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5090U - 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5090U
CN216625090U CN202122749520.0U CN202122749520U CN216625090U CN 216625090 U CN216625090 U CN 216625090U CN 202122749520 U CN202122749520 U CN 202122749520U CN 216625090 U CN216625090 U CN 216625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chamber
substation
split transformer
cha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495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岩
叶晓明
徐志根
李家辉
韩颖
赵颖
曹明明
宋梅
何芳
袁筱
吕庆真
石玮
吴焱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filed Critical QINGD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to CN2021227495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5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5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5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分体变压器室及呈半包围形式顺序围绕所述分体变压室的若干电抗器室、若干电容器室以及配电装置室;其中,所述分体变压器室包括散热器子室和变压器子室,所述分体变压器室内设置有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且分体变压器的散热器和变压器主体分别设置于散热器子室和变压器子室;所述变电站底部设置有连通各设备室的电缆沟。所述方案解决了现有变电站的建设方案无法适用于负荷较大区域,导致重新对建设方案进行设计,耗时耗力的问题,且通过对变电站各个设备室的位置以及电缆排布进行合理规划,避免了因电缆排布混乱导致检修不便或意外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发明人发现,由于变电站中的主要设备体积较大,因此变电站的占地面积通常较大,设计人员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根据预先规划的用地面积设计变电站的结构,由此使各个变电站间的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设计出的变电站可能不适于周边情况,例如各个设备室的位置设置不合理,导致变电站内的电缆排布混乱等。
同时,由于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方案的无功补偿方案为每台主变10kV侧配置2组并联电容器,而在电缆较多的地区,由于变电站布点周边负荷较大,单纯并联电容器完全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且部分方法中虽然存在考虑增设电抗器来解决此问题,但是,在变电站建设时,如何对电抗器室进行有效布置,现有方法中并未给出合理方案,导致各地变电站结构差别较大,电缆排布混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所述方案解决了现有变电站的建设方案无法适用于负荷较大区域,导致设计人员往往需要对建设方案进行二次设计,耗时耗力的问题,且通过对变电站各个设备室的位置以及电缆排布进行合理规划,避免了因电缆排布混乱导致检修不便或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分体变压器室及呈半包围形式顺序围绕所述分体变压室的若干电抗器室、若干电容器室以及配电装置室;其中,所述分体变压器室包括散热器子室和变压器子室,所述分体变压器室内设置有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且分体变压器的散热器和变压器主体分别设置于散热器子室和变压器子室;所述变电站底部设置有连通各设备室的电缆沟。
进一步的,所述配电装置室包括110kV配电装置室和10kV配电装置室,其中,所述110kV配电装置室采用户内GIS设置且通过电缆出线;所述10kV配电装置室采用户内开关柜双列设置且通过电缆出线。
进一步的,所述电抗器室和电容器室内分别设置有电抗器和电容器,且所述电抗器室和电容器室均设置于10kV配电装置室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110kV配电装置室的接线型式采用内桥接线和线变组接线结合的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10kV配电装置室的接线型式采用单母线四分段接线。
进一步的,所述变电站内还设置有二次设备室,所述二次设备室设置有防静电地板。
进一步的,所述防静电地板与地面之间形成预设高度的电缆夹层。
进一步的,所述分体变压器室之间设置有防火墙。
进一步的,各设备室均设置有进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室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采用隔音通风窗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属方案提供的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一层变电站采用全户内设计,站内的布局可以优化设备间的电缆路径布置,同时可以节省用地面积,进而节约用地投资,还有利于地区电网工程设计和建设速度,提高建设质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通过引入电容器和电抗器的双重设计,有效解决了现有设计方案无法满足高负荷地区变电站需求的问题,提高了建设效率。
(3)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中散热器室通风口采用隔音通风窗结构,有效平衡了散热器室散热效果以及隔绝噪音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市中心变电站由于噪声过大引起附近居民投诉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分体变压器室;1-1、散热器子室;1-2、变压器子室;2、电抗器室;3、电容器室;4、110kV配电装置室;5、10kV配电装置室;6、二次设备室;7、安全工具间;8、资料间;9、卫生间;10、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变电站主要应用范围为:
1)人口密度高、土地昂贵地区,特别是城市中心及负荷密集区;
2)受外界条件限制,站址选择困难地区;
3)特殊环境条件地区,如高地震烈度、高海拔和严重污染地区;
4)城区规划中对噪声要求较高处。
即按照供电区域划分等级中的A和A+类的供电区域,具体的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
表1供电区域划分表
Figure BDA0003348038430000041
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分体变压器室1(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组)及呈半包围形式顺序围绕所述分体变压室1的若干电抗器室2(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组)、若干电容器室3(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组)以及配电装置室;其中,所述分体变压器室包括散热器子室1-1和变压器子室1-2,所述分体变压器室1内设置有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且分体变压器的散热器和变压器主体分别设置于散热器子室和变压器子室;所述变电站底部设置有连通各设备室的电缆沟。
具体的,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结合实际实施过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随着城市的发展,对电网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节约变电站用地、降低噪声,适应电网现状和规划,提高设计人员设计效率和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以在电网需要采用电容器+电抗器无功补偿方案的时候可直接选用,避免了设计人员基于现有设计方案进行二次开发,耗时耗力。所述方案具体如下:
基本设置:
(1)建设规模
110kV侧:规划3回进线;10kV侧:规划36回出线。
(2)接线型式
所述110kV配电装置室的接线型式采用内桥接线和线变组接线结合的形式;所述10kV配电装置室的接线型式采用单母线四分段接线。
(3)设备选型(变电一次设备)
1)分体变压器:选用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容量50/63MVA,采用户内布置。
2)110kV配电装置:户内GIS(Gas Insulated Substation),电缆出线。
3)10kV配电装置: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电缆出线。
4)电容器:站内无功补偿电容器安装在10kV配电装置室旁的电容器室,容量为3×3.6Mvar,电缆进线。
5)电抗器:站内电抗器安装在10kV配电装置室旁的电抗器室,容量为3×6Mvar,电缆进线。
6)小电阻:小电阻600A、10欧姆,电缆进线。
所述变电站采用全户内一幢楼一层布置,具体的,所述变电站包括分体式变压器室1、配电装置室(包括110kV配电装置室5和10kV配电装置室4)、电容器室2、电抗器室3、二次设备室6、安全工具间7、资料间8及卫生间9,同时,各个设备室的地下设置有电缆沟,通过所述电缆沟中的电缆实现各个设备室内设备的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配电装置室采用一层布置,三个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室并排设置在所述配电装置室外侧,且所述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均与所述10kV配电装置室相邻,同时,所述三个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室之间设有防火墙;所述二次设备室下方设有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板和地面之间形成450mm高的电缆夹层,用于敷设二次电力电缆。
进一步的,所述配电装置室包括110kV配电装置室和10kV配电装置室,其中,所述110kV配电装置室采用户内GIS设置且通过电缆出线;所述10kV配电装置室采用户内开关柜双列设置且通过电缆出线。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抗器室和电容器室内分别设置有电抗器和电容器,且所述电抗器室和电容器室均设置于10kV配电装置室一侧。
作为可选则的实施方式,所述变电站内还设置有二次设备室,所述二次设备室设置有防静电地板,且所述防静电地板与地面之间形成预设高度的电缆夹层。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分体变压器室之间设置有防火墙。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各设备室均设置有进出口。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器室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采用隔音通风窗结构。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10kV配电装置采用小电阻接地,对于核心城区变电站采用小电阻的接地方式有效弥补了现有方式中消弧线圈运行方式带来的不足。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可以实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分体变压器室及呈半包围形式顺序围绕所述分体变压室的若干电抗器室、若干电容器室以及配电装置室;其中,所述分体变压器室包括散热器子室和变压器子室,所述分体变压器室内设置有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且分体变压器的散热器和变压器主体分别设置于散热器子室和变压器子室;所述变电站底部设置有连通各设备室的电缆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装置室包括110kV配电装置室和10kV配电装置室,其中,所述110kV配电装置室采用户内GIS设置且通过电缆出线;所述10kV配电装置室采用户内开关柜双列设置且通过电缆出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110kV配电装置室的接线型式采用内桥接线和线变组接线结合的形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10kV配电装置室的接线型式采用单母线四分段接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室和电容器室内分别设置有电抗器和电容器,且所述电抗器室和电容器室均设置于10kV配电装置室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内还设置有二次设备室,所述二次设备室设置有防静电地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地板与地面之间形成预设高度的电缆夹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变压器室之间设置有防火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各设备室均设置有进出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子室设置有通风口,且所述通风口采用隔音通风窗结构。
CN202122749520.0U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 Active CN216625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9520.0U CN216625090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9520.0U CN216625090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5090U true CN216625090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5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49520.0U Active CN216625090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5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1107A (zh) 一种基于环型网架的城市中压配电网合环供电系统
CN209217550U (zh) 立体式积木箱式变电站
CN216625090U (zh) 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一层变电站
CN103887725A (zh) 全户内变电站
CN203521982U (zh) 智能型箱式直流牵引变电站
CN216625089U (zh) 一种110kV双绕组一体变压器半户内一层变电站
CN216215270U (zh) 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
CN204793780U (zh) 一种110kV双绕组一体变压器半户内两层变电站
CN107492825B (zh) 一种500kv全户内变电站以及综合楼
CN210224761U (zh) 一种紧凑化布置的220kV全户内变电站
CN204905731U (zh) 一种110kV三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变电站
CN113541023A (zh) 一种220kV变电站配电装置楼设备布置结构
CN204258114U (zh) 一种500kV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
CN204885955U (zh) 一种35kV一体变压器全户内两层变电站
CN204760836U (zh) 一种110kV三绕组一体变压器半户内变电站
CN210224771U (zh) 一种连接结构优化的220kV户内变电站
CN204615231U (zh) 一种110kV双绕组分体变压器全户内变电站
CN204741210U (zh) 一种35kV两台一体变压器地下变电站
CN204615230U (zh) 一种35kV分体变压器全户内两层变电站
CN206237029U (zh) 一体两翼式户内变电站
CN114283029B (zh) 一种变电站的优化配置方法
CN218482576U (zh) 一种紧凑型双主变中型海上升压站
CN217427460U (zh) 一种散热器错层布置的双主变中型海上升压站
CN108683117B (zh) 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
CN204651688U (zh) 一种220kV三绕组一体变压器半户内变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