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0197U - 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0197U
CN216620197U CN202120825007.2U CN202120825007U CN216620197U CN 216620197 U CN216620197 U CN 216620197U CN 202120825007 U CN202120825007 U CN 202120825007U CN 216620197 U CN216620197 U CN 216620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air
control module
water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250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承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ishid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ishid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ishid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ishid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250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0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0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0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包括:水系统、风系统、总控制系统,水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冷却水泵机组、冷冻水泵机组、冷却塔及对应的控制模块块;风系统包括空调箱机组、新风、排风机组、送排风机组及对应的控制模块;总控制系统包括水系统、风系统各控制模块的对应控制单元;各控制模块在总控制系统中与对应的控制单元连接,总控制系统中根据各传感器的检测收取信息后,发出相应的控制命令;与传统粗放式的定水量、定风量控制不同,智能化程度提高,无需过度依赖控制管理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实时的检测数据、实时的控制命令输出,可以大大降低中央空调运行成本的同时还可提高中央空调的运行准确度,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水冷式中央空调由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及末端换热器组成。常规控制方式不能根据末端负荷需求进行按需供应,浪费能耗。
目前中央空调系统控制方式大多采用各大厂家BA系统进行集成控制,水系统与风系统相对独立。水系统冷冻水泵定流量运行,冷却水泵定流量运行,冷却塔定风量运行,冷水机组由人工根据室外气象及经验判断开启台数。风系统末端空调箱机组定风量运行,水流量根据回风温度来调节。为了满足末端供冷需求,冷水机组供水温度较低,冷冻水长期大流量小温差运行。而且由于人工控制,每个值班人员对系统理解不够深入,不能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及室内负荷自动运行,造成能耗严重浪费。因此,亟待提出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方法。优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减少能耗浪费,提高运行效率,节省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包括水系统、风系统、总控制系统,
所述水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机组、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机组、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冷却塔控制模块;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冷水机组、冷却水泵机组、冷冻水泵机组、冷却塔连接;所述风系统包括空调箱机组、空调箱机组控制模块、新风、排风机组、新风、排风机组控制模块、送排风机组、送排风机组控制模块;
所述总控制系统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空调箱机组控制模块、新风、排风机组控制模块、送排风机组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均设置有变频器,实现变流量、变风量控制;所述空调箱机组、新风、排风机组、送排风机组均设置有风机变频器,实现变风量控制。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所述总控制系统包括冷水机组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塔控制单元、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送排风机控制单元,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塔控制单元、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送排风机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空调箱机组控制模块、新风、排风机组控制模块、送排风机组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还包括室外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塔控制单元、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送排风机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还包括计时单元,所述计时单元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连接。
冷水机组供水温度结合室外温度、室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室内外温湿度的改变冷水机的工作频率及开机数量。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所述冷冻水泵机组一侧设置有第一供回水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冷冻水泵的供、回水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冷冻机房中管路的压力值,保护冷机)、第一流量传感器(用于感应冷冻水泵的供水量并将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反馈)、末端压差传感器(用于感应末端用户的压差,保证末端用户的压力差,即保证末端用户流量充足);所述第一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末端压差传感器均与所述冷冻水泵控制单元连接。
冷冻水泵的流量根据末端压差传感器进行调节,保证距离冷冻水泵最远距离的客户端处于冷冻水泵的可作用范围。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所述冷却水泵机组一侧设置有第二供回水温度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供回水温度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与所述冷却水泵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所述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均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连接。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频率、流量变大后,所述冷水机的频率、流量也会变大。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所述空调箱机组一侧设置有第一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送风温湿度传感器、室内回风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室内回风温湿度传感器、送风温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连接。
空调箱机组风量根据回风温度进行调节;送风温度结合回风温湿度进行调节;水阀根据送风温度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所述新风、排风机组设置有第二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还包括室内回风CO2浓度传感器,所述室内回风CO2浓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所述送排风机控制单元连接;
新风、排风机组风量根据室内CO2浓度跟随排风风量进行调节,以确保服务区域根据功能需求保持微正压/负压;送风温度结合室外温湿度进行调节,以满足湿度要求;水阀根据送风温度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所述送排风机控制单元连接的室内CO浓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中设置蒸发侧最小流量设定值、冷凝侧最小流量设定值。避免冷冻水泵、冷却水泵流量调节过程中冷水机组蒸发侧水流量、冷凝侧水流量过低会导致停机现象。
优势如下;
(1)冷水机组供水温度结合室外湿球温度及室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设定一个周期进行实时的修正调节;
(2)冷冻水泵流量根据末端压差并结合空调箱机组及新风、排风机组的水阀开度进行调节,并确保运行冷水机组蒸发侧的最小流量;
(3)冷却水泵流量根据冷机冷凝侧设计换热温差进行调节,并确保运行冷水机组冷凝侧的最小流量;
(4)空调箱机组风量根据回风温度进行调节;送风温度结合回风温湿度进行调节;水阀根据送风温度进行调节;
(5)新风、排风机组风量根据室内CO2浓度跟随排风风量进行调节,以确保服务区域根据功能需求保持微正压/负压;送风温度结合室外温湿度进行调节,以满足湿度要求;水阀根据送风温度进行调节。
(6)整个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将水、风联合在一起,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控制命令的实时调节,代替传统独立、定量的控制模式,大大降低了中央系统的运行成本及用户舒适程度;
(7)整个过程均依靠传感器的感应,无需人为经验调节,准确度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总连接图;(其中,新风机组控制模块为新风、排风机组控制模块的缩写,其中新风机组为新风、排风机组的缩写)
图2是总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案例1:
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包括水系统、风系统、总控制系统,
所述水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机组、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机组、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冷却塔控制模块;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冷水机组、冷却水泵机组、冷冻水泵机组、冷却塔连接;所述风系统包括空调箱机组、空调箱机组控制模块、新风、排风机组、新风、排风机组控制模块、送排风机组、送排风机组控制模块;
所述总控制系统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空调箱机组控制模块、新风、排风机组控制模块、送排风机组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均设置有变频器,实现变流量、变风量控制;所述空调箱机组、新风、排风机组、送排风机组均设置有风机变频器,实现变风量控制。
其中,所述总控制系统包括冷水机组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塔控制单元、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送排风机控制单元,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塔控制单元、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送排风机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空调箱机组控制模块、新风、排风机组控制模块、送排风机组控制模块连接。还包括室外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塔控制单元、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送排风机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计时单元,所述计时单元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连接。
冷水机组供水温度结合室外温度、室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室内外温湿度的改变冷水机的工作频率及开机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水泵机组一侧设置有第一供回水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冷冻水泵的供、回水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冷冻机房中管路的压力值,保护冷机)、第一流量传感器(用于感应冷冻水泵的供水量并将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反馈)、末端压差传感器(用于感应末端用户的压差,保证末端用户的压力差,即保证末端用户流量充足);所述第一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末端压差传感器均与所述冷冻水泵控制单元连接。
冷冻水泵的流量根据末端压差传感器进行调节,保证距离冷冻水泵最远距离的客户端处于冷冻水泵的可作用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泵机组一侧设置有第二供回水温度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供回水温度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与所述冷却水泵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均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连接。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频率、流量变大后,所述冷水机的频率、流量也会变大。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箱机组一侧设置有第一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送风温湿度传感器、室内回风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室内回风温湿度传感器、送风温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连接。
空调箱机组风量根据回风温度进行调节;送风温度结合回风温湿度进行调节;水阀根据送风温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排风机组设置有第二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室内回风CO2浓度传感器,所述室内回风CO2浓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所述送排风机控制单元连接;
新风、排风机组风量根据室内CO2浓度跟随排风风量进行调节,以确保服务区域根据功能需求保持微正压/负压;送风温度结合室外温湿度进行调节,以满足湿度要求;水阀根据送风温度进行调节。
优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所述送排风机控制单元连接的室内CO浓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中设置蒸发侧最小流量设定值、冷凝侧最小流量设定值。避免冷冻水泵、冷却水泵流量调节过程中冷水机组蒸发侧水流量、冷凝侧水流量过低会导致停机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包括,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系统、风系统、总控制系统,所述水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机组、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机组、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冷却塔控制模块;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冷水机组、冷却水泵机组、冷冻水泵机组、冷却塔连接;所述风系统包括空调箱机组、空调箱机组控制模块、新风、排风机组、新风、排风机组控制模块、送排风机组、送排风机组控制模块;所述总控制系统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空调箱机组控制模块、新风、排风机组控制模块、送排风机组控制模块连接;
还包括室外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总控制系统包括冷水机组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塔控制单元、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送排风机控制单元,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塔控制单元、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送排风机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空调箱机组控制模块、新风、排风机组控制模块、送排风机组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塔控制单元、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送排风机控制单元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冷却水泵控制模块、冷冻水泵控制模块、冷却塔控制模块均设置有变频器;所述空调箱机组、新风、排风机组、送排风机组均设置有风机变频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时单元,所述计时单元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水泵机组一侧设置有第一供回水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末端压差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供回水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末端压差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冷冻水泵控制单元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泵机组一侧设置有第二供回水温度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供回水温度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与所述冷却水泵控制单元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水泵控制单元、冷却水泵控制单元均与所述冷水机组控制单元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机组一侧设置有第一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送风温湿度传感器、室内回风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室内回风温湿度传感器、送风温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空调箱机组控制单元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排风机组设置有第二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盘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连接。
9.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新风、排风机组控制单元、所述送排风机控制单元连接的室内CO浓度传感器;所述冷水机组控制模块中设置蒸发侧最小流量设定值、冷凝侧最小流量设定值。
CN202120825007.2U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 Active CN216620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5007.2U CN216620197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5007.2U CN216620197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0197U true CN216620197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0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25007.2U Active CN216620197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01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8736A (zh) * 2022-10-27 2023-04-18 洁禹通河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站空调系统自适应预测风水联动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8736A (zh) * 2022-10-27 2023-04-18 洁禹通河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站空调系统自适应预测风水联动控制方法
CN115978736B (zh) * 2022-10-27 2023-10-20 洁禹通河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站空调系统自适应预测风水联动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4966C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100523635C (zh) 中央空调智能群控系统
CN102455093B (zh) 制冷系统能效控制方法
CN201589376U (zh) 中央空调变水量变风量整体群控节能系统
CN204730411U (zh) 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节能控制器
CN210320428U (zh) 一种中央空调与集中供热结合的节能型智慧控制系统
CN113137678B (zh) 一种地暖多联机系统及其变频控制方法
CN106051959A (zh)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优化系统
CN113790479B (zh) 一种具有除湿及热水功能的热泵空调
CN113739371B (zh) 一种基于云端协同的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49210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3047740A (zh) 一种空调系统减小水流量的方法及动态温差流量调节阀
EP3933281A1 (en)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thermal energy system
CN102878655A (zh) 中央空调动态水温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38984U (zh) 一种中央空调的节能系统
CN216620197U (zh) 一种中央空调风水联动控制系统
CN200975766Y (zh) 区域集中供冷冷量调节系统
CN203464410U (zh) 中央空调冷、热双温调控节能装置
CN103453691B (zh) 三合一冷暖空调与热水供应装置
CN201348367Y (zh) 一种热泵空调热水机组
CN105135552A (zh) 空调系统
CN202204090U (zh) 冷塔免费制冷节能装置
CN111998508A (zh) 一种中央空调能源节能增效管理系统
CN110953684A (zh) 空调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5371440A (zh) 一种车间通风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