下夹板左右宽度均为L2;所述L1=4.0cm-6.0cm;所述L2=2.0cm-4.0c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瘢痕疙瘩压力夹,其特征在于,所述L1=5.0cm;所述L2=3.0cm。
CN202122433388.2U 2021-10-09 2021-10-09 耳瘢痕疙瘩压力夹 Active CN216628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3388.2U CN216628830U (zh) 2021-10-09 2021-10-09 耳瘢痕疙瘩压力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3388.2U CN216628830U (zh) 2021-10-09 2021-10-09 耳瘢痕疙瘩压力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8830U true CN216628830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9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33388.2U Active CN216628830U (zh) 2021-10-09 2021-10-09 耳瘢痕疙瘩压力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8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28830U (zh) 耳瘢痕疙瘩压力夹
TWI683656B (zh) 腰椎支撐輔助裝置
JP7185294B2 (ja) 掌握体
WO2016039137A1 (ja) ストレッチ運動用具
CN203137155U (zh) 立体磁场护腰带
US728807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to alleviate lower back pain
CN214595335U (zh) 一种tpe乳胶护颈枕
CN208699453U (zh) 防勒手塑料袋把手
CN205704313U (zh)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水果切片夹
TWM509591U (zh) 具備彈性支撐棍的床墊結構
CN214964331U (zh) 一种手抖患者防洒落装置
JP2005152410A (ja) 肩こり治療用枕
CN218106250U (zh) 一种术后咳嗽辅助枕
CN206880525U (zh) 一种多功能保健枕
CN218220256U (zh) 一种压力可调节的按压式穿刺点压迫止血装置
CN215229576U (zh) 一种适用于卧床患者的头部固定装置
KR20150113505A (ko) 신축하는 손부항 운동구
CN212325561U (zh) 口罩防勒装置
CN218076179U (zh) 一种脑卒中患者抓握康复训练装置
CN205410640U (zh) 一种翻身护腰一体枕
CN216021982U (zh) 一种背部按摩器
CN213406802U (zh) 体位垫
CN209864428U (zh) 一种腿部抬高枕头
CN211354242U (zh) 一种分体分段提拉贴
CN214433425U (zh) 功能睡眠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