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9494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9494U
CN216619494U CN202123029548.3U CN202123029548U CN216619494U CN 216619494 U CN216619494 U CN 216619494U CN 202123029548 U CN202123029548 U CN 202123029548U CN 216619494 U CN216619494 U CN 216619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mitting cover
bracket
lighting devic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295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佳路
郭远平
沈一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ni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295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9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9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9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安装座;感应透镜;支架,感应透镜安装在支架上远离安装座的一侧;透光罩,透光罩安装在安装座上,透光罩上设置有安装口,支架安装在安装口处,且感应透镜的至少一部分裸露在安装口处,透光罩的内表面由安装口处向安装口的中心延伸出一周向凸沿,且透光罩的内表面与周向凸沿相连接的区域均处于同一平面内,支架朝向安装座一侧投影形成第一投影区域;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安装在安装座上,控制组件包括发光件,发光件位于第一投影区域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能够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夜灯具有照明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相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灯具具有照明的作用,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灯具,例如夜灯,夜灯是灯具的一种,灯光柔和,可以辅助夜晚照明。夜灯一般可以用于楼道、展厅和卧室等场所。
现有技术中,夜灯的灯光直接照射在灯罩上,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没有经过发散就直接呈现在人的双眼中,这会出现灯罩明暗不均、即夜灯的光效明暗不均,导致较差视觉。
由上可知,目前的灯具中的夜灯具有照明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夜灯具有照明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安装座;感应透镜;支架,感应透镜安装在支架上远离安装座的一侧;透光罩,透光罩安装在安装座上,透光罩上设置有安装口,支架安装在安装口处,且感应透镜的至少一部分裸露在安装口处,支架朝向安装座一侧投影形成第一投影区域;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安装在安装座上,控制组件包括发光件,发光件位于第一投影区域的内部。
进一步地,透光罩的内表面由安装口处向安装口的中心延伸出一周向凸沿,且透光罩的内表面与周向凸沿相连接的区域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安装口的内壁面与支架间具有夹持缝,感应透镜的外周缘容置在夹持缝的内部,感应透镜的外周缘分别与支架和透光罩抵接。
进一步地,感应透镜与支架粘接和/或卡接。
进一步地,发光件与第一投影区域的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发光件与第一投影区域的边缘之间的第二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比值范围为0.5至6。
进一步地,透光罩的内表面包括由安装座向安装口方向顺次连接的弧面段和平面段,平面段与周向凸沿连接,平面段和周向凸沿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平行于安装座。
进一步地,支架朝向安装座的一侧具有安装部,控制组件还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安装部的内部,用于接收通过感应透镜的红外信号。
进一步地,支架和透光罩之间通过卡接连接,支架和透光罩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卡勾,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卡扣,卡扣与卡勾卡接配合,卡勾和卡扣均位于第一投影区域的内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控制组件上的发光件安装在支架朝向安装座一侧投影形成第一投影区域的内部,以通过支架遮挡发光件的直射的光线,避免由于直射的光线过强导致透光罩出现光斑的现象;同时,透光罩上具有安装口,支架安装在安装口处,且感应透镜的至少一部分裸露在安装口处,透光罩的内表面由安装口处向安装口的中心延伸出一周向凸沿,且透光罩的内表面与周向凸沿相连接的区域均处于同一平面内,以使周向凸沿与透光罩两者之间平滑连接,以避免出现连接不平滑出现反射导致光斑出现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安装座;101、卡接凸起;200、透光罩;201、安装口;202、周向凸沿;203、卡接凹槽;204、卡勾;300、支架;301、安装通道;3011、第一通道段;3012、第二通道段;3013、环形凸环;302、卡扣;3021、限位口;3022、止挡凸筋;3023、第一引导面;400、感应透镜;401、外周缘;500、控制组件;501、电路板;502、红外传感器;503、电源;600、支撑件;700、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夜灯具有照明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可以应用在家用领域也可以应用在工业领域。
具体地,照明装置为夜灯。
进一步地,照明装置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照明装置包括安装座100、感应透镜400、支架300、透光罩200和控制组件500,感应透镜400安装在支架300上远离安装座100的一侧,透光罩200安装在安装座100上,透光罩200上设置有安装口201,支架300安装在安装口201处,且感应透镜400的至少一部分裸露在安装口201处,透光罩200的内表面由安装口201处向安装口201的中心延伸出一周向凸沿202,且透光罩200的内表面与周向凸沿202相连接的区域均处于同一平面内,支架300朝向安装座100一侧投影形成第一投影区域,控制组件500安装在安装座100上,控制组件500包括发光件,发光件位于第一投影区域的内部。
具体地,控制组件500上的发光件安装在支架300朝向安装座100一侧投影形成第一投影区域的内部,以通过支架300遮挡发光件的直射的光线,避免由于直射的光线过强导致透光罩200出现光斑的现象;同时,透光罩200上具有安装口201,支架300安装在安装口201处,且感应透镜400的至少一部分裸露在安装口201处,透光罩200的内表面由安装口201处向安装口201的中心延伸出一周向凸沿202,且透光罩200的内表面与周向凸沿202相连接的区域均处于同一平面内,以使周向凸沿202与透光罩200两者之间平滑连接,以避免出现阴影。
进一步地,透光罩200与安装座100可拆卸地的连接,透光罩200与安装座100间可以采用卡接、通过紧固件连接等形式。其中,透光罩200与安装座100间通过卡接连接时,透光罩200与安装座100两者中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卡接凸起101,当卡接凸起101设置有多个时,多个卡接凸起101沿周向设置,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卡接凸起101配合使用的卡接凹槽203;透光罩200与安装座100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时,具体可以是通过螺钉或者插销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罩200与支架300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透支架300和透光罩200之间通过卡接连接,支架300和透光罩200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卡勾204,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卡扣302,卡扣302与卡勾204卡接配合,卡勾204和卡扣302均位于第一投影区域的内部。下面以卡扣302设置在支架300上,卡勾204设置在透光罩200上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卡扣302一端安装在支架300上,卡扣302的另一端朝向安装座100延伸,卡扣302上设置有限位口3021、位于限位口3021两端的止挡凸筋3022、位于限位口3021朝向安装座100一端的倾斜设置的第一引导面3023,两个止挡凸筋3022配合形成限位通道,卡勾204设置在透光罩200上,卡勾204设置在周向凸沿202朝向安装口201中心的表面上,卡勾204上具有与第一引导面3023配合设置的第二引导面。
具体地,透光罩200与支架300安装时,第二引导面与第一引导面3023贴合且滑动配合,以使卡勾204在限位通道的内部滑进限位口3021的内部,以完成卡接。
进一步地,通过将卡勾204设置在周向凸沿202朝向安装口201中心的表面上,以使卡勾204位于第一阴影区域的内部,避免出现卡勾204与卡扣302的配合位置在发光件的照射下出现阴影导致在透光罩200上出现光斑的现象,提高了照明装置的照射效果。
如图3所示,安装口201的内壁面与支架300间具有夹持缝,感应透镜400的外周缘401容置在夹持缝的内部,感应透镜400的外周缘401分别与支架300和透光罩200抵接。
具体地,通过将感应透镜400的外周缘401容置在夹持缝的内部,以加强感应透镜400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感应透镜400盖在支架300的顶部,感应透镜400的外周缘401朝向周向凸沿202延伸并与周向凸沿202接触,避免出现安装空隙导致光线受影响出现光斑。
需要说明的是,感应透镜400与支架300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卡接,具体以能实现感应透镜400与支架300间稳定连接为准。
如图4所示,发光件与第一投影区域的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H小于发光件与第一投影区域的边缘之间的第二距离h。
具体地,发光件靠近第一投影区域的中心设置,以更好的使发光件侧面的光由透光罩200射出。
进一步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比值H/h的范围为0.5至6,可有效避免感应透镜400与透光罩200的安装处出现阴影。
如图3和图4所示,透光罩200的内表面包括由安装座100向安装口201方向顺次连接的弧面段和平面段,平面段与周向凸沿202连接,平面段和周向凸沿202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平行于安装座100。
具体地,平面段和周向凸沿202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平行于安装座100,即支架300安装在平面段区域,支架300与安装座100平行设置,方便支架300的第一投影区域投影到安装座100上。
进一步地,透光罩200的壁厚各处都相等,即透光罩200的厚度均匀设置,以使发光件发出的光线均匀由透光罩200射出,提高光照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支架300朝向安装座100的一侧具有安装部,控制组件500还包括红外传感器502,红外传感器502安装在安装部的内部,用于接收通过感应透镜400的红外信号。
具体地,通过将红外传感器502安装在安装部的内部,当有人靠近感应透镜400的时候,人体的红外信号会透过感应透镜400,红外传感器502会接收通过感应透镜400的红外信号,进而通过控制组件500控制发光件发光或者不发光。
进一步地,安装部具有安装通道301,感应透镜400的至少一部分遮挡在安装通道301的第一端开口处,安装座100或者控制组件500上设置有支撑件600,红外传感器502安装在支撑件600的第一端,支撑件600的第一端伸入到安装通道301的第二端开口的内部,且支撑件600的周侧壁与安装通道301的第二端开口的内壁抵接。以达到支撑件600封堵安装通道301的效果,避免发光件的光直射到安装通道301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透镜400为菲涅尔透镜。
如图3所示,安装通道301具有顺次连通的第一通道段3011和第二通道段3012,第一通道段3011呈倒椎台形,第二通道段3012呈筒形,支撑件600的第一端贯穿第二通道段3012伸入到第一通道段3011的内部。
具体地,通过设置倒椎台形的第一通道段3011,且支撑件600的第一端贯穿第二通道段3012伸入到第一通道段3011的内部,以实现将红外传感器502容置在第一通道段3011的内部,增加了接收红外信号的区域。
进一步地,第二通道段3012呈筒形,以方便支撑件600封堵第二通道段3012。
当然,第一通道段3011和第二通道段3012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倒椎台形和筒形,还可以是其他能达到技术效果的形状,例如第一通道段3011和第二通道段3012均为筒形等,以能实现容置红外传感器502,且被支撑件600和感应透镜400配合遮挡封堵为准。
如图3所示,第一通道段3011与第二通道段3012连接处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凸环3013,环形凸环3013的内壁面与支撑件600的周侧壁抵接。
具体地,通过设置环形凸环3013,以提高支撑件600的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也保障了支撑件600封堵安装通道301的效果。
在本实施中,控制组件500还包括电路板501、控制器和电源503,控制器和发光件安装在电路板501上,控制器与红外传感器502和发光件电连接,电源503用于供电,电源503与电路板501间设置有绝缘件700。
进一步地,绝缘件700为青稞纸,通过设置青稞纸具有绝缘隔热的效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发光件处于支架300的第一投影区域的内部,以避免出现发光件直射透光罩200,导致光线不均匀出现光斑,影响光照效果。
2、通过在透光罩200的安装口201的内表面由安装口201处向安装口201的中心延伸出一周向凸沿202,且透光罩200的内表面与周向凸沿202相连接的区域均处于同一平面内,以避免出现感应透镜400、支架300和透光罩200的连接处出现阴影。
3、安装口201的内壁面与支架300间具有夹持缝,感应透镜400的外周缘401容置在夹持缝的内部,感应透镜400的外周缘401分别与支架300和透光罩200抵接,以提高感应透镜400的安装的稳定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100);
感应透镜(400);
支架(300),所述感应透镜(400)安装在所述支架(300)上远离所述安装座(100)的一侧;
透光罩(200),所述透光罩(200)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00)上,所述透光罩(200)上设置有安装口(201),所述支架(300)安装在所述安装口(201)处,且所述感应透镜(400)的至少一部分裸露在所述安装口(201)处,所述支架(300)朝向所述安装座(100)一侧投影形成第一投影区域;
控制组件(500),所述控制组件(500)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00)上,所述控制组件(500)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200)的内表面由所述安装口(201)处向所述安装口(201)的中心延伸出一周向凸沿(202),且所述透光罩(200)的内表面与所述周向凸沿(202)相连接的区域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201)的内壁面与所述支架(300)间具有夹持缝,所述感应透镜(400)的外周缘(401)容置在所述夹持缝的内部,所述感应透镜(400)的外周缘(401)分别与所述支架(300)和所述透光罩(200)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透镜(400)与所述支架(300)粘接和/或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的中心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发光件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的边缘之间的第二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范围为0.5至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200)的内表面包括由所述安装座(100)向所述安装口(201)方向顺次连接的弧面段和平面段,所述平面段与所述周向凸沿(202)连接,所述平面段和所述周向凸沿(202)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平行于所述安装座(10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朝向所述安装座(100)的一侧具有安装部,所述控制组件(500)还包括红外传感器(502),所述红外传感器(502)安装在所述安装部的内部,用于接收通过所述感应透镜(400)的红外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和所述透光罩(200)之间通过卡接连接,所述支架(300)和所述透光罩(200)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卡勾(204),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卡扣(302),所述卡扣(302)与所述卡勾(204)卡接配合,所述卡勾(204)和所述卡扣(302)均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的内部。
CN202123029548.3U 2021-12-01 2021-12-01 照明装置 Active CN216619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9548.3U CN216619494U (zh) 2021-12-01 2021-12-01 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9548.3U CN216619494U (zh) 2021-12-01 2021-12-01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9494U true CN216619494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702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29548.3U Active CN216619494U (zh) 2021-12-01 2021-12-01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94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43507B2 (ja) 照明器具
JP5490951B1 (ja) Led照明装置
CN216619494U (zh) 照明装置
JP6443697B2 (ja) 照明器具
CN217109325U (zh) 一种带太阳晕圈效果的吸顶灯
JP2012146668A (ja) 照明器具
JP6044758B2 (ja)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器具
CN210921130U (zh) 一种无螺钉徒手组装的平板天花灯
CN210373138U (zh) 吸顶灯
CN217423052U (zh) 灯具
CN216897028U (zh) 侧向发光的吸顶灯
CN113153777A (zh) 落地式风扇
CN218209401U (zh) 一种灯具安装结构
CN211372034U (zh) 小夜灯
CN213513415U (zh) 一种泛光设备带的安装结构
CN217423051U (zh) 灯具
CN114321839B (zh) 一种灯具
CN214790759U (zh) 吸顶灯
CN218820079U (zh) 一种吸顶式led平板灯
KR101922220B1 (ko) 블록형 조명등
CN116447542A (zh) 照明装置
JP2018139231A (ja) 照明器具
CN111412407A (zh) 灯具及其光源模组
JP2015056397A (ja) Led照明装置
CN110594655A (zh) 吸顶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