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4730U -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4730U
CN216624730U CN202122087260.5U CN202122087260U CN216624730U CN 216624730 U CN216624730 U CN 216624730U CN 202122087260 U CN202122087260 U CN 202122087260U CN 216624730 U CN216624730 U CN 216624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housing
hole
electrical connector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872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高松
陈凯
陈招
李根劳
蓝贵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egso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872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4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4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4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包括有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接线孔以及至少两个第一接线组件,该两个第一接线孔位于壳体结构的同一侧,该两个第一接线组件位于壳体结构内的同一侧,每一个第一接线组件与一个第一接线孔相互对应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在电连接器的各侧均具有两个接线孔,进而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经这些接线孔做取线或者接线操作,提高电连接器的整体接线容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低压开关电器行业的新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或称接线端子)包括熔接在一起的绝缘壳体和盖板,绝缘壳体上设置有供导线插入的接线孔,绝缘壳体上设置有导电体,在绝缘壳体和盖板组装后所形成的空间内还设置有螺钉及垫片,导电体上设置有与该螺钉配合的螺纹孔。
但是,现有的电连接器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在接入导线或者取出导线时,需要借助外部工具旋动螺钉,这样的接线、取线操作较为麻烦;不仅如此,现在应用于低压开关电器行业的电连接器的一侧通常只有一个接线孔,这降低了整个连接器的接线容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连接器。该新型电连接器不仅极大方便了终端使用时的接入或取出导线,节约操作时间,而且能够整体提高电连接器的接线容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包括有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结构具有:
至少两个第一接线孔,位于壳体结构的同一侧;
以及,至少两个第一接线组件,位于壳体结构内的同一侧,每一个第一接线组件与一个第一接线孔相互对应设置。
改进地,在所述新型电连接器中,所述壳体结构还具有:
至少两个第二接线孔,位于壳体结构的同一侧;
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接线组件,位于壳体结构内的同一侧,每一个第二接线组件与一个第二接线孔相互对应设置;
其中,第一接线孔与第二接线孔分别对应地位于壳体结构的左、右两侧,并且,第一接线组件与第二接线组件分别对应地位于壳体结构内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孔与对侧的第二接线孔为镜像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接线组件与对侧的第二接线组件为镜像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动触组件的轴线的左、右两侧方向上,位于该轴线同一侧的紧邻接线孔之间设置有隔断部。
再进一步地,所述隔断部形成于壳体结构上;或者,所述隔断部为独立于壳体结构的部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新型电连接器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
第一壳体,形成有所述的两个第一接线孔和所述的两个第二接线孔;
至少一个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互装配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组件和所述第二接线组件位于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互装配后所形成的空间内。
再进一步地,在所述新型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连接结构,第一接线孔与第二接线孔分别对应地位于连接结构的左、右两侧,该连接结构形成有两端开口的腔体,该腔体内设置有动触组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新型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一接线组件和所述第二接线组件均包括:
操作件,设置在壳体结构上;
电导体,设置在壳体结构内;
弹性夹紧件,设置在壳体结构内,该弹性夹紧件具有固定部和弹性自由部,固定部设置在该壳体结构内;
其中,该壳体结构具有顶部开口,操作件的第一端部转动地设置在该壳体结构上且该第一端部位于电导体的上方,操作件的第二端部可移动地位于该顶部开口内;其中,操作件的第二端部可因操作件受下压力而发生转动时,该第二端部可顶压弹性夹紧件的弹性自由部,使得弹性自由部与电导体之间形成供导电线通过的间隙。
再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开口形成于第一壳体上。
改进地,在所述新型电连接器中,所述操作件包括:
操作件本体,形成有该操作件的第一端部;
至少一个延伸臂,形成于操作件本体,该延伸臂的末端即为该操作件的第二端部;
其中,所述操作件的第一端部具有转轴孔,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适配穿入该转轴孔以实现转动的转轴。
进一步地,在所述新型电连接器中,所述电导体包括:
电导体本体;
第一固定部,形成于电导体本体,该第一固定部位于操作件的第一端部的下方;
第二固定部,形成于电导体本体,所述弹性夹紧件的固定部设置在该第二固定部上。
再改进,在所述新型电连接器中,所述电导体本体上形成有固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与该固定孔紧固配合的第一固定柱。
再改进,在所述新型电连接器中,所述弹性夹紧件上形成有位于弹性自由部与固定部之间的弧形状衔接部,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配合弧形状衔接部固定的第二固定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令壳体结构的同一侧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接线孔以及对应各第一接线孔的第一接线组件,这样可以使得在电连接器的同一侧具有两个接线孔,进而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经这两个接线孔做取线或者接线操作,提高电连接器的整体接线或者取线能力。并且,再进一步通过在壳体结构的另一侧也设置至少两个第二接线孔以及对应每一第二接线孔的第二接线组件,可以满足针对至少四个导线的接线或者取线操作,进一步显著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整体接线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拆除一个第二壳体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动触组件拆除后的示意图;
图4为操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电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性夹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具体地,参见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的新型电连接器包括有壳体结构和动触组件1,动触组件1设置在壳体结构内。其中,该实施例的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21和两个第二壳体22,一个第二壳体22位于第一壳体21的前侧,另一个第二壳体22位于第一壳体21的后侧,并且这两个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相互装配在一起。在第一壳体21的左侧形成有两个第一接线孔201,并且同样在第一壳体21的左侧设置有两个第一接线组件,在第一壳体21的右侧形成有两个第二接线孔202,并且同样在第一壳体21的右侧设置有两个第二接线组件,第一接线组件与第二接线组件采用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第一接线组件与第二接线组件分别对应地位于壳体结构内的左、右两侧。其中,每一个第一接线组件与一个第一接线孔201相互对应设置,而且每一个第二接线组件与一个第二接线孔202相互对应设置。第一接线组件和第二接线组件位于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相互装配后所形成的空间内。其中,在动触组件1的轴线的左、右两侧方向上,位于该轴线同一侧的紧邻接线孔之间设置有隔断部24,隔断部24可以将紧邻的两个接线孔隔绝,确保接线或取线时互不干涉影响。例如,隔断部24设置在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接线孔201之间。该隔断部24可以形成于壳体结构上,也可以根据需要,令该隔断部24为独立于壳体结构的部件。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壳体21上形成有连接结构23,第一接线孔201与第二接线孔202分别对应地位于连接结构23的左、右两侧,该连接结构23形成有两端开口的腔体230,上述的动触组件1位于该腔体230内;并且,滑杆13的第二端位于腔体230的上端口的外侧。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接线孔201与对侧的第二接线孔202为镜像对称设置,并且,第一接线组件与对侧的第二接线组件也为镜像对称设置。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组件包括操作件3、电导体4和弹性夹紧件5,操作件3设置在第一壳体21上,电导体4和弹性夹紧件5均设置在第一壳体21内。参见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操作件3包括操作件本体33和至少一个延伸臂34,操作件3的第一端部31形成于该操作件本体33上,延伸臂34形成于操作件本体33,该延伸臂34的末端即为操作件3的第二端部32;其中,操作件3的第一端部31具有转轴孔310,第一壳体21上形成有适配穿入该转轴孔310以实现转动的转轴211。
具体地,参见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导体4包括电导体本体40、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第一固定部41形成于电导体本体40,第一固定部41位于操作件3的第一端部31的下方,第二固定部42形成于电导体本体40,弹性夹紧件5的固定部51设置在该第二固定部42上。并且,电导体本体40上形成有固定柱421,第一壳体21上形成有与供该固定柱421穿过以实现紧固的固定孔200。
固定孔400紧固配合的第一固定柱61。
参见图6所示,该弹性夹紧件5具有固定部51和弹性自由部52,固定部51设置在该第一壳体21内;优选弹性夹紧件5的弹性自由部52与第一壳体21的第一接线孔201正对设置。其中,该第一壳体21具有顶部开口210,操作件3的第一端部31转动地设置在该第一壳体21上且该第一端部31位于电导体4的上方,操作件3的第二端部32可移动地位于该顶部开口210内;其中,操作件3的第二端部32可因操作件受下压力而发生转动时,该第二端部32可顶压弹性夹紧件5的弹性自由部52,使得弹性自由部52与电导体4之间形成供导电线通过的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接线组件与第一接线组件采用相同的结构设置方式,并且两者为镜像对称设置。
需要对该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取线或者接线时,通过对任一个接线孔所对应壳体结构内操作件3上的第二端部32施加压力,操作件3的第一端部31相对第一壳体21转动,操作件3的第二端部32会在该第一壳体21的顶部开口210内朝着该对应侧壳体内侧的方向移动,直到操作件3的第二端部32的延伸臂34顶压到弹性夹紧件5的弹性自由部52且使得弹性自由部52发生下移时,弹性自由部52与电导体4之间形成供导线通过的间隙,从而方便取出原本已经接入到该壳体结构内部的导线或者将外部的导线接入到该对应侧壳体的内侧;在弹性夹紧件5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被接入的导线被夹紧在弹性夹紧件5的弹性自由部52与电导体4之间,实现导线与电导体的电性接触。
在该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由于将操作件3设置在了电导体4的上方,且操作件3可以相对该第一壳体21转动,进而由该操作件3的第二端部32顶压弹性夹紧件5的弹性自由部52,这样该接线端子适用在紧凑型或空间受限制地方,且操作件体积小,有足够的强度,且不需要延长操作件的第二端部长度就可以轻松省力地顶压弹性夹紧件的弹性自由部,以方便接入导线或者取出导线,也可避免操作件出现不回弹的问题。
不仅如此,由于在电连接器的左侧及右侧均具有至少两个接线孔以及对应每一个接线孔的接线组件,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经这多个接线孔做取线或者接线操作,从而提高了该电连接器的整体接线容量。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电连接器,包括有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结构具有:
至少两个第一接线孔(201),位于壳体结构的同一侧;
以及,至少两个第一接线组件,位于壳体结构内的同一侧,每一个第一接线组件与一个第一接线孔相互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还具有:
至少两个第二接线孔(202),位于壳体结构的同一侧;
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接线组件,位于壳体结构内的同一侧,每一个第二接线组件与一个第二接线孔(202)相互对应设置;
其中,第一接线孔(201)与第二接线孔(202)分别对应地位于壳体结构的左、右两侧,并且,第一接线组件与第二接线组件分别对应地位于壳体结构内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
第一壳体(21),形成有所述的两个第一接线孔(201)和所述的两个第二接线孔(202);
至少一个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相互装配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组件和所述第二接线组件位于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相互装配后所形成的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上形成有连接结构(23),第一接线孔(201)与第二接线孔(202)分别对应地位于连接结构(23)的左、右两侧,该连接结构(23)形成有两端开口的腔体(230),该腔体(230)内设置有动触组件(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组件和所述第二接线组件均包括:
操作件(3),设置在壳体结构上;
电导体(4),设置在壳体结构内;
弹性夹紧件(5),设置在壳体结构内,该弹性夹紧件(5)具有固定部(51)和弹性自由部(52),固定部(51)设置在该壳体结构内;
其中,该壳体结构具有顶部开口,操作件(3)的第一端部(31)转动地设置在该壳体结构上且该第一端部(31)位于电导体(4)的上方,操作件(3)的第二端部(32)可移动地位于该顶部开口内;其中,操作件(3)的第二端部(32)可因操作件受下压力而发生转动时,该第二端部(32)可顶压弹性夹紧件(5)的弹性自由部(52),使得弹性自由部(52)与电导体(4)之间形成供导电线通过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3)包括:
操作件本体(33),形成有该操作件(3)的第一端部(31);
至少一个延伸臂(34),形成于操作件本体(33),该延伸臂(34)的末端即为该操作件(3)的第二端部(32);
其中,所述操作件(3)的第一端部(31)具有转轴孔(310),所述第一壳体(21)上形成有适配穿入该转轴孔(310)以实现转动的转轴(2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4)包括:
电导体本体(40);
第一固定部(41),形成于电导体本体(40),该第一固定部(41)位于操作件(3)的第一端部(31)的下方;
第二固定部(42),形成于电导体本体(40),所述弹性夹紧件(5)的固定部(51)设置在该第二固定部(4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本体(40)上形成有固定孔(400),所述第一壳体(21)上形成有与该固定孔(400)紧固配合的第一固定柱(21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孔与对侧的第二接线孔为镜像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接线组件与对侧的第二接线组件为镜像对称设置;
或者,在所述电连接器中,在所述动触组件的轴线的左、右两侧方向上,位于该轴线同一侧的紧邻接线孔之间设置有隔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紧件(5)上形成有位于弹性自由部(52)与固定部(51)之间的弧形状衔接部(53),所述第一壳体(21)上形成有配合弧形状衔接部(53)固定的第二固定柱(213)。
CN202122087260.5U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Active CN216624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7260.5U CN216624730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7260.5U CN216624730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4730U true CN216624730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2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87260.5U Active CN216624730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4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22306A (en) Connector bank for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639920A (zh) 推入式接线器
CA2497488A1 (en) A dual function terminal assembly and electric power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5545060A (en) Clamping terminal unit
US6236007B1 (en) Rotary switch for a two-wire electrical cable
CN101820105A (zh) 笼式弹簧接线端子
CN216624730U (zh)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CN112382865A (zh) 接线端子及电连接器
CN112201992A (zh) 一种易于拔插的插排
US6231377B1 (en) Positional encoder with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unit
CN108346887B (zh) 弹簧连接的接地端子
CN216624029U (zh) 动触组件及应用有该动触组件的电连接器
CN111679108B (zh) 电能表的接线端子以及电能表
CN211957500U (zh) 一种接线开关触点装置
EP3968467B1 (en) Elastic pin structure for busbar plug-in box and plug-in structure for plug-in busbar groove
CN208272215U (zh) 电气连接器
CN1285625A (zh) 一种壳体的天线连接结构
CN219610807U (zh) 一种连接紧固的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CN214203999U (zh) 接线端子及电连接器
CA2488174A1 (en) Arrangement of an element in a circular connector
CN219304070U (zh) 一种连接方便的电线连接器
CN216145843U (zh) 一种按钮式接线端子
CN213124840U (zh) 便捷拆装插排
CN215184564U (zh) 一种改进的接线端子
CN117060104A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组件以及具有外部的汇流排区段和连接组件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